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09

胡總﹕保障外媒採訪權益

胡總﹕保障外媒採訪權益
學者指北京有意改善國際形象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日出席北京的世界媒體峰會,向包括港澳台在內的135間境外媒體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為外國媒體在華從事採訪報道提供方便。有學者認為,胡總高調講話是有意改善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以更開放的姿態面對外國傳媒。

世界媒體峰會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該峰會由新華社和全球8間媒體集團共同發起,包括澳洲新聞集團、美聯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廣播集團和Google。大會主題是「合作、應對、共贏、發展」,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5間傳媒機構及中國境內40多間傳媒負責人參加。外界預料在今日的閉幕上,大會將通過《世界媒體峰會共同宣言》。
籲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

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陪同下出席開幕式,他在致辭中首次對外國傳媒表示肯定,愈來愈多的外國媒體向中國派駐記者,臨時來中國採訪的記者人數亦不斷增加。「外國媒體報道中國的信息量愈來愈大、領域愈來愈廣、內容愈來愈豐富,對各國人民了解當代中國發展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續稱,「我們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繼續推動政務公開,加強信息發布,保障外國新聞機構和記者合法權益,為外國媒體在華從事採訪報道業務提供便利。」

胡錦濤還強調,傳媒應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傳播,各類傳媒應「熱情鼓勵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客觀報道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明多樣化的現實,充分反映各國發展的主流和趨勢。他並表示,中國政府還鼓勵和支持國內傳媒搞好輿論監督,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支持國內外傳媒在新聞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業務發展等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

中國官方長期指摘西方傳媒帶「有色眼鏡」,對於中國的報道帶有偏見,或是偏重報道人權、民族問題等負面新聞,較少報道官方更願意宣傳的經濟成就。

斥450億打造傳媒「航母」

為加強對外宣傳,爭取國際話語權,中國政府已刻意打造傳媒「航母」,從今年起陸續投入450億元人民幣,以加強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的實力。此次峰會執行主席是新華社社長李從軍,新華社從今年3月起開始營運中文電視,7月開通英語電視,9月開通手機電視等。國務院早前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希望中國成立非政府背景的大型娛樂、新聞及文化企業,形成類似彭博、時代華納的媒體集團。
明報記者北京報道
××××××
指中國缺乏競爭 梅鐸籲開放市場
文章日期:2009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出席這次全球媒體峰會的新聞集團主席梅鐸(Rupert Murdoch)說,中國若希望增加本土媒體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就要解決兩個問題,就是盜版和缺乏競爭的問題。

他說最近聽到中國領導人說,要提高中國媒體在世界的影響力,他很期待這發展。但是中國媒體還是受到保護,沒有面對足夠的競爭,令他們難以應對全球激烈的競爭。他指在印度,因向外資開放電視廣播市場,令到現在印度的廣播素質大為改善。「中國30年前採取開放政策取得成功,現在也要向網絡世界開放,才能確保不會失去機遇和發揮本身的潛力。」

路透社促關注資料保密

而路透社總編輯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則提到中國在公布經濟資料方面,應該要特別留意保密問題。早前路透社因為提早發布內地經濟數據,遭中國政府不點名批評。史進德表示,中國政府在公布資料前幾天,往往已有傳聞在流傳,事後也證明傳聞是正確的。媒體有責任把傳聞報道出來,因為可以杜絕獲得內幕消息的人繼續操作。所以內地當局不應該針對媒體,反而應該研究怎樣減少獲得內幕消息的人,和縮短籌備資料公布的時間。

「中國會有自己的時代華納」

此外,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馬可寶(Steve Marcopoto)表示,中國在傳媒業方面是個巨大且日益壯大的市場,「當中國從一個內向型的參與者轉變成全球傳媒行業的領頭羊時,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時代華納』。」

明報記者高志堅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