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08

英若誠、英達父與子


K,
小女子讀大學時 ,正是中國舞臺藝術的春天,國內舞臺劇好戲連臺,出現了大批名角,也培養了諸如我等的小戲迷。
當年,學戲劇的小女子仰慕英若誠,是因為他是八十年代中國舞臺上唯一可以用純正英語演戲的演員,當然,更因為他出身清華而進人藝,符合了年輕女大學生的浪漫想像。但是,實話說,小女子覺得他實在長得太丑了!!
大二那年,人藝《茶館》老班底去上海進行最后的告別演出,小女子從南京趕去看戲。上場的有于是之、藍天野,英若成演戲里的劉大麻子及其兒子小劉麻子。一出場,張開英式著名的大嘴巴,念起臺詞底氣可足了。那發音方法,特招人煩:))
英若成后來搭檔王蒙當文化部副部長,中國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舞臺,果然好看得不得了,特別是引進了不少翻譯劇作,我等以為戲劇舞臺本就是如此呢。誰知,六四之后,創作劇目和引進劇目都走了下坡路。

英家也是當時藝術界議論的話題,英若成的兒子英达从北京大学心理學系毕业后到美國密蘇里大學戲劇系學習導演專業,回國之后他把電視劇《圍城》中的趙辛楣演的猥瑣極了。之后,這英家人把美國的情景喜劇帶進國內,就是《我愛我家》、《東北一家人》,霸占了熒屏好久。他的三任妻子始終是圈子里的話題。

英若誠﹕未圓湖畔
文章日期:2008年6月20日
【明報專訊】上次因文學家及戲劇家高行健訪港,談到另一位當代戲劇家英若誠。英若誠的祖父英歛之,是天主教名人,在北京創立輔仁大學;父親英千里,是國民黨高官,一九四九年遷台,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及輔仁大學副校長。英若誠一九二九年生於北京,一九四六年考進北京清華大學外文系,主修英國文學,翌年加入了大學內的實驗劇團,畢業後參加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由此展開其後一生的影藝及舞台事業。

英若誠的成名,主要在於他的演技精湛,有份在幾部大噱頭的外國電影中擔綱演出,如《馬哥勃羅》、《西藏活佛》、《末代皇帝》等,尤以《馬哥勃羅》一片中飾演忽必烈,為舉世讚譽。再者,他亦是有名的舞台編劇和導演,把《雷雨》、《駱駝祥子》、《茶館》、《推銷員之死》等名劇改編演出。而《推銷員之死》的劇本不但由他翻譯成中文,也由他執導。在中國排練和上演時,並請得原著人美國知名劇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來華協同導演和指導排練,二人因此結交,而成莫逆。

英氏後來當上了文化部副部長,和部長王蒙配搭,開拓出中國文化藝術的一段春季,但八九天安門事變後,以寫《白毛女》、《八一之歌》及《雷鋒之歌》的左派詩人賀敬之出掌文化部,英若誠也隨即下台。然而,英氏雖去,他的影子仍在,而且隱隱然和現實的中國命運有一種密切的聯繫。

在《馬哥孛羅》電影中,英氏飾演的角色是蒙古大汗忽必烈。電影中的忽必烈是個具有強大魄力的君主敢作敢為,開放中國的門戶,讓西方商旅、傳教士進入中國,自己也有兼通歐亞的雄心壯志。在現實的中國來說,要去建立一個開放而多元化的國家,要使西方文化、中國傳統以及馬列主義或其他學說都能夠在這個多元的文化環境中有一席之地,而又能夠自由地對話、溝通,甚至融合和共生,實在有賴一個強勢而開明的領導層去推波助瀾,如電影中的忽必烈。文化不能強制和壓抑,但應有積極而有魄力的開明文化領袖去鼓勵交流,協助溝通,才較容易走出自己的藩籬,達致交融和創新的效果。

其次,讓我們看一看《推銷員之死》背後的英若誠。在阿瑟.米勒的這齣舞台劇中,英氏是導演和監製,也是劇本的翻譯者和改編者。米勒和英氏合作,二人都是個性極強的,但在合作上卻能彼此尊重,取得理想的成績。這種基於彼此欣賞,而又彼此克制、忍耐之下而達成的合作,正可代表文化交流時所需要的一些重要條件:即對他者及不同文化的尊重、欣賞,和對自己應有的克制、忍耐。多元時代及和諧社會不是一蹴即成的東西。英若誠自己也說過:「許多人曾經問我:和這些外國演員及技術人員一起工作時會有哪些溝通上面的困難。當然……我們會有思考上的、文化上的,審美上的及演出風格上的不同。不同一定是存在的,但……通過互相尊重的合作,一定可以找到一種共同的藝術語言。」這些說話同樣可以用於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整合。英若誠的舞台如人生,電影如文化,那麼「因不同而產生的問題是沒有不能克服」的思想,正是中國多元文化和開放社會的目標。

