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2010

文字江湖﹕白茶與綠茶

文章日期:2010年6月13日
【明報專訊】有記者打電話給我,說從寧波回來,想請教一個問題,以解決他撰寫報導的困擾。什麼是白茶?他問。我說,你是不是去了東錢湖的福泉山?電話那一頭,聲音的頻率突然高了八度,充滿了驚喜,忙問我怎麼會知道的。哦,簡單的推想而已,不需要福爾摩斯就可以知道的。說起寧波,又問起白茶,當然是與當地名產福泉山白茶有關。記者連說是是是,在福泉山喝到了白茶,以前聽都沒聽過,卻大為驚艷,茶色碧綠,清香撲鼻,簡直是茶中極品。這白茶到底是什麼茶?

我說,福泉白茶是一種綠茶,芽葉嫩綠,色調淺淡,所以自稱白茶,不是現代茶葉分類的白茶。記者覺得奇怪,既然是綠茶,怎麼隨便叫白茶呢?是不是淺綠色偏白的茶就可自稱為白茶?福泉山還出一種「東海龍舌」,也可以自稱作白茶嗎?聽你的口氣,好像有一種茶是真正的白茶,而福泉白茶不是「白茶」?我反問說,叫東海龍舌,難道真是東海龍王的舌頭嗎?有時因為商業運作的需要,取個好聽的名稱,以廣銷路,只要不涉及詐騙,也是情有可原。不過,白茶這個名稱真的有點混亂,跟我們說起白酒,經常指涉混淆,情況有點類似。中國人說白酒黃酒之分,指的都是糧食製造的酒,白酒指的是蒸餾的烈酒,酒精度一般在四五十度以上;說白酒紅酒之分,指的卻是葡萄酒,白酒指的是不曾蒸餾的白葡萄酒,酒精度在十五度左右。同一個名稱,所指不同,容易造成認識混淆。白茶亦然。

白茶這名稱,在北宋就出現了。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說,「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澈,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這是說白茶不易得,偶爾在崖壁叢林之中野生,是特殊珍品,與一般的茶種不同。蒸焙製作也不容易,屬於高端技術,需要能工巧匠掌握精密的火候,否則就淪為常品了。若是我們信賴宋徽宗這個曠世大玩家的說法,則白茶是特殊品種,可遇不可求,製作方法也要力求精細,是宋代鬥茶的上上品。

當今所說的白茶有兩類,一種是福建產的傳統白茶,是輕微發酵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從品種及製作工藝而言,後來發展出的廣東壽眉、台灣東方美人茶,雖然茶葉色調稍有差別,都可以歸入此類。另一種白茶,則是近幾十年創制的新猷,挑選良種,在葉芽最嫩而呈現玉白色的早春採摘,按照綠茶製作的方式,不經過發酵程序,烘焙而成。如安吉白茶、巴南銀針、大悟壽眉、高橋銀峰、雲海白毫,都從茶葉製作工藝上,屬於綠茶品種。雖然表面上看,葉脈也覆滿白毫,看起來瑩白細嫩,符合目視標準的「白」,卻與輕微發酵的白茶,在質地上有相當大的差別。

記者說,這麼麻煩啊,看來品茶是門學問,一時還難以理解呢。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近作有《樹倒猢猻散之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