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07

胡舒立。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她是胡舒立﹐一個永也不停的女子﹐一個注定要被寫進歷史的女子她希望,不僅是歷史的記錄員,而且“推動社會進程”。
照片鳴謝我的同事海明。

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任《財經》雜誌主編,《中華工商時報》首席記者。1978年高考恢復,報考北大中文系的胡舒立被陰差陽錯地招入剛複校的人大新聞系。
1982年胡舒立畢業進入《工人日報》國內部當記者。第一篇有影響力的報導是在1985年,關於河北省華北油田的揭露性報導。
1985年胡舒立被派往廈門做駐站記者。
1985年,美國一家民間機構--世界新聞研究所的邀請,為期 5個月在美國的訪問,讓胡舒立對自己從業的思考又一次發生了轉變。
1987年的 8月胡舒立拒絕了在洛杉磯一家報紙的工作機會,回國後寫成《美國報業見聞》一書並在 1991年出版。
1992年胡舒立從任職 10年的《工人日報》到中國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國際部主任。
1994年胡舒立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做為期一年的學習。選擇研讀發展經濟學。
1995年,她獲得 COFJ頒發的“傑出新聞記者獎”。
1998年《財經》創刊,胡舒立任主編。
胡舒立率領的《財經》雜誌推出《基金黑幕》等力作,從而引發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地震。《財經》雜誌一夜成名,胡舒立也因此被《商業週刊》冠以證券界“中國最危險的女人”。圍繞中國股市的一場大辯論席捲而來。胡舒立又在《財經》雜誌上推出了《莊家呂梁》等力作,揭露中國股市的種種劣跡。這場辯論的最終結果是促使高層痛下決心整肅證券市場的違規行為。
2003年,在絕大多數媒體語焉不詳和缺席的情況下,她領導的《財經》以飽滿的勇氣、毅力、良知和智慧在這一事件上連續發言
胡舒立創辦的《財經》誕生不久即獲得“muckraker(扒糞者)”的公眾印象。2001年她也因此被美國的《商務週刊》評為50位“亞洲之星”之一。她是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記者,獲得的評語是“中國最危險的女人”。
她常年工作在一個高對抗性和風險性的職位,她最大的貢獻,“是最早系統化地引進現代新聞理念,並且不遺餘力地實踐和推廣”,
由此,正如她自己所希望的那樣,不僅是歷史的記錄員,而且“推動社會進程”。

4/27/2007

亞龍灣。碧海白沙。友。


聽了一夜的濤聲﹐很想很想饕餮下下。當然不是一個人。呵呵。

碧海白沙。
小女子總會情不自禁望著天──
天多高﹖海多藍﹖心多遠﹖……
老是這樣﹐
總是這樣﹐
從來也問不完。
從來不要回答。

你輕喚
我回首
不談海枯
也不見石
有浪
銜了
碧海
白沙
廝磨
不寂寞


港分舊同事阿琴﹐一段姐妹情。記憶最深﹐是世貿部長會議期間﹐一同在灣仔“探”警方“營”。那次﹐小女子專跑NGO。

Mayboy,是次小女子返島後﹐第一次環島周游的司機﹑伙伴﹑保鏢……呵呵。

吳國華﹐一位相識了十多年的老兄﹐如今他是三亞市文聯主席了。是次亞龍灣之旅﹐謝謝他的安排。
一瞥風景。

皇后碼頭。遙望。牽掛。(sth.add)


圖片借自馬先生的BLOG
謝謝culture 8003沒有忘記對夢城牽掛不已的小女子
K,
小女子﹐空間上﹐只得在綠島﹐遙望夢城了﹐卻依舊牽掛不已。
收到﹑看到一系列關于文化界關于保護皇后碼頭的文﹑圖﹑聲…… 錄在小女子這博兒里。
又﹐“人文關懷”﹑“人文價值”﹐有幾多寫字的人﹐真的懂得﹔懂得的﹐有幾個真的放在心上﹖
那么就悲哀﹖其實﹐不必。
在博鰲﹐林毅夫老師﹐為小女子如此解困。
他說﹕社會總是在走﹐當下總有不妥。然﹐推動社會的﹐永遠是“合力”。只要覺得“對”﹐只要CAN'T HELP,就要盡力成為“合力”中的一股。不然﹐社會會離你的夢想越來越遠。
這個前提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記得﹐在北大讀書時﹐老師介紹過一位參與中國五﹑六十年代計划經濟制度設計的老教授﹐進入市場經濟年代﹐他的所有研究都與社會成了悖論。于是﹐老教授跳樓而亡﹐絕筆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小女子始明白﹐何謂“無怨無悔”。
不知道這樣想﹐對麼﹖
夢城啊﹐夢城﹐你如何才能教人不牽掛﹖
有友人期待說﹕關兒﹐想讀“雙城記”。哪么﹐好吧。呵呵。

