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潛水器南海海底插旗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國家科技部、海洋局昨日在北京聯合宣布,中國首台自行設計、製造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載3名潛航員,在南海成功下潛至3759米深度,其水下作業逾9小時的時間創世界紀錄,且操縱機械手在南海海底插上一支中國國旗。「蛟龍號」的設計最深下潛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海洋區域的99.8%,未來可用於生物及能源探測、打撈及佈放海底光纜等。
「各崗位注意,佈放潛水器!」隨總指揮劉峰一聲令下,「向陽紅9號」調查船上的鋼纜把「膠囊」形狀的「蛟龍號」放入水中,3名潛航員經過調整,以每分鐘37米的速度下潛,1小時後就突破了3682米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隨後,「蛟龍號」到達3759米的海底,卸掉部分壓載物,懸浮在海底。
「蛟龍號」下潛3759米
「蛟龍號」總駕駛葉聰在無線對話中稱,「報告指揮部,已經坐底!」坐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相擁歡呼,慶祝成功,10分鐘後,「蛟龍號」向水面傳回首張海底圖片,隊員操作機械臂將一支五星紅旗插在南海海底,還把一個標誌首次載人深潛成功的「龍宮」標誌物放在海底。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科技部早在2002年開始啟動「蛟龍號」項目,目的是協助在國際大洋海底的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並可用於中國深海勘探和海底作業。研究項目由中國大洋協會組織,聯合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02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約100家國內科研機構與企業,用6年時間完成研製潛水器和水面支援系統、選拔和培訓潛航員。
水下作業時間破世界紀錄
不過,2009年3月,702所研究員顏開曾透露,由於資金短缺,無法進行海上試驗,至當年8月,海試才得以正式啟動,試潛深度由25米開始逐步加深,此次成功潛至3759米的試驗已經是第20次,創造了水下作業9小時零3分鐘的世界紀錄。
「蛟龍號」的設計總師徐芑南說:「『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世界上同類型的載人潛水器中具有最大設計下潛深度7000米,這意味該潛水器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使用,代表深海高技術領域的最前沿。」他還說,「蛟龍號」每個部件都已通過了7000米壓力 考核,並將在今後的5000米、7000米海試中加以驗證。
鎖定目標懸浮 獨步全球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7日
【明報專訊】海水深度每增加100米,壓力 就會增加10個大氣壓,「蛟龍號」的外殼由特殊的鈦合金材料製成,在7000米的深海能承受710噸、即相當於700個大氣壓的壓力,其生命支持系統則與太空船類似,曾參考「神舟六號 」的設計。
參考「神六」設計 承壓710噸
浮潛技術是另一難點,「蛟龍號」能完全依靠自身重量的無動力下潛、上浮,有2個配重塊和1個壓水艙。需要下潛時,壓水艙注水,開始下潛;當需要在水中懸浮時,就拋出1個配重塊;需要上浮時,就拋出第2個配重塊,同時向壓水艙加入空氣,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目前世界上可用的載人深潛器共有5台,分別由日本、美國、法國和俄羅斯擁有,最大深潛深度為6500米,且作業時都需要找一個固定的支點,而「蛟龍號」採用一種玻璃微珠聚合物,令其可針對作業目標穩定懸浮,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技術。
1960年1月,美國海軍深海無人潛水器「特瑞斯特」號下潛到太平洋底馬里亞納海溝中10911米深的查林傑海淵,創下最深下潛紀錄,這也是地球表面的最低點。
1989年8月11 日,日本「真貝6500」號潛艇潛入6527米深的日本海溝,是迄今載人潛水器的最大深度。
明報記者
8/27/2010
原来你我是多余的正物质@@
粒子对撞试验可能解释反物质之谜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live science)报导,费米实验室进行的最新粒子加速器实验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宇宙大部份是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构成的。
反物质具有与普通物质相反的特性。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后会湮灭,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科学家认为,宇宙形成后由大致同样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组成,但这两者迅速的彼此毁灭。宇宙中剩下了稍有剩余的物质。
问题是为什么物质稍有剩余?为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费米实验室使用粒子加速器,对质子和反质子进行碰撞。碰撞后的残余显示物质比反物质多1%。这可能是解释反物质和物质在宇宙中不均量的线索。
在费米实验室进行实验的物理学家林肯说,“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物质不对称现象的来源。我们观察到的东西,只能作为迹象。这不是最后的解释,它并不能解释一切。”
通过观察碰撞产生的特殊产物B介子,得出物质和反物质的比例。B介子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B介子(meson)因此衰变为其他粒子,包括一种渺子(muon)。 通过研究碰撞产生的渺子,研究人员就能够计算出产生的物质比反物质多出多少。试验结果显示的物质比反物质多出1个百分点,这比失衡理论(标准模型)预测的微小不均高出50倍。如果未来的实验可以确认这一结论,物理学家将打破标准模型,并解释我们的宇宙状态以及为什么人类生活在物质而不是反物质的世界里。
费米实验室的碰撞试验使用了现有的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本项目中使用称为DZero的探测器,使科学家能够扭转磁体方向,以弥补项目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比以前作出更精确的测量。尽管如此,改写标准模型之前仍需对试验结果进一步核查。
林肯表现,如果试验结果成立,将是有史以来最大宇宙发现。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live science)报导,费米实验室进行的最新粒子加速器实验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宇宙大部份是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构成的。
反物质具有与普通物质相反的特性。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后会湮灭,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科学家认为,宇宙形成后由大致同样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组成,但这两者迅速的彼此毁灭。宇宙中剩下了稍有剩余的物质。
