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0

台北國際書展:展示文學如何本土

台北國際書展:展示文學如何本土
文章日期:2010年1月28日
【明報專訊】台北國際書展2010今天開鑼。介乎於法蘭克福書展的專業版權交易、與香港書展向讀者開放的書籍賣場,近年台北書展漸向公眾的方向轉移,容納讀者參與的活動愈發豐盛。

台北書展今年首次與台灣文學館合作,展出本土作家手稿文物;每年的國家作主題國介紹今年輪到備受文化人喜愛的法國;電子書是今年重點,但影像、插畫、語音書也是書展重視的多媒體;海外華人作家受邀前往,是近年最大規模的集合……

籌辦香港書展的貿發局,今年除了駐台北辦事處人員外,還會派出香港員工於台北書展觀摩考察;這能否使香港書展的主辦者從中取經,為幾乎每年都有負面新聞的香港書展,帶來新氣象?

台北書展不同於香港書展的籌辦,由行政新聞局主辦、書展基金會以非營利的方式承辦。基金會主席、資深出版人林載爵解釋,每一年書展從門票、攤位租金等而得的收入,都撥往下一年作為邀請世界各地作家、舉辦活動的開支。去年書展參與人次為五十萬、參展出版社在書展中達十五億台幣的總產值,使基金會向出版社提供的活動補助金提高,單一作家最高補助金額達新台幣二十五萬元,即使香港參展出版社如「點出版」亦可申請,使活動亦更顯多元。

個人書房 打開一地的生命

譬如,在香港正倡議興建文學館的當下,成立了七年的台灣文學館在書展中,策劃了特別的展覽「台灣作家書房」,將台灣現代文學史上的十五位作家的手稿、書作,以主題介紹,像「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鍾理和、「畢生執守文字書寫」朱西甯、「揭開人性的面紗」李昂等等共20個展位,將台灣化為「書房」,結合地理空間與歷史時間陳示展品,將庶民風貌、殖民時代的壓迫與反抗、烽火痕、女性生命力,編織進展品中。其中,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鍾理和《原鄉》、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朱天文《小畢的故事》等從作品延伸出來的影視作品,及賴和音樂專輯《河》與楊逵《鵝媽媽出嫁》兩音樂創作,也將在現場播放。

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指,由於90年代初台灣對自身本土價值的確立,使政府決心在97年將台南州廳的歷史建築,用上6、7年時間,修復為台灣文學館,成為珍藏文學家文物、作家交流連結、研究推動文學之地。以台灣之例,他反照香港,鼓勵組建文學館:「香港有被殖民歷史亦有國際經驗,這可是文學身分的覺醒和視野。」

事實上,本土的可能性,是台北書展的魅力所在。詩人陳智德去年開始參加台北書展,今年亦再參與其中一場講座,與香港作家李維怡、朗天主講關於香港民俗文化與創作的關係;另亦將在展埸外的獨立書店舊香居,發布他的近著《曠世詩話》。他欣賞台北書展中展現的濃郁的本土關切:「書展中有好幾個政府攤位,當中政府出版的書,可見比香港的有心思,製作精美,亦重視本土文化,在不同面向都有研究,例如台灣農業、飲食、眷村文化等歷史議題,亦有不少讀者翻看。」陳智德感嘆於台灣政府有心保存與推廣,而民間讀者亦能承托如此的出版;但反觀香港,卻可惜的是縱使已有不少本土文學有所整理,亦欠讀者,陳智德沉思香港應該如何改善推廣的問題。

台北書展亦重視邀請海內外作家與出版專業人的彼此交流。林載爵表示今年參與書展的華人作家,是歷來最大規模,來自中國大陸的畢飛宇、劉震雲、吳曉波、旅居英國的郭小櫓、香港的陳冠中、梁文道、馬家輝、旅日的李長聲、馬來西亞的黎紫書、旅美的哈金,被邀與台灣文壇中最盛名者如張大春、楊澤、張小虹、成英姝、駱以軍、楊照、舒國治、韓良露、李昂、蔡詩萍、蔡素芬、陳雪、單德興等等,在13場「華人作家會」中對談。

尊嚴展書 閒適讀書

今年將第二年參與台北書展的《字花》編輯鄧小樺,憶述去年經驗,便甚欣賞書展對待作家與書本、文化的尊重:「書展能夠有指引性並有尊嚴地推廣作家,譬如以玻璃專櫃展示一些評獎的得獎書目,又在顯眼的位置堆起書磚,可讓讀者取購;對比香港書展,例如書獎的得獎書,只放在架上讓人翻閱。而且台北書展空間闊落,讓人感到閱讀的閒適。」台北書展今年共分三個展館,其中第一展場為綜合書區以人文社科、生活商管等書籍,環境通常較安靜,分隔開來第二展場動漫館和第三展場兒童館,才會是少年聚集的熱鬧場館。

台灣出版業評論人、貓頭鷹出版社社長陳穎青認同台北書展對促進台灣書業的幫助,特別在近年因為紙媒書閱讀人口下降、小出版社因滿足不了大型連銷書店的上架條件而相繼萎縮時,書展成為讓讀者能一次集中在同一場地,看到每年正常出書四種以上的近千家中小企出版社的書。「而一直困在出版社的編輯,則可以繞過經銷商和書店,直接聽到讀者對選題以至封面裝幀的意見。」

台北書展:今日至2月1日(1月27日為專業日)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館一、二、三館

網站:http://www.tibe.org.tw/2010

[文.鄭依依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
香港新青年:在台灣找到奇怪偏鋒
文章日期:2010年1月28日
【明報專訊】剛出版了第一本小說《紙烏鴉》的年輕作家紅眼,今年隨小出版社「點出版」參加台北書展。他將作為香港「文學新人」,與另外兩位新作家周瑮與車正軒,在書展上與台灣青年交流,募集同好。

紅眼本名黃永亮,剛畢業於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中學時候已寫作的他,大學習作也為前輩作家如葉輝、關夢南等看好。

不過,紅眼已過「怎麼寫」的階段,如今考慮的是什麼值得關注的內容。小說集開首第一篇〈錦上路的牛/牛魔王與織女星墮落塵世的荒誕劇〉,寫當西鐵開進元朗錦上路時一個十年前的「菜園村」先例。在新界長大的他,與香港主流的核心城巿生活向有距離感,他由故事引出他眼中異於平常的香港。

「那是寫作的動力」,紅眼說。他愛看觀點古怪偏鋒的書、冷門的作者,而只有台灣多元的出版業才足夠讓他尋得他愛好的作家,如《下妻物語》原作者嶽本野薔薇、舞城皇太朗,「那是我去台灣旅行時在很小規模的出版社找到的,香港連代理都沒有」。正是嶽本野薔薇等作家犯駁、偏離正統卻自成世界的敘述,培育了他的異樣眼光。

他不曾去過台北書展,但參與過香港書展的擁擠,他期望在台北書展有不一樣經驗,「香港書展有種虛假的感覺,縱使人山人海,但當中有多少人支持創作?但願台北有讀者會真正翻翻書、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