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10

阅读期待:北岛《城门开》

以我的北京否認現在的北京
文章日期:2010年7月25日
【明報專訊】二○○一年年底,因父親病重,我回到闊別了十三年的北京。即使再有心理準備,也還是沒想到,北京已面目皆非,難以辨認,對我來說完全是個陌生的城市。我在自己的故鄉成了異鄉人。
我生在北京,在那兒度過我的前半生,特別是童年和青少年——我的成長經驗與北京息息相關。而這一切卻與這城市一起消失了。
從那一刻起,我萌生了寫這本書的衝動: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認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裏,時間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廟恢復原貌,瓦頂排浪般湧向低低的天際,鴿哨響徹深深的藍天,孩子們熟知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有方向感。我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
這一重建工程曠日持久,比我想像難得多。記憶帶有選擇性,模糊性及排他性,並長期處於冬眠狀態。而寫作正是喚醒記憶的過程——在記憶的迷宮,一條通道引導另一條通道,一扇門開向另一扇門。
童年青少年在人的一生中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說,後來的一切幾乎都是在那時候形成或被決定的。回溯生命的源頭相當於某種史前探險,伴隨發現的快樂與悲哀。如果說遠離和回歸是一條路的兩端,走得越遠,往往離童年越近;也正是這最初的動力,把我推向天涯海角。
特別要感謝曹一凡,作為我的鄰居、伙伴和同學,他不僅在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以其驚人的記憶力,幫我校正還原了大量的關鍵性細節;當然還要感謝李陀和甘琦,正是這兩位挑剔的「讀者」,讓我在寫作中永遠如履薄冰。
(本文為《城門開》序)
[文 北島 編輯 黃靜 電郵 mpcentury@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