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7

恩的信。母親。女人。八0年代。

向東:

今天早上回老二學校辦活動 回流七年多了
一直在孩子的小學做義工 辦家校活動 更多是家長教育
長子今年十四歲 但2000年暑回流前並沒有多少媽媽朋友
在加拿大 即使身邊有當媽媽的 也沒有很女人的話題

讀你的分享 感慨良多
八十年代末的海南熱 是當代青年人的理想 是天堂
但。。人生何處知何以。。那裡才是人間天堂?
而天堂。。又在人間嗎?

活動後和理事們午飯 大家談孩子 談教育
談自我成長 談生命中難以承受的輕

T:兒子早產 出生兩磅 腸不會蠕動
手術室醫院才是家 還有沒法照顧的長女
和生意失敗的先生 九年來進出醫院無數次
爸爸至今沒有陪過兒子到醫院一次 因為沒法面對

L:小二的兒子自閉症 手腳協調障礙 讀寫障礙
媽媽很Depress 整天看的都是孩子成長的書
她覺得做媽媽是人生最錯的決定。。

你的文字讓我回到我們的八十年代 抱負 理想 張狂
是的 我也有過抱負 如今那火種還沒有熄滅
但 今天 我還可以這樣想嗎?
都說被愛的人最幸福 向東。。你好幸福啊
所以 可以的話 低落時就往這方向想吧

留在港可以有更大的窗口
但家人不在身邊 而歲月是飛逝的
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流走了


這幾天在看一本叫快樂學的書 達賴喇嘛徒弟
一個傑出的法國科學家Matthieu Ricard 用了多年完成

http://www.hachettebookgroupusa.com/books/85/0316167258
/chapter_excerpt24176.html
Happiness: 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
by Matthieu Ricard


molecular biologist turned Buddhist monk demonstrates how to develop the inner conditions for true happiness.

Never has happiness as an emotional and physical state of being been so widely discussed. Matthieu Ricard is 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voices on the subject, and one of the few who can bring together the teaching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t. In this accessible new work, Ricard provides a straightforward assessment of how to create true and lasting happiness. He addresses the pursuit of a meaningful life at its most fundamental level –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inner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genuine happiness. Ricard helps readers form new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with themselves and with the larger world, working toward happiness step by step, starting with 20 minutes of daily mind training and meditation.

• Ricard has been featured in Time, Self, O Magazine, The New York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 Ricard has served as interpreter for the Dalai Lama and also works with many influential thinkers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cluding Brian Greene and Daniel Goleman.

• With his father, Jean Francois Revel, Ricard co-authored the French bestseller The Monk and the Philosopher, which was translated into 21 languages. He also co-authored the 2001 book The Quantum and the Lotus with astrophysicist Trinh Xuan Thuan.

Acclaim for Happiness:


"Written with grace and clarity, Ricard offers exciting ideas and practical tools for increas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our relationship to the world."
—Paul Ekman, Ph.D., author of Emotions Revealed

"In this highly readable and enlightening volume, Matthieu Ricard offers us the keys to opening up the chambers of the mind where serenity resides. His elegant descriptions show us how the preoccupation with the self leads to the detrimental urg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at present barriers to genuine liberation. This superb volume demonstrates how we can experience contentment even in the face of unpleasant circumstances"
–Aaron Beck, Ph.D., author of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Matthieu Ricard is a Buddhist monk who completed a Ph.D. in cellular genetics with the Nobel laureate Francois Jacob before leaving France to study Buddhism in the Himalaya 35 years ago. He lives and works on humanitarian projects in Nepal.



一個廿六歲做到很多人一輩子達不到的成就
就在人人羡慕的當下 去了喜瑪拉雅山下修道
做藏文繙繹 為體貼身體做的最少 為靈魂做得最多

人生有很多取捨 很多抉擇 很多都是不能回頭的
今天 也有很多抉擇 一個緊接一個
也有一些偶然 快樂的 失落的


龍老師的人生詰問是和華安對談的最終回
談到老 談到死
我不怕老 但怕拖累人
爸媽老來的艱難給我很大的功課
讓我本來就不馬虎的人生學得更認真一些

做好自己 為了珍惜每一天
近年 愈多人年紀輕輕就走了
包括兒子三十不到的班主任
包括小時候的導師和摯友都在醫院中
可能比我更早一些行完生命的旅程

不是悲觀 只是想若今天是最後一天
可以問心無愧嗎?


揭醜之書。剝畫皮。

K,
馬先生是文,很是與林行止先生惺惺相惜。同為斯文的讀書人,對于來自小人的“羞辱”,其氣其窘,一定,感同身受。
其實,這樣的伎倆,是國人骨子里的,幾千年并未有改變過,不過如此。
人生,布滿陷阱,自我的修煉,若不著意避開那些陷阱,便會深陷泥淖,污穢不堪,行為瘋癲。我總是不相信,任何人希望自己如此的。
誰也難以否認,內心不曾有不堪直視的念頭;然而,厚道的人,會笑看其消長,不去邋遢他人。
“小人”,則有完全不同的邏輯,自以為是地設技,弄出些光面堂皇的齷鹺來。如若小人當道,那么那個朝代,就是“亂世”,興所謂“文字獄”。文化話語權,若掌握在心思齷鹺的的“小人”手中,真正的讀書人,會被那樣的朝代折磨不堪的。

這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剝畫皮”。很靈。
于是,可讀古老如初的“現形記”。

揭醜之書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6日
【明報專訊】有人最近寫了一本叫做什麼什麼「最後政治貴族」之流的書,說想替前老闆羅德丞「平反」云云;情深義重,可感可佩。

然而,效果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讀者在看書之後,對羅先生多了幾分衷心敬意,由黑變白,由地獄而天堂,這才叫做「平反」;如果,相反,讀者在翻看書頁的過程裏經常忍不住邊讀邊搖頭嘆息,這就叫做「適得其反」,或說厚道一些,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至少我就是這樣的一個讀者。

以書內提及林行止先生那段為例。

根據作者記述,林行止撰寫政治評論嘲諷羅先生為「真小人」,羅德丞極不高興,約林先生見面吃飯,林行止欣然赴約。飯局當天,羅德丞故意不訂可保私隱的酒樓房間,反囑手下安排了一張角落小桌,前後擠其他食客,令林行止坐得極不自在。言談之間,羅德丞又刻意提高聲浪,咄咄逼問,緊緊相催,令文質彬彬的林先生有些受窘。

最後,林行止以「報館有事」為由,先行告退,而閱讀至此,儘管作者未曾寫出餘下細節,我們不難想像當時情景:

目睹林行止先生的背影,羅德丞臉上浮起志得意滿的笑容,甚至忍不住在喉頭冒出兩聲又沙又沉的獰笑,自覺「報仇成功」,達到了屈辱林行止的目的。於是,他挾一箸肥豬肉,放進嘴巴,一邊咀嚼一邊對手下說,嘿,你看,連林行止都怕我,成個香港,以後仲有邊個敢得罪我。幾滴肥油從他的厚嘴唇邊溢出,他用手背去抹,喔,不,對不起,羅德丞是「貴族」,絕對不會用手背抹嘴,所以,在我們的想像裏,這位汲汲於討好李鵬但最後食了「詐糊」的貴族先生應是執起桌上的熱毛巾,清理嘴巴,順便用一支雪白的小牙籤掃清牙縫。

坦白說,讀該書至此段,一股憤怒打從心底湧起。何物政治人,竟然用此狡計對林行止先生無禮不敬?何等權力動物,竟然惡意鋪排以讓溫文爾雅的林先生受到委屈?確是可惡,而且可恨。
這樣的一本書,「平反」云乎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揭醜倒是有效了。改朝換代,群醜現形,就是這樣罷了。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物我兩忘

K,
恩讀了昨天的眾里尋她,E回來。

向東:
真是你的創作高潮 不,不是創作
Soul searching...

回頭看 不枉人生啊


小女子被一個Soul searching深深打動了。什么,叫做知音?我回了。

恩,
謝謝你的理解。
終于達到了,有勇氣直面自己人生的狀態了,我很珍惜。只覺得時間不夠用,來不及將噴涌而來的歲月留痕,一一訴諸筆端。

昨晚,和MAYBOY聊到深夜四點多,一邊熱了些雞蛋西紅柿湯,一邊吃著熱乎的蔥油餅,一邊將我這一年多的心路歷程坦誠探討。
人,是需要有些精神的。人生,沒有精神上的伴侶,相互的扶持,路是很難走的。
人生伴侶之間,能夠做到以不擁有,為擁有;給所愛的人以靈魂的自由,則是一種很難的境界。
我們說:相互牽掛,各取所需。
愛得徹底,愛得深沉,到底是怎樣的?什么是真正的物我兩忘,在兩情之間?

在小女子精神苦悶的時期,友情,愛情,情愛,性愛,以及細致的情感生活,精致的生活細節,可以成為治療的"藥"。
不避諱,拿自己當作藥,不避諱世上還有更多可以治療"愛人"的藥,MAYBOY是讓我感動的。

離港前,因為感動于小女子對夢城的留戀,一位傳媒機構高層,向小女子發出熱情的邀約;同時,因為父母的原因,在離任後小女子也可能前往他城任職。如果,命運安排其中任何一項,都會使得我們即將結束的因公分居生活,變為漫漫長夜無盡的思念。
這,給內心里非常盼望小女子返回綠島的MAYBOY,出了多么大的難題?!
從來嬌驕二氣脫不去的小女子,那日很是有些惶惑的。站在維多利亞港邊,我在電話里說:這樣大的決定,我從來不敢自己做的。要知道,我的人生,從來都是"隨",怎么敢真的"放單飛"?
記得,MAYBOY只說了一句。簽吧,因為對你是很好的,你應當留在一個靈魂自由之所在。我會帶著兒子,常常來看你的。
記得,小女子讓MAYBOY將聽筒給我們的兒子。說:兒子,長大了,要像DADY一樣,讓你的女人做她喜歡做的事情。讓她的靈魂之花常開。
不知道,肥仔是否能夠聽懂,小女子當時,很是有些動容的。

當命運最終讓我轉回綠島之時,MAYBOY的欣喜,是女人都不會不心動。
他帶著肥仔趕去夢城,一個個箱子幫小女子打理,甚至不惜單薄的書生身子,當起搬運工;當小女子告別宴大醉而哭,他在姐妹的幫助下,背回了他的女人。
記得,小女子在電話里向前來問候的哥哥說:我知道,喜歡我的人很多,可是,我啊,最稀罕MAYBOY。因為,他的寵啊。
哥哥說:關兒,關兒,你啊……得之者幸。

小女子,醉、淚、眠。


昨晚,對于那個讓我們靈魂牽手的"人生無常",再次進行了認同。這一次,比二十歲時的理念上的單薄的認同;多了一層感性的、復雜的、體己的意味,"直面慘淡的人生",首先是直面自己,以及自己所愛的人。是吧?

記得,回綠島後,小女子曾經電話里對父親說:爸,我啊,沒嫁錯人。
當年,因為小女子不懂事,為了這個男孩別父母,千里迢迢從古都南下綠島,父親從未言說一句,但是我知他苦。
這一日,父親對我說:請你轉告MAYBOY,我謝謝他。

唉,恩,不知為何對你寫這樣一段,或許,我們都是女人,都知道女子真正的難處。

10/05/2007

大金塔旁

大金塔旁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5日

【明報專訊】在緬甸從Burma被「正名」為Myanmar以前,我見證過仰光街頭的恐怖氣氛;大金塔陽光閃耀,但愈閃耀,愈對比出空氣的凝重。

那是「8888屠城」之後的事情了。

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仰光街頭群眾集會要求民主,打倒軍政府,打倒獨裁者,打倒一黨專政,打倒貪污腐敗,打倒這個打倒那個,所有在那年代足令中國人感到耳熟的口號都被喊出來了;激情的八十年代,理想的八十年代,昂山素姬仍然青春飛揚的八十年代,但當然,亦是可哀可悲的八十年代。

因為軍政府向群眾開了槍。在「四條八」當天,軍隊開火,百姓流血,新聞說有三千多人死亡。

事後仰光戒嚴了一個多月,就在解嚴後不久,我從曼谷搭機前往,同行者為一位法國攝影師,兩個人,兩個大背囊,兩件T-shirt兩條短褲兩對毛腿,走在大金塔旁邊,猶見到處許多街頭都是軍車和軍人,冷峻的眼神如刀般盯視我們兩個異鄉人,令我不禁渾身發毛。

大金塔矗立無語,不知何故,大白天,人極少,完全沒有想像中的香火旺盛景象。攝影師包德納舉起鏡頭向四周搜索影像獵物,被拍者大多臉現慌亂,避之唯恐不及,我還記得塔旁一間商店的年輕售貨員發現被鏡頭瞄準,又氣又怒,執起一隻木象擺飾作勢欲扔,我和包德納急忙跑開,他這傢伙笑我膽小,我自辯道,你有所不知!你是外國人,他們不敢真的扔,但我是華人,而且又黑又實,看起來像緬甸華僑,他們說不定會拿我「祭旗」!

包德納是個非常new age的法國人,吃長素、練瑜伽,我和他同睡一房,偶爾早上醒來,驚見他在鄰上做倒立和拱橋,長髮和長鬍雜亂不堪,有幾分似韓國鬼片裏的妖魅。

那次採訪旅程從南至北,由仰光而曼德勒而巴固,愈往北,愈輕鬆,追山逐水,在佛塔與佛塔之間思索前世今生。結論?未有。無明與煩惱豈能說斷就斷,如同一個國家縱使改了千次名字,文明歷史終究仍似停滯,吶喊、流血、槍聲,周而復始在天上和地上登場。

昂山素姬畢竟仍在牢裏,用冷靜的眼睛,溫柔地看鐵柵外的沸騰。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舊文一組。世纪初一头搁浅海南的巨鲸。

k,
龍老師這篇《淇淇》,讓小女子回想起2000年大年初一擱淺并最終故去的那頭巨鯨。
當時,小女子的報道,牽動了東南亞區域華文媒體春節的版面。
這是一個,神、魚、人的故事。傳統與科學、虔誠與貪婪,各種價值觀混雜,各色人物在短短的幾天內紛紛登場,各懷心思。是哈,人生永遠大過戲劇。
小女子,從最初的發現,直到落葬,全程配伴左右。
一頭,多么,孤獨的,神魚。牠,不明白,凡間的周章。
好苦。

***
海南瓊山擱淺巨鯨獲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9日 10:10

  中新社海口二月八日電(記者 關向東)今天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左右,海南省及瓊山市水產部門動用兩艘大漁船,在瓊山市演海鎮北港村海灘成功將擱淺巨鯨拖回深海,經過三天三夜的救助,這條長十一米、重十五噸的巨鯨終於獲救生還。
  據瞭解,這一龐然大物是本月五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左右被北港村漁民陳文榮發現的。接著,海南省水產局和瓊山市水產局、瓊山市邊防局等部門,與當地村民一起馬上投入搶救這條罕見的巨鯨。他們一方面不停地用海水澆灌鯨身,延長巨鯨生命,爭取救助時間,另一方面與漁政漁監部門和海軍部隊聯繫尋求用大漁船或軍艦救助巨鯨。為保證今天救助成功,駐島海軍某登陸艇也已做好救助準備,萬一漁船拖拉巨鯨失敗,馬上起用海軍登陸艇。
  今天救助前,瓊山邊防官兵先用鐵鍁小心地從巨鯨體下挖坑,海南省及瓊山水產局人員和北港村村民匍匐海灘,用大拇指粗的膠絲繩穿過巨鯨腹下的沙層織成大漁網,兜住巨鯨。然後用兩艘大漁船往海裏拉,終將巨鯨拖入深海。
  據介紹,巨鯨擱淺消息傳出後,每天都有逾萬村民和遊客前往觀看。為防止好奇者觸摸、傷害巨鯨,村民昨天已用繩子將人和鯨隔開。不少村民和遊客主動地參加救助,希望鯨魚能及時返回大海。一位來自廣東的羅穩柱遊客一直為巨鯨灌水,他說:“希望它能早點回到海中。” 附近村民幾十年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鯨魚,大飽眼福,十分高興。一些虔誠者還燃香叩拜巨鯨,他們說:“大年初一巨鯨來拜年,是好兆頭!”
(完)
***
海南擱淺巨鯨不幸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3日 08:21

  中新社海南文昌鋪前二月十二日電(譚麗琳 李星傑 關向東)二月八日中午因擱淺而被救助入海的巨鯨,昨日下午四時在海南文昌縣鋪前鎮新港村海灘被發現,證實已死亡。
  巨鯨肚皮朝天,腹部和尾部浮出海面,頭部沒在水中,距海岸僅四米左右。因腹部充氣,巨鯨軀體顯得非常龐大,滾圓腹部黑白相間的條紋極為清晰。時值漲潮,二十米範圍可聞腥臭。
  巨鯨屍體是昨天下午四時許被新港村漁民發現的。此處距二月八日巨鯨放歸處二海裏。鋪前鎮委、鎮政府和鋪前邊防派出所民警于一個小時後趕到現場,並上報文昌市水產部門。
  據海洋生物學家劉勝利介紹,巨鯨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擱淺四天皮膚大面積被太陽灼傷破損,引發感染,加之體力消耗殆盡,抵抗力減弱。
  他說,海南省尚無能力利用巨鯨的屍體。唯一可做的,是設法保持其完整骨骼,作為展覽和科普教育之用。
***
海南籲為死亡巨鯨提供科學處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4日 07:17

  中新社海口二月十三日電(記者 關向東)原定今日下埋的死亡巨鯨因海南方面出現異議而暫停土葬。海南官民今日呼籲國內外海洋生物科研機構,為迫在眉睫的巨鯨屍體處置問題出謀獻策,希望能儘快科學處理擱淺而死亡的巨鯨屍體。
  本月五日在海南瓊山演海鎮北海村海灘發現擱淺的一條長十一米、重十五噸巨鯨,被人救助拖入深海後仍逃不脫死亡的厄運。十一日下午四時巨鯨屍體在距擱淺地不遠的文昌鋪前鎮新村港海灣被發現。昨天下午,由海南省水產局和省漁政監督局組成的處置小組經考慮後,接受鯨魚擱淺地的瓊山市演海鎮北港村數百村民的強烈要求,同意北港村民今天將鯨魚屍體拉回北港村附近沙地挖坑掩埋。
  北港村動員全村男女老少連夜,從海邊挖一條深三米、寬四米、長三十多米的深溝連接到選定的鯨魚掩埋土坑,今天下午二時他們利用漲潮時機將巨鯨屍體沿著挖好的深溝拉到掩埋土坑內,準備今天舉行隆重的掩埋儀式。
  今天記者在現場看到,巨鯨屍體放在大土坑內,鯨體被塑膠布包裹著,土坑四周堆放著厚厚的消毒去臭的白石灰粉。數百北港村民參與掩埋活動,他們放鞭炮、敲鑼鼓、燃香火,祈求巨鯨入土為安。漁民們表示將在掩埋地建立一座鯨魚博物館,展示五百年以來海南最大的一次鯨魚救助活動,警示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然而,正當村民即將動手掩埋巨鯨時,瓊山市政府和演海鎮政府兩位官員來到現場察看,他們仔細瞭解情況後認為村民這樣掩埋巨鯨不科學,會造成寶貴的鯨魚骨架變形,不利於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及科普工作;由於掩埋土坑淺離海近,可能會造成海洋和空氣污染,不同意村民草率土葬。雙方發生爭執,巨鯨因此停止埋葬。
  最後,政府官員與村民達成妥協,雙方同意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巨鯨屍體,等待海南省政府領導及科學家作科學決定。但為了防止鯨魚屍體腐爛變質,北港村民計畫連夜為鯨魚搭建可以完整保存骨架的臨時墓穴,便於進行進一步的科學處理。
***  
海南死亡大鯨魚入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5日 08:25

