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10

毛俊輝:《情話紫釵》

「非典」《情話紫釵》上海世博演出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毛俊輝真是「色膽包天」,離開香港話劇團幾年後傾力炮製《情話紫釵》,跨媒體、跨劇種、跨時空進入人類永恆的情愛/婚姻/家庭主題。
由革命樣板戲到《桃花扇》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以至梁漢威、阮兆輝、劉千石和白雪仙的三四十年前的粵劇改革,都只是單媒體、單劇種、單時空,但已很不容易。
韓國在西方、美國、日本和中國夾縫中,最好地處理傳統與現代的「改不改、怎樣改」的東亞問題,但劇作古為今用多是隱性的,《情話紫釵》則是刻意古今互滲互用,跨媒體、跨劇種、跨時空中混成一體,和《南海十三郎》、《雪狼湖》同是創作劇,但更著意成為由內容到形式的新品種(genre)。
《情話紫釵》台上有三種人﹕粵劇《紫釵記》的霍小玉(胡美儀)、李益(林錦棠)和黃衫客,時裝愛情劇的現代霍小玉(何超儀)、現代李益(謝君豪)和黃衫客,一班「七、八十後」的粵劇和現實劇觀眾。這三種人圍繞著古今愛情觀、婚姻觀和家庭觀看台上、看台下,看別人、看自己,獨自感懷或集體討論。
由小個子的毛俊輝帶頭,編劇、音樂、佈景、服裝和演員等等台前幕後,一起把「粵劇、話劇、音樂劇、電影」的多實體多系統,像化學分解那樣變成片段和元素,再交錯穿插對流和組合。
中國傳統戲劇面對的這個「改不改、怎樣改」的問題,不單是傳統戲劇的問題。中醫,以至中國文化和民族,就像歷史上一切古文明曾經歷的,現在都面對這個「改不改、怎樣改」的問題。
《情話紫釵》在跨媒體、跨劇種、跨時空中直面這個挑戰,重新整體原創。這是「非典」港人作風。它將於九月去上海世博演出。
我衡量戲劇的四個標準是﹕形格情意、人物故事、主題哲理、神采韻致。形格情意是指一種劇種本身的基本結構和表達方式,有完整性和總體專業水平;角色故事是指劇中人物和情節完整合理,角色入戲,帶出戲劇效果和旨趣;主題哲理是指人類(個人與集體)存在處境的永恆情理、古今異同與變奏;神采韻致是指由演員到幕後的風格神采、韻味和靈魂,和觀眾一體感應和淨化。
按這些標準,《情話紫釵》初步取得成功,有基礎,期之再幾年錘鍊,由陌生到熟識,進入觀眾的知和感受慣性中,成經典。
[洪清田 midtop@gmail.com]

观光休闲农业成琼台两岛合作聚焦点

观光休闲农业成琼台两岛合作聚焦点
中新社海口3月18日电 (记者 关向东)1993年来海南岛创办热带观光农场琼海“伊甸园山庄”的台湾人林保森18日特别高兴。“我寂寞地‘潜伏’了十多年,去年底迎来了‘海南国际旅游岛’,今天又迎来台湾的同行们。”他说:“终于轮到观光休闲农业成为两岛合作聚焦点,台湾的经验结合海南的资源,这个合作前途光明!”
18日,由台盟中央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海南)论坛”在海口开幕,来自大陆和台湾的300多位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以数十篇专业研究报告精准梳理琼台两岛观光休闲农业合作的对接点。
东京大学研究员、海口市海外智囊团高级顾问陈亮引用农业部统计资料:全国现有1万多个乡村旅游景区,150万个农家乐,直接从业农民近400万人,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农民直接获益1000多亿元。他认为中国旅游业正在从风景名胜旅游向生态产业旅游转型。观光休闲农业延伸和拓展了农业的功能,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将三个产业有机融合,已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势将成为农村新兴的产业。
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认为,海南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变潜在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很可能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区之一,因此推动琼台观光休闲农业合作发展意义重大。
海南省副省长符跃兰指出,国务院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明确提出“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此,海南省农业厅已提出用3年时间,创建百个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参会代表中有20多位台湾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以及近50位在海南及大陆投资的台商。
台湾屏东科技农业大学农业管理系教授、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理事长、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理事长段兆麟介绍说,台湾休闲农业1960年代起步,1980年代台北市政府在木栅推行“茶园观光”计划,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在经历了单一果园、多类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4个阶段后,至2004年全台已经有1102场休闲农业场家,其中5年内新设立者占53%,休闲观光农业俨然成为台湾农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业态。
与会者认为,琼台两地同属岛屿型经济,人文习俗、土地面积、农业资源和地理气候有很多相似之处,近20年的农业交流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近年,两地农业合作领域持续扩大,台商开始在海南复制“台湾模式”,两岛在观光休闲农业合作上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完)

3/17/2010

唯有逼害我們才能靠近愛。

四十後作者風:沒情節的幻覺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7日
【明報專訊】劇烈的對白往還,但電影沒有情節。空蕩的大屋裏,Daniel發現有陌生人闖進他的家,脫到一絲不掛,喝得爛醉,搗他的物件,原因是,他愛他。陌生人突然從窗口再爬上來,原來漏了鑰匙。開場時,陌生人在火車站問Daniel借火機和筆;散場時,陌生人在遠處走過,若即若離。開場時Daniel是Sonia的情人,他每天都追問,她愛不愛他;每天都抨擊,她並不愛他;散場時Daniel 忍受不了疏離,Sonia 迴避不了自己,唯有分手。問題自然是︰陌生人的介入是二人分開的原因嗎,若然,為什麼?

