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三書入選六十年最具影響力教材
中國說英語:從自撰到合作出版
文章日期:2010年2月26日
【明報專訊】08京奧時中國曾颳起一陣英語熱,給北京路標、餐牌上的英文挑錯處。其實共和國建國六十年來,中國的英語學習持續不止,最近,《中國日報社》及英文二十一世紀教育傳媒舉辦了「六十年六十本最具影響力的英語教育出版物」選舉,在近千本書中,由出版業及內地知名外語教學機構,評審出六十本最具影響力、受學界及社會認可的英語教育圖書書目,當中除了建國初期的大型英語辭書、學習教材、近年的各種多媒體英語教育出版物外,當中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書蟲系列》、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及與內地譯林出版社合作的《牛津初中/高中英語》亦都獲選。
是次名單從1950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鄭易裏編著的《英華大詞典》開始,至2009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戴煒棟、胡文仲編著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外語教育發展研究叢書》完結,側影了一個甲子的社會面貌。
譬如,「建國早年,當時內地出書很少,影響一時的語言工具書,像北京商務印書館的《實用英語語法》(1958年,張道真編著),後來香港商務亦出版了繁體版。」商務印書館董事總經理陸國燊博士指出,在種類並未蓬勃繁衍時,雖無法比較各書種的優劣,但僅有的書種必成影響深遠。而當年以工業立國的策略,亦可見於書單上:商務印書館、國防工出版社便分別出版了《高等工業學校英語》(淩渭民編著,1962-1963)、《英漢科學技術詞典》(1978)。
同時,初年內地的英文教材,陸國燊指出,多由中國本地作者自行根據外地內容編著,「當時國家並未有大量資金,購買外國內容或版權」,但在一些外語系突出的大學,有著名的外語教師,其大學出版社或相關合作的出版社亦出版優秀教材,例如復旦大學教授陸谷孫,便為上海譯文編著《英漢大詞典》(1989)。
至80、90年代的改革開放,內地颳起英語熱,出版社的英語書漸多,經典的《跟我學 (Follow Me)》(BBC提供內容、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L. G. Alexander編著,1982)、《英語九百》(商務印書館,常敘平譯注,1978)便入選名單。此外,外語書種在亦更見多樣,科技之外,90年代初便有了《美國文學史》(常耀信編著,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英語史》(李賦寧編著,商務印書館,1991)、《英國文學史》五卷本,(王佐良、周玨良等編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等等。而此時國內出版社亦較具資源,《走遍美國》便由麥克米倫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合出版(龔亞夫、Beckman編著,1993)。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熱遍內地的李陽「瘋狂英語」教材,並未選入名單,陸國燊認為「大聲喊也許可能增強自信,卻未必有助學習英語。」
[文: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