  中新社海口二月十四日電(記者 關向東)經過連夜工作,海南瓊山演海北港村漁民在該村下塘角,為大鯨魚造出了泥石墓池。今日下午二時,千余北港漁民為其燃香、放炮、鳴鑼入土安葬。
  為了完整地保存鯨魚的骨架,便於日後製作標本,建立鯨魚展覽室,北港村漁民將鯨魚背部朝下放入墓穴,力圖使其骨架受力最小。
  水泥、紅磚搭建的墓池,長十三米左右,寬四米,高三米,頂部用當地防水的麻黃樹樹幹作桁架,再履以塑膠布防潮,是一個中空的墓室,最後覆蓋沙土。
  墓室中的大鯨魚,頭朝西北瓊洲海峽,尾向東南北港村。埋葬地下塘角距北港村兩千多米,是一處沙質海角,沙白浪清,海風習習,是一處理想的墓址。
  北港村與著名的紅樹林隔海相望,也是五百年前大地震的遺址所在地,至今這裏的海底村莊仍是知名旅遊景點,加之百年來有數次鯨魚擱淺事件,是一個神秘所在地,有開發探密旅遊的前景。村民希望今後建起鯨魚展覽館,展示鯨魚骨架之外,介紹鯨魚知識,普及生態意識,把北港村建成生態村,為此希望得到科學界和企業界在知識與資金上的幫助。(完)
***
海南省政府與科學家協商擬取出掩埋的鯨魚製作標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6日 16:40

  中新社海口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關向東)海南遇難大鯨魚後事,近日出現變化:海南師範學院生物系教師史海濤致電本社記者披露,海南省水產局局長江澤林與瓊山市市長符乃雄通電話,原則上同意海南省師範學院提出的將鯨魚從掩埋處取出,拖至該院生物系製作真皮、內臟及骨架標本的建議。
  據悉,瓊山市副市長沈冠雄昨日前往北港村鯨魚掩埋現場與漁民協商此事。
  史海濤告訴記者,儘管這只(魚旁是)鯨在中國海域並不是已發現鯨魚中最大的,但卻是近年來最大的擱淺鯨魚,對於研究鯨魚為何擱淺、為何死亡有一定的科研價值,科普意義更大。
  海南師範學院擁有海南省最大的動物標本展覽室,是海南省生態教育示範基地,每年有數萬人前往參觀,鯨魚標本能夠在該處展示,可以更好體現海南人民保護生態的精神。
  目前面臨的問題有二:一是,不知北港村漁民是否同意將鯨魚遺體取出墓穴;二是,海南海洋生物科研力量不足,對解剖後的鯨魚內臟如何研究缺乏經驗,依然需要尋求國內外海洋生物學家的科學救助。(完)
***
農業部官員建議建立中國鯨豚類救助與研究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8日 09:19

  中新社海口二月十七日電(記者 關向東)海南擱淺鯨魚死亡後,中國農業部一位官員建議建立中國鯨豚類救助與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部漁業局環境與資源處的官員王亞民,是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漁業環境保護分會副秘書長,從事鯨豚類保護管理研究多年,去年曾全權代表中國政府參加“國際捕鯨委員會第五十一屆年會”,參與國際有關保護鯨類的政策制定。
    他認為:國際上對鯨豚類的保護非常重視,鯨類資源的保護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每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上都通過有關保護鯨類決議,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援。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從南到北縱跨近四十四個緯度,海岸線全長超過三萬二千公里,連接大陸的海域總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海域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和海洋哺乳類動物,其中鯨豚類有三十四種。
   王亞民建議,為系統收集資訊與開展中國鯨豚類的救護,實施中國鯨豚類的保護,制定保護行動計畫,有必要成立中國鯨豚類救護與研究中心,同時組織成立中國鯨豚類保護研究會,開展這些保護工作。
***
專家細論海南鯨魚擱淺死亡之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2月18日 10:23
中新社海口二月十七日電(記者 關向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長、著名海洋哺乳動物專家董金海教授認為,日前在海南擱淺死亡的鯨魚可能是因為追逐食物,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造成擱淺死亡。
  他指出,海南的實際情況是:巨鯨擱淺近八十小時!擱淺期間好心的漁民只是不停為其身體潑海水,搭建遮陽棚,當地政府也派員組織救助,但因救助缺少科學方法,嚴密組織,耽擱時間太久,因此巨鯨儘管最終被拖回大海,也已經沒有生存的可能。
  董金海教授說,鯨魚擱淺通常有三類原因:一是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因為鯨魚是用聲納系統發出超聲波,等待其遇到物體的反射來確定方向,一但定位系統發生故障,即會迷失方向;二是身體發生病變,比如內臟不適,或者出現寄生蟲,均有可能引起它四處亂竄;三是因為追逐食物,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造成擱淺。
  根據本社記者提供的資訊,董教授分析說,由於北港村附近海域是因五百年前地震而生成的新海域,海底地形平緩,魚類豐富,而且巨鯨最初擱淺時皮色黝黑完整無缺,呼吸平穩,因此巨鯨有可能是因為第三種原因擱淺,但因為缺少現場的科學考察,也不排除其他可能。
  董金海教授從一九六二年起一直從事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其間赴加拿大留學,師承世界著名鯨類學家。目前,穩坐中國鯨類研究“第一把交椅”。
  董教授介紹說,鯨類是一種適宜海洋生存環境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儘管它是用肺部呼吸,但是它的骨架因為海水浮力的原因,十分脆弱,而且它的胸骨與肋骨是不相連接的,一旦擱淺它的骨架難以支撐自身的重量,龐大的身體將壓迫它的肺部,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肺功能將被損害。同時,鯨魚的皮膚不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通常的作法是為其全身塗滿凡士林保持與空氣隔絕,否則會發生斷裂,皮膚一旦感染,鯨魚就不易成活。
海南巨鯨死亡之後
2000年3月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关向东

  在海南省瓊山市演海鎮北港村擱淺了80多個小時的巨鯨,經搶救放生之後,於距離放生地兩海裏遠的文昌市鋪前鎮新港村的海灘被再次發現,證實已經死亡。
  此後幾天,圍繞著如何處理這條神秘巨鯨的後事,發生了一場民俗與科學、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的衝突,可謂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進博物館未果
  巨鯨死亡後,海南省瓊山市東山湖野生動物園反應最快。
  2月11日上午11時,他們提出出錢購買巨鯨屍體,在該園建造墓園,於年後取其骨骼製作標本,專門建立一座鯨魚博物館。
  海南省水產局雖初步同意,但表示要與參與漁民進一步協商。東山湖野生動物園立刻組織人員開挖鯨魚墓穴,並派出車隊前往文昌鋪前港準備接魚。巨鯨靜靜地躺在水中,肚皮向上,條紋狀的腹部皮膚已經泛白,部分表皮呈塊狀剝裂,耷拉在那裏,腹部開始隆起,空氣中散發著腐爛的氣味。
  救助了巨鯨多日的人們無聲地向它告別,其情戚戚。
  人們悄聲議論著,等待著告別時刻的到來……
  2時30分左右,幾位海南省漁政的官員來到現場拍照,但不願回答關於鯨魚後事的提問。
  稍後,一位元官員小聲告訴記者:速去鋪前鎮政府,鯨魚的去向可能有變。
  北港漁民奪“神”
  鋪前鎮政府。
  政府大院中央的幾棵菠蘿蜜樹下,有幾圈人在激烈地用海南話爭論著什麼。石桌邊石凳上,坐著代表省政府的海南省水產局副局長王世坤以及幾位其他官員。他們正在傾聽兩位聞訊從海對岸瓊山演海鎮北港村趕來談判的黑壯漁民訴說。
  帶領20多個北港村漁民前來鋪前與工作組交涉的漁民陳奕軍告訴記者,從5日開始,北港村漁民就在盡力救助這條巨鯨,對它產生了深厚的感情;8日放它歸海時,村民們燒香拜佛期望它能生還;如今它去世了,村民們希望能夠按照當地傳統風俗讓它回鄉入土為安。聽說有人要用錢買去巨鯨的屍骨,世世代代打魚為生、對海洋生物十分敬畏的北港村村民,表示他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王世坤副局長當即決定,立刻到現場察看漁民提出的巨鯨墓地情況。
  名為下塘角的半島,木麻黃樹成林,沙白且細,沙上覆蓋一層落葉、落果,果然一片風水寶地。不到十分鐘,王世坤副局長拍板:這就是巨鯨最後的安身之處。
  陳奕軍大喜,馬上彙報掩埋方案:發動全村百姓,連夜自海灣內灣由東南向西北挖一海溝,乘漲潮牽魚進溝底,頭向西北瓊州海峽,尾沖東南演海鎮,讓它永遠面對故鄉,護佑演海百姓。
  王局長當即指示,為了避免鯨魚腐爛污染東寨港海域和空氣,次日必須將巨鯨入土掩埋,並且由北港村支付所有掩埋費用。這些內容在半小時後在鋪前鎮政府形成文字,由王世坤代表省水產局與七位北港村漁民簽署了巨鯨安置協定。
  回到鋪前鎮,王局長當即向省裏彙報;省裏的回復是尊重漁民意見。緊接著,東山湖野生動物園的方案被明確回絕。
  下午4時,北港村漁民用船將巨鯨拖離鋪前港;巨鯨墓穴同時開挖。
  一切似乎已成定論。
  掩埋儀式傳統熱烈
  一夜之間,寧靜的半島上已經赫然出現了一條長約30米,寬約4米,深3米的海溝;北港村男女老幼都卷著褲腿,滿腳沙水,看來都有為大鯨魚盡孝心的熱情。
  下午1時30分,巨鯨頭部向前停在了墓穴入口。儘管一股腐爛的氣息撲面而來,但似乎沒有人感受到:在拆除海溝中為了防止海水倒灌築起的沙堤的幾分鐘裏,人們或牽了纜繩站在水中,或提了響鑼站在岸上,或在墓穴前沙土上點燃一炷炷香,或在樹上吊起了一掛掛鞭……
  1時40分,隨著漁民陳奕軍的一聲令下,數百名北港村漁民一齊發力,將巨鯨向墓穴拖進近十米,一時鞭炮炸響,三面銅鑼齊鳴,一位老伯跟在鯨魚邊,一路為它撒紙錢,一位婆婆更是在穴前燒起了紙錢……
  1時50分,巨鯨的頭部觸到了墓底的沙堤。其間,人們紛紛圍在巨鯨墓穴邊為安葬捐款,不到二十分鐘,已經有逾五百人捐款近萬元。  
 
 科學家與商家同時登場   
突然,掩埋處傳來爭吵聲:祖籍北港村的海南省瓊山市外貿局長翁道輝匆匆趕回北港,在現場與村民爭執起來,他表示如此匆忙安葬巨鯨,是毀了上天送給北港的財源。
  正說著,一位跨著背包的人匆匆出現了,他是海南省師範學院生物系教師史海濤博士。
  史博士的意見非常明確:這樣匆匆掩埋一個難得上岸的巨鯨,不進行科學、科普研究是錯誤的。建議立刻停止掩埋,取出後交海南師範學院生物系製作成真皮、內臟、骨骼標本,放置在該院海南省最大的生物標本實驗室中,發揮更好的科研、科普效用。   掩埋停止了,人們圍成一圈圈紛紛議論著———
  外貿局長告訴人們,如果儘快請人製作骨骼標本,在海南省巡迴展出,在當地建起鯨魚展館,可以有大筆的收入;這樣埋了,就什麼都得不到了。   
博士告訴人們,北港村救助巨鯨的事蹟,說明這裏的人們有強烈的保護動物的意識,如今鯨魚死了,把它捐獻給科學更能體現北港村民的環保意識,北港村民可以永世流芳。
  村民的想法是:魚不能離開北港,因為我們漁民世代敬畏“海公”;北港村也不排斥科學,史博士如果需要解剖製作標本,可以為他拉電、接水、搭棚;但鯨魚館要建在北港,可以帶動一方經濟,與當地著名的紅樹林、海底村莊連成一片發展旅遊。

  鎮長李友滋表示,掩埋鯨魚是省市的意見,如要變更,需要時間請示。為了更好地保存巨鯨的骨骼,當即決定提高墓地修建檔次,連夜為鯨魚建立磚石墓池,在頂部覆蓋隔水層,然後再掩埋。這樣既不污染水域和空氣,也不妨礙日後進一步科研。
  當晚,得到的答復是:市里表示繼續執行海南省水產局作出的迅速掩埋決定;次日下午封棺。
  開棺解剖方案最後落空
  次日,也是13日。
  一方,漁民連夜為巨鯨建起了一個寬4米、深3米、長15米左右的磚石墓池,下午開始為它搭建一個中空的頂棚,鋪上隔水的塑膠布,覆蓋沙土。
  一方,海南師範學院明確表示支持史海濤博士的方案,並派出副院長鄭萬發與史博士一起奔走于海南省水產局和瓊山市政府之間,希望能夠更改掩埋巨鯨的決定,儘快取出製作標本。
  當天,中國著名的海洋動物專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原副所長董金海教授趕來,他希望漁民將它的屍體捐作研究之用,認為這才是鯨魚的最好歸宿。   
14日,中午12時,海南省水產局長江澤林與瓊山市市委書記、市長符乃雄通話,同意海南師範學院取出巨鯨製作標本的方案,並派出瓊山市市委常委冼冠平前往演海協助進行說服工作。
  下午3時,在演海鎮政府,冼冠平常委陪同海南師範學院副院長鄭萬發、史海濤博士一行,與李有慈鎮長會合,決定連夜渡海做漁民工作。
  剛剛為鯨魚墓地做好最後清掃的北港漁民,聽說要開棺取魚,群情激憤,談判無法進行。
  次日上午9時,談判以未達成任何協議告終。11時,海南師範學院宣佈放棄解剖方案。
  董金海教授再次表示:如果還有轉機,願意派出鯨類專家協助海南師範學院工作。
  主管部門說話
  12時,國家農業部水產局資源與環保處柳正處長明確表示,尚不知海南已經將巨鯨掩埋,他們正在等待海南省水產局上報處置方案;而且此事的處理結果還要通報給國際捕鯨委員會他說,國際上處置擱淺鯨魚的通常作法是首先知會科研機構,對鯨魚已經入土表示遺憾。   
該處主管鯨豚類保護管理的官員王亞民稱,將儘快聯絡有關專家,看看是否有補救的可能;必要時派專家赴海南工作。
  下午2時,王亞民稱,已經會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動物研究所、農業部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煙臺大學生物系有關鯨魚專家,研究了巨鯨屍體的圖片後認為:鯨魚內臟開始腐爛,已經無法取用內臟製作標本,只有等待日後製作骨骼標本。   
事情的結局有些令人沮喪。
  悲劇仍在繼續
  下午4時,一份傳真似乎給鯨魚故事的結尾帶來一絲亮色:農業部水產局通過這次事件,對中國鯨豚類救助機制進行反思,認為資訊不暢,缺乏良好的救助機制以及科普宣傳不到位是失誤的關鍵原因。
  為此,該局向香港海洋公園鯨豚基金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建立中國鯨豚類保護與研究中心的專案建議》,建議成立中國鯨豚類資訊收集處理中心、鯨豚類研究中心、鯨豚類救護指揮調度中心。
  海南遇難巨鯨,似乎為中國470萬平方公里海域中34種鯨豚類動物,贏得了更多的人類朋友的關注。
  故事似乎應該結束了,
  18日又傳來這樣的消息:一條大約9米長的須鯨屍骨在海南三亞灣被發現,大約遇難4天,且已被人肢解,骨架未經上報國家農業部水產局即被三亞海洋局掩埋。
  國家農業部水產局官員稱,這樣的處理方法是違反“國際捕鯨委員會”有關條例的,希望海南省水產局儘快就此事作出說明。

龍口粉絲。淇淇。

淇淇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5日

【明報專訊】某年自歐返台,與紀忠先生閒散聊天。其憶及一九三二年正值英氣風發時初次泛遊長江,見江水壯闊,平野無邊,深歎江山之偉麗,然而印象最深刻者,莫如江中多次所見巨魚成群,浮沉翻躍,水光激濺。

「魚」,先生伸展兩臂比擬,「碩大如牛犢」。

我驚得幾乎掉落手中之匙。方才捧讀《入蜀記》,今日便聞書中語。一一七○年,中年陸游暢遊長江,所見如是:

巨十數,色蒼白,大如犢,出沒水中,每出,水輒激起,沸白成浪,真壯觀也。

民國之紀忠可知蒼茫大江所見,同於七百六十年前宋人陸游所目睹?

回歐洲書房,重讀《入蜀記》,細細耙梳與陸游同時代、共江山之水中同儕:

江中江豚十數,出沒,色或黑或……俄又有物長數尺,色正赤,類大蜈蚣,奮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二三尺,殊可畏也。

……大如黃犢之巨魚,顯係江豚或白鰭豚,然數尺長之江中「大蜈蚣」,好不怕人,又係何物?

早間同行一舟,亦蜀舟也,忽有大魚正綠,腹下赤如丹,躍起舵旁,高三尺許,人皆異之。

讀之不禁莞爾;「春風正綠江南岸」,「夜半無人鶯語脆,正綠窗風細」之「綠」,陸游以動詞揮霍,「忽有大魚正綠」,真滑稽唐突,鮮活可愛。歷史生物學家或可解惑,此「大魚正綠,腹下赤如丹」者,今日何在?

十二日。江中見物,有雙角,遠望正如小犢,出沒水中有聲。

晚泊艣臍洑,隔江大山中,有火兩點若燈,開闔久之。問舟人,皆不能知。或云蛟龍之目,或云靈芝丹藥光氣,不可得而詳也……

晚,觀大黿浮沉水中。

陸游之時,頭角崢嶸、碩大如牛犢之巨魚,泅於水中;目光炯炯、開闔若電眼之怪獸,藏於山中。矗立船首,隨興舉目,則「觀大黿浮沉水中。」上岸夜泊小村,則見長江江中唯有巨魚,村民「欲覓小魚飼,不可得。」

二○○六年十一月,數十名國際科學家齊聚武漢,裝備齊整,巡游長江,上下縱橫三千公里,尋找白鰭豚。「爾雅」古籍記載長江白鰭豚身世,晉學者郭璞為之作注:?

鰭屬也,體似鱘魚,大腹,喙小,銳而長,齒羅生,上下相銜,鼻在額上,能作聲。少肉多膏,健啖細魚。大者長丈餘,江中多有之。
國際團隊循江探索長達月餘,最終宣布:白鰭豚,兩千五百萬年與大地同老之「活化石」,已經絕。

一九八○年,農民曾於洞庭湖畔打漁時,遇一迷途白鰭豚,傷痕纍纍,擱淺沼澤。專家拯救,飼於屋宇之內,名之淇淇,愛之護之養之育之。

淇淇獨處世間長達二十二年,鬱鬱以終。洪荒萬年,獨對穹蒼滅絕,謂之大寂寞可也。

[文/龍應台]

鄭依依。毛俊輝老師。香港話劇團。

毛Sir要飛出劇團文化樊籠?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5日
【明報專訊】接掌香港話劇團六年,藝術總監毛俊輝將於明年三月離任,盛傳是由於在劇團運作上與行政總監陳健彬就藝術路向而有衝突,但主人翁拒絕解畫,且亦看看其他風眼內外人物的說法。

「這是遺憾的藝術」

陳健彬指,話劇團向來以藝術總監為依歸,藝術上他不會參與意見。而劇團運作如人才去留,亦由毛sir決定,雖然宣傳方面未必十全十美,但「這是遺憾的藝術,每次見一事長一智」,但他肯定地指在各方協商下,話劇團日常運作順暢;

話劇團理事會在05年參考外國劇團,設立藝術委員會,與藝術總監共同訂立和平衡節目及劇團方向。委員會主席陳鈞潤指,在開會過程中會有尖銳的不同意見,但共同目標都是為做好一台戲,「不曾見過不歡而散的情」。

據藝術發展局行政總監茹國烈觀察,「話劇團一定是藝術先行,表面上不見有所衝突。」

而劇評人張秉權亦認為,藝術與行政衡突不只出現在話劇團,而是藝團普遍現象。

……

假如藝術與行政的拉扯是藝團永恆的詛咒,為何會傳出毛Sir就無法改變話劇團藝術路線、要抱憾離開的消息?

