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是啊,人總是各有天份的,不過能自知不容易,是吧。
小女子總覺得,中國的俗語“勤能補拙”,很是誤導人。如果因不自知,而去浪費有限的人生時光,多讓人懊惱。我最喜歡“無心插柳”的人生意境,其實,“天心”總會在“必然”的“偶然”里向人微笑的。她調皮得很,越急越找不到。可別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笨拙的人生感言。
知天命,才好。
無勝負,人生。
難以定奪勝負的比賽
文章日期:2008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一七八一年,意大利出生,卻在英國大放光彩的鋼琴家克里蒙第前往歐陸巡迴演出。奧地利王帝約瑟夫二世特別邀請他到宮廷裏演奏。克里蒙第既興奮又緊張地去到王宮裏,進了音樂廳,他看另外一位盛裝的貴賓坐在那裏,兩個人很禮貌很客氣地聊起天來,幾分鐘後克里蒙第恍然在他面前的不是別人,是奧地利最有名的神童音樂家——莫札特。
克里蒙第也才明瞭,這場演奏其實是場比賽,王帝想要看看:盛名在外的克里蒙第有比莫札特更厲害嗎?
這真是一場劃時代、歷史性的音樂大賽。誰贏了?傳統上的說法是:當下評審認定克里蒙第彈得比莫札特精彩。這種說法應該還可信,最強烈的支持證據,是莫札特留下的書信。不,莫札特沒有在信裏明白說克里蒙第贏了,卻也沒有說他自己奪得勝利。他給姊姊的信裏把克里蒙第批評得一文不值。他說克里蒙第的奏鳴曲除了一些六度音八度音之外,一無可取,完全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樂段。
克里蒙第真的那麼差?恐怕不是吧!莫札特的歌劇名著《魔笛》裏,有一段音樂就是將克里蒙第比賽那天演奏降B大調奏鳴曲開頭主題原原本本搬了上去!
莫札特幹嘛那麼討厭克里蒙第?因為他無論如何不願承認自己輸給克里蒙第吧!
莫札特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憤憤不平。今天還有誰會將克里蒙第跟莫札特相提並論?莫札特名滿天下,而克里蒙第只是一個二流、寫“小奏鳴曲”給小朋友彈的音樂家。是的,克里蒙第有很好的技術,可以彈得又快又響,但他缺乏莫札特的“品味”,無法讓他的音樂充滿精神與靈性。所以結論是:莫札特才是真正勝利者,真正最後得以開懷大笑的人了?那又未必。
克里蒙第習慣用的,是英國式的鋼琴,和莫札特用的德國琴,頗有差異,德國琴觸鍵輕盈,容易表現活潑快速的風格,英國琴卻比較深沉,而且配有精巧設計的踏瓣,提供鋼琴家更多控制聲音長短及色彩的工具。
雖然歷史上記錄莫札特,而非克里蒙第比較優雅比較有品味,也是比較傑出的作曲家、演奏家。然而鋼琴音樂後來的發展,卻不是延續莫札特那一路輕巧優美的風格,反而接受了克里蒙第的鋼琴和他彈鋼琴的方法,而在作曲天分上比不過莫札特的克里蒙第,擁有莫札特缺乏的另一種天才——企業經營的天分,他後來開發了莫札特無從想像的新技能新身分——傑出的鋼琴製造商。
克里蒙第後期的奏鳴曲,已經開始試驗鋼琴大小聲的戲劇性變化,是真正啟發貝多芬的先鋒前導。克里蒙第後來還訓練了一個徒弟菲爾德,專門示範表現他家鋼琴性能優越性。為了讓人充分領略踏瓣功能,菲爾德創新發明了一種大量使用踏瓣的新曲式,他將之稱為“夜曲”。“夜曲”形式在巴黎沙龍大紅特紅,刺激了蕭邦寫出他那些經典夜曲作品。踏瓣音響效果更深深浸入蕭邦中後期所有作品裏。
克里蒙第沒莫札特有名,是的,但他終結了莫札特的鋼琴時代,幫貝多芬、蕭邦打開了新的格局,他一定就輸給莫札特嗎?不見得。
音樂史上的輸贏勝負,詭奇辯證,絕對不是一次比賽,可以定奪的啊!
[楊照 台灣作家.《新新聞》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