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008

把時間留給親愛的人

K,
昨日清晨,車過南京長江大橋,咔咔咔。淚水無聲洗面,肥仔看著媽。
被天災撕裂的心,這個時刻,能夠,回家,安頓,真好。還有什么比和親人聚在一起相互取暖,更重要?是啊,我只把時間留給親愛的人。
弟前一夜未眠,他所主持的南京《周末》出汶川特輯。看見他時,高大的他,眼圈黑黑的,眉頭不舒展:已經看了幾十個小時的新聞了,最累的是做地圖。一點點扒拉,想知道地縫到底在哪里。
媽在電話里急著說:孩子,快回來,讓我抱抱你。
我說,媽,還是得讓我先上網,看看情況怎樣了,那些被埋的孩子,再救不出來,就沒啦。

回家,和肥仔拿出帶回來的京城小吃豆汁兒、焦圈兒、驢打滾兒、粘豆包兒,看著老爸、老媽呵呵地吃,我又流淚了。這個時候,能夠伺奉在父母身邊,是我這早已飛野了的鳥兒,不知哪里修來的福分了。
弟幫著爸媽找電話,四川成都姨姥姥的電話,弟自震后就一直在報館呆著,顧不上家。爸媽老了,記不清電話記在哪個本子上。
找到啦,找到了:“喂,我是關關兒,你們那兒,還好么?”
是啊,親人的聲音,比上帝離你還近。
我們的人生,就是靠著這“一聲聲”支撐著,走吧。
給MAYBOY電話:都是一起回來的,這次你不在,心里好空;回到海口,你也不會在家;我們,要快快和你會合。
MAYBOY:嗯——,嗯——,傻女,別哭。好的,我們快!

大侄子,也和高天一樣高大了,我們家盛產大小伙子。
昨夜,孩子來和哥哥一起拱,兩個人有模有樣地說著,再也不用為他們拉架了。有點失落。
清晨,孩子去上學,給姑姑一個熊抱。
肥仔,我們也起來背書吧。
是啊,每日的清晨讀報,今天讓給了為肥仔報單詞。
“仔,媽是龍應臺的學生呵。所以總是聽見媽總是說:快快,沒時間了。我啊,這輩子要當三輩子活。好趕的。”
是啊,我只會把時間,留給親愛的人。

寄自身在四川的攝影師 /文.楊陽明
文章日期:2008年5月16日
【明報專訊】「同胞們振作﹗政府正與你們共同作戰,永不放棄﹗」昨凌晨時分,我乘車由重慶趕赴重災區北川採訪,沿途收音機不斷重複播放同類錄音聲帶。各地多處路陷,斷水斷糧,這些複製的鼓勵是每個倖存者、每個等待者、每個救援者的精神食糧。
待在車上滿不是味兒,一輛又一輛載滿救援物資的救援車擦身而過,心裏一直乾急,只想盡快到達北川,畢竟災情嚴重,身為攝影記者,總想拍攝到最前線、最真實的景,為這場歷史性災難記下一點一滴。
清晨6時,終到達目的地,我只管一股腦兒走到一所已倒塌的中學了解災情,一片頹垣敗瓦,生的、死的,全都埋在瓦堆中,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就是真實環境﹗地震,誰也知道地震的威力,但親身經歷的這一刻,我完全消化不了是什麼一回事,它的殺傷力可以如此駭人﹗
一個又一個的親屬團團包圍已夷為平地的學校,我取出相機努力尋找有利位置拍攝,我站在一塊石頭上,隱約瞥見石塊下有一隻小手,但我腳下的豈止得一個生命,而是成千上萬有血有肉的靈魂,我頓時退到一個不能「干擾他人」的位置繼續工作。入行8年,這一刻是最震撼、最懾人的。
前天我還在綿陽採訪時,雨一直下,淚水、雨水在災民的臉上化為一體。昨早我抵達北川,雨停了,陽光終破雲而出,救援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雨淚交織的面孔終露出絲絲曙光,盼望曙光一直照耀四川。
[文.楊陽明 editorial@mingpao.com]
*****
和世界斷絕
災禍裏的通訊

