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之禮讚
文章日期:2009年9月8日
【明報專訊】我愛看電影,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容許自己在那個漆黑的空間裏,在光影閃爍飄移中,肆無忌憚的流淚。
兒時看志願軍上朝鮮戰場壯烈捐軀的《英雄兒女》,小學時看盡顯人性黑暗和光輝的《海神號遇險記》,叫人一窺真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以至近年看法國歌后Edith Piaf坎坷起落的《粉紅色的一生》,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蝴蝶與潛水鐘》,都看得淚流披臉,不能自已。有時會想,我是否太濫情?眼淚流得太多了?又為什麼只敢只能在這個相對私密封閉的空間裏,才讓自己的眼淚流個痛快?
男兒有淚不輕彈,恐怕現在連女的也被訓練控制到如非必要無謂流淚。久而久之其實也就是對自己情感的一種負面壓抑,斷然拒絕了連繫起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微妙細緻牽引關係。眼淚不是萬能的,但如果沒有了眼淚卻萬萬不能。如果說酒是「神」之水滴,眼淚該也就是「人」之水滴。
新近認識一位畫畫的朋友,一如眾多有話在畫裏說的同好,長久以來把豐富感情轉化為畫布上的色彩,在這個依然也許永遠是商業掛帥的社會裏面,孤獨卻不寂寞。最近把歷年畫作結集出版,配上文字,用的是一個流淚的主題,接過Fiona的圖文創作,凝重的色塊與風格化的造型背後其實是一種轉化釋懷。無論是熱淚盈眶還是兩行清淚,隱約有一種把世情愈看愈透的喜悅。在柔弱與堅強兩端找到美妙平衡——對眼淚的一番心事,赫然也是對人生的禮讚。
[歐陽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