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2007

閱讀時光。楊牧。《譯事》


作者: 楊牧
出版社:天地圖書
 楊牧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國立台灣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著作甚豐。本書是作者2006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包玉剛傑出訪問講座教授演講之講章,並前此撰著翻譯論文之合帙,展示作者於中文創作之外對外國文學翻譯思維與實踐的蹤跡。
K,
  可惜﹐一周前在港“搜”書﹐不知道有楊先生這本書﹐錯過了。
  不過﹐對馬先生今日《“讀”書》一文﹐很有通感。很想說﹐大才子﹐不會才有這感悟吧。呵呵。
  記得﹐八一﹑八二年吧﹐那時小女子在南京一所百年教會學校--夫子廟附近的中華中學讀高中http://www.chinaeducenter.com/schools/njzx.php﹐遇到了柳士鎮﹑蔡德倫好幾位文學功底極深的才子老師﹐鼓勵班上閱讀風氣。那也是小女子與金陵金蘭姐妹﹐比賽誰先讀完校圖書館文史哲藏書的“最好的時光”。
  記得﹐文科班的文學愛好者讀書成痴﹐老師從不指責課堂讀小說的小女子。反而﹐每每作文點評課﹐就教小女子拿習作來讀﹐我邊讀﹐師邊評﹐最多說的﹐就是“朗朗上口”。有時﹐會將班上多愁善感的同學﹐惹哭了。小女子的文字﹐曾成為鼓勵一位失學的友﹐在社會上繼續讀書的動力﹐這是多年之後聽她說起﹐才知道的。文字﹐果然是有力量的?小女子﹐是漸漸信的。
  當時校園里成立了“新綠”文學社﹐小女子自然是沉溺其中之人。蔡老師﹐眼睛高度近視﹐我們的習作﹐老師從不看﹐只是聽。于是﹐不令口舌生香的字﹐自然拿不出手。
  其實﹐走過一段彎路的。學五四文風﹐有時就造作﹔習翻譯文字﹐會生吞語感﹔心中無物﹐就嘴尖皮厚腹中空。如今﹐想來﹐不走過﹐不自知。
*********
  記得﹐一個晚夏午後﹐與父親在最喜愛的莫愁湖涼亭里觀荷﹐小女子對父親說﹕很想以寫字為生。因為﹐字對我很好﹐從不難為我﹐還教我快樂。
  “讀”了一輩子書﹐寫了一輩子字的父親﹐笑了﹐說﹕寫字為生﹐得耐得住寂寞﹐准備至少坐十年冷板凳。
  小女子問﹕怎樣算是好文字﹖
  父親答道﹕言為心聲﹐文字清通﹐可看﹑可讀即好。切忌﹐造作﹐無病呻吟。
  父親又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閱讀的人生﹐會是快樂的。

*********
  如今神仙樣的父親﹐每日是坐在書報城中的﹐左手持了放大鏡“審讀”著﹐他閱讀的書目都很新吶。讀過的﹐會放在一側﹐有時會夾著小紙條﹐左筆寫著幾個誰也認不出的字。評書﹐話不多﹐教人想半天。
  唉﹐寫到這兒﹐想家了。
  想念老父親﹐我的人生導師。他﹐最疼我﹐最懂我。
  落淚﹐有用麼?
*********
  Mayboy睡著了﹐走過去﹐蹭他面。嗯嗯的﹐好可愛。
  喜歡他﹐因為書。因為他﹐喜歡我寫。隨了我﹐亂買書﹐不計成本﹐也不管家里放不放得下。而且﹐我買的書﹐才子從來都讀得比我快。呵呵呵。
  被疼愛﹐且懂得﹐真好。

  寫多了﹐其實是想介紹馬先生這篇字。

「讀」書
文章日期:2007年6月2日
【明報專訊】由於資源有限,也因市場狹窄,香港的大學出版社多年來辛苦經營,出書量普遍不高,卻又多屬精緻,有嚴謹的審閱程序;這叫做「品管」,是對出版自由負責任,權利與義務,永遠相對。
一些沒有設立出版社的大學,亦甚懂得善用民間資源,把好的講座紀錄、好的研究論文、好的文學創作,交由好的商營機構編輯出版;這叫做「靈活」,是不讓好的思維隱藏於象牙塔內,學院與民間,本就不離不棄。
科技大學是好例子。
該校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近年有「包玉剛講座」,學者遠來發表演講,記錄下來,增添補註,加入一些相關的研究論文,便是一本極有分量的書,多少年的思考沉澱都在裏面了,不一定「壓卷」,卻必然是精華,因為講座從一開始便嚴格訂定了主題,或三講,或五回,務把學者念茲在茲的研究主軸有系統地呈現於聽眾眼前,牛津和劍橋亦有類似講座,策劃者本身必須亦是勁有「江湖地位」的大師級人馬,否則難以請動各路英雄。
「包玉剛講座」舉辦了四五年,積累了好些講稿紀錄,慢慢整理,陸續出書,交由「天地」出版社承辦,已出三本:劉紹銘《文字的再生》、劉述先《儒學的復興》、楊牧《譯事》。
《譯事》首篇是〈翻譯的事——從香港開始〉,楊牧教授談及四十年前在美國學院的人事變動,有此一段﹕「就在這樣一種暗澹,逐漸微弱的光影裏,我們的六十年代就幾乎無聲息地隱入勢必的記憶,忽然的和累積的,未竟的音信,情節,故事,無法重組的美好和不美好,都將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偶然浮現,提醒我們蓄意編織的夢,破碎的夢,消滅虛無的夢,歸根究柢終於是真實的……」
三四百字的段落,沒有句號,意境深遠,音韻抑揚,散文讀來像詩,讀後似聽完一首莫札特,音符在眼前飛繞,情緒隨之高低起跌。
在香港電台的節目裏,我忍不住用廣東話念了一遍,再請鄭培凱教授用普通話念一遍,好文章本就要用「讀」的,中國人慣說「讀書、讀書」,原來隱含著對美學境界的期盼追求。在這意義,中國人勁通透。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