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的眼淚
文章日期:2008年5月25日
【明報專訊】溫家寶上山下海指揮救災,哭了不知道幾回了,本已深陷的眼眶更形憔悴,因此,內地媒體喊出口號,「溫總,保重!」,為本已悲慘的災情增添了額外的一份傷感。
西方傳媒觸覺敏銳,有人寫了一篇專題報道,描述中國人深被感動,故都叫溫家寶做「Grandpa Wen」,令他的政治形象加了不少分數;文章寫來語帶嘲諷,彷彿只視之為一種博弈遊戲的「政治演出」。
評論者有他的觀點,公道與否,可另討論,這是自由,然而文章忽略了極重要的一點:不管這是否「政治演出」,在中國的政治語境裏,溫家寶的勞累奔波確能產生實質的救災效果,因為中國人,尤其四川省份的農民子弟和解放軍裏的武警士兵,終究習慣以尊崇角度期待國家領導人,尤其希望他在民族危難之際對庶民百姓付出深度關懷、高度關心,就算稍為「誇張」,亦屬合理。
而當領導人能夠符合人民期望,善良的中國人便易感動,感動了,便有意志了:有意志下去,有意志站出來,有意志發揮以前一直壓抑的自我犧牲精神。
換個角度說,溫家寶的眼淚是有「動員效果」和「激勵作用」的。他多流一滴眼淚,百姓和警隊的積極性便會提高一分。
而且,國家領導人親自來了,親自站在瓦礫上,親自走到懸崖邊,在「天子」的眼皮監視下,地方官員豈敢怠慢半分?豈能不出盡吃奶之力求取表現?這又是另一種「援救催化劑」,是有用的,是必須的。
由這角度看,溫家寶的眼淚不僅流得不算多,還嫌不夠呢。
流淚,溫家寶當然是有情而非假意,但我們暗暗期望,在危困之中,在危城之旁,有情不嫌多,甚至不妨把有情變為濫情,「寧濫毋缺」,溫家寶應該再「肉緊」一點、再心焦一些,讓眼淚再多流長流,以便中國人民更被感動,以便中國官吏更不敢疏忽造次,而結果,受益更多的必便是中國災民。這是「功利主義」的思考,但若有助救災,功利又何妨?溫家寶出身於科學工程,指揮救災,必有合格以上的策略和部署,但他目前最有價值的救援貢獻其實是「感動人民」,在淚水長河裏,調動中國人的積極性。
當中國人冷漠,力量是很可怕的;但當中國人感動,力量同樣驚人。溫家寶的每滴眼淚,都有援救效果,洋人予以小覷,只是他們無知罷了。[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