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1年5月5日
【明報專訊】台灣作家張大春常寫博客,在《中國時報》的網站上,每天評事論人,寫盡天下風雲;三天前,他發了這樣的一段文字,提醒我們,曾有一位人物,逝世已經兩年。
「2009年5月5日晚間9點24分,高信疆先生病逝於台北和信醫院,享年六十五歲。 在高公生前,我們共同的好友馬家輝給過我一封電郵,容我在此公布,是為故人身後兩年整的一份追思。
高信疆先生來了香港兩天,陪他到處見朋友,喝咖啡。九七年,他打電話到台北把我找回香港,晚上接了電話,翌晨我便攜著行李回來,開展我的編輯生涯。受台灣的文化氛圍滋養的我,拒絕不了高先生的誘惑,回想當夜,如果接不到那通電話,今天的我可能已在台灣某間大學擔任副教授之類。
高先生讓我看見什麼是大氣魄。
他離開報社時,我故作輕鬆地說『打工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他很不以為然地回答,『家輝,不是打工,我是覺得能夠做到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才投入工作。性格不決定命運,理想才決定命運。』
他目前住在北京,每天幾次長途電話陪在台北的太太唸聖經。他說,你愛這個人,便要讓她高興。更何況她陪你吃了這麼多苦。」
跟高先生聊天是很好玩的事情,他懂得多,知識面廣,心胸也闊,妙語連珠,百無禁忌卻又從不逾軌,後輩在他面前,心情放鬆,能夠暢所欲言,不覺絲毫壓力。他是見過場面的人,在社交應酬上,進退應對,禮數周到,從座位次序安排到菜餚酒水喚點,從客人的搭配到話題的取捨,皆有要求,總能令主賓盡歡,跟在他身邊,真是開了眼界,明白什麼叫做「範兒」。年輕一輩的從台灣來港的傳媒人或文化人,極難再有如斯功力,除了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羅智成,說來,許多年前他亦曾在《中國時報》跟高信疆工作,是「高門弟子」,怪不得。
高人遠去,我的筆記本上其實尚寫了不少高先生的妙語趣言,希望有一天能夠出版一本《高信疆語錄》,讓大家有以啟悟。他走了,但留下範兒,所以其實,仍在。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