11/26/2010

新世代所崇敬而又所欠缺的罕有特質

仍然是個好人
文章日期:2010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馬克佐克伯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生平被拍成電影?
他沒有仔細解釋,只曾輕描淡寫地說過,「要拍我,最好等到我死了之後,而且我希望被描述為一個好人」。
《社交網絡》確實暗示他對朋友和同學不忠不義,故才願意花錢跟對方和解,然而馬克根本毋須過份擔心,因為這樣的劇情看在年輕觀眾眼裡,不見得便是壞,年代畢竟不一樣的,網絡新世代成長於黑白糾纏的曖昧年華,其正邪觀念早已改變。
別誤會,我並不是說所有昔日的壞變成所有今天的好、所有昔時的好等於所有今日的壞,我只是說,即使維持著原有的好壞定義,其重量和位階亦產生了明顯變化,沉重的變輕盈,輕忽的變實在,在年輕人眼裡,有些好品質,好得極有份量,足以抵銷一百個壞。
譬如說所謂抄襲吧。年輕人或仍相信抄襲是有違操守的越軌行為,但抄襲和「啟發」之間的界線卻非常模糊,要我感謝你的意念對我有所啟發,我願意,可是打死我也不肯承認自己是個copycat,甚至其實剛好相反,懂得從別人的意念裡拾取靈感並偷步前進,始是識時務者,如果你去訪問新世代,恐怕有絕大比數網民認為facebook起源於connectU實在no big deal。
記住,不是no problem,只是no big deal,即使有瑕疵,沒啥大不了。
其實不管在書內或電影裡,馬克的形象都很討喜。頭腦一流,口才一流,判斷一流,當他準備把惡作劇的訊息傳送出去,室友問「你打算傳給誰?」,他笑道,「真正值得問的是,收到訊息的人會再把訊息傳給誰?」,一語道破網絡時代的核心價值:散播是王,任何起始動作都要考慮互聯網上的漣漪效應,明白這道理,才明白social network。
完全不必憂慮,小馬克,不管出現多少本書和多少齣戲,你必仍被視為英雄,你的堅持,你的執著,你的快狠準,你的義無反顧,統統是新世代所崇敬而又所欠缺的罕有特質;電腦天才只是地基,唯有具備了此等特質,你才有辦法從地基上築建起萬丈高樓,也始能令高樓維繫百年不墜不塌。
祝你好運,c u in fb。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