如今話劇團路線究竟如何?

事實上,劇界都讚賞毛Sir過去對提升話劇團水準的功績,縱然亦有指,在藝術探索上,仍有遺憾和不足。

引入平衡,埋沒自身?

陳鈞潤則讚賞毛Sir在公司化後提出「平衡劇季」的概念,傳統、前衛、實驗、小眾劇目兼而有之,說到做到,同時在主舞台的大型製件外發展由劇團演員主導的實驗性二號舞台,發掘演員的編導潛力,在票房壓力下邀請外援明星之餘,能知人善任,所邀外援都能好好發揮個人特色與專長,以之衝擊話劇團演員,顧全整體藝術水平的提升。

而平衡劇季的包容性,更是茹國烈認為的毛Sir個人藝術風格,是他為話劇團作為旗艦劇團定義的風格。

曾與毛Sir為演藝學院共事的演藝學院導演及編劇系主任陳敢權,欣賞毛Sir在劇目選材上,引用許多本地化和中國化的元素,如《酸酸甜甜香港地》及《新傾城之戀》,使得香港戲劇年輕化並貼近生活,為香港戲劇帶入新意象。

張秉權則肯定毛Sir對香港戲劇的影響:除了在改編《新傾城之戀》上引入個人對文本的詮釋,是毛sir的藝術成就外,他帶領話劇團在海內外華語地區以粵語巡演,「背後的藝術意義鮮明,是以往藝術總監所沒有的」。

但張秉權覺得可惜的是,毛Sir 無法在任期內,做更多的高水準實驗戲劇的藝術上探索,如他加入話劇團之前繪炙人口的《跟住妹轉》。「二號舞台的成立是可貴,但或未夠。」

這或符合年輕劇評人鄧正健的印象:對毛Sir導的戲感覺不大,「都是很有水準的香港話劇團作品,但神采不足,觀眾會記得是話劇團的好戲,但沒什麼可以直接歸入他名下的代表作」。

考驗繼任人

由是觀之,毛Sir 若真是帶遺憾離開話劇團,也許是由於作為藝術總監的毛Sir,在帶領話劇團整體藝術提升上備受肯定;然而在公司化後的話劇團需作出藝術風的包容與平衡後,會致使作為藝術家的毛Sir,個人風格未夠突顯,對藝術探索未能深入而自感不安,未必盡如傳言中與個別行政人員有所衝突所致。

而倘若演與導皆優、曾任美國劇團藝術總監、亦在劇場教育界作育不少英才的毛Sir,也會陷於此劇團文化的困局,下任藝術總監,又需具備怎樣條件?

被唯一傳過將會接任毛Sir的陳敢權,證實話劇團曾與他接觸,也表示倘有機會會很珍惜。而由於毛Sir離任未正式公布,陳鈞潤拒絕評論接任人的選拔方法,但他透露會如有空缺,依循如楊世彭、陳尹瑩等有戲劇學術背景去延攬人選;茹國烈則指,話劇團藝術總監應經過公開程序招聘。

[文/鄭依依]

讀點詩吧。王國維《人間詞話》。

K,
夜,與友人聚餐,在國貿一家叫做“拾味館”的餐廳,喝大骨湯,看MAYBOY敲骨吸髓。很過癮。

窗外,燈火點點,人車匆匆,尋尋覓覓,不知所來,不知其蹤。

想起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之: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小女子,十八年前,最終決定落地海島,與這人生三境界有關,當然,是與MAYBOY有關。

記得啊,為了“迎接”小女子的南來,那個春節MAYBOY與友人借了大屋,其實,是替人看房兼住宿吧,在位于海南省人民醫院對面的一幢別墅內。
同樓層的,還有八0年,因為一篇刊登在中國青年雜志上的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在中國青年中引發人生大討論的作者“潘曉”之一,黃曉菊。那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全國範圍內的“潘曉討論——人為什麼要活著”,共有6萬多人來信參與討論。這個事件後來被稱之為“整整一代中國人的思考”。


于是,剛剛上島的小女子,自以為“勇敢”選擇人生之路、情感之路的小女子,再次陷入潘曉帶來的“天問”中。
我們仨,有時一邊在廚房煮面條,一邊就這個曾經在八0年代大學生內心里,打下深深烙印的問題,抽絲剝筍地探討著。
其時,海南是一個中國青年人夢想之地,一個理想主義的天堂。悲觀的黃曉菊,出現在風起云涌的海南島,是不是一種暗示?暗示著悲觀者希冀通過理想,打撈人生的幻滅感?抑或相反,希望通過人生的幻滅,砸碎人間夢想的荒唐?如今想來,或許都是。

于是,那個春節,兩個希冀通過努力,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中文系的書生,和一個在天問中苦苦追尋人生存活意義的女子,膠著著。從廚房,到客廳,討論,隨時發生。且,無解。

印象最深,是小女子詢問MAYBOY,為何在畢業紀念冊上,留下“人生無常”四個字,是悲觀嗎?是灑脫嗎?是超然嗎?

這時,我們不約而同想到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有趣的是,當時兩個人,對于哪個是第一境界,哪個是第三境界,記憶不是很準確了。尤其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前一句,記憶不起了。

當晚,兩個人跑去MAYBOY供事的海南省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打電話給遠在南京的“老貓”----小女子的媽媽,一個全國特級中學語文教師求教。
第二天一早,輕工公司收到一份奇異的電報,上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當時,兩個人,一邊為終于得到了謎底高興;一邊竊笑,這電報多么像是密電碼。收電報的人一定很奇怪,說不定會報告安全廳,以為是什么特殊地下活動吶?要知道,海南建國以來一直的國防前線吶。呵呵。

今晚,和MAYBOY聊起這段往事,他講起另一段追憶。
之后,我們回金陵探親,去看大學時的師傅呂,談論起王國維這人生三境界,MAYBOY對師傅說:我終于知道王國維為何自殺了。
因為,他是將“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人生最高境界了,故而一定要有具體的追尋目標,而且渴望找到,并擁有。可是,清末,恰近、現代相交時期,國事紛亂,價值觀混亂。是而,無以為求,故痛不欲生。

當年,我倆的爭執,其實就是到底哪一個是最高境界,人生。
MAYBOY始終以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最高境界。因為,看了,在蒼涼中,且看破了,便無所欲,無所求。這樣,人生,就好“忍”了。

才子,果然是看透了嗎?小女子看啊,還是血氣得很,入世做事之時。不過,人生態度倒是真的“不爭”。

至少,的確,看得比我透。

或許,其人尚未遇到不得不爭之事?人生的路還很長,相伴著且想且行吧。

王國維:人間詞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3)”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注釋:
(1)晏殊【蝶戀花】略。

(2)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另: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1)”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1)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方可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10/04/2007

大家都曾是僧侶。勇敢與怯懦。

大家都曾是僧侶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緬甸軍政府鎮壓民運,僧侶伏屍河上,死狀恐怖,難免令人聯想到一九八九年那段血雨腥風。

僧侶出頭吶喊之初,國際傳媒說,出家人在緬甸地位崇高,挺身抗爭,將替掌權者帶來嚴重壓力,軍人不會輕易開槍動武;國際傳媒又說,景有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菲律賓,當神父和修女走上街頭,獨裁者馬可斯便再也指揮不動軍隊,十字架打敗了坦克車,神聖的力量壓倒了世俗的醜惡。

事情的演變跟國際傳媒的預測顯然頗有距離,至少到目前為止,死亡和沉默的是僧侶,開槍和獰笑的是軍人;拿槍的人和拿木魚的人上陣對壘,畢竟是前者兇狠、後者脆弱。

僧侶在緬甸,雖有特殊地位,但不若菲律賓的神父和修女般尊崇。緬甸遍地寺廟,廟內,主要有三類和尚和尼姑,一是終身全職,亦即專業,一天廿四小時的生命全盤供奉給滿天神佛;二是短期過渡,亦即客串,所有緬甸男人在一生中總要撥出一、兩年時間到寺廟持戒修行,這是為了奉獻慈悲,亦是為了自我精進,女人則可自由選擇,不必勉強;三是上下班制,亦即part time,把做和尚和尼姑看成職業,有時候僅上半天班,有時候上足八小時,主要替寺廟處理一些行政和化緣事務。

是次上街抗爭的僧侶不知道主要屬於哪個種類,但這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由於每個軍人都曾短期出家,他們太了解寺廟內的現實生態了,於其眼內,僧侶貌似莊嚴,卻亦只是平凡人,跟所有人一樣,有聖潔的理想卻也有卑微的欲望,有勇敢的分秒卻也有怯懦的時刻,僧侶是人,也就只是人,沒什麼出神入化的不可侵犯。可能基於自身曾為和尚的生命經驗,軍人在決定開火的瞬間不會對僧侶產生什麼特別憐惜,老子以前曾經是你,你也只不過是一位穿上袈裟的普通市民,敢來擋路,敢來喧嘩,老子當然毫不猶豫地開槍了。

緬甸普遍信奉的是「人間佛教」,世俗氣極重,故在街頭吶喊上,不易激發神聖的感染力量;但當一旦浴血,那襲布裏重疊的黃袈裟像萎謝的花瓣飄於河上,終究比死了任何一位老百姓都令人多了幾分心酸難過。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昂山素姬。簪花。佛國。

別朵花在頭上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久不久,就會有昂山素姬的新聞。平時呢,我們吃飯看戲旅行,沒時間想到遙遠的東南半島上那一個美麗的女子。她老愛在頭上別花,一串串的白色黃色粉色的花,走起路來應是有陣香氣在迴盪。她穿著傳統的白衫裙褲,珍珠耳環,那女子,笑的時候深深的雙眼皮就變得開朗俏皮了。

久不久,那歷史就要再重溫一次,十九年前,一九八八,她四十三,風華正茂,由英國回到故鄉緬甸探親,而生命就轉了一個大彎,她被命運推到台前,猶如古代被獻祭的公主,祭師說:妳是被神祇選定的那個人。不能拒絕不能逃逸,圖騰預告得很清楚。但命運可沒告訴她:昂山素姬,未來二十年甚至更長,妳都將放棄所愛的男人孩子與家庭。妳都將為一個看不見摸不的美麗遠景而幽禁妳的身軀靈魂與自由。且那遠景,抱歉,不是妳的,是緬甸子民的。

8888革命,她開始被軟禁,那別花的女子,在緬甸的亞熱帶國度,她那纖弱的身影,望窗外,英國下雪了嗎?孩子好嗎?冷冽的空氣瀰漫的自由好嗎?英國國花狗薔薇好嗎?我們的國花是龍船花、中國的國花是牡丹、菲律賓的國花是莉……花很好,花代表和平。玫瑰革命、鬱金香革命。番紅花革命。不同的顏色不一樣的姿態。

和平很好。她溫婉的看來探望她的,著番紅花色僧袍的僧侶。她靜靜的流下眼淚。二十年。一樣的。

專政者一樣的把槍指人民的頭、人民一樣的走在街頭向他們的神仰望祈求。二十年的光陰,她嘆息。她後腦勺的花串有點枯乾,她的皺紋對照那毫不妥協自以為是的政權而有陰影。地上流人民的血(乾了就是那番紅花的顏色),並沒有喚醒誰,她心中想,其實我並沒有喚醒誰。幾天後城巿又歸於安靜,一樣的,在二十年前的歷史又重演。而過一陣子遊客又會來到古城坐上三輪車讚賞這古意盎然的城巿、僧侶溫和而馴服的在寺廟裏求下一個輪迴、而女子,美麗的女子著白衫褲在河內街道婉約的笑容就如這古老國度的一則觀光廣告。

昂山素姬,歷史不占卜也不預告。她微笑不出來了。和平的羽翼老是飛不起來,因為射手一早就窺伺在一旁。「我快要變成一個虛無主義者了。」她想。那聯合國的特使來了解。那日本的副相來調查。而做一個和平的反對派,需要的只是時間,而不是了解。用漫長無止盡的時間去抗爭,就像等待果陀,詩人奧登說:與我們同在的時間總是廉價低俗。詩人說:對他們,似乎,唯有成功才會介意:只因為我們選擇說辭根據他們的音量,而判斷問題則按照它固執的不移。

安靜下來了。這古國。騷動只引起一陣花香,隱隱的吹落在秋日息息的衣衫上。那別花的女子,漸漸的老了。她的淚,營救不了她的人民。只洗滌了她過於憂傷的臉頰。[張家瑜 希望自己非常之溫柔和善。骨子裏卻有股反對勢力。]

   

通航了

K,
這口大喘氣兒!
好了,看著等待了兩日多的人們涌向大海,你會知道,什么是真的生活。
他們中,有多少等待故事吶?
一個,熬,夠麼?

在夢城,天星小輪的碼頭,小女子不止一次被洶涌的人潮,感動哦。
過海,為什么要過海?一個個表情、長相、心情不一的人們,是什么,在海的那一邊,等著他(她)去追,去趕?

張小嫻有一篇文章,叫做《坐船的男人》。她寫道:
認識一個灑脫的女孩子,她告訴我,打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已經覺得愛一個人是不需要擁有他的。
這天晚上,我和她吃著美味的意大利菜,我問她﹕
「那你做得到嗎?」
她回答說﹕
「從前做不到,所以很不開心,如今老了些,也愛過好幾個男人了,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做到。」
她的確做到了。她跟一個男人相愛,有了孩子,沒有結婚,然後自己帶著孩子生活。
她實踐她從小就信仰的那一套想法,不擁有別人,也不讓別人擁有她。她說,我們和我們愛著的那個人,應該各自擁有一片天地,想見面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坐船去找對方就可以了。
我笑笑說﹕
「那你得要找到一個肯坐船來看你的男人呀﹗」
一個人信仰怎樣的愛情,其實都沒問題,但是,人終究不能自己跟自己談情。沙特找到他的西蒙波娃,約翰連儂也找到他的大野洋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點道理誰不知道?做到卻是另一回事。
不讓對方擁有自己也許會容易些,不擁有對方卻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除非,人是不會孤單,不會寂寞,不會害怕失去,也永遠不會老去的。
一旦老了,還能坐船嗎?

那次,MAYBOY從綠島飛到夢城來看小女子,我們一起擁著讀《明報世紀版》上這文字。
小女子笑問:找到了么?他肯嗎?
MAYBOY曰:借問一下,碼頭在哪兒?呵呵。
小女子啊,經過二十年綠島碧波,顛簸,也不暈船了。
“我也可以去看你啊。”

當然,得通航。

瓊州海峽今晨七時全線通航
中新海南網 10月4日電 (記者 關向東)海口秀英港調度室消息:今晨七時,瓊州海峽已全線通航。
因颱風“利奇馬”而滯留海口的五百一十九輛客貨車,三千六百四十九位旅客,截至晨八時已經全部離港。
受颱風“利奇馬”影響,瓊州海峽自十月一日晚十八時封航。
十月三日下午五時,瓊州海峽風力減弱為八級,粵海鐵一號號和粵海鐵二號等能抗八級風的船舶率先恢復通航。進出海南島的旅客列車也逐步恢復正常運行。
海口秀英港唯一一艘可以抗八級風的客貨滾裝船,於十當日晚七點五十左右離港,瓊州海峽部分通航。(完)

閱讀時光。《小姐集》。陳子善。


與張愛玲同時的小姐作家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3日
【明報專訊】歷史並不總是公正的,至少在某一階段是如此。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在上海文壇上活躍一批青年女作家。她們以自己豐富多彩的小說和散文創作證明在「五四」和三十年代以後,中國年輕一代的女作家在新文學創作上的新嘗試。可惜長期以來,她們的文學實踐,不管成功與否,都未引起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應有的關注。
就我有限的閱讀,僅見吳福輝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199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對其中的施濟美有所論列,陳青生的《年輪:四十年代後半期的上海文學》(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對其中的施濟美、湯雪華、鄭家瑗、俞昭明等有所論列,如此而已。
近二十年來,大陸學界提倡「重寫文學史」,張愛玲、蘇青等長期在四十年代文學史上缺席的女作家相繼浮出歷史地表,不僅受到文學史家的重視,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相關論著已經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張愛玲幾乎成了「時尚」符號,成了白領階層家喻戶曉的人物。但這批差不多與張、蘇同時代的青年女作家在哪裏呢,是否仍要繼續湮沒不彰?她們的作品和生平有沒有研究的必要和文學史的價值呢?
不再缺席的女作家們
中短篇小說集《小姐集》對此作出了出色的回答。
本書特約策劃王羽在華東師範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期間,潛心研讀四十年代上海文學,在張愛玲研究方面有所著述和發現之後,進而把注意力轉移到這批青年女作家身上。經過不斷的挖掘整理、追蹤採訪、分析研究,終於完成《「東吳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的學位論文,填補了四十年代上海文學乃至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上的一個空白。作為她的導師,我對王羽的問題意識和研究中的鍥而不捨是欣賞的。
王羽第一次較為全面地揭示了這批青年女作家,亦既「東吳系女作家群」的由來、組成、主要作家的生平和創作歷程,特別對「東吳系女作家」在當時新舊文學對接和文學傳播與文學接受互動中所營造的迷人的文學世界作了較為深入的開掘。更有意思的是,王羽考證出這批「東吳系女作家」當時被文壇公認為「小姐作家」(見陶嵐影《閒話小姐作家》,1944年5月《春秋》第一年第8期)。時隔半個多世紀,許多「小姐作家」早已謝世,無論從紀念還是研究的層面,都已到了該讓她們的作品重見天日的時候了。
《小姐集》收入湯雪華、施濟美、俞昭明、邢禾麗、鄭家瑗、楊依芙、練元秀、程育真等四十年代上海「小姐作家」的作品。除練元秀之外,其餘都是「東吳系女作家」。我無意誇大這批「小姐作家」的文學成就,但是,讀畢全書,掩卷而思,她們寫作的真誠、題材的多樣、人物描寫的細膩,以及流淌在作品中的對弱者的同情,對純潔愛情的追求,對「真善美」的嚮往,等等,都是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她們這些個人風格鮮明的作品,也提供了與張愛玲、蘇青等的創作完全不同的現代文學史資源。我想,這就足夠了。
其實,這批「小姐作家」在當時確確實實擁有大量讀者,不妨略微回顧一下史實。1946年1月《上海文化》月刊第2期舉辦「我最欽佩的一位作家」的讀者投票調查,以大中學生及職業知識青年為調查物件,共計683人接受了調查。「小姐作家」施濟美繼巴金、鄭振鐸、茅盾之後名列第四。這樣的結果,今天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意外。但施濟美以其別具一格的校園小說贏得當時青年讀者尤其是女讀者的青睞,卻是不爭的事實。
張愛玲、冰心以外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一年以後,早已在上海文壇享有聲譽的女作家趙清閣編選《無題集:現代中國女作家小說專集》(1947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人選均為「五四」和三十年代成名的女作家,包括冰心、袁昌英、馮沅君、蘇雪林、陸小曼、沈櫻、鳳子、羅洪、王瑩和趙清閣本人。「東吳系」「小姐作家」和張愛玲、蘇青等一起均被排除在外,不入趙清閣的法眼。這無疑與趙清閣本人的文壇交遊和文學趣味有關。但也提醒我們,當時上海文壇雖然還是多元的格局,「東吳系」「小姐作家」這一元顯然已經開始受到某種冷落。正是由於這樣複雜的歷史原因,「小姐作家」們在文學史上消失了那多年,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姐集》努力還歷史的本來面目,是很值得肯定的。
我不止一次地說過,選本端賴選家的目光。王羽的策劃編選自然帶有她個人的偏好。但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可以讀到四十年代上海文壇這批迷戀文學的「小姐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了,終於可以領略四十年代與張愛玲、蘇青們不同的另一批女性作家的文學追求了。歷史畢竟還是公正的。
書名:《小姐集》
編者:王羽
出版:人民文學
[文/ 陳子善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色,戒》:中國第一悲劇