文章日期:2008年5月16日
【明報專訊】中國早是手機大國,據統計,今年使用手機人數已過五億,不僅城市人隨身必備,民工、農民亦很普及。然而,在四川地震發生之初,手機網絡一度中斷,數以萬計的災民「失蹤」,災場外的家人以至遠在蜀漢以外的川人想念家鄉時,都陷於孤絕。全坍塌了的都江堰中醫院廢墟裏,23歲的實習醫生向英失蹤了,周一晚11時29分,她母親殷麗君手機響了,向氏夫婦緊張得心要跳出胸腔,可是接通後,卻是無盡的沉默!
兩分鐘後再響,依然靜默一片。直到13日凌晨4點,「向英與另外五人在一起」的短訊才順利送出。在通訊網絡公司的搶救下,災區手機網絡現已陸續恢復;而傳統媒體亦負起通訊責任,報紙、電台等派上用場。
紙媒如《成都晚報》,與廣州的《資訊時報》、南京的《金陵晚報》、昆明的《雲南資訊報》、重慶的《重慶晨報》等,建立起聯動網絡,撥出「平安熱線」,返回安全境地的災民與擔憂四川災區親友者可在報上刊登簡短信息,雲南玉溪市的廖伶林,就尋找綿陽的哥哥廖學林,哀哀呼喚:「哥,你在哪裏?我們全家都很牽掛你,希望你盡快與家裏聯繫。」
此外,在從成都雙流機場前往市區的路上,出租車、運送救災物資的卡車司機,都依靠一路收聽成都電台交通台廣播,掌握災情,節目主持日以斷夜接連廣播不曾歇息,都江堰市內躲在缺水斷電的宿舍的學生們聽收音機,發短訊表達飢寒交迫的景,而電台還負起招募與組織民間義工的責任。
至於多個互聯網站,包括四川新聞論壇「麻辣社區」,亦全天候收集災情,由身歷前線的網友進行播報,遠在廣西的網友「草寇」心如火燒地探問:「請問你們誰知道紅岩鎮這個地方嗎?我不知道它是屬於彭州還是都江堰管,但是我現在只想知道那邊的情啊?不知道那嚴重不啊,有沒有死人什的?如果我過兩天回去,能去到那個地方不啊?」他高叫「快瘋了」,三十幾個小時沒睡覺了,因為丟失了重要的人……
在天災裏,音信隔絕,往往是親人、情人間,最遠的距離。
[文/鄭依依]
******
虛妄與實在
文章日期:2008年5月16日

【明報專訊】生命裏的一切輕重無非是相對比較吧了,這道理我從中學二年級開始就已懂得,但也是從中學二年級開始便時時忘了,總要時時,當一些戲劇性的事情出現眼前,始才記起,嗯,對了,世事可大亦可小,感受夠強烈了,即是大事;感受以外,別無他事。
如同上個星期每天翻開報紙見到一宗接連一宗的泄密事件,醫管局 ,大銀行,入境處 ,各方各面都把資料外泄,各方各面都把應該保密的東西暴露於外,剎那間,感覺危機四伏,完全不確定尚有什麼本來屬於私人的東西早已在虛擬世界無垠飄浮,像銀河系裏的夜空星塵,沒有陸之處,沒有停駐之日。
那種感受強烈而恐怖,抬頭望天,彷彿有一對眼睛在盯你、盯你,眼睛下是一張黑色的嘴唇,雙唇張咧,是上下兩排血紅的牙齒。你辨認不到這張臉孔,只知道它,在獰笑,也永遠用監視的目光把你鎖住。
銀行大班為此道歉了,醫管局好像也曾經道歉,但假如這是美國,或許有不少人已經接到律師的電話,來電者問,怎樣,要不要我幫忙發信控告銀行和醫管局?就告他們沒有盡責保護你的私隱,令你感到焦慮不安,難以集中精神工作。告贏了,取得賠償,我們七三分帳。輸了,你不必付半分錢。
這類事情竟然沒在香港發生,可見香港人確實「善良」。
然而才一轉眼,大地裂變,人的生命如同兒戲,先前的恐怖感受頓然煙消雲散,在大規模的鄉鎮滅絕面前,那什麼資料外泄不外泄變得只是屁大的事兒,差不多馬上忘記。也儘管知悉緬甸失去了更多生命,但畢竟血脈相近,對那裏的知悉便僅停留在「知悉」的層次,對這裏的感受,卻是深刻的認同與投入。
感受之事,如斯虛妄,卻又如斯實在。只因我們都在感受裏尋找意義,只因,我們沒法不活在意義裏。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