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0年6月26日
【明報專訊】四月底,採訪上海世博會,一個偶然機會,走進虹口區魯迅公園。外國遊客熙熙攘攘。來自澳洲的遊客彼得.特倫指公園內的英語指南大失所望:「根本就看不明白,找不到一處像樣的翻譯。」公園內用中英雙語標寫的指示牌錯誤百出,不知是哪門子英語。試錄幾條「雷人」英文指南:
在遊藝設施收費處,看到「鈔票當面點清」的「點清」,譯成「point ching」;「超時1分鐘收費1元」,翻譯成「1 yuan chao 1 minute」。「Point ching」中「point」意為指點、指向,而非點錢,「ching」似乎是依據「清」音譯而成;「1 yuan」、「1 minute」分別指1元、1分鐘,但「chao」竟是「超」的拼音。兒童樂園裡錯誤更多:「颶風飛椅」被譯成「Fengfei Biao chair」,令人費解;「豪華轉馬」被譯成「Luxury to Ma」,這「to」根本不代表「旋轉」,而「馬」直接寫成拼音「Ma」……令人啼笑皆非。在園內,英文指南拼寫錯、排版亂、標點濫用隨處可見,讀如此粗製濫用的英文標示,就像讀盜版翻版書。
細節定成敗?
當局不是說「細節決定世博成敗」嗎?設置英文標示牌,原本是為了方便外國遊客的,上海要成為國際大都市,如此翻譯卻雷倒外國遊客了。
在上海一些餐館,著名川菜「夫妻肺片」被譯成「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童子雞」被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沒有性生活的雞)。在一些大廈,「殘障者電梯」翻譯為「Disabled lift」,成了「殘疾的電梯」。在豫園一家拉麵店,掛的英文招牌是「Noodle Plus」,實際上,「noodles」才是「麵條」,單數形式的「noodle」是「傻瓜」、「笨蛋」的意思。上海地鐵的公安局告示牌上:「If you are stolen, call the police at once」,意思成了「如果你被人偷走,立即致電警察局」。靜安區一家百貨公司的扶手電梯邊上,提醒顧客避免頭部撞上樓梯,貼出「Please bump your head carefully」,變成「請小心地撞頭」。用「Enter(進入)Mouth(嘴巴)」表示「進口」,「小心地滑」成了「slip carefully」(小心地滑倒),錯誤的英文翻譯讓在中國生活的外籍人士備受困擾,也令上海丟了不少「形象分」。
九折變一折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張廣仁,曾在世博會揭幕前夕,對公共場所的告示和招牌作過一番考察。在雁蕩路休閒街,他發現一家婚紗店的中文招牌是「花嫁喜舖」,英文譯名是「Hua Jia Marriage Shop」。張認為,在英語中,Marriage(結婚)是法律用詞,shop(商店)是做買賣的場所,英語國家通常將類似服務稱為「Wedding Planner」(婚慶策劃)或「Wedding Service」(婚慶服務)。在雁蕩路一家外國人喜歡光顧的西餐廳,桌上的廣告把「晚餐九折優惠」譯成「90% discount for dinner」,九折竟然譯成一折。正確的「九折」應是「10%dis」,未知外國賓客吃完付款時會否遇到麻煩。
坐出租車時,張廣仁發現椅背上「別遺忘隨身物品」,翻譯成「Please don't forget your belongings」,他認為受中文影響而用「forget」這個動詞不很恰當,因為中文的「忘」是「忘記帶走而留了下來」的意思,英文則常用「leave……behind」表示,整句改為「Please don't leave your belongings behind」更合適。張廣仁坐上139和991巴士,報站熒幕顯示「運光新村」為「Yun guang Newly State」,「上農新村」為「Shang Nong Newly State」,將「新村」翻譯成「Newly State」,他認為簡直「莫名其妙」。
張廣仁走過南京西路上海展覽中心,看到8號門、9號門的標示為「8 Gate」、「9 Gate」,按英語習慣用法,理應是「Gate 8」、「Gate 9」。再走進南市區豫園,張廣仁在豫園售票處一個窗口發現有塊牌子,上面寫「暫停售票」,英譯為「Suspend Payment」,那是「暫停付款」的意思,與「暫停售票」毫無關係。
公共場所譯名的錯誤和歧義,成了這座國際都市的一道難看疤痕。世博會前,上海政府部門曾對80個商業街區中3146處使用英文的招牌、設施做檢查,發現有明顯翻譯錯誤的達331例,不規範率達10.5%。據調查顯示,公路指示牌、路名牌英文不規範現象較為嚴重,佔80%。此外,景點、商業街的公共設施標牌的英文翻譯也存在不少不規範情況:縮寫的格式不統一、大小寫格式不統一、路名翻譯不統一、同一單位譯法不一致、表意錯誤。為實現英文譯寫標準化,對公共場所的英文譯寫作出規範,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上海實施《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分則)》,規定實體名稱譯法、交通譯法、旅遊譯法、文化體育譯法、教育譯法、金融譯法、醫療衛生譯法、郵政電訊譯法、商業服務譯法。