角色時刻激動,《愛的逼害》(Persecution)的導演雪浩(Patrice Chreau)不是年青野小子。相反,他已是俗語所謂的四十後,在法國算是赫赫有名,半生以來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劇場總監;三十多年來就只有十多部名氣談不上響亮的電影小品,對香港觀眾而言︰《愛的逼害》會否只是如Sonia眼中的Daniel,無可無不可的一次偶然?分手時,Sonia對每天都崩潰的Daniel清心直說︰她絕非無可無不可,正正相反,「我選擇了你」。然而,這正是她無法承受的原因,她根本不能面臨一份唯有忿而投入才能勉強接壤的感情要求。

其實,電影屏幕下的觀眾難免覺得Daniel不但自戀,更是討厭死。一大班朋友在酒吧歡聚,他發現無法稍稍親近Sonia,她與她身邊的人永遠在世界的另一面。無法承受的創傷刺動Daniel大放厥詞︰他決定把死黨Michel的每段失敗戀情都公開,無論在場的朋友多麼不願意聆聽。幾個月後謠言滾回Michel耳裏,二人吵得面紅耳赤,Daniel對Michel的結案陳詞是︰「你竟然出賣我」。

但電影真切得如現實生活。Daniel是最討厭的,因此,他也是故事中最被渴望的人。Daniel 是裝修技工,Michel是核數師,Sonia是常常到外地出差的高級行政,陌生人無業;日出日落,人生無數失敗是敘說熱情的關鍵語言。陌生人問Daniel︰為什麼你常常到老人院去?Daniel 問地鐵車廂內給無故掌摑的胖女子︰是什麼令乞丐非掌摑你不可?在《愛的逼害》裏,與其說因果關係無法情通理順,毋寧說它是全面的要求觀眾覆議如遺骸一般狼藉的人生。怎樣性格的人有怎樣的結局?誰死在我們手上?哪雙眼睛黏破碎與震驚?

最懶散的歸納可以是︰逼害是愛的部分。比較進取的則是︰唯有逼害我們才能靠近愛。最笨拙庸俗但其實大重若輕的分析方案︰一旦靠近愛人便得分離與孤獨。在章節琳瑯的敘事結構之中,我們還得擺脫最誘惑的判斷——見到對白,忘掉劇情,讓作品跌進生活的無底深潭。

雪浩︰《愛的逼害》

香港國際電影節「作者風」場次

3月30日下午5:30 The Grand/4月4日下午6:00 大會堂

[文.盧瑾]

阅读期待: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許子東談文學邊陲顛覆處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7日

【明報專訊】許子東爽朗的笑聲和幽默感,應是他魅力的一大來源。作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和中國文學研究學者,許子東卻連聲向攝影師自貶不上鏡,謙虛得很。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將於三月最後一天舉辦「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在海外」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將聚集世界各地研究現代中國文學的專家,當中有華人也有外國人,百花齊放,如美國來的劉再復、德國的顧彬、日本的刈間文俊、韓國的許庚寅等等。

趁此會議舉行前夕,許子東先跟讀者分享對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看法,並表達了他對香港文學發展的見解。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海外學者對於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可謂貢獻良多,夏志清和捷克漢學之父普實克便是首批發起人,往後影響許許多多的人,如李歐梵和王德威。今年的會議題目定為此,乃因為現任德國波昂大學東方語言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顧彬(Wolfgang Kubin)偕其他德國漢學家花逾十年時間剛寫成一共十卷的《中國文學史》,其中第七卷《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譯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08年末出版:許子東認為這刻非常歷史性,值得大家坐下來討論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情與影響,並梳理海外學者對於現代中國文學發展的功勞。

改寫歷史:海外的厚度

「北京也有幾部《中國文學史》,一般只有三卷;顧彬等用德語寫成的這部叢書可算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外文寫作的中國文學史,裏面更包括顧彬主寫的《中國古典詩歌史》,也有《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學問從古到今。」許子東表示,從前主流的海外中國文學研究均以古典文學為主;雖然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只有一個甲子的歷史,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一九四九年以後,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才真正成為一種意識形態、一門學問,「從那時起,內地什麼都以政治為先,一點討論的自由和空間也沒有,而海外學者的研究便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並對現代中國文學有直接深遠的影響。」許子東便舉了劉再復、高行健、北島等作家詩人作例,「若沒有這些海外研究,誰會去發掘這些人?我們哪能認識這些典範?」

五年前,王德威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論文,刊於《哈佛大學亞洲季刊》內,其中,他認為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其中一個作用為「改寫歷史」。許子東大表認同,並解釋道:「在內地,很多文學作家的地位排名是由官方來安排的;在海外,沒有政治的壓力,此排名可能完全相反,這還不是改寫歷史嗎?」而且,許子東認為,文學家有顛覆「歷史」的能力,「內地作家莫言在《紅高粱》一書中描寫土匪打日本人,雖然國內的歷史書均指打退日本仔的功勞全屬共產黨;而在其獲獎作品《生死疲勞》中批判土改政策,把中國農村的道路發展都顛覆了。」

近幾年,中國作家協會經常爆出醜聞,足見作家被官方控制的惡果,更顯得海外研究十分重要。許子東指出,官方通常有兩個對待作家的方法,「第一,政府給予作家地位金錢,像派誰誰誰當人大代表,受人錢財作家們便不能自由創作了;第二,政府不允許文學作品拍成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老百姓看不懂,影響力有限,若拍成電視劇,人人都看,那就不行了。作家的個人地位受官方保護,影響力卻受到限制。」這個時候,海外學者既沒有受保護,也沒有被限制,便敢於作出批判。

「現時,中國的情與五四時候太不一樣。五四時,作家們不但精通外語,直接閱讀不少外國文學,更與不少外國文豪交好朋友,如魯迅與日本作家稔熟,徐志摩和泰戈爾肖伯納也是好友;現在交通網絡雖然發達,中國作家懂外文的不多,看外國作品多要靠翻譯,也較少和外國大作家直接交往,出外訪問都要由外辦安排。」許子東坦言,中國政府對文學的控制帶來消極的影響,他更強調,五四時代中國作家站在世界當中,現時他們卻離世界很遠,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便擔當重要的橋樑角色。