因為有所牽掛﹐所以歲月美好。

皇后碼頭,哪裡都不要去!
文化界支持原地保留聲明

去年12月強拆天星碼引起了軒然大波,文化界及其它專業界別,連同廣大的普羅市民,都對政府之缺乏諮詢誠意、對文化及歷史欠缺尊重、以經濟發展壓倒一切的邏輯表示了強烈的異議。及至近日,在保留皇后碼頭的議題上我們可以看見,政府並不像它所宣稱那樣汲取教訓、有所學習:政府近月所拋出的「保存中環皇后碼頭的建議」,仍然顯示它對文化、歷史價值這些層面的問題,若非不屑一顧,就是魚目混珠。就此,我們作為一群文化藝術界人士,願在這裡再次重申我們的看法。

海岸不可被壟斷,珍重公共空間

皇后碼頭的意義並不是孤立的,它與天星碼頭、大會堂是三足而立的現代主義建築群,構成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近五十年來供不同興趣、國籍、背景的人士行坐休憩;尤其對於大會堂這個藝術場地來說,這樣氣氛紓緩、視野開闊的空間非常重要,孕育著70年代以降之文化種籽。

天星碼頭已被夷平,照政府現時提供的規劃藍圖,在皇后碼頭也被拆卸之後,橫亙在大會堂外的將是一條40米闊的P2公路,公路的另一旁將是4層高的商場。而屆時若要走到海邊,只有兩個途徑:一是經由商場(摩地大廈),一是經由新政府總部的平台。這象徵著,將來我們與海岸的關係,必須經過財團與政府的中介。我們不禁要問,在消費和管治之外,香港還剩下什麼?

不知有多少人抨擊過多少次,香港已有太多一式一樣的商場,人所身處的消費性空間,枯燥得令人窒息。這些關於城市規劃的意見,在天星抗爭之後曾極為響亮。而政府意圖以拆卸皇后為代價所提供的這幅城市圖景,仍然是一樣的枯燥。

在空間格局中重認歷史

皇后碼頭、大會堂、愛丁堡廣場和天星,是一個具有歷史象徵的整體。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皇后與天星先後搬至現址,其後歷任港督抵達中環、在皇后碼頭上岸,然後步入大會堂宣誓就職。五十年代的轉址,標誌著殖民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由以往的「貴族與平民」,轉為「現代政府與市民」。這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但是殖民統治歷史的重要座標之一。天星、皇后以及大會堂的方正平凡外貌,所飾演之平易近人的管治姿態,亦足為「強政勵治」之諍言。

在天星之後,曾有大量民間自發的藝術、學術、文化、民眾活動在皇后碼頭舉行,文化界不少人士正與民間力量攜手,以自發自主的活動,將這個本來象徵著殖民統治權威的碼頭,重塑為引發及凝聚人民力量的場所。揮別殖民狀態,人民在這裡出發。老去的碼頭上,散發光和熱的歷史正在被書寫,它也(將)成為我城人民日後的記憶之重要零件。

中環的美利樓在拆卸近二十年後,政府方將其於赤柱「重置」;而整棟建築物變成一個商場、其原有價值泯滅無存,可稱是一個具教育意義的「重置」失敗例子。不顧歷史與空間脈絡,美其名為「保育」,其實是埋葬記憶的一種手段。恕我們清醒而悲觀,政府現時提出要「重置」皇后碼頭,只怕是另一次犧牲。

公關不是誠意


自1998年至今,滔滔十年,政府只就整個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諮詢公眾,從未就天星及皇后的去留,請過市民說一句話。我們看不到政府有向專業團體及市民提供足夠資料,供其判斷或設計另類方案。政府把自己親手製造出來的沉默,當成拆卸碼頭的許可證。當專業團體被「邀請」就皇后碼頭的保存作出建議時,它們根本無法在政府手中取得足夠資訊。政府一味誇大合約範圍和損失金額,各種原址保留的方案被排斥。事實上,政府言之鑿鑿的「機鐵隧道﹝後460米﹞」、「摩地大廈」等等,根本未有任何合約簽定。

在天星事件之後,政府在城市規劃的思維上毫無進步,並沒有真正吸納文化保育的精神,只是把「保育」和「集體回憶」當成公關手段。作為一個殖民地,我們已經被寫入過太多不能認同,充滿空白和斷裂和創傷和弦外之音的歷史書。能不能讓我們,及下一代,在原本、無奈的空間格局裡,重溯、反省我們的歷史,在公共空間裡免於消費、自由交流,而不是在假古董的圍繞中醉醺醺不知人間何世?