问题是为什么物质稍有剩余?为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费米实验室使用粒子加速器,对质子和反质子进行碰撞。碰撞后的残余显示物质比反物质多1%。这可能是解释反物质和物质在宇宙中不均量的线索。
在费米实验室进行实验的物理学家林肯说,“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物质不对称现象的来源。我们观察到的东西,只能作为迹象。这不是最后的解释,它并不能解释一切。”
通过观察碰撞产生的特殊产物B介子,得出物质和反物质的比例。B介子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B介子(meson)因此衰变为其他粒子,包括一种渺子(muon)。 通过研究碰撞产生的渺子,研究人员就能够计算出产生的物质比反物质多出多少。试验结果显示的物质比反物质多出1个百分点,这比失衡理论(标准模型)预测的微小不均高出50倍。如果未来的实验可以确认这一结论,物理学家将打破标准模型,并解释我们的宇宙状态以及为什么人类生活在物质而不是反物质的世界里。
费米实验室的碰撞试验使用了现有的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本项目中使用称为DZero的探测器,使科学家能够扭转磁体方向,以弥补项目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比以前作出更精确的测量。尽管如此,改写标准模型之前仍需对试验结果进一步核查。
林肯表现,如果试验结果成立,将是有史以来最大宇宙发现。
一段诗情
陈建斌追蒋勤勤 曾写几百首情诗相赠
【正体版】 【打印机版】 【字号】大 中 小
【大纪元8月26日讯】在现代生活里,懂得用写诗来表达爱意的情侣可能不多,但在现今娱乐圈还是有这么一对,在他们的超凡爱情中,男方给女方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他亲自写的几百首情诗,这对男女主角就是众所周知的恩爱夫妻陈建斌和蒋勤勤。近日,蒋勤勤在做客《超级访问》时,更大方地拿出当时陈建斌在追求自己时写给她的情诗与观众分享。
情诗装满了几部手机
据《重庆晚报》报导,蒋勤勤曾说自己没有收到过巧克力、玫瑰花,不过陈建斌送给她的礼物却是很多人都没有的,这些礼物就是陈建斌写给她的几百首情诗。她说,这些诗已经存满了好几个手机,自己都不舍得删掉。
“夜雨寒星过巴山 秋池水满草深深 路上更觉故乡远 轻舟如见桨勤勤”、“新新家园瓦上云 默默涿州荒成柳 心底一轮相思月 梦里几度下渝州”,这些诗都是陈建斌在外拍戏或是走在路上思念蒋勤勤时有感而发。陈建斌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和蒋勤勤之间都是通过比喻和隐喻来表达感情,他说:“我是个读书人,因为爱写打油诗,而且我认为送花、送巧克力什么的一点都不浪漫,那非常庸俗。”在节目现场,蒋勤勤也大方的拿出手机里的情诗与观众分享。
“她是最伟大的妻子”
2006年,陈建斌和蒋勤勤在北京秘密完婚,随后又喜得宝贝儿子。但是,蒋勤勤怀孕期间却受尽了折磨。因为她是个悬垂腹,不能躺着睡觉,只能整宿坐在沙发上。她说:“躺下去之后,我就觉得我整个肚子是被拉扯着的,皮都会裂开了似的,而且特别疼。”
妻子怀孕的辛苦,也疼在陈建斌心里。那时陈建斌在外拍戏,每天晚上回家都已经是半夜了,这时看见坐在沙发上的妻子,辛苦了一天的陈建斌都温柔地坐到她身边,然后读伊丽莎白和泰戈尔的诗给肚子里的宝宝听,直到蒋勤勤睡着。
当年陈建斌凭藉《乔家大院》拿下视帝的时候,蒋勤勤已怀孕7个月,陈建斌在领奖台上发自肺腑的表白:“她是最伟大的妻子!” (http://www.dajiyuan.com
【正体版】 【打印机版】 【字号】大 中 小
【大纪元8月26日讯】在现代生活里,懂得用写诗来表达爱意的情侣可能不多,但在现今娱乐圈还是有这么一对,在他们的超凡爱情中,男方给女方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他亲自写的几百首情诗,这对男女主角就是众所周知的恩爱夫妻陈建斌和蒋勤勤。近日,蒋勤勤在做客《超级访问》时,更大方地拿出当时陈建斌在追求自己时写给她的情诗与观众分享。
情诗装满了几部手机
据《重庆晚报》报导,蒋勤勤曾说自己没有收到过巧克力、玫瑰花,不过陈建斌送给她的礼物却是很多人都没有的,这些礼物就是陈建斌写给她的几百首情诗。她说,这些诗已经存满了好几个手机,自己都不舍得删掉。
“夜雨寒星过巴山 秋池水满草深深 路上更觉故乡远 轻舟如见桨勤勤”、“新新家园瓦上云 默默涿州荒成柳 心底一轮相思月 梦里几度下渝州”,这些诗都是陈建斌在外拍戏或是走在路上思念蒋勤勤时有感而发。陈建斌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和蒋勤勤之间都是通过比喻和隐喻来表达感情,他说:“我是个读书人,因为爱写打油诗,而且我认为送花、送巧克力什么的一点都不浪漫,那非常庸俗。”在节目现场,蒋勤勤也大方的拿出手机里的情诗与观众分享。
“她是最伟大的妻子”
2006年,陈建斌和蒋勤勤在北京秘密完婚,随后又喜得宝贝儿子。但是,蒋勤勤怀孕期间却受尽了折磨。因为她是个悬垂腹,不能躺着睡觉,只能整宿坐在沙发上。她说:“躺下去之后,我就觉得我整个肚子是被拉扯着的,皮都会裂开了似的,而且特别疼。”
妻子怀孕的辛苦,也疼在陈建斌心里。那时陈建斌在外拍戏,每天晚上回家都已经是半夜了,这时看见坐在沙发上的妻子,辛苦了一天的陈建斌都温柔地坐到她身边,然后读伊丽莎白和泰戈尔的诗给肚子里的宝宝听,直到蒋勤勤睡着。
当年陈建斌凭藉《乔家大院》拿下视帝的时候,蒋勤勤已怀孕7个月,陈建斌在领奖台上发自肺腑的表白:“她是最伟大的妻子!” (http://www.dajiyuan.com
8/24/2010
《海角七號》以外的台灣光影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4日
【明報專訊】「香港的商業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櫥窗一樣,櫥窗裏看到想買的東西,尋求刺激和新奇。而台灣電影更像閣樓上的小木窗,從這裏眺望世界,擴大視野。」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羅智成對筆者說,在電影的大熒幕上有的是櫥窗,有的是小木窗,時不時需要調節一下。因此,香港影院很快將颳起「台風」——11部台灣電影將在9月至11月間每逢周末假期黃金時段在MCL德福和康怡戲院獨家獻映。
「台風星光影展」由曙光影視公司、洲立影藝有限公司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博愛醫院、演藝學院等合作推出,影片包括《一閃一閃亮晶晶》、《台北星期天》、《父後七日》、《眼淚》、《獵豔》、《艋舺》、《帶我去遠方》、《情非得已》、《海角七號》、《聽說》、《囧男孩》。影展部分所得將捐入博愛醫院的「兒童自閉症輔助」用途。
「台灣電影工業看起來似乎不發達,但年輕人對電影的熱情從未冷卻,政府對電影創作亦有不少扶持和資助,因此電影始終帶有某種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羅智成說,過去幾年,台灣電影在香港市場上鮮有受到重視。他希望向商業電影主導的香港介紹一批淡商業重人文、有「濃濃台灣氣息」的新電影。低迷多年的台灣電影在《海角七號》的讚譽聲中重新起航,但這次電影展希望在《海角七號》的光環外,更真實展現台灣電影風貌。他說,新一代導演已卸下為得獎而拍的框架,夾帶豐沛的創作能量。
羅智成推薦的首選包括:《父後七日》體現台灣獨特喪葬習俗現狀,「孝女白琴」演出一場經典的哭戲,職業「哭」手的表現讓人笑中帶淚,可感受到鄉下的濃濃人情味;《台北星期天》是外籍勞工的在台北冒險記,充滿對社會底層的關心,對弱勢族群及弱勢文化的關注;《情非得已》則是以自傳手法將台灣電影工作者的焦慮、挫折、無力感、以及堅持一一剖析;從懸疑電影《獵豔》更可一窺台灣中產階級看待兩性關係的價值觀。影展詳情有待主辦單位於本周末公布(節目查詢電話:2418 8841)。
