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特派记者林琮盛/专题报导】 2011.01.06 05:07 am
大陆与台湾分治逾六十年,在个别历经不同的历史命运和内部动荡后,两岸社会已走向「同中有异」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台湾人看大陆的发展,往往交杂着机会和被威胁的纠结情绪。一般人看到的大陆是高速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观」,但大陆人心理在想什么?为何会如此思考?台湾人却往往陷入一团迷雾中。
向历史回眸 谅解当下性格
张颐武,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
面对这条崛起的巨龙,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认为,台湾民众必须深入挖掘过去六、七 年代,大陆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所衍生的群众性格,才能理解「当今的中国」究竟如何生成。
为此,张颐武从剖析大陆人的心理性格和依循历史脉络演进的角度,推荐以下五本专书,帮助台湾读者寻找「当代中国」。
当中国统治世界:这是一部标题耸动的书,英国左翼学者马丁贾克严肃探讨中国的发展过程。贾克以西方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在仿效西方,模仿的结果却又不完全神似。恰恰因为学得不像,反而造就出中国当前独有的经验和模式。
中国的经济制度:作者张五常,主要描述中国 二年来的改革开放,如何从计画经济,和平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又如何建立起一套市场经济结构。作者还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提出一套具有历史脉络的宏观性解释,而地方「县级」的高度经济发展,是核心关键。
生死疲劳:该书以「六道轮回」的概念,由一个人转世到牲畜,刻画出六 年来,大陆社会变动的历史变革。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到改革开放,该小说透过各种乖诞的故事,以感性手法,突显大陆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及大陆人的当今性格如何形塑,是本生动的「大陆人心态史」。
王蒙自传:王蒙是大陆前文化部长。他生于民国时期,中共建政后,曾被流放到新疆,度过艰苦生活。八○年代后期,任职文化部长。该书从知识份子的心路历程,剖析过去七、八 年中国社会变动的种种事迹,也揭露中共中央高层开会的点点滴滴。
激荡三 年:大陆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述中国企业如何从原本的一无所有,到积累财富,描绘「中国梦」如何孕育而生;当中,国有企业、民企、外资企业,三股力量如何进行博弈的曲折发展,可谓一部生动的当代「中国企业史」。
【2011/01/06 联合报】@ http://udn.com/
在变貌之下 窥探庶民活力
【联合报╱特派记者林琮盛/专题报导】 2011.01.06 05:07 am
李政亮,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在大陆求学及任教长达 年,主要研究媒介与文化研究、电影史、现代性、广告史与广告文化等。
在大陆求学、教书已 年的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台籍副教授李政亮,则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及文化现象切入,提供台湾读者掌握中国面貌的五把书钥。
藉由推荐的书籍中,他认为,要了解当代中国,必须要从最庶民、最基层的教育、住房、生活空间文化,乃至于公民社会等面向层次着手,才能窥探一二。
波西米亚中国:「波西米亚」原指穷人。 九世纪后期,才成为流浪艺术家的代名词。该书主要剖析文化人「北漂」(漂流到北京)的现象。主要聚焦于一些北京的地下音乐工作者,这些工作者大多聚集在北京市区西北方的「五道口」。他们多属无政府主义者,有强烈欲望,对抗官方的主流意识型态,进而在北京成为相当另类的文化空间。
盛世中国二○一三:李政亮认为,这类「末世强国」的题材,清末时期就已出现。但「盛世」强调,中国进入盛世后,中国的知识份子却开始失去思考能力。
该书对当前的中国知识界深具讽刺和批判,凸显中国知识界的反省能力越来越差,国家崛起后,似乎什么问题都无须反省讨论。最后,盛世的红利移转到国家,而非人民。
蚁族:该书主要探索大陆年轻毕业大学生后的就业生存状态。李政亮说,○七年以后,大学毕业生更难找工作。该书从中探索大陆的大学扩招问题,探讨农村学生进城后,不想回去,「认为回去是丢脸的、留在大城市是光荣的」。但此现象,在一线城市迈入高房价、高失业率后,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愿意回到二线城市生活。
三重门:作者韩寒透过小说形式,批判中国备受扭曲的教育体制。书中,主人翁必须在各种考试中,跨过国、高中、大学等入学三道门槛。在大陆教育越加产业化的同时,整个体制和学生人格也变得越畸形化。但李政亮认为,应该还要加上小学与幼稚园,变成「五重门」。尤其大陆幼稚园数量不足,导致许多家长被迫走后门、找关系,还得缴「赞助费」,宛如家庭资源总体战。
歧路中国:主要阐述大陆知识分子的诉求和观点,刻画中国知识圈的深层思维。李政亮认为,大陆全面市场化后,台湾应该了解中国的知识圈和文化面貌,透过双边对话,找出可谈的议题、进行可能的交流,对打造两岸的公民社将会有帮助。
【2011/01/06 联合报】@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