《色,戒》:中國第一悲劇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3日
【明報專訊】中國只有「憂思」,沒有「悲劇」,因為中國只有「中國人」,沒有「人」。
沒有「人」便沒有悲劇。《水滸》、《紅樓夢》和《梁祝》不是「悲劇」,因為裏面沒有一個成形的「人」。中國幾千年民間的戲劇和民俗藝術,都只有「社會人」、「文化人」、「倫理人」、「道德人」、「宗法人」、「國人」、「族人」和「皇民」、「國民」、「階級人」、「單位人」,沒有自然而然天生、赤裸頂天立地的「人」。
《紅樓夢》和《梁祝》成為「悲劇」,是五四後新文化運動的牽合附會,文革時的「儒法鬥爭」進一步對經典重新詮釋和扭曲。那時進步人士渴望人性解放,強把「年輕馬克思」的「全人」、「真人」(Total Man)概念和理想套給中國人。中國人遠遠未有人性解放、性格解放,未有「人」。
《色,戒》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悲劇,因為裏面有一個「人」,有「人」的幾重命運的夾擊。「人」在那處境中積極求生,輾轉無能為力,卻又找到自己和「存在」而成悲劇。
王佳芝起初是幾千年「正常」的「社會人」、「國人」、「族人」、「國民」,自願選擇投身那時代中國人的集體命運,挑戰處境,以身救國殉國。這是第一重的悲劇。這一重的悲劇古今中外都很「正常」,《舊約聖經》中有Judith,中國高低文化和藝術中有不少,二戰後西方反納粹的電影也有。
《色,戒》中超越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不正常」悲劇,是王佳芝進入《神曲》中的煉獄,以個人的實體性面對幾重命運,由「色」而「慾」而噴發「人」的本能,變回動物,時而野獸,時而神,時而妖。她走向反面,起初的神聖理想和使命煙消雲散,變成動物。
弗洛伊德說「性」是人類最後的解放。李安最「色膽包天」的,是濃墨重彩突出王佳芝不是為了「情」,而是為了(動物式的、肉慾的)「性」,在那裏由肉入靈生情,昇華慾色性,找到自己和「存在」,剎那神遊物外,物我兩忘沒有很多人一生有一次這樣的「存在」。
她的悲劇,是人面對人的神性和獸性的悲劇,是人面對(人妖之間、神魔之間)存在處境的悲劇,那是「人」的陰暗光輝。
[洪清田 midtop@gmail.com]

10/03/2007

終于



K,
終于收工了,這漫長的,風風雨雨的一天。累,無趣。
等著瓊州海峽開通,這讓人很是沮喪,不止一次了。
孤懸海外,多么真切,即使,你能夠極目“大陸”。
我啊,是活在一個島上的女子,十八年了,心沒銹,腳卻生根,不讓拔起了。
唯有將閱讀,寫作,聆聽,當飛躍時空的通道了。
好在,還能隱隱約約認得路。
怕哪一天啊,風大,吹散了。

今兒,我們滾動播發。
晚間,鳳凰衛視華人大直播謝亞芳和小女子連線,
怎么,關注這風兒的,都是女子?

用了5月返港在分社和兄弟們聚會的一張照片。
雙城互望,原來得御風啊。


“利奇馬”昨夜三亞田獨登陸 減弱為強熱帶風暴
中新海口網 10月3日電 (瓊芬)今年第十五號颱風 “利奇馬”已於昨天夜間11點鐘在三亞市田獨鎮錦母角登陸,並減弱成為強熱帶風暴。
海南氣象臺今晨5時發佈颱風緊急警報,“利奇馬”中心位於北緯18.2度,東經108.7度,也就是位於東方市偏南方大約10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風速達到30米每秒,7級大風範圍半徑500公里,10級大風範圍半徑110公里。預計未來一天內,強熱帶風暴中心將以15公里左右的時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
受其影響:今天白天到明天夜間:北部灣南部海面,海南島陵水、三亞到儋州一帶海面,東到東南風9-10級,陣風11級,其中強熱帶風暴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旋轉風11級,北部灣北部海面,海南島臨高、澄邁到萬寧一帶海面,東到東南風8級,陣風9級。海南島四周沿海各港口所掛風球不改變。西沙、中沙群島附近海面,南到東南風8級,陣風9級,南沙群島附近海面,偏西風5-6級,陣風7級。
今天白天到夜間,全省陰有大到暴雨。
截至今晨八時,瓊州海峽尚未通航,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七點半左右開始有航班起降,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旅客開始辦理登機手續,尚未有航班起降。(完)
***
“利奇馬”登陸點無直接人員傷亡 瓊州海峽尚未通航
中新海南網10月3日電(彭小雲 )今年第十五號颱風“利奇馬”已於二日晚十一時在三亞市田獨鎮錦母角登陸,並減弱成為強熱帶風暴。
三日上午十時,記者連線三亞“三防辦”獲悉,颱風登陸點三亞田獨鎮因颱風直接造成人員,房屋損失為零,三亞出海漁船全部安全返港。
受颱風影響,二日晚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取消幾乎所有航班,滯留旅客得到妥善安排;海口美蘭機場取消二十二個國內外航班。三日早上七點半 、八點五十分,海口、 三亞機場開始有航班起降,機場恢復正常運行。
截至三日十一時,瓊州海峽繼十月一日晚六時以來繼續全面封航;粵海鐵路進出海南島的部分旅客列車臨時調整。
海南省海事局副局長張捷告訴記者,二日擱淺在洋浦附近淺灘的巴拿馬商船無任何損失,船上十名船員一切平安。
三日晨,颱風過後的三亞,時有陣雨,各色店鋪照常開門營業,三亞南山景區今晨也恢復接待黃金周遊客。
三日晨,海口地區陣雨不斷。在海府路一帶,記者早上看見幾棵被颱風吹倒的樹橫躺在店鋪門口,商業繁華地段南亞廣場的牆體巨幅海報被颶風吹得四分五裂,已用繩索牢牢固定住,以免下墜砸傷行人。行人、摩托車、汽車仍然頂風出行。(完)
***
瓊州海峽部分通航 海南旅遊受挫“利奇馬”

中新社海口十月三日電(關向東 彭小雲 周偉 陳文武)十月三日下午五時,瓊州海峽風力減弱為八級,粵海鐵一號號和粵海鐵二號等能抗八級風的船舶率先恢復通航。進出海南島的旅客列車也逐步恢復正常運行。
海口秀英港調度室稱,唯一一艘可以抗八級風的客貨滾裝船,於十七點五十左右離港。
晚七時三十分,海南省假日辦發佈黃金周公告稱,三日海南全省累計進島人數一萬0八百九十五人,出島人數一萬一千八百六十一人,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海口美蘭機場進港六十二個航班,出港六十五個航班; 三亞鳳凰機場進港二十個航班,出港二十八個航班。
受颱風影響,今天進入海南旅遊景區(點)的遊客與去年同比有較大幅度減少。全省十家旅遊景區(點)抽樣調查顯示,接待遊客和門票收入同比分別下降四至五成;大量來瓊旅遊的遊客滯留酒店,全省二十一家酒店抽樣調查顯示,遊客同比上升了三成多,總收入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三十五。有旅行社遭遇推單,旅行商擔心黃金周折本。
受 “利奇馬”影響,南灣猴島、三亞大小東海、分界洲島、玉帶灘、萬泉河漂流等涉水旅遊項目全線停業。
不過,以海上觀音為主要景觀的三亞南山景區,倒是成了遊客的避風港,開園半天接待遊客二千多。
在南海觀音廣場,來自溫州的一家五口表示,事先並不知道海南有颱風,不過第一次在颱風中體驗三亞的特別風情,也是一種收穫。在南山寺、南海觀音等景點處,記者看到眾多遊客在暴風雨中觀浪拍照,並點香燭禮佛祈福。
有一個主要以南方豐田、福特和騰龍組成的自駕遊車隊,四十台車一百二十多人,十月一日抵達海口,在暴風雨中開至三亞,經風曆雨不減海島遊興
(完)海南分社關向東 彭小雲 周偉采 關向東簽發

利奇马


K,
這一天,累壞了。
從晨六時,到晚十一時,為了這個泡在了水中的綠島,為了島上的父老鄉親,帶著我的小才女、小才子們,我們盡力了。
其實,是擔不動了,硬擔,小女子。
感動于,堅持不離船的十名巴拿馬籍船員;感動于,要求“一個人也不能丟”的衛老大。
都是,漢子,真的。

發完稿,下樓迎風散步,看大王棕夜幕下狂舞的剪影。
他,可真高,舞動著如天神。
他,想說什麼呢?!

回家,想躺一會,腦子一暈,就著了。
這幾天,愛上了入眠,隨時隨地的。
大約,是想早點入夢吧。

想起了懷著肥仔時,醫生教的睡姿,半側半趴,無比信任地,對床。
真的很可意,身心。有夢。
想起,張小嫻寫過睡姿。
我喜歡的,和她不太一樣。

“利奇馬”今夜明晨或在瓊南部登陸 海南全力防風
中新社海口十月二日電(關向東彭小雲王辛莉)十月二日下午五時,海南省“三防辦”召開緊急會議,針對或將登陸海南南部地區的熱帶風暴“利奇馬”,啟動防颱風緊急預案。當日上午七時,海南省氣象局已啟動三級應急回應,全力做好防禦風暴預報工作,回應國家氣象局應急指令。
  二日下午五時,海南省氣象臺發佈颱風緊急警報,今年第十五號颱風“利奇馬”下午四時的中心位於北緯十七點六度、東經一百一十點七度,也就是位於三亞市東南方大約一百四十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十二級。
  預計未來一天內,颱風中心將以十五公里左右的時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於二日夜間到三日上午在海南島陵水、三亞到樂東一帶沿海地區登陸或從海南島南部近海海面擦過。
  截至二日下午六時,瓊州海峽繼十月一日晚六時以來一直全面封航;粵海鐵路進出海南島的部分旅客列車已臨時調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機場航班起降基本正常。
  海南省氣象局稱,已派出一名副局長前往三亞市氣象局進行應急氣象服務;要求全省氣象局站做好高空氣象和地面氣象自動站加密觀測和應急傳輸工作,保證觀測儀器和網路的正常運轉。各種應急裝備要保證處於正常狀態,應急人員隨時待命。
  海南省“三防辦”連日指揮出海漁民返航,截至二日下午五時,已有十一萬漁民安全返航並進入避風港。
  在臨海的文昌市,在邊防支隊清瀾邊防派出所快艇引導下,已有二百零九艘出海作業船舶和前來停靠的外省船舶以及港、澳、台船舶,在清瀾港和文昌河一帶避風。
  來自海南省海事局的消息稱,有一艘懸掛巴拿馬國旗商船,二日午後擱淺在洋浦附近淺灘。南海海上救助中心出動直升飛機,已接出十九名船員,另有十名船員則希望守船不願離開。
  一日十二時,位於海南中部的瓊中降暴雨。一輛中巴車從縣城營根開往國營嶺頭茶場。汽車行至紅口溪路段,河水暴漲漫過橋面,司機冒險涉水過河。當車行至橋中間時,車體偏離橋面,被大水沖入河中。車上共有二十三人,其中包括二十一名乘客、一名司機和一名乘務員,年齡最大的七十八歲,最小的五個月,還有一位孕婦,經過三小時搶救全部安全上岸。
  一日夜,海口風雨徹夜。街頭不少樹木被吹倒,看板被吹落,離島海甸島大面積街道水浸,車如船行。
  二日,海口降大到暴雨,截至下午五時降水量已達二百毫米,城郊部分地區出現斷電。不過,在南沙路一帶,記者見行人、摩托車、汽車仍頂風出行,路邊的蔬菜瓜果攤販冒雨開檔,各色店鋪也依舊開門營業,坐落在一棵被颱風吹倒的印度紫檀邊的書報亭,也並未有關張。
  據報導,一日下午,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要求出海作業的漁船一定要回港,一艘都不能漏。九級風以上,必須把人撤離上岸,做到一個人都不能丟。當日,海南省長羅保銘冒雨到海南省“三防”辦部署防風工作。(完)

10/02/2007

張小虹。從李安到張愛玲 。

聯合早報 (新加坡)
03 | 名采 | By 張小虹(台灣作家,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2007-10-01
標示關鍵字
從李安到張愛玲

在西方電影圈開玩笑,要害一個導演,就叫他去拍莎士比亞,不僅因為莎翁經典深植人心,朗朗上口,不易討好,更因莎劇字字珠璣,意象豐滿,若是拆了叫演員一字不漏朗讀一遍,又叫攝影機用影像畫面拍攝一遍,沒別的話,就是畫蛇添足。

若是換了在華人電影圈開玩笑,要害一個導演,最好是叫他去拍張愛玲。從1984年香港導演許鞍華找來周潤發、繆騫人拍《傾城之戀》,就是一連串災難史的開始,其中稍稍及格的,只有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多虧了導演的敏感細膩,演員陳沖紅玫瑰的精彩詮釋和藝術指導樸若木的美術構成,總算抓到那麼一些些老上海的氛圍、張愛玲的底蘊。

這回李安要拍張愛玲,真是讓所有李迷與張迷又愛又怕受傷害。兩個大難題,張愛玲怎麼拍?前面的例子可以說是拍一個死一個。老上海怎麼拍?十年來的上海熱,從台北、香港一路延燒回上海,早已讓老上海的影像熟極而爛,要不落入窠臼套式,難上加難。又是月份牌,又是老旗袍,又是黑頭車,往往不是不夠真實,而是所有的真實都已過度曝光成了超真實,更別提還有那廂王家衛透過香港所折射出來的老上海懷舊風格,難以揮去。

但李安還是拍了,拍出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張愛玲,一個恐怕連張愛玲也覺得驚心動魄的《色,戒》。若是按照慣常的文學電影讀法,當然是從張愛玲到李安,從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到李安的電影《色,戒》,前者是"原著",後者是"改編",再東轉西繞兩相比對一番,談的終究還是是否忠於原著的老問題。這樣的談法既不尊重文類的基本差異──小說是用文字講故事,而電影是用影像講故事,更是讓"原著"成為終點而非起點,讓影像的再次創作,淪為文字的重複敘述。

所以我們要反過來說,從李安到張愛玲,這種違反常識的先後時序倒置,就是要讓我們跳脫"改編"的魔咒,真正看到影像創作的爆發力。李安的《色,戒》拍出了張愛玲寫出來的《色,戒》,李安的《色,戒》也拍出了張愛玲沒有寫出來的《色,戒》。 李安的厲害,李安的溫柔蘊藉,打開了《色,戒》藏在文字皺褶里欲言又止卻又欲蓋彌彰的《色,戒》,李安是在張愛玲的文字地盤上,大開色戒。

肉體情慾的暴亂


電影《色,戒》從片子一開頭,就充滿了強烈的懸疑緊張氛圍。李安成功地運用了兩種語言的加成,一種是快速剪接、局部特寫的電影鏡頭語言,一種是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的華文牌桌文化語言,只見易公館麻將桌上一陣兵慌馬亂,玉手、鑽戒、閑話交鋒的影像雜沓,一時間難以分辨是誰的手拿誰的牌,搭誰的話,碰了誰的牌,吃了誰的上家,胡了誰的莊。這種電影語言與文化語言的完美搭配,讓《色,戒》從一開場就引人入勝,讓觀眾立即進入懸疑片的心理準備狀態──不確定中的焦慮與興奮,也讓《色,戒》同時擁有了電影語言、電影類型的"全球性"與特定華文殊異文化的"在地性"。

於是有時車子開在路上,你會錯以為是希區考克的懸疑諜報片,一會又以為是50年代的黑色電影,轉個身卻又像是老好萊塢的浪漫通俗劇。李安不愧是李安,這種運"鏡"帷幄的大將之風,穩健中見細膩,平凡中見功力。只有李安才有這等電影語言的嫻熟,這般電影類型的出入自如。於是《色,戒》從快到慢的影像節奏,配合由外到內、由表面練達油滑的交際人情到赤身裸體接觸的心理掙扎,給出了一個完全"去熟悉化"了的老上海,法國Alexandre Desplat幽沉的電影配樂,墨西哥Rodrigo Prieto光影層次的攝影,再加上香港樸若木平實而不誇張不過度風格化的美術構成,讓鏡頭前的"老上海"有一種特意搭構出來的"假",假得既熟悉又詭異、既本土又異國、既真實又如夢境,假得恰到好處,假得正好假戲真做。

但這些鏡頭語言與文化細節掌握的成功,只能讓《色,戒》從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升級成為一部上等之作,而真正讓《色,戒》可以脫穎而出成為一部上上之作的關鍵,就在《色,戒》最受爭議的大膽露骨戲。有的導演拍戲是為了噱頭與票房賣點,有的導演拍戲是前衛反叛的一種姿態,《色,戒》中的戲卻是讓《色,戒》之所以成立的最重要關鍵。李安的尺度開放,不在於讓梁朝偉與湯唯全裸上陣,而在於第一場戲就用了SM"虐戀"作為全片戲的基調。原本明明是麥太太按捺下易先生,走到較遠的椅子邊,打算演一出寬衣解帶的誘惑戲碼,哪知易先生一個箭步嚮前,扳倒大學生王佳芝偽裝的麥太太,抽出皮帶,綁住她的雙手,推倒在上,強行進入。這種突如其來、反客為主的暴烈,嚇壞了業餘玩票的女特工,當然也嚇壞了戲院里正襟危坐的觀眾。有必要這樣SM嗎?就劇情的合理度而言,SM凸顯了易先生作為情報頭子的無感,必須借由如此暴力的強度,才能在獵人與獵物、掌控與被掌控、佔有與被佔有的肉體權力關係中,既重複也紓解各種血腥刑求所造成的內在扭曲。

但僅以這樣的角度去理解《色,戒》中的SM,絕對是不夠的。《色,戒》中的SM,除了要展現權力的掌控,"行房"作為"刑房"的一種扭曲變形,除了要徹底摧毀既定的道德體系與價值系統,更是要在逼搏出身體暴亂情慾的最高強度中,展露出身體最內部、最極端、最赤裸、最柔軟的敏感與脆弱,這樣的"性愛"才有"致命性",會讓人在最緊要的關鍵時刻,一時心軟憐愛而迷迷糊糊地賠上了性命。在片中這樣的"致命性",讓女大學生王佳芝茫然困惑,無助卻又迷戀,一次鼓起了勇氣,嚮同學鄺裕民與重慶派來的上級指導員老吳坦承自己的無法把持,越往她身體裡頭鑽的老易,就越往她心裡頭鑽。這露骨的不吐不快,讓兩個大男人目瞪口呆,無言以對。他們不懂也不能懂,易先生與麥太太則似懂非懂,卻深陷其中,欲仙欲死。身體的交易,帶出了情慾的高潮,而體液的交換,帶出了靈魂的交纏。於是幾場重要的戲,透過鏡位、景框與剪接的精准安排,透過梁朝偉與湯唯的投入演出,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肉體橫陳,不再只是變換中的姿勢與體位,而是那種擊潰所有防線所有自我保護後無助的肉體親密貼合,有如嬰兒般脆弱蜷縮的相互依偎。這是王佳芝的"意亂情迷",也是易先生的"易亂情謎"。動蕩大時代中的彷徨無助,都轉化成情慾強度的極私密、極脆弱、極癲狂。《色,戒》中情慾影像的強度,傳達了極暴戾即溫柔,極狂喜即致命的無所遁逃