倡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是被漢語化的英語,在翻譯中經常看到。不久前網友評出「十大爆笑中式英語」,如「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如此風格「獨特」的「中式英語」,正受到越來越多學子的熱捧。世博會前夕,網上出現「救救中式英語」小組,擁有數萬成員,蒐羅了近3000條「中式英語」例句。
舊上海灘有「洋涇濱英語」,即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早已融入民間日常生活。今天該如何看待「中式英語」,學界也出現分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副教授陸鈺明認為,「中式英語」作為規範用語是不妥當的,但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國人的英語特點,民間交往也沒有嚴重的障礙。事實上,英語在全世界擴張過程中,逐漸衍生了偏離標準英語的「美國英語」、「韓國英語」、「印度英語」、「澳大利亞英語」,那再有個「中式英語」也未嘗不可。
「中國」一詞的英語是「China」,早已約定俗成。近來有學者提出,「中國」應當按漢語拼音直譯為「Zhongguo」。9年前,已故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在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時,以用漢語拼音讀出「Beijing」的,並非以往習慣用的「Peking」。北京奧組委把吉祥物福娃的英語名稱,從「Friendlies」改為漢語拼音「Fuwa」。北京史學研究者賈元良認為,真正以「中國」為國名簡稱,始於辛亥革命以後,之前並沒有以它為正式國名出現,英譯的「China」並不能準確、完整表述「中國」的本意。他指出,漢語拼音是中國的共同語言,《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語言的標準,也是國際上的中譯標準,「中國」的英譯應當使用「Zhongguo」。不過,他的這一提議遭受更多人的否定。
在上海採訪世博會,看到在窗口服務行業和社區民間頗為流行的多種卡片,一種是《世博雙語指南》,卡片上的英語以漢字注音,再註明中文翻譯,「古的貓寧」(Good Morning)、「古的阿夫特怒」(Good Afternoon)、「古的衣服寧」(Good Evening)。把「有什麼需要幫助你的嗎?」用中文注音為「坎挨海爾撲油」;「請您稍等」讀作「傑絲特眸悶特,普立斯」;「對不起,我只能講簡單英語」的讀法是「俺麼搔瑞,挨坎翁累斯鼻科額累偷英格歷史」;連世界上幾乎人人會說的「再見」,也有了對應中國漢字「白白」。如果真是按照中文注音的讀法,其難度似乎比直接說英語更高。另一種是出租車行業向司機傳授類似的「漢字英語」,其中有「為爾啊右勾英」(你想去哪裡)、「維爾抗姆」(歡迎)、「忽太兒」(酒店)……如此應急英語、速成口語之類的讀本,注音往往不準確,即使對外國人說了,他們也未必能聽明白。何況,這種讀本一旦流傳到中小學生手中,對他們掌握準確的英語發音必然會產生誤導。
取締「濫英語」
除了上述卡片,也有多本關於中英語的雙語「口袋書」。上海師範大學8000名大學生世博志願者的口袋裡,都揣一本《常用公示語漢譯英》的「口袋書」。學生們在世博園用英語接待外國賓客,此書為他們增添了底氣。校方將此書作為志願者專題材料。此書作者徐棟良是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英語的外籍專家。這位美籍華人在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日常用語中諸多不規範的表達,居住在這座城市,他也常常看到不少公共設施中公示語的用語偏差。於是編寫了近百頁的小冊子。徐教授說「您先請」,有的學生說的是中式英語:「You go first」。這樣說會令外國人笑話,規範的說法是「After you」。這句話列入書中實用英語口語例句。
採訪期間還看到一本《迎世博實用英語口語》,此書並非由英語學科專家編寫,而是來自七旬長者范秀平。這本小冊子成為不少社區退休老人迎世博而學習英語口語的教材。從不會說英語到教人學英語,她經歷了10年苦學。早先,她就編寫了一本書,由出版社出版,前不久為了迎接世博,她一再修改,加入世博元素,更改了書名再版。她說,不論是「洋涇濱英語」的存在,還是「中式英語」的爭議,粗製濫用的英語是必須糾正的。
[文/江迅 編輯:佳路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6/26/2010
6/25/2010
專訪MJ三十年摯友@香港
世紀.MJ逝世一周年﹕還有關於他冤的待雪?
