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0

歐陽五﹕後世博中國面臨「空窗期」三大考驗

文章日期:2010年11月2日

【明報專訊】兩年之中,中國以北京奧運緊接上海世博會成為全球焦點,其成功乃至輝煌全球無出其右者。

剛剛閉幕的上海世博會用職業外交家吳建民的話來說「影響更勝於北京奧運會」。如果說,北京奧運會某種程度而言是中國的「獨舞」,其翩翩舞姿與風度令世界傾倒;那麼,上海世博會則是中國領舞的全球集體舞,穎脫而出的依舊是中國。然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習慣於以大型活動牽引前行的中國迎來恐怕30年不會有主辦世博會、奧運會這樣盛舉的「空窗期」,輝煌之後的平淡有三大考驗亟待通關。

「中大矛盾」「小大矛盾」「大大矛盾」

三大考驗的第一項為「中大矛盾」,「中」為諸侯,「大」乃中央。還以上海世博會為例:星羅棋佈的138個場館,外國(含境外地區)自建42,中央要求按慣例只保留中國國家館、主題館、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4館,餘皆拆除。國務院辦公廳並於3月4日下文《關於上海世博會外國自建展館有關情的通報》,諭令地方各級政府、有關單位不要就「外館」異地遷建、重建與外方接觸和商談。原因乃在少數國家以「保留自建展館,或異地遷建、重建,整體拍賣牟利或逃避、轉嫁拆除費用」。而偏偏「仍有少數地方、企事業單位公然與外方接觸和商談,有的已就資金等細節達成初步意向」。此僅為諸侯與中央博弈「滄海之一粟」。中國房價高企百姓苦不堪言,中央出台對策梅花間竹,皆泥牛入海,原因亦在諸侯賴高房價自肥,中央不能斷臂則只有吞聲。類此還有「低碳指標」的執行,要地方配合「關停並轉」高排放企業、工廠,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諸事皆難。這一矛盾能否解決與緩和關乎十七大五中全會所提「轉變生產方式」的成敗。

第二項為「小大矛盾」,「小」為百姓,「大」仍為中央。文革時期以至改革開放初期,「均貧之下的人人平等」成為社會穩定器,而隨經濟發展、社會財富逐步增加、貧富差距擴大,中國進入周永康所言「社會矛盾突顯期」,民事糾紛攀升,官民摩擦加劇,民生難點浮現,在在考驗中央。與此同時,金融海嘯昭示中國必須盡快改變對外貿的過度依賴,啟動內需,但大幅提高百姓(工資)收入藏富於民,迄今(包括五中全會)未見大動作。這一矛盾能否解決與緩和關乎社會穩定全局。

第三項為「大大矛盾」, 第一個「大」為中央,第二個「大」仍為中央,即政治體制改革要不要「大動靜」。中國的政治體制要適應改革開放30年經濟基礎脫胎換骨的巨變而改革,誠所謂「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應是「13億人的共識」,問題只在如何改革,根本又在如何實現「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在基層開展了一段時間的民主試驗,局部嘗試直選,今後能否邁開步子循序漸進用若干年將民選由鄉鎮向縣一級推開;再用若干年向省一級邁進……由此實現對腐敗治理的根本性監督,推動全民對國家治理的參與度提升,開啟民智的飛躍,令人拭目以待。

「空窗期」的外部矛盾同樣嚴峻,上海世博會將中國推上巔峰並非為全球各國個個樂見,美國正是在中國世博會籌辦期逐步加大遏制中國的力度;日本在上海世博會攀升至璀璨之頂時製造釣魚島事件,逆轉民主黨對華友好的傳統;歐盟在對華貿易中升高不和諧音;印度的不時「搞怪」;南海的暗濤洶湧……中國都要一一善應。

「空窗期」依然大有可為

不過,以上均為中國「前進中的羈絆」、「成長中的煩惱」,正如中國在上海世博會之際成為全球GDP第二大國,中國在「空窗期」依然大有可為,前途依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