[文.趙桐]
【明報專訊】「香港的商業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櫥窗一樣,櫥窗裏看到想買的東西,尋求刺激和新奇。而台灣電影更像閣樓上的小木窗,從這裏眺望世界,擴大視野。」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羅智成對筆者說,在電影的大熒幕上有的是櫥窗,有的是小木窗,時不時需要調節一下。因此,香港影院很快將颳起「台風」——11部台灣電影將在9月至11月間每逢周末假期黃金時段在MCL德福和康怡戲院獨家獻映。
「台風星光影展」由曙光影視公司、洲立影藝有限公司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博愛醫院、演藝學院等合作推出,影片包括《一閃一閃亮晶晶》、《台北星期天》、《父後七日》、《眼淚》、《獵豔》、《艋舺》、《帶我去遠方》、《情非得已》、《海角七號》、《聽說》、《囧男孩》。影展部分所得將捐入博愛醫院的「兒童自閉症輔助」用途。
「台灣電影工業看起來似乎不發達,但年輕人對電影的熱情從未冷卻,政府對電影創作亦有不少扶持和資助,因此電影始終帶有某種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羅智成說,過去幾年,台灣電影在香港市場上鮮有受到重視。他希望向商業電影主導的香港介紹一批淡商業重人文、有「濃濃台灣氣息」的新電影。低迷多年的台灣電影在《海角七號》的讚譽聲中重新起航,但這次電影展希望在《海角七號》的光環外,更真實展現台灣電影風貌。他說,新一代導演已卸下為得獎而拍的框架,夾帶豐沛的創作能量。
羅智成推薦的首選包括:《父後七日》體現台灣獨特喪葬習俗現狀,「孝女白琴」演出一場經典的哭戲,職業「哭」手的表現讓人笑中帶淚,可感受到鄉下的濃濃人情味;《台北星期天》是外籍勞工的在台北冒險記,充滿對社會底層的關心,對弱勢族群及弱勢文化的關注;《情非得已》則是以自傳手法將台灣電影工作者的焦慮、挫折、無力感、以及堅持一一剖析;從懸疑電影《獵豔》更可一窺台灣中產階級看待兩性關係的價值觀。影展詳情有待主辦單位於本周末公布(節目查詢電話:2418 8841)。
[文.趙桐]
8/23/2010
陳萬雄寫饒宗頤
古今映照的敦煌與香港
跨越時空的緣份——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3日
【明報專訊】八月八日到十一日,香港各界近四百人,千里迢迢專程遠赴敦煌莫高窟,參加在那裏為祝賀饒宗頤 先生95華誕而舉辦的壽宴、敦煌書畫展和國際研討會,真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非囿於敦煌的條件,相信赴者會更眾。在敦煌,能為一個學者個人舉辦如斯盛宴、盛展和盛會,可謂文化盛事了。
盛旦欣逢,共蒼生醉
饒先生出生於潮州,長期寓居香港,潮州與香港,位處中國大地的東南一隅,他的95華誕慶祝活動,卻在中國大地的偏隅西北的敦煌舉行,中間自有緣由。饒先生是當今中國碩果僅存的國學泰斗,是一位享譽國際不世出的百科式的學者。敦煌學是他重要的學術研究範疇,成就多方面,創獲甚豐。2000年紀念敦煌石室發現一百周年的活動中,饒先生是香港唯一被授予為對敦煌重要貢獻人物。另外可算半個香港人的,是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 逾二十年的潘重規教授,也被授予這種榮譽。敦煌學研究之外,饒先生致力摹寫和創作敦煌壁畫和法書,傳播敦煌藝術於世,功不在張大千之下。1991年和1992年間,饒先生推動「中文大學敦煌吐魯番中心研究計劃」,資助當時大陸中青年學者前後達二十多名,來港從事學術交流和研究,對培育敦煌研究後起的學者,貢獻極大。當前享有大名的內地敦煌學者和專家,不少就曾受益於這項計劃。另外,饒先生曾提供經費,聯同周一良和季羨林 兩位先生在「香港文化促進中心」創刊《敦煌吐番期刊》,至今已15年,發行了11卷,同時也創辦了《敦煌吐魯番叢書》。在香港創辦這一刊一叢書,嘉惠敦煌研究相當大。這些只是饒先生貢獻於敦煌的犖犖大者,今回在敦煌盛賀,饒先生自己之外,也是香港的榮光。
及時霖雨,變為醇酎
敦煌石窟經近千年廢棄與百年摧殘,正如史學大師陳寅恪痛極言之,說「敦煌是中國文化的傷心史」。為保護敦煌,百年來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才得以留下今日敦煌石窟的模樣。其中有香港的邵逸夫 先生。早在1988年,邵逸夫先生已捐款千萬,為莫高窟添造石窟洞門和洞內隔離壁畫的玻璃鋼板。
從敦煌的旅遊開放與保護而言,這個舉措,真是及時雨。想起九十年代初,一個天際漆黑、星斗滿天的夜晚,在萬籟俱寂的莫高窟招待所前空地上閒聊。初次聽到樊院長說及邵先生捐贈保護石窟的這段事情。樊院長轉述邵先生的說話:「聽從敦煌參觀回來的朋友說,莫高窟的洞窟,中門大開,洞內的壁畫和塑像,參觀者會隨意撫摸。對這種情況,朋友很為敦煌石窟藝術的日漸損毀而憂心如焚。飽受摧殘的敦煌石窟的保護,最關鍵是這幾年。幾十年後相信必有人關心和予以保護,但為時已晚了。」聽了這番轉述,我們都為之動容,這真是一番既懂文物價值和有識見的話。此番話,也令我對邵先生的行止為之改觀。事實上,敦煌石窟能保護到如今的面貌,邵先生大有功焉。
世紀工程、破解天書
「敦煌石窟」主體內容是佛教藝術,作為人類文明史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現今世上,能保有內容如許豐富、跨越年代如此悠久的藝術,絕無僅有。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希臘羅馬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甚至中亞廣泛而多種文明都可以在敦煌發現它印記和蹤影。「敦煌石窟」主體內容雖然是佛教,但逾千年中國中古歷史方方面的內容,無不囊括其中。不說別的,就敦煌石窟滿佈壁畫和塑像逾700個大小洞窟,內容繁富,意蘊深藏,不啻是還未完全解讀的天書。要系統的露布於世,是龐大無比的出版工程。至今雖然關於敦煌的各種出版物,為數不少。仍以香港商務印書館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經跨越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愈十年的努力而完成的《敦煌全集》(26卷)為介紹敦煌最系統、最完整、最龐大而極具水平的出版工程。這套以專題為分野的敦煌全集,在當前對敦煌石窟的研究、認識和傳播,無疑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出版了。
防沙功德林:保育敦煌
這次為慶賀饒宗頤先生的盛宴、盛展和盛會,香港赴會敦煌者,達四百人, 固然是出於對饒先生的文章道德、學藝兼收的景仰,不能忽略的也是出於對敦煌的膜拜。我八十年代開始踏足敦煌和絲綢之路所見,絡驛途中的遊客,以日本人和歐洲人最多。從中領悟到,這緣於該國民眾對絲路歷史價值的認識。
近十年香港各界興起敦煌熱,旅遊之外,舉辦關於敦煌的各類型的講座,為敦煌保育而捐獻者日多。十年前香港各界以饒宗頤先生和釋法光為主席的「敦煌防沙功德林」籌款活動,捐助敦煌在莫高窟植林和防沙方格試驗,經多年經營,成效顯著,牽引了國家的投放,擴大莫高窟的防沙規模。據敦煌研究院證實,風沙對莫高窟的吹襲侵蝕,已減少了百分之七十。這次遠赴敦煌的香港朋友,不人既親身感受到敦煌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亦感動於以樊錦詩院長為代表繼承敦煌幾代人艱苦不撓,全心全意保育敦煌的行止,為之動容,紛紛捐助,保育敦煌。這種情況,某種意義上,是經十多年香港各界努力傳播,使敦煌廣為人知,廣為人認識,也廣為人所關心的結果。
敦煌在一千年前,處西北邊陲,歷千年之久,為中國的國際城市,貢獻於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大矣;香港地處東南之隅,崛起僅百年,成為中國國際城市,在溝通中外,與有功焉。兩個城市雖地隔萬里,歷史時差千年,今跨越時空,結下了這份文化緣份,盛歟哉!