專訪MJ三十年摯友@香港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如果說那名讓歌迷們咬牙切齒的私人醫生是肉體上摧米高積遜的罪魁禍首,那麼長期以來媒體及世俗的惡意攻擊則是在精神上殺死了流行樂天王,至少是謀殺了他的聲譽。
「米高最大的悲劇是,在水落石出之前,在世人真正認識到他的無辜之前,他就與我們永別了。一些媒體和利益代表為了賺錢,不惜無中生有,編造不實報道,這是一種謀殺!摧了他的聲譽。只有他的家人和朋友,愛他的樂迷,知道他是一個天使,在這一生中都是。」美國著名鋼琴師、爵士歌手、創作人Howard McCrary在好友逝世一周年前夕,聲情並茂地述說他眼中的米高積遜。
世人嘲諷的口沫
Michael Jackson,這個奪目名字常浮現在媒體的負面報道和世人嘲諷的口沫中,與舞台上的輝煌相伴的是層出不窮的醜聞和流言,他的盛名曾經是「整容」和「戀童」的代名詞。但Howard在採訪中反覆強調: 「米高是天使,一生都是。」
「我一直相信他是無辜的。結識米高三十年,每兩、三年見面一次。他最愛的是孩子,不可能做任何傷害孩子的事情。由於他是無懈可擊的,人們只好胡編亂造,顛倒是非,用他內心最易傷痛的部分來攻擊他。」五歲開始登台的米高常哀嘆自己沒有童年,缺少那些無憂無慮嬉戲玩耍的時光。因此他建造「夢幻樂園」,常邀孩子到園中遊玩。米高因兩次被指控性侵犯男童聲名狼藉。即使法庭宣判無罪,美國各大媒體仍鋪天蓋地諷刺其「戀童」。這一點最讓Howard難以釋懷,他說:「戀童一說是媒體的渲染造謠。我兒子現在三十四歲了,九歲時曾跟米高一起玩。他告訴我,米高沒有任何不合適的舉動,相處時充滿歡樂。」
米高在刷新流行音樂臉譜的同時,也不斷變換自己的臉。他膚色黑與白的曖昧是爭議的焦點之一。有人抨擊他「漂白」了膚色是種族背叛;有人說他患了嚴重的「白癜風」而變白,因膚色很不勻稱必須要用濃妝來掩飾。對於米高面容的改變,Howard說,米高是個典型的「處女座」,永遠在追求完美。「儘管外貌在變,但米高的內心始終沒變。我認為,他愛這個世界,希望自己屬於全世界,被每一個人認可,而不只是屬於某一個族群。但我深信他從不會以自己的膚色和種族為恥。」
死前一月欲相見
「他說過要來港探我,現在永遠無法實現了。他走得太快了。」Howard感慨,最後一次見米高,是在米高四十五歲私人生日會上。他透露,別後數年,米高在逝世前一個月,曾向Howard的家人打聽老友去向,並有意來港與他敘舊。若米高真的能來,Howard最想帶米高去泰國認識他的禪修師傅,一起打坐,讓心靈得到寧靜。他說,米高身上背負巨大的壓力,人們都在利用他賺錢,讓他永不停歇地工作。而他的承受力亦超乎想像,他說話的語調總是柔和,笑容總是真摯。「每一次聚會後,他都跟大家擁抱,傳達他的關愛。米高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告訴世人,什麼是愛、付出、關懷,尤其是對環境、動物、家庭和孩子……」Howard說到此處放慢語速,淚盈於睫。
是否「因為懂得,所以慈悲」?Howard和米高的家庭背景有許多相似之處,父親都在鋼鐵廠工作,都渴望將子女培養成表演組合,當時Howard兄弟姐妹的5人組合名為The McCrarys,米高及其兄弟的組合則名為The Jacksons (原名The Jackson 5)。
米高終以告別人間的方式來作永遠的謝幕。若非猝死家中,他能如期完成五十場演唱會的浩瀚工作量嗎?Howard認為,只要他能開聲,即使到最後一秒他也不會放棄。 「每一次演出對他,都像是最後一次演出,都是一個告別演出。」 Howard曾幾度跟米高合作,包括替米高兩張大碟Dangerous及Invincible伴奏,並為其名曲Heal the World參與和音編曲。 「米高是一個純真的孩子!」Howard說,他與米高合作灌錄Keep the Faith時,處理某段旋律時突然靈感堵塞,眾人僵住二十分鐘毫無進展,米高急得像孩子,不斷地說:「我不開心,我不開心,一定要想出來。」Howard靈光一閃給出了個建議,米高興奮得跳起來:「I love it ! I love it !」
Heal The World 的實踐
Howard近年在香港定居,並娶了港人為妻。曾參與電影《傷城》、《六樓後座2 家屬謝禮》的原聲大碟創作。在港島一個舞蹈室見到Howard時,他正忙與米高積遜紀念團體「積夢同行」一起準備義演。白色襯衣上,一個顯然易見的銀色M字閃閃發亮。他教香港「八十後」、「九十後」唱米高經典名曲Heal The World:「你們都要大聲唱出來,要從內心發出聲音,這是為世界發出的聲音,也是米高的心願。」
