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古文
文章日期:2009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從小學開始我便看古文小說,其實也不是很古,是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一頁紙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我不認得不會讀的字,但整體上都能明白的。
上了中學我便看古文,一樣很多不認得的字,但看啊看的,總能得其精要,沒有什麼可怕的,別以為古文很艱澀,其實一點也不難讀。例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那有什麼難懂的?韓愈的侄兒排第十二那個,告訴叔叔他有軟腳病,愈來愈痛,韓愈說,住在江南的人,常常都有這個病。
我跟鄰座同學覺得祭文很好玩,作文課自由題時,我們便寫祭文,我祭她,她祭我,一開始便「嗚呼」,弄得國文老師啼笑皆非,派卷時,在我那篇紙末寫上「此等文字,待需用之時才寫」。雖然如此,但又把我們的摹仿祭文跟古文拉近了一步。
至於詩詞,其用辭之美,聲韻之抑揚,你不懂得每一個字也能領略到其中的氣氛的。如唐代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逐個字怎麼解?但那種淒豔氣氛已經把你吸引過去了,你也感受到了。
宋辛棄疾的詞很多有如現代文字,如他的戒酒詞﹕「杯,汝來前,老子今朝……」真痛快,整首則不背了,各位自己去看吧。
又如清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寫的「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此等青年情懷,怎會不入心入肺?
正如看英文書一樣,起初很多字不懂,但看啊看的便懂了。不要忙查字典,一頁十幾個生字,會令你興趣索然,還是看下去的好,至少你會得到整個故事而不是一百個字典上的字。別抱字典心態看英文,文言文也一樣。
比如愛上一個男人,你是先被他的氣質風度所吸引,不需要先數他的襯衫上有多少顆鈕釦,內褲是什麼顏色,先親近他一下吧。
[林燕妮 http://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