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009

季羨林病逝:一個時代的結束

國學大師季羨林病逝
享年98歲 溫總聞訊即趕到醫院
文章日期:2009年7月12日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昨晨9時左右在北京的解放軍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北京大學成立高規格的治喪工作組,在校內設置靈堂。季老一生成就斐然,著作等身,他的逝世被形容為「一個時代的結束」。季老晚年長期住院,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5次探望,聞悉季老逝世後更即時趕到醫院。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取意向玄奘看齊),1911年出生於山東臨清市康莊鎮,他身兼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翻譯家、佛學家,精通多種語言,被認為是繼王國維、錢穆、陳寅恪之後中國國學的代表人物。
前日仍談笑風生 應約揮筆題字
其關門弟子、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在網誌上稱「我們沉浸在毫無準備的哀痛之中」,因為季老前日下午還用毛筆題寫了「臧克家故居」,為孔子衛視題寫了「弘揚國學,世界和諧」,為汶川廣濟學校題寫了「抗震救災,發揚中國優秀傳統」,精神很好,談笑風生。
但昨天早上,季羨林突發心臟病,其子季承在8時趕到醫院時,季老已經昏迷,301醫院全力搶救,但老人仍在9點不幸逝世。11時,主管文教的國務委員劉延東趕到醫院;12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亦趕到,並說「我準備在8月6日為您祝賀生日,還準備了幾個問題準備和您討論啊」。
《新京報》引述季羨林之子、74歲的季承說,「我每天都去看望父親,他每次見到我都很高興,臉上笑呵呵的」。季承還說,姐姐已經過世,父親去世時只有自己唯一一個親人在側。據錢文忠稱,季老10多年前與季承一度反目,直至去年底又重歸於好,並有孫子承歡膝下,故他的最後幾個月時光十分幸福。
一個時代結束 學生如塌精神支柱
北京大學昨日亦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季老逝世的消息,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並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閔維方和校長周其鳳任組長的治喪工作組,昨晚起在校內設置靈堂,今日開始對外開放弔唁。
聞說季老逝世,北師大教授趙仁珪形容,「季老過世是一個時代結束」。有北大學生表示「心中的精神支柱彷彿突然倒塌」,認為季老代表了人文和治學的精神,已經影響了好幾代北大學生。
明報專訊
德國美女為他終身未嫁
文章日期:2009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國學大師也有童年,他非但不是「神童」,還是「頑童」。季羡林的關門弟子、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早前寫成《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一書,書中披露,季羨林小時經常打架、愛在底看書,中學時代看完《金瓶梅》,最愛看武俠小說,還曾經用手猛插米缸想練「鐵砂掌」,練得五指流血。該書已經成稿但尚未出版。

少時頑皮 高考數學僅4分

據《鄭州晚報》引述錢文忠說,初中以前的季羨林先生身上,看到一絲一毫學術泰斗的影子。

季羨林就讀濟南第一師範小學時,和同學互相往臉上塗墨汁,回家後還在堂妹臉上「畫畫」,讓堂妹為他畫鬍子。讀至中學時,他文理嚴重偏科,高考數學僅得4分(滿分為100)。

季羨林18歲在父母安排下娶了比他年長4歲的彭德華為妻,育有一子一女,彭僅得小學文化,並不了解季的研究,但擔當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季羨林十分感激;季在德國期間曾邂逅比他小一歲的德國女子伊姆加德,惟有緣無分,伊姆加德一直以為他返回中國後會再回來,為了等他而終身未嫁。

東方學泰斗 精研梵文

文章日期:2009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昨日駕鶴西去的季羨林生前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高齡學者,一生桂冠無數,新華社稱之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而季羨林曾表示,自己只是一個「雜家」,不配稱「國家大師」「學界泰斗」的稱號。

對中印文化佛教史貢獻大

季羨林最重要的成就在於其精通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已經消亡的語言,翻譯大量經典著作,對於研究中印文化關係、佛教歷史等方面貢獻最多。

季羨林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習英文和德文,1935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和斯拉夫語言等,還能看懂俄文和法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奠定其在國際東方學和印度學領域的地位。

1946年,35歲的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創建東方語言文學系,為全國首個。他研究翻譯了大量梵文、德文及英文經典名著,如梵文的《沙恭達羅》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等;年過八旬之後,他開始撰寫80萬字的學術巨著《糖史》,還出版了《牛棚雜憶》、《病榻雜記》等多部著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正在籌備出版《季羨林全集》。

文革《牛棚雜憶》警後人
文章日期:2009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季羨林一生中的最大災難莫過於文革期間,時年近花甲的他被打成「黑幫」,每日被北大的工人和學生「批鬥」、「審訊」,遊街示眾,被迫從事搬磚、運煤等體力勞動,住在校內的「監改大院」(俗稱「牛棚」)中。他在1992年寫的《牛棚雜憶》中,曾感歎造化弄人,當時堂堂一個教授,每日灰頭土臉、衣衫襤褸,被紅衛兵肆意毆打、污辱、呼喝,受傷、生病亦無人理,惶惶不可終日。

他曾說,自己寫《牛棚雜憶》是為了教育後人不要再做蠢事,書稿1998年出版,被譽為「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

珍貴字畫藏品傳被盜

至去年10月,內地傳媒爆出「季羨林字畫盜賣」風波,有人指自07年開始在拍賣市場見到他的收藏品,懷疑有人偷盜後出售,其秘書楊銳以及季老之子季承均被懷疑。季羨林收藏有500多幅著名字畫,最珍貴的是蘇東坡原作,他曾表示「從未授權任何人處理自己財產」,而且他個人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已經捐贈北大。北京大學後來發表聲明,聲稱「目前尚未發現季老藏品外流的情況」,稱市面上的拍賣品係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