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2007
臺灣高考探秘。闈場。耿軍。LILI.
這是臺大的圖書館嗎﹖與北大歷史系的小紅樓品位很接近的。不知﹐是不是可以讀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K,
小女子的同事﹐總社港台部主任耿軍兄﹐帶著LILI在臺北走進了臺灣大學,探密“入闈”的“師傅們”。怎么想得出的采訪點子﹐小女子很是佩服。
認識耿大哥總有十多年了﹐每一次短暫聚會﹐或參加培訓﹐或一同采訪﹐或是在耿兄指點下游歷﹐感覺總是“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耿大哥﹐為人﹐為文之范兒﹐小女子怎么也學不來的。
八0年代末九0年代初﹐耿在總社專稿部﹐以魯牛為筆名﹐給明報寫專欄。據說﹐一字一港元﹐這在當時大約是較高的稿酬吧。只記得耿兄聊天說﹐與金庸大師關係蠻密﹐據說當時的香港分社社長王謹希女士﹐要請耿兄引見認識金大俠吶。
小女子﹐最感謝耿兄的是﹐九五年入京為宏觀調控如何影響海南進行深度調查。耿帶著去建設部﹐見房地產司的美女謝司長﹐又去國家計委面見時任主任陳錦華。一雙圓口黑面布鞋﹐說話斯文幽默﹐問題總是直指事件最深處。這些感受﹐大約也是小女子在一個機構﹐留連了十八年的原因吧。總覺得﹐前面有高手﹐學無止境。
世紀交界﹐小女子獲派前往港分業務交流。收工後﹐與干哥潘﹐搭檔往澳門。時﹐耿兄是澳門分社首席﹐參加了澳門回歸全程報道。他引小女子與干哥看回歸紀念館﹐講的是回歸當日的內幕﹐甚至還有八掛。帶著周游澳門﹐講的是葡京的監控設施下的離奇故事﹐游沊仔島串的是小街巷﹐看澳門從人到神的華洋雜處。當然﹐還有盛產美女之家的新出爐蛋闥﹑還有黑沙灘。耿兄﹐最教小女子佩服的﹐是搜集和梳理資料的“老派”﹐他的澳門剪報﹐就恰如一個小圖書館﹐且分類體例之規范﹐正如小女子當年在南大所學之圖書館學。
再見﹐竟然是兩年後﹐邂逅在越南北部小城海防街頭。耿兄是作為評委﹐參加當年國內媒體國際新聞評選﹐之後由陸路入越南﹔小女子則是乘獅子星號郵輪﹐從海南進北部灣﹐從海路至下龍灣。那夜﹐幾個人在濕潤的後殖民小城﹐聽K,喝形式主義的滴漏COFFEE,穿越法國人布局的小街﹐梧桐樹陰里吹風聊天。
有趣的是﹐越南盛產紅木藝朮品﹐耿兄與小女子﹐次日在河內小巷雕刻人家又遇﹐各請了喜歡的奔馬。不過﹐之後﹐耿兄說﹐北京的氣候太干﹐冬日深夜聽紅木叭叭裂﹐很心痛﹔小女子﹐則在濕潤的海南島﹐養著我的三匹飛馬﹐越養越精神。一方水土﹐何止是養一方人﹖是吧。
在港期間﹐耿兄入台島駐島采訪後經港返京。那日﹐小女子有機會帶“對的人去對的地方”﹐午餐去蔣公侄孫女兒蔣孝玉﹐在灣仔開的“蔣家菜”。是日﹐耿兄早餐是在台北士林官邸﹐用招牌“蔣夫人早餐”﹐午間小女子又引他進了“蔣家菜”﹐聽聽蔣家人的落漠故事﹐看很私家的老照片。耿建議Halen把蔣家菜﹐直接開到南京總統府里。這兩年﹐Halen,真的在努力吶。可惜﹐因為灣仔鋪租太貴﹐那“蔣家菜”去年年中關張了。Halen倒時不時打電話來﹐把小女子認作了干女兒。
希望﹐有一天﹐跟了耿大哥走趟臺島﹐練眼神﹐學手藝。當然﹐龍老師。
中新社臺北七月三日電 題:臺灣高考探秘
中新社記者 耿軍 王辛莉
“十二天不見天日的生活終於結束了!”