[梁元生 歷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

×××××
【文摘】英达:我的第三任老婆
英 达

  英达在婚姻问题上是个屡败屡战的人物,但谈起他和梁欢的生活,他仍然语言生动。他那欲贬犹褒的语句其实藏着许多的真情实感。
  
  本来以为梁欢会是个事业上的好搭档,结果怎么娶回家就变成了睡懒觉的好对手呢?
  把梁欢娶回家当太太后,很多人觉得我结了离、离了结的,肯定是喜新厌旧,现在又弄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梁欢她虽然比我年轻8岁,但这相貌吧,怎么说呢?你想想,她是梁天的妹妹,能美到哪里去?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年轻一点的梁天戴一头套。从外形上看,她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女人,长了一颗异乎寻常的大头,看起来脑容量很大的样子。从文学创作上来说,他们家是有渊源的,她的母亲谌容是著名作家,已故的哥哥梁左也是著名编剧,健在的哥哥梁天就更不用说了,梁欢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在拍摄《我爱我家》的时候,作为编剧,她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我就对她动心了,看到一个在某方面比较出色的女人,男人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自觉的心理——把她网罗到自己家来。
  可是结婚后,她一个字儿都不想写了,让她给我写个剧本那可真是难啊。不仅不给我写,拒绝别人的时候还老把我拖出来当挡箭牌:“我连英达都不给写,您就别来拜托我了吧。”冯小刚多次请梁欢给他写剧本被拒绝后,很愤怒地斥责我“你毁了一个女作家”。
  本来打算跟她一块挣钱的,这下好,她不但自己不挣一分钱,还要我挣钱养活她。
  跟所有刚结婚的夫妻一样,我们那时也是忙着买房装修。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劝我们直接买个样板间,省事儿。可看来看去,梁欢硬是挑了一套我看起来都觉得无从下手的毛坯房。与别人家男人负责装修不同,我们家的这码事儿全部都是梁欢负责的,从设计到创意到采买到安装,我基本上没操心,觉得转眼间自家的新房子就竣工了。
  家里的风格就不用细说了,反正我是觉得哪儿都好。
  看着梁欢在装修中的优异表现,我心里想:也成啊,起码也是个会持家能吃苦的女人,若是能将家庭妇女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干好,我出钱养活也值得。
  可是,程咬金还有三板斧呢,梁欢却只有一斧头,装修完了搬进去,懒女人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那种为心爱的人做一顿早餐的待遇我从来没有享受过。梁欢老说我晚上打呼噜太响,她经常一宿一宿睡不着,所以每天早上一定要补足睡眠。我很愧疚,安慰她。后来真习惯了,不仅习惯了我打呼噜,也习惯了睡懒觉,每天不到11点她是不会起床的。
  这样,我俩就结成了懒觉联盟。看我这体型,就应该知道我是那种贪吃贪睡不干活的。因此,只要没什么事情,我俩是躺在床上谁也不乐意先起床的。看着对方每天最难看的样子,然后家长里短地说上几句话,觉得肚子饿了,再一起起床去吃午饭。感觉很真实,觉得这就是我们想过的日子。
  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明明结婚前看得准,拿得稳,觉得梁欢是个事业上的好搭档的,结果怎么娶回家就变成了睡懒觉的好对手了呢?梁天很好心地劝我:“你别看我妹以前做编剧的时候得心应手,其实她老说她特别不愿意干活儿。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找个事业有成的男人,然后在家当甩手太太。我当时看你对她挺有意思,打算等你们交往半年的时候告诉你的,没想你那么性急,一个多月就结婚了。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何况得好处的还是我妹,你就认了吧!”
  我吵架嗓门儿特别大,像霸王龙似的,不管有理没理,先得让嗓子吼舒坦喽。梁欢最烦我这点,每次吵架,只要我嗓门一上去,她马上就去关门关窗户,然后再回来跟我吵。吵架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小声点行不行?”等我叫完了一通之后,其实也没解决什么问题,她还是她原来的观点,但我就基本上舒坦了,就心甘情愿地又吃亏去了。
  所以,我俩的吵架总是以她获胜为结果,她舒服了,我也没那么在乎输赢,喊出来我也舒服了。