"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然而如此這般肉體情慾的暴亂,會是張愛玲嗎?短篇小說《色,戒》成稿於50年代,張愛玲多次大修大改,1977年發表於《皇冠》雜誌,1983年收錄於《惘然記》出版。二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張愛玲究竟琢磨出怎樣一個版本的《色,戒》,來鋪陳涉世未深的天真女大學生,下了台沒下裝,想演一出美人殺漢奸的戲碼,卻因自己一時的意亂情迷而功敗垂成。這其中的反諷我們懂,張愛玲用色與戒之間的逗點,疏離了我們慣常對"色戒"等同於"戒女色"的認知,《色,戒》既是美色與鑽戒的連結,也是本應由男漢奸犯下的色戒轉移到了女特務自身所犯下的色戒,色不迷人人自迷,美人計中的美人反倒中了計。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曾說,"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如果一個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污了刀"。就這點觀之,王佳芝想給漢奸當上卻上了漢奸的當,就算迷迷糊糊給槍斃了,似乎也難博得同情。

但小說《色,戒》中有破綻,有陷阱,因為其中所涉及的真正緣由與轉折我們卻不懂,好好一個女大學生為何會愛上一臉"鼠相"的中年漢奸,為了粉紅鑽戒而感動?為了任務不惜失身而懊惱而混亂而尋覓救贖?是人海茫茫無依無靠的戀父情結?還是單純因為燈光下易先生的睫毛有如"米色的蛾翅"而生出溫柔憐惜之心?就第一個層次而言,我們不懂是因為張愛玲讓王佳芝到死也沒弄懂自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就第二個層次而言,我們不懂是因為張愛玲也不懂,或者不想完全弄懂,而盡在文字裡穿插藏閃。而小說《色,戒》的文字猶疑,正是電影《色,戒》影像游移的最佳切入點,讓 李安拍出了張愛玲沒有寫出來的《色,戒》,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打開文字的皺褶,用影像探訪文字的潛意識,那不乾不淨不徹底的情慾糾纏。

因而看完電影《色,戒》後,再回過頭來看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就懂得李安懂得張愛玲懂得卻沒說清楚講明白的那個部分。小說中三處曲筆,隱隱帶出王佳芝與易先生的肉體曖昧情慾。第一處點出王佳芝逐漸豐滿的乳房,"兩年前也還沒有這樣嚜,他捫吻她的時候輕聲說。他頭偎在她胸前,沒看見她臉上一紅"。第二處則是兩人共乘一車,"一坐定下來,他就抱胳膊,一隻肘彎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這是他的慣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卻在蝕骨銷魂,一陣陣麻上來"。短短幾句,強烈的身體官能情慾,明說是易先生,又暗指王佳芝,十足曖昧。第三處則是一連串正經八百的引述,先以一句英文俗諺"權力是一種春藥",作為王佳芝自我心理分析的開場,接又引諺語"到男人心裡去的路通到胃",指男人好吃,要掌握男人的心,先要掌握男人的胃。但真正要帶出的重點,卻是緊接在下面的那句"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

此驚世駭俗的話語既出,防衛機制立即啟動,百般遮掩,先是考據此語出自某位民初精通英文的名學者,曾以茶壺茶杯的比喻,替中國人妻妾制度辯護(暗指辜鴻銘),接又執意不相信名學者會說出如此下作的話語,再接質疑是什麼樣女人的心會如此不堪,要不是"老了倒貼的風塵女人",就是"風流寡婦",並以自己作為反證,為達成任務而跟同學梁閏生髮生性關係後,就只有更討厭他的份。但否認後的否認,曲筆後的曲筆,又回到了核心問題的揭露,"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的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就這樣一路由性逃到了愛,又由愛逃到了缺乏經驗無從評斷。有答案了嗎?當然還是沒有答案,但依舊不忘加上一筆,再次撇清關係,"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麼提心吊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此地無銀三百兩,我王佳芝可不是喜歡驚險刺激、耽溺於魚水之歡的女人。

但我們必須說整篇《色,戒》中最大膽最下作最荒唐的一句話,就是"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也是張愛玲要一再撇清、一再否認的一句話,當然也就成了最富玄機、最深藏不露的一句話,而好巧不巧,李安的《色,戒》就拍足了這句話,提供了不僅女性版本的王佳芝,也提供了男性版本的易先生(男人的心終究不是通過胃的問題)。《色,戒》的曖昧不僅在於忠姦難分,更在於情色難離,沒有大徹大悟,黑白分明,漢賊不兩立,沒有情是情,色是色,作戲是作戲,真實人生是真實人生。張愛玲冷眼嘲諷了愛國的浪漫與幼稚,卻又在民族大義的框架下,偷渡小眉小眼、小情小愛的諜報版性幻想,但在帶出身體情慾真實困惑的同時,還是點到為止,非禮勿視。 李安則是腆探問"色易守,情難防"的無解,只因色就是情的後門,鑽到身體里的就能鑽到心裡,色與情一線之隔,一體兩面,而《色,戒》之所以驚心動魄,就是在那肉體纏縛中,動了真情。

小說中的結尾,易先生為求自保立即處決了那群大學生,事後想起王佳芝,尚不免自鳴得意,說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電影中的結尾,那群大學生被帶到空曠的南礦場,一字排開的大遠景,沒有慷慨赴義,引刀成一快的"悲壯",只有一種無情大時代青春生命的"蒼涼",又可笑又可憐,臨到盡頭都還迷糊的悲哀。而易先生回到家中,面對王佳芝的空,廳堂里喧嘩談笑聲依舊,只是暗影遮黑了他的雙眼。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冷,讓易先生終究旁觀者清;李安溫情,讓易先生依舊當局者迷。在這一點上,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李安畢竟還是李安。******
明報
D05 | 時代 | 蒼蠅一聲笑 | By 林超榮 2007-10-01
標示關鍵字

色戒之後

《色, 戒》雖然是超級三級片, 不過,我都推薦女士們去睇,更應帶男朋友去睇一睇,大開眼界之餘,也讓男人了解女人內心所愛。

石琪話, 「色,戒」,一個是色,一個是鑽戒的戒。

男人有錢無錢,都要送一顆鑽戒給女朋友,因為,鑽石分分鐘可以救你一命。

《色,戒》最後一幕高潮,梁朝偉若不是肯傾囊送了一顆六卡拉的巨蛋鑽戒給湯唯,這一個漢奸就無法命逃出鬼門關。

女人是怎樣被一顆鑽戒感動?當她們見到手上六卡拉鑽石,不是一卡二卡的貨色,她就感動,暈眩,一切國家大義,朋友忠誠,都會拋諸腦後,大漢奸小漢奸被鑽石的光芒捲走,他和鑽石,都是一生至愛,不忍釋手。放他一命,哪怕連累同志,命喪黃泉。

男人,要明白,你可以不戒色,不可以不買鑽戒。

非常佩服李安,突破了華語片的色情尺度。觀影三十年,這是我看主流華語片最赤裸一次上演出。電影人不是不敢拍三級片,而是找不到演員。日韓演員都能豁出去;中國演員都遮遮掩掩;香港演員,直頭免問,不應承還可,一應承你就驚,不知何時反悔,或者,怕損形象,露一點兩點,一秒兩秒的跟你計較。

梁朝偉以老大哥身分,真正向香港演員上了一課,什麼是演員,行得出虎度門,你就不是自己了。

李安也為中國導演上了一課,要拍就拍,拍得這麼獸性澎湃,真是一絕。

《臥虎藏龍》,他掀起了國內導演的武俠片潮,這一回,不知陳大導、張大導是否也來跟風,趕拍國內三級片,一開領導人色戒。

錢文忠。最有語言天賦的小子。飽學之士。


k,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吸引小女子聽講的《百家講壇》講者。
他轉述季先生的一句話,成為這幾日家中的流行語:最聰明的人,用最笨的辦法學。——他說的是記憶梵文詞匯無捷徑。
這個句式,如李安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有異曲同工的句法游戲風。呵呵。
喜歡他的自嘲風;喜歡看他眨眨眼睛;喜歡看他不時歪下下嘴……

錢接受央視采訪透露,之后將開講《一個真實的季羨林》。期待中。


最飽學之百家講壇講者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1日
【明報專訊】北京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近年先後推出易中天、于丹、馬瑞芳、紀連海等「名嘴」,不但收視率大幅度飆升,而且他們的講稿整理成書後更是熱銷不衰,易中天、于丹等在京滬港等地的簽售活動也盛空前。這批講者由此而漂亮的完成了從學者向電視明星再向暢銷書作者的轉型。當然,爭議也隨之而生,從網上到紙上,從學術界到大媒體,各種聲音都有,褒之者有之,貶之者更有之。他們的演講是否正確地解讀中國文化「經典」,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更有之,煞是熱鬧。
「百家講壇」編導是聰明人,請易中天講《三國》,請劉心武講《紅樓》,請馬瑞芳講《聊齋》,請于丹講《論語》和《莊子》等等,都是普通讀者略知一二卻又不甚了了的古代文學名著、思想經典。這不,「百家講壇」這次又請出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博士講《玄奘西遊記》。《西遊記》雖為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唐僧和孫悟空的形象雖早已家喻戶曉,但《西遊記》又是四大文學名著裏被研究最少的一部,人們對小說中唐僧的原型玄奘這位中國佛教史上重要高僧的生平事更是所知廖廖。於是,錢文忠欣然答應出山,力圖「用現代的語言,儘量完整地向普通讀者講授玄奘傳」。
錢文忠今年四十一歲,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講者。也是迄今在「百家講壇」開講的唯一的上海學者。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印度學、佛學、梵文研究專家,長期師從中國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是季先生的關門弟子,曾著有《季門立雪》。錢文忠也是聰明人,之所以願意走上「百家講壇」,顯然也是看中了「百家講壇」在普通讀者中的廣泛影響,看中了大傳媒的巨大傳播功能。在講授《玄奘西遊記》之前,除了學術圈內,有多少人知道錢文忠呢?但《玄奘西遊記》開講至今,錢文忠已是借助電視而大大播名了。
當然,錢文忠是名副其實的飽學之士。他講的《玄奘西遊記》旁證博引,滴水不漏,生動而又詳盡,不隨意發揮,不故作解人。他嚴格遵循史實,既描述了玄奘歷時十七年,不辭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到印度取經的真實歷史,也通過評述玄奘創立法相唯識宗而進一步介紹詮釋了佛教學說。錢文忠認為玄奘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旅行家、翻譯家和佛學家,這是頗有見地的。難怪他的講授得到了季羨林、王元化、湯一介等著名學者的肯定。或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百家講壇」諸位講者中,錢文忠後來居上,是最有真才實學的。他不愧書案上本色的專家,話筒前出色的講者。
根據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講稿增刪而成的《玄奘西遊記》一書本月即將在大陸上市,首印就是三十萬部,真是驚人的數位。錢文忠也既將展開高密度的此書宣傳簽售行程,用他的自嘲來說:「全國一圈走下來和玄奘取經走的差不多了。」[文/龐官]

閱讀時光。高爾基。《海燕》

  海燕之歌

【俄】馬克西姆.高爾基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海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它叫喊著,──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到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裡,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裡,烏雲感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燄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到來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在大海上面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呻吟著,──這些海鴨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戰鬥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愚蠢的企鵝,畏縮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飛翔。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空中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嘯著,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堆巨浪,惡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晨霧和水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刮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一邊大笑,它一邊高叫……它笑那//些烏雲,它為歡樂而高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裡早就聽出困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風在狂吼……雷在轟響轟響……

  一堆堆的烏雲像青色的火燄,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閃電,把它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裡。閃電的影子,像一條條的火舌,在大海裡蜿蜒浮動,一晃就消失了。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

  這是勇敢的海燕,在閃電之間,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10/01/2007

我的臺風

向東:

生活有時也像風 去無定處
你們的故事讓人會心微笑
一個一個梳理出來 好看啊

今晚風大 又是國慶日
居然和長子說起往事和做人的道理來了
你們那一代去了綠島 我們去了加拿大
如今不知前路。。家國曾經多重啊


……


恩看了這故事,E回來,姐妹盡管生活路徑不一,但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心意如此想通。我啊,今晚和肥仔聊的話題,和恩與長子聊的,竟是可以用同樣的文字簡述的吶。呵呵。
肥仔說:媽,你上島快十八年了。

******
K,
活在島上,臺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樂此不疲?聽天由命?還是怨天尤人?全看個人了。
九0年代初,我們那批闖海人,各個都有很體己的臺風故事。

壯士如新能源的陳宇光老總,甚至豪邁地在瓊州海峽西岸修起了個“觀風樓”,形狀很類似燈塔,我們笑稱“炮樓”。
這四川大山里出來的闖海人,對臺風簡直是渴望。“炮樓”趕在風季落成,卻怎么也等不來風。每次見面,陳兄總是約兄弟們:臺風來的時候,咱一起去看浪。
尤記得,那一日,接到新能源辦公室主任王一平的電話:關兒,看風去!
一輛面包車,拉了陳總和玩得投悌的幾個兄弟,直奔那“炮樓”。那時,濱海大道并未有如今日平坦,防風林木麻黃也是稀稀拉拉,直覺就是車子有點飄。小女子,是唯一的女兄弟,忍不住會尖叫,倒是將觀風的氣氛烘托起來了。
其實,也就是這些有病的闖海人,會迎著風去海邊兒。我的好些海南朋友說,自己一輩子也沒有看過臺風中的海。“有什么好看?危險死了。”

有什么好看?!看個人的悟性了。
聽說過“風聲”這個詞兒吧?是啊,看風,其實先聽聲,風兒,很王熙鳳。那臺風,就是即將發飆的王熙鳳。呵呵。
聲,不是呼呼,是嗚——嗚——————嗚!!嗚嗚!!很婉轉的,間中如吹哨,好像樂隊里出了“濫竽”,跑了調兒。不過,也有些跑調兒很俏皮,故意逗人玩兒,神龍見首不見尾,笑得人迎風肚子痛。

旋轉風,不是一個名字而已,有一次不小心踏進一個小漩兒,被裹著、推著、前前后后亂轉,魂兒都嚇沒了。最終,一把拉著路過的樹枝,才停了下來。古怪的是,那漩兒一過,空氣又像沒事兒人,一絲絲風也不見了。于是,想訴說自己的奇遇都不能,因為若沒有知音,會被見笑的。這,是小女子第一次寫出來。

看臺風,其實就是觀浪。
是了,鐵騎萬千,滾滾紅塵。從天邊,從海平面,呼嘯著、雜踏著、翻飛著,滾動而來。臺風,大約,是海的鴉片,或是偉哥,將平日波平如鏡的柔波,激出連他自己也驚詫莫明的浪潮。一浪壓過一浪,生生不息,激情不已。
不看臺風,不知什么是高潮迭起。抑制不住的,誰也。

印象中,觀風樓里,兄弟們是無聲的,被臺風的海,震懾了。久久,只看到驚詫不已的表情。還是一平兄有才情,用極為播音的嗓音,以高爾基的《海燕》 ,打破了寧靜: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海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雲霄,它叫喊著,──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到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裡,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裡,烏雲感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燄和勝利的信心。
……
這會兒,想念這些好兄弟。他們,大多離開了島子。現在,他們會在哪兒吶?生命里的臺風,還依舊狂飆麼?
*****
小女子自己的臺風故事,和貪玩兒有關。
九0年吧,小女子任職《海南特區報》,和MAYBOY住在一個叫做“鹽灶”的外貿公司宿舍里。筒子樓,單身漢宿舍。
那是小女子在海南的第一個家,座落在筒子樓三樓最里,一個大單間兒,三面有窗,木頭窗。
相信嗎?小女子當年在中學立體幾何學得不錯,勞動技術課的機械制圖,是我的拿手好戲。俯視圖、側視圖、立體效果圖,縮放比例,學起來覺得和畫畫兒一般。
不期然,這手藝帶給我和MAYBOY的島人生活無比的樂趣:我們家的所有家具,全部是兩人反復精確丈量了房子,由小女子執筆畫出精確的機械制圖,再找小木匠或是家具廠,度身訂造。
尤記得,九0年春節,仍在金陵的小女子,收到才子的措辭嚴謹的來信:書柜已經回來了,×××也已經來和×××團聚了,就差你了。
小女子拿著信給父親看,父親說:女大不中留,趕緊去吧。

于是,一九九0年二月七日,小女子正式來到了綠島。
上島第二天,就和MAYBOY一起去家具廠,取回因為師父大意,少做的一格書柜。記得,兩人一前一後,用那種拖行李的小拖車,把個長三米的木格一路拖回“鹽灶”,途中還買了幾只梨子,在木格里滾啊滾。兩人一路走一路說笑,怎么都是開心。
就這樣,我們一個厘米一個厘米,壘小巢。一次,小女子做好飯偎在床上看書,不經意就會看見一只木鴨子從門口做屏風的書柜後探出頭來。呵呵,又拿工藝出口樣品回來哄我。
我們的餐桌上的小紅燈罩,迄今還睡在儲藏室內:她曾經照耀著我們多少饕餮的夜晚吶?
對一個屋子有感情,因為人,因為事,因為情,盡管,她好簡陋。

好簡陋,就遭遇了臺風。那年十月的一場臺風,竟然把我的三個窗戶全部個“扯了”!!
MAYBOY其時是外貿公司業務員,照例要去廣交會擺攤兒。他去了廣州,報館的同事就拉了小女子一起去看電影。七八個人,擠在一輛“小彭彭車”上,呼嘯而去,呼嘯而歸。
不料,住在報館宿舍里,就聽見夜的風聲嗚嗚,竟然遇到了我的第一場海島臺風。

次日,清晨,急急回家:還在樓下,就看見面向鳳凰樹的主窗洞開。真的洞開,因為窗戶不見了。進門,更加離譜,三個窗戶全部被刮落了。都怪,我——沒——關——窗;都怪,我——貪——看——電——影;都怪,我——不——慣——寂——寞。
一夜的風雨,令我們手工自制的“地毯”,完全浸泡的水中,電視柜也離水不遠。好在,書柜及書安然無恙,因為立在角落。

小女子最初的反應是,趕緊找公司辦公室,幫忙修窗。
風雨間隙,小女子跑了出去,可是街頭一片汪洋。快到他們公司了,想起那幾天道路正在挖坑,不知道通道會在哪里。一邊走,一邊清醒了:現在到哪里找人修窗呢?趕緊回家,自力更生。
想到回家,卻被汪洋淹沒了。小女子不管不顧,站在玉沙路口,向一輛奔馳而來的出租車猛揮手;車,嗤得停下了,一看已經擠滿了人。小女子,忽地眼淚下來了:拜托你們,一定送我回家,我走不動了!!幾位好心人,擠了擠,接納了我。

回到家,擦干眼淚,小女子從大木箱里翻出MAYBOY平時帶回家的樣品塑料布:紅的、藍的、花的,嘿嘿,竟然都比窗戶洞大。
翻出榔頭和釘子,咚咚咚,小女子把幾個窗口全部封住了。
樓下的姐妹,聞聲上來,看小女子:哎呀,你可夠鎮定的。
小女子歪頭笑:傻妹妹,你知道啥?!