我們要求原址保留皇后碼頭。

發起人:梁文道、馬家輝、梁寶山、鄭威鵬﹝小西﹞

4/24/2007

給胡舒立捧捧場(有字啦)


K,
小女子與舒立相識﹐在高尚全創辦中國(海南) 改革發展研究院。
第一次合作﹐是為了追蹤中國第一家被關閉的銀行─海南發展銀行。
二00一年﹐小女子以全票獲得舒立創意的《財經》高級財經記者研修班獎學金﹐得以進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師從林毅夫老師。

在那一段與全國頂尖的經濟學家廝磨的日子﹐小女子一方面渴望“給我一雙慧眼吧” ﹐一方面樂此不疲浸潤在一群志在擔當的“公共知識分子” 之間﹐熱切地渴望“中毒”。
從此﹐舒立和小女子﹐一段姐妹情﹐一段師生情﹐一段同道情。
舒立說﹕關兒回了海南﹐《財經》在這島上又有站了。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舒立主持一場“银行业的创新和全球增长论坛” 。小女子前去捧場提問﹐台上台下合力追問制度的設計者。
會後﹐舒立說﹕關兒﹐真棒﹗呵呵。
捧場麼﹐得到位﹐對不﹖
大概﹐被小女子提問過的人﹐都會對這執著的“傻女”過目不忘吧。呵呵。