  我觉得夫妻之间,两个人手里就像拽着一根线,平常松着,吵架的时候,两人都往自己这边拽就绷直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人不让的话,轻轻一拽,啪,就能折了,折了再续就不容易了。因此每当绷得眼看要折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一定得稍微让一下,这个人一般都是我。我让的时候,用特别直接的方式,直接跟她说我错了,然后通过吃吃喝喝的方式来善后。因为我特别善于吃吃喝喝,经常在一片吃喝声中,把我俩的矛盾化解掉。
  我喜欢那种回家时知道家里有个人等着我的感觉,这点上,梁欢完全满足我的要求。
  结婚第三年,我和梁欢有了儿子英巴颜,在满语中是“富饶”的意思。与宋丹丹离婚的时候,由于是她提出的离婚,我只提了一个条件:英巴图归我。但后来带了孩子一段时间后,我深刻地感觉到,可能孩子跟母亲比较好。我把他留在身边的做法是比较自私的,对孩子的成长不是特别有利。于是,巴图又跟了她的妈妈。
  再跟梁欢结婚后,我心里一直舍不得巴图,毕竟是自己骨肉相连的孩子呀,我在私下一直跟巴图有着联系,他有什么事情,也一定不会瞒着我。但是,梁欢知道以后,很郑重地告诉我,一定要尽量减少跟巴图的联系,否则对他没有好处。
  我觉得她这是小心眼,她说,绝对不是,她告诉我,如果我给予巴图特别多的关怀、照顾、探视,在他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高大形象和权威地位后,他的继父或者说这个新家庭该怎么办?他的继父该往哪儿放呢?
  我这人特别不容易被别人说服的,可这次,我觉得梁欢说得很有道理,我觉得现在还是少关心巴图一点更好,或者说不要影响他的继父对他的爱和关怀。如果我的孩子过得不好,我会不惜用我的生命去保护他,但如果我的孩子过得很好,我还是不要为了自己而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有了巴颜以后,我特别特别满足,我也告诉自己,这段婚姻,真的再不要出什么状况了。根据我的了解,巴图跟着他的妈妈和继父过得很好,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和他妈妈的离婚对他一生来说始终是个影响。这与跟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它不一定是创伤但一定是心理上的一种障碍。
  我不想巴颜再走到同一条路上,梁欢很了解我的想法,在有了巴颜以后,曾经的懒女人梁欢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挺合格的母亲。
  巴颜就像一剂良药,自从他来了以后,梁欢此前的种种“恶习”转眼间就全部抛弃了:孩子从医院抱回家后,她那睡着了打雷都不会醒的粗线条神经马上变细了,只要巴颜稍微一哼哼,她就会马上醒过来;以前从不察言观色的她现在能够很清楚地根据巴颜的哭声准确判断孩子是饿了还是尿了;懒觉早就不睡了,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先给巴颜洗个香喷喷的澡,喂饱了以后抱到小花园去玩儿,跟听不懂话的儿子咿咿呀呀个没完没了……
  从来不做饭的梁欢开始下厨了,不过我没口福,自从巴颜能吃母乳以外的流食后,家里的榨汁机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被她榨出红红绿绿的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加上大米,在炉子上用小火一边熬一边搅地弄出一锅颜色看起来很复杂,味道也很不简单的浆糊来。她说自己动手做的米糊糊,比那些什么营养米粉又卫生又均衡。还曾经逼我去“试毒”,我吃了一口就溜了,看巴颜被他妈一口一口地塞米糊糊,我真担心儿子这玩意吃多了,将来变成个迷迷糊糊的孩子。
  因为梁欢的作品口感不佳,我实在不放心便托一个朋友做了微量元素鉴定分析,谁知那些米糊糊被认定是营养全面易于吸收无任何副作用的优质婴儿食品。这消息传开后,陈小艺等家里有孩子的朋友一天一趟地往我们家跑,带着保温瓶等着梁欢的米糊糊起锅——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说我娶了个能干的太太,虽然这话有点水分,但我不得不承认,梁欢的确是越来越有当老婆、老妈的样子了。
  我很少回忆我那些曾经不愿意再想起的婚史。我以前的两任妻子,不可谓不能干,但是太能干,比我还忙,劳燕分飞地忙着各自的事业,对于家庭就不可避免地要忽视,我就受不了,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梁欢自己懒也罢,不思进取也罢,但她踏踏实实待在家里,永远不会出现找不着人的状况,我就觉得很满意,更感激——其实,她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北大高才生,有着那么优异的文学造诣,还有那么显赫的家庭背景,她真想在事业上成功的话,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她就那么果断地放弃了,于是少了一个女作家,多了一个不称职却很让我满意的太太。
   (剑锋摘自《伴侣》文/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