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08

傅惟慈:牌戏人生,无常而美

牌戏人生,无常而美

——访多栖文化人傅惟慈先生

上海文匯讀書周報(2008-08-22)

作者:高立志

路,越走越明白

高立志(以下简称“高”):傅先生,您好!我们知道您一辈子译书、写书、读书,和书结下很深的缘分。不久前有人问您为什么既翻译严肃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布登勃洛克一家》、《臣仆》,又翻译通俗文学作品,例如钱德勒。您的回答是,这要看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今天我想知道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傅惟慈(以下简称“傅”):你提到我这辈子同书结下不少缘分,这很重要。我总觉得一个人所经历的、所思考的终究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要让生活无限丰富,那只有通过阅读。阅读,让我感到我过的不止一个人的生活。或者形象地说,一个人只能在有限时间里拥有一小块有限地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扩大这个地盘,通过阅读拉长我们拥有这块地盘的时间。一位文学评论家曾说,叙事可以改变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我理解的“叙事”,既包括简单的看书、听故事,也包括带有创造性的写书、译书。

高:关于翻译,您说过,“翻译外国文学,既能从大师级的创作里品味人生,又满足了自己舞文弄墨的癖好。特别是在当年一段严峻的日子里,做两种文字的排比转换游戏,不仅逃避了自己怯于面对的现实,且又恍惚感觉自己可以当家作主,不必听人吆三喝四了。夸大一些说,翻译工作使自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感。”

翻译让您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后来您又宣布放弃翻译,开始玩别的游戏。我觉得这是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由。您当初宣布不做文字游戏了,是不是感情很复杂?

傅:我因翻译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而薄有虚名,八九十年代,上海包文棣便过来约我翻译托马斯·曼的另一代表作——《魔山》。这也是大部头,我想我接着做这个翻译就是放弃其他机会。人的放弃有时是被动的,有时是主动的。例如我1981年在德国被强令召回,那是被动地放弃了两个机会:一是汉堡大学的聘书;二是德国一位市长愿意资助我在德国考察一年。这一次放弃译书,我是主动的。你知道,书也是身外之物,你看我的书架上连我自己的书都残缺不全,我只是把翻译作为一个游戏,享受其追求自主的过程。

文革”结束伊始,我突然发现,过去的许多清规戒律逐一消失了,便急忙拾起笔来,把一些自己比较喜爱、但过去一直被列入禁区的外国文学书翻译过来。《问题的核心》、《月亮和六便士》,几部伴随我度过“文革”中苦难岁月的惊险小说。直到1990年,我还邀老友董乐山合译了《基督最后的诱惑》。当时,读者对这些书也很欢迎。但今天时代变化了,过去那些热心在文学作品中游历大千世界、探索灵魂奥秘的读者日益稀少。文坛冷落。我一生中得到的些许满足,都只来自书本,来自僵硬文字的记录,自己也出了不少书,再添两本也不新鲜,所以兴趣就不浓了,甚至说我“决心封笔”。这里我劝你不要实打实地相信这话,那终究是“写文章”,写文章难免会“语不惊人死不休”。只不过近二十年要做的事实在太多,翻译就被我推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并非完全放弃。

近十几年,我开始重新拾起童年就开始的游戏——收藏钱币。

把超脱与嗜欲结合起来

高:请给我们简短地介绍一下您收藏的经历吧,这也会给想收藏但还没有起步的人一个启示。

傅:小时候曾长期过着高墙围禁的孤寂生活,梦想外面广阔的世界。一个偶然的契机,我从父亲的木箱里发现一小袋外国钱币。因为父亲懂俄语,长期在中苏合办的中长铁路理事会工作,日本侵入东北后回到北京的,所以他有外币。这些外币上奇异的文字、精美的图案吸引了我。其中一枚图像是一个健壮的工人手抡大锤,站在砧前打铁。这栩栩如生的图像和中国钱币上的完全不同,我拿给父亲看,他告诉我币上的CCCP是俄文,苏联国名的简写,环绕币边的文字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异国文字、一个蓄着大胡子的某国皇帝、埃及金字塔、雅典娜女神、一个小海龟……钱币上的图像为我打开了窥视世界的窗口。我渴望飞到那些神奇的国土上,这当然只是黄粱美梦。

我最初集币时间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就收集有五六百枚各个国家的硬币了。

1992年退休,我客居英伦,买到《克劳斯标准世界硬币目录》,相当于到一个地方,手里有了一份地图,我从此浸沉在集币的游戏里,废寝忘食,乐而忘忧。不理解我的人说我一头钻进了钱眼里;老伴说我耗尽储蓄,把活钱变成了死钱。

寻寻觅觅,至今我收集的硬币中,有不少属于较为珍稀的品种,颇为行内人所称道。

高:您认为收藏钱币,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傅:我引用《一个老年人的游戏》这篇小文里的一段话来回答你吧,这段话,还被放在《牌戏人生》一书的封底了:“集币虽不需高深学问,但也逼我翻查典籍,进一步熟悉外国历史地理,开阔了心灵与见识。迷醉此道,使我对名利之争看得更淡,免却了许多无谓的纷扰。但这一癖好又不叫我完全超然物外,它给予我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叫我日日有所希冀,不感到生活虚幻。这真是很好的游戏,可以把闲情与尘累、超脱与嗜欲谐和地结合起来,让我于垂暮之年再享受一点人生的真实乐趣。”
只不过,近两年由于国际钱币市场的变化与我个人收藏目标的提升,集藏日益困难,我的集币热情也受到一定影响。

高:《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说,祖约好集钱币,阮孚好集木鞋,同时是有癖好的人,经营都不错,人们不知道究竟谁高谁下。后来一天,有人去看祖约,祖约正把玩钱币呢,他收拾不及,赶忙扯布盖上,盖也没有盖住,元宝的两个小角伸出来了,他便用身体挡住,神色慌张。而阮孚一次也被客人碰到,正自己燃火给木鞋上蜡呢。但阮孚没有任何掩饰,而是长叹一声:人一辈子能穿几双鞋呢?气定神闲。

您虽然和祖约同好,但您收藏的境界倒是阮孚的境界。把收藏作为自己丰富人生的手段,不为物所累,这个境界太高了。假如您要鼓动一个像我这样的俗人来收藏,您说收藏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呢?还有我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能够跻入收藏队伍?

傅:你把我说得太高了,我怎能与古人相比。我喜好收藏只不过是我个人创造的适合自己个性的一种玩法而已,同我喜欢旅游,喜欢照相本质是相同的。一个人必须对某事有了自己的兴趣,才能把它真正做好。不是别人劝不劝的事。具体谈到收藏,我认为首先可以让你多知多识,就像孔老夫子说的“多识鸟兽虫鱼之名”;再者,集币就需要不断交换,你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你看我这小院接待过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第三,集外币,你最好懂一门外语。前面说了我集币最初就是被这些奇异的文字所吸引,通过集币你可以加深外语的学习;第四,钱币上有纷繁多彩、包罗万象的图像,这钱币图像大部分是有设计的,其题材是有时代特征的,是不断革新的,反映了人们思想的变化,审美情趣的改变,所以通过集币你可以了解历史,增加一些美术知识,锻炼你个人的审美的感受力。

有些风景只能供后人玄想了

高:说到审美,我认为您的另几种爱好,听音乐、旅游、摄影都是关乎审美的。您是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今天很多人自以为有情趣,其实就是跟着流行风,或者所谓的小资,无非装模作样听几场音乐会,看几场话剧,知道骂骂或捧捧李安、张艺谋,更等而下之就是泡泡三里屯,搜集点明星八卦。明朝张岱说过,人啊,无疵不真;无癖不诚,无疵无癖者不可与交。现在有发自内心的,不依赖传媒的兴趣追求的人其实是不多的。例如旅游吧,我们大部分都跟着旅行社跑,火急火燎地赶景点,悠长悠长地购物,一点情趣都没有。

傅:咱俩聊天最好只聊自己,不臧否别人。我遵循我的原则:我要享受自由,也尊重别人选择的自由。正像《丹东之死》中,丹东提倡的道德原则:“每个人都应该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生活。”唯一的前提是,“他不许靠着损害别人求得自己的享受”。所以有人爱泡三里屯,是他们的自由,千万不要碍着人家。

讲到我自己——我这个人的性格既有羞怯、懦弱的一面,有时又狂野不羁,胆大妄为。我既老实规矩,又富有冒险精神,做出些逾越常轨的事来。我柔顺、服从,又有叛逆倾向。酷爱自由,总想自己掌握命运。

六十岁以后,我打起行装,到处游走,这是年轻时迷恋浪荡生活的延续,我经常住几十块钱一夜的鸡毛小店。每次出游常常只有个大致路线,路上随遇而安,或行或止,只根据兴之所至。有时在路上邂逅一个可意的旅伴,我会被他引至一个我从未闻名的地方,或是僻远的乡野,或是一个边贸小镇。于是我也就暂时变成一个村夫野老,或是挤在杂沓的人群中成了一名赶集人,这里,我感到轻松、自由。

今天我东奔西走,带着一台自动调焦的尼康相机,随时给名山大川留个影,或者记录下远方的风土人情。偶尔可以拍几张自鸣得意的作品,供朋友欣赏。因为人为破坏,还有天灾,我镜头里的一些风景都因此消逝,只能供后人玄想了。《牌戏人生》中附了几十幅我的摄影,其中几幅是我七八年前去四川西部米亚罗的风景。两幅是一个羌寨,我记得叫做桃坪,就在汶川附近。这次大地震后估计也沦为废墟了。我还写过一篇讲述羌族民居的短文,未收入这本书。

让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

高:您的生活哲学特别值得我辈学习,您把生活比作一场牌戏。每人手中的牌都是上帝发给的,或好或坏,无法选择。但是如何打好这手牌,个人还享有一定的自由。您说:“我手里的牌都将打尽,也许最后的一张——寿命,也随时可能被发牌者收去。但目前它还在我手里,我正摸索着这张牌的玩法,我要玩得自在一些,潇洒一些,我也希望我玩的游戏能与人同乐,使那些赞赏我的游戏的同道与我共享乐趣。”我非常喜欢这段话。您爱玩会玩,很多人都知道。我认为,玩没有多少了不起,了不起的是,能够玩出门道来。您不仅在翻译界卓有成绩,在收藏界有口皆碑,旅游摄影作品也被行内人叹服。您是如何处理您的兴趣、爱好与工作的?

傅:人生有限,为了让自己的人格更完美一些,这要不断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我自己有时也觉得奇怪,在六十年代“连轴转”的时候,我分秒必争,做出一点事来;如今时代宽松,我又退休赋闲,按理时间更多,自己却越来越懒了。这就是惰性。虽然如此,我还是提不起兴致去看那些永远也看不到头的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总觉得太浪费时间。不看电视剧,不玩牌,就找些别的事打发时间吧。结果就像你说的涉足于不同游戏,找点乐趣。我在《童年游戏》里说了,因为自小在孤寂中长大,我发明了很多单个人的游戏。可以说,像玩钱币等一些单人游戏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当然也可以结束单人游戏,你知道以前外语人才少,有机会接触很多名人。例如我和钱钟书先生的交往。80年代初我要到德国去,有朋友就说钱钟书对外国文化精熟,你可以找他,他会在很多方面给你提供帮助。我到钱先生家里,他送我一本刚出版的《围城》。我们谈一些学问之间的事,我很景仰他。但我看他实在忙,我怎么可以老是去打扰这样一位惜时如金的人呢。我觉得他是泰山,但回来仔细想他的路不是我的路,我愿意做自在的小草。因此,我免掉了很多应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人生啊,经常开始的时候还路向不清,然后越走越明白,越明白越丰富,A引出B,B引出C,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一直坚信:人不能像机器那样活着,我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能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高:也就是说其实您拥有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做属于自己的事情,所以您做出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成绩。

傅:因为受西方文化的“毒害”太深,所以我难免有“崇外”思想。比方说,想做什么,总爱先订个计划;而且不做则已,要做就铆劲把它做好。再比如与人约定,我很守时:如果你和我订好八点过来,我肯定七点多就要做一点准备工作,如果你八点不来,拖到了八点半,那我这半小时就在等待中白白耗掉了,不能专心作别的事情啊。如果你九点还不来,我肯定不大高兴。时间靠挤。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在国外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乘客,几乎人人手中拿着一本书或者报纸在看。其实,我做翻译,有些词句也是在公交车上想出来的。
高:您既然提到西方文化,我知道您属于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人,在德国、英国教学时间不短,您还游走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印度等等。同时,您也游走了包括中国的西南、西北、江南等很多地方,了解中国民间。那我们不妨聊一下中西文化差异。我想问您,就个人而言,您觉得您在中国和德国最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傅:中德文化传统很不一样。这两个国家在近代史上还是互相很看重的。我刚到那里的时候,他们对中国人还很友好;今天虽然到德国去的中国人也多起来了,但德国对中国人的态度却不如过去了。原因很多,咱今天无法细致分析。

