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12

龙应台如何告别香港?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02-20 来源: 广州日报
马家辉
  2月初出版了《对照记@1963》一书, 先到台北国际书展打书,立马转到北京再打,海峡两岸跑不停。打完书, 回到香港, 接到龙应台的电邮, 表示“很快便要回台湾报到了,怕,请给我祝福。”当然当然,朋友和后辈们想必都会给她祝福,既是为了她,亦是为了海峡两岸,唯望她能凭借这几年所建立的“两岸文化能量”令海峡两岸交流得更为密切顺利。

  祝福,不仅是口头的,更是行动的。香港大学柏立基学院于龙应台返台前两天, 举行了一场情深意切的欢送会,邀请20位朋友前来跟龙女士或握手或拥抱或祝酒, 气氛于温馨之中混合了伤感和兴奋。伤感,因为龙老师要离港了,告别香港,总有离情;兴奋,是期待她在台湾的“文化大业”能够顺利开展,造福海峡两岸。

  欢送会的时间不长,晚上7时14分开始, 8时结束。前来的朋友在进门时都收到一个金色的信封,不是请柬,那太客套了,而是一张薄薄的信笺,上面有着龙应台的书法字迹,封封相同,但封封都是龙应台亲笔手写,并非复印。在信笺上,龙应台这样说:“写作室在柏立基学院,开门见山, 推窗是海。山那边,有杜娟啼叫,雨打棕榈;海那边,有麻鹰回旋,松鼠奔窜。我对香港,充满感恩。”

  这段话其实摘自她一本书的序言,当时读了,感觉不大,如今告别在眼前,读来特别有味道,尤其经龙应台亲笔题写,便不仅有味道而更有“价值”和“价格”——我到底是现实的香港人,当夜回家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拿了龙应台的手稿, 不如放到孔夫子网拍卖,捞些钞票,如何?

  除了把手稿送给朋友,龙应台还送了7分钟的动人演说,以及,边说边流出来的眼泪。她说,这几天忙着收拾行李,她向来物欲观念不强,所以没有太多东西要带走, 几乎只有书,以及几件小首饰,那是她的老母亲于老人症发作前送给她的,母亲曾说:“我希望在我不认得你以前, 把这些亲手交给你。”未几,母亲完全失忆,果然不记得她了。话语到此,龙应台哽咽了。

  要走了,龙应台,从香港回去台湾,重出江湖,翻云覆雨,果真应了她的名字—— “应台”,回应台湾的需要与想望,拉拔台湾文化往上提升。而我们可以肯定,最后得到好处的,将不止是台湾,更是整个华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