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2009

止庵為Eileen哽咽了

唐英年與張愛玲
文章日期:2009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香港書展的「張愛玲遺物展」便是好例子。
乍看之下展品似是不多。就十個櫃子左右,主要放了書和信,還有剪報,也有手稿,大部分是張小姐的親筆塗畫,線條勾勒,左旋右轉,在一張張的紙上舞動了中國現代文壇的一場藝術精品,至今仍未落幕,一代代的觀眾站在台前看得目瞪口呆,被迷惑,被懾誘,俱被張愛玲的華麗與蒼涼吸引住眼睛。所以有「張迷」,所以有「張學」,所以有說完又說的張氏話題。
牆邊的玻璃櫃內擺放幾件遺物,兩襲衣服,一彩一素,長長的,可以想像當年張小姐把它穿在身上走在街上,路上的人跟今天展場內的人一樣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如此奪目的服飾,如果沒有張小姐的高身材而勉強穿上,肯定扣分百分之卅;如果沒有身段背後的文學風華,再扣百分之四十。剩下的便只有卅分的精彩了。人比人,比死人,沒法子。
當我說「內行」,當然亦不是指一般的內行而是內行中的內行,當然是指陳子善和止庵兩位張學名家。其他人來看展覽,再怎樣仔細看,頂多廿分鐘便看完了,快者則可十分鐘完工,把櫃子看盡,便看盡了。這兩位老兄卻各自瞇眼看了個多小時,而且不止來看一次,而是兩次,三次。他們細察每張紙上的每個字句和標點,似是做學術研究。真的值得做研究。因為宋以朗先生找來了一些從沒公布的文件和信函,看在普通張迷眼內,那就只是「手」,看在張學名家眼內,便是極珍貴的出土材料了。如果你這幾天前往香港書展,切勿錯過。
配合是次展覽,宋以朗和止庵都作了演講。止庵在演講裏朗讀張小姐的一段散文,讀至「訣別」二字,竟然哽咽,所以我忍不住調侃道,陳子善向來被稱為「張愛玲的最後一個男朋友」,看來,他有了「情敵」。宋以朗則在演講裏預告未來三年的張氏作品出版計劃,並謂其後將把手稿遺物捐給適當的機構。而我猜,西九龍如果有香港文學館,將是這批珍品的長存良所。唐英年不能不注意了,別做香港的文學罪人啊。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