你知道,德国一战是战败国,所以被弄得很穷;这个穷国诞生了强权的希特勒,因为希特勒允诺给德国人就业机会、发财机会,扩展德国人的生存空间;但希特勒太极权,所以在反思希特勒的基础上,德国建立了适合他们国情的民主制度。这个制度等级是很清楚的,但很稳定,每个等级都有属于其自己的路向。德国人也有压力,你必须勤奋,但这勤奋肯定有回报。德国也有要饭的,但这些人多数是因为赌博、酗酒等个人原因造成的。所以大部分德国人都很有安全感。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我个人而言吧,我就不时提心吊胆,咱坐着谈话的这个小院,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我的《小院春秋》结尾部分说了:我住的附近几条胡同都“正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某一天命葬巨型拖拉机之手”。当然,这也许是我的一个噩梦,但愿我能在四根柏小院里终我天年。为我实现这个愿望,你也帮我默祷吧……

拒絕進入灰色地帶

摩根費曼

文章日期:2008年8月30日

【明報專訊】夜晚無事,重看The Bucket List,玩轉身後事,兩個老戲骨摩根費曼和積尼高遜演了一場溫情好戲。

前陣子新聞說摩根出了車禍,這個七十一歲的老先生我一路看他的戲,由他最動人的演出《山水喜相逢》那永遠有包容表情的老司機,對蠻橫無理的老太太戴西,因一段接送的因緣,由火星地球般互相的碰撞,卻誤入那老太太的殘餘人生的核心世界,看見她灰燼前火爆的前半生,而產生平靜的理解。

他的片都是那樣的不炫麗也不取巧,老老實實的荷李活片種,溫情取勝,小品取勝,而他也就優哉游哉的老一副誰也驚動不到他的神氣。

像最新一部的《蝙蝠俠》,我猶有深刻印象是,當蝙蝠俠用他的發明去竊取所有的通訊資料以便知道小丑在哪個位置時,他眼神一兇,並說這次合作是最後一次。

有人就是,即便那結果是好的,但過程是不恰當的,他還是拒絕參與。他永遠是站在最完美的那頂端,像聖誕樹尖那一顆金色的星星,你抬頭,確信一定會有那星子在樹頂,那是必要的完美

所以當蝙蝠俠失去了純善的信念,老科學家就要和他分道揚鑣,他拒絕進入灰色地帶,他有他的指標與原則,誰也說服不了他

若要我在荷李活找一個父親的原型,我一定投票給摩根,他的笑容那麼的有自信,他的眼神如一個看透世事卻還可以保住那純良善意的老人。他所理解的經歷的很多,也可能很黑暗,但他只把好的展示給你,因為他明白,那陰霾的一面毋須告知警告,唯有透過如傳道士般的宣揚美善的一面,便有足夠的勇氣去拒絕失德、邪惡的侵蝕

那是,雙面人與蝙蝠俠還未做到的地步。

也可能是,在摩根那代之後,我們再也無法承續接棒的火炬。

所以,摩根演不了壞蛋,但誰需要壞蛋?他就像一座在歐洲隨處可見的小教堂,不富麗堂皇,但你進去了,自會乖乖的坐在長椅上,平靜的祈禱,並幾乎相信我們離天堂並不遠。

所以幸好,摩根費曼只是車禍小傷,尚在人間。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龐德與孔孟

龐德愛中華
文章日期:2008年8月30日

【明報專訊】龐德是二十世紀英美現代詩的巨擘,不但自己創出一路氣勢恢宏又奇詭譎變的詩風,還直接影響了艾略特的詩篇創作,幫艾略特刪定了轟動詩壇的《荒原》。在大多數文化人的心目中,龐德是個怪物,覺得他雖然對現代詩的奠基有莫大功勞,卻是個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美利堅,幫墨索里尼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做宣傳。戰後以叛國罪受審,後來判定為精神失常,關到精神病院而終老。有人認為,不錯,龐德是個天才詩人,同時也是個神經病。他的言行及藝術道路,十分符合現代藝術家的特徵,思想偏頗而固執,尤其在藝術思維的脈絡上與眾不同,又一意孤行,鑽牛角尖。用中國的俗話來說,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就龐德的個案來說,他到死也沒反悔,有點像後期印象派的梵高,是到了黃河還不死心,見了棺材也不掉淚,「雖千萬人吾往矣」,頗有孟子所說「天之降大任於斯人」的氣概。

其實,龐德的確是孟子的信徒,是孔孟教義的現代闡釋者。他為法西斯做宣傳,大肆攻擊現代資本主義的物欲橫流,抨擊資本主義的金融制度是壓迫老百姓的「高利貸」(usury),固然使用了不少墨索里尼的「協和主義」說法,他的最終道德依據卻是孔孟之道。龐德宣揚孔孟之道,窮畢生之力翻譯《四書》(最終沒能譯出《孟子》),使不少人瞠目結舌,覺得他怪得有點「神經病」。尤其是研究英美現代詩的西方學者,想破頭也不懂,這麼偉大的現代詩人發什麼神經,死抱孔孟經典不放,還跟傳統儒家信徒一鼻孔出氣,奉為全世界未來的道德秩序準則,「放之四海而皆準」。怪透了,難怪要叛國,要關進精神病院。

然而,怪歸怪,龐德卻不是神經病。他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其來有自,一是對中文意符可以引發視覺形象的詩意,可以通過文字本身得到詩的靈感,可以直接聯想出詩句的意象,再三致意,歎為觀止。更重要的則是,他心目中有一個抽象的中華,也就是孔孟理想中的道德之邦,不但一切要名實相符,還「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他晚年和方志彤合作,一絲不苟,全心投入翻譯《詩經》,也跟這個「思無邪」的純粹詩意想法有關,認為儒家文化的關鍵就是「思無邪」,是「本質」性的。

過去研究龐德的學者,經常批評他閉門造車,不懂中文卻看中文的字形胡思亂想,甚至希望「按圖索驥」,找出中文的原始寓意。一般總是說,龐德依據的只是Guillaume Pauthier 的法譯本《四書》、Ernest Fenollosa(1853-1908)討論中國文字的文章、理雅各的儒家經典翻譯、以及一本Robert Morrison的中文字典,再加上自己詩人式的自由聯想。近年來有錢兆明的研究,上窮碧落下黃泉,找到了一大批龐德與中國學者的通信往來材料,這才讓我們明白,原來龐德對中華文化與文字的認識,不完全是瞎猜,是認真向中國學者討教過的。早在1914年,龐德就結識了曾在北京大學教書的宋發祥,還認真考慮過到中國工作。後來還認識了曾國藩的後代曾寶蓀、在羅馬教中文的楊鳳歧、在哈佛研究並編纂字典的方志彤、失意於政治而研究宋明理學的張君勱、學經濟的趙自強、研究比較文學的王燊甫、通曉納西文化的麗江人方寶賢。對於這些承載中國文化的知識人,龐德或是親聆教誨,或是書信往來,為了一個字的原始字義可以窮根問底。

龐德的確是怪,在精神病院裏還勤學中文。

[鄭培凱 學者.詩人.著有《真理愈辯愈昏》等]

alink:小才子的禮物


谢谢HM有心,这个礼物好温暖:))
随心所欲自由惯了,没有能耐当领导哎,倒是喜欢当姐姐,大家相互照应, 咱们“穷家”,还是蛮快乐的,是吧.
我会在彩云之南惦记你们的。

訓練自己成為一個親切的人

司馬遼太郎
文章日期:2008年8月30日
【明報專訊】如果我知道,我活不到二十一世紀,我會花時間去關心二十一世紀的兒童的生活方式嗎?

他會。他是一個寫歷史小說的人。黃偉文曾經用「日本的金庸」來形容他——司馬遼太郎,1923年於大阪府出生,曾經參加二戰,開過坦克。大戰結束後,從1956年後,一直在寫歷史小說。

有一年,司馬先生突然用了兩年時間,寫了一篇很短的篇章,那一篇,叫《給二十一世紀的你們》。 安藤忠雄設計的司馬遼太郎紀念館內,中庭內的石碑,就刻了這篇文章,這篇小學六年級的日語課程中的範文。

司馬先生接受媒體專訪時說:「我花在這一篇文章的時間,已經可以令我多寫一本歷史小說。文章改了又改,改了又再改。最後變成這個樣子。我希望所有日本的小孩子,都可以讀到這一篇文章。」

「……不論什麼時代,確立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對自己嚴厲,對他人親切,這樣純真又聰明的你,在二十一世紀裏就顯得更重要。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技術應該更發達了吧?但不能讓科學技術,有如被洪水般地吞沒你們,應該像河川一樣,確立流向來支配科學技術,希望你們能把科學技術引導到正確方向,使自己更確定自己。……雖是自己,但不是自我中心

……特別當我看到『人』這個字時,深深地被感動,斜斜的筆畫,相互支撐才能構成此字,從這裏可以知道,人是互助才能組成生活社會。
……剛才要你們確立自己,是說對自己嚴厲,他人親切,也就是所謂的同情心。要你們訓練自己,是希望透過訓練來確立自己並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親切的人……」

下星期開學了,但願每年九月一日,也請所有要上學的同學,重讀司馬先生的話。給活在這個世紀,看到〈世紀版〉的我和你。

[文‧健吾 日本文化研究者。字戀族,性喜觀人。]

友情烏龍




K,
還是在會展那天,迎面遇到上海電視臺海南站的敖大姐,大姐笑著說:關兒,聽M和S說,你要去云南啦?回到島上我們聚聚,給你餞行。
敖,真的是我們的大姐,很仗義的那一類,我們一起跑過好多時光,開工的和喝酒的。
姐,當年是滑冰運動員,她好像不知道疲倦的。內蒙人,很藝術氣質,裝修私宅,會自己大筆一揮畫壁畫,印象派那一類。我們,常常相互聽到聲音,就會溫暖地放松下來,即使大戰之時。也是一種歲月留下的DNA吧。你試過沒?好像有些人聲音的頻率,會和你很搭調,聽了就舒服。

只是,小女子想,啊呀,自己個也沒那么重要,這偷閑去當太太,實在不是什么大事,怎么兄弟們倒先給我發新聞了?以為,只是向自家幾位兄嫂稟報了就得。

到周末了,熬不過關,二哥也幾次三番說要做東。于是,我就和敖姐說,不如,我做東告別?去食泰國菜還不好?喝酸酸辣辣香香的冬陰功蝦湯?
“好,你定地方,我做東。”
“唉,二哥也說他要做東。我笑說:好啊,敖姐請客,你買單。”
“不,還是姐姐來了。”
“我很幸福啊,有你們這些好朋友。”
“關鍵是你待人真誠,做好朋友就很開心!你這一走,頗有不舍!L哥哥要請不?(那是俺大哥)。”
“就愛聽表揚:))”
“L哥哥說他來!!你定的包廂坐幾人?”
“十人吧。”
“怕不夠,還請了PP和YY”
“啊呀,可以開常委會啦:))”
“我把四哥也打劫回來了:))”
……

十幾二十年的兄弟姐妹,蠻長情了吧。一見面,L哥哥就老大地要接見,拉拉手,一個也不放過。呵呵。
敖姐說:“L哥哥,日理萬機,一聽說給關兒送行,馬上就放下‘李萬機’來了。”
小女子:“啊呀,L哥哥,回去一定轉達俺對‘李萬機’的致歉!”
@@@@@@
全體笑場!重來!!

于是,大家親親熱熱吃吃喝喝,酒喝好了,十幾年藏著的故事,一點點就“拉”出來。
有當事人,有旁觀者,有點評者。
生活,友情,親情,歲歲年年,日日夜夜,原來以為洇了、淡了、化了,沉到歲月里頭了,無色無味了。不想,就像打開陳年的酒壇,好香。得有會喝的人@@
期間,三哥和MAYBOY有電話往來,俺接過來說:放心,沒他們什么事兒,過幾天俺跟你走:))
MAYBOY只會一個勁兒問:你開車了么?
二哥,臨走前對“緋聞女友”說:謝謝你曾不嫌棄俺的大腿,醉了抱著靠靠:))笑得我等肚子痛,事件“旁觀者”四哥,差點遭淋茶:失實報道!!