「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在海外」這個會議主要有三個目的,「我們希望檢討不同地方的研究對中國的影響,並討論各地研究有什麼不同,最後,便是看看內地、香港和台灣對海外研究的反應。」香港和台灣文學在國內不被看重,許子東打了個比喻,港台文學的重要性就好比在內地開會,一百票裏頭可能只有五票分給香港和台灣,而五票當中,香港只獲一票,對此,他甚不以為然。「中國文學猶如一條大河,河水一直洶湧的向前流,一九四九年之時遇到一塊大石頭,便成了三家分流,香港這條支流可能比較小,可是還是其特色和存在的價值呀。」雖然並非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許子東仍心繫香港文學。許子東個人研究的其中一個領域便是香港文學,他不但編了多年《香港短篇小說選》,更代表香港與王德威、王安憶一起編了《輸水管森林:三城記小說系列》。

我們需要現實主義

「一直以來,文藝小說在香港都被邊緣化,從來不是一種意識形態,從不曾改造或影響社會。一九九七年前,香港文學卻有一個很大的突破,八十年代開始,因中英談判、社會前景不明朗,香港的本土意識大大增強,文藝小說營造不少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如西西的《我城》、黃碧雲等。」可是,香港回歸之後,政治情卻沒有預料中緊張,本土意識減弱,許子東帶有遺憾的指出,香港文學的發展有點停滯不前。

近年,香港文學發展特色有二,許子東覺得香港作家的寫作技巧其實玩得很不錯,文字上都下過不少功夫,情慾更成為年輕作家探索的題材,他尤其對《字花》雜誌、謝曉虹和葉愛蓮表示欣賞。雖然如此,許子東仍為香港文學的前景感到擔憂,「為什麼沒有人去寫一些最基本、現實主義的東西呢?寫高鐵寫地產不是很好嗎?像余華的《兄弟》便揭示了大陸的社會變遷,香港社會的變化也很大,最基本的東西不能被略過。」他又認為,作家不能一直寫香港的本土性,「寫來寫去Hong Kong is yours, but so what?」停了一停,他繼續說:「香港作家要有追求,要有用文學手段寫大作品的追求。在武俠世界裏,金庸便是個有追求的人。」

也是現實?「文學地產聯手吧!」

許子東一邊搖頭,一邊表示對香港文學並不樂觀,轉頭卻笑說:「香港文學一直自生自滅,從來不需要別人感到樂觀。」這樣說,他忽發奇想,表示香港的地產商應該每三年把一個單位送給文學獎得主,並把暫時賣不出的單位以低價或免費租給作家和藝術家,以作鼓勵,「這樣何樂而不為呢?此舉既能顯示地產商風雅,又能提升作家的地位。深圳也有名樓盤免費給藝術家作藝術村。」香港社會一向不重視文化藝術的發展,許子東常常告訴學生,金錢固然重要,房、車都要有,可是應該還有別的東西去追求,「難道商人不看書嗎?不看《紅樓夢》哪算是完整的人啊?大家應該各盡其力,建設香港!」

高大的他站起來,數手指說,「香港有兩強,一是地產,二是文學,兩強應該聯手,對不對?」說罷,笑了起來。

世紀.Info

香港嶺南大學將於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舉辦「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在海外」國際學術研討會Overseas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這次會議設兩場圓桌論壇。出席講者包括顧彬、刈間文俊、許庚寅、夏中義等。地點為康樂樓三樓林秀樑會議中心。垂詢請致電(2616-7880)或電郵:joanlai@ln.edu.hk與中文系秘書Joanna Lai聯繫。

[文.岑倩衡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
中文系守傳統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7日





【明報專訊】許子東出生於上海,自小受文學薰陶,獲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文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學系哲學博士。現居於香港,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並於2008年起出任系主任一職,任教香港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文學批評等科目。

香港有四間大專院校設有常規的中文系,包括中文大學、嶺南大學、浸會大學和教育學院。許子東認為,中文系最根本要守本分,不追求時髦,這亦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定位,「首先,中文系一定要對得住傳統,基本的東西要有,如古典文學課程,這是中文系的支柱。」他指出,現時內地大學的中文系加入很多非文學的課程,如電影、表演藝術等,而台灣文學則為政治所用,香港的中文系更要「安守本分」。嶺南大學中文系第二個目標便是要加強劉紹銘、陳炳良、梁秉鈞等教授開創的現代文學方面的優勢,並與各地全世界的中文系交流,作良性競爭,「香港只有四、五個中文系,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香港,做香港最好。」

許子東表示,他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UGC給的研究生名額太少,要根據研究能力擴大名額,才能媲美北大、波士頓等大學。