以后,每每和MAYBOY說起這一段兒,他都會摸摸小女子的頭發:有時候,還成。呵呵。

******

熱帶風暴“利奇馬”

熱帶風暴“利奇馬”將襲海南
中新社海口十月一日電(關向東 彭小雲 陳少婷)海南省氣象臺十月一日十七時發佈強熱帶風暴警報,今年第十五號強熱帶風暴“利奇馬”,今天下午兩點鐘,中心位於三亞市東南方大約四百六十公里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十級,風速達到二十八米每秒。
強熱帶風暴中心將以十至十五公里的時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海南島東南部沿海靠近,預計於二日夜間到三日上午在海南陵水、三亞到樂東一帶沿海地區登陸或從海南島南部近海海面擦過,強度繼續加強。
海南文昌、瓊海到樂東一帶海面,東北風八級,陣風十級,明天白天起增大到十級,陣風十二級;北部灣海面,海南島東方、昌江到海口一帶海面,東北風七級,陣風九級,明天白天起增大到把八級,陣風十級,以上地區沿海各港口掛颱風三號風球;西沙、中沙群島附近海面,東北風十級,陣風十一級,其中強熱帶風暴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旋轉風十一級,陣風十二級,南沙群島附近海面,偏西風五至六級,陣風七級。
受“利奇馬”影像,未來兩天海南全省將有大到暴雨。有關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出海作業的漁船進入避風港。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航班均尚未受影響,瓊州海峽海口秀英港除了一艘可以抗八級風的客貨滾裝船外,其他船隻已停航;粵海鐵路通道尚未受影響。
中秋、國慶兩個熱帶風暴連袂襲擊海南,給人們節日出行帶來影響。
今日,海口市風雨斷斷續續,街頭行人匆匆。在海口市萬綠園、濱海大道、龍昆南路的通常節日期間熱鬧地,為營造節日氣氛掛起的紅燈籠,在風雨中搖曳照樣別有情趣;街市裏主婦們趁颱風尚未登陸,大包小包購買節日主副食品;精力旺盛的少年,迎著風雨仍在露天球場上奔跑。
颱風登臨前海南百姓的從容,透著海島文化的樂天性。

聽聽歌兒:蔡琴《讀你》


讀你
作詞:梁弘志 作曲:梁弘志 編曲:陳志遠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讀你的感覺像三月
浪漫的季節 醉人的詩篇 唔...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喜悅的經典 美麗的句點 唔...

你的眉目之間鎖著我的愛戀
你的唇齒之間留著我的誓言
你的一切移動左右我的視線
你是我的詩篇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讀你


★☆歌詞轉載自『六一歌詞庫』  http://so61.com/

舊聞一組:我的緬甸

中新社仰光五月十六日電 題:穿越時光隧道 「回到」佛都仰光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離開節奏現代的香港,乘著國泰的波音客機一直向西,我們飛向中南半島。
  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佛國緬甸首都仰光,一個似乎被時間遺忘的佛都。
  將時鐘調慢一個小時,端起機上供給的紅酒,我們看著「時光隧道」悠悠地閃回……「時光穿梭機」在混合著現代與傳統的泰國首都曼谷停留了一下,再次登機。已是泰航掌燈時分,飛抵仰光。
  步出機艙,熱帶濕熱的空氣撲面而來,映入眼廉的是仰光機場樸素的兩層候機室。人字型的門拱上,隱約可見佛國特有的雕刻飛簷。
  機場的入關大廳,地面鋪著舊式的米色瓷磚,中央有幾個方正的柱子,款式如同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火車站。
  幾張櫃檯在大廳一側一字排開,海關的姑娘們坐在折疊椅上,操弄著面前的舊式電腦為旅客通關,笑容裏透著質樸。
  機場只開通了一條行李傳送帶。據說因為不久前發生爆炸事件,緬甸海關加強了對托運入關行李的檢查。等了約一個小時,我們的行李緩緩轉了出來。  
出關了,幾位身著沙龍的男子,上來要幫忙拖行李,他們靠此賺取小費謀生。
  機場外,各種接機的車輛擁擠著,既有日本的皇冠、尼桑,也有德國的大眾,還有類似中國拖拉機的敞篷車。
  仰光的街道遠比想像中的平坦寬闊,兩旁的街道樹鬱鬱蔥蔥,不時有巨幅的看板閃過,韓國的LG、日本的CANON,也有袒胸微笑的美女在推廣本國啤酒。
  一輛載滿姑娘的敞篷客車從旁邊駛過。導遊曾先生告訴我們,那是工廠的班車,來接夜班的工人。
  緬甸的象徵大金塔在前方出現了,夜的燈火將其映照得金碧輝煌。不遠處有幾個孩童,在路燈下盤弄著小號的足球。
  我們被安頓在市中心四星級酒店。除了進門有保安人員,逐一檢查手袋,客房內登陸互聯網有限制外,一切與他國的星級酒店相仿。
  離酒店不遠,是一條夜市街,沿途擺放著小桌椅,人們在海風中宵夜。路邊小煙攤上,除了進口的三五、萬寶路,還有小塑膠袋裝的本地捲煙銷售。
  走進一家印度食店,老闆高高地坐在櫃檯後,十幾位年齡在十五、六歲的小夥計,赤著上身、光著腳板,呼地圍上來,一起忙著照顧我們就餐。
  在這家不賣酒的食店裏,喝著類似酸梅湯、紅茶奶的飲料,我們的心回到了純樸、簡單的好時光。完
******
中新社仰光五月二十一日電 踏訪中南半島:仰光印象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跨越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大金塔仍然是仰光之巔。記者一行是晚間抵達緬甸首都仰光的。朦朧夜色中,仍能遙見其偉岸而壯麗的身姿。
  及至到了白天,記者遊覽大金塔,目睹善男信女虔誠地浴佛禮佛的景況,便對仰光名稱之由來有了別解──仰佛之光。而實際上,仰光的緬語原意是“沒有敵人”。
  仰光是座充盈著綠意的城市,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盧先生介紹,仰光的森林覆蓋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記者下榻的商貿飯店座落在仰光市中心,站在飯店的高處極目遠眺,不多的頗具現代氣息的建築物傲然鶴立於綠樹之間,而更多的年代稍遠的建築,則掩在綠樹叢中。
  烈日下疾行在街道間,滿目裙裾蕩漾,男女皆然(男人的裙裾稱“男沙龍”,女人的裙子謂“女沙龍”);且無論男女老幼,均著“人字拖鞋”,竟是那樣地劃一,唯有不同的是,女人的面上塗有丹丹娜以作裝飾。反觀記者及不多的幾個西方遊客的裝束,不僅讓人汗顏,更讓人難堪的是不止的汗流。而記者先前想像中應該是到處穿制服的人之景象,並未多見,反倒是穿著袈裟的和尚與尼姑隨處都是。
  商貿飯店距唐人街及仰光最有名氣的昂山市場,都僅僅幾分鐘車程。聽導遊曾先生細數,仰光唐人街竟然有大大小小街道二十多條,街內的觀音古廟、龍山堂等建築,秉承了中國的建築風格。
  據他介紹,最早的緬甸華人是在宋末元初時在此落地生根的,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而曾先生本人已是第四代華人。現居於仰光的華人大約有數十萬,多做金銀等首飾生意,家境一般較好。
  據曾先生介紹,昂山市場專做外國遊客的生意,市場內多金銀珠寶攤鋪,亦有手工藝品及油畫等藝術品攤鋪,價格較市場外貴,故緬甸人極少光顧。且市場上午十點開市,下午五時便關門,生意如何,不得而知。
  車過一處名為“SHPPPI”的建築物時,導遊告知此處便是本月上旬發生在仰光的連環爆炸案中的一處。建築物內燈亮著,樓內正在裝修,有據稱是大樓保安的一男一女在大樓入口處來回走動,大樓門前行人平靜往來,並無異樣。但記者每從外面回飯店一次,飯店負責保安的人員,均要讓記者開包檢查,當然也包括其他住店旅客,唯此讓人感到爆炸案的陰影猶存。  
週末,離開三天后又回到仰光的記者,聽說當地氣氛有些緊張,導遊說計程車這幾天都不太願意前往機場。  
仰光的夜色是沉靜的,坐在被稱五星級的商貿飯店大堂裏,在男鋼琴演奏員的伴奏下,一英文名叫“茱麗葉”的緬甸姑娘,投入地演繹著臺灣已故歌星鄧麗君的代表作“月亮代表我的心”,頓讓人心生疑竇,此乃仰光乎?
*******
中新社仰光五月十七日電:題:“我會用華語和爺爺聊天了” --走進緬甸仰光福星語言與電腦學苑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王強強,十歲”,面前這個機靈的小男孩,一筆一畫在記者的筆記本上,工整地寫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我的爸爸媽媽不會說華語,可是我已經可以用華語和爺爺聊天了。”
  這個下午,氣溫至少在攝氏三十六、七度,從政府學校剛剛放學的他,頭上冒著“蒸汽”趕到了“緬甸仰光福星語言與電腦學苑”,渴望著與祖籍國的語言文化親近。
  和小王強強一樣,有近八百位出生在緬甸的第三、四代華人,利用課餘、工餘時間走進這所由“緬甸福建同鄉會”舉辦的華文補習學校,他們的年齡大多在三十歲以下。
  原來,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種種原因,緬甸原來興盛的華文學校停辦了將近四十年,造成如今四十歲上下華人華僑,自幼失去了學習祖籍國語言文化的環境。  眼看著華人後裔將與祖籍國關係越來越疏離,當地的華人社團組織急在心頭,隨著緬甸國內形勢的緩和,他們開辦的華文補習學校,在夾縫中堅強地成長起來。
  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安排下,我們有幸來到有著一百四十多年歷史的“緬甸福建同鄉會”新會址,與這所頑強辦學的華文學苑愕然相遇,深深為海外華人血濃於水的親情感動了。
  甫一踏進這幢裝修一新的四層小樓,是一個華人傳統特色濃鬱的榮譽室,牆上鐫刻著新會所捐建者的姓名,懸掛著落成剪綵時的照片。
  未料轉過一個小門,我們竟然走進了一個現代氣息濃鬱的電腦教室。只見幾十套品牌各異的電腦,被整齊地安置在小巧的電腦桌上,教室的前方則是一面價值兩百萬緬幣的簇新EPSON大背投。
  陪同我們的“緬甸福建同鄉會”秘書長連甲寶先生介紹說,為了讓華人子弟在緬甸就業市場上更加有競爭力,同鄉會開辦“福星學苑”時,特意設置了這個電腦班。眼前的設備大多由華人華僑捐資購買,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也捐贈了多台電腦。
  在中國國務院僑辦的安排下,雲南大學網路科技學院的一位元歐陽副教授在此開班授徒,學生們則利用政府學校上課前、放學後的課餘時間,來此學習。
  “許老師─”,隨著連先生一聲呼喚,傳來一個音色仿佛播音員的標準普通話應答。登上二層一個閣樓式教室,我們與從國內雲南寶山一中來支援教學的許雲輝老師相見了。
  許老師年齡大約有三十歲,已經來緬支援教學半年,教授華語語言課程。此時的他,身著短衫,打著赤腳,正在鋪著木地板的新教室裏,調試上網設備;微胖的臉頰上,滲出滴滴汗水。
  “這裏的氣候比昆明熱,可是華校校長的愛鄉之心,比天氣更熱”,許老師說,“同鄉會對國內派來工作的教師很關心,專門聘請了工人,學習煮中國飯菜,照顧我們的生活。”
  許老師教授的語言班,屬於中上程度,學生的年齡在二十二至二十七歲之間,不少是緬甸高中的畢業生,也有仰光外國語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來此進修。
  學生的華語能力大約相當於國內的高小,聽、寫能力不錯,但說起話來有時還詞不達意。比如一位學生對他說:“老師,你今天一臉緊張”。原來,學生的真實意思是“老師今天很嚴肅”。  許老師說:“為了讓學生與中國傳統文化親近,每堂課上我會給學生介紹兩個成語故事,有時候還會來上一段京劇,比如霸王別姬;華人們還捐建了非常專業的語音教室,每個學生都有練習聽說讀寫的機會。”
  看到厚厚一疊華語教材,既有簡單的《看圖說話》,也有中國國務院僑辦贈送的十二冊《說話》、還有雲南僑辦贈送的《漢語教程》、《漢語寫作》與《中國文化》。
  記者好奇地翻開一冊《中國文化》,只見內裏既有中國神話盤古與炎黃,也有文化名人老子與孔子,還介紹中國歷史、地理,長城、兵馬俑、絲綢之路、四大發明都有專門章節,甚至講到了中國書法、詩歌、茶與酒,看到在薄薄的一冊教材中,包含著如此多的中國元素,海外華人華僑傳承中華文化的拳拳之心,教人如何不感動?
******
華文教育,正在以多元化的態勢逐漸恢復
中新社仰光五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近年來,隨著緬甸政府調整內外政策,中緬經貿、文化交流逐步深入,中斷近四十年的華文教育,正在以多元化的態勢逐漸恢復。
  全緬甸現有華僑華人約二百五十萬,其中祖籍閩籍人士最多、滇籍次之、粵籍居第三。其中閩、粵華僑華人主要聚居在首都仰光以及中南部地區(俗稱“下緬甸”),而北部曼德勒等地區(俗稱“上緬甸”),則以滇籍人士為主。
  據緬甸華商會、緬甸福建同鄉總會、緬甸廣東工商總會等緬華社團介紹:在六十年代緬甸排華之前,全緬甸大約有三百多所華小,初、高中華校二百多間;六十年代中後期它們全部被收歸國有,大多改為政府學校,不再以華文授課,華文學校形態基本消失。因此,如今四十歲左右的緬甸華人華僑,基本沒有受到祖籍國語言文化教育,大多不會華語。
  然而,即使在華文學校被取締時期,為了令子孫不與祖籍國聯繫中斷,不少老一輩緬甸華僑華人熱心開設家庭華文補習班,利用政府學校課餘時間授課,並且按照政府規定每班不超過二十人。也有一些華僑華人子弟,通過到寺廟念中文佛經,接觸祖籍國語言文字。
  八十年代末,緬甸政府調整內外政策,緬華文教育的環境相對寬鬆,一些家庭補習班進行了合併、擴充,華人社團以補習班名義開辦華文學校,有的規模達到了數百人甚至上千人。
  
因中緬邊貿的需要,緬北地區對華文教育需求較為迫切,在地方政府的許可下,各類華文學校紛紛開辦,不少緬甸人也將自己的子女送到華文學校學習。
  緬北還有一類果敢文學校,緬甸果敢族是明代漢人後裔,果敢文字與漢文字相同,區別是果敢文字的發音近似雲南方言。這些學校作為教授少數民族語言的學校得到緬甸政府的許可,果敢文教育始終沒有中斷。目前這類學校約有十幾所,且都頗具規模,每校學生都在千人左右,有的還辦初中和高中。因此,上緬甸的華人華僑子弟對祖籍國語言的學習沒有年齡斷層。  
相比而言,“下緬甸”仰光地區華文教育的發展較為緩慢,至今只有少數幾家華文學校,但是他們依然頑強生存,尋找發展空間。  
其中,二00二年底由緬甸福建同鄉總會捐資開辦的“福星語言與電腦學苑”,目前已經開設有八個漢語程度班、六個水準考試班、八個漢語會話班,以及五個電腦培訓班,有近八百位年齡從十歲至三十歲的華人華僑子弟在這裏補習華文。
  由緬甸華商會、緬甸福建同鄉總會、緬甸廣東工商總會等八個緬華社團聯合興辦的“東方語言與商業中心”,開辦一年多以來接受學生二百多名。先後開辦以漢語考試為脈絡的五種華語程度班,進行七個級別的半日制華語教學。同時還開辦了全日制英漢雙語幼稚園,進行完全幼兒教學。完
*******
中新社緬甸曼德勒五月二十日電 題:踏訪中南半島:漢語水準考試風行緬甸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如果結婚,你的婚禮是按照傳統由父母操辦,還是會採用其他的方式進行,請談談你心目中的婚禮”,這是曼德勒福慶學校年輕的女教師們近日調侃的話題,它也是在緬甸剛剛結束的中國漢語水準考試(HSK)(高等)的作文題。
  隨著中緬經貿與文化往來的深入,由華人華僑舉辦的華文教育機構,正在逐漸恢復,每年五月由中國國家教育部與緬甸國家教育部聯合舉辦的中國漢語水準考試(HSK),已經舉行三年,成為各家華文補習學校的教學目標。
  據瞭解,HSK由中國教育部中國國家漢語水準考試委員會下設的國家漢語考試委員會辦公室(漢考辦)主辦,是測試第一語言非漢語者的漢語水準系列考試,如同漢語“託福”。
  HSK分為基礎、初中等和高等幾個水準測試等級考試,為院校及用人機構提供人才錄取(用)參考;還有商務、旅遊、文秘等職業水準考試系列,是用人機構招聘、選拔、培訓人才的依據。
  在緬甸,無論是緬南的仰光,還是在緬北的曼德勒,華文補習學校均風行開設“漢考班”,並以此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衡量標準。
  在曼德勒福建同鄉會創辦的福慶學校,出生在緬甸的華人副校長李祖清,一位元雲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在讀博士,操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告訴記者:該校每年約有一百位學員參加HSK考試,其中除了華人、華僑子弟,也有不少是緬甸其他族群的青年,考試的通過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學校則將HSK證書,直接作為漢語專業的畢業證。
  記者瞭解到,不少該校優秀的畢業生,被派往國內學習漢語教學後,已經返回學校成為新一代的漢語教師,由於他們通曉緬語和漢語,令教學成效提高頗快。
  在學校的電腦教室,記者還看到一群年齡在十歲左右的學生,投入地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中文網站;而幾位年輕的女教師,甚至均在中文網站註冊了信箱。完
******
中新社仰光五月二十二日電 題:書香一隅 ──訪緬甸華僑圖書館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緬甸華僑圖書館座落在首都仰光市瑪哈班都拉路六百二十八號,門臉不大,但黑底金字的圖書館匾額卻極為醒目。
  圖書館設在二樓,面積不大,粗略估計也就一百多點平方米,與其說是圖書館,勿寧說似閱覽室更為確切。但它確是圖書館,成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且館名是已故中國大名鼎鼎的文化巨人郭沫若所題!
  藏書的書櫥依牆周而立,頗高,約三米左右,直達樓層的天花板。櫥旁置一梯子,估計是作取書之用。中間一排稍低的書櫥,將整個房間一隔為二,外間有一大的彩色電視,供讀者收看。
  據緬甸華僑圖書館館長葉克清先生介紹,圖書館藏書有一萬六、七千冊,分為外國文學、歷史、地理等多個門類,大多為華文書籍。  
葉館長至為滿意的是,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前主任郭東坡贈送給該館的一套《中國大百科全書》,它被置於圖書館最顯眼的地方。此外,記者還看到了《資治通鑒》、《中國通史》等書籍,亦被置於顯眼的位置。記者也看到了《視點》、《中國新聞週刊》等雜誌。  
據葉館長介紹,每天約有二百來位讀者到圖書館借閱書刊。但是限於館藏圖書不多,讀者借閱便有了局限。因此才在圖書館外間置一電視,供讀者收看新聞,瞭解祖籍國的新聞事件。在緬甸的仰光、曼德勒、蒲甘等地,可以收看到中國中央電視臺的一套、四套,以及鳳凰衛視的頻道。  
葉館長無奈地說,由於各種原因,圖書館的圖書更新很難,館藏的很多圖書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至今為止,尚無一本中國現當代的文學作品收藏,葉先生對此感到甚為遺憾。
  對於瞭解資訊頗為重要的報紙,大都要多個月後才能看到且量極少。葉先生表示,若能及時從平面媒體瞭解到祖籍國的資訊,是不會在圖書館放置電視的。否則怎忍心打擾在閱覽圖書時讀者的清心。
  儘管如此,年逾八旬的葉先生還是在盡力為增添圖書的事而奔走。他說,弘揚中華文化,並使之在異國的華人社會中生生不息,圖書是至為重要的媒介。即使有困難,圖書館還得辦下去,還得辦好
******
中新社仰光五月二十三日電 題:緬甸曼德勒有片華僑華人墓地                   中新社記者 余顯倫 關向東
  “緬甸老一輩華僑華人,許多是為了討生活,才背井離鄉來到中南半島,當中不少人到老也沒能夠返回故鄉,最後的心願就是能與同胞埋在一處了”,緬甸曼德勒福慶學校的老李校長,含著熱淚講述這個埋藏在華僑華人心底的願望。
  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也叫作華城,是緬甸華僑華人聚居的主要城市。得知這裏有一片政府批給華僑華人的墳場,記者一行即刻改變行程,在曼德勒福建同鄉會理事會的陪同下前去祭拜。
  曼德勒的華人墓地位於城北十英里處,是一片五十多英畝的緩坡山地。按照在緬華僑華人的祖籍,分為福建、雲南、廣東及多省籍貫四個緊緊相連的公墓。
  車駛進福建極樂山莊中國風格的山門,只見十一英畝的山坡上,一行一行,大小一致地排滿了華人墳墓,且按照中國習俗一致座北向南。
  據李校長介紹,曼德勒的華人華僑,原先也是散葬在各處。由於中緬關係逐漸恢復,一九九0年曼德勒政府贈送了這塊土地給華人華僑作為公墓。
  於是,曼德勒的華人華僑紛紛將先人的遺骸遷來墓地,並由各個同鄉會安排墳場的格局;每年清明節,按照中國風俗,都會舉行同鄉會的公祭,與各個家族的家祭。
  記者看到,遷來的墳墓多以家族為單位,或分藏或合葬。
  墳墓大都是水泥的,且按照中國習俗,由墓基、墓棺和碑文組成。碑文大多設置在墳頭,三個兩階式中國琉璃瓦飛簷下,一個祭台,兩根立柱,三塊碑文。  
立柱與門楣上,多有一副華文對聯與橫批,概括主人一生的榮辱與心意;碑文則款式各異,除了主碑標識墓主的姓氏及立碑者外,有的還鑲嵌墓主的照片。不少墓誌銘以中國文言形式撰寫,也有華文與緬文摻雜的,少數碑文則全是緬文,大約立碑的後人只知道自己是華人,而不會書寫華文了。  
李校長的妻子,她是一位師範學校畢業的教師,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去世了。李先生親自為妻子撰寫的對聯寫道,“紅顏壯志風雨殘夢,白雲傷懷抱恨長眠”。意即未能完成事業上的心願,也未能了卻返回故鄉的心意。
  據李校長介紹,由於一些華人華僑沒有後裔,或是墳墓已經沒有人打理,在遷墳時各個同鄉會也為他們修了合葬的大墓。
  在與福建極樂山莊相鄰的雲南公墓,記者看到公墓的山門修得壯闊富麗,以中國行書撰寫的“雲南公墓”幾個大字,蒼勁有力;公墓裏,則有不少工人正在炎炎烈日下修建墳墓。
  一陣風過,公墓裏多枝的熱帶喬木翻飛起來,在這樣一塊寧靜的山坡,有同鄉的陪伴與親人的照顧,相信那些思鄉的華僑華人游魂,多少可以得到一點慰藉吧。完

