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1年1月22日
【明報專訊】1949年於上海出生的施永青,三十歲不到便參與籌辦中原地產,後來更出版免費報紙,名下的基金則致力幫助國內農村建設。其主張無為而治與實行合理分配制度的管理方式,近年頗受各界注目。一直是傳媒紅人的他過去一年轉為沉潛,與其說是潛龍勿用,不如說蓄勢待發,成竹在胸。
相約施永青訪問,起初遭其婉拒,理由是他想轉得低調一點,並透露過去一年有意隱居。看過他寫老子,把《道德經》哲學化為管理之道的著作,於是嘗試寄去一些關於道家和隱士文化的問題,成功把他「誘」來錄影。
見面後便曉得施永青口中的「隱」,其實是「退」。2011年他正式辭去中原地產主席之職,用他的說話,是為公司「去施永青化」作為好準備。「我希望公司的壽命比我個人要長。一間公司不能沒有任何一個人便不成……」施永青說。某意義上,那也是他踏入60歲自覺安排的「退休計劃」。當然,其實也無所謂退休,因為不做中原主席,要做的事還多,包括著書立說,把他信守的管理理念傳授給接他棒的同事以至社會大眾,繼續辦《am730》,並成立一個以之為名的新基金,協助年輕人創業。
施永青的管理之道脫貽自《道德經》的「無為」原則,近年已愈來愈多人曉得(很大部份是基於他本人透過不同途徑作出不同程度的強調)。「無為」的第一義便是愈少管愈好,放任下屬去幹;小才大用,不必空降哈佛畢業生,反而用普通的人,盡量用舊人,奉行分權主義……這些幾已是耳熟能詳的了。
權力:「去施永青化」
然而,當《品味人生》主持人盧敏儀問他如此不怕尾大不掉,分公司割據自肥時,施永青的反應還是蠻大的:「很多人甫聽見無為而治,便以為重點在那個『治』字上,無為是為了管治。其實不然,重點還是『無為』。在我這套管理下,自由意志都得到發揮,人人自強不息。割據若能自立,便讓它自立好了,但其實中央對他們還是很有作用的。」言下之意,是沒有人會捨得走。
施永青口中的「中央作用」,便是提供品牌、營運模式、決定價值理念,發放資訊。宛如製定DNA,分泌激素,刺激分公司發展成長。
讀理科出生的施,愛用生物學概念比喻管理組織結構,《道德經》的「不禁其源,不塞其兌」實踐原則,也給他發現可與「自組織理論」(Self-organizing Theory)互為比觀、參照。
「自組織理論」是現代系統論的其中一種表述,認定大自然和社會都有不以外部指令而靠內部元素按默契自成規則,循而操作,形成有序結構的系統。若以此為啟示,「無為」便是盡量少加外部指令,相信組織自行運作便是最好的運作。「有為」往往成為妄為,干擾了自組織系統,系統反而需要時時間消化外加的干預,好不容易才再回復最佳操作狀態。
在搞地產代理之前,施永青是「反英抗暴」的左派青年,在左派學校教過八年書,精研馬克思主義。無為而治之外,他管理哲學的另一條支柱便脫胎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走資:馬克思主義式公平管理?
「我一向主張要有公平的分配制度。簡言之,便是要讓勞動者分享勞動的果實。」施永青說,他轄下的公司一向奉行「三三制」,即盈餘要分三份,一份預留公司未來發展,一份股東分紅,三分一則要按員工表現獎勵分派給他們。所以,中原或《am730》的職員一年有機會出至十七個月糧。
施永青除自己辦報紙,還不時流露出支持文化事業的興趣。《道德經》八十章載錄了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有明顯的反文化傾向,喜歡老子的他又如何詮釋和應用呢?
「我一向有兩種書,一種是人書,一種是天書。前者是人寫的,無論如何真知灼見,都是二手的。後者是大自然和社會生活觀察體會而來,得來的知識才是一手的。對我來說,任何人書都要通過實戰的檢驗,才能算是我真正的知識。《道德經》也是人寫的,會有它的時代局限。」施永青解釋道:「何,我們也可視這種態度或看法為一種警惕,提醒我們小心過度發展的壞處。」
令施永青由「革命」轉向「走資」的事件是「四五天安門事件」。他不諱言年輕時曾想通過政治手段,達到公平社會的理想,然而,歷史巨變令他認識到,這種政治手段太「有為」,每每弄巧反拙。
結合道家和馬克思主義形成的管理信念,應用範圍明顯可走出企業經濟之外。何,道家之隱一向有層次之分。避居山林,不見人車屬低境界,稱為「小隱」。「大隱隱朝野」,鬧市甚至廟堂,方是高層次隱者棲身之所。施永青若有機會,又會否晉身政界,出任高官呢?
富人:娶媳婦也別太鋪張
「我已試過了。」施永青笑說,他指的大抵不止是他現任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職銜。「但我現在沒機會嘛,如果讓我做,我也只會是按我現在的想法去做。」他同意香港現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過度管理。在這個意義下,他主張的「無為而治」可會是對症的靈藥?
事實上,數年前已有人表示施永青是未來特首的理想人選。對是否有意選特首他也沒有正面否認。「我只能說,事情是勉強不來的。假如社會上沒有人認同你的理念,沒有太多人支持你,你要做的事是不能實現的。」施永青說:「我的條件是現在我只能搞理念傳播、創業基金、農村建設,那我便這樣做好了,將來如果有人認同我的想法,由他在更大層面上實行管治,也是不錯的。」
最後,面對近年社會瀰漫的仇富情緒,施永青也有他的忠告:「仇富的確是存在的,社會貧富懸殊,富人自己也要『識做』,不能太過招搖。你娶媳婦,不要太鋪張,這樣只會激起別人的怨恨,何苦來由?」
香港電台製作清談節目《品味人生》,由盧敏儀主持,從不同知性的角度去細看城中九位男士的百味人生。本集節目受訪嘉賓是施永青,於今晚七時三十分,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
[文 朗天 圖 香港電台提供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