3/16/2010

托爾斯泰是托爾斯泰主義的烈士

魔神合體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5日
【明報專訊】《最後車站》講述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晚年景況,他是中心人物,被老的少的友的敵的陌生的熟悉的包圍,延伸出幾段複雜的人際關係,愛慾與親情,背叛與忠誠,縱使文豪如他,亦不斷在魔鬼與天使之間徘徊掙扎。何況常人。
是不是偉大的作家都有比較嚴重的「魔神合一情結」呢?
或許周作人不會被視為「偉大」,但他對「魔神合體」寫過精準的表述﹕「在我們的心頭住著Du Daimone,可以說是兩個鬼。其一是紳士鬼,其二是流氓鬼。這是一種雙頭政治,而兩個執政還是意見不甚協和的,我卻像一個鐘擺在這中間搖著。有時候流氓佔了優勢,我便跟了他去徬徨,什麼大街小巷的一切隱密無不知悉,酗酒,鬥毆,辱罵,都不是做不來的……但是在我將真正撒野,紳士大抵就出來高叫『帶住,著即帶住!』,說也奇怪,流氓平時不怕紳士,到得他將撒野,一聽紳士的吆喝,不知怎的立刻一溜煙地走了。」
托爾斯泰的「魔神合體指數」不可謂不高。年輕的他曾經當兵,在戰場上打過仗殺過人,性格裡種下那麼一點點的暴烈兇殘,並充分反映於其後對妻對友甚至對親如父輩的屠格列夫的硬朗行為,說變臉就變臉,說不理就不理,瘦削的五官木然肅然如聖彼得堡的冰冷寒冬。他也酗酒,也是病態賭徒,也愛在妓院打滾,甚至也動手打過女人,總之「流氓鬼」該做的事情他全沒少做一件,他的書你可能讀得熱淚盈眶,但當活生生的托爾斯泰站在你面前,你不一定會喜歡。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托爾斯泰會死,如同他那一代人全部會死。最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對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有所理想啟蒙的「托爾斯泰主義」,更留下了令一代又一代讀者流下熱淚的文學作品,到了晚年,他亦作出了嚴正的選擇,賣田賣地拋棄所有,獨自離家,終而死於嚴寒車站的站長室。
計算一輩子的總帳,畢竟是「紳士鬼」玩贏了這桌生命show-hand,勝者全拿,「流氓鬼」唯有黯然退場,昔日的胡混反更襯托出眼前的美好。生命如賭博,前面輸的都不算,最後贏的才是贏;輸小的都不算,贏大的才算贏。托爾斯泰做了最佳示範。
*******
選擇永生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6日
【明報專訊】《最後車站》裏的托爾斯泰,扮相神似,乾瘦的臉容,雜亂的鬍鬚,但雙目炯炯有神,閃發俄羅斯人的百年尊嚴,以及理想。
年輕時的托爾斯泰,眼神恐怕沒這麼正氣吧?
少年托爾斯泰在戰地裏見識過恐怖,歷劫歸來,酗酒狂賭,浪蕩不羈,彷彿不把自己置放於高度刺激中便無法驅散戰爭的濃烈血腥味。放縱自我 ,是精神的逃避,亦是記憶的出路,唯有如此,他始能於夜晚上瞌得眼睛。
幸而其後找到了文學,那是另一種出路,更光明的出路,他憑此門逃生,逃到了另一個平台,更高遠的平台,終而留下了偉大的作品和動人的「托爾斯泰主義」。
「托爾斯泰主義」是糅合了宗教情操與革命激情的理想思維,強調奉獻,鼓勵犧牲,主張用雙手雙腳結結實實地勞動生產,在生產裏實踐自我,把自我聯結他人,透過一個又一個人際小圈圈拓建出一個大同世界。這樣的「主義」在火紅的大革命年代裏,本來不算高論,但托爾斯泰透過兩種方式為自己的「主義」加重力量,一是文字創作,在結結實實的有魚有肉的故事裏召喚理想、鼓動激情,令讀者久久難忘生命的昇華與沉倫。
托爾斯泰的另一動人在於以行動支撐理論,不僅口說筆錄,更是實幹篤行,賣地棄產,流放遠行,把自我置於孤絕,讓世人親眼看見「主義」的骨和血,這是托爾斯泰的晚年抉擇,亦是《最後車站》的主題精華。
對托爾斯泰之死亡抉擇,中國作家止庵於十五年前作過精準評斷﹕「我從來就不認為托爾斯泰主義是多麼結實的思想,我覺得有分量的僅僅是作為一種理想主義的倡導者的這個結局﹕一位導師把他的門徒引入他創造的秩序,他自己畢竟也在這個秩序之內;他可能毒害了他們,但是沒有欺騙。任何人不信上帝我都不怕,我只怕上帝不信上帝。相比之下,托爾斯泰是托爾斯泰主義的烈士,對於烈士我們無法批評——他確實為此死了。」
死了,但仍活在電影裏,至少。選擇死亡是自我完成,也就是,選擇了永生。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一線之差

「褒曼第二」的箴言:如何信仰
卡羅︰《盲神父與假釋女》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6日
【明報專訊】這是金田一奇案式的懸念︰觀眾早就清楚,金田一最終會破案,但兇手是誰,線索在哪裡?《盲神父與假釋女》中,慈悲神父加上冷峻釋囚,結局自然是釋囚被神父感染,並從改變中得到力量。但改變的關鍵是甚麼?在神面前,人怎樣面對自己與別人的痛楚?

2003年,年僅32歲的年輕芬蘭導演哈羅,已憑《我很想你》(Elina: As if I Wasn't There,2002)等作奪得瑞典電影學院頒發的「英瑪褒曼獎」。評審不是別人,正是褒曼自己。褒曼早期創作生涯最念念不忘的主題,乃歐洲宗教文明在世俗化後,人與神決裂中的關係。《冬日之光》(Winter Light,1962)中,神父多瑪對求救的信眾矢言,一切愛莫能助,如果神不存在,人的殘忍與世界的出落會顯得更合理;結果信眾自殺死去。47年後,哈羅再次逆流而上,在六十年代的北歐鄉愿,重尋人的尊嚴。

終身監禁的蕾拉闊別人世12年,早就無欲無求,有天突然接到獲准假釋的通知,條件是接受一份神職助理的差事,工作的內容就只有一樣︰替盲神父讀信和回覆。來到神父雅各的大屋,蕾拉發現這個已屆風燭之年、親善和順的阿伯,正是為博愛而博愛的死老,令人髮指。蕾拉進餐時坐到冇雷公咁遠,收信時抽走一半丟進水井︰總之有理冇理,不受無功之祿,更不甘心淪為教會與神的施捨對象,或這些虛偽慈善的共犯。