敖姐,一直惦記著尚未婚嫁的PP:她可好了,脾氣也好,還會煲湯……
YY,是我們中距離“婚禮”日期最近的人啦,前年,聽說她的初戀情人找來了島上,婚禮上講了好浪漫的一個初戀故事,和插隊,和小河,和星星有關。

對了,酒酣,俺將肥仔臨去云南前夜,尊囑寫的四尺宣,隆重轉交二哥。謝謝他老看重我肥仔:人家可是守承諾,赤膊上陣到深夜,寫了好幾幅的。我都還沒得過他的四尺宣呢。
清早,二哥來電:哎,肥仔這孩子,好有內涵的。我昨夜睡不著,把他那幅字攤開在床上看,筆力蠻渾厚。十四歲寫的呵,等他四十歲時,伯伯我再拿給他看。

“哎,你定,走前我做東再聚。”
“不用了吧。你們都咋了?L哥哥昨晚也喝高了,回去后又電話來,嘟嘟囔囔好半天:)俺們,很快就回來的——”

這一晚,最奇的是,最終悄悄埋單的是四哥,被從會場打劫回來的師兄。敖姐和二哥不干了:“重聚!重聚!”小女子笑了:啊呀,俺不——行——啦——:))
晚上,酒聚散了,四哥他星夜開車去博鰲:“聽日還有個演講。”
“你,慢慢開啊——”

歲月的故事。友情,親情。
不那么明亮,不那么灰暗,剛剛好。
我們,不愿說,人到中年。xlbhfkza

肥仔的适应力过强

K,
明天,肥仔啊就在澄江县四中入读整整一周了。
小孩子真是适应性极好,第一天晚上还说凳子小小、桌子小小,同学也小小,第二天就说交上了朋友,当晚竟然就会去食堂宵夜了;第三天,来信说:额,又一个一百分,英文……晚上十一点发信,忍不住说,现在同学有问题都会来问我。臭美死了。俺提醒说:记得咱们去干嘛啊。
今早,小女E问:快到周末了,感觉怎样?纪律问题没露馅吧?夹着尾巴做人吧,咱们没有退路了。
哪知,上午这小子玩MA,发信来说记过了,因为英文老是一百,老师说作弊。
小女子正在和同事议论网站改版,这一下脑袋就晕了:赶紧回信肥仔,嘱与老师沟通,告知我们刚刚经过四个月严格的补课;又电话mayboy,希望赶紧和老师商量,得保护肥仔难得的英文学习兴趣#¥%……&×(到底是律师,MAYBOY立刻主张要问清事实,然后再表态。小女子,有自己的“合情合理”逻辑,很担心“合理”了,未必符合鼓励小胖子读书的“情”。
律师,他好严厉。我吓坏了。
哪知,刚放下电话,肥仔E说:你还真信啊。
又好气又好笑,小女子发信曰:你知道妈好紧张你,以后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吓我了。你们如果这样玩儿,我都不敢来了。
臭小子说:额,不至于吧……
MAYBOY发来律师意见:碰到任何问题都要落实事情基本情况再说,尤其是对不合情理的事情。更不要乱下指示…………
小女子即刻乖乖答道:好的,爱子心切,你理解。
午间,和同事一起为北京回来的L接风,为启程三亚的Y送行,大家去聚餐,刚坐定,MAYBOY信来:吃饭了么。
小女子的内心,即刻破涕为笑:正在#¥%……&×(你呢?
MAYBOY:中午就在食堂解决,下午要开会,做点准备。
小女子:辛苦啦。悠着点。
(真的想早点启程,帮不上人家大忙,洗衣煮饭也好啊。)



关关 17:13:46
看看高天的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565361196
閊人 17:26:02
看了…………
关关 17:35:27
要做学习仔,我看了喜欢。
閊人 17:35:42
已告诉他明天如我没车就和同学一起回
关关 17:36:38
不知道骑单车要多久?
閊人 17:36:58
有好几个是同一方向的,都坐三轮车
关关 17:37:06
有趣
关关 17:38:25
小平和温姐建议我骑单车
閊人 17:38:53
三轮车吧
关关 17:39:25
其实更难骑
关关 17:50:14
晚上敖大姐做东,振孝、苏群、小林、赵红、健生、辛莉、平凡、陈红英等为俺践行:)))
关关 17:50:37
我不喝酒,先说在前:))
关关 17:50:48
血压高哦
关关 17:51:07
这事在云南也要说,别让我累着了:))
反正我们在一起就好,玩呗。
高天的适应力让我吃惊唉
閊人 17:57:10
你不是早说孩子适应力强么
关关 17:57:24
真是很棒。我指适应力,将来调教好了,可以担大事。
关关 17:58:04
已经和同学打成一片了。很受宠哦。
閊人 17:59:11
乡下孩子对城里孩子总是友好的多
关关 17:59:52
如果真的决定好好读书,就棒了。我们走了几招险棋,大家都很佩服吖。
閊人 18:00:01
再说高天还是很可爱的
关关 18:00:16
就是——,不看谁的仔:))
关关 18:00:39
以后回忆起来,真的是一段故事。
閊人 18:00:58
现在就是了
关关 18:01:52
所以,我会和解局长商量,在学校开开讲座,多认识些当地人家。
关关 18:02:11
没能帮上人家,有点歉疚。
閊人 18:02:56
车总要求赞助本地贫困大学生,认一个吧
关关 18:03:41
好啊,要女的。
閊人 18:03:58
我看一下
关关 18:05:14
女孩子最可怜,在乡下。而且,将来当妈生仔,有文化就可以救两代。男的,出了村子就顾着向上爬,多顾不了下一代。
关关 18:05:33
我也要出发去赴宴喇:))

8/29/2008

好書讓人恍惚

讀書偶感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9日
【明報專訊】趁奧運終結、新學期還未開始之際,偷得兩天餘暇,一口氣讀完了兩部書。
讀書不苦,雖然要比看電視節目多費一點神,多需要一點思索。但讀到一本好書,卻有甘之如飴、餘韻不絕的良好感覺。我最近讀完的兩本書,給我的正是這種感受。
第一本書是蒲慕洲教授用英文寫的《文明的敵人》(Enemies of Civilizations),是一本比較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歷史著作,這三個強盛的古代文明,如何對待文化外的「他者」?他們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非我族類」及「外來訪客」?蒲教授是個研究古埃及歷史的專家,也懂得古埃及、希伯來,以及多種歐洲語文,可謂學有專門,但他提出的問題卻又和現代社會息息相關,並不遙遠。他用生動而優美的筆調,描繪出三個文化的異同,並分析埃及人、巴比倫人及中國人對外來人及異邦人的態度。我在閱讀的時候,一方面驚佩蒲教授的史識與博學,另一方面又被那些與現實相關的問題所吸引,讀得津津有味。一些從來不認識的他方的遙遠的事物,和一些時刻關心的現實上重要的課題,在蒲教授的巧妙筆鋒接引之下相連起來,豐富了我們的想像力和賦予了古代歷史現實意義。這十多年來我和一批同行在中文大學極力推動比較歷史,而蒲教授這部著作可以算是比較史學的典範。
另外一本書,是老朋友陳萬雄送給我的《讀人與讀世》,剛由天地圖書出版。萬雄兄的書是他多年來所寫雜文、評論和演講的結集,包括他對近代學人的訪談和印象、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及其參與編輯出版的經驗,以及多篇的時評和書評。其中我最有興趣的是「承教」部分的文章,因為內中涉及的幾位人物,皆是我所熟悉的師友,例如牟潤孫教授、王德昭教授、嚴耕望教授、吳茂生博士等等,都與我有深厚的淵源。尤其是王德昭老師,是萬雄和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我在大學時代雖然選讀過數門王老師任教的課,但因為不同屬一個書院,個人關係就遠不如萬雄和王師之間的親切。我和王師往來較密,主要是在研究院的那兩年。之後我出國深造,雖然心意相通,但關係只靠通信維持。王師心臟病遽然去世之前,我只有機會和他見過一次面,是我終生的遺憾。讀萬雄兄的文章,挑起諸般往事,念師憶舊,心緒難再平息。還有吳茂生兄,是我在新加坡大學認識的朋友,他從牛津大學拿了博士學位,隨即到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任教。茂生兄年輕俊秀,人極聰明,深受學生歡迎。我在他半年後到任,和他共事一年,是當時系內最早的「香港幫」。茂生兄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對我也有頗大的衝擊。
除了情感的閱讀,萬雄兄的書也帶給我許多新鮮的啟發和人生的領悟。我一口氣讀畢他的書,已經是凌晨四時,天將發白的時刻,再也不能入眠。第二天精神恍惚,難以集中辦事,這是讀好書唯一需要付出的代價。[梁元生 歷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

新版小鹿純子菅山薰


菅山薰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9日
【明報專訊】日本女排近年表現每愈下,以至於這屆奧運,仍然沒有太多令人驚喜的戰績賽果,不免有負「東洋魔女」的昔日威名。
然而日本女排隊員仍然大多是美麗的;那種美態,粗中有細,讓人像散步於伊豆的鄉間小徑上,遠處迎面走來一位衣著樸素的村婦,你走近向她問路,瞧清楚,女子的眼睛閃爍山頭夜空的星星,啟唇說話,嘴裏吐出的是叢間的芬芳。
而當她含笑走遠,你望向她的背影,像感受一陣海風消散於山巒之間。
菅山薰就是這樣的女子。
名字幾乎已經注定了她的溫柔。日本人的漢名組合總能提供聯想,熟口熟臉的中文,本不稀奇,可是一旦成為了東洋姓名,卻常催發一股「陌生化」的刺激,讓你讀字如看圖,在一橫一豎之間拼湊出另一幅日月星辰。菅山薰,僅看名字已感漫山遍野地繁花盛放,紅的紫的白的,參差高低,在微風裏輕搖花瓣,像向遠方的情人揮手招呼。
網上有許多菅山薰的照片,任何一張,隨便一個角度,都是明星相,有時候還以為是梁詠琪在拍《百分百感覺》之類的愛情戲,學生妹在打球,跟男同學擦出了心靈火花。有某些鏡頭則像好幾年前的朱玲玲,嘴角盡是柔情,眉間卻有小白龍般的江湖英氣。
菅山薰以外,尚有小山修加,加入日本女排才兩年,前面有長路要走,先前的路也頗傳奇。
她本名王嬌,出生於中國遼寧,祖母是日本人,二戰中在內地失去丈夫,改嫁中國人,其後留下子女獨返東瀛。王嬌十六歲時跟隨父母移民日本照顧祖母,改了日本名字,「小山」之姓取自兩位於她有恩的日本老師和上司——小笠原仁和山本辰正——有情有義,永誌不忘。
小山修加不算是美人,但血液裏的日本因子令她的輪廓有混雜的詭異,像在東北旅行,樓房櫥窗,明明是中國的但在細微處卻總帶點殖民異邦的影子,因此特別耐看,只因,有故事。
球隊如人,勝負是一回事,有沒有故事又是另一回事。坐在場館往下看去,球場似書,隱隱銘刻了文字痕,視乎你自己能否讀懂。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與COM聊朱天文《巫言》

23:00 我: hi
23:01 com: 嗨文友!在哪裡?
23:04 我: 今天早早收工,歪著看書睡了一覺,這會兒倒不困了。
com: 在看什麼書
我: 昨天上午等B超,又錯過了你的節目。
23:05 朱天文《巫言》。
com: B 超是什麼呀?
我節目改了時間,變了亞洲時間星期三十一點
我: 難得我花好長時間看一本書,好看。
23:06 她花了八年寫
com: 啊,妳有沒有又沈溺在故事中?
我: 被人寫了心事樣的那一種
23:07 com: 是,要一口氣看完一本書,除非是很粗淺的書,難抽出那種時間,是一種奢侈
我: 她也喜歡慢,有手稿的那種寫法
23:08 不電郵,用信的那一類,徹底得很。
com: 那就好,我就是每天都讀報紙,看到 "眼冤" 還多點,真的要放放心靈假期讀讀書
23:09 我: 臺灣INK的,摸著就舒服。
com: 但她的文章意念很精煉,完全不慢,高手
INK 是什麼
我: 印刻
23:10 com: 啊
幾好幾好!
我: 好像思維會鉆洞
23:11 com: 台灣書的 design 一向很用功,比中港進步
我: 不留情面,包括給自己。我喜歡這類不躲閃的文字。
要很有勇氣,才能那么純粹。
com: 思維一向會鉆洞
23:12 對,自己是最大的敵人,要克服,要功力
23:15 但其實這就是人生,活著,就是要完全打敗對自我的固執,改善自己的習氣
23:16 我: 錄一段不結伴旅行者,沿途給覺得明白他的人發明信片;回來后,事情就過去了,見面再不提,好像時空劃過的痕,已經淡去了。
23:17 com: 妳 sure 對方收到?
我: 收信的人被弄得困擾,不知該面對當下,還是曾經收到文字時的悸動。
她寫的是一種狀態吧。
23:18 com: 有時事情就是那樣,好像講機,"斷線"了,人的思想接觸都是一樣
我: 兩個人,默契了,就不奇怪,不然,會生病。
以下是朱的文字
com: 手機