緬甸,請保重

緬甸,請保重
2007年9月30日
廣 告
【明報專訊】看新聞見到緬甸10萬僧侶群眾示威,昂山素姬含淚向他們示意;軍警鎮壓造成死傷,禁不住落下淚來。很想回到緬甸,與他們在一起……
我是正宗的香港人,說想回緬甸,只因為我近年曾有一段時間在仰光工作。不過,皮膚黝黑、身形圓潤的我,常被誤認作緬甸人。
只能「瞟一瞟」昂山素姬
我在緬甸的家,距昂山素姬被軟禁的家不遠。該區叫「金色山谷」,算是高級住宅區,住有不少外國人、領事等。昂山素姬的家在大學路,門前500米道路被封鎖,兩邊皆有軍人駐守,偶然會准許車輛 駛過,通常「紅鬚綠眼」的外國人會被截停,被要求繞路走,但我則沒有問題。
記得第一次坐車駛過,緬甸司機突然緊握盤,頭也不敢轉過去望,只是飛快地向右瞟,暗示我看昂山素姬的家。我也不敢明目張膽望,學他瞟,隱約看到昂山素姬的家,與該區兩三層高漂亮的獨立屋群相比,那只是一間木屋,相當破爛殘舊,外面掛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的紅色旗幟。後來曾再駛經該處,同樣也是匆匆一瞥,未能看出什麼頭緒。
據說昂山素姬的家可以看到仰光著名的茵雅湖(Inya Lake),有一年的6月19日,即昂山素姬的生日,在湖邊美國領事館的人員在領事館放氫氣球,遙遠為她祝壽,希望她能看到。
要不親眼目睹 要不道聽塗說
仰光一向非常太平,夜不閉戶。近年局勢較為緊張之時,要算是2005年5月,3個炸彈在仰光兩座高級購物中心和一座會議中心,差不多於同一時間爆炸,二十多人死亡。
後來我跟朋友談起,其中一個朋友說他甫步出購物中心,背後就傳來爆炸聲,他相當幸運。另一個朋友也剛巧途經該處,目擊救護車警察記者到場,他說有人向採訪的記者發表資料,相信是政府要統一口徑封鎖新聞。
有一位理髮師告訴我,他當時也在現場,手臂遭碎片插傷,後來他只獲得政府不足兩美元的賠償 。
其後不知是警察還是軍人,深夜大規模到民居搜查,又設置路障截查車輛。當夜班、要踏單車回家的朋友,怕被軍警截查,都要提早回家。這次連環爆炸,應該是目前示威浪潮血腥鎮壓前局勢較緊張的時間。
在緬甸,除非你親眼目睹,否則道聽塗說幾乎是取得消息的唯一途徑。身為外國人尤甚,因你大概不懂當地語言,又不會相信當地傳媒,亦難獲得外間資訊,若只出入家門酒店餐廳領事館俱樂部,難以知道當地的實際情,儼如活在超現實世界。在緬甸2004年10月政變時,我有一個朋友收到上司自海外來電,他報告一下經證實的消息,顯然他的上司已聽到很多傳言,但那朋友答道:「那我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你,因為這裏的消息從來都不能夠完全得到證實。」
觸發今次僧侶上街,是因為軍政府大幅調高油價。緬甸政府一直補貼油價,市民每日可獲配給兩加侖由政府補貼的廉價燃油,若不夠用,就要到非法紅油站,但價格較昂貴。那些紅油站有特別識認,是一個一個沿路邊放的膠樽,插樹葉提醒駕駛者。入油時,加油的人會用水壺盛載油,灌進油箱。
物價騰飛 民怨四起
油價飛漲,或許可從2004年10月前總理欽紐(Khin Nyunt)下台開始說起。欽紐跟其他軍政府領導一樣貪污攬權,但在他主導緬甸軍政壇時,國家相對開放,政策亦較實際,及至他被拉下台,強硬派包括國家和平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重新掌權,令緬甸變得孤立封閉,縱使西方國家加強制裁,人道援助大幅減少,掌權者仍置若罔聞。
2005年下旬,物價隨通脹以及美元對緬甸幣匯率上升而大幅上漲;軍政府在國庫緊絀下仍將首都由仰光遷至彬馬那,導致民怨四起,罪案率升。其實2005年10月油價亦曾漲價9倍,其他日常必需品如大米等,亦隨之加價。
信件寄不出 月餅被切開
朋友問:「緬甸政府對國民的監察控制像不像中國大陸?」說實話,緬甸比大陸「水皮」。但弔詭之處,是它會令你不期然墮進自我監察的陷阱。我初到仰光,曾詢問朋友:「政府真的會查看每封電郵,監聽每個電話嗎?」答案是:「最有效的控制,是製造疑慮恐慌,令你不會說不會寫政府不想聽不想看的話。」
一個緬甸朋友曾在仰光一家外資公司工作,他的外籍老闆有一次把緬甸當時的政局傳真回國,後來整間公司的對外通訊設備,包括電話、傳真、電郵通通突然失靈,箇中原因無從考究。故此,在緬甸每當電話撥不通,網線或衛星電視失靈,我就想,是不是昨日在電話中說錯了話,或在電郵裏寫錯了什麼而被懲罰,慢慢變成驚弓之鳥。記得我在緬甸工作期間,有一次到鄰近國家旅行,在火車上跟朋友說緬甸的政局發展,說了兩句,竟自然反應向四周張望,生怕被人監聽。
我也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從前蘇聯共和國來到緬甸的男子,寫電郵回家給妻子,但妻子卻投訴一直收不到電郵,後來他向網絡供應商查問,回覆是:「因為我們看不明白你的電郵,所以一直沒有寄出!」
郵寄物品一樣會被嚴格檢查。有次收到包裹,發覺即食麵包裝被打開,又見到一疊從香港雜誌撕下來的彩頁,但只有減肥廣告,於是我又不期然墮進自我監察的陷阱,心想:為什麼負責檢查的官員不乾脆拿走整本雜誌,要那麼費勁逐頁撕掉內裏文章?後來回港,跟寄包裹來的朋友聊起,才知道他的確撕下雜誌的廣告以減省郵費,相信是錯寄了廣告的一疊給我,真箇啼笑皆非。
今年獨自在家過中秋,追看有關緬甸局勢的新聞報道,想起之前在緬甸過的中秋,實在別有一番滋味。還記得那一年,我與那裏認識的朋友,一起分享從香港帶來的一個月餅,提及月餅的典故,是中國元朝時代漢人在月餅內暗藏字條,互通消息起義推翻元人高壓統治。
歷史真的不斷重演。另一個在緬甸工作的華人告訴我,他收到家裏寄來的月餅,發現月餅竟已被切開,可能曾經被人檢查!一千多年後,高壓統治繼續,分不清是統治者大腦進化變得「聰明」叫人可恨,是他們驚弓之鳥的態度教人可悲,還是對被切開的月餅覺得可笑。
軍政府尊崇佛教,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想人民埋首宗教,忘卻現實;高中生上大學前要休學一年,4年制大學讀過兩年又要再休學一年,兼且必須回家不准待在校園,務求令大學生沒有機會組織起來搞學運;禁售禁播西方電影歌曲,旨在封鎖人民的思想。軍政府以為機關算盡,又怎料到僧侶學生群眾再次勇敢無懼走上街頭,互聯網的普及亦令他們無法再阻隔人民接收海外的資訊和思想。
翻開從緬甸帶回來的筆記,有一頁寫:「在緬甸工作至今,印象最深刻是耳聞目睹在軍政府統治下,一個一個活生生的人告訴我,他們本該有的正常生活,如何受到扼殺,他們如何在不正常中,頑強地過正常生活。」
記得曾經跟一個緬甸朋友聊天,他感慨地說,8964在國際上有很多人關注,但8888(1988年緬甸軍武裝鎮壓了人民對於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的抗議活動,88年8月8日,軍隊朝遊行示威者開火,該事件被稱為8888暴動)卻鮮為人知。藉此文章,我想告訴他和其他緬甸朋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關注你們的情,請保重!
文﹕熊
編輯:周瑮

錢剛:文人論政 書生辦報 心向往之



舊聞記者——錢剛
李正善

2006年9月去香港訪問時,應錢剛先生邀請到香港大學參觀,他贈送給我一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新作——《舊聞記者》。

  雖然快速翻了翻目錄和內容提要,可當時對書名還是有些不解。

  從曾任《解放軍報》記者到作為常務副主編主持《南方周末》筆政,從創辦《三聯生活周刊》到在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擔任策劃,以及目前作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帶博士生的訪問學者,報告文學作家錢剛先生一直是中國新聞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並且一直奮戰在新聞戰線的最前沿,他怎麼突然會成了“舊聞記者”呢?

  之所以說他一直奮戰在新聞戰線的最前沿,是因為我很少見到有同行會對新聞執著到像錢剛這樣的地步。比如他關注的唐山地震,一關注就是20年。去年唐山大地震紀念日前夕,錢剛先生就專程回訪唐山。紀念活動期間,因赴美講學,他沒能參加國內的紀念活動。

  我到香港大學與他會面之后,他首先詢問的,就是我們報紙去年在紀念唐山大地震方面的報道情況。當他聽說我們這邊做得頗有聲勢,並且組織當年參加唐山抗震救災人員包機趕赴唐山參加紀念活動的舉動后,顯得很是興奮。急忙了解詳細情況,並在當晚夜半給我打電話,說是通過網絡看到了我們報紙的PTF版面,贊許做得不錯。

  他告訴我,他要將全國各地的有關報道收集起來,給大學生們開設專題講座。他的那種興奮和激動,我從其言語中聽得出來。對於錢剛先生來說,他採寫的不僅僅是一篇篇稿件,他給學生舉辦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個講座。

  無論是當年創作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還是后來寫作《大清海軍與李鴻章》,或者與胡勁草合著《大清留美幼童記》、與耿慶國合作主編《二十世紀中國重災百錄》等等,都可以看出錢剛先生不是那種嘩眾取寵或者為了養家糊口拼命掙分型的新聞人,他的每一個文字,都是融入了自己的激情和理性思考,希望自己的報道在關注民瘼的同時,對政府和民眾有更多的啟蒙作用,能夠為民族的振興富強、促進國家的民主建設帶來積極的探索意義。

  他在《舊聞記者》自序裡的一段文字,解開了我心頭的疙瘩。其中寫道:“我是中國報人,一如台灣資深傳媒人王健壯的自況,我也是個‘悔也不改其志的’舊式作風的報人。舊,是說我直到今日,還對中國歷史上的‘文人論政’和‘書生辦報’心向往之,還咬定傳媒是不可褻玩之物。在歷史面前,傳媒人無法掩飾自己的人格。前輩們逐日留下了他們的白紙黑字﹔對后人,我們也一樣。”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這位被稱為“非典型傳媒人”的新聞記者,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學院院長、新聞及傳媒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的支持下,開始了自己的一項“非典型性創舉”。這個獨具個性的創意就是,在2005年,每周同步閱讀60年前(1945年)的舊報,並隨時寫下他的“非典型札記”。

  對於這項創舉,錢剛先生尤為得意。他說,不用說今天的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就是在當年,也幾乎不會有人,可以同時讀到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佔領者和漢奸所辦的各類報紙。當然,這項創舉也很艱苦。在香港大學圖書館的特藏部干冷的房間裡,閱讀數以萬計的微縮膠卷,不僅僅需要他穿上厚厚的毛衣、圍上圍巾,更需要一種寧靜的心態和定力。

  在閱讀舊報記錄札記的同時,錢剛在《南方周末》和香港《明報》開設了“舊聞記者”專欄,深受內地和香港讀者歡迎。專欄的開篇語寫道:“這種閱讀,是看新聞史著作所無法替代的。那些泛黃的紙頁上,沉睡著多少歷史細節,塵封著多少故事,還有多少彼情彼境下真實的生活感覺。”“六十年前此時,殘酷的大戰已近尾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中國正站在走向民主自由還是獨裁專制的十字路口,從這一時間往前走,一出出大戲將輪番上演……”

  這本《舊聞記者》的內容,就是“舊聞記者”的專欄第一個結集。其中收錄了五十篇短文,並附有舊報原件,可謂生動有味。我看到的一篇題目叫做《主席要你們博採輿論》的文章中,錢剛先生敘述了60年前的1945年初,蔣介石提出“虛心博採輿論以資攻錯”,而《大公報》則像久旱中盼來甘霖,立刻發表《博採輿論的新作風》的社評,盛贊“蔣主席的致辭,開明踏實”,是“新生之年”的“新作風,新象征”。

  在對蔣介石“博採輿論”講話中玄機的解讀和對《大公報》社評的剖析之后,錢剛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客觀地點評說,“時過境遷,對當年的統治者罵一聲‘騙子’,或對當年的書生嘆一聲‘迂腐’,都有違歷史的真實。”他在文章結尾寫道,仿佛要給《大公報》的一廂情願潑點涼水,就在蔣介石發表談話當日,中共主辦的《新華日報》三版登載的翦伯贊的文章《展望一九四五年》,被國民黨的檢查官刪去四行,那一段成了這番模樣:“一九四五年帶給我們的,是民主的福音。因此在一九四五年,中國人民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要把中國變成民主的中國。要把中國變成民主的中國……才能動員人民,組織人民。”

  《舊聞記者》這本書裡的五十多篇短文,都是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評點,從舊文中幫助我們發現了許多我們“新聞記者”無從知曉的東西,當然也包括政府官員,或者其他社會各界人士。

  而這些東西,有助於我們知史明鑒!

  (作者系《華商報》社會部主任)

9/30/2007

阿寬的瞎捉摸

K,
阿寬的周末很愉快啊,鉆進團“理不清的麻”,自己樂此不疲。
這阿寬,一定很好玩兒,凈給自己找亙古無解的題,讓人想到當年把內地數學家陳景潤弄傻的“哥德巴赫猜想”:一加一,不等于二?呵呵。

陳景潤,錢剛老師會熟悉。當年報告文學作家徐遲以寫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獲得文革後首屆報告文學獎,錢剛老師與他是同期獲獎吶。小女子對錢老師曾笑言:您的“輩份”很高啊。呵呵。


用情來管男人
文章日期:2007年9月30日
【明報專訊】如何管理自己的男人,女人好想知道。
部分以為自己有足夠能力管治的,可能不知男人在她們背後的言行。讓女人以為他聽教聽話循規蹈矩,也是一門學問。
看化了的女人選擇隻眼開隻眼閉,不管是管,也是一種哲學。
世上沒一種管人的方法可以管束所有人,男人雖有共通點,但種種不同,需因人而施。
有情的,以情來管治;有義的,以義來束縛;重利的,他權衡輕重。
男人對未到手的女人,最聽教聽話,這是必然的。
若真愛得厲害,心中無時無刻不是她,有其他美女可以親近,亦不感興趣。這是愛情魔法,感性戰勝一切。
若然最愛時也不夠專一,就是愛得不深。
女人會奇怪男人會為一個她們覺得不外如是的女人瘋狂,因為她們不真正了解愛情的盲目本質,將男人低貶為只愛樣靚身材正的色慾動物。
當男人仍深愛一個女人,她才可以用情來管理他。
這時的她,會被她所有的情結牽動,以令她快樂為主要的目標。
男人對一個女人的瘋狂可以維持多久,因人而異,也因每段關係而異。

有女人錯了一次還不知,一錯再錯,因拒絕相信她的男人已不如以往般愛她,或不如他口中所說般愛她。
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她要以情來管他,失去效用,事實放在眼前,她無法接受。
他不是不愛她,只是由甘願束縛中走回到追求自由吧。
[阿寬 ahhfoon@yahoo.com]

林奕華。女人性感自主已死?鍾楚紅。

K,
天然二字而已。

女人性感自主已死?
由鍾楚紅談起

文章日期:2007年9月30日
【明報專訊】因為在片中三點盡露和有超越尺度的上戲,隨《色,戒》上映,湯唯作為演員的未來定位,將面臨嚴峻考驗:是她為藝術犧牲?或是她犧牲了藝術?湯唯在片中至為出色的表現本已說明一切,但正如李安在《喜宴》中的現身說法:「你看到的是五千年性抑壓的結果!」,再優秀和盡忠職守的女演員,還是會因穿少一點而有「賣肉上位」的嫌疑。

儘管脫與不脫的真正關鍵在於導演是誰——不是有很多藝人聽到「李安」二字,馬上會說演他的戲是「不設底線」嗎?證明大膽的情慾戲不一定嚇退有心挑戰自己的演員或明星——尤其女性:只要導演能給予信心,性愛場面不過是給人物貫注血肉、打造靈魂。問題是,一旦跨出了不設防的第一次,就很難限制別人不對你「另眼相看」。所以早在八十年代初已無懼角色是出牆紅杏,一邊與老夫(關海山)上,一邊與情夫(萬梓良)做愛的鍾楚紅,她的勇氣可嘉,未嘗不可與今天的湯唯爭長短。