不過換個角度,神父其實才是真正的弱者︰屋頂長年漏水,教堂禮拜沒有半個信眾,雅各僅餘的資本,或者就只有倒背如流的《聖經》,與數十年來信眾求告分享的記憶。漸漸,郵差在荒涼的屋前拐彎︰連來信也沒有了。神父望穿秋水,連蕾拉也忐忑起來。雅各不禁懷疑,是人需要神的慰解,還是他需要這個角色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意義。最後,我行我素的蕾拉讀出神父最後的來信︰她的身世與苦惱。在萍水相逢的人面前,二人相互尋找不可能的救贖;而救贖來自哪裡,原來只是一線之差,甚至可以不必深究

北歐日光長照,難分晝夜。綿綿冬雨打在屋簷,然後滴在屋內。載水的盤子滿了,水就溢出,稀釋了來信的墨水,沖走了多年相愛互助的痕跡,但雅各一直都沒有察覺。在苦難面前,神必是沉默的︰然而,幻覺的意思並非神從來不存在,而是我們,怎樣才算實踐信仰?

■《盲神父與假釋女》

香港國際電影節「世界視野」場次

3月26日 晚上9:30 The Grand

3月29日 下午5:45 UA時代

[文.盧瑾]

城大首推文言文搜尋平台

城大首推文言文搜尋平台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6日
【明報專訊】不少人在中學讀過《論語》等古典文學作品,但對文中的古文字詞解釋可能不甚了解。有見及此,城市大學昨推出全港首個網上文言文搜尋平台「雅歌匯」,平台有如維基百科,公眾可免費檢索文言文字詞的解釋、白話文對照,教師和教授等可上載文言文篇章對照和修訂原有字詞解釋等,體現web2.0互動的特色。

教授上載文言文白話文對照

城大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100萬元,2008年10月起研發「雅歌匯」網上平台,昨天正式啟用。系統現已匯集逾500篇文言文篇章,包括《論語》、《顏氏家訓》等著名典籍,以及《愛蓮說》、《桃花源記》、《虞美人》等中學中國語文科篇章。

主導研發計劃的城大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講座教授鄒嘉彥表示,「雅歌匯」集資料庫和搜尋平台於一身,運作模式有如維基百科,由用家將資料上載到平台,其他學生透過網站搜尋欲查詢的文言字句,系統會顯示相關白話文對照或常用解釋等。

他續稱,中心考慮限定特定用家才可上載資料,例如教師和教授等,以免資料出現錯誤,他並邀請各大專院校教授,由約10名專家協助檢視用家上載的內容,提高文言文解釋和對照的精確度,讓師生放心使用平台內容。他亦考慮設定平台的「官方版」文言文解釋,以供用家參考。

「雅歌匯」可將文言文學習電子化和營造新商機,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張倩儀昨表示,商務將與鄒嘉彥尋找合作模式。鄒嘉彥表示,若有出版商希望使用平台,中心將考慮收費,詳情有待商討。「雅歌匯」網址:acker.chilin.hk

3/15/2010

談ECFA「讓利」強調兩岸是兄弟

談ECFA「讓利」
強調兩岸是兄弟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5日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兩岸談判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對台灣「讓利」時強調,台灣報紙大篇幅報道他關於「讓利」的論述,但他在與網民交流時講了兩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因為我們是兄弟」,媒體就鮮有報道。內地學者解讀認為,「兄弟」是建立在兩岸相互尊重、彼此關心基礎上的,「ECFA簽署應在一個國家兩個地區的框架下才可以完成。」
以畫卷合一寄語兩岸團聚
溫總說,我知道商簽協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可以解決的。他還以元代黃公望一幅畫現分置台北、杭州兩地,盼能合成一幅來寄語兩岸統一。
學者:簽ECFA 「一中」是底線
中國社科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褚靜濤指出,溫總以畫卷合二為一寓意兩岸團聚。褚靜濤表示,當前,台灣關心經濟議題,但大陸則側重於政治層面,「一個中國」一直為大陸政治底線。溫總所謂「兄弟」就是要雙方互諒互讓,彼此考慮對方想法,「台灣方面不能挑戰一個國家的大陸底線,否則怎麼簽ECFA?」

金融國資委 醞釀成立

金融國資委 醞釀成立
統管銀行保險證券行國有股權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5日
【明報專訊】為了加強對國有金融企業的管理,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再次醞釀成立「金融國資委」,把主要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至證券公司的國有股權,統統都盡歸於「金融國資委」旗下,接受統一的監督。

接近內地金融業的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詳見另文),會把成立「金融國資委」提上議程。如果成事,「金融國資委」日後將代表國家的「出資人身分」(即是股東),加強監督國有金融企業的資產轉讓、人事安排和策略制定等環節。消息人士指出,成立「金融國資委」有利於協調國有金融企業的發展策略,是因應當前環球金融形勢的戰略性佈局,功能與「超級監管機構」不能相提並論。他相信在現屆中國政府的餘下任期(三年)內,都不會推動成立「超級監管機構」,但「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證監和保監)將會加強溝通和協調。」

統一管理 協調企業策略

有熟悉內地金融政策的投資銀行家相信,環球金融危機觸發了個別政府部門重新考慮成立「金融國資委」。一名駐北京的美資投行負責人分析,已上市的三大國有商業銀行,主要由中國投資公司旗下中央匯金,代表國家持股,但中投以至匯金的設置,都較為市場化和商業化操作,「匯金更加接近一家投資控股公司」。

至於保險和證券公司的國有股,則由不同單位持有。經歷金融海嘯之後,全球都加強監管金融業,中國政府同時又特別關注發展金融業的戰略部署,可能因此再次研究成立「理論上什麼都能夠管」的金融國資委。「由宏觀的混業經營、海外併購的協調,到微觀如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高管薪酬問題,他們(中國官員)可能覺得如果有國資委出面統一處理,效果比銀監、保監更佳。」