作者為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裁
[文/陳萬雄 編輯/黃靜]
跨越時空的緣份——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3日
【明報專訊】八月八日到十一日,香港各界近四百人,千里迢迢專程遠赴敦煌莫高窟,參加在那裏為祝賀饒宗頤 先生95華誕而舉辦的壽宴、敦煌書畫展和國際研討會,真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非囿於敦煌的條件,相信赴者會更眾。在敦煌,能為一個學者個人舉辦如斯盛宴、盛展和盛會,可謂文化盛事了。
盛旦欣逢,共蒼生醉
饒先生出生於潮州,長期寓居香港,潮州與香港,位處中國大地的東南一隅,他的95華誕慶祝活動,卻在中國大地的偏隅西北的敦煌舉行,中間自有緣由。饒先生是當今中國碩果僅存的國學泰斗,是一位享譽國際不世出的百科式的學者。敦煌學是他重要的學術研究範疇,成就多方面,創獲甚豐。2000年紀念敦煌石室發現一百周年的活動中,饒先生是香港唯一被授予為對敦煌重要貢獻人物。另外可算半個香港人的,是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 逾二十年的潘重規教授,也被授予這種榮譽。敦煌學研究之外,饒先生致力摹寫和創作敦煌壁畫和法書,傳播敦煌藝術於世,功不在張大千之下。1991年和1992年間,饒先生推動「中文大學敦煌吐魯番中心研究計劃」,資助當時大陸中青年學者前後達二十多名,來港從事學術交流和研究,對培育敦煌研究後起的學者,貢獻極大。當前享有大名的內地敦煌學者和專家,不少就曾受益於這項計劃。另外,饒先生曾提供經費,聯同周一良和季羨林 兩位先生在「香港文化促進中心」創刊《敦煌吐番期刊》,至今已15年,發行了11卷,同時也創辦了《敦煌吐魯番叢書》。在香港創辦這一刊一叢書,嘉惠敦煌研究相當大。這些只是饒先生貢獻於敦煌的犖犖大者,今回在敦煌盛賀,饒先生自己之外,也是香港的榮光。
及時霖雨,變為醇酎
敦煌石窟經近千年廢棄與百年摧殘,正如史學大師陳寅恪痛極言之,說「敦煌是中國文化的傷心史」。為保護敦煌,百年來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才得以留下今日敦煌石窟的模樣。其中有香港的邵逸夫 先生。早在1988年,邵逸夫先生已捐款千萬,為莫高窟添造石窟洞門和洞內隔離壁畫的玻璃鋼板。
從敦煌的旅遊開放與保護而言,這個舉措,真是及時雨。想起九十年代初,一個天際漆黑、星斗滿天的夜晚,在萬籟俱寂的莫高窟招待所前空地上閒聊。初次聽到樊院長說及邵先生捐贈保護石窟的這段事情。樊院長轉述邵先生的說話:「聽從敦煌參觀回來的朋友說,莫高窟的洞窟,中門大開,洞內的壁畫和塑像,參觀者會隨意撫摸。對這種情況,朋友很為敦煌石窟藝術的日漸損毀而憂心如焚。飽受摧殘的敦煌石窟的保護,最關鍵是這幾年。幾十年後相信必有人關心和予以保護,但為時已晚了。」聽了這番轉述,我們都為之動容,這真是一番既懂文物價值和有識見的話。此番話,也令我對邵先生的行止為之改觀。事實上,敦煌石窟能保護到如今的面貌,邵先生大有功焉。
世紀工程、破解天書
「敦煌石窟」主體內容是佛教藝術,作為人類文明史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現今世上,能保有內容如許豐富、跨越年代如此悠久的藝術,絕無僅有。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希臘羅馬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甚至中亞廣泛而多種文明都可以在敦煌發現它印記和蹤影。「敦煌石窟」主體內容雖然是佛教,但逾千年中國中古歷史方方面的內容,無不囊括其中。不說別的,就敦煌石窟滿佈壁畫和塑像逾700個大小洞窟,內容繁富,意蘊深藏,不啻是還未完全解讀的天書。要系統的露布於世,是龐大無比的出版工程。至今雖然關於敦煌的各種出版物,為數不少。仍以香港商務印書館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經跨越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愈十年的努力而完成的《敦煌全集》(26卷)為介紹敦煌最系統、最完整、最龐大而極具水平的出版工程。這套以專題為分野的敦煌全集,在當前對敦煌石窟的研究、認識和傳播,無疑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出版了。
防沙功德林:保育敦煌
這次為慶賀饒宗頤先生的盛宴、盛展和盛會,香港赴會敦煌者,達四百人, 固然是出於對饒先生的文章道德、學藝兼收的景仰,不能忽略的也是出於對敦煌的膜拜。我八十年代開始踏足敦煌和絲綢之路所見,絡驛途中的遊客,以日本人和歐洲人最多。從中領悟到,這緣於該國民眾對絲路歷史價值的認識。
近十年香港各界興起敦煌熱,旅遊之外,舉辦關於敦煌的各類型的講座,為敦煌保育而捐獻者日多。十年前香港各界以饒宗頤先生和釋法光為主席的「敦煌防沙功德林」籌款活動,捐助敦煌在莫高窟植林和防沙方格試驗,經多年經營,成效顯著,牽引了國家的投放,擴大莫高窟的防沙規模。據敦煌研究院證實,風沙對莫高窟的吹襲侵蝕,已減少了百分之七十。這次遠赴敦煌的香港朋友,不人既親身感受到敦煌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亦感動於以樊錦詩院長為代表繼承敦煌幾代人艱苦不撓,全心全意保育敦煌的行止,為之動容,紛紛捐助,保育敦煌。這種情況,某種意義上,是經十多年香港各界努力傳播,使敦煌廣為人知,廣為人認識,也廣為人所關心的結果。
敦煌在一千年前,處西北邊陲,歷千年之久,為中國的國際城市,貢獻於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大矣;香港地處東南之隅,崛起僅百年,成為中國國際城市,在溝通中外,與有功焉。兩個城市雖地隔萬里,歷史時差千年,今跨越時空,結下了這份文化緣份,盛歟哉!
作者為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總裁
[文/陳萬雄 編輯/黃靜]
女子乐意“被算计”
當女子哭時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3日
【明報專訊】看《唐山大地震》後的散場情景別有趣意。女的眼睛都微紅微腫,都哭了,有人還在抿鼻子呢。男的則是眼神略帶詭異,嘴角亦扯動著曖昧的笑容,似乎有點得意,彷彿剛才做了什麼事情,成功了,變成了勝利者。
黑暗裡,男子到底做了什麼事?
剛開始時什麼也不必做,電影本就催淚,馮小剛像針灸師,從錦盒裡抽出幾支細長的針,看準了穴位,往皮裡一戮,無聲無息地,中了,這針激發了女子的母性,淚水像日久失修的廚房水龍頭般嘩嘩地流出;另一針,又中了,挑逗了女子對於生命安全感的渴求,父親啊母親啊男朋友啊丈夫啊,愛我的人在哪裡,保護我的人又在何方,孑然一身的我,好孤獨,只好沉默;再來一針,插中了女子對於記憶與遺忘的糾結糾纏,「不是記不起,只是忘不了」,女主角如是說,經常自我沉溺於舊情新愁的女觀眾聞之馬上鼻頭一酸,啊是啊就是這樣子了,創痛銘刻於心久久難以釋懷,女子活在記憶裡,「只有沒了才真的知道什麼叫做沒了」,失戀於女子等同於震災劫難,這一針,把她們扎得好痛好痛。
當女子哭時,男子便可有得忙了。
第一步驟當然是掏紙巾。連這也不會或不做?你這傢伙太不體貼了,怎可以當人家的男朋友或老公或情人?可惡。小小的試探你便過不了關,即使不立即分手,亦應扣分,日後跟你慢慢算帳。
然而光把紙巾遞過去還是不夠的。你要把手肘伸過去,或當她把你的手肘拿過來的時候,你輕輕拍一拍她的手背,或摸一下她的粉臉或鼻頭,不必言語,只須在黑暗中瞇起眼睛跟她交換一個溫暖的眼神,雖然你流不出眼淚,但這個眼神已經代表你在哭了,請你千萬千萬要忍住不要哭,當女子流淚時,她需要一個堅強的影子靜靜地守候在身邊,猶如男子喝醉了,女子千萬千萬要忍住不要醉,兩個人在一起,總應有個保持清醒。
所以看完這場戲時她便屬於你的了,尤其如果你懂得提議「不如我帶你去吃冰淇淋,讓你心甜一下」,至少這一天這一夜,吃完冰淇淋,不管你帶她去那裡她都願意跟隨。
只因你陪她哭過。女子總記得當她哭時,誰曾在她身邊——女子是記得的,如同她會深深記得,誰曾令她哭過。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3日
【明報專訊】看《唐山大地震》後的散場情景別有趣意。女的眼睛都微紅微腫,都哭了,有人還在抿鼻子呢。男的則是眼神略帶詭異,嘴角亦扯動著曖昧的笑容,似乎有點得意,彷彿剛才做了什麼事情,成功了,變成了勝利者。
黑暗裡,男子到底做了什麼事?