這是騰訊的現場直播﹐有些記錄語法不是很對﹐會意就成。

胡舒立﹔下一位提問者﹐是中國新聞社的記者關向東。

提問:我的問題是針對臺上所有嘉賓的,我注意到剛才美林的董事長偉凱文他有講到幾個“好的”, 中國市場需要好的公司、好的股票、好的投資者、好的選擇、好的監管、好的中介。同樣的問題我在香港聽中國證監會前副主席史美倫女士也說過﹐她希望在中國做幾個“好的”。偉凱文先生你覺得中國離“好的”還有多遠﹖中國要解這個題,就像林毅夫老師教我們的辦法,怎麼得到這個“好的”?
另外剛才舒立講到了,朱民先生也提到了違規者羞恥不羞恥的問題,這已是道德的問題。當下﹐內地違規者逃避監管,會“勝利” ﹐我們會因為違規不被發現自豪。市場經濟,中國走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在市場經濟和道德之間出現了這樣的困境﹖這困境不僅限于市場,其實現在整個社會﹐都出現了道德困擾的情況,我們的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了。
前段時間﹐我們幫中國人民銀行海南分行計畫做一個小的實驗,就是在反假幣的活動中,我們用電視臺的方式,用打馬賽克的方式﹐街頭訪問民眾:第一,你恨不恨假幣。第二,你拿到假幣的話﹐會不會拿到人民銀行繳交。我想﹐在座的大概能估出﹐這個調查可能的結局。我想知道制度的建立者或者是討論者們,還有中國的銀行家、外國的銀行家﹐你們怎麼看現在這個道德困擾,問題出在哪兒?我們怎麼解決它?
偉凱文:我想說的是,對此我有非常複雜的情緒,因為有人對於中國銀行的服務很不滿、很失望,這也是驅動著我們未來進步的動力。我周遊世界,我也認為全世界的人其實都不喜歡大銀行,消費者總是批評蘇格蘭皇家銀行,也是因為這個銀行有很長的排隊,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中國,大家所取得的成就是什麼?朱民行長和他的同事們事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可能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來建立這些金融機構、銀行機構。但是,在中國使用了這麼短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所以,我認為應該有一些對他們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表示感謝。
但是這種不耐煩,人們的失望也是鼓勵我們的,鼓勵中國的銀行取得更大的進步,我也認為中國的監管機構也非常努力地工作來逐漸地改善證券市場,改善商業銀行的服務。像紹先生和魯先生,他們都在銀行監管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們按時間順利努力的逐漸的打造好的中介服務、好的公司、好的股票,我想這是也時間順序的,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我不知道,我相信中國會有不斷地改善、不斷地進步,而且這種進步是巨大的。我之前也說過,中國監管機構如果能越是讓外國銀行、國際銀行、國際金融機構到中國來參加競爭,那麼這個改善就會越快實現,中國的銀行機構就會更快的進一步改善。
樊綱:我攻擊朱民半天,我也想為他們說說話。剛才凱文先生已經談到了,我覺得我們現在有一種過於急於求成的心態,不僅是一個銀行要幾十年,而且這個銀行在發達國家,還是在一個私人產權制度和法制的基礎上要發展幾十年才能形成一個好的銀行,而我們的銀行十年前還是政府的出納。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才比較嚴肅的進行改造,中國銀行可能好一點,因為中國銀行在海外。確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我之所以強調那些基本的制度,實際上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東西要做、很多事情要做,很多課要,這些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們的心態都是出在什麼地方呢?馬上、直接用我們現在的銀行和國外的銀行比,當然差距很大,在他們後面幾百年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快,我們中國人聰明,我們中國人能幹但也有過程。
剛才說有的人失落,我不知道誰失落,如果有誰抱著自己一個人到中國就能一年兩年之內就能徹底改變中國這樣一種狀態,走完人家幾十年、幾百年走過的路,他一定失落,因為他對整個的客觀過程沒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對歷史的進程沒有深刻理解,他一定是失落的。所以我們不能以這種失落來評判我們的銀行的發展。
胡舒立:剛才談到對道德建設這塊,你是不是能稍微講幾句?
樊剛:我同意道德是文化,但我們更強調制度,包括剛才說的髒的問題,我是建議從制度著手,你們的制度裏面能不能所有的員工不是一個等級的,每一個營業所有一個員工或者兩個員工就是打掃衛生的。特別在我們這種道德淪喪的基礎上要建立新的制度。
胡舒立:什麼樣的制度能夠讓做股市內幕交易的人感到羞愧呢?
提問:朱民你為什麼要在香港上市?為什么香港股市三分之二的市值來自中國內地?中國的A股為什麼不能滿足你們?港交所監管方向是“嚴點﹑嚴點再嚴點”﹐要更加透明。可是我訪問上交所經理﹐得到的信息是希望上市審批流程“短點﹑短點再短點”。這是不是就是中國內地的股市﹐遠遠落後于經濟發展需求的原因呢?
樊綱:從人們的行為的發展的變化都是跟制度的變化相關的。至於說到關於監管,我更想強調剛才李劍閣所講的問題,就是要懲罰。可能你去抓他很弱,但抓住一個就狠罰,狠判,這才能對後面有警示作用。咱們現在是去查費了很大勁,結果查出來以後就罰得很輕,使那些人得意洋洋的交點錢又去為非作歹。

這是關于這場論壇的兩篇報道

http://www.chinanews.com.cn/cj/zbjr/news/2007/04-23/921438.s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n/cj/zbjr/news/2007/04-22/921362.shtml


阿琴來了海南島(有字了)



姐姐妹妹相聚了,第一餐在海口“正点”咖啡,一家很舒服的西餐咖啡厅。
开始享受海南人民的幸福生活。




瞧瞧这家伙,吐了烟圈、喝了红酒、玩了游戏,实在无聊,睡着了,还打呼。
当保镖,肯定不比打牌有趣,是吧。呵呵。
k,
  香港妹妹阿琴來看小女子﹐正逢自己也極想周游綠島一圈了。電話過去定安﹑三亞﹐友們多一句話﹕回來啦﹗想死了。呵呵。
  于是﹐一天湖景﹑一天山景﹑一天海景﹐一天溫泉﹐直想拍遍綠島的欄杆。
島子﹐給小女子的擁抱﹐溫暖極了。
  Mayboy全陪,呵呵。

度假。花兒。水鴨。南麗湖。

K,
  論壇下來﹐Mayboy駕了馬兒﹐拖著小女子和香港舊同事阿琴﹐就往定安去了。那里有個南麗湖﹐是台灣的日月潭是姐妹湖。
  住吊腳水閣﹐看夕陽﹐觀野鴨﹐一夜濤聲﹐一夜湖風﹐空氣清洗得教人著迷﹐呼不夠吶。 
  晚餐﹐在臨湖的燒烤園﹐一群定安老友聚攏來。湖上掛了一灣下弦月﹐桌上是烤湖魚﹑對月﹐

