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07

想樂。楊照。一天一地的完美。




花色。花俏。日暖。日香。
在元朗。在花圃。在初夏。
隨手拍。
心歡喜。

一天一地的完美
文章日期:2007年6月5日
【明報專訊】四○年代,羅馬尼亞鋼琴家李帕第和指揮家安塞美帶領的瑞士樂團,連續合作演出了好幾首重要的協奏曲。
其中巴爾托克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在正式演出之前,鋼琴家和樂團從來沒有一起預演,因為這首作品樂團部分的樂譜,直到演出前三個小時,才緊急送到;換做別人、別的樂團,恐怕早就宣布取消演出或換曲目了吧!然而安塞美堅持照原訂計劃演出,因為他對自己樂團直接視譜演奏能力有信心;因為他對自己當場以肢體語言領導樂團發出對的聲音的能力有信心;更重要的,因為他對李帕第有更堅強的信心。
留到今天我們還能聽到的錄音,證明了安塞美是對的。如果不講明不點破,就算耳朵再尖、再挑剔的聽眾,都不容易找出音樂中有什麼草率破綻吧!
安塞美憑什麼這樣信任李帕第?安塞美信任的,是李帕第的完美主義性格。他知道李帕第必定會把他自己分內鋼琴部分準備得好好的,那樣完整完美聲音,不止可以讓指揮放心,而且會給指揮最大的助力,以他的節拍、音色、樂句示範、引導樂團。樂團跟完美的鋼琴小心地走就對了,預演不預演,不太有什麼影響了。
二十世紀以完美主義著稱的鋼琴家,除了李帕第,還有義大利鋼琴家米開朗傑利。的確,這兩個人,還真有不少類似的地方,都重視細節、都講究全方位的準備、都格外熱愛別人眼中「有缺陷」的作品,因為他們可以投注心力想方設法去克服缺陷,將缺陷磨平,透出完美的光澤。那種成就,對他們的吸引力,比什麼都大。
同樣完美主義的兩個人,那麼我們應該順理成章地認定,李帕第和米開朗傑利的音樂必然很接近囉?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比對兩個人彈過的同樣曲目,例如葛利格的鋼琴協奏曲,或是兩人都很喜歡的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即使是不曾受過音樂訓練的耳朵,都可以輕易聽出差別來。
怎麼兩個都努力追求完美的鋼琴家,最終找到的「完美聲音」,竟然天差地別?同樣也是鋼琴家的拉塔里諾講得最好:
「……李帕第為了音樂追求完美複音組合;米開朗傑利卻是為了自己追求完美複音組合。李帕第的樂句合邏輯且前後一致;米開朗傑利的樂句卻包含了自我意志和任性的成分,不過不是出於即興的任性,而是在實驗室裏精心組合的任性……長話短說:李帕第是天使,米開朗傑利則是魔鬼。」(關關﹕是怎樣的聽者啊﹐怎麼怎樣都被誘惑?不該怪樂者呀﹐是聽著心中天使與魔鬼共生吧。呵呵。)
李帕第製造出來的,是平順沒有稜角,如瓷器般光滑美妙的完美聲音;米開朗傑利呢?米開朗傑利殫精竭慮,一個音一個音準備,因為他要把本來是他自己的任性詮釋,包含許多不見得理所當然樂句的演奏,彈到讓聽眾無從反對無從挑剔,讓聽眾徹底被說服,甚至是徹底被征服。 (關關﹕其實真正的藝朮家﹐是不用殫精竭慮的﹐只是率性流淌﹐不在乎誰被“徹底征服”。這是聽者﹐聽得殫精竭慮了。)
李帕第和米開朗傑利提醒我們:即使「完美」,都存在著多元的空間,多元的可能性。完美主義的音樂家追求完美時,他自己深深相信,只有一種「對」的或「最好」的演奏方式,非把那種音樂彈出來不可,但何其幸運,作為聽眾,我們從來不需只接受一種「對」的、「最好」的完美音樂。
[文.楊照 台灣作家.《新新聞》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