剛開始時什麼也不必做,電影本就催淚,馮小剛像針灸師,從錦盒裡抽出幾支細長的針,看準了穴位,往皮裡一戮,無聲無息地,中了,這針激發了女子的母性,淚水像日久失修的廚房水龍頭般嘩嘩地流出;另一針,又中了,挑逗了女子對於生命安全感的渴求,父親啊母親啊男朋友啊丈夫啊,愛我的人在哪裡,保護我的人又在何方,孑然一身的我,好孤獨,只好沉默;再來一針,插中了女子對於記憶與遺忘的糾結糾纏,「不是記不起,只是忘不了」,女主角如是說,經常自我沉溺於舊情新愁的女觀眾聞之馬上鼻頭一酸,啊是啊就是這樣子了,創痛銘刻於心久久難以釋懷,女子活在記憶裡,「只有沒了才真的知道什麼叫做沒了」,失戀於女子等同於震災劫難,這一針,把她們扎得好痛好痛。
當女子哭時,男子便可有得忙了。
第一步驟當然是掏紙巾。連這也不會或不做?你這傢伙太不體貼了,怎可以當人家的男朋友或老公或情人?可惡。小小的試探你便過不了關,即使不立即分手,亦應扣分,日後跟你慢慢算帳。
然而光把紙巾遞過去還是不夠的。你要把手肘伸過去,或當她把你的手肘拿過來的時候,你輕輕拍一拍她的手背,或摸一下她的粉臉或鼻頭,不必言語,只須在黑暗中瞇起眼睛跟她交換一個溫暖的眼神,雖然你流不出眼淚,但這個眼神已經代表你在哭了,請你千萬千萬要忍住不要哭,當女子流淚時,她需要一個堅強的影子靜靜地守候在身邊,猶如男子喝醉了,女子千萬千萬要忍住不要醉,兩個人在一起,總應有個保持清醒。
所以看完這場戲時她便屬於你的了,尤其如果你懂得提議「不如我帶你去吃冰淇淋,讓你心甜一下」,至少這一天這一夜,吃完冰淇淋,不管你帶她去那裡她都願意跟隨。
只因你陪她哭過。女子總記得當她哭時,誰曾在她身邊——女子是記得的,如同她會深深記得,誰曾令她哭過。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8/22/2010
饕餮下朱天文
朱天文﹕我記得、我記得、我記得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明天結束後我要趕快回到山頂洞裏去」,剛從密密匝匝的人群中擠到講堂前,談話都沒來得及開始,朱天文轉身已經想到逃。這等事情,處女座的人當然做得出。天文小姐在台北不上電視媒體,電腦不用,電話不接,把生活空間區隔得徹底。不過,「山頂洞人總有出洞的時候。又不在這裏生活,上海北京就只待幾天,所以出版社來邀我來,就來吧,也任他們安排活動」,如此,朱天文終於應承了邀約,結果沒想到一路震驚——說的是,所到之處,無不是幾百人提前若干小時就佔座、苦等,在冷氣失靈的房間集體自虐,邊流汗、邊「沐甘露」。 「外面的世界居然變成這樣,我也好像成了搖滾巨星;可是,文學其實是很寂寞的呀」。
從廢墟到花園
雖然自嘲只有「文學人口」才讀她的作品,單憑她突出的文學造詣,或任何有關胡蘭成、張愛玲、侯孝賢、三毛等人的一手經驗,朱天文就足以如搖滾巨星般被擁戴,何她兩者兼得,加上「二代外省人」的衝突身分——這樣的背景、角度,太特殊、太稀有。
她的文字如阿城所言,「奢華」。王德威也說她握有「文字鍊金術」,模稜周折,又節制。文字背後,則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味道,每個神經末梢都生果蠅複眼,把細節看的清明,刻在心裏,氤氳出一片複雜情緒如斑斕草葉,有隨意、優柔的美(不焦慮),同時多少帶點毒性(刺激、會上癮)——藉洞見、學問、博物誌將原始的情緒重構成一種關懷,是創造。 「天文的每個句子都是天文的人」,胡蘭成說的。確是用生命寫作的人。
從《荒人手記》到《巫言》,把「廢墟」變作「花園」,朱天文這兩年談得最多的是時間。「人生永遠有個大限在那裏,在那之後或之外是什麼?是永遠的悲哀和惆悵。那麼,就讓它留白吧。」這是一種悲。悲哀之中,繁花落目之喜又從何而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流連細節,不斷離題——從生到死即是從A到B,途中岔路無數,每條岔路上都有座花園(生活的細節),一路走歧路、一路逗留,以至於時間也迷路找不到你,人便得以隱藏。把時間空間化。逼仄的時間沒有逼仄空間,反而拓寬了它的維度,是讓悲哀平淡、惶恐得以安撫的巫術。 「要記得」,天文小姐像是在念咒語。一下子「不忘其憂」,亦 「不改其樂」了。
另一種記得,或許和文學無關,我還是執意要問。即,歲月把一切都淹沒,記憶只能藉不多的幾座孤島棲存。她若是中國現代史上孤島中的一座,我們亦可由她,觀中國那些舊時光光華耀目的復生,如看隔世的風光,像胡蘭成、張愛玲、民國人的鄉愁與家國情懷……根本上,這和政治都沒有關係,個體嘛,都單薄,終是被政治選擇,而不是選擇政治。
總之,一個人,無數剖面。正像恆河上的蓮,有的開得出佛性,有的卻只生出煩惱,有的長相莊嚴,有的分外妖豔——此刻,睜眼閉眼,晶瑩滿目,看的是朱天文的花開。
文 楊翊@北京
編輯 蔡曉彤
書寫人語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你的寫作中「時間」(即「死亡」)似乎是個核心話題。歧路花園講大限、留白、悲哀、逃逸;你也用艾略特的「我是拉撒路,來自死境,我回來告訴大家,把一切告訴大家」,說《荒人手記》是死境歸來者的述說,以獲救之舌寫救贖之行,跟加謬「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像是種映照。死亡是什麼時候進入你的視野的?
答﹕中年之後吧,寫完《世紀末的華麗》。其實寫《世》的時候,已經早早敏感於女主角25歲就覺得人生快過完了。到了《荒》,就更把這個敏感推到一個生死的問題。《荒》談生死,跟世界的關係是緊張的,到了《巫言》就放鬆了。
■ 問﹕得益於細節?您說過這是出於女性本能,一種實物感。但感覺這背後還有更深的關照在。乍看是懷舊,但你講「我記得」,我又想起安塞姆‧基弗說「我不是懷舊,我是要記得」。所以說「我記得」的一瞬,那個關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記得」「被記得」或「永恆」這麼重要?
