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2010

蒋介石日记风波

馬:蔣介石日記出版有助重評民國史
• 2010-12-03
• 中國時報
• 【亓樂義/臺北報導】


 出面協調爭議▲馬英九總統2日出席『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對於『兩蔣日記』的繼承權爭議,馬表示不管是從政府、還是國民黨的角色上,都願意出來協調,並強調其記載內容和歷史都屬於全體國民,希望能儘快公開、印刷發行。(張鎧乙攝)
 馬英九總統昨出席「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後表示,兩蔣日記從法律上來看,當然是蔣家私產,但從日記的內容、歷史、文化角度來看,應是屬於國家公產;非常期待蔣家後人,能儘量達成共識,讓資料公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也表示,只有等到蔣家九位合法繼承人的簽名同意,中研院才能出版《蔣介石日記》,並希望取得全球正體字版的獨家授權,出版收入將歸於國庫。
 馬英九在致詞時表示,明年是建國百年大慶,《蔣介石日記》的出版,將有助於世界重新評價民國史。他說,歷史不應有禁區和忌諱,世人對蔣中正雖有不同評價,但從光復、保衛到建設臺灣,並推行地方自治,蔣均做出貢獻。
 馬英九表示,民國史不應被中斷,也不應被低估,對岸也開始重視民國史的研究。他說,這段歷史需要有正確的評價,結論或有不同,但可以同時呈現。
 《蔣介石日記》從一九一七年寫到一九七二年(後因病重停筆),連續五十五年從未間斷,為世界領袖人物所僅見。馬英九對此驚人恒心自歎不如,直言「很慚愧,我沒有這個習慣。」
 「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昨在圓山飯店舉行,原定出席的蔣家成員並未露面。黃克武說,目前仍積極與故總統蔣經國三子蔣孝勇遺孀蔣方智怡,及蔣經國長孫女蔣友梅的律師達成授權共識,同時尋求蔣經國九位直系親屬的簽字同意始能出書。
 按黃克武的理解,蔣家繼承人包括蔣孝章、蔣蔡惠媚、蔣方智怡、蔣友梅、蔣友蘭、蔣友松、蔣友柏、蔣友常和蔣友青等九人。「蔣孝嚴算不算?」黃克武說,這需要進一步瞭解,全部搞清楚才行。

&&&&&&&&&
兩蔣日記保管爭議 突顯臺灣意識型態對立的悲哀
• 2010-12-03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繆宇綸】
蔣家家屬,經國先生長媳徐乃錦女兒蔣友梅,日前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強調兩位蔣總統的日記,應該是全體蔣家人所有的遺產,而不應該由三媳蔣方智怡獨自決定交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蔣友梅要求應由全體家屬重新議定保管合約,否則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
這個消息一出,兩蔣日記的內容和保管,頓時又成了焦點話題。蔣友梅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後,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舉動,蔣方智怡也沒有公開表示意見,倒是經國先生的庶子,立委蔣孝嚴認為,兩蔣日記屬於國家和國民黨的公產,應該運回臺灣『應當是我們整個國家,以及黨所擁有的,可說是無價的公共財,所以基於這一的切入(點)的話,現在存放在三藩市的兩位蔣總統的日記,我個人認為能夠早一點送回到臺灣!』
據瞭解,這個爭議早在五年前的1月10號,蔣方智怡和史丹福大學簽約,並將一份合約副本交給黨史館後就已經存在,當時曾有黨內人士出面,希望能解決這個爭議,但是沒有成功,就這樣拖延了好幾年,直到最近,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天下文化都有意出版蔣公日記,這項爭議才又搬上臺面。馬總統對此表示,從法律角度看,兩蔣日記屬於蔣家私產,才會有繼承的問題,但從歷史、文化角度看,應該是國家的公產,他非常期待蔣家後人在這個議題上能儘量達成共識,讓這些資料公開,讓世界各國的學者專家,乃至於平民百姓都能接觸,這是對歷史人物必須要有的透明看法,不論從政府還是從國民黨的立場,他都願意出面協調,也希望蔣家後人能「和衷共濟」,儘快達成協定,讓日記順利出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兩蔣的日記能夠出版,讓大家能夠研究,在達成這個目的的範圍內,雙方應該儘快地達成共識,才不辜負國人的期望......我們願意出來協調,實際上我們已經協調很久了......這些資產是太寶貴了,全世界很少有一位政治領袖能夠日記一寫五十幾年,而且都保存這麼好、這麼細,而且這麼坦白,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資產,應該好好保存,而且讓大家都看得到!』
接受近代史研究所委託,進行日記出版事宜的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彭蔭剛表示,其實日記原稿已經運回臺灣,出版事宜也已萬事具備,希望總統和政府能協助處理蔣家「家務事」的問題『我們希望在明年,在中華民國100年的時候能夠把這個推出來(原稿已經在臺灣了?)很多都已經在臺灣,而且已經規畫得相當好,隨時有很多年的......只要家屬的問題解決,中央研究院的近史所就可以出版......。 』
蔣中正、蔣經國兩位故總統,橫跨民國34年以後的臺灣史超過40年,他們的日記絕對是現代史的珍貴史料,是學者專家,乃至於平民百姓最感興趣的資料,應該擺在哪里,要怎麼保存,當然是重要的「國事」。可是,在過去幾年裏,日記的保存和兩位蔣總統是否正式安葬而不只是「安厝」,卻一度被定位為「家事」,蔣方智怡說『如果是以家事處理的話,對我們比較簡單,我們就可以按照老人家的意願來作應該來作的事情;如果要以國事來處理的話,主權大概就不是在我們手上了,我是希望能有一個定位告訴我......最近一直有一些事情發生,很多事情是因為時機不同,處理的方式就不一樣。那我們現在......至少我自己本身,我更希望是以『家事』來處理這件事情......。』
這是蔣方智怡在2007年3月間針對兩蔣遷葬事宜,接受媒體訪問時發表的談話,而兩蔣日記交給史丹福大學保管,更是2005年1月間的事情。回溯當時的情境,扁政府大力推動「去蔣」,國史館更發表報告,把蔣中正定位為228事件的「元兇」,充滿政治意味的解讀讓蔣家人認為,如果讓兩蔣日記留在臺灣,則日記會被怎麼詮釋,甚至能不能被安全保存,恐怕都是問題,把這批史料送到海外,可能是當時能想到的最合適辦法。如今情勢變化,蔣公日記可望出版,是否因為牽涉出版利益而引發家屬間的爭執,外人無法置喙,但兩蔣日記這麼重要的史料,竟然是因為國內的意識形態對抗而流落海外,不能不說是件令人感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