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2008

笑對不可抗逆因素


k,
那日,老友律師J來家聊天,笑曰:何時躺著睡不著,坐著打呼嚕,就差不多老了。
小女子,這一陣,躺著睡著都著,腦瓜貼著點啥就入眠,好像想到夢里找東東哦。MAYBOY只要在家,就負責把我最中意的地方讓靠靠,等哄著了再悄悄起來去玩兒斗地主:)
人說,老——小孩,老——小孩。我問,不老,可不可以小?兩個小伙子同聲:可——以,可——以。哼!!

換代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日
【明報專訊】夜讀政論集《不中不英》,作者褚簡寧,文章簡潔,精準有力,內容另文再談。我想先一談他寫的序。他指出香港回歸十年,不同年代的港人,感受自是不同。二十出頭的年輕族,十年人事,已是陳年歷史。一個二十歲的潮人,九七回歸,是半生人以前的遙遠傳說了。

但一個三四十歲的香港人,精壯之年,就在回歸後香港大崩裂的大時代,成家立室,四出奔波,彭定康、董建華、曾蔭權,都在他們的事業與家庭起起伏伏的階段中,站在社會的舞台上指點香江。負資產、SARS、遊行、減薪、失業、燒炭自殺,再經歷所謂的V型反彈。這一代,損手爛腳的切膚之痛深刻而漫長。(關關:任何換代的遺老遺少,都是可憐的,小女子不知為其感傷過幾多回。如,我好欣賞才華的阮大鋮,干嘛落生在明清更替之際?白白給時代大潮給毀了。可是,堅持又能如何?如侯方域。忘了在哪里讀的:所謂人生哲學,不過是療傷的藥。在小女子這里,就直白為應對的法子,自己哄好自己唄。)

對於五六十歲的香港人,他們眼中九七後的十年,是香港傳奇故事的一個新階段。人生舊事依然清楚記得,哪一年股災,哪一年六四,還有九七前股市樓市的瘋狂,都是歷歷在目。

不同年紀的人,對香港的感性與理性,真有頗大的距離。我在課堂教了十年書,談香港故事,到今年二○○八年,突然驚覺,我所絮絮不休的香港,學生可能已是不知底蘊。一九九七年課堂講的,與今天講的,雖有變化,但基調相同,都是傷逝往昔,不順眼前。九七年大話西遊,學生能共鳴,畢竟都是經歷六四的一群香港仔香港女。但今天,眼前的五十個學生,一雙雙眼睛似懂不懂的望你,他們心目中的香港,原來已經不是你經歷過的香港。

青年人要補習舊日香港的四大天王與殖民大事,我們成年老年的一代,也要惡補今天青年的生活世界。由自拍裸照到不讀報紙單做網蟲,這都是換代新潮。世界變了。下一年開課,起碼要加三數個新篇章。[馬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