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向東關於申請“史美倫獎學金”的陳述
各位評委:
我並不是一位財經專業媒體的記者,但我所供事的中新社是一個綜合性通訊社,同樣需要面對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如何精准地解讀經濟現象背後的新聞,觀察分析經濟發展的趨勢,從宏觀到微觀,從國內到國際,就需要不斷提高經濟學學養。
正如2002年初進財經班,對林毅夫老師所言:請給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學著用經濟學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這次申請,我也是這樣想。
報導關注金融和貿易
我的經濟報導主要關注金融和貿易兩部分:一是金融,如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證券市場的監管水準的議題、包括“亞元”議題在內的亞洲金融合作前景、美國經濟衰退下的次貸問題、香港金融市場監管的觀察等;二是世界貿易,如世貿組織關於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的談判、東盟與中國“十加一”等亞太區域經貿合作話題。
從財經班“結業”以來,在經濟合作與貿易部分,我報導了博鼇亞洲論壇報導在世貿多哈回合坎昆會議崩盤後的多方議論;05年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觀察場內部長級會議與場外NGO論壇,近身觀察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力;每年博鼇亞洲論壇期間,持續追蹤關於區域經濟合作的話題等。
金融部分,在港期間我專訪了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女士,也在“2006滬港青年經濟發展論壇”上採訪了上海市證券交易所經理朱從玖先生。對香港證券市場如何建立更加透明的監管制度,以及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如何在提升監管水準的同時,尋求更加多的自由度,改善內地金融市場改革落後於其他經濟領域改革的現狀,做了些比對。
是次申請,我希望有機會瞭解成熟的資本市場,如何構架監管機制,從而更精准觀察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機制改革的進程;也想瞭解林老師將供職的世界銀行,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怎樣評估與判斷。
特別申請理由
我提出申請還有一個特別理由。
在港任職期間,我於2005年5月7日編發了一條香港金融及業界對人民幣若升值對香港可能造成的影響稿件《綜述:香港業界恐人民幣升值增加通脹壓力》,引述當日香港報紙上的不可交割人民幣遠期市場交易報價,期望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
文章導語如下:
“由於下周美國財金官員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官員舉行定期會面,一段時間以來憧憬人民幣升值的國際金融市場,期待雙方會晤後會宣佈將人民幣升值或擴闊人民幣匯率波幅,預期一個月及一年後人民幣將分別升值百分之一點二六及百分之六點0三。”
熟料,該報導四天后被《人民日報》網路版錯誤翻譯,稱“人民將於月內升值”云云,引發全球外匯市場一日瘋狂。
儘管,事件因為翻譯錯譯引起,但是我想也和自己的財經新聞編輯的技能有關。由於中新社的用戶多為海外華文報紙,通常不設有財經版面,金融新聞多在大陸新聞板塊出現,故中新社的金融報導多宏觀,少微觀,缺少精准分析的篇幅。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擾之一。
是次申請,我希望有機會與美國財經資訊資深編輯交流,甚至是證券交易員交流,瞭解在開放、透明的環境裏,他們的金融資訊如何在宏觀與微觀間拿捏。
為“自由貿易區”報導充電
目前,我的工作地在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這裏一年一度的博鼇亞洲論壇均設有金融、貿易相關板塊兒,故需要及時更新自己在這兩方面知識的儲備;剛剛舉辦建省辦經濟特區二十周年紀念的海南,再次提出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願景,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許多“先行先試”將在這個獨立地理單元上進行,這些也需要有別于傳統經濟報導的思維去觀察、報導。
綜上,我鄭重向是次的“史美倫獎學金”赴美交流計畫提出申請。
《財經》獎學金三期學員
中新社海南分社 採編主任 關向東
200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