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07

閱讀時光。《小姐集》。陳子善。


與張愛玲同時的小姐作家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3日
【明報專訊】歷史並不總是公正的,至少在某一階段是如此。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在上海文壇上活躍一批青年女作家。她們以自己豐富多彩的小說和散文創作證明在「五四」和三十年代以後,中國年輕一代的女作家在新文學創作上的新嘗試。可惜長期以來,她們的文學實踐,不管成功與否,都未引起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應有的關注。
就我有限的閱讀,僅見吳福輝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199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對其中的施濟美有所論列,陳青生的《年輪:四十年代後半期的上海文學》(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對其中的施濟美、湯雪華、鄭家瑗、俞昭明等有所論列,如此而已。
近二十年來,大陸學界提倡「重寫文學史」,張愛玲、蘇青等長期在四十年代文學史上缺席的女作家相繼浮出歷史地表,不僅受到文學史家的重視,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相關論著已經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張愛玲幾乎成了「時尚」符號,成了白領階層家喻戶曉的人物。但這批差不多與張、蘇同時代的青年女作家在哪裏呢,是否仍要繼續湮沒不彰?她們的作品和生平有沒有研究的必要和文學史的價值呢?
不再缺席的女作家們
中短篇小說集《小姐集》對此作出了出色的回答。
本書特約策劃王羽在華東師範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期間,潛心研讀四十年代上海文學,在張愛玲研究方面有所著述和發現之後,進而把注意力轉移到這批青年女作家身上。經過不斷的挖掘整理、追蹤採訪、分析研究,終於完成《「東吳系女作家」研究(1938-1949)》的學位論文,填補了四十年代上海文學乃至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上的一個空白。作為她的導師,我對王羽的問題意識和研究中的鍥而不捨是欣賞的。
王羽第一次較為全面地揭示了這批青年女作家,亦既「東吳系女作家群」的由來、組成、主要作家的生平和創作歷程,特別對「東吳系女作家」在當時新舊文學對接和文學傳播與文學接受互動中所營造的迷人的文學世界作了較為深入的開掘。更有意思的是,王羽考證出這批「東吳系女作家」當時被文壇公認為「小姐作家」(見陶嵐影《閒話小姐作家》,1944年5月《春秋》第一年第8期)。時隔半個多世紀,許多「小姐作家」早已謝世,無論從紀念還是研究的層面,都已到了該讓她們的作品重見天日的時候了。
《小姐集》收入湯雪華、施濟美、俞昭明、邢禾麗、鄭家瑗、楊依芙、練元秀、程育真等四十年代上海「小姐作家」的作品。除練元秀之外,其餘都是「東吳系女作家」。我無意誇大這批「小姐作家」的文學成就,但是,讀畢全書,掩卷而思,她們寫作的真誠、題材的多樣、人物描寫的細膩,以及流淌在作品中的對弱者的同情,對純潔愛情的追求,對「真善美」的嚮往,等等,都是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她們這些個人風格鮮明的作品,也提供了與張愛玲、蘇青等的創作完全不同的現代文學史資源。我想,這就足夠了。
其實,這批「小姐作家」在當時確確實實擁有大量讀者,不妨略微回顧一下史實。1946年1月《上海文化》月刊第2期舉辦「我最欽佩的一位作家」的讀者投票調查,以大中學生及職業知識青年為調查物件,共計683人接受了調查。「小姐作家」施濟美繼巴金、鄭振鐸、茅盾之後名列第四。這樣的結果,今天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意外。但施濟美以其別具一格的校園小說贏得當時青年讀者尤其是女讀者的青睞,卻是不爭的事實。
張愛玲、冰心以外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一年以後,早已在上海文壇享有聲譽的女作家趙清閣編選《無題集:現代中國女作家小說專集》(1947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人選均為「五四」和三十年代成名的女作家,包括冰心、袁昌英、馮沅君、蘇雪林、陸小曼、沈櫻、鳳子、羅洪、王瑩和趙清閣本人。「東吳系」「小姐作家」和張愛玲、蘇青等一起均被排除在外,不入趙清閣的法眼。這無疑與趙清閣本人的文壇交遊和文學趣味有關。但也提醒我們,當時上海文壇雖然還是多元的格局,「東吳系」「小姐作家」這一元顯然已經開始受到某種冷落。正是由於這樣複雜的歷史原因,「小姐作家」們在文學史上消失了那多年,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小姐集》努力還歷史的本來面目,是很值得肯定的。
我不止一次地說過,選本端賴選家的目光。王羽的策劃編選自然帶有她個人的偏好。但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我們終於可以讀到四十年代上海文壇這批迷戀文學的「小姐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了,終於可以領略四十年代與張愛玲、蘇青們不同的另一批女性作家的文學追求了。歷史畢竟還是公正的。
書名:《小姐集》
編者:王羽
出版:人民文學
[文/ 陳子善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