內地的大型金融企業,如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0939)等,基於重組上市時的安排各異,國家持股的模式也不盡相同。例如建行和中國銀行(3988)都由匯金控股,工行則由財政部和匯金分別持有三成多股權。交通銀行(3328)的國有股主要由財政部持有,匯金08年已把所持有的13%交行股權,悉數劃撥給財政部。(見表)

早於大型國有銀行5、6年前重組上市之時,內地已有設立「金融國資委」的聲音。中國政府近年注資重組國有銀行,多由匯金出手,加上匯金入股了多家證券公司,所以也有「中央匯金已是類金融國資委」一說。日後討論成立「金融國資委」,匯金的角色肯定是主要議題。

易憲容:另設機構疊架屋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表示,沒有聽聞成立金融國資委。他認為目前已有多個部門監管金融企業,再另設機構只會疊架屋。反而更有可能在國資委旗下成立新機構,監督央企本身持有的金融資產。國資委全名是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持有中石油集團、中移動集團等逾一百家中央國有非金融企業。
**************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提早召開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5日
【明報專訊】中國國務院1997年底召開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每5年召開一次,每次都涉及金融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和部署。對上一次會議在2007年召開,其後即爆發環球金融危機,金融市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地傳媒早前已披露,原本要到2012年才召開的第四次會議,將提早在今年舉行,各政府部門目前已進入醞釀相關課題階段。

內地時事雜誌《新世紀》上月引述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指各部委將成立相應專題調研小組,為新一屆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籌備課題,開會日期要視乎研究進度。

報道指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向各部委下發了文件,共有13個重大課題,其中有8個涉及當前金融領域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正在徵求各金融部門意見,包括:推進政策性金融改革、進一步加強金融國資的管理、如何監管在綜合經營情下「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探索地方金融管理模式

3/14/2010

心向往之:紀錄片《目送一九四九》 香港首映暨分享會

紀錄片《目送一九四九》 香港首映暨分享會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華文世界引起巨大廻響,在各地居暢銷書榜與好書排行榜長達半年之久,讀者之反應空前熱烈。

在這部書的採訪與寫作過程中,龍應台跑遍兩岸三地,亦遠赴美國。當其時台灣導演王小棣與黃黎明,跟隨龍應台到處奔走,近距離用攝影鏡頭記錄下訪談經過。這些珍貴鏡頭以強烈現場感記錄下經歷那段歷史風雲的當事人,如何在六十年後面對慘痛的個人回憶,是在文字之外,另一種對歷史叢林的追蹤。

分享嘉賓: 王小棣(台灣著名導演)

 黃黎明(台灣著名導演)

龍應台

日期:3月27日下午3點 – 6點

地點:香港薄扶林沙宣道21號蒙民偉樓地下鍾江海會議中心演講廳

鄭培凱:前世今生紫釵記

文字江湖﹕前世今生紫釵記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4日
【明報專訊】《紫釵記》的故事原型,是唐代蔣防的傳奇《霍小玉傳》,寫的是李益在長安邂逅霍小玉,兩人情投意合,歡愛之後共誓偕老。後來李益外放為官,藉婚姻攀援高門,捨棄了癡情的霍小玉。小玉苦等情郎不歸,以至於生活貧乏,無以為繼,只好賣了珍藏的紫玉釵。雖有黃衫客仗義,撮合他們見了最後一面,卻因李益貪慕富貴榮華,霍小玉含恨而死,以凄美的悲劇結束了一場負心的故事。明代的大戲劇家湯顯祖以此為藍本,用絢麗的文辭撰作了戲曲《紫釵記》,把李益不歸說成權相作梗,改寫了故事結尾,讓有情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湯顯祖把負心故事改為大團圓,固然有點落入高明改寫《琵琶記》的老套,但是加強黃衫客扭轉乾坤的本領,或許反映了他厭惡明朝高官(特別是張居正)的權勢,寄託於上蒼神秘信使的降臨(deus ex machina),藉文學撻伐現實。在昆曲舞台上,《紫釵記》的折子戲,四百年來歷演不衰,一直唱:愛情的生死不渝,可以戰勝權貴的威迫利誘。
湯顯祖的《紫釵記》到了1950年代,由唐滌生改編成粵劇《紫釵記》,故事精簡了許多,文辭也由繁複華麗轉為明晰流暢,風行一時。我看過任劍輝、白雪仙表演的影碟,曲調婉轉纏綿,勾人心魄,引我進入了粵劇的世界。霍小玉故事的核心主題,從原來的癡情,發展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願望,一直到情欲自主與個人主體的肯定,讓現代人看了依然能有共鳴。近來毛俊輝導演打破了戲曲、話劇、音樂劇的界限,糅合不同舞台表演,冶製出一台今古對照的《情話紫釵》,把情欲自主與現實利益的衝突,發揮的淋漓盡致。我看的是最後一場,可巧正坐在白雪仙身邊,好像自己作為觀,在文學作品中見過霍小玉,在舞台上觀賞過霍小玉,在真實生活中又認識許多飾演霍小玉的演員,游走於一千多年來的文藝想像、舞台表演、以及生活現實的反思。

毛俊輝的《情話紫釵》,在舞台呈現上十分現代,有三重交疊的表演時空,可以看到布萊希特「間離效果」的影子。一是唐滌生的《紫釵記》,也就是前述的《紫釵記》文化想像傳統;二是《紫釵記》現代觀的情欲思考與想像,在困惑中尋求與選擇自己不敢肯定的答案;三是現代手機版的《紫釵記》情節,讓謝君豪飾演的現代李益與何超儀飾演的現代霍小玉,藉拾到手機(現代版的「拾釵」)而邂逅,展現了現代人在追求情欲自主過程中,遭遇的外界干擾與誘惑,只有肯定了自我的選擇,才能心甘情願,白頭偕老。