答﹕以前說過,「物物都是神」,「我記得」是一個眼光,「我記得」就把物喚醒了。「我記得」還是一種現場不缺席者的姿態。《聖經》有一章講城市墮落得不行,上帝要掉所多瑪與蛾摩拉,只搭救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一家。他告訴羅得有一天大火將下降焚城,你們快快逃離不能回頭。結果他的妻子跑到半山回頭一望,瞬間結成鹽柱。作為一個書寫者我要做羅得之妻。我當然跑不到山頂,當然要回頭一望的,回望表示你的眷戀、不捨,對將的城都要回頭,即便變成鹽柱。我看見它,我記下它。寫《荒》的時候,這鹽柱的姿態很像本雅明的新天使——眼睛、嘴巴張得大大的,但她的臉看她的後方一個個災難。這些災難像碎片砸在新天使腳前,她好想把碎片撿拾起來黏成整體,但風暴把她一步步往後吹向她背對的未來。這也是書寫者現場不缺席的姿態。天心有本小說集叫《我記得》,取自電影大師費里尼的Amarcord(即我記得)。基本上就是沒人要記得了。那我作為一個現場不缺席的鹽柱,你不要去騙我。你以為所有人都忘了嗎?可以把很多東西塗抹掉了嗎?沒有的。有人在這裏,有人當這個鹽柱,有人在說﹕我記得、我記得、我記得。就像佛家一句話﹕一燈破萬明。歷史裏頭,有這樣一個眼光,一個回望的力量。中國不是說史家的力量嗎?作為一個皇帝你可以塗抹前朝的歷史?欸,不行,是有史觀在看的,它的力量就這麼大。所有事情都過去,但有一隻眼睛去看見,然後把所有記下來。
至於「被記得」和「永恆」,嗯,不然你人生來此一場,所為何來?是白費、虛妄的嗎?總希望要留個墳在那邊,有個墓碑,有個名字,所謂「虎死留皮人留名」,總有一些人在紀念你。這是個情感。這種珍重其實是對生命的負責。某方面來講,你看各民族對待死的態度其實就可以看出它怎麼對待生。草草了事的或許也不會重視當下。死亡你重視它,那你活就會珍惜。
■ 問﹕朱天心把回應現實當成小說家的天職,你寫作時怎麼處理作家身分的問題?
答﹕梅杜莎在希臘神話裏是一個蛇髮女妖,所有人看到她都立刻石化。卡爾唯諾將此延伸,把梅杜莎的頭喻作現實——現實總使人好快老化、變成石頭。後來會飛的珀爾修斯,沒有直視「現實」,而是藉錚亮銅盾中的倒影找到機會把梅杜莎的頭砍下。但斬首後他也沒有把現實就扔掉,而是裝到自己袋子裏,當作一種獨特的負荷。後來再遇對決,就用作致命武器,即把現實當作武器。後來,珀爾修斯到河邊清洗寶劍,把梅杜莎的頭臉朝下放在水邊,結果所有的樹枝水草都變成珊瑚,連水中仙子也採摘各種水草放到梅杜莎頭下,生成珊瑚裝飾自己。每個書寫者個性、來源、背景不同。像米蘭昆德拉,離開故鄉布拉格到了巴黎,卻一生都在對故土說話,他武器的成分就多。馬奎斯則是武器一半,珊瑚一半。卡爾唯諾有好玩之心,傾向把武器放下,製造出美麗的珊瑚留給世人。現實是個重量。重力與輕盈,武器與珊瑚。天心把現實當武器的話,我製造這樣一顆顆珊瑚的成分就更多。珊瑚很美,可以在現實裏飛翔,你的文學想像力可以飛翔,脫離好重的肉身和地心引力。同時,書寫者總像蚯蚓,那兒有鐵板一塊,就老在那邊鬆動,鐵板可能最後也就不是鐵板一塊。寫作者多,形成多元,目光種種,不放鬆地盯現場,也回望,書寫不同的樣貌,告訴人生活不同的選擇。
此外作為一個勇敢的創作者,所謂「古人到此不住」,愈擅長就愈不要停住,要往前走,嘗試不同,這才有志氣嘛。《巫言》是敘事為O(零)的小說,很徹底。下一步寫《時差的故事》,譬如,當你的價值、時間表跟主流社會的價值、時間表不同的時候,你是不是感到挫折、格格不入、種種……這是個人生命和社會生命的時間差。種種的時間差,想要寫成故事。講故事我不擅長,可能會失敗,但是是要做的嘗試。
再者,現在各科各門分得好細,都是專門家,專門之間則行如隔山。唯一一個還能去想像整個人生問題、去旁通的似乎只有小說。只有小說家還能做這樣一個跨界的溝通。
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劇本創作呢?
答﹕2008年起主要在寫劇本,當然還是侯孝賢導演,我也不會再給其他導演寫了,只認定他。要拍一個唐朝的武俠故事《聶隱娘》,舒淇來演。其實我覺得他一直欠一部武俠片,早該拍了。他基本上從小看遍他那個年代所有武俠小說,自己本身也是艋舺那樣城隍廟前長大的,混流氓太保,非常草莽江湖。他把曹操的話反說﹕天下人都可以負我,但是我不負天下人。何等浪漫,是受武俠情懷的影響。當然現在他也知道這是浪漫過度了。《聶》2000年的時候就想拍,簡言之是個女殺手結果最終殺不了人的故事。你看,《波恩的身分》我們唐傳奇就有,免得到時候說我們學它。第一稿已完成,阿城在寫對白本。
但俠義不是重心。她為什麼殺不了人?影響她殺手準則和路途,讓她一直偏離最後把這個人放了的是什麼呢?是情感加上她的「黃金記憶」。今天一直講回望,那個記憶是黃金的,一直干擾她殺手的直覺和本能。
故事是這樣的,她十歲前,藩鎮割據時期,是在節度使府長大的。十歲被師父帶走,中間訓練十三年。我們講這個劍術和劍道,她的術,就是五尺長的劍,最後變三寸的匕首藏在胸前,可以在白晝殺人於市集而不被發現,從未失敗過。可是後來一次遇到要殺的人身上有兩個小孩,就沒殺成。師父的教導是,以後再遇此情狀,先殺他所愛,再殺他。因此也讓她回到生長的地方,去殺節度使——兒時的玩伴,張震來演。劍道說,當你能把你人間所眷戀的、親情、感情能夠斬斷的話,道也就成了。
影片剛開始就是她孩童時候,唐人明亮、放肆、開放的生活空氣。然後閃過「十三年後」,一個字幕十三年就過去了。回到家鄉,為刺殺她要勘察地形,但這些場景都是她記憶所依憑之物,很像一個千年的蓮子,看起來已經像個化石,沒想到給它一點水它還可以萌芽,在夏天的雷雨下開出蓮花。對聶來說她十三年間沒有任何人世經驗,只不斷訓練,這樣一來,封凍的記憶彷彿養殖記憶,感情生長感情。那完蛋了,開始偏離殺手的路。所以沒錯,她武功高強到任何防禦系統都沒用,我已站在你邊了,我完全可以殺你,但我沒有,我只是把這個玉玦還給你。這意思只有張震明白——先斷舊情,再取我性命。所以電影開始不久,就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它不是藏起的,是大家皆知你要來殺我,那你怎麼應對。當然,我也不怕透露。要拍也要本事來拍,故事講了出去也不怕。
時移事往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胡蘭成留下未竟之作《女人論》。你當時發誓「總有一天,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我要把《女人論》續完」。完成《荒人手記》你說「對胡老師當年的悲願已了」,為什麼?
答﹕胡寫信說「我為你們求證女人的創造力,比賈寶玉更正證說得女孩兒們的好在哪裏」。他等於是為了我們在寫這個《女人論》。他調度了神話裏偉大的女媧來背書——天塌了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有它女人的創造力在。一路寫下來寫到最後大概就是寫我們吧。但他才寫了開頭就去世了。那我就很不平,想總有一天把它續完。但我會的就是小說,不會用理論去接續,當然也不可能用小說。那我講過「陽性書寫」,大敘事,常常是有權的人取得詮釋權。那這個世界都由強的人來詮釋?不是吧。我弱者也要有弱者的一個眼睛,一種發聲。所以「陰性書寫」就是有別於這些大敘事之外的,散焦的。看塞上就曉得,它沒有所謂的中心跟邊陲,都是散的,別於主流敘事,是一個瑣碎政治學,寫具象、具體的,不抽象思考。說「深度是隱藏的,藏在哪裏?藏在表面」,藏在表面的東西就是寫具體,基本上也女人所長。所以《荒》寫完了,好像跟《女》毫無關係,但因為這個「陰性書寫」,就覺得自己完成了當年的願望。
■ 問﹕怎麼看胡蘭成和張愛玲之間的情感,及《小團圓》跟《今生今世》的衝突?
