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2007

書掌故﹕新版《萬歷十五年》


黃仁宇在初版的封面上題字,提出了兩個意見:“封面黃色易招陳舊之感,再版時改為淺藍色帶深藍色”;“封面上只有廖沫沙的名字,而沒有作者黃仁宇的名字,在設計上似欠完善”。

圖書名稱: 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版)
出版社: 中華書局
作者: (美)黃仁宇
裝幀: 平裝
開本: 32開
出版日期: 2002年3月
版次: 第7次印刷
黃仁宇名著成書30周年 《萬曆十五年》出新版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2:01 新京報
本報訊 30年前,黃仁宇寫成《萬曆十五年》,帶動出中文歷史書潮流,迄今餘音不絕。本月,中華書局將推出此書的增訂紀念版,新版本修訂了首版的錯誤,並加入四篇文章和三十餘幅歷史照片。
  紀念版增收四篇文章
  據責編徐衛東介紹,《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版在內容上有較大的完善。首先,對全書文字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刊印錯誤,並修訂了多處內容錯誤,如舊版將明史學者“韋慶遠”誤為“衛慶遠”,將海瑞臨終所留銀子數目由“十餘兩”誤為“二十兩”,新版均核查中文史料和英文原版,據以更正。
  此外,書中還增收了黃仁宇的《1619年的遼東戰役》、美國歷史學家富路特所撰英文版序言、美國作家厄普代克的長篇評論以及黃仁宇之妹黃粹存女士讀後感等數篇文字。
  黃仁宇筆下的遼東戰役發生于萬曆皇帝統治的末年,是關係明朝生死存亡的轉捩點,明軍的失利,其根子仍在官僚制度,這對理解本書的主旨是有力的補充。
  新增圖片還黃仁宇夙願
  新版還增入歷史圖片近30餘幅。徐衛東稱,黃仁宇非常注重歷史研究的大眾化,曾希望書中要有“很豐富的視覺材料”,但中文舊版限於條件未能及時插入圖版。
  新版圖片一部分源自英文版,大多比較具象,如戚家軍的軍旗、明代官員審判情形等。還有一部分是彩圖,大多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時代精神,如萬曆時代《平番得勝圖》,描述萬曆三年在西北的一次平叛情形,圖片中主帥身穿文官服。這反映了明代以文統武的特質,這在《萬曆十五年》裏一再揭示。
  初次出版歷經曲折
  責任編輯徐衛東查閱了保存於中華書局的檔案,他披露了當年出版艱難的曲折經歷。
  1976年,黃仁宇寫完了《萬曆十五年》,黃仁宇當時只是一名普通教師,因而本書的出版遭遇“無數挫折”。黃仁宇給中華書局的信中自敍,本書英文稿在美國多家出版社輾轉,均因風格新異而不被接受。商業性質的出版社認為,本書雖然提及宮廷生活、妃嬪間恩怨,但又因海瑞而涉及明朝財政,因李贄而涉及中國思想,應屬於學術著作。而大學出版社則認為這書既不像斷代史,也不像專題論文,實在是不倫不類,也不願承印。直至1979年耶魯大學出版社毅然排除成見,答應出版。
  同時,黃仁宇將本書譯寫成中文,委託朋友帶回國內,由黃苗子轉交中華書局。中華書局在認真審讀全稿的情況下,接受出版。此後,三聯書店等出版社也曾出過該書的中文版。
  初版封面沒有黃仁宇名字
  由於黃仁宇遠離祖國多年,中文譯寫本存在很多詞不達意之處,中華書局編輯部約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沈玉成予以潤色。潤色稿同時寄交黃仁宇審訂。在歷經兩年多潤色、修改、稿件往返之後,1982年,中華書局首次推出《萬曆十五年》,首印2.75萬冊很快發售一空。
  初版的封面上沒有作者的名字,只有黃仁宇的好友著名雜文家廖沫沙題字,當時黃仁宇想請廖寫一篇序文,廖沫沙因故沒寫成,只是題了書名。徐衛東分析,中華書局當初沒在封面上放黃仁宇的名字,也許是考慮他的國籍因素,出版外國人的著作,在當時可能會有爭議。(曹雪萍)

   鉤沉:黃仁宇初版未收稿酬
  《萬曆十五年》中文首版還有一段故事。黃仁宇對《萬曆十五年》的出版,深表謝意,致信中華書局表示:“大歷史觀容作者盡懷縱論今古中外,非常感謝,應向執事諸先生致敬意”,“著者不受金錢報酬”。
  後來黃仁宇進一步說明原因:“國內作家多年積壓書稿亦望付梓,《萬》書與之爭取優先出版機會,故暫不收稿費及版稅”。中華書局後來以稿酬購書的形式,向黃仁宇贈送了200冊,這些樣書被黃仁宇分贈在美各界人士。
  改編戲劇
  香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已獲得《萬曆十五年》戲劇版權,這是該團繼2003年《半生緣》之後的一部大製作,由胡恩威編導及設計,于逸堯任音樂總監,張叔平任形象設計,特邀昆劇表演藝術家石小梅等演出,試圖演繹出明朝簡約的美學風貌。
  今年五月,此劇已在香港演出五場,將于明年來京演出。
(編輯 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