演好這齣今古交錯、結構繁複的大戲,演員的功力十分要緊,而導演能夠把頭緒紛繁的脈絡呈現清楚,一絲不亂,遊刃有餘,更是令人欽佩。演員都稱職,謝君豪的演技的確出色,不過,令我最為讚歎的,卻是導演讓何超儀換了三套艷紅的時裝,散發了情欲的無限誘惑,而且完全呼應了胡美儀璀璨戲服(類似和服的唐服)的艷光四射,超越古今,讓我感慨愛情永存,卻又如此燦爛迷離,令人心悸。錢鍾書在《圍城》裏說,「愛是又曲折又偉大的情感,決非那麼輕易簡單。」這或許是文明進步給現代人帶來的困惑,雖然古人也好不到哪裏去。

毛俊輝的霍小玉故事,給我們帶來什麼示呢?不同的觀應該有不同的反應,我倒是贊成導演的想法:今夕何夕,此情不渝。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近作有《樹倒猢猻散之後》等]

中環的六十年代

歲月神偷﹕數。白。欖
中環的六十年代
文章日期:2010年3月14日
【明報專訊】說到1960年代的中環,先由海旁說起。

當時海旁的干諾道中,仍有多座新舊碼頭,最矚目的是依次於1954及1958年重建落成的新「皇后」及「天星」碼頭。天星的新型建築連同連接的行人隧道,皆為當時香港的「新生事物」。

所有都已拆卸了

皇后碼頭當時的盛事為接待1961年訪港,兼為香港大學舉行慶祝成立五十周年儀式的主禮人,英國雅麗珊郡主,十分哄動。

位於畢打街口的卜公碼頭,又名「皇家碼頭」為市民乘涼、垂釣以至露宿的好去處。1960年代中環填海而拆卸,現時重置於赤柱。

卜公碼頭西鄰還有鐵行碼頭、石碼頭、統一碼頭(現「國際金融中心一期」所在),以及機利文街口的港澳碼頭。統一碼頭中設有汽車渡海小輪碼頭,不時可見伸延至西營盤的輪候渡海汽車長龍。

這一帶有一糞渠的入海口,不少人在此「釣泥」,甚至即席出售,附近碼頭亦有「泥粥」檔。

1962年9月颶風「溫黛」襲港,不少碼頭皆遭受破壞。稍後,建成兩座包括頂樓設有中式酒樓的新渡海小輪碼頭。

多座新型大廈於1960年代在中環落成,包括1962年的「於仁」(後來易名為「太古」,現重建為遮打大廈)、恒生銀行(現盈置大廈)、希爾頓酒店及大會堂。之後是1963年的文華酒店。跟於六十年代中的新太子行、廣東銀行(現「建銀(亞洲)」、聖佐治行等)。同時落成的,還有一座呈「L」字形的新卜公碼頭。

1962年落成的大會堂,設有圖書館及「香港美術博物館」(現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的前身),為市民的尋找知識的好去處。至於大會堂音樂廳,不時舉辦票價一元的普及音樂會,大受歡迎。新卜公碼頭亦由1968年起,亦多次舉辦亦為票價一元的「新潮舞會」,若干「天王」級的流行曲歌星,亦是在新潮舞會中初露頭角者。

位於統一碼頭背後的消防局大廈(現時恒生銀行)內,設有「華民政務司署」(現時的「民政局」),不少勞資糾紛以至夫妻不和等爭拗,均往「華民」尋求解決。消防局大廈兩旁,有十多個提供「即影即有」(兩小時後交貨)的街頭攝影檔,供市民持照片往各部門申請包括「針紙」、「回港證」在內的各種奇難雜「證」者。

「椰衣」掃下的寂靜

畢打街以東一帶為銀行區,馬路兩旁是滴水不沾者,清道伕所用的是「椰衣」掃把而不是其他地區的竹掃。這一帶亦為汽車不准響號的寂靜地帶。出入這一帶者,多是衣冠楚楚或西裝筆挺的上班一族。

可是,每屆午飯時間,銀行區卻現一「奇景」,大批運送「包伙食」往各寫字樓的「大軍」,穿梭於銀行區。他們將「三一湯」連同白飯,用手挽、擔抬,以至整個托盤放置於頭頂的方式,在各商業及銀行大廈「登堂入室、穿房入舍」,令不少初到貴境的洋人,為之側目。

到了1970年代初,政府決定「取締包伙食」,鼓勵中環上班一族購買當時亦稱為「便當」的飯盒,並建議在皇后像廣場內之水池旁,坐下享用。飯盒文化,便於1970年代興起。

至於皇后像廣場,於1960年代初,仍為以停車場為主,到了1966年,才改闢成現時的樣貌。

1960年代,西化的銀行區內,卻有多間中式酒樓,包括大會堂酒樓,於仁大廈頂樓的於仁酒樓,以及告羅士打酒店(現告羅士打大廈)樓上,可筵開百席的告羅士打酒樓,還有一間位於德輔道中當時連卡佛百貨公司地庫,原為「威士文(聰明人)餐廳」的「翠華酒樓」。

1960年代初,市民熱中購買馬票,以望中頭獎而「一朝發達」,成為百萬富翁。馬會的兩個港島發售處皆位於中環,包括舊太子行及德忌笠街(約1970年易名為「德己立街」),現世紀大廈所在。德忌笠街上端及蘭桂坊及和安里,於1960年代仍為傳統的華人住宅區,不少店舖欄以「趟櫳」及「雕花木閘」用作住宅,與現時的「全盤西化」大異其趣。

咫尺之遙的皇后大道中,尤以皇后戲院一帶卻為港島的「旺角」,可用「衣香鬢影、冠蓋雲集」來形容。「皇后」於1961年重建落成,內有一「夏蕙夜總會」。落成不久,上映一套於1960年在香港拍攝的《蘇絲黃的世界》。