4/22/2007

閱讀時光﹕毛尖《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作者:毛尖
出版:遠流/台北
生在寧波,長在滬濱的毛尖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分為「別說我從沒給過你花」、「看看我,瞭解我,原諒我」、「沒有人能和你相比」、「雨輕輕地在城市上空落著」四輯,有電影激情與朝聖之旅,有西洋文學男女情事,有親愛的上海通信。
K,
終于在香港媒體上﹐看到有人寫毛尖了。
寫者是《明報‧世紀》精靈記者鄭依依﹐其人其神﹐呼之欲出﹐呼之欲出。
在港讀《信報》專欄﹐總琢磨﹐這毛尖﹐何朝何代生人﹐行文如此率性﹖忽而老道﹐忽而俏皮﹐文風直如張愛玲附體。
後來與《明報月刊》潘耀明先生﹑《香港文學》陶然先生聊天﹐才知是位正風華的才女。兩位先生談起當下香港的專欄人﹐也都蠻喜歡她的文風。
作家說﹕她在上海替香港寫專欄
文章日期:2007年4月22日
【明報專訊】「《上海一周》寫我是『小資教母』,唉呀我真是特別受不了。」毛尖嗔道。這就是一筆寫遍中港台報章,文章獲文學大牌教授劉紹銘公開稱道「俏皮、乖巧、風趣、幽默」且「撒起野來,更是萬夫莫敵」的專欄才女作家。
她總能在幾百多千多字的篇幅裏,以抓不住的靈巧寫光影世界的傳奇,寫尋常人間萬象。你以為她精心經營,可是當你看到這麼一位來港參加城市文學節的主講嘉賓,身為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系副教授的她,竟然在講台上雙手一抱趴在桌上,嚮往地靜聽、望前輩董橋和章詒和發言,像個純真乖學生一樣,你就覺得,「小資」的形容於她是太造作了。那是屬於堆砌出來的情調,實在與這對襟毛衣清湯掛面的女子格格不入——至於文字裏,「經營」二字何嘗不是過於謹小慎微,隔閡了她意到筆到的率性?
你只能相信,有種東西叫才情,非關賣弄,是天賦的異稟結合由衷的熱愛,由是在生活之中,自然煥發而游刃有餘。
所以,與毛尖談寫作專欄心得,方向上可能有點偏離——即如呼吸,怎可有體會分享呢?

毛尖說,現在寫專欄,已經成為習慣了。「那天寫了專欄就覺得沒有白過。」
目前,她一星期有專欄四個:香港《信報》兩天的八百字,台灣《聯合報》的一千二百字,以及上海雜誌不定期的約千五字的專欄。「有時候慣寫七八百字的篇幅,要寫一千五百字,到了八百字左右也會寫不下去;但現在千二字也能寫了。」慢慢的適應、習慣,那是一種不自覺的將寫作生命拉延,以至包容寬的廣度。
有說,專欄是特定的文類,她倒認為專欄看重的是個人風格。「可以像小說一樣,可以像詩歌一樣,可以像小品一樣,什麼都可以是,什麼都可以不是。」
沒靈感則拿朋友開玩笑
她的專欄文字是從2002年寫起的。剛開始寫的時候,就寫得很快,一天就把一星期的文章全寫好,五年下來,就到現在的量,她說也算是她的maximum了,偶爾也會犯犯題材枯竭的困惱:「有時候如果沒有東西可寫,我就虛構一個事情。」她有特別要好的朋友,同是上海作家的小寶與柳葉,「我怎麼寫他們都沒關係,就隨便創作,加以醜化、美化都可以,瞎搞、惡搞都可以,」換回來的就是,「他們也對我瘋狂的報復呀,那種上海小報式的涮人!」毛尖偷笑起來,有點狡黠。所以,名為「上海通信」的專欄,有時不是十里洋場動靜的報告,反是事情的案發地點了。
那就是專欄的妙處,同在一塊版面上寫的作家,旁鄰或樓上樓下,都自然生出如同親人的感覺,特別是香港的專欄,內容任毛尖寫;而在上海,編輯會提供指導的方向,「剛寫《萬象》時,陸灝都幫你蒐集資料,會好好的培養作家。」
雖然,也像學生一樣,如果交稿當天沒事,她當然可以整天想專欄的題材,可是如果一天都很忙,「回去一個小時就寫好,就迫出來了,算比較快吧,」她不忘可愛而坦白地補充,「如果沒人逼我,我還會拖到最後一分鐘;如果柳葉那天寫不了呢,要我頂,我也就覺得非常煩,他自己的事不做……」她皺眉頭說,咯咯咯咯的語速非常快,一秒鐘可能有十個字,她說過自己,「我平時的語速就能把好人迫瘋。」 (關關﹔依依行文也入化了。)
「寫文章也有這個毛病,太跳躍了,」她在《中國時報》寫的時候便得如此意見,「個性太急,不能在哪個地方停留一下,鋪排一下,經營得很不夠。」
叫你聽出神的本領
她真的認認真真地檢討自己,「我可能有個優點,交友非常廣、閱讀非常雜,寫文章時會想到看小說裏的一個段子,就會想怎樣將之切合起來。」
劉紹銘說這是她的獨門工夫,「她可以把一些風馬牛的題目搭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跟你說,呃,卻有本領教你聽得出神。」毛尖自嘲曰:「可能自己的道德水平比較低、美學水平比較低,」把蜜蜂蜘蛛聯姻起來,「自己不覺得特別不搭界,落差沒那麼大。」 (關關﹔懂讀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總也不懂﹐管他呢﹗是吧。)
事實上,不搭界的東西就是她靈感的來源。「覺得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我會放下,去看一陣書,在哪可能會在芸芸人海中,看到兩個不相干的人,但眼神會有交集,這或就切合到文章來。」這如同電影的畫面,提醒我們毛尖對於電影的癡迷,「光影的觸動給我一種心靈的暗示。」
然後,她打開電腦,寫下句子,靈思就漫漫淌流出來,成了古靈精怪的文章。
文﹕鄭依依
策劃:馬家輝
編輯:曾祥泰

