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2007

Lili。花蓮。羅門。蓉子。


Dear all:
我們的Lili入島已經九天了﹐去了台北﹑日月潭﹑阿里山﹐這會兒正在花蓮吶。請關注http://hi.baidu.com/lili0898﹐有好推荐請留言啊。
中新社臺北六月十三日電 題:“我作三件作品分送三位元母親”
-—訪臺北“燈屋”主人羅門蓉子詩壇伉儷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mofa/l/loumen.php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耿軍
臺北泰順街是一條尋常百姓居住的小街,但其間的一座寓所在兩岸三地詩人學者中享有不凡聲譽——它的名字叫“燈屋”,是臺灣著名老詩人羅門和蓉子伉儷的居所。
羅門原名韓仁存,祖籍海南文昌。來台從事詩歌創作五十餘年,在海峽兩岸文學界頗具聲望,被文學評論家們譽為都市詩之父、現代詩的守護神、戰爭詩巨擘……出版詩集二十種、論文集、創作大系書近四十種。蓉子原名王蓉芷,祖籍江蘇揚州。一九五三年出版《青鳥集》而聞名臺灣詩壇,詩風自然怡靜、剛柔並濟,評論界譽之為詩壇“開得最久的菊花”、“永遠的青鳥”。
來到“燈屋”三層半的梯間,迎面便是頂至天花板的一排書櫃,拾級而上,一直延伸到四樓的房門口。
年近八旬的羅門朗聲笑迎記者,蓉子則輕聲柔語邀引記者入屋。入得眼簾,地上、牆壁滿是書、畫,還有型、色、材質迥異的各式燈具。點點燈光,交響樂彌漫,和外面的六月陰天儼然兩個世界。
“我作三件作品分送三位元母親”,羅門從地上抱起一本有桌面大小的散頁集子,攤開向記者介紹。
“臺灣是我的‘養母’,她養我近一甲子,我在臺北創造一個被評論界稱為‘臺灣現代裝置藝術始祖的‘燈屋’給她。大陸是我的‘生母’,她生出我‘美好幸福的童年’,我在海南島也造一個美麗的‘圖像燈屋’給她,那裏存藏我與蓉子一生創作的心路歷程與成果,及寶貴的歷史回憶。”
在羅門心裏,地球是他也是全人類的“祖母”。進入二十一世紀,於二000年,他構想創造一個“美”的“詩國”給“祖母”她。近年,他邀請一位著名華裔設計師為“詩國”作建築設計,希望有力人士資助能在臺灣或大陸某個景點落成,將詩的美具象地留給地球上的後人。
羅門濤濤傾言,蓉子在旁忙碌著為記者準備茶點,並不時提醒羅門簡約些。
思路稍頓的羅門一轉身指著屋角的一盞落地木質兼藤質組合的頂燈說,她叫“燈塔”,和“燈屋”同時誕生於一九五五年四月四日,“是我和蓉子結婚見證,她一直照耀著我和蓉子的生命航道。”五十二年來的每一個四月四日,蓉子都會收到羅門的一封長長的結婚紀念信。
“燈屋”,成為臺北一個融文學與藝術一體的傳奇名字,更被敬為詩人伉儷羅門和蓉子在人間的通行證與信用卡,吸引眾多詩壇文壇大家前往觀賞和感受。
臺灣詩壇的餘光中、楊牧等在“燈屋”和主人談詩論文,一些詩歌刊物從此應運而生;大陸學者李澤厚、謝冕,詩人劉湛秋、虹影等曾在“燈屋”流連。香港詩人舒慧去年參觀“燈屋”後撰文感言,“詩沒有衰落,仍頑強搏動!”
由二十餘平方米的正屋和樓上一間臨時搭建的鐵皮亭子間而成的“燈屋”,是老詩人的客廳、書房、音樂視聽室、畫廊、授詩課室,而他們的起居室僅容一張貼牆的雙人床,陳設簡樸至極。余光中曾在一次羅門、蓉子結婚周年慶典上說:“在臺灣,一家有一個人寫詩,已經夠窮的了;他們夫婦一生寫詩,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
羅門、蓉子兩位老詩人活在詩的世界裏,至今樂哉。蓉子透露說,現在每日裏仍然寫東西,除了詩,與外界的往來並不多。
今年一月,羅門應邀參加慈濟大學舉辦的一個詩歌發表會,朗誦了一首一百多行的長詩新作。上周,蓉子作為臺灣詩界的兩位代表之一,應邀參加臺灣文學館作家贈書展覽講演。
明年,是羅門的八十壽辰,亦是羅門蓉子結婚五十三周年。他們希望能在海南大學舉辦生平創作的展覽,並以他們的一二首代表作短詩刻碑,長留在“生母”海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