23:19 我: 王皎皎爬上盡頭。
23:21 他是被一條狹仄的街坡吸引,天梯通往高處的絕人之路,那盡頭看出去會是什么?他絕沒有想到,看出去是紫,紫到無欄無界的薰衣草田。
他大叫起來天哪!
天哪!
可沒有人聽見。
23:22 未曾有過片刻像現在,他渴望極了旁邊有一個人,一個伴,他們互相聽見互相在喊叫天哪天哪。
23:23 沒有人。沒有回音。紫,在他發出驚嘆的那同一時刻紫也消解無蹤。
23:24 沒有人共同見證的紫,紫是不存在的。
他內里的呼喚,因為沒有人聽見,一接觸空氣便氧化掉了。
23:25 天涯海角,他瀕臨在頃刻間可能會散失光光的飽和邊緣。
23:26 他好希望有一樣什么能釘住他,不教他氧化於馳蕩的無邊際之中。
這樣,他開始寄明信片給友人。
23:28 一地一地,精心選購出具當地特徵的明信片,貼好郵票,註上地址跟友人的姓名,然后,然后在上頭寫些什么呢?
不,不寫什么了。
,沒什么好寫的,唯署上自己的名字。
23:29 就這么多的牽連,恰恰好就這么多,再也多不了了。
com: 嘩,主角都好 hysterical,好懷疑自己啊,哎,令我想起一套荷理活電影,Shall We Dance,老婆說,為什麼要結婚,就是為了要一個人證,證明她的整個人生,她每一天做過什麼,重要的,無聊的,他都看見,那就是人結婚的原因,
com: 朱寫的這種狀況是典型的中年危機呀,審視人走到人生一半後自身的存在價值
我: 不知怎么掉線了。不讓交談。
com: 妳和我都斷線了!
我: 不懂
com: 哈哈,多巧
我: 剛你寫了半天,是什么。
我看到了
com: 我說朱寫的這種狀況是典型的中年危機呀,審視人走到人生一半後自身的存在價值
於 星期四 下午 11:51 寄發
我: 那是一個不結伴的旅行者,人生的,很孤寂啊。
com: 也很女人,女人就是會疑心這些有無人知道,有無人看見的問題,男人可能多不太在乎
我: 你寫的,一大半是我。朱寫的,是我有時候。
人,很分裂的。
越來越。
於 星期四 下午 11:54 寄發
我: 這個王皎皎是男子。
我: 他寫,無論如何,經由這樣一串舉措,他把自己黏著於世間。落寞。
真折騰人,今天的網。我預備去睡了。
88

8/28/2008

alink:關于青文

alink:流行改版

K,
不得了,忙忙亂亂一周過去,打開網友的blog,嚇了一大跳,加了嘎——許多東東上來,好像收到禮物樣!!
可惜,今日的體檢總報告出來,兩條致命醫囑啊:一是,要少吃香噴噴的東東哦,二是,要俺戒酒!!和蓋章的醫師磨蹭半天,未果。其實,磨蹭什么呢?
開冰箱,看見還有兩塊北歐帶回來的苦巧克力,琢磨著在9月8日啟程去彩云之南前,怎樣逐日分食完!!管他呢:))

觀感



K,
這幾天,一直為我們書的封面苦惱。不是自己的,是合集,關于歲月,關于愛與掙扎,一個島,幾多人。
啊呀,馬先生今年當真是出書大年啦。Eileen當年說:出名要趁早。其實,真是未必。積淀了,參透了,有了機緣噴發了,“開竅”不分早晚的:)
昨天,還在和小同事們議論寫意式的封面,這不,遇到了這類欲說還休,說不明,道不清的設計了。看了蘊藉得很。試著解讀下下:)
濕漉漉,淚漣漣,洇了,淡了,化了,滲進無色無味的歲月里頭了。
請,燃一炷香。

那天,風雨之后,熙熙攘攘延誤了航班的機場,一冊《巫言》,朱天文“不結伴兒旅者”,把小女子與塵囂隔開了。
誰說不結伴兒?這朱天文是在和自己結伴兒。戀著自己的筆跡,桌上的香爐鎮紙,臺上藏了隱秘情思的小匣,還有,還有,窗外那一樹青蔥。她啊,不是比干,食得空心菜吶。

The 21th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 Fair Madrid.

Dear customers,
Since summer is now officially over in the land of rare and antiquarian books, collectors and dealers will soon be found gather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book fairs again. The first fair in which we are participating, will be the 21th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 Fair Madrid. From September 11 to 13 you can find us in booth A 5 at the Palacio de Congresos in the centre of the Spanish capital. In the enclosed attachment you can find a list of the books, manuscripts and other items that will have on display there. These include a beautiful celestial atlas by Johann Bayer, a first edition of a decree by Carlos IV, King of Spain, and over 60 other works on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such as America, cartography, education, exploration, fables, history, Japan, literature, Portugal, religion/Jesuits and science.

For ordering or question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info@forumrarebooks.com

We look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by phone or e-mail, or to meet you in person in Madrid!

Laurens Hesselink

Antiquariaat FORUM BV

"Westrenen"

Tuurdijk 16

3997 MS 't Goy-Houten

Tel: 0031-30-6011955

Fax: 0031-30-6011813

E-mail: info@forumrarebooks.com

Web: www.forumrarebooks.com

進了“盤絲洞”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8日

【明報專訊】頂上一隻象形的手,底下一隻象形的手,中間有個「8」字,是「絲」的意思,這個「8」又顯然是放在一個工作用的架子(橫寫的『工』)上,這是可以列入「百工圖」的一幅寫實之作。這個字和「欒」相通——「欒」字的古文則是上面一根橫槓,中間三把絲,作「888」並列,底下正是一隻理絲的手(而不是後來訛寫的『木』)。
在鐘鼎文裏面,已經有寫法不盡相同的、表述兩手理絲的字,它就是後來的到隸書之後才約略定形的「亂」字。但是金文字形並不統一,它還有一個異體,可以作為隸書「亂」字的直系祖親,那就是在上下兩隻理絲的手的右邊,又加一個形符,在石鼓文(詛楚文)中寫來就像隸書、楷書裏亂字的右偏旁── 一般我們把這個有點像「L」的形符當作「乙」。今天在一般繁體字字典裏,亂字就歸屬於「乙」部。我們應該覺得好奇:為什麼用兩隻手(象徵在機械工具的兩頭面對面的兩個人)合作理絲反而有亂的意思?右邊這個「乙」發揮了什麼作用?學者一般解釋這個「乙」是「亂絲」,我跟孩子們解釋起這個字來則另有本事。
這一天早飯吃得從容,我隨口問張容:「你覺得那個字最難寫?」
「亂。」張容伸個懶腰說:「不是因為筆畫多喔,『亂』的筆畫並不多,而是筆畫亂;不整齊也不均勻,每一筆都歪歪扭扭的。怪不得叫它『亂』。」
我把這個字的金、石、小篆文分別畫給孩子們看,上下各有一手,中間的「8」和橫置的「工」既整齊、又均勻,一點兒也不亂。這時我問他們:「如果沒有多出右邊這個『L』,你會覺得它『亂』嗎?」
「還滿好看的。」張容說。
「右邊這個『L』,有人說這一畫是表示亂絲,我卻不以為如此─」我神秘兮兮地說:「這個『L』應該是一個人,忽然從旁邊衝出來,眼看就要打翻架子,把剛才這兩個人整理好的絲完全破壞了。」說文乙部的「亂」字小篆恰然如此─這個後來從右邊出現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衝撞過來的勢頭不小,身體傾側;也正因為這一筆的加入,原先穩定平衡的字顯得歪斜了,甚至顯得有些扭曲了。
作亂、變亂、禍亂、離亂、戰亂……都從這個意義上釋出,不難理解。但是,亂字也有「治」義─又是那個「相反為訓」的作用─最早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書經‧泰誓》所謂:「予(這是周武王的自稱)有亂臣十人。」這裏的「亂臣」,所指的正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散宜生……等「能臣」的意思。
在「亂」字的諸般解釋裏,最「亂」的一個要屬「樂曲的終章」謂之「亂」。在古代的賦體之中,每於篇末都有總承全文要旨的一段文字,節奏比之前各個段落都要快,所謂「繁音促節」,似乎是一種總覽式的回顧。這異樣的快節奏,彷彿忽然衝撞過來的人即將打亂一盤理好的絲─也正是這種與前文的音樂性大異其趣的「亂」,讓人倏忽一驚!啊─
回頭一看,原來人生匆促!

跟孩子說這個道理,他們當然不懂,我吼叫的是:「回頭一看─啊!房間太亂!」
[張大春 台灣作家。近作有《戰夏陽》、《認得幾個字》等]

秘笈秘笈

天野周一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8日
【明報專訊】亭主關白,是日本的四字成語,有「振夫綱」的意思。日本有一個叫「全國亭主關白協會」的組織,設立的目的是教日本男人如何跟枕邊人相處。

當「熟年離婚」成為社會現象,全亭協會長天野周一接受訪問,說:「百分之百是男人不對。家庭問題出現,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女人一定是忍了很久,才會爆發出來。男人有責任去令自己的家庭變得圓滿。」

1999年全亭協創會,至今已有超過4700會員。天野周一為協會提供了跟太太相思相愛的三大原則。每次會員聚會,各個「丈夫」都要先高聲朗讀全亭協的三大相處之道。

首先,是「愛之三原則」:做人家的老公,有愛之三原則。經常說多謝,需要時說對不起,不怕醜說我愛你。天野先生說:「熟年離婚,最大的原因是欠缺溝通。一宵無話後,就會長期冷戰。多謝、對不起、我愛你,是很重要口白。」

第二,叫「非勝三原則」,叫會員別跟太太鬥氣:不要贏,不想贏,不會贏。「二人相處,吵架是人之常情,男人有責任要先說話,先和解。不要像小孩子一樣,吵架贏了,不會令家庭圓滿。」

第三是「一家人大原則」,是:「要聽要寫要說。」女人肯跟你結婚,大多是因為她真心地愛你。「因此做丈夫的,有責任聽太太的說話,而且有回應。不要有實質的個人意見,只要答她『是嗎?』『哦,真的嗎?』『你都有道理。』等等,由她說一小時就是了。」說不出口的話,就用書信寫下。收到丈夫情信的太太,大多會很感動。天野先生說:「你讓太太知道你愛她,她一定會對你好的。」

不要贏不想贏不會贏,真是絕得很。男人這輩子,都不會夠女人鬥,這個我知道,你得要信我。[文‧健吾 日本文化研究者。字戀族,性喜觀人。]

8/27/2008

八掛性感部位


瞧牠,睡得多麽地性感@@@@
谁是那棵树?属于你的。
K,
看歐陽兄寫得有趣,小女子也來湊熱鬧,就比當曲水流觴,輪到了就喝一杯,唱和下下。

小女子眼中男人的性感,未必是部位呵,是味道。
有時候,是背影,其人很炫地聳聳肩,甚或穿脫下下西裝,“嘩嘩”地整衫,小女子會在心里暗叫:住手!不許再動了。煩人:))MAYBOY大概給我這樣折磨過吧。
誰說只有男子喜歡看女子穿脫,其實,是相互的喇。山青水秀,最要我命。(害羞狀)

還有,就是可多可少可長可短的毛髯須發。你也不知道,今天喜歡他唇的上下毛茸茸,還是青皮,感覺和現實,好像老是反的。是啊,對髯的偏好,是跟著感覺走吶,如同歐陽兄眼中女子的頸項,日式的,婉約。
其實,不經意間,七分褲下的腳毛,也會很煩人:)