在演出上述名叫《男與女》(83)的電影前,選美出身的鍾楚紅已拍過數齣新浪潮導演作品。《碧水寒山奪命金》(80)是杜琪峰,《巡城馬》(81)是于仁泰,《薄荷咖啡》(82)是冼杞然,《星際鈍胎》(83)是章國明,《胡越的故事》(81)是許鞍華。與片廠出產的電影比較,新浪潮的分別在於更有朝氣和理想,加上導演與演員年齡相若,在合作過程中更容易建立互信和擦出火花。《男與女》雖屬邵氏出品,但在那個香港電影從未如此年輕的時代裏,連最保守的大公司也願意把籌碼押在某種的「實驗」之上——雖然沒人敢說導演追求有血有肉的寫實風格,在老闆眼中會不會只是暫時放棄以肉彈賣錢,改為藉港姐犧牲色相爭取票房。

鍾楚紅與關海山當年在《男與女》中的上戲,既有人認為是女方的豁出去,也有一說是男方「晚節不保」——年少的還可說是為了一頂后冠一個獎座博一博。老前輩如蝦叔,資歷與聲譽皆已高人一等,為什麼要在一部扮演綠葉的電影裏如此搏到盡?尚幸歷史到底是公平的,它證明了《男與女》容或沒有成為經典,但關海山之後在電視台一樣無損飾演嚴父/慈父和德高望重的師祖角色時的說服力,鍾楚紅也並未因為曾以素顏與粗衣麻布偷渡客造型示眾便失去她對群眾的吸引力。

之後鍾還有過四次的反璞歸真,在《英倫琵琶》(84)中飾演盲女;在《竹籬笆外的春天》(86)飾演台灣眷村女性;在《伴我闖天涯》(89)中飾演村姑;在《極道追縱》(91)飾演旅居日本的大陸僑胞,身分是陪酒女郎。還有一致公認是鍾楚紅代表作的《秋天的童話》(87)——夾雜在其餘花枝招展,艷光四射的角色裏,這四個鍾楚紅無疑是更親民的——性感女神之外,原來她也可以是大眾女朋友。

大眾的女朋友.我們的夢露

這解釋了她為何被塑造成「我們的瑪麗蓮夢露」——《星際鈍胎》中是智力與「鈍胎」不相伯仲的「愚美人」(如《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的夢露);《歡樂叮噹》(86)中的歌舞女郎與易服上陣的女裝許冠文根本就是香港版《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還有《刀馬旦》(86)中逢兇化吉的貪錢傻大姐,也使人想起《願嫁金婿》(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又在銀幕上歷盡滄桑、淪落風塵——《火舞風雲》(88)、《月亮、星星、太陽》(88)中是一種身分,兩般情懷。前者的「舞」是舞國,「火」是她剛烈性格的寫照。同樣是夜總會小姐,後者卻溫柔婉順,難怪遇人不淑——但鍾楚紅卻不是邱淑貞,不是葉玉卿:一九八○年代與九○年代的香港電影的分水嶺,就是「性」還未成為把電影分成三級的原因之一,所以,女明星的戲路即便與性的題材藕斷絲連,她還是有足夠空間去開拓她的女演員道路。

更不要說,那是個尚未全民皆知「露點」、「激凸」、「谷胸」、「唧奶」、「深V」、「離罩」、「露半球」、「逼爆」、「微波」、「透bra」、「露股邊」為何物的年代。上述名詞在刺激人們對於女性性徵的想像雖然沒有脫離常規,但在鍾楚紅象徵性感的年代,《龍虎豹》是《龍虎豹》,鍾楚紅是鍾楚紅。濕漉的鬈髮,白色裙穿在身上,泳衣是三點式抑或一件頭;或回眸一笑,或半躺臥並從裙裾伸出一隻平放,一隻撐起的長腿。再或是密密實實,但因躋身在麻甩佬群中,他們的猥瑣反襯了她的純潔,純潔得如一盤「任吃唔嬲」的豆腐。連玲瓏浮突的戲服也省回,更毋須出動乳貼或膠紙。鍾楚紅可以說生逢其時,當大眾還願意相信性是跟想像力有關,她才能夠要性感時便「健康地性感」,當角色要符合「成人趣味」時,高檔的便借助眉梢眼角風情萬種,草根的則只須把清純的自己交給意淫的對手(們),一如白雪公主配上七個小矮人(你記得《奇謀妙計五福星》(86)?)

新寡.性感.永恆想像

在鍾楚紅之後,印象中已沒有幾個像她般是「受保護」的最美麗動物了。也就是說,性感作為想像的權利之一,已被「眼見為憑」的文字風剝皮拆骨,在香港人的文化中幾近蕩然無存。就在我們應該為「女人性感自主已死」的時候致哀之際,她在丈夫朱家鼎的追思彌撒完成後,以一身六十年代感覺的黑衣裙戴大墨鏡掛微笑拾石級而下(Jackie O?)。此鍾與彼鍾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一定不可能同樣性感,然而,正是在這個鍾楚紅身上,我看見Woman In Black的力量:當周圍眾色喧嘩,沒有突出身體線條,有的只是含蓄、低調、優雅、經典,反而令她的成熟魅力更加突顯。難怪「新寡」既是種不幸,也是女人對於自己性感一面的永恆想像,否則不會覺得香奈兒的「小黑裙」非擁有不可。只是放在衣櫃裏備不時之需容易,真要自信穿在身上仍能吸引目光便是另一回事。

穿黑的鍾楚紅顯然不用以裙子證明什麼。她的雍容,教我們對於女人美好的想像、嚮往不致停留在過去——只有當身體說話時人們才願意聽見她和看見她的過去。如果被標籤為過去式的性感女神真的考慮復出,「性感」一詞的定義大可被提升,或改寫。真有這樣的一天,我們要謝謝鍾楚紅。

[文/林奕華]

饕餮時間:大閘蟹飛來啦








K,
昨晚,有兄弟從上海飛來,機場電話MAYBOY:喂喂,睡了沒有?沒睡,等會兒,下樓,拿大閘蟹!!
小女子剛沐浴完,聽其人說要下樓,急急道:今兒,不是不舒服?不出去了吧。
Mayboy轉述兄弟語,攬了小女子笑笑問:下不下?下不下?
有——大——閘——蟹!!呵呵,小女子忘了說什么了。

凌晨,十二點十分,一盒十只陽澄湖大閘蟹進門了。
兩人急急打開盒子,就見蒲包里的蟹們,青皮、白肚、黑螯,漂亮死了。

相視一笑,立刻動手。我啊,盡管號稱腥物殺手,卻不敢真動手。Mayboy負責清洗,小女子上灶,姜片、黃酒、旺火、清蒸。
十二點四十,揭開鍋蓋,四只陽紅的蟹們,香香地匍匐著,教人垂涎欲滴。

姐姐上次送的馬丁尼,還在,斟上;MAYBOY割線,小女子奉姜醋,動手,動手。
這清晨從湖里撈的蟹,味道就是不一樣,膏腴肉甜,小女子忙不過來了,其人幫著咬開蟹螯。
“這么高興啊?”
“當然,是大閘蟹麼!”
“喝酒,喝酒。”

兄弟還在城里奔著送蟹,電話去說:謝謝。回說:不謝。再說:是謝謝大閘蟹!!
今兒,晚了,明天啊,寫我的蟹故事。

“鳥”主題音樂劇




中新社海口九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關向東)大型多媒體歌舞音樂夢幻劇《火鳳凰》,二十九日在此間舉行發佈會,該劇是中國第一部“鳥”主題音樂劇,將於十一起在三亞亞龍灣三亞大劇院開始上演。該劇投資一千八百萬,是內地迄今投資最大的一出室內音樂劇。
《火鳳凰》製作人溫小演介紹說,該劇以環境保護和世界和平為主題,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故事,當時恐龍已經成為歷史,人類尚未出現,鳥世界是地球的主宰。
高貴的火鳳凰和愛慕虛榮的孔雀,同時愛上了風流倜儻的九頭鳥。九頭鳥在烏鴉的慫恿下,試圖以高科技改變整個鳥類的生存方式,結果異化鳥不斷出現,破壞了自然平衡,導致地球生態告急。最終,鳳凰在烈火中涅磐,使得生命得到昇華,用愛換回了鳥們的自然情感,鳥世界回歸自然狀態。
據悉,中國東方歌舞團著名導演、二00八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執行導演沈晨任該劇總導演,中國著名造型設計師毛戈平任造型設計。
大量的人體彩繪、裝飾羽毛將在舞臺上展現鳥類的華麗形象;大型多媒體效果,將演繹森林大火、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變景象。
溫小演表示,希望該劇能長期在美麗的三亞亞龍灣上演,並邀請國內著名的音樂表演家藝術家,輪流出演劇中主角。(完)

色,戒。心思。


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色,戒
[2007-09-24]
文匯副刊

 抗戰時的上海,易先生陪王佳芝去印度人開的珠寶店,她安排好了局,配耳墜上的小鑽,好讓特務殺他。他卻不看小鑽了,要看鑽戒,六克拉有價無市的粉紅鑽。戒指在手上試,王佳芝心情就像這幽暗的珠寶店,室內小陽台上一燈熒然,映襯著樓下門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

 易先生是漢奸,王佳芝是個女大學生,地下情報人員安排她接近易先生,好設計機會殺掉他。

 珠寶店裡,戒指好像舞台上的小道具,華貴得像一千零一夜裡的故事,卻只停留這麼一會工夫,讓人惆悵。王佳芝再看易先生,他燈下的笑容帶著悲哀,瘦瘦的側影有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一直不清楚是不是愛上了他,以為從國族大義到男女關係,都只是一個局,一瞬間突然想他是真愛她的,心裡轟然一聲。

 她提醒他快走。他明白了,像砲彈一樣逃走,走後打電話讓憲兵把這邊封鎖起來,把她和其他刺客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全部槍斃。

 王佳芝死了,易先生卻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使你知道在愛情裡怎麼做人,載悲載懼。

 馬上就能看得到這故事在戲院裡上映,李安導演。這篇張愛玲的小說中不算最著名卻很複雜的作品,偏被他看中。這幾天書店裡已經重新擺上了張愛玲的小說,關於小說和電影的評論雜誌都賣斷了貨。

 這篇小說真的很複雜,又短又密。筆者訪問了幾位學者、評論人和作家,想分享他們裡裡外外看這小說的感受。

文:張俊峰、張曦、李卓賢、尉瑋、洪永起

男與女

 許子東非常喜歡《色,戒》。他覺得張愛玲這部晚期的作品,雖不是她作品中最好的,卻是非常特別的一部。《色》的文字不同於《傾城之戀》等早期作品,來得那麼花俏,而是更為樸素,平淡,收斂。

 「表面看似平淡的文字,在背後其實具有很厲害的張力,使整篇小說情節具有挑戰性。小說看似寫情慾,寫女人,其實不然,而是詮釋了在政治鬥爭、階級鬥爭中,所表現出的人性的複雜性。吸引李安的,也許也是這點。」

 許子東認為小說並非為了寫女人,馬家輝的看法卻相反。他在台灣讀大學時就讀過《色,戒》,但那時只是當作一個好玩的故事來讀。「我後來才開始研究民國時候文化界的知識分子的角色問題,比如他們怎麼通過《大公報》去影響當時的政治。基於這方面的興趣回頭去看,知道了更多周佛海、汪精衛、丁默村的事,從裡面抓到了一些政治事件的啟發。小說裡面的易先生是個漢奸,漢奸是個國族主義(nationalism)的詞匯,是屬於大論述的範疇。每個人都會從國族主義的角度來看,但張愛玲卻把精巧的感情放在(《色,戒》)裡面,灌注進去小說的想像。她看的是漢奸背後的愛情的問題,性別的問題。」

 「從《傾城之戀》、《金鎖記》,到《色,戒》這篇小說,張愛玲的態度是一貫的,替女人說話。這個世界好像是男人主導,但生活裡每一面都有女人計算的心思,只是我們看不到。」

 人們多認為當年的丁默村和鄭蘋如是小說《色,戒》裡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原型。小說裡易先生被方寸大亂的王佳芝提醒,逃出生天,而丁默村當年說他是自己覺察到危險才逃脫。馬家輝說:「我在想,張愛玲當時看到丁默村的這種說法肯定很不服氣。」她在小說裡安排王佳芝提醒易先生,就是想說,女人計算的心思是能影響現實的發展的。小說裡,張愛玲在篇末打的那個比方,「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把這種引導與被動的關係總結得很精闢。

 「雖然如此,張愛玲筆下對女人還是有種調侃,她認為女人還是有『淺窄』的眼光。心思再精巧,愛情再精巧,在宏觀敘述下還是微不足道。有句俗諺是『女人總是敗給衣服和戒指』,《色,戒》裡的『戒』字,就是一語雙關。」馬家輝說。
張與胡

 談《色,戒》時,人們很慣性地就會想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關係。看起來好像是有些共同的經歷,但會不會只是人們的附會呢?

 何杏楓認為不能說《色,戒》小說反映了張胡之戀。「胡蘭成曾是汪偽政府特工總部上海極司斐爾路七十六號的座上客,所以有學者認為《色,戒》的小說題材或來自胡蘭成。張愛玲在《續集》的〈自序〉曾提到,特務的內幕不是她這種平常百姓所能隨便得知的,到底是否避嫌,不得而知。只是宋淇曾在訪問裡提及,他曾把燕京大學學生的行刺故事告知張愛玲,此或是《色,戒》故事的由來。

 「另一個會令人把《色,戒》和胡蘭成聯想在一起的原因,大概是張愛玲在《色,戒》裡並沒有把易先生寫成一個完全負面的人物,而且把他的心理寫得很細緻。似是透露了對胡的情意。然而,張愛玲小說寫人物,向來也不是黑白分明的。她曾提到自己不喜歡『徹底』和『極端』的人物。人物(包括負面人物)心理寫得細緻,也是她一貫的風格。」

 而馬家輝就提出另一種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張愛玲在後來的場合是絕口不提胡蘭成的,她的態度非常謹慎。楊牧在《譯事》裡回憶說,後來很多人見到張愛玲就提起胡蘭成,她回過頭理都不理。如果她的態度是這樣,我猜想她在寫《色,戒》時反而會有種自我審查,把容易引人聯想的東西盡量刪去了。可能胡蘭成的因素令得這篇小說更加謹慎,否則說不定會有更多男女關係的描寫。有人說這篇小說裡的情緒可能灌注了張愛玲的很多個人感覺,但這些情緒在她的其它作品中都有啊。」

小說與電影

 現在,李安執導的電影馬上就要上映。本來筆者很不願意過多談論電影的問題,畢竟主題是張愛玲的小說原著。但這個話題始終迴避不了,張愛玲的小說受電影影響本來就很深。

 在何杏楓看來,《色,戒》對人性的刻劃是最吸引李安的地方。而許子東認為李安很聰明,他用情慾來轉移大家的視線,「其實《色,戒》的精髓不只是情慾。」許子東最期待的反而是一對我們都忽略了的關係,即王佳芝和鄺裕民之間的一份感情合作關係,以及鄺裕民角色的處理。

 張愛玲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的先例很多,在馬家輝看來,對於所有導演來說,張愛玲都是一個誘惑,「沒有一個認真拍電影的導演不想挑戰張愛玲的。她的小說語言密度大,故事情節密度大,而且還轉入了精巧深沉的心理,從過去到現在沒有一個導演成功克服的,因為張愛玲是一個『有我』的作者,她很多文字都沒法用影像來表達。但這次我覺得李安終於成功克服她了,他對語言的改動不大,但加了很多層次,情緒的層次。」

不說人話的電腦

K,
這是兩篇有趣的文章。
小女子有句名言:電腦,她不說人話!聽不懂,怪她,不怪我。呵呵。
這回知道,男子,也會被來自電腦世代的火星文,弄得滿頭包。很解氣。呵呵。

女人的電腦
文章日期:2007年9月28日
【明報專訊】英雄今天要救美,不再是出街見她被死飛仔調戲,挺身而出。
在gym練得一身肌肉,玩埋泰拳,遇上手持刀賊仔,也會勸女友齊齊奉上財物。
都市男人,重智不重武。
昔日關德興演黃飛鴻那句口頭禪﹕「練功——乃——係、強身——健體」,到今日完全發揚光大,今天有誰練功來好勇鬥狠?
打交打得叻,一般認為是IQ低的表現。
英雄還是可以救美,最普遍是出手打救她們的電腦。
早有調查顯示,電腦常識是追女仔必備。
走進大小「腦場」,全發現男極多,女極少,而極少的女性,是售貨員。
電腦是今天人所必備的東西,相等於紙和筆。
女人日日夜夜對住電腦,只會用,不去了解,一有問題,只會找男人解決,小至插卡及電線鬆脫,大至中毒,一樣只識嘩嘩叫。
做男人,如果自己的女人個電腦出了事,要找第二個男人來睇睇,是很丟臉的事,正如汽車死火,好歹也打開車頭蓋看看,連車蓋也不識打開的男人,最好是億萬富豪。
女人是很奇怪的動物,認為電子產品是會跟她們暗中鬥氣的。
他們之中,甚少會嘗試從頭安裝「視窗」,也不知道若要電腦長期行得暢順,是要定時清理硬碟和優化系統的。
女人更不會打開電腦,連買一條記憶卡插入去一個空的卡槽那麼簡單的事也不會做。
偏偏電腦這東西,只要用到某個時期,如不好管理,一定出事。
男人的電腦,如他的內心世界,有太多的秘密;女人的電腦,也像她的內心,需要男人進入,替她優化。
[阿寬 ahhfoon@yahoo.com]
*******
火星文
文章日期:2007年9月29日
【明報專訊】你有個青春期的女兒,整天沉迷電腦網絡,MSN通宵達旦,你肯定擔心她在跟什麼人交往,樂此不疲,在網上聊的又是什麼?
心平氣和跟她說,有興趣了解她的網上世界,希望看看她聊的內容,沒說兩句,竟然毫不費力,爽快答應。
打開電腦,接通MSN,馬上有人登入,用的是一個古怪得你無法記住的名字,手指在鍵盤上飛快的轉,來不及看清楚,一個又一個信息去了又來,你親身感受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沒錯,年紀大了,無法不承認眼老花兼轉數慢,但自問受過高等教育,沒理由女兒在聊些什麼,竟然一點都看不懂,一會兒是符號,一會兒是所有字都認識但全不明白的中文,一會兒是連音也發不出來的英文單字。看得頭暈目眩,唯有舉手投降。
女兒不動聲色,但肯定從心裏笑出來,面露得意勝利之色。看就看吧,你這老頭,我寫的是火星文,你能看得懂嗎?
以上情節雖然不是我的真實遭遇,但相信跟不少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一樣,遲早會遭逢同樣的不幸。不要怕,希望在人間,唯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借助電腦科技,上網查證,學習火星文。
不查則可,一查之下,真是乖乖不得了。原來年輕人使用的火星文,不僅有地域之分,香港、台灣、大陸都不一樣,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火星文有生命會繁殖成長變體,只要一個人發明了一個火星文,在網上用過,網民受落了,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新的文字新的文體和新的文法。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火星文這工具,真的不是我這個老頭容易掌握的。
例如「禾刀唔豬」即「我都唔知」,「你巧令女」即「你好靚女」。先旨聲明,這兩句,可能早已out了,再用,可能被女兒訕笑。又例如::-) 即「微笑」,:-( 就是「唔happy」的意思。還有數不勝數的表情符號,我的花崗岩頭腦永遠無法裝得下。
台灣的又有所不同,撇開國語拼音或閩南話演變而來的火星文先不談,基於文化差異,更是無法理解。容易一點的,如「ball ball you!」即「求求你!」,「1切斗4幻j,↓b到挖d 」就是「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2b? Nt2b? ???」,告訴我,這是什麼?下篇給你答案。
[吳志森 http://samngx.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