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2007

一則追問。南海。遇險漁民。

K,
  這是我們今天的網評﹐小才子執筆﹐小女子潤色﹐不教他獨擔風險﹐我也署名了。就是要追問﹐對一些冰冷的程式﹐如對皇帝的新衣﹐得有個傻孩子。
誰關心18位南沙遇險漁民如何熬過來?
2007年05月13日 08:24
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07-05-13/80127.html
  在我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事館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下,經多方的努力,海南“瓊海08099號”漁船18名遇險獲救漁民乘飛機回國,於5月11日從廣州轉乘車船安全地回到了瓊海的家。這無論對遇險漁民本人及其家屬,還是對廣大關注此事的人們而言,都倍感欣慰,終於能松了一口氣。
  然而,從4月25日漁船出事沉沒至今十多天時間,官方口徑的報導僅僅寥寥幾則,且只在第一時間披露給島上有限的幾家媒體:此次漁民南沙作業遇險事件,從獲知消息起,省委省政府、公安邊防民警、省外事僑辦、中國駐馬來西亞古晉總領事館等各方高度重視,努力協助、確保18名漁民早日安全回國。
  但是,據悉包括新華社﹑中新社在內的中央駐瓊主要新聞機構,都未能在18位漁民獲救的4月26日當天,得到官方公佈的消息。憑著新聞人對生命本身的尊重,記者們一層層瞭解漁民獲救資訊並報導出去。18位遇險漁民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境內外媒體廣泛關注。蹊蹺的是,本月10日,漁民即將啟程回國的官方正式消息,又一次重演“延期”。
  有沒有注意到,遇險獲救至今的十多天裏,這18位漁民是如何熬過來的?他們在這期間遇到哪些困境?遇險後他們的情緒和身體狀況如何?在他國他們吃、住情況如何?他們是否與家屬聯繫上?總領館何時去看望的遇險漁民?海外華僑華人為他們提供了怎樣幫助?他們何時能回國?……官方始終沒有即時披露資訊。
  試問,如果遇險者是你的親人,你可以忍受十多天沒有他們的消息麼?!
  不知道官方是否意識到:且不論他們在海上捕撈到底遇到了什麼,且不論他們的親屬報案方式如何。在茫茫的南海上,18位兄弟遇險了,並且頑強逃生了,這是最值得親人們關注的事實。難道,官方設定的程式有沒有完成,比公佈18條生命的安危還重要嗎?
  果然如此,這些程式需要重新審視。
  事實上,幾乎是國際通例,當本國公民在境外地區和國家,出現類似這樣關乎人命的事件,無論政府還是當地媒體,都會非常重視,會連續跟蹤通報,每有一點新情況都會及時向公眾披露,直至將他們順利接回國。
  只因,人命關天;只因,血濃於水。
  此外,事件過程中,媒體從第一天的熱炒,到之後集體“失語”,也值得人們反思。當18位自家兄弟落難在外之時,官方沒有作跟蹤通報、本地媒體也鮮有報導,顯得島上對這18位兄弟的處境“不聞不問”。
  試問,這個綠島,果然是如此冷漠的嗎?
  事件報導中,人們惟見瓊海市譚門鎮主管漁業負責人,安撫漁民家屬工作,開會知會漁民加強海上作業安全,前往廣州接送漁民回家,向媒體透露18位親人脫險、家屬報案情況及心情等。對待18位漁民兄弟,這位鎮長以樸素的人文精神,教人感受到鄉里的親情,體會到一級政府“真實溫暖”的關懷。
  同樣是面對遇險同胞,筆者聞聽有些主管官員,在18位漁民歷盡艱辛輾轉回家之時,不是代表政府前往碼頭在第一時間向遇險受驚終於回家的親人們,說上一句溫暖的安慰話。而是在衙門裏,等著漁民們“拜見”。當思鄉心切的漁民登車回家,不理睬這明顯不合情理的指示時,人們匪夷所思地聽到官員說:我生他們氣了!!
  請問,“公僕”的內涵到底是什麼?
  當然,此次18名位漁民遇險事件,政府各相關部門雖然予以重視,全力施援讓漁民安全回家,但處理起來卻相當低調,顯得不聲不張地進行,似乎怕引起外界關注。
  是否因為漁民家屬報案時誤報資訊,把“漁船螺旋槳斷裂導致沉沒”說成“遭不明國籍武裝船隻搶劫”,給政府部門帶來不少麻煩,從而責怪之?本地媒體也不追蹤報導,是否覺得這僅是漁船自身出事沉沒,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關注?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
  然而,人們是否清醒意識到:這18位海南潭門的漁民,是18條實實在在的兄弟的生命。他們的安危,難道不足以熔化官式程式的“冰冷”嗎?
  漁船並非遭劫,漁民及家屬卻如此報案。如何看待生死關頭的這個謎,考驗人們的心底是否有良知:
  一來:為何報案不實?是否因為漁民對求救後是否會引起重視,心存疑問?這就需要檢討,過往政府接到類似海上安全報案後,是否都有及時反應了。一個慌張的報案,其實就是一塊“試金石”。
  二來:是否要責備漁民?即使報案有不實,人們將心比心,是不是可以理解和原諒家屬的“救人心切”呢?是不是要因這個不實的報案,給政府資訊披露上帶來的“被動”,責備本已經受到驚嚇的漁民和家屬呢?
  可理解,當然也應予以調查追究相關責任。但是這畢竟這18位漁民是遇險了,不論他們有怎樣的不妥,他們都是我們的親人。
  什麼是真正的“以民為本”,什麼是百姓需要的、官員口中、媒體渴望的“政治成熟”,如果以最純樸的心去觀察事件中方方面面的表現,或許可以厘清一、二。
  作者;楚劍、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