還有,還有,就是在你張皇無措時,比如在車們川流不息的時候過街,比如總是讓你看到惡心的“shu”,他拉過你的手,輕輕攬下你的腰。你那時,真的不知道是怕誰喇!@#¥%……&×

還有,還有,酒桌上,你們總是隔桌相望,分別和兄弟姐妹在一起。你喝得粉起時,他偏在對面和別人較勁背古文,明知道你看著他,卻不當回事!哼!!!然后,就是他酒后帶著水聲的笑聲,就如撥弄你的琴弦了。

還有呢,你以為不過是在悄悄看看他,好像瀏覽一幅畫,卻忽然發現那畫中人,竟然比你還專注地對視來,嚇得你只好低眉轉項,心跳如鼓。半晌才敢悄悄抬起眼簾,卻又被逼視回去,頓時如小學生犯錯,手足無措了。你真不知,他是受用你,還是惱了你。一時沒有了判斷。

還有啊,一向好像刀槍不入的他,某一日忽然捧腹嚷嚷,嚇得你連滾帶爬開車載他去醫院,B超室里你第一次知道醫師如何在男子腹間“作法”,忍不出掏出手機悄悄錄起來。醫生問:小姐,你干啥要拍啊?你一時就語塞。他倒好,對醫師說:嗯,她那是覺得我狼狽得好笑,拍著玩兒。弄得醫生一頭霧水:))

還有呀,就是那曾經白皙的長長的指,翹了去夾菸,在唇間與空氣間,劃著一個個沒完沒了的圈兒。有時,那圈就罩了你。你不知,“繞指柔”,竟然是菸和指的日夜糾纏,他說:俺啊,熏臘腸!這“臘腸”,它是活的,煩人得很,可你卻離不開那煩:)
偎著看電視,它就來攬你,于是,有人看著電視,有人云里霧里……相干,也不相干。


這些“味道”,小女子覺得好性感。

至于女子眼中女子的性感,恐怕怎么說都不對吧。可還是忍不住想說,是在眼神,在嘴角,在指尖,在發梢,在聲音吧。
K,告訴你啊,女子長長的頸項,其實是感受性愛最積極的所在吶,不信,你試一試?


性感部位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尋找好男人,好的性感的男人,不在俊俏相貌,不在肌肉暴發,甚至不在公認準則厚實壯寬胸,男人性感,都在凹位與凸位——

凹的是皺紋,一刀一刀刻在臉上額上,還有更厲害的魚尾紋,是滄桑歷史是風雨變幻,歌頌成熟忘記衰老,有朝一日連身上也層層疊疊有皺紋,請不要害怕請大膽接受,歲月留痕最性感。

凸的是從皮膚底下浮起的青筋,不知怎的最為這些人體自然脈絡深深悸動,筋肉下面汩汩流的是血,有血有肉真漢子,且與勞動與工作緊扣,為男人性感至極之處。

說到女人性感,深深憤恨那些把女人貶值成為幾點的歪風,不只侮辱了女人,也實在太不懂得欣賞女人。問我女人性感部位,我的答案明顯不過——頸,而且是後頸。

也許是自小愛看日本古裝連續劇,也許是一天到晚都只能跟在愛慕的女子後面,所以看得最多也最叫人怦然心動的是後頸。未見相貌之前,單看後頸最多想像。最純潔最溫柔,最不色情也最情色。還有那精心梳理好或者隨意鬆散的髮髻——噢,不能再寫下去了。
[歐陽應霽]

“倫敦八分鐘”貝克漢姆落車了麼?






K,
因了小才子從三亞回來,午間大家一起去小巷排擋打邊爐食雞。大熱天,流大汗,蠻過癮。
餐后遛彎,小才子和小技術竟然施展身手,為我等打下院中果樹上粉粉的蓮霧!小女子端了手機,一邊笑一邊錄下現場證據:))“我要去光陽派出所報案!!”
天黑了,誰也不走,大家就一起黏糊糊,跑去老城博愛路街邊大排檔吃魚煲,寧可站著等,也不散去。呵呵,生姜還是老的辣,大家吃著油條分頭“候”桌,最終還是小女子的眼力準,“搶”得小小方桌一張:))
一條老街,烏泱泱滿眼都是或拖家帶口、或兄弟姐妹一起撮的本地人。候的其實是極為便宜的塘虱魚,過了油用砂煲合著本地的腌筍、芋頭梗煲,油足味濃,地道!還有鹵汁浸足、快油炸出的鴨下巴!!六個人,結帳才六十六!!瘋了!!!
期間,拍了照騷擾肥仔,哈哈,他說:額……都沒力了。回曰:好好讀書吧@@


午間,雞足飯飽,議論起內地傳媒奧運報道之怪現象,小女子說到《明報》今日這篇編輯室手記。啊呀,好真實、沉痛的教材。
“一,記者緊要的是要在現場;二,如果不能在現場要多方求證,千祈別急于搶時間。”
“重大事件報道,不出差錯就是贏。即使寫出了多少花花兒,只要新聞事實出錯,就是滿盤皆輸,失去公信力。何況這還是涉及他國的“倫敦八分鐘”,弄不好會出國際糾紛。新聞就是如此殘酷。”
“一旦出現失誤,回避毫無意義,直面讀者道歉,作為永久教訓,是唯一的辦法。”

這幾天,離小女子收工的日子漸漸近了,小同事們弄出些依依不舍得氣氛來,小女子也很舍不得,有點放不下吶。
或許,這些叮嚀屬于多余,還是情不自禁說了。
女人啊,就愛嘮叨,對生命軌跡曾經很接近的人們。
K,要放手了,才發現,新聞精神如同呼吸,已經與自己分不開了。

奧運新聞報道未能圓滿 /文.徐巧明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在星期日圓滿結束,《明報即時新聞網》在閉幕禮報道中,遺憾的犯下了一個大錯誤。

當晚閉幕儀式的情,各電視台均有直播。新華社在晚上9時10分,以「貝克漢姆(碧咸)領銜主演『倫敦8分鐘』 」為題報道:「倫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之一、33歲的足球名將貝克漢姆乘坐倫敦標誌性的雙層巴士出場,然後跳下巴士,踢足球衝入人群,在代表國際奧委會205個成員的孩子的圍繞下展示自己的球技。」

《明報新聞網》綜合報道閉幕禮,第五段引用了新華社這篇稿件,在「倫敦8分鐘」中,著名球星碧咸「乘坐倫敦標誌性的雙層巴士出場,然後跳下巴士,踢足球衝入人群」。《明報新聞網》這段報道引起細心讀者胡先生的懷疑,向我們查詢。

查證後發現的確是我們的報道出錯了。根據電視直播,碧咸在巴士上踢出足球,沒有跳下巴士,當然也沒有「碧咸踢足球衝入人群,在代表國際奧委會205個成員的孩子的圍繞下展示自己的球技」的片段。
總結經驗,是我們當值同事沒有看完電視直播,即引用新華社稿件,結果弄出了大笑話。至於新華社為何弄錯,就無從稽考了。要強調的是,我們的錯誤不能怪新華社,報道出錯,是我們的同事基本功沒有做好,犯了兩個重要錯誤。第一,新聞報道講求走到最前線,去不到,可以收看現場直播卻放棄了機會。第二,沒看直播,就不應只引用新華社一家通訊社的稿件,當晚報道鋪天蓋地,如果有參考其他的報道,這個錯誤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文.徐巧明 editorial@mingpao.com]

alink:亚洲周刊全线上网!

8/26/2008

日子两则

山口百惠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當李亞鵬出手那天,我就想起她。
那一天,李亞鵬說一句見鑊打鑊。山口百惠結婚後,就沒有回到舞台,結果她的兒子被狗仔隊拍到,山口抱兒子,走到周刊的編輯部,對那個她也認識的編輯說:「你們想拍嗎?你們想拍嗎?拍吧!拍吧!拍呀!你們想拍嗎?」此舉震驚整個周刊界,不知道是山口命中注定,此事「竟然」驚動了讀者的惻隱之心,整個周刊界都不再拍山口百惠,直至今年山口的兒子都大學畢業了,她也是靜靜地繼續當她的媽媽。
從第一代《殘酷一叮》,日本電視台的《明星誕生》選拔出來的山口百惠,被著名填詞人阿久悠在她表演過後說過一句:「你的表現呢?不是主角。如果是當主角的妹妹,就絕對沒有問題。」
結果,阿久悠捧出了二人女子組合Pink Lady,連續三次得到日本唱片大賞。山口百惠連續三年都輸給阿久,也沒有要阿久悠給她寫歌。有說,山口就是緊記了阿久悠的在比賽時的評語。
山口出道後,跟別的偶像不同。她的歌,不是比較今年和上年的男人,就是說我決定要分手我先要走。當年日本歌謠界的偶像都是健康、正面,而山口的歌就總是有點神秘,不是四四正正的女性偶像。有沒有聽過,在美國不知道哪個地方,一個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快要被一輛法拉利輾過,就撲出去把那台法拉利抬起把兒子救出?母親的力量,是出於愛。愛多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能量。看山口百惠,不是感覺母愛的偉大,而是知性的人,如何活下去,是人的借鏡。[文‧健吾 日本文化研究者。字戀族,性喜觀人。]
*****
Sam Stern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時間會令人老,令人變。占美奧利華變得很像吳孟達?不要緊,天下美男多的是。
Sam Stern,1990年8月29日生於英國約克郡。由2006年至今,已經推出三本食譜加寫真集。第四本Sam Stern's Student Cookbook將於08年9月出版。
森美小子外型甜美,唇紅齒白,加上經常在食譜說自己有幾個家人,願意在星期日為家人做菜……森美小子很快就成為英國其中一個新銳的煮食明星。
他做的菜好不好吃?唔……焗一個小蛋糕,再把中心挖開,填入市面買到的檸檬醬,把切出來的蛋糕塊砌成蝴蝶形狀,就叫做Butterfly Cake。又或是以豆腐和肉加上我們在麥當×也會拿到的泰式辣醬,就叫做泰式漢堡。外型上,當然不夠日本的料理研究家那麼完美,但是Sam 在16歲已經推出他第一本食譜Real Food Real Fast,再到2008年可以推出四本食譜,至少,他是真心愛煮食,而且做得算不錯。
森美走紅,就比奧利華更快面對英國廚神的最大死敵。2006年,森美仍是如花美少男,2008年再見面,就已經好像變了吹漲了兩個碼。 找同世代的人,去叫同世代的人嘗試從生食材變成熟食物,再跟家人友人愛人分享,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不少港女,都以自己「不會煮食」為榮。下星期,學生們又會回到學校。聽說香港的學校午餐,仍然由大集團提供。少菜多肉,香腸火腿這種加工肉類,買一本Sam Stern回家,跟孩子一起煮煮食吧。不過前提是,那家廚房的主權,仍屬於孩子的媽,不是家中的菲籍家務助理。[文‧健吾 日本文化研究者。字戀族,性喜觀人。]

黃碧雲:無風格序言

無風格序言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5日

【明報專訊】所有可以販賣的都販賣個性。
我們那麼害怕沒個性。很簡單:那正是因為我們都沒有個性。
上班的人沒有個性,不上班的人無所事事的方式也毫無個性。發表言論的人沒有個性,互相抄襲,不發表言論的人不因鄙夷而因為不自覺自己的麻木,無法感知而從來不需要因此也不抗拒發言;沉默變得面目模糊而並非一個立場;生病的人沒有個性不過是醫療體系的一個個案,有缺陷的人沒有個性,他們只是想做正常人;叛逆與關懷——從佛祖與耶穌以後,所有的都是模仿者;曹植寫過「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我們其後的悼亡與傷逝,無出其右。
沒有話未曾說過。沒有乾涸之地,我們未曾到過。
蘇格拉底和孔子之後,我們再沒有老師。
個性與貧乏和孤獨有關。我們都太愛講話,物質和知識都太多了。
個性消失,我們無法確認自己。

如果個性可以販賣,那一定是我們無法忍受個性的消失。
可以販賣的個性就是風格。
個性暗隱,風格明麗,可以捕捉,複製,模仿。
我們看有那麼多王家衛。
我們有那麼多幾乎一模一樣的機場,為什麼飛了一程二小時的馬德里到倫敦希斯路第三客運,再飛一程希斯路第五客運到香港的國際機場,都是銀色透明的大樓?馬德里第四希斯路第五客運是Richard Rogers的作品,希斯路第三和香港,Norman Foster。而Rogers和Foster是耶魯的同學。
銀色透明的客運大樓,模仿者從曼谷到廣州都有。
風格也模仿自己。我們看《藍莓之夜》。北京新機場。
風格最後無法不庸俗。當模仿者將風格無限次重複。
風格被重複掏空。我們可以說,重複將風格還原:風格不過是空洞的個性模仿。
個性遠比風格隱密,難以捕捉,因此無法模仿。
個性是:讓我們確認自己。而我們又必須在貧乏與孤獨之中作此無人確認。
只有我們自己。
眾數的單數:我們,但每一個我都是自己。

