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09

回寧省親之二:都市的人生


從父親床頭借來張愛玲的《都市的人生》。湖南文藝1992年編。屬于“人生的盛宴”系列。


K,
清早,去街市,尋找我的“家鄉胃”。
建鄴路菜市場,在曲里拐彎的巷子,房子還是舊日的,隔著兩個巷子口,就是當年小女子步行去昆劇院上班的小巷。
清早,沿街有人擺攤檔,都是打小見慣的江南小菜,菊花落、蠶豆板、嫩春筍、楊花蘿卜、鯽魚、鱸魚、小龍蝦……以為從來不會沒有,哪知自己遠遠去了南方,連雪里蕻都要靠婆家寄了。賣菜的,買菜的,都說著土土的南京話。小女子的鄉音即刻復原了。好溫暖。
看到倆老姐妹,站在馬路牙子上相互問候。一個好像在說,做了一件新襯衫。另一個說,素凈了點。那一個就說:我還不老是這個樣子的。恍惚間,小女子覺得,如果當年沒有傻呼呼連根拔起,去了南方,或許,過幾年,我就會是其中的一個了。好熨帖。
又見倆婆婆,各自推著一輛嬰兒車,齊齊在巷子里急行,車把子上掛著裝滿了菜的布兜。一付“有孫可湊”的趾高氣昂。小女子忽然明白了,當年媽為何不顧勞累,一邊照顧患病臥床的爹地,一邊非要帶不滿周歲小孫子。好威風。

呵呵,小女子最愛的糖米藕,也有人開了專門的鋪子,生意紅火,都得排隊。
父親說,比老太太的好吃。他口中的老太太,是十幾年前他還能行走時,日日在羊皮巷口見到的老太,架著口大鍋,鍋里整年蒸著糖米藕。每次小女子回金陵省親,父親都會去切一段回來。
或許,當年青春“懷之”的金陵,也有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糖米藕老太太?糖米藕的溫熱、香甜,讓半生漂泊的父親,終於找到了“家鄉胃”?
故而,當年燕京出生的爹地從海軍“下放”,沒有選擇回祖籍地河南新鄭,而是選擇了參軍地南京。不論如何,沒有見過祖父祖母祖居祖廟的小女子和弟弟,便把這金陵做了“故鄉”,也都有個“江南胃”。
弟弟的報紙,這陣子老是在說南京的“故”事,小女子笑他是“看門狗”,緊緊盯著守著,生怕滾滾而來的時代“列車”,壓碎了故鄉賴以為故鄉的“古”。
有條看門狗,守著我的家,風雪夜歸時,沖我搖尾巴。
這,是我的夢。


也吃到了灑滿芝麻的鴨油燒餅,剛出爐,熱乎乎,一咬一口酥。
小女子想,這次得好好賴著,吃想吃的,看想看的。沒準,賴得舒服了,不肯“遠嫁”了@@@

湖南人編的張愛玲《都市的人生》,能編進些什么呢?剛開始翻。私下想,無非是張愛玲的聲色情欲罷了。
在窗外中山南路日夜不停,由遠而近又去的車聲里,讀完了《小團圓》。嘆口氣。
不這樣,又怎樣?什麼喜歡不喜歡?!
Eileen寫得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上帝還猶可,太富幽默感的上帝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