[文/陳伊敏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專訪MJ三十年摯友@香港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5日
【明報專訊】如果說那名讓歌迷們咬牙切齒的私人醫生是肉體上摧米高積遜的罪魁禍首,那麼長期以來媒體及世俗的惡意攻擊則是在精神上殺死了流行樂天王,至少是謀殺了他的聲譽。
「米高最大的悲劇是,在水落石出之前,在世人真正認識到他的無辜之前,他就與我們永別了。一些媒體和利益代表為了賺錢,不惜無中生有,編造不實報道,這是一種謀殺!摧了他的聲譽。只有他的家人和朋友,愛他的樂迷,知道他是一個天使,在這一生中都是。」美國著名鋼琴師、爵士歌手、創作人Howard McCrary在好友逝世一周年前夕,聲情並茂地述說他眼中的米高積遜。
世人嘲諷的口沫
Michael Jackson,這個奪目名字常浮現在媒體的負面報道和世人嘲諷的口沫中,與舞台上的輝煌相伴的是層出不窮的醜聞和流言,他的盛名曾經是「整容」和「戀童」的代名詞。但Howard在採訪中反覆強調: 「米高是天使,一生都是。」
「我一直相信他是無辜的。結識米高三十年,每兩、三年見面一次。他最愛的是孩子,不可能做任何傷害孩子的事情。由於他是無懈可擊的,人們只好胡編亂造,顛倒是非,用他內心最易傷痛的部分來攻擊他。」五歲開始登台的米高常哀嘆自己沒有童年,缺少那些無憂無慮嬉戲玩耍的時光。因此他建造「夢幻樂園」,常邀孩子到園中遊玩。米高因兩次被指控性侵犯男童聲名狼藉。即使法庭宣判無罪,美國各大媒體仍鋪天蓋地諷刺其「戀童」。這一點最讓Howard難以釋懷,他說:「戀童一說是媒體的渲染造謠。我兒子現在三十四歲了,九歲時曾跟米高一起玩。他告訴我,米高沒有任何不合適的舉動,相處時充滿歡樂。」
米高在刷新流行音樂臉譜的同時,也不斷變換自己的臉。他膚色黑與白的曖昧是爭議的焦點之一。有人抨擊他「漂白」了膚色是種族背叛;有人說他患了嚴重的「白癜風」而變白,因膚色很不勻稱必須要用濃妝來掩飾。對於米高面容的改變,Howard說,米高是個典型的「處女座」,永遠在追求完美。「儘管外貌在變,但米高的內心始終沒變。我認為,他愛這個世界,希望自己屬於全世界,被每一個人認可,而不只是屬於某一個族群。但我深信他從不會以自己的膚色和種族為恥。」
死前一月欲相見
「他說過要來港探我,現在永遠無法實現了。他走得太快了。」Howard感慨,最後一次見米高,是在米高四十五歲私人生日會上。他透露,別後數年,米高在逝世前一個月,曾向Howard的家人打聽老友去向,並有意來港與他敘舊。若米高真的能來,Howard最想帶米高去泰國認識他的禪修師傅,一起打坐,讓心靈得到寧靜。他說,米高身上背負巨大的壓力,人們都在利用他賺錢,讓他永不停歇地工作。而他的承受力亦超乎想像,他說話的語調總是柔和,笑容總是真摯。「每一次聚會後,他都跟大家擁抱,傳達他的關愛。米高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告訴世人,什麼是愛、付出、關懷,尤其是對環境、動物、家庭和孩子……」Howard說到此處放慢語速,淚盈於睫。
是否「因為懂得,所以慈悲」?Howard和米高的家庭背景有許多相似之處,父親都在鋼鐵廠工作,都渴望將子女培養成表演組合,當時Howard兄弟姐妹的5人組合名為The McCrarys,米高及其兄弟的組合則名為The Jacksons (原名The Jackson 5)。
米高終以告別人間的方式來作永遠的謝幕。若非猝死家中,他能如期完成五十場演唱會的浩瀚工作量嗎?Howard認為,只要他能開聲,即使到最後一秒他也不會放棄。 「每一次演出對他,都像是最後一次演出,都是一個告別演出。」 Howard曾幾度跟米高合作,包括替米高兩張大碟Dangerous及Invincible伴奏,並為其名曲Heal the World參與和音編曲。 「米高是一個純真的孩子!」Howard說,他與米高合作灌錄Keep the Faith時,處理某段旋律時突然靈感堵塞,眾人僵住二十分鐘毫無進展,米高急得像孩子,不斷地說:「我不開心,我不開心,一定要想出來。」Howard靈光一閃給出了個建議,米高興奮得跳起來:「I love it ! I love it !」
