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經濟富中國
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長高尚全﹕「以人為本」原為「以民為本」
文章日期:2008年10月15日
【明報專訊】79歲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原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政策研究工作,改革開放30年中曾參與了部分中央決策過程。他指出,哪個地方發展商品經濟,哪個地方就富。所以,他認為,原來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還要加上「只有商品經濟才能富中國」。
高尚全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中央作出關於經濟改革的3個重要決定的過程,他都參與了,這3個決定對於中國改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992年明示搞市場經濟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後,高尚全參與了中共十四大報告起草工作。一次在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他曾代表起草小組作了一個主題發言。他提出,當年就業壓力 特別大,每年新增勞動人口有1000萬,加上大量國企員工要再就業,解決這些壓力靠什麼?靠政府分配肯定不行,只能透過市場調節來解決。當時,溫家寶是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他的思想很敏銳,他對我的提法很讚賞。」
經過反覆的討論後,1992年中共十四大「不再兜圈,明確提出搞市場經濟」,提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高尚全說,當年改革遇到阻力最大的就是股份制,國家的體改委早在1983年就極力主張推出股份制,但阻力很大,有人說「股份制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不能搞」。當時改革派也很急。由於印象當中,馬克思也講過股份制,於是改革派就找了一些人討論馬克思、恩格斯論股份制。最後,引經據典說,「老祖宗」馬克思恰恰講過股份制,怎麼就不能搞呢?
馬克思贊成股份制
對於內地近年高唱的「以人為本」口號,高尚全透露,中央內部對於「以人為本」還是「以民為本」曾有過激烈的討論。
高尚全表示,當時他是主張「以民為本」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共和國,毛主席也提出為人民服務,江澤民主席提出『三個代表』其中之一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 主席提出『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他們講的都是民,所以應以民為本。」
高尚全又稱讚溫家寶「很敏銳」,溫家寶主張採納孟子的說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後來在討論中,被視為高層「文膽」的前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提出,「以民為本帶有政治色彩,乾脆進一步擴大,擴大到以人為本。」才最終定案。明報記者 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