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09

陳家洛﹕回顧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

陳家洛﹕回顧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
文章日期:2009年11月9日
【明報專訊】20年前的今日,前東德共產政權在巨大的壓力 下終於守不住柏林圍牆,標誌人民力量的勝利。
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來自前東德,那年她在東柏林的科學院從事物理學研究。在圍牆倒下4天之後,她如期到波蘭華沙參加學術講座,離開時朋友對她說﹕「下次再見面時,你的國家已經統一了。」儘管要求兩德統一的聲音愈來愈強大,不過她和科學院的同事仍然認為統一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大家都以笑聲作罷」。回想當時的情,她解釋是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其實,默克爾夫人的心路歷程在前東德的知識界和歐洲政治精英階層中十分普遍,絕對不是個人的認知問題,如果我們可以仔細解讀這種「集體錯判形勢」的現象,也許會幫助我們去改良一些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
自設思想禁區
已故波蘭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禾舒(Czeslaw Milosz)在他的名著 The Captive Mind(中譯《攻心計》)就透澈地剖析東歐共產國家的思想改造工程,如何讓每一人都找到自己的理由在專制政權下活,有意識地尋求固定自己在這個熟識的制度中的角色。不管是共產黨領導還是異見分子,都一同墮入了一個「別無選擇」的意境當中,結果變得愈來愈緊要維持在共產秩序下某種對立但熟識的關係,繼而自作聰明地認定了一些事情必然是不可為、不可想像的,甚至不應提出來的。
首先是默克爾夫人的後知後覺。對前東德稍有認識的人會告知,東德的秘密警察及監控手段是整個東歐陣營最厲害的,秘密檔案寧濫勿缺、規模龐大,有估計指每8個人就有1個可能跟國安系統和情報工作有聯繫,對所有異見人士和可疑的活動都有詳細紀錄。而且,沿柏林圍牆就有1.2萬名武裝警衛,自1961年8月圍牆豎立以來他們獲授命就地槍殺任何企圖逃往西柏林的東德人。89年2月,年僅20歲的學生Chris Gueffroy 就是這樣命喪圍牆。
即使波蘭和匈牙利的共產政權在那年夏季相繼倒下,位處冷戰大前方的東德仍然自我 感覺良好。那年6月,東德領導人還高度讚揚鄧小平 果斷地把北京學生運動結束了,繼而大放厥詞,表示東德可以借鑑中國的鐵腕政策,採取「天安門方案」去對付境內及外來的敵人。那些長年累月躲在鐵幕後面,自以為是的東德當權者和官方喉舌,大部分對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嗤之以鼻。東德共產政權相信,萬一事態進一步失控惡化,蘇聯在境內有35萬駐軍,在危急存亡的關頭,紅軍必定會介入,保住蘇聯在歐洲的江山。
可是,前東德人民的集體行動完全超出了當時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的想像。基本上民眾選擇「用腳投票」,平和但決絕地向失效的政權「說不」。他們繞過柏林圍牆,更沒有驚動境內的紅軍,而是利用波蘭和匈牙利向西方國家開放邊境之便開始「集體外遊」,結果數十萬人就這樣逃亡到西德去。受到鄰國的民主進程氣氛鼓動,一些城市的學生開始上街和平示威,也得到愈來愈多民眾聲援,連官方媒體也開始報道。然而,傳聞中的「天安門方案」沒有被採用。戈爾巴喬夫的取態固然關鍵,但連最野蠻的東德共產黨也實在想不出什麼理由要動武打壓選擇留下來要求改革的東德孩子。
集體行動的創造力
89年11月9日傍晚,東德政治局委員Gun ter Schabowski在記者會上被追問東德人民的出境自由時,讀出一個本應是平平無奇的簡短聲明。他表示東德人民可以毋須任何理由出國旅遊,執法部門將盡快發出批准護照等有關文件。記者再追問有關措施的生效日期,回應是:「從即時開始!」記者會本來是介紹明年國會選舉的籌備情,但就在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形下,歐洲各傳媒搶先報道「柏林圍牆各關閘即時全面開放」。消息公布不到一小時,數以千計東柏林市民湧到柏林圍牆,要求出境。西柏林那邊同時有大批民眾集結,唱歌喊口號,結果所有關卡都被興奮莫名的人群衝開了。過不了多久,大批群眾自備用各種不同的工具開始拆掉圍牆!到早上戈爾巴喬夫得悉事態的最新進展後,便蘇聯駐東德的大使告訴東德政治局,他認為「東德採取了恰當的決定」。
直至89年尾,東德人口流失30多萬。要求兩德統一的訴求強烈,遠遠超出政治精英的原來估計。戈爾巴喬夫深明大勢已去,於是手跟西德總理科爾和美國總統布殊商談統一的安排。奇怪的是,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這位自由鬥士此時卻大唱反調,甚至企圖說服法國總統密特朗聯手反對。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外交部文件,戴卓爾夫人有兩大主要憂慮﹕第一,統一了的德國會變得強太而不受英、法的控制﹔第二,她不想戈爾巴喬夫在蘇聯受挫失勢,擔心改革開放的溫和路線會受損。她認為兩德統一影響深遠,未必符合德國的利益,所以有關的商談不應操之過急,應是見步行步。東德人民渴望統一,甚至渴望由西德接手管理,除了令戴卓爾夫人坐立不安,根據 Timothy Garton Ash的記錄,曾經活躍地下抗爭工作、付出了不少血汗的異見分子和新教教會的飽學之士也特別感到失落無奈。諷刺的是,柏林圍牆孕育出這批異見分子的興邦大計,他們的出發點不是要統一,更不是要投靠西德,而是憑東德人民的努力和智慧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德國民主共和國」。
從默克爾夫人的自我剖白、前東德異見者的怨天尤人,以至戴卓爾夫人的自作聰明,可見內心的思想圍牆可以比柏林圍牆更牢固堅硬,可以發揮更大的保守和制動力量。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這些保守和制動的力量最後都沒有得逞。反而,那些「天真」和「膽大妄為」的普羅百姓卻一次又一次觸發無人可以預見的巨變。和平變革成功,還得感謝戈爾巴喬夫能夠處變不驚、順應民情。1990年3月,東德舉行國會大選,結果西德基督民主黨支援的「德國聯盟」獲得超過48%選民支持。同年10月3日,兩德成功統一,從此結束東、西歐不正常的分裂狀態,也和平地結束了冷戰。
作者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Czeslaw Milosz, The Captive Mind, 1953. (中譯《攻心記: 東歐共產國家思想改造過程》)
Timothy Garton Ash, We the People: The Revolution of 89 Witnessed in Warsaw, Budapest, Berlin and Prague, 1990.
UK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German Unification 1989-1990: 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 2009.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specialreports/19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