答﹕《小》我第一時間讀完,很驚訝﹕跟《今》怎麼這麼不同?所有人到了《小》都變得那麼不好。孔子說「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你對自然、社會人倫、一切的理解像回聲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扣法。只能這麼講,像是日月的運轉吧,正好《今》是一個事情的太陽面——我不說是陽光面,這樣帶有價值判斷,那《小》是這件事情的月亮面。
■ 問﹕聽過胡蘭成對蔣經國,甚至鄧小平 (1979年訪日時),用萬言書表達建國理念的故事。我看胡所背汙名,有成王敗寇的意味。你怎麼看他的政治主張和選擇?
答﹕說來話長了,今年四月做了《印刻文學生活誌‧胡蘭成專號》有一些文獻可以參考。那簡單說,其實成敗之外有很多東西。一般人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一個小說家看事情,常常就是去寫失敗。我覺得在成敗之外還有太多太多不是用成敗在論的。我甚至根本不認為那是(實在的)政治汙名。現代史太近又太短,你現在看《三國志》可以變成《三國演義》了。你想想他們若是活在三國,就是漢賊不兩立的,之間的衝擊力太大。現代史太近也不夠長,所以所有的權勢都是勝利者的權勢。總之,這還是太短了。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明天結束後我要趕快回到山頂洞裏去」,剛從密密匝匝的人群中擠到講堂前,談話都沒來得及開始,朱天文轉身已經想到逃。這等事情,處女座的人當然做得出。天文小姐在台北不上電視媒體,電腦不用,電話不接,把生活空間區隔得徹底。不過,「山頂洞人總有出洞的時候。又不在這裏生活,上海北京就只待幾天,所以出版社來邀我來,就來吧,也任他們安排活動」,如此,朱天文終於應承了邀約,結果沒想到一路震驚——說的是,所到之處,無不是幾百人提前若干小時就佔座、苦等,在冷氣失靈的房間集體自虐,邊流汗、邊「沐甘露」。 「外面的世界居然變成這樣,我也好像成了搖滾巨星;可是,文學其實是很寂寞的呀」。
從廢墟到花園
雖然自嘲只有「文學人口」才讀她的作品,單憑她突出的文學造詣,或任何有關胡蘭成、張愛玲、侯孝賢、三毛等人的一手經驗,朱天文就足以如搖滾巨星般被擁戴,何她兩者兼得,加上「二代外省人」的衝突身分——這樣的背景、角度,太特殊、太稀有。
她的文字如阿城所言,「奢華」。王德威也說她握有「文字鍊金術」,模稜周折,又節制。文字背後,則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味道,每個神經末梢都生果蠅複眼,把細節看的清明,刻在心裏,氤氳出一片複雜情緒如斑斕草葉,有隨意、優柔的美(不焦慮),同時多少帶點毒性(刺激、會上癮)——藉洞見、學問、博物誌將原始的情緒重構成一種關懷,是創造。 「天文的每個句子都是天文的人」,胡蘭成說的。確是用生命寫作的人。
從《荒人手記》到《巫言》,把「廢墟」變作「花園」,朱天文這兩年談得最多的是時間。「人生永遠有個大限在那裏,在那之後或之外是什麼?是永遠的悲哀和惆悵。那麼,就讓它留白吧。」這是一種悲。悲哀之中,繁花落目之喜又從何而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流連細節,不斷離題——從生到死即是從A到B,途中岔路無數,每條岔路上都有座花園(生活的細節),一路走歧路、一路逗留,以至於時間也迷路找不到你,人便得以隱藏。把時間空間化。逼仄的時間沒有逼仄空間,反而拓寬了它的維度,是讓悲哀平淡、惶恐得以安撫的巫術。 「要記得」,天文小姐像是在念咒語。一下子「不忘其憂」,亦 「不改其樂」了。
另一種記得,或許和文學無關,我還是執意要問。即,歲月把一切都淹沒,記憶只能藉不多的幾座孤島棲存。她若是中國現代史上孤島中的一座,我們亦可由她,觀中國那些舊時光光華耀目的復生,如看隔世的風光,像胡蘭成、張愛玲、民國人的鄉愁與家國情懷……根本上,這和政治都沒有關係,個體嘛,都單薄,終是被政治選擇,而不是選擇政治。
總之,一個人,無數剖面。正像恆河上的蓮,有的開得出佛性,有的卻只生出煩惱,有的長相莊嚴,有的分外妖豔——此刻,睜眼閉眼,晶瑩滿目,看的是朱天文的花開。
文 楊翊@北京
編輯 蔡曉彤
書寫人語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你的寫作中「時間」(即「死亡」)似乎是個核心話題。歧路花園講大限、留白、悲哀、逃逸;你也用艾略特的「我是拉撒路,來自死境,我回來告訴大家,把一切告訴大家」,說《荒人手記》是死境歸來者的述說,以獲救之舌寫救贖之行,跟加謬「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像是種映照。死亡是什麼時候進入你的視野的?
答﹕中年之後吧,寫完《世紀末的華麗》。其實寫《世》的時候,已經早早敏感於女主角25歲就覺得人生快過完了。到了《荒》,就更把這個敏感推到一個生死的問題。《荒》談生死,跟世界的關係是緊張的,到了《巫言》就放鬆了。
■ 問﹕得益於細節?您說過這是出於女性本能,一種實物感。但感覺這背後還有更深的關照在。乍看是懷舊,但你講「我記得」,我又想起安塞姆‧基弗說「我不是懷舊,我是要記得」。所以說「我記得」的一瞬,那個關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記得」「被記得」或「永恆」這麼重要?
答﹕以前說過,「物物都是神」,「我記得」是一個眼光,「我記得」就把物喚醒了。「我記得」還是一種現場不缺席者的姿態。《聖經》有一章講城市墮落得不行,上帝要掉所多瑪與蛾摩拉,只搭救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一家。他告訴羅得有一天大火將下降焚城,你們快快逃離不能回頭。結果他的妻子跑到半山回頭一望,瞬間結成鹽柱。作為一個書寫者我要做羅得之妻。我當然跑不到山頂,當然要回頭一望的,回望表示你的眷戀、不捨,對將的城都要回頭,即便變成鹽柱。我看見它,我記下它。寫《荒》的時候,這鹽柱的姿態很像本雅明的新天使——眼睛、嘴巴張得大大的,但她的臉看她的後方一個個災難。這些災難像碎片砸在新天使腳前,她好想把碎片撿拾起來黏成整體,但風暴把她一步步往後吹向她背對的未來。這也是書寫者現場不缺席的姿態。天心有本小說集叫《我記得》,取自電影大師費里尼的Amarcord(即我記得)。基本上就是沒人要記得了。那我作為一個現場不缺席的鹽柱,你不要去騙我。你以為所有人都忘了嗎?可以把很多東西塗抹掉了嗎?沒有的。有人在這裏,有人當這個鹽柱,有人在說﹕我記得、我記得、我記得。就像佛家一句話﹕一燈破萬明。歷史裏頭,有這樣一個眼光,一個回望的力量。中國不是說史家的力量嗎?作為一個皇帝你可以塗抹前朝的歷史?欸,不行,是有史觀在看的,它的力量就這麼大。所有事情都過去,但有一隻眼睛去看見,然後把所有記下來。
至於「被記得」和「永恆」,嗯,不然你人生來此一場,所為何來?是白費、虛妄的嗎?總希望要留個墳在那邊,有個墓碑,有個名字,所謂「虎死留皮人留名」,總有一些人在紀念你。這是個情感。這種珍重其實是對生命的負責。某方面來講,你看各民族對待死的態度其實就可以看出它怎麼對待生。草草了事的或許也不會重視當下。死亡你重視它,那你活就會珍惜。
■ 問﹕朱天心把回應現實當成小說家的天職,你寫作時怎麼處理作家身分的問題?