多邊?雙邊﹖

  博鼇論壇:亞洲貿易一體化“多邊”與“雙邊”爭不休
  中新社博鼇四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關向東)在今日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加速亞洲增長: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演進”分會上,來自亞洲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區域的演講人,為“多邊多贏”和“雙邊雙贏”,在促進亞洲區自由貿易上,哪樣更有效用爭論不休。
  主持這個分會的,是亞洲開發銀行常務副行長勞倫斯•格林伍德。演講人包括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長林勳強、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沃倫•特拉斯、韓國貿易協會會長李熙范、香港利豐集團總裁馮國經、日本經濟產業省政務官高木美智代、美國服務業聯盟總裁羅伯特•維斯坦等。

        東盟渴望擴大“多邊多贏”
東盟無疑是“多邊多贏”的受益者。新加坡貿易部長林勳強表示,東盟領導人制定了目標,二0一0年使關稅降低為零,實現區內資本的自由流動;二0一五年把區內各個部分整合起來,建立一個東盟經濟共同體,包括自由貿易、降低關稅。新加坡覺得這種深度的多邊合作,是符合各個東盟國家的利益的。
他透露說,東盟在制定一個路線圖,探討如何在東盟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進一步推動人力流動。東盟正在與夥伴國一起努力,包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希望構建一個區域的靈活的包容的開放的自由貿易區域。
  他說,在亞太地區達成一個自由貿易協定,這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長期的目標。

        澳大利亞願意參加雙邊合作
與亞洲“親近”的澳大利亞,則是一個“雙邊雙贏”的早期實踐者。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沃倫•特拉斯表示,我們的未來是亞洲未來的組成部分,我們的成長是基於亞洲的成長,我們希望與亞洲區內的國家合作,雙方共同受益。
他介紹說,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之間是世界上最開放的貿易區域,已經實行了二十年。當下,澳大利亞正在和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東盟一些國家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韓國的自貿協定談判也正在準備。
  他說,“雙邊”已經令澳大利亞與亞洲多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
              
       “多邊”與“雙邊”均有推進
  韓國貿易協會會長李熙范在演講中透露,亞洲開發銀行統計,現時亞洲國家一共有一百九十二個雙邊自貿協定。
  同時,亞洲區的多邊合作也在推進,在亞洲已經達成了四十一個區域貿易協定,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也在談判和考慮當中。
  他說,多哈談判經歷了很多困難,在今年初的時候又重新開始了,但是現在人們似乎認為雙邊的自貿協定更加現實。
  對於這場“多邊”與“雙邊”爭論,美國服務業聯盟總裁羅伯特•維斯坦概括說,多邊貿易協定體現於多哈談判,但是我感覺雙邊貿易協定,只要符合自由貿易規則,其實是有利於推動多邊貿易協定。

林老師。看學生。送書。受寵若驚。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