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民選,我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 /
馬家輝
——去台中市聽聽胡志強講話
文章日期:2010年3月4日
【明報專訊】去年3月於曾德成出訪台北前夕,我在本欄撰文替他設計行程表,其中一項是建議他抽幾個鐘頭往訪台中,了解一下當地政府和民眾於過去十年來如何在惡劣的政治生態下突圍而出,創建了活潑的文化氣氛。
曾德成一如所料沒有去台中,台中市長胡志強倒於去年4月應林瑞麟之邀來了香港,台港互動,開展了速度極快的勢頭。好了,差不多又過了一年,輪到林瑞麟將於本周末聯同劉吳惠蘭前往台中了,而我對於此行的期待跟去年完全相同,一方面希望特區高官能對胡志強的治市理念有以偷師,另方面冀盼胡志強能對特區高官的民主信仰有以啟蒙,短短數天行程,且看兩項心願是否皆會落空。
借鑑「台中經驗」
讓香港變得更活潑更「適居」
先談「偷師」的部分。
如去年所述,胡志強之治市理念以三個關鍵字打底﹕快樂、創意、特色。他透過幽默的言談作風贏取了市民的信任,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整天板面孔彷彿視市民為敵人、視權力為私產。他運用大膽的想像在台中推動建設,既支持文化藝術創造,亦開拓企業營運空間,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把文化人辱視為「另類綜援人士」,更不會縱容地產商對升斗市民施行毫無節制的巧取豪奪。他展現了寬廣的視域以對待城市的容顏,尊重本土,拓展本土,不會像我們的許多特區高官般盲目追求人有我有地務以「發展」之名把本土生活經驗塑造成一式一樣的商場豪宅。這是胡志強的自述﹕
「真正有意思的人生,就是要讓別人開心、自己過癮,我總認為,一個好的政治人物,就是要像管家婆,大小都管。看到市民發自內心的笑容,就是我這一生最珍貴的寶貝。不論是國家或城市,都具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這份核心價值會轉換為清晰明確的定位,我將城市的定位稱為『城市之臉』,它所代表的,就是城市的特色、定位與格局;假如說城市沒有了定位、沒有了格局,它就會因面貌模糊、可有可無,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與競爭力,也失去了在國際上競爭的舞台。現在許多跨國企業所思考的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城市價值為主題,於是我就決定,要為台中市找到一張真正屬於它的臉。台灣南北已定位清楚,北高優勢更讓大家質疑中部區塊何去何從?這600萬台灣人的發展軸線在哪?我提出定位中市為『適居城市』,並以文化門戶提升城市競爭力,因為這裏天候好、大專院校密度全台最高,藉文化產業、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業加值,中部生活圈就定型了。我們不做第一,但要成為唯一。」
在此理念下,在胡志強的強力管治下,台中市近年發展飛快,以致台北精英有所謂「逃離台北,日出台中」之說,紛視這個城市為開展未來好生活的好所在,2007年底,胡志強更曾遠赴倫敦領取由「世界領袖論壇」頒發的「文化及藝術類最佳城市」獎項,也有台灣文化人高聲呼籲「複製胡志強」,期待福爾摩莎島上的其他市長皆能向他看齊。是次訪台的兩位特區高官儘管不是台灣子民,但亦不妨見賢思齊,除了把可口美味的台中「太陽餅」帶回香港,也帶一些「台中經驗」回來,讓香港有機會變得更活潑更「適居」。
胡志強的民主信仰與實踐
媒體批評可讓政府少犯錯
然而在「管治偷師」以外,如果特區高官能夠多被「民主啟蒙」,當然更妙,但後者又肯定比前者困難百倍,因為主責推動特區民主的林瑞麟如果肯聽肯學,早就不會令這個城市的政改速度牛步如斯,更不會絕頂荒謬地以政制局長之身對5區補選大潑冷水,也不會在根本尚未開展報名程序時便莫名其妙地舉起幾隻白雪雪的手指向市民預告這將是一場「零投票」的選舉。關乎民主,即使胡志強講得再動聽再動人,幾可預料,林瑞麟亦必充耳不聞,也因此,我對港官訪台的善良許願,落空幾成定局。
對於民主的美好滋味,成長於國民黨高壓統治年代、亦在高壓年代裏做過高官的胡志強極有言說資格,因為他深明在一個權力扭曲的政治環境下做官的壓抑和苦悶,人才被迫做奴才,奴才被誤作人才,政治清明難。唯有在民主普選的開放競爭下,人才奴才始易各安其位,各自心安理得,各自選擇路途,不必再錯位偽裝。三個月前,《南方人物周刊》專訪胡志強,他雖對中國大陸的政治情說了不少客套恭維的場面話,但亦清楚表明了自己心底的民主信仰﹕
「台灣有兩個比西方先進民主國家還激烈的東西,一是反對黨,二是媒體。民主是好是壞,總要歷練,要接受挑戰。台灣往這個方向走,總會有一些別人看起來擔心的亂象,不過,這是在民主成長當中必須付的代價。台灣也付出很多啊,我是民選的,每天忙得要死,跑來跑去很多地方,可是,這就是民主。如果沒有經過民選,我一定不會想到民眾這麼重要。對於民主,西方基本上討論的是兩種:一種是美國式的民主與改革;一種就是李光耀倡議過,儒教式的東方民主理念。到現在為止,我必須講,好像凡是沒有走人權至上、全面開放的,都會被開放的認為離經叛道,這你同意吧?李光耀受多少批評啊,找不到西方支持者。我也坦白跟你說,我認為台灣走的路雖然很辛苦,可到最後我認為它最堅固,如果不走這條路——人權至上、全面開放,萬一產生的領袖有了誤差,誰來制衡他?我自己在政府裏面,對媒體不能說不了解。我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說你可以不喜歡被媒體批評,但你只能接受。為什麼?因為媒體的批評,真的可以讓你少犯錯。反對黨有時候罵我罵得沒有道理,給他罵嘛,有道理你就聽、改嘛,沒有道理不要計較,就是這麼回事。」
這樣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早已是現代文明的ABC了,更是80後特區青年的基本信仰了,但出自胡志強——一位由助紂為虐的官僚政客轉型為跑遍街頭的民選市長——之口, 特別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只可惜,說服力再強,感染力再勁,恐仍對我們的「信差局長」起不了半分作用,所以我們唯有期待在5月16日現身投票,透過手上一票,告訴掌權的人,我們到底想要的、值得要的、應該要的是些什麼了。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