《天水圍的日與夜》上映了,好像地下電影一樣,悄無聲息的上演了。
我聽見導演在講手機:八月十五日,每天一場。
我是很偶然的,去油麻地賽馬會診所抽血做化驗,時間有點鬆裕,想去書店看看書,書店還沒有開,經過電影院見到告示牌貼了,《天水圍的日與夜》,八月十日導演於電影放映後與觀眾交流。
電影很安靜。開始幾個鏡頭是蝴蝶於野外的黑白硬照。天水圍的高樓,輕鐵。早上的景色。
日常人物,家常生活。不過是那麼回事:我們如此。
在黑暗之中,我聽見觀眾靜靜的流淚。
不過是那麼一回事。婆婆去街巿買牛肉。十蚊牛肉唔該。我們見到肉販的背面,好像我們就是那個只看不說的旁觀者。
十蚊牛肉有幾多。婆婆接過,手裏有十元有多的硬幣。一個一個的數出來。
在孤獨與貧乏之中,就是那麼多。
呢個好黑。呢個唔要。肉販退回一個硬幣。
婆婆給他另一個。
回到家。洗菜。切牛肉。開爐。下油。炒牛肉。菜心。
炒好。吃飯。吃完飯。洗碗。
生活不過是這麼一回事。吃一餐,獨自坐,夜了。再吃另一餐。
了光管燈。下午的菜心牛肉,再吃一遍。
再坐。身後有窗。那是天水圍,那就是,香港任何一個屋不言寂寞悲哀的,重複單調的生活。
到我去都仲未食晒,婆婆說那一包大冬菇,她後來送給貴姐鮑起靜的。
在我去之前為孫兒做點什麼,婆婆跟死去女兒的丈夫前女婿說。
死在眼前,婆婆安靜的吃她的菜心炒牛肉。
煮飯戲。多麼乏味,沒有風格的煮飯戲。
王家衛所有電影的人物都有型有款,感受一大堆。
《男人四十》裏面梅豔芳也有煮飯戲。《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斯琴高娃有場煮飯戲,是煮給那個她喜歡不知道是不是騙子的周潤發吃的。
放映後的交流會,導演許鞍華說,希望這部片子拍得可以比較有風格。
她說的風格大概就是,一看就認得,很討那些有型人喜歡的。
風格自然也不是那些阿婆吃粥戲。貴姐鮑起靜的阿母,在醫院裏吃粥,在孫兒面前數說她,佢呢個人傻傻地,成日做,供完你大舅父即她大弟弟讀書,又供你細舅父即她小弟弟讀書,十四歲出來做學徒住一間板間房,老鼠腳邊走來走去。小子即貴姐鮑起靜的兒子張家安說,阿婆,粥冷了,不要說了。
阿母沒有說,弟弟開車,住中產階級房子,兒子出外留學,姐姐還在超級巿場做做做,住天水圍,開榴槤。
我們是那個只看不說的旁觀者,見到了六七十年代的工廠妹。我們的姊姊,母親。
每一個人都會想念起我們的姊姊母親,她們勤奮而無怨毫無風格,好冇型。
冇型,冇感受。阿母說,做人真難。貴姐鮑起靜笑嘻嘻的說,有幾難唧。
必須用廣東話說,重音還在那個「唧」字即否定助語詞,才有那種輕鬆無事。
殘酷青春也沒那麼難。「沒有事情發生就沒有情緒。」張家安說。
沒有什麼好反叛。本來就無事。「哦。」
我們都想起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小四張震。
一個幻滅,一個無幻可滅。我們的天水圍少年,早上醒來再睡,睡了醒,「一整天沒有出去。」
「哦。」他說他母親貴姐鮑起靜,「還不是人一個。」
如果是有型人,必然是憂鬱多見。但少年不憂鬱。「考得不好就去找份工作做。」沒有什麼難題。
像他母親所說的,可以有多難。

煮飯,吃粥,開榴槤。到中秋了,我們吃月餅,柚子,菱角。
最後是一場維園燈籠紀實。我們想起《千言萬語》最後的一場維園燭光紀。
都以光告終。
我們每年都見到的,經過的,很普通的,眾人的燭光場面。
貴姐鮑起靜是個穿亂配顏色的寬T恤,吊腳褲,涼鞋,短髮,素顏的普通女子,也就是一般人(不無輕視的)口中的師奶了。
一而再,再而三,《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斯琴高娃,《男人四十》的梅豔芳這些可笑可哀的普通女子,呈現她們不美麗不浪漫,不外在煮飯和為感情煩惱的瑣碎生活。
瑣碎生活是反風格的。
無人模仿也因此抗拒了庸俗。
因看來庸俗而逃避了最終庸俗的命運。

風格無法干擾,個性在暗昧之中,時隱時現。
放映後觀眾問導演,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她答,一個導演很難解釋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一個劇本題材,告訴你為什麼會喜歡不過是事後想出來的答案。
無法解釋的傾向,就是個性。

在答問中許鞍華又說,知道這一部電影很容易討人喜歡,但這不是她理解的世界。劇本是一個二十歲的學生寫的,一個觀眾說好真好真,電影裏百分之九十的對白他曾經說過,但許鞍華說她的世界遠為複雜,可能沒那麼溫情。
個性有其難以總結,無法複述的性質。
譬如《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很怪很怪,看完以後很難說喜歡不喜歡,也很難說好不好,電影曖昧,矛盾,反演繹,喜劇不像喜劇,說它悲它又太輕省;《男人四十》一次在電視重看,忽然發覺,重看比初看時好看多了。戲太平淡了,要自己年紀日長,對照當初的自己,戲裏面的人物,無論那個多人認識的梅豔芳還是那個只有一場戲扮演一個八婆老師的婉玲都死了,電影內外讀到時光與生命的消逝,戲裏面一場念蘇軾的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還沒有念到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叟,羨長河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這時才明白,電影最好看的,是沒有拍出來沒有對白人物的,預留的空間。一如文人畫。
細味空間,需要耐性。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耐性。
我們還記得,怪異的《瘋劫》,神經緊張的《幽靈人間》,對我來說極為悲哀的《千言萬語》《半生緣》,有點笨拙天真的《傾城之戀》《今夜星光燦爛》,驟看非常雜亂,連武俠片《書劍恩仇錄》都拍,回看我們見到個性的隱現,那個神經緊張的,悲哀的,慌張的,笨拙天真的,家常的女兒家的,一個電影作者的個性。
我們知道她的電影不是那種離開電影院時會覺得,嘩好正的「完美電影」。
那天來看的觀眾都很年輕,和我一起去看的游笑說,都是男孩梁進龍演張家安的同學吧。其中一個說,顏色好怪,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導演只好答,用數碼錄像而不是用菲林拍的,但送來那個拷貝顏色應該沒有問題。
個性充滿人的缺陷。只有風格才能完美。
個性無法模仿風格。個性有一種極為笨拙的誠實。
個性不合時宜。我們可以說:個性是反民主的。
個性不是每一個人擁有的權利,不可剝奪的。

愈是聲稱每個人都擁有平等而不可剝奪的權利,愈無法有個性:每個人都有不可剝奪的權利,每個人愈要跟每一個人一樣;同性要結婚,女子要跟男子一樣開炮殺人,政客要得到最多選票言論要得到最多人認同,因此無法不以共性代替個性。
個性不是天生的權利,不勞而獲的。
我們或許都有過個性,但個性要只是它自己,必須承受孤獨感覺:即使你和其他人一樣,你知道你又和其他人不一樣,你所有的一切都無法替代,因此無可分享。
那種孤獨感足以殺死個性。我們的動物本能讓我們渴望群體的保護。

個性必須抗拒一切容易的罐頭感性,那些告訴你你可以這樣感覺的廣告,網友,有型電影。即使我毫無感性,像張家安一樣成天睡覺,個性又必須清楚:我是這麼的一個沒有什麼感覺的人。
個性必須謹慎而勤敏: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一如行者之修,聖徒之悔。
我們沒有個性,因為我們懶隋。
個性那麼難,無怪我們追捧名牌服飾一樣,追捧風格。
風格引來狂迷,但個性唉個性甚至不惹人親近。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論書法:「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
極為慘烈的「始露全身」;我們既不願身試,眼見亦不願駐目。
我們躲在黑暗的電影院裏面,看想,有人一往無前。
在蘇格拉底與孔子之後,曹植與蘇軾之餘,再沒有可說的話的時候,有人還不離不休,不高聲也不啞口,那麼吃力笨拙又驕傲,無法解釋的說那已經衰敗的話。
我們已經非常蒼老疲倦的文明,讓我們過於世故。
還有極為稀少,一時浮一時沉的一個,一個,或一個人,野狗一樣掙扎,保護自己必敗的個性,給已經放棄生存意識的我們,一個生存下去的理由。
[文/黃碧雲]

神人之间

非人與快感
觀看奧運的眼神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奧林匹克運動會原是人類表演以供奉眾神的一場大戲。自從電視廣播普及起來,攝影鏡頭便化作眾神的眼睛,我們比古希臘的人有福,得以抽離觀照競技中濃縮呈現的人間種種。

不過今屆高清奧運,距離既遠且近的香港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戴錯眼鏡,混淆主旨與劇情、角色與演員,把人間戲劇看成樣板戲,卻又把獨腳戲看成史詩式戰爭片,有礙精神健康。

不明白運動的觀眾

香港人最愛看的是跳水。優美、毋須深究且是國家隊強項,簡直是電視台的恩物。對於我未經訓練的眼睛,跳水就是身材健美的運動員在空中劃出一道軌,在視網膜留下一道殘影,然後是一朵愈小愈好的水花,動作難度還屬次要,賞心悅目才最重要,展示的是一種無視天然限制的形式美感,是俠士傳統與共產美學的結晶體。原諒我不夠愛國,國家隊的運動員往往不是最好看的。

在視覺之外,門外漢往往忽視了技術內容,也就有了隔。但太執迷動作難度系數,觀看便又失去了直接的快感。當評分標準不鼓勵神來之筆,愈高水平的運動員也就愈穩妥,愈沒有表露神采的空間。跳水其實更是失重的美學。由起跳一刻開始那一秒多的時間中,因為自由下墮而感受不到地心吸力,感覺與太空漫步無異,珍惜這片刻將所有超乎想像的動作都做出來,然後準備重投現實,完美入水,示範了自由到入世的轉折,正是其觸動人心之處。不過可能因為我愛攀爬石壁,總覺得體操和跳水太過機械化,也不明白運動員苦練那幾十個動作往何處去,服膺於人為的規範有何樂趣,熒幕上呈現出來的完美,反而惹起我的疑惑。

觀眾對電視「嘩!」聲連連,不就如京戲台上武生做出一套無助情節推展的高難度動作,台下響起的如雷掌聲?「好俊的功夫!」欣賞的是「擁有」能耐,放在大國崛起的背景下,就等於證明了「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先崛起了再說,而不是在特定時空中的行動,成就了什麼與別不同的情和事。聽香港電視轉播的旁述,形容一個紋風不動的十字懸垂吊環動作,竟就稱之為「大將之風」,實在顯得歌功頌德。所有表現,都化作「金牌」、「榮耀」等符號,然後在中央政府的宣傳機器中變成「英雄」,然後在市場機制中成為商機。

國家任務欠神采

運動員的鏡頭魅力從何而來?瑞典乒乓球長青樹瓦爾德奈爾(Jan-Ove Waldner)總能多次在「雙保險」甚至「三保險」(戰略用語,意即多名超班的我國選手同時參賽,那麼原本已是囊中物的金牌更是萬無一失)環伺中奪標。中國的體育強項如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國家隊強手如林,人才輪替急遽,國家隊的隊員一如鋼琴比賽選手,通常技術「過硬」,卻感覺不足,往往在關鍵時刻失手。心理質素終究來自心態,當運動員是在執行任務而非做愛做的事,自然吸引不了欣賞的目光。美國文化中的「鐵漢」形象,最重要並不是指身體的能耐,而是無論受到多少挫折,置身如何不堪的境,都能振作,以一己的意志直面混帳現實,並承受失敗的後果,將光榮的失敗視作成就,但在成王敗寇的奧運場上如何體現出來?跳水王子盧根尼斯(Gregory Louganis)的動作完美得來優美,是少數能在嚴格的跳水評分標準中因難見巧者。雖然88年漢城奧運的勝出極富爭議,但他的明星風采,無異遠超同儕。近年國家隊運動員漸成香港人的明星,但卻是視作影視紅星,運動員的身分簡化成幾下身手,一個標籤,就像方力申。

反觀中國的體育強項如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國家隊強手如林,人才輪替急遽,國家隊的隊員一如鋼琴比賽選手,通常技術「過硬」,卻感覺不足,往往在關鍵時刻失手。心理質素終究來自心態,當運動員是在執行任務而非做愛做的事,自然吸引不了欣賞的目光。美國文化中的「鐵漢」形象,最重要並不是指身體的能耐,而是無論受到多少挫折,置身如何不堪的境,都能振作,以一己的意志直面混帳現實,並承受失敗的後果,將光榮的失敗視作成就,但在成王敗寇的奧運場上如何體現出來?

