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09

周華山:想學真正關愛他人

泡影皆價值
文章日期:2009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幾年前曾把雲南「女兒國」摩梭女子帶來香港演出棟篤笑,以瀘沽湖水滌洗的淳樸調侃城巿人的營役,此後,社會學者周華山博士彷彿絕於媒體,隱匿於巿。
原來從大山出來以後,這曾被稱作「同志之父」叱吒一時的同運將領,這幾年漸漸放下批判,任職過精神病復康組織,如今成立「自在社」,轉向與自我 修和的內在探索,以體驗式工作坊與課程,教授參與者學習跟「陰影」共處。
「『陰影』就是自己未能接納自己的特質,便會投射至他人身上;責罵他人時其實是在責罵自己。」借用心理學家榮格的學說,周華山的自我成長工作坊傳達的是「跟陰影做朋友」法則;放諸己身,他則自認為當下的自己「整合了過去的經歷」。
周華山定義他所設計「Dreams Possible」課程與工作坊為「自我成長」項目,「重轉化的力量」。
「理論不多,頭腦是概念和知識的泉源,但真正的轉變來自內心,那是情感的力量。」他以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各種理論提煉而成工具,先以免費工作坊讓學員「初嘗體驗」,有興趣者才進以為期四天的課程,掏掘出任何自私、妒忌、悲傷、內疚等等深層的負面情緒。
戲劇性寬恕
「學員最初可能會害怕面對自己的,有如當場剝掉了衣衫」,但他稱循序漸進地以簡單的練習可以幾分鐘一針見血地發掘出困擾學員的深層問題。譬如關於寬恕,「當你不住地數臭對方、創造敵人時,其實在創造受害人,那就是你自己」;但當換上感恩的心態,被攻擊的對象卻可以反被視之為教曉人生課題的使者。「有的學員才上15分鐘,便想跑出來分享:我已經原諒了結怨多年的誰誰誰了。」完整上完課程的按理轉化更大,他舉例有60多歲的婆婆與過去一直埋怨自我中心的丈夫復和、事業有成的父親一改控制愛罵的脾氣每天駕車送兒子上學,等等等等。
單單聽他口頭描述,種種轉化充滿戲劇性;但周華山以學員不要成為「課室英雄」為理想,「上課時大嚷要愛世人,出去回到生活當中仍然『媽媽叉叉』,又是經常粗口爛舌地罵人。要細水長流、終身持續才好。」課程是「跨宗教」的,但他又以基督教會的組織方式策劃義工組,鼓勵學員在生活中實踐關愛的行為。
「我們每個人都欠上天一個奇蹟」,他相信每人都有從負面情緒解放出來轉換成積極建設的力量,例子是被譽為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傳媒女王奧普拉(Oprah Winfrey):生於黑人仍與白人區隔的1950年代、9歲被表兄性侵犯,曾經懷孕流產,「她最有資格怨天尤人,但在20歲時她突然轉醒」,與其天天自覺淒慘,奧普拉其後發憤,還廣泛推動協助性侵犯受害者的慈善工作。
而周華山亦有他自我轉變的傳奇,從他遇上傳奇高僧而起:5年前他偶遇一位30來歲的密宗法師,「他好厲害,無論什麼話題他兩三下都可帶回他的境界,講述眾生皆苦。」當時他已從瀘沽湖返港,在「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任職總幹事,初會法師讓他從對佛教存有輕視的「狹隘偏見」改觀過來,並相當嚮往高僧的境界。
待一年後,他正轉職,有感需要從工作生涯中稍事休息,亦想照顧剛得悉患上末期肝硬化的母親。他致電法師,說希望跟他學習慈悲心:「過去愛人都是為了自己的,我想學真正關愛他人」。
法師授與他「自他相換」的法門,要他在冥想中代入母親。「閉上眼,就看到母親的臉皮焦肉爛,是她身上的病毒所致。」他說母親從來都是標致可人,那刻腦海中的畫面是極為震撼的體驗,而更撼人的猶在其後:「當我代入她時,我更見到自己的臉上也潰爛不堪,當刻只感到此生完了,還怎會有女人喜歡我?」
當我變成他們
就在這兩分鐘的冥想間,「我這生見過的象人、臉上生了大的人等等,同時間出現,與我在一起,『為什麼世界要這樣待我?為什麼因為我外表的缺陷便不讓我做這份工作?』等等感受湧上心頭,我突然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憤怒、絕望。」再接下來,他的心象又浮現出母親的臉容。
「一小時後,我到瑪麗醫院接母親覆診,她罕有地把我的手牢牢繞。也許是因為我內心柔和了不少,而她接收到這能量吧。」
他漸漸能體諒過去他視為貪錢、狹隘、cheap精……的母親,走下自己「大男人」的高高在上位置,在母親晚年,上街、親吻、修和,直至她2004年3月1日早上7時過世,大去時,就在採訪進行中的他的上環故居。
他鉅細無遺地憶述當天發生的事:早上9時許,他在醫院辦理好手續後,便到法師在灣仔的中心,行為亡靈舉行的「破哇」禮儀。
他從醫院前往中心途中,還自覺心境平靜,怎料,「我方才坐下,師傅誦經,念及母親真的永別了,悲從中來,突然我就殺豬般扯破喉嚨大哭,完全歇斯底里,樓上樓下都聽得見哭聲,一生人從沒試過」。
稍過十來分鐘,法師說,「你將見到母親與諸佛菩薩在一起」,他眼前便現出母親與一群不可名相的Holy beings 在一起,寬容地向他招呼。「我如同電擊,一秒間悲傷全沒了。」稍事休息後,他與朋友北上深圳辦事,傍晚回家時恍然發現,「咦我今天母親大去,怎麼我還很輕鬆自在,會不會顯得很不孝呢」。他匆匆回家,支持兄姐熬過喪母之痛。
這番奇妙的經驗,讓周華山看到佛家的智慧。在曾是虔誠基督徒而離教會漸行漸遠的此生命階段,他說,「人皆可成佛」的概念也是他設計生命成長課程的基礎。
他還套用佛家語形容:「人生一場夢」,他經歷的一切,包括這些課程、社運、學術、對摩梭的文化探索與扶貧,進入精神病康復者的世界與援助,等等,「都如夢幻泡影,但都很有價值,若用心認真體會,會將你帶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文/鄭依依 攝/陳淑安 圖/自在社e-card 編輯:黃靜]
×××××××××××
感動之外,也要行動
文章日期:2009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工作坊對我最大的轉變,便是要學懂身邊事,譬如與家人的關係。」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曾家健,一年前跟隨周華山修習課程,如今還參與義工小組,服務精神病復康中心等等。

課程中關於生死教育的部分,讓他感受尤深:「有一部分,他領我們到墳場,要我們寫信給一位家人,代入為這是臨終前的一封信的心情」,他從此徹底地檢視自己面對死亡前的選擇,他決定寫信給長年在英國的大哥,「我發現我真的有許多話想跟他說」。當刻的感受,讓他自己也吃驚:曾家健大學時修讀人類學,「那時念家族什麼的,覺得很煩悶」,沒想過原來自己也如此重家庭關係。

課程還要求學員除卻感動外,亦要行動:「我們要即時打電話給某人,表達關懷」。曾在社福事業工作至疲憊而轉職,他在課程中的正面價值觀與能量,亦重新帶領他回到社會服務行業之中,還以義工方式,協助周華山課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