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009

“散貨場”與“心頭好”

書展散貨場
文章日期:2009年8月1日
【明報專訊】書展閉幕,參觀人次達90萬,創新高。金融海嘯餘威猶在,影響了消費力,我在現場觀察,看書人多,掏腰包買書的,跟去年比較,少了一大截。書商大呻旺丁不旺財,生意額少了兩成,是實情。

模事件,被不少「正經」的愛書人詬病,指書展愈來愈商業化,也愈來愈似一個散貨場。書展閉幕那一天,折讓減價,喊欄叫賣,50元一袋大賤賣,似旺角女人街,多過叫人肅然起敬的知識殿堂。不少人嘲諷,書展應該正名為「書墟」,根本沒有丁點「展」的味道,愈來愈像個喧嘩嘈雜的墟市,豁出去,叫「書墟」,可以振振有詞面對批評。

一些讀書人,對每年一度的書展都嗤之以鼻。他們說,到書局買書,優雅閒適,精挑細選,何必到肩摩踵接的書展趁墟,與模粉絲的叫囂和汗臭混在一起。

表面看,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作出這樣的結論,只能說,他們對香港出版事業的生態一知半解。書展變成散貨場,看似庸俗不堪,但意義重要。

香港經濟由地產主導,各行各業都是受害者。財雄勢大的龍頭書店,舖位稍為旺一點,約滿後的租金以倍增加,已是慣例。生意紅火的,就會跟你分身家,租金和營業額掛,掙的都落入了地產商的口袋。

二樓書店情可能更糟,財力薄弱,業主加租重手一點,成了書局立見死神的催命符。租金上漲,書店愈搬愈高,由二樓搬到十二樓,以減輕負擔。

租金天價,尺金寸土,那張書局入門口就會看見,展示暢銷書的「豬肉」,只有四呎丁方面積,十多廿本新書已擺得滿滿。不到一星期,書不暢銷,就會放上書架,起初還可見到書的封面,過兩天已與其他書擠在一起,只能窺見那一厘米不到的書脊。再過幾星期,如果買的人不多,馬上打入冷宮,不見天日,最後是退書,返到出版社永不超生的書倉裏。

一本新書在書局的壽命,只有那一兩個月的時間。嚴肅的書都比較慢熱,很快被定義為不暢銷,在一般書局就無法買到。書展成了一年一度散貨場,愛書人在這裏搜尋,看到他們找到心頭好,如獲至寶的模樣,對「庸俗不堪」的書展,有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後書展‧一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