答﹕梅杜莎在希臘神話裏是一個蛇髮女妖,所有人看到她都立刻石化。卡爾唯諾將此延伸,把梅杜莎的頭喻作現實——現實總使人好快老化、變成石頭。後來會飛的珀爾修斯,沒有直視「現實」,而是藉錚亮銅盾中的倒影找到機會把梅杜莎的頭砍下。但斬首後他也沒有把現實就扔掉,而是裝到自己袋子裏,當作一種獨特的負荷。後來再遇對決,就用作致命武器,即把現實當作武器。後來,珀爾修斯到河邊清洗寶劍,把梅杜莎的頭臉朝下放在水邊,結果所有的樹枝水草都變成珊瑚,連水中仙子也採摘各種水草放到梅杜莎頭下,生成珊瑚裝飾自己。每個書寫者個性、來源、背景不同。像米蘭昆德拉,離開故鄉布拉格到了巴黎,卻一生都在對故土說話,他武器的成分就多。馬奎斯則是武器一半,珊瑚一半。卡爾唯諾有好玩之心,傾向把武器放下,製造出美麗的珊瑚留給世人。現實是個重量。重力與輕盈,武器與珊瑚。天心把現實當武器的話,我製造這樣一顆顆珊瑚的成分就更多。珊瑚很美,可以在現實裏飛翔,你的文學想像力可以飛翔,脫離好重的肉身和地心引力。同時,書寫者總像蚯蚓,那兒有鐵板一塊,就老在那邊鬆動,鐵板可能最後也就不是鐵板一塊。寫作者多,形成多元,目光種種,不放鬆地盯現場,也回望,書寫不同的樣貌,告訴人生活不同的選擇。
此外作為一個勇敢的創作者,所謂「古人到此不住」,愈擅長就愈不要停住,要往前走,嘗試不同,這才有志氣嘛。《巫言》是敘事為O(零)的小說,很徹底。下一步寫《時差的故事》,譬如,當你的價值、時間表跟主流社會的價值、時間表不同的時候,你是不是感到挫折、格格不入、種種……這是個人生命和社會生命的時間差。種種的時間差,想要寫成故事。講故事我不擅長,可能會失敗,但是是要做的嘗試。
再者,現在各科各門分得好細,都是專門家,專門之間則行如隔山。唯一一個還能去想像整個人生問題、去旁通的似乎只有小說。只有小說家還能做這樣一個跨界的溝通。
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劇本創作呢?
答﹕2008年起主要在寫劇本,當然還是侯孝賢導演,我也不會再給其他導演寫了,只認定他。要拍一個唐朝的武俠故事《聶隱娘》,舒淇來演。其實我覺得他一直欠一部武俠片,早該拍了。他基本上從小看遍他那個年代所有武俠小說,自己本身也是艋舺那樣城隍廟前長大的,混流氓太保,非常草莽江湖。他把曹操的話反說﹕天下人都可以負我,但是我不負天下人。何等浪漫,是受武俠情懷的影響。當然現在他也知道這是浪漫過度了。《聶》2000年的時候就想拍,簡言之是個女殺手結果最終殺不了人的故事。你看,《波恩的身分》我們唐傳奇就有,免得到時候說我們學它。第一稿已完成,阿城在寫對白本。
但俠義不是重心。她為什麼殺不了人?影響她殺手準則和路途,讓她一直偏離最後把這個人放了的是什麼呢?是情感加上她的「黃金記憶」。今天一直講回望,那個記憶是黃金的,一直干擾她殺手的直覺和本能。
故事是這樣的,她十歲前,藩鎮割據時期,是在節度使府長大的。十歲被師父帶走,中間訓練十三年。我們講這個劍術和劍道,她的術,就是五尺長的劍,最後變三寸的匕首藏在胸前,可以在白晝殺人於市集而不被發現,從未失敗過。可是後來一次遇到要殺的人身上有兩個小孩,就沒殺成。師父的教導是,以後再遇此情狀,先殺他所愛,再殺他。因此也讓她回到生長的地方,去殺節度使——兒時的玩伴,張震來演。劍道說,當你能把你人間所眷戀的、親情、感情能夠斬斷的話,道也就成了。
影片剛開始就是她孩童時候,唐人明亮、放肆、開放的生活空氣。然後閃過「十三年後」,一個字幕十三年就過去了。回到家鄉,為刺殺她要勘察地形,但這些場景都是她記憶所依憑之物,很像一個千年的蓮子,看起來已經像個化石,沒想到給它一點水它還可以萌芽,在夏天的雷雨下開出蓮花。對聶來說她十三年間沒有任何人世經驗,只不斷訓練,這樣一來,封凍的記憶彷彿養殖記憶,感情生長感情。那完蛋了,開始偏離殺手的路。所以沒錯,她武功高強到任何防禦系統都沒用,我已站在你邊了,我完全可以殺你,但我沒有,我只是把這個玉玦還給你。這意思只有張震明白——先斷舊情,再取我性命。所以電影開始不久,就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它不是藏起的,是大家皆知你要來殺我,那你怎麼應對。當然,我也不怕透露。要拍也要本事來拍,故事講了出去也不怕。
時移事往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2日
【明報專訊】■ 問﹕胡蘭成留下未竟之作《女人論》。你當時發誓「總有一天,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我要把《女人論》續完」。完成《荒人手記》你說「對胡老師當年的悲願已了」,為什麼?
答﹕胡寫信說「我為你們求證女人的創造力,比賈寶玉更正證說得女孩兒們的好在哪裏」。他等於是為了我們在寫這個《女人論》。他調度了神話裏偉大的女媧來背書——天塌了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有它女人的創造力在。一路寫下來寫到最後大概就是寫我們吧。但他才寫了開頭就去世了。那我就很不平,想總有一天把它續完。但我會的就是小說,不會用理論去接續,當然也不可能用小說。那我講過「陽性書寫」,大敘事,常常是有權的人取得詮釋權。那這個世界都由強的人來詮釋?不是吧。我弱者也要有弱者的一個眼睛,一種發聲。所以「陰性書寫」就是有別於這些大敘事之外的,散焦的。看塞上就曉得,它沒有所謂的中心跟邊陲,都是散的,別於主流敘事,是一個瑣碎政治學,寫具象、具體的,不抽象思考。說「深度是隱藏的,藏在哪裏?藏在表面」,藏在表面的東西就是寫具體,基本上也女人所長。所以《荒》寫完了,好像跟《女》毫無關係,但因為這個「陰性書寫」,就覺得自己完成了當年的願望。
■ 問﹕怎麼看胡蘭成和張愛玲之間的情感,及《小團圓》跟《今生今世》的衝突?
答﹕《小》我第一時間讀完,很驚訝﹕跟《今》怎麼這麼不同?所有人到了《小》都變得那麼不好。孔子說「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你對自然、社會人倫、一切的理解像回聲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扣法。只能這麼講,像是日月的運轉吧,正好《今》是一個事情的太陽面——我不說是陽光面,這樣帶有價值判斷,那《小》是這件事情的月亮面。
■ 問﹕聽過胡蘭成對蔣經國,甚至鄧小平 (1979年訪日時),用萬言書表達建國理念的故事。我看胡所背汙名,有成王敗寇的意味。你怎麼看他的政治主張和選擇?
答﹕說來話長了,今年四月做了《印刻文學生活誌‧胡蘭成專號》有一些文獻可以參考。那簡單說,其實成敗之外有很多東西。一般人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一個小說家看事情,常常就是去寫失敗。我覺得在成敗之外還有太多太多不是用成敗在論的。我甚至根本不認為那是(實在的)政治汙名。現代史太近又太短,你現在看《三國志》可以變成《三國演義》了。你想想他們若是活在三國,就是漢賊不兩立的,之間的衝擊力太大。現代史太近也不夠長,所以所有的權勢都是勝利者的權勢。總之,這還是太短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