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人文動線﹕路平任內最後一屆「台灣月」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月」,今年第四屆,11月3日便將開鑼。創辦人路平主任今年底12月便將離任,而這作為任內最後一屆藝術節,她便帶來與台灣土地密切相連的民歌代表胡德夫,在水災之年,以歌聲訴說寶島上堅毅人民的土地情懷。
現代台灣民歌代表人物胡德夫乃出身自台灣東部卑南族與排灣族,故鄉便是今年「8‧8」風災肆虐之地,「他的聲音讓人想起台灣人民特殊的質地:在那高山流水、風景奇絕的地理中,人們總是經過天災與無情風雨的刷,要多堅毅、樂天與熱情的生存狀態?台灣藝術家就是這樣孕育出一點自由放浪、溫暖堅毅的特殊氣質。」作為台灣月主要的演唱者,胡德夫除了將自彈自唱《太平洋的風》音樂會,還將與年輕一代原住民音樂家組成的「野火樂集」合唱民謠,路平更邀請了香港年輕唱作人林一峰,與胡德夫同台演唱交流,是為「台灣月」首次的台灣與香港藝術家同場互動,讓藝術節進一步在地生根。
而另一場《台灣新古典》,亦是路平意地「把更多香港藝術家捲進來」,讓兩地藝術交換共融:這由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之鋼琴家楊淑媛、「香港愛樂管弦樂團」大提琴手陳怡君及「香港小交樂團」第一小提琴手戴豪逸三位有台灣出生與成長背景的台灣旅港音樂家,將會演奏孟德爾頌鋼琴三重奏及台灣民謠。
作為台灣駐港藝術文化機構,臨別的路平終於放開了心懷,自由地談及香港與台灣文化環境的比較,提到台灣藝術家「在香港最大的困難,除非另有工作在身,否則很難住下」施政報告 後當下備受關注的樓價過高,不但影響本地居民,亦令外來藝術家難以生活,甚至尋找表演、創作或排練之地,申請場地則需時冗長限制甚多、缺少公共性,雖然她笑言還沒聽說有台灣藝術家透過政府優才計劃來港居留,但香港藝文環境其實並不便利創作者,「藝術家們來到香港後可能很快要改行,或者回台灣去了」。身為作家,路平認為香港雖有高樓塑出整齊美觀的天空線,但她覺得參差多元的環境更宜人居住,周末更愛好到郊野與舊區逛逛,她如斯就此城的規劃建言:「隨時可以輕鬆自由的咖啡館與創意空間,才適合藝術家自由發揮。」
而她行將卸任,往後將圓她擔任公職的7年以來不易實行的旅遊夢想。但一手創辦將有一群關心台灣文化的香港居民組成、由「好易通」主席錢立佑帶領的義務「台灣月委員會」,營運以捐助成立的基金,使免費的台灣藝文活動得以每年續辦流傳。
「台灣月2009」將於11月3至28日舉行,詳情可見:http://www.taiwaninfo.org/festival2009.htm
[文:鄭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