Heal The World 的實踐
Howard近年在香港定居,並娶了港人為妻。曾參與電影《傷城》、《六樓後座2 家屬謝禮》的原聲大碟創作。在港島一個舞蹈室見到Howard時,他正忙與米高積遜紀念團體「積夢同行」一起準備義演。白色襯衣上,一個顯然易見的銀色M字閃閃發亮。他教香港「八十後」、「九十後」唱米高經典名曲Heal The World:「你們都要大聲唱出來,要從內心發出聲音,這是為世界發出的聲音,也是米高的心願。」
[文/陳伊敏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6/24/2010
复旦校长:中国大学精神虚脱 功利主义盛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2 20:31:26
在很多中国高校多年来一直发誓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
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亚洲前10名都没进。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复旦105周年校庆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杨玉良校长。
校园鼓乐齐鸣闹哄哄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早在1993年7月的干部会议上,清华大学就提出到2011年建校100年之际,争取把清
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而此后,清华大学又公布了具体的时间表,即
2011年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也在1998年就宣布用17年时间,即在2015年把北京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北京大学
主动为这一“计划”延期,认为需要更长时间,但同时表示,肯定有一批优秀学科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有了两位“老大哥”带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流”运动风生水起,中国大学集体陷入“
创一流”的焦躁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玉良(以下简称杨):我经常提到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
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
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大学的精神、
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鼓乐齐鸣,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
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
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等。
大学出现精神虚脱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不能没
记: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
杨: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
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
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
老说改革,坚持和回归与改革的差别在哪里?
