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08

活在《斷背山》希夫烈達體內的小男孩

K:
唉,每箇男子或女子的內心,都有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遇到認出他(她),懂得他(她),會寵他(她)的“真命”,這輩子就活得舒坦了。
可是,得耐心啊,找,或者,等。
希夫烈達,是不是著急了點兒?不過,如他,常被驚艷,著急,可以理解。


活在希夫烈達體內的小男孩
文章日期:2008年1月30日
【明報專訊】廿八歲是幾多歲?把這問題放在男人和女人身上會得出很不一樣的答案。希夫烈達死於廿八歲,大家都慨嘆「太年輕了。」換了是女生,恐怕不會這麼說,因為沒有人會認同這說法。韓國女星李恩宙在廿五歲自殺身故,當時的惋惜是她對感情為何如此放不開。「情」,是女性從天真變成世故的門檻,一旦在「情」路上有過跌撞,恍如露珠遇上陽光,女性的青春一經蒸發,女孩便成為女人。
自我價值建立方式之別
李恩宙的死,因此只會被看作是宿命而不是「不成熟」。
男性卻大不一樣。之前死於過度服用藥物的里華馮力士,生命在廿三歲便凝結成墓碑上的一行字。在他之前,只有撞車死亡的占士甸更具傳奇性,死於廿四歲的他,一半人說是意外造成,另一半說是出於自。「自」往往帶反叛意味,「反叛」又是拒絕妥協和長大,所以女性「自殺」而男性「自」——是被囚禁在「男人」身軀內的小男孩對不自由的終極反抗。
男性「自」與女性「自殺」的不同在於「她」是「煮鶴焚琴」的,「他」卻是「文火慢蒸」。這確實與社會對兩性的不同教育有密切關係——長久以來,女性都被灌輸了「她」的價值是建立在別(男)人的認同上,相反,男性首要肯定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信心。女性爭取認同的方法是「展覽」,所以她們的情緒不怕外露——「情緒化」是女人在生活中的某種執照,在一些關口前藉它或許便暢通無阻。反觀男性的自信不能向外伸手——起碼不能像女性般,因為賞心悅目別人愛看便將喜怒哀樂全放面孔上——他們只好把對自己的懷疑,甚至失望掩藏在堅強、挺拔,使人聯想到陽剛的外表下。
等於讓見不得陽光的種子在體內長出蠶食自信的「食人花」。荷李活以出產鐵漢馳名,其實觀眾心底更愛他們的柔情一面。希夫烈達在《斷背山》中的牛仔角色Ennis不幸成了他人生的寓言——乍看是個「大」男人,骨子裏的他卻可能仍然弱小、不安,精神上是那麼營養不良。也許他真的還未從最早參演的電視劇集《近鄉情遠》(Home And Away)中的不良少年的陰影中走出來。
媒體把烈達家中形容成藥店。各式各樣的抗壓、減壓藥物陪他走完每一天。這讓我想到一部經典荷李活悲劇《星海浮沉錄》(A Star Is Born)——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七六年,它曾三次被搬上銀幕。其中的「自」 弗烈特馬殊、占士美臣、 奎斯科斯福森!三代男星都曾扮演那被荷李活明星制度慢性謀殺的男主角——在大紅大紫後逐漸失寵於觀眾而染上酗酒症。結局是因不想拖累銀色事業如日中天的愛妻而在游早泳時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他是死於意外,抑或自殺?不同人會有不同答案。
荷李活陽剛男性形象害人?
希夫烈達的前途大好——能被譽為「新馬龍白蘭度」,他是少數既是明星又是演員的「新人」,他的死(因),當然不能與《星海浮沉錄》中色衰愛弛的男主角相提並論。然而《星海浮沉錄》之所以拍了又拍並非沒有理由——「女人」被迫長大可以成就《阿信的故事》和《大長今》,但當「男孩」因活在「男人」身體裏不能呼吸時,他未必會像女性般「對抗世界」,他只會借助外在力量把他帶到哪裏是哪裏。網上有聳人聽聞的說法,說是敏感的同性戀角色害死了烈達。這樣認為的人為什麼不能從另一角度看,是荷李活大力強化的剛強男性形象,令本來還是「男孩」的男人受到壓力 而無法做自己?希夫烈達將因與他在《斷背山》的牛仔角色同一命運而被永遠懷念:他們都不是我們看見的那個人。
(文章標題為編者所擬)
[文/林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