疲累的美學

運動競技的根,終歸在追求「更快、更高、更遠」的田徑。有人就有事,有事情就有人文精神的可能,但唯有感通健兒的處境藉以比對其行動,方能領略競技箇中三味。田徑的原始性,正令所有觀眾都能進入處境。跑跳擲的動作是一種普及的複雜,和感受一樣是人還比電腦優勝的方面。至今機械人仍無法成功模擬行走的動作,因為人體的運作自有獨特的規律,動物性非繁複的機械思維就可以模擬。由此而言,田徑比跳水和體操更順從人體結構、更自然,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

我們看到,健兒為了在空無一物的跑道上跑得最快,在極簡的規範中無中生有,發展出複雜細緻的技術,將自己的身體特質探索、發揮到極點,肉體與物質世界高度結合,容不下人為表演。例如馬拉松,當身體極度衰竭,誰還有餘力去裝酷,都露出自己最赤裸的一面,動作也是最符合自然的。

我永遠不能忘記,去屆巴西選手在馬拉松比賽中遙遙領先時被一個愛爾蘭醉漢衝出跑道襲擊。他爬起來繼續作賽,但愈跑愈慢,終被對手超前,痛苦和失望的表情寫在面上,但仍堅持完成賽事,遠比今屆程菲大熱失手更令人心傷,更多了一份敬佩。疲累時的身體語言不會說謊,他無怨無悔的點滴承受無妄之災,體現了可貴的情操。

百米飛人保持破世績的表現令人驚愕,卻不是最佩服,正因他在最後二十米輕鬆得接近輕浮,和我們想像中的「人」相去太遠。他的對手形容他為外星人——我們何必和獵豹賽跑。所有觸動人心的故事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運動的人文神精畢竟要建基於讓人產生共鳴的人生狀,由此看來,香港以至內地民間的運動競技風氣不盛,與冷門的觀賞性運動在奧運中特別受歡迎正是互為因果。

讓劉翔教曉我們更多

當劉翔痛苦地半跪在起跑線上時,中國人的體育精神成長的機會來了。這是他我們再不只看到他準備就緒的、被小心保護的嬌軀,他也會遭到難以預計、無法逃避的挫折,連同十萬萬國民的期望,沉到低點。

如果我們看到他不再受贊助商牽制,復出時由較差的成績一步步回勇,那當然是好事;追蹤他的心路歷程,也是一種良性的八卦。但我最期望的是四年後他面對無數後浪而從容應戰,投入得跑完了也不知道,最後僅負而微笑祝賀勝者,領導拂袖而去但電視前的中國人感動落淚。

洪磬--文化藝術評論雜誌編輯。在文字裏尋真實,從現實中開始想像,在城市中渴望冒險。

[文/洪磬]
*****
影像的痕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5日
【明報專訊】感謝愈來愈威力強大的攝影機,不管距離有多遠,攝影師把鏡頭一拉,zoom in,運動員的每個細緻表情都被捕捉並呈現。
每根肌肉細微牽動,每個眼神的複雜變化,定影於高清屏幕上面,有如永恆雕像,凝固在時間中。
運動員的情緒或許都有相近,但隨年齡差異,老者少者所能展示的「表情強度」極不相同。像跳水和田徑之類比賽,運動員的平均年齡較輕,表情是強烈易見的,猶如一張白紙,任何一絲刮痕都搶眼奪目。
跨欄、馬術之類項目則不太一樣,參賽者都是中年人了,臉皮是粗糙而厚實的,皺紋是曲折而重疊的,複雜的情緒被埋葬於下,不太容易察覺,甚至連當事人亦因平常太慣於偽裝而不善於表達感情,直到這一刻,贏了,辛苦的訓練有回報了,所有的偽裝才被放下,而於這瞬間,感謝攝影機,難得一見的笑容被長鏡頭抓住了。
少者的笑容燦爛,拍出的照片可愛;老者的笑容罕見,拍出的照片可貴。同一個鏡頭,可以炮製出不止一套的「影像價值」。
至於坐在場館四周的觀眾,臉容又有另一組對比。上排下排,前排後排,甚至一左一右,不同對象的擁躉參差而坐,臨到終場,勝負已定,長鏡頭zoom in過去,哀傷的眼神與璀璨的笑顏成就了強烈對比,像日月並疊,呈現了強烈的戲劇張力。有人如喪考妣,有人如報國仇,不同的腎上腺品質在此流轉翻騰,人人都在喘氣,連空氣也是熱的。
別忘了觀眾亦有許多類別,有一類,叫做「家人」,而且很明顯是父母,長鏡頭拍下他們的特寫表情,往下望子女在競賽、在圓夢,他們無從幫忙,就只能坐在遠處吶喊加油。當子女勝出,在數以萬計的觀眾群裏,他們必是第一個跳起來振臂歡呼的人,你雖跟其素未謀面,但亦一定認得。
奧運結束了,掌聲沉落,但這些令你哭和笑的影像卻必在腦海盤桓不去好些日子,像風搖葉落,太陽出來了,地面卻仍有大風起時的蕭瑟痕。
*****
青春的臉容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後九十」的運動員都是青少年,換句話說,都仍然只是小孩子,一顆心,仍然純,仍然真;也因此臉上的表情——無論輸贏——都特別令人動容。

十米高台跳水銅牌得主王鑫,與同門姐妹陳若琳年紀相若,但性格或許很不一樣吧,故每回跳完,鞠躬答謝觀眾掌聲,表現比陳若琳明顯拘謹。

陳若琳是抬頭挺胸,王鑫則是四十五度彎腰,連笑容都是略帶猶豫的,有點似好學生拿了獎狀,全班拍掌鼓勵,她覺得不太好意思,甚至隱隱然有些「抱歉」的味道。

到了真正的頒獎時刻,王鑫仍然帶她的含蓄唱國歌,當陳若琳張嘴而唱,她則先用眼尾瞄了一下,然後輕輕掀動雙唇,有點像擔任同門姐妹的「和音」,也彷彿不敢搶去隊友的風頭。中國體育隊或許有幾分像少林寺,家規森嚴,長幼有序,除了講究拳腳上的真功夫,也講「家教」。

青少年的表情確是動人,或激動或自豪,或低頭無語或吐氣揚眉,那未經時間打磨的臉容,平滑,緊緻,因此每點每滴的神情變化都不受遮蔽地現於人前,每個表情都是一個短促有力的句子,亦附帶清楚明白的標點符號,不會讓你讀不明白。

兩周以來,其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情句子來自中國男子體操的那班少年。一個個,五官硬朗挺拔,身材都不高,肩臂當然都是結實的,一身肌肉,充滿爆發力和攻擊性,令你不敢對這群後生小子有半分疏忽冷待。但當他們知道穩奪金牌,一張張懷悍的容顏立即融化,血氣從身體湧上臉部,臉都紅了,有人連眼睛也紅了,說話因激動而變得吞吐,似想搶在眾人前頭向江東父老高喊一聲「我終於做到了!」。寒門苦練,光宗耀祖,這是他們應得的。

看這群小巨人,如同觀賞一齣「七小福」之類的溫情片,不問可知他們在練功時曾有無數的衝突與掙扎,但,感激老天,都熬過了,熬到這一刻,把臉容表情解放一下,讓五官變成一個大大的感嘆號,我們看了,亦替他們感到非常非常,非常高興。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與COM煲粥