七月三日中午十一時五十分,記者走進位於臺灣大學校園內的舟山路二百三十七號的“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大樓,隨著一聲鈴響,大堂左側鎖閉了十二天的兩扇大門徐徐開啟,大門上方石碑刻有兩個大字“闈場”。一群手拉行李箱、手提行李袋的人們急匆匆地奔出大門,高喊著:“回家啦!”
隨著這六十一位男女走出“闈場”,為期三天的臺灣“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終告結束。
記者好奇地探視“闈場”,只能看到一排通往地下的臺階。
狀似地下指揮所的“闈場”是外人不得入內的“機密重地”。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洪冬桂副主任告訴記者:“這棟大樓設計之初就特別考慮到要設置‘闈場’,作為封閉與考題試卷相關人員所用。”
“臺灣大學入學考試的出題,採用的是闈外出題”,洪冬桂副主任介紹說:“每科試題的出題人由我們考試中心聘請,由一位召集人和四五位大學教授所組成,出題時間長達半年,每人都要簽署保密協定。考試前十幾天,我們要再聘請一些高中教師和已被大學提前錄取的優秀高中學生隨印刷試卷的工人一起進入闈場被封閉起來,直到考試結束,他們才能走出闈場回家。”
“今年入闈多少人?”記者問。“共六十一人。其中有四位高中教師、四位已被台大錄取的高中學生。還有負責的‘闈長’和中心的工作人員。這十二天,他們吃住都在闈場內,闈場實行嚴密封鎖,只進不出。為了避免試題外泄在闈場內裝置了大量組斷器,干擾無線電波收發,今年特別新購了手持偵測器,檢查入闈者的行李內是否攜帶手機等通訊器。 闈場內還設有二十四小時全天監視錄影,闈內人員的一舉一動全都被存錄,為的是將防泄題工作做到滴水不漏。”
問及闈場內的工作內容,洪副主任介紹:“高中教師要在闈場內對教授們出的考題進行審題,檢驗是否符合中學的教學,如有意見,以書面形式寫出遞交中心的處長,再由處長轉交出題教授。試題初定後,由入闈的高中學生試考,測試一下難易程度,以做調整。試題確定後,闈場內開始進行試題的拼排版、印刷、裝箱。”
記者問:“闈場內人員有津貼嗎?”“有。每人每天三千元新臺幣。教師每人要寫一份試題分析報告,酬金一萬元新臺幣。”
臺灣的高考既封閉又透明。“封閉”在考前,“透明”在考後。今年臺灣的高考共三天,每天的考試結束後,考試中心立即在自己的網站上公佈考題,滿足教師、家長、學生的需求,並供社會人士品評。全部科目考完後,被封閉入闈的教師和學生要立即見記者,通過媒體向社會彙報他們的體會,並回答社會上所關心的問題。
記者採訪了入闈協助國文審題的臺北第一女子中學的陳麗明老師。她說:“今年試題取材廣泛而周全,古典與現代兼顧,考題總字數為六千九百六十一字,比去年的七千四百六十二字少五百字,題目更為簡潔。今年文言文和語體文的比例為六十七比三十三,與去年相同。二00二年的考題文言文比例曾高達百分之七十七。整體而言,考題趨於平實。 今年我們把《西遊記》入題是考慮到,現在許多年輕人都瞭解《哈利波特》,他們也可以通過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的《西遊記》領略到更神奇的神幻天地。”
臺灣有人評說今年歷史考題的臺灣史比率偏低,記者就此訪問了入闈審題的北一女中歷史老師陳惠珠。她說:“目前高中歷史課,臺灣史只占高一兩冊的五分之一,今年歷史科考題的配分,中國史占四十二分、世界史四十分,臺灣史十八分,占分比率是合理的。”
記者從考試中心索取了一套今年的臺灣高考試題。其中“國文考科”試卷的第一部分是“選擇題”,其第十一題印的是一幅大陸著名畫家潘天壽的畫作《誠齋詩意圖》,考題說:“一九五九年,潘天壽畫了一幅‘誠齋詩意’。誠齋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別號”,請從列出的楊萬里四首“七絕”中,選出符合畫境的那一首。
試卷第二部分的文言文翻譯占十八分,是翻譯李斯寫的《諫逐客書》的一段。擔任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總召集人的臺灣詩人余光中為此題叫好,他說:“今年翻譯《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等名句剛好借古諷今,要執政者廣納人才,不要太本土化,命題教授,值得喝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