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蘇州園林
文章日期:2009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以前到蘇州,心裏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時間去逛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留園、滄浪亭、藝圃、獅子林……總要設法去走一遭。跟園林局的朋友見面,他們總是帶我去拙政園與留園,因為他們要討論造園的格局,討論曲徑通幽的複雜變化,討論屋宇與迴廊採光的靈巧心思,觀察仄徑鋪石的設計,讓我跟他們一樣讚歎古人巧奪天工的不可及處,所以,必須去大型的園林,才好一一舉證。
我自己一個人,則喜歡隱在市廛陋巷裏的藝圃,因為不好找,觀光團不肯移步光臨,我可以在那裏安頓心靈,欣賞一畝見方的寧謐水塘,在臨水的敞軒看天光雲影,看池中游魚自在逍遙。有時也去網師園,不過要趁早,八點鐘園門一開,還沒有旅行團擾攘的時候,就可自由自在,像步入自家的後花園,徜徉在一池清澈的周遭。網師園實在不大,蜿蜒重疊,也就是環繞一池水色的高低起伏與梅竹玉蘭,可怪的是,移步換景,卻有無窮的丘壑山林,直到,直到九點左右,觀光團蜂擁而來,呼天搶地歎美景,好美哦,立此存照,到此一遊。網師園遭到蠻族侵略的時候,文明人只好退避三舍。
到拙政園,我喜歡佇望那一池荷花,舒展得鋪天蓋地,映照遠處的北寺塔,讓人回到魂牽夢繞的晚明情趣,冥想當年王獻臣開闢這一片榛莽,種植果樹花卉的情景。據文徵明的記載,那兒是一片叢蕪,雜錯積水湮渚,花了好大氣力,疊山理水,才成就了園林的雛形。有時我就站在據稱是文徵明手植的紫藤樹下,看微風吹拂一串串紫藤花束,在陽光裏擺動淡紫的嫵媚,心想,這株紫藤不是文徵明手植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然而,畫出「廬山高」那麼高風古意的乾坤大手筆,若是在此手植一棵讓後人悵望千秋的紫藤,的確是充滿了盎然的詩意與無窮的情思,還是讓傳聞繼續流布,不必去煞風景,也不必尋根刨底了。
時間多一點,我會到拙政園的後園,坐在「與誰同坐軒」的石凳上看風景。對面的長廊曲折迂迴,高低有致,很經看。看看,就覺得出岫的白雲帶來了遠山的能量,聚積在廊下的水波,散發賞心悅目的歡愉,勾起遠人的思念。這時你就體會了軒亭命名的奧秘,聯想到古昔的思念與悵惘,也許還有一段「錦瑟無端五十弦」那樣撲朔迷離的故事。
其實,這些園林都有過許多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像首先開闢藝圃的明末狀元文震孟,就是文徵明的曾孫,因為不忿官場的蠅營狗苟,退隱回鄉就蟄居在市廛之中的園林裏。像清初大學士陳之遴也是為了退休有個優遊之處,買了拙政園,後來有女詩人徐燦、嫁給錢謙益的名妓柳如是,都住在這個園子裏。這些都是往事,塵封在歷史的煙霧之中,都是說故事的題材了。
這五六年我去蘇州,不是忙開會,就是參與策劃昆曲的發展,再也抽不出時間去「遊園」了。無可奈何,只好回憶過去美好的經歷,算是心路上的優遊吧。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近作有《樹倒猢猻散之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