com:搵唔到"快樂",可能版權唔比放上網喎
休整即係成年唔使 do?幾好喎!
我: HI,我已回到海南島。謝謝你幫我找“快樂”。
com: 那裡
讀到妳的 BLOG 了
幾天下來我沒有妳的剪報看
好掛
呵呵
我: 等會兒放點灣仔給你看看
com: 休整一年是什麼意思
我: 是啊,其實有剪報,來不及鏈接上來
累壞了
不過今天體檢,結果不錯,證明自己還是“一個好人”:)
com: 那就好
其實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真的很好,比這裡的人健康好多
繼續!女人一定要照顧自己!
於 星期一 下午 11:02 寄發
我: 休整一年,就是脫離采編一線一年。我真的該想想如何寫,寫給誰看了。
com: 我下個月開始寫電視新聞報導講稿,一星期寫一日玩玩,佛課上週末剛上完,感覺很好!
那脫離寫什麼?
我: 哈哈,套上龍套就下不來了。
哎,是不是明天有你的節目。
com: I mean 脫離後寫什麼?
對,明天有,訪問利志達
妳就好啦!有龍套著!
我: 我想先整理過往的文字。其實,有些還蠻不錯的。
com: 今年出版?
文學評論?報導?
我: 還有,一直忙著跑,許多感觸沒及寫下來。我么,是那種沉淀下想得更清楚的人。
com: 啊,妳寫自己的東西!
我: 人物專訪,游記,還有美食。
此地兩張小報正在商量開專欄。把外面的故事講回來。
還有,就是寫女人自己啦。
com: 我讀到妳的,我寫了一半,未寫完,寫要用腦的文章要一點時間:"文友寫讀龍應台談只花時間在心愛的人身上,因為時間不像金錢,一旦花了,就無回頭。在文友編輯分社的作品集裡,她看見自己二十年內寫了許多文字,把時間花在很多陌生人身上,丈夫倒一直支持著她。
所有用心寫文章的人都知道,寫作動輒是經年累月、廢寢忘食、筋疲力竭的事。且不談經濟上,就只是時間上,寫得起,根本已經是一種奢侈品。而作者把寶貴的一分一秒灌溉在上面的泥土,是讀者。很多作者都有家室,就算孓然一身、兩袖清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讀者「值得」作者坐在梭發上一整天,屁股都酸了,男朋友在假日裡,月圓花好卻待在旁斟茶遞水、百般服侍,為的就是「的的得得」在鍵盤上寫一篇篇未知道誰來讀的文章嗎?大部分情況下作者都可能自以為知道誰是讀者 (例如根據語言、地理、口味等等猜測),其實是一廂情願,作者在把串串光陰傾注在誰的身上呢?讀者是誰呢?有點「玄」,但我真的覺得讀者純粹只是一個概念,子虛烏有。(未完)"
於 星期一 下午 11:08 寄發
com: 有能力寫,已經是一種奢侈!加油!不是人人都放得下工作去寫東寫西!福氣呀!
我: 是啊,所以很想為心中的人去寫。
杜拉斯說,沒有愛情,沒有大海,誰也不會寫。
com: 杜拉斯是不是 Duras?情人?
於 星期一 下午 11:11 寄發
我: 7月24日,張大春在書展講座上,一直在講存在於天涯海角的“那個那個人".他說,我知道有那么一個人,他是存在的,他知道我想說的一切,也讀得懂我用技巧藏起來說的一切,他,就在哪兒等著,我不得不寫。
說得真透。我羨慕他。也在找我的天涯海角。
是的,我好迷 Duras。
如何和她同處一個時代,也會為等待她的字,備受折磨。
com: 是 Duras 那妳就別忘了,她的情人根本沒有記得她,去了結婚信耶穌做他的無用太子爺,只有她自己在想他想了一生
張大春的那個人,還不就是他自己,這個世界,那有那回事的,自己是自己的最大發現呀,沒有自己,說什麼那個人
我們讀書的口味很接近
我: 鍾曉陽說,寫在一代是仙緣,信比不信好吧?我在看朱天心的《巫言》。
com: 文
於 星期一 下午 11:17 寄發
com: 代代都是仙緣啦!妳說是不?寫得出已經是生生世世種出來的果了
於 星期一 下午 11:19 寄發
我: 所以,陳丹青那場,我斗膽提問一箭雙雕,同時問陳與哈金。
他們的作品到底是寫(畫)給誰?或者是和對話?是心中的讀者,還是自己,還是仰慕的前輩及同道?
我想,寫的人,最終都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com: 他怎麼答?
於 星期一 下午 11:22 寄發
我: 因為哈金用英文寫內地的六七十年代。可是,偏偏這批人讀書少,很少有幾個能讀懂英文小說。而且,哈金的中文譯本,還是在臺灣出,島上的華語讀者與他書寫的對象間,也很隔膜。不是么?
哈金說,孤寂。為了,生計,用英文寫。
然后說,內心有偉大的讀者。
於 星期一 下午 11:25 寄發
我: 他拿林語堂做比。說林生前極其想回到內地,有時回香港流連,心也是在向往那片土地。可是,到了人也沒有能夠回去。
可是,林語堂不會想到,中國八0年代思潮忽然開放,他的作品回去了,而且洛陽紙貴。
怎樣說,也是落寞,不是么?
com: 我覺得他用英文寫很好,因為用英文寫的現代華文文學好作品不多,外國讀者和學者很需要了解那個年代
我: 那一代的在中國活過的人,曾經被深深地束縛。
於 星期一 下午 11:29 寄發
我: 陳丹青說,他的青年時代,被毛影像“扣留”了。人們,用最真的語言說最假的話,包括作畫。
com: 那他就放不下了羅!不化羅!哈!寫了就寫了,理他誰來讀的,書本本身已經是作者最大的回報,其他的,只是錦上添花
於 星期一 下午 11:30 寄發
我: 陳與哈金都說,可是,一旦走出去了,獲得了在內地夢想的自由,“完全的自由”,卻覺得自由“非常恐怖”。
於 星期一 下午 11:31 寄發
我: 因為自己已經被組織安排慣了,不知道該如何自由,從內心到生活,完全沒有了維持重心的“把手”。
com: 很可惜,到今時今日,他能講的,只是一個已經死去的領導人,不只是六七十年代,是這個年代,依照是遺憾!
我: 哈金說,之所以選擇用英文寫作,完全是為了生計。
是啊,走遍世界,除了華人,還有誰識讀華文現代小說?
於 星期一 下午 11:34 寄發
com: 哈!有趣!那也是事實,亦是妳看現代海外華人最大問題,他們 handle 不了,反而倒退,因為行一條別人已經開了的路比行自己的路容易太多了,不用用腦
於 星期一 下午 11:35 寄發
com: 也不是,其實我在香港讀書時有些英美的教授也很在行
我: 而且,如是寫西人的生活,畢竟文化背景相距離甚遠,很難寫“進去”。我想,真的寫作的人,對技巧是在乎與不在乎之間,字是流淌出來的,從生命里。而,人身這個DNA很難改造吧。
com: 問他們魯迅他們勁過本地教授!
我: 研究和寫作還是有不同
寫,更難。所以,朱天心引卡夫卡說,拆生命的房子,蓋文學的房子。要對自己夠狠才行。很難做到。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0 寄發
我: 陳丹青,則從畫毛頭像,到指定題材的西藏組歌,到因為一個機緣開始用油畫臨摹中國山水,并迷上董其昌。我聽了他的演講,覺得很上海人,匠氣得很。和哈金,不在一個境界。
com: 但黃錦樹也是寫被馬來西亞人同化的華人心態,也很好看,壓迫是無分國籍的,給自己人和給外面人壓都是壓,其實都是一樣,DNA都神仙難救啦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2 寄發
我: 是啊,我訪李歐梵,他說最終還是選擇回香港教書,很華人是世界。舒服。
com: 時代不同嘛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4 寄發
我: 或許,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考量。我就覺得自己和三十歲時的想法有很大變化。
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現在,自我,女人。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5 寄發
com: 李歐梵有那種文人的憂鬱症懷舊症,妳看他那些舊香港舊上海就知,他在海外不會做到如黃德威那種批評的成就,他寫書好過教書
我: 他很感性
com: 未來是一個不敢也擔心不來的題目……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8 寄發
com: 有瓦遮頭兩餐無憂無人在家門淋屎就算,其他都是錦上添花
我: 所以,我說“靜候自己”,等等看喇
於 星期一 下午 11:49 寄發
com: 那肥仔和 mayboy 怎辦?去雲南?
於 星期一 下午 11:52 寄發
我: 這幾天,海南的朋友在張羅給我餞行。MAYBOY已經帶著肥仔先去了那邊,肥仔昨天開始進入縣級中學,有很多新狀況要去面對。未來一年,未必如我想想的“休整”吶:))
謝謝你惦記他們
肥仔昨晚短信說:凳子小小,桌子小小,同學也小小
今天午后說,遇到新朋友了。
com: 啊!小孩子易適應過大人!
我: 我著他記得趙老師的話:盡快適應環境,鍛煉生存能力。
com: 啊?雲南有那個不同的嗎?
十幾歲,好易搞
我: 是啊,比海口生活條件艱苦些。唯有青山綠水,我喜歡。
於 星期一 下午 11:56 寄發
com: 食用如何?民以食為天啊,呵呵
我: 今年,一直奔波,三月去北歐,四月上博鰲,五月在京城,六月去云南看MAYBOY,七月八月兩去香港,完全沒有時間整理自己。我不要快,想慢慢活。
呵呵,你忘了我是美食專家?等著看云南的美食吧。
com: 妳當忙完渡假嘛!
我: 做飯也是我的樂趣之一
就是這樣期待的。又怕不能如愿:)
腳踩西瓜皮,走哪兒算哪兒
好在有書,有互聯網。
com: 我告訴妳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好富裕,當我可以逐隻逐隻蝦在水裡解凍後撈上來挑蝦腸挑了大碗來炒,我覺得自己好富裕
於 星期二 上午 12:01 寄發
com: 擔心不來,萬大事有辦法,吃了飯再算
我: 我啊,喜歡弄得滿屋子香氣,最好走道里都是,折磨人:)))
com: 煮什麼那麼香?
我: 知道么?肥仔啊說,如果我要去廟里呆呆,那也得把你給帶上,好誘惑小和尚:))
於 星期二 上午 12:03 寄發
我: 什么都可以煮得很香啊。青菜是青菜,蘿卜是蘿卜,原味正才好。
com: 說起來,我倒不喜歡鄰居聞到我廚房,聽到我電話,正找地方想搬家,太接近了,跟香港紐約沒兩樣,我不喜歡,我想搬去大一點的獨立屋子住
我: 比如,鮑汁排骨,香氣暈人。
於 星期二 上午 12:05 寄發
我: 比如,清燉魚頭
com: 哎,我知了,我不煮肉的,廢了重功夫,妳的香些
我: 反正,吃是讓人愉快的,是吧。
我喜歡慢火,不怕麻煩。麻煩吧:))
com: 暫時的愉快,當永恆的愉快未完成時,可相就
於 星期二 上午 12:09 寄發
com: 這裡人喜裝 cook top ,無火那種,想不慢火也不行,我又心急,唉
我: 和喜歡的人一起吃,更愉快。所以,有戀痕癖的人,很累。
於 星期二 上午 12:10 寄發
com: 妳自己喜歡那樣子的,愈累愈開心,別裝蒜
呵呵
我: 就是喜歡么。所以E說,何必呢?你又說我裝蒜。我擺明了說喜歡么。
我——有——病:)))
你呢?
com: 我健康地有病
於 星期二 上午 12:14 寄發
我: 健康人,我明早還有一單體檢B超要做,想去睡了。
快快叫上男朋友,讓他請你好好吃一頓:))
com: 我在唸法文,本來想用來在這裡讀博士,但又覺得沒什麼意思,在這裡做電視電台也是接近零意思,其實都不知自己忙什麼,但又好多東西要做
啊,妳睡好
一切小心
我: 我在大學也試過學法文,好喜歡,好難,特別是陰性陽性,鬧不懂。
com: 開始很難,一年下來就習慣
我: 覺得法國人算算術可是難死啦:))
好像只記得你好了
com: 算數字是很長氣
我: bonjour..,對么?
com: 但我想看羅蘭巴特原文

我: 戀人絮語?
com: 一個放洋女子的小小野心
對啦!
果然是知音!
我: 啊,你得教我!!喜歡了幾十年喇
com: 中文譯得到喉不到肺呀!
我看懂了告訴妳
我現在中班而已
於 星期二 上午 12:22 寄發
com: 我要@#$%^,我是凡人,妳睡吧,改日再聊書
我: 今天看朱天文,寫哈金在臺灣茶會,有人說他的《等待》中文譯本是科普版
哈哈,凡人,煩人:))
88
com: 88!

8/25/2008

8/24/2008

靜候自己

停滯,或瓶頸
文章日期:2008年8月24日
【明報專訊】下課時,瑜伽老師叫住我,說我已有一陣子停滯不前,沒什麼進步,還得勤加練習更上一層樓。老師不是要我參加瑜伽世界大賽爭奪冠車,只是眼見我習瑜伽頗有點潛質,嚴師望出高徒順便鞭策我突破一個又一個瓶頸。
我卻是淡然處之。常常是這樣子,不論做什麼,工作、學習或談戀愛,甚而生活,有高潮有低潮,但更多時是不高不低,不苦不樂,不前不進,而只是長長的一條長直線,波瀾不起,停滯膠。悶死人倦死人,但怎麼焦急都沒有用,那狀態就是僵持在那裏,要多久就有多久,直至有一天忽爾給打開缺口,悶局崩潰,穿過了瓶頸,好像出生天似的。
看拍巴黎墓園Pere Lachaise的紀錄片Forever,有一段。那個帶人遊覽墓園的男子自小跟爺爺在這裏散步,明白了生死愛恨。後來他發現除了這些可以隨日子去逝而消解的情緒,有一種東西既不是情緒也揮之不去,必須每日面對,叫做boredom。不是生活忙碌就不覺悶。悶不是說生活不順意。可簡化為,解悶是永恆需要,藝術為其中一途。
看奧運競賽頗能提振精神,常好奇那些世界級運動員,如何面對一個又一個瓶頸,怎麼克服久久不能超越的突破?又或者,那根本不是瓶頸,而是真正的終點?但做人和做運動員畢竟不同,後者出賽機會有限,一次突破不了就失去舞台。做人,漫漫長夜,一時一刻的遲滯停頓,還是照樣有生活有愛,還是照樣起吃飯穿衣睡覺,耐得住日復日重複,也沒有所謂瓶頸了,而僅只是從一個階段過渡至另一個階段。[塵翎]

功德林之聚和“尋關之旅”



點擊右鍵可以下載圖片
Dear all,
我已經于昨晚回到海南島。香港之行,開政府工,又忙又亂,真累壞了,十九日功德林的聚會,是這次唯一的放鬆。
謝謝YY定的餐廳,讓我忙亂中好好看看維港,和8003的友們重聚,聽大家談論著香港近期的故事,聽Fook yee說,這陣子香港好玩極了。哈,我就好像一下子回來了,或者從未離開:))
這個城市,就是有這樣的吸引力呢,離開了更知道。其實,我一直在網上關注著城中事。
最驚訝Rosanna瘦了許多,聽說在幫著先生選立法會議員,那麼,祝他成功。
lilian總是精力充沛飛來飛去,這次竟然是和我同日回港,她,從北京。我就喜歡這樣有活力的生活。
憶蘭,儘管次日你沒能趕來,我還是把你加入了“海南旅遊香港傳媒俱樂部”的名單裏了,等著來自海南省的邀請吧:))
還有,我們的大眼睛藝術家,何時有機會看到你製作的影片呢?
嗨,儘管那天linda和Cara沒能參加聚會,但是我真的把大家希望儘快展開“尋關之旅”的想法提出來啦。得到一致附和。
那麼,就著手計畫吧:來海南島的最佳時間是10月到來年4月,看海、拜佛、住樹屋、泡山野溫泉、坐纜車上猴島、熱帶雨林棧道和漂流、漁排海鮮、……哈哈,是不是有點被“折磨”的感覺?我會和Fook yee商量好行程,請大家關注吧。
另,本小姐9月將去雲南休整一年,住在名為撫仙湖的地方當“仙女”,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06-06/15/content_7270509.htm,期間頻繁往返海南雲南之間,來“兩南”歡迎聯絡我啊:)
關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