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2010

《海角七號》以外的台灣光影

文章日期:2010年8月24日
【明報專訊】「香港的商業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櫥窗一樣,櫥窗裏看到想買的東西,尋求刺激和新奇。而台灣電影更像閣樓上的小木窗,從這裏眺望世界,擴大視野。」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羅智成對筆者說,在電影的大熒幕上有的是櫥窗,有的是小木窗,時不時需要調節一下。因此,香港影院很快將颳起「台風」——11部台灣電影將在9月至11月間每逢周末假期黃金時段在MCL德福和康怡戲院獨家獻映。

「台風星光影展」由曙光影視公司、洲立影藝有限公司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博愛醫院、演藝學院等合作推出,影片包括《一閃一閃亮晶晶》、《台北星期天》、《父後七日》、《眼淚》、《獵豔》、《艋舺》、《帶我去遠方》、《情非得已》、《海角七號》、《聽說》、《囧男孩》。影展部分所得將捐入博愛醫院的「兒童自閉症輔助」用途。

「台灣電影工業看起來似乎不發達,但年輕人對電影的熱情從未冷卻,政府對電影創作亦有不少扶持和資助,因此電影始終帶有某種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羅智成說,過去幾年,台灣電影在香港市場上鮮有受到重視。他希望向商業電影主導的香港介紹一批淡商業重人文、有「濃濃台灣氣息」的新電影。低迷多年的台灣電影在《海角七號》的讚譽聲中重新起航,但這次電影展希望在《海角七號》的光環外,更真實展現台灣電影風貌。他說,新一代導演已卸下為得獎而拍的框架,夾帶豐沛的創作能量。

羅智成推薦的首選包括:《父後七日》體現台灣獨特喪葬習俗現狀,「孝女白琴」演出一場經典的哭戲,職業「哭」手的表現讓人笑中帶淚,可感受到鄉下的濃濃人情味;《台北星期天》是外籍勞工的在台北冒險記,充滿對社會底層的關心,對弱勢族群及弱勢文化的關注;《情非得已》則是以自傳手法將台灣電影工作者的焦慮、挫折、無力感、以及堅持一一剖析;從懸疑電影《獵豔》更可一窺台灣中產階級看待兩性關係的價值觀。影展詳情有待主辦單位於本周末公布(節目查詢電話:2418 8841)。

[文.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