街上的戲

皇后旁的戲院里之畢打行樓下,有一被稱為「蛇竇」的「樂香園咖啡室」,於1960年代已聲名遠播。

皇后斜對面有一娛樂戲院曾於1963年重建,現時為再度重建的娛樂行。

1960年代,整個中環區由干諾道中迄至羅便臣道,仍有不少三四層高的遠年舊木樓,在雙層巴士上層,亦可窺見德輔道中擠塞的「白鴿籠」民居內的情景。不少茶樓、小館、西餐廳在這些木樓開設,直至拆卸重建為止。這些茶樓包括德輔道中的「第一樓」,皇后大道中的「高陞」、「蓮香」、「慶雲」及「得雲」等。還有位於永吉街8號的第一代「陸羽茶室」。

當時的擺花街,有不少售賣粵劇戲服的「顧繡店」,偶爾可見「任姐」等大老倌在此出現。1960年代中,這一帶紛紛拆卸改建,在新樓的店舖中,有一以蛋撻馳名的「泰昌」。就近的結志街,有以奶茶馳名的「蘭芳園」及魚蛋馳名的「景記」。

擺花街對上的一段雲咸街,不少稱為「差行」的印度商行毗連開設,成為一小印度區。中區警署前的一段荷李活道,則為古玩及瓷器店的集中區,現時則已伸展至幾乎整條荷李活道。

有不少大牌檔開設於依利近街及士丹頓街一帶。士丹頓街因曾有富商一口氣購置三十幢樓宇而被稱為「卅間」。1950至60年代,不少在此居住的潮籍人士和「鶴佬」在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盛大的盂蘭超幽勝會,到現時仍盛行不輟。(文章大小標題為編者擬)

[文 鄭寶鴻 編輯 黃靜 電郵 mpcentury@mingpao.com]

经济观察:数字透视海南金融地产岁末年初之“放量”

中新社海口3月12日电 题:经济观察:数字透视海南金融地产岁末年初之“放量”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付美斌 尹海明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海口、三亚住房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领跑”全国。其中2月份,海口同比上涨50.5%,环比上涨14.0%;三亚同比上涨49.3%,环比上涨16.7%。
岁末年初海南金融地产“放量”到底有多大?它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注入海南地产业的资金来源结构如何?海南还有多大的房地产存量及其结构如何?
记者尝试从官方统计数字透视上述疑问。
时间节点:“政策”套餐与“热钱”南下无缝衔接
对于这一轮“放量”,此间言论较为一致归因于0九年末国家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一来,建省二十年发展定位一直摇摆的海南,因为这个政策“套餐”,前景出现颇多变数,值得投资一搏;二来,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机后进入中国的“热钱”,以及2009年国内银行的超量信贷,岁末四处寻找暴利“出口”,海南因为成为“投资热点”而不幸中招。
比照海南省统计局逐月发布的2009年9月至今年1月《统计月报》,可以发现去年10月是金融地产放量的第一个节点,今年1月则是第二个节点。这两个节点,与海南省拟上报建国际旅游岛方案,以及国务院下发《意见》的时间恰好吻合。
金融放量:近4个月地产投资与去年前9个月相当
今年1月份的海南《统计月报》,是海南建省以来少见的一份月报。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项目,有许多同比数据不是以百分比来描述,而是成10倍甚至20多倍的放量增长。
如“房地产开发投资”项下数据是34.69亿元,同比为2倍;其中“土地开发投资”一项1.23亿元,同比为23.9倍;“年度财务资金来源”项下的“其它资金”为163.9亿元,同比为5.7倍,“定金及预付款”为65.2亿元,同比为10.9倍。
这些“同比”是否能够准确说明海南金融地产的“放量”情势?记者与此间数位宏观经济研究者,以及金融业内人士探讨后认为,由于两年的岁初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迥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迥异,故两个月份数据对比不能精准说明海南情况。
仔细比读这几份《统计月报》,发现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四个月份地产投资累计,与去年前9个月累计相当,金融方面的数据甚至大幅度超过。
如,去年截至9月,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累计为190亿元,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累计为100.9亿元;其中“土地开发投资”,去年截至9月累计10.5亿元,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累计为7.67亿元。
又如,去年截至9月,海南房地产“年度财务资金来源”项累计为328.6亿元,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累计为352.5亿元;其中,这两个时段内“其它资金”项下的数据分别为178亿元和250.4亿元;“定金及预付款”项下的数据为86亿元和138.5亿元。
上述涉及海南房地产投资的统计数据比对说明,无论是投资,抑或是热钱,在去年10月份之后,出现了惊人的放量增长。
房产存量:住宅类房地产在建与销售比约五比一
统计数据的比读还说明,年终岁末海南在建与销售房屋比约五比一。
从房地产建设来看,在“房地产施工面积”项下,去年截至9月为1691.28万平方米,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累计为1596万平方米;“竣工住宅”,这两个时段的数据分别为158.72万平方米和229.33万平方米。
从房地产销售来看,“住宅销售面积”项下,两个时段的数据分别为338.72万平方米和335.69万平方米; “住宅销售额”,数据分别为204亿元和267,3亿元。
其中,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底,关于“住宅” 竣工与销售的统计数据,与海南同期“房屋竣工面积”、“房屋销售面积”相比,相差均不低于10万平方米;与“房屋销售额”比较,相差不低于5亿元,说明目前海南房地产的构成以住宅类为主。
据此间《海南经济报》报道,尽管2月海口住房价格指数领先全国,但是商品房市场总成交量为2150套,平均日成交量约为76.8套,签约总面积为272273.83平方米;环比下滑38.75%,平均日销售量环比下滑约36.2套。其中,春节后的2月13日—16日连续四天销量为零。1-2月,岛外购买商品房住房的面积占了商品房销售总面积的63.23%,购买商品住房占商品住房销售总套数的64.28%。
数目庞大在建的商品房住房,在海南土地上正全线“开花”,能在多久以怎样的价位“消化”完毕,将是开发商与投资人“博弈”的焦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