现在的改革和国际接轨比较多,虽然这也重要,但对大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
、民族的精神脊梁骨。大学的精神不能虚脱。大学教师必须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
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大学一虚脱,这些就都没了。
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
,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
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
所以我明确赞成鲁迅对“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个就是“才子加帝王气”。这些会贻害科学、贻害
社会。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你真的是一个纯洁的学
术殿堂。
如果连大学里都有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
大学过分赶时髦 成为就业服务站
记:功利就摆在眼前,学生要就业,老师也有职称和收入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杨:现在我们学术至上的精神坚持得不够。再看看当年西南联大,那时学者也有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啊,但
当时为什么就能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所以说,现在缺的是精神。
作为教育来讲,就业是一个结果,但不能把就业作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就业不是一个学校能包揽的,
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系。经济不好了,岗位就少,就业可能就有问题。就业还和学生自己的选择有关
系,如果不一哄而上,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架构,就业也会得到改善。
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
大学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传统。世界一流的大学表面上看起来都显得很保守,剑桥、牛津、耶鲁都是以保守
着称的。
所以,大学教育不能纯粹为了就业。学校教得好不好,学科布局合理不合理,招生太多或太少,社会经济
情况如何,企业的用人理念,学生的选择和就业观念……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就业的情况。社会上现在有种不
良倾向,把就业都怪罪于学校,这是不对的,学校只是负责各环节中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像农民,今年大蒜好
卖就种大蒜。
我反对现在大学从边缘移向中心的观点。大学不是边缘也不是中心,它有自己的位置。
中国不出大师是因为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记:您认为理想的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杨:现在学术也被异化了,学术直接成为了赢利手段。有一个表现就是办些低层次的班。应该有一批人为
了学术而学术,但现在这样的人很少。如果大学里的教师也没有这样的人,就有问题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应
该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学术是有使命的,每一个从事学科基础研究的人都是在为这个学科的发展
尽自己的力量。所谓的“钱学森之问”,不出大师,实际上就是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社会责任是大学存在的相当重要的价值。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的学者应当站出来,写文章说话,
发警世之言,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解决之道在哪里。大学的学者不应做破坏性的讲话,而是做建设性的讲话
。
当社会出现各种问题,国家处在转型时期时,学者们应当研究清楚,我们该往哪里走。中国历史上,包括
“五四”、“两弹一星”,都是学者在关键时刻作的贡献。我们的肩上承担着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
对世界优秀文化吸收的责任。只有大学有如此综合的功能。大学如果有所失范的话,那么对国家的毒害性就非
常大。所以我真诚希望所有大学的领导,包括国家的领导人看到这一点,否则过分功利化的倾向会把大学引向
歧途。
当前来讲,回归和坚守,比改革更重要,回到大学应该担负的使命,回到大学应有的状态。大学担负着培
养一代代精英的责任,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培养的人以后的素养怎么样,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对中国
这样一个大国来讲,这批人的素养甚至决定着世界的安宁。所以二战之前,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表示担心,发现
德国、日本的法西斯教育特别危险,果然这代人出来以后世界不能安宁。
记:回归到大学应该担负的使命,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杨:首先要废除荒唐地对一个人、一个学校进行评价所谓的定量指标,比如SCI。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
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现在这本书成为了经典著作。但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
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
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这个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
。
我们有没有这种精神?我们的这种评价指标就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分房子一样,算分,一篇SCI多少分,
这样的评价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学术大家来?复旦正尝试用更科学的评价方法,比如,一个院系搞得好不好由
国际专家来评估。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了解宽容是领袖的资质
记:20年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杨:复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因为20年后中国不得不扮演负责任的强国、大国角色。要有这么一批人
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按照现在的人才培养成长规律,35岁~45岁是极其关键的,这些人现在正在校园里学习。
这些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第一,全球视野,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要像美国的政治家一样,觉得美国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
我派个军队打掉你。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
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话,就是世界末日。因为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
化,不能太狭隘。
第二,要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否则你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学术大
师是不行的。
第三,他们的伦理道德标准怎么样?贪婪的美国金融家在华尔街折腾,使全世界遭殃。你要培养这样的人
吗?
第四,有适当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不管与哪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不管从事任何专
业,都需要沟通能力。
第五,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需要人文素养,那只是一个科学工匠,成
不了学术界的领袖。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
学家都为之惊叹。
所以,要澄清几个概念。通识教育是一个理念,不是和专业教育对立的。在这个理念下,专业课程、专业
基础教育和应用类学校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差别?我们会更加强调这门学科的智慧,强调基本学术思想、方法和
学术史,而不是仅仅教你考试、解题的技巧。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容忍和宽容,又有专业基础,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各种领域里
面,才能成为领袖。我们通识教育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正在改进。
大学校长不光是找钱的
记:回到您的身份上,有人说国外的大学校长都是去找钱的,您认为大学校长的使命是什么?
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大学校长一是找钱,一是找人。这是一个误解。找人的话也是本学科的人先去找
,找钱当然也要找,但不是校长的根本任务。我总结了一下,大学校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要出来发警示之言。
第二,大学校长是社会道德的楷模,自己不能失范、失德。
第三,大学校长是大学使命和传统理念的守卫者,包括新的传统的创造者,是一所大学精神的代表。
第四,大学校长是这所学校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具体如何办好一个学科则是该学科的教授与专家的
事。
记:按照您说的标准,给自己打多少分?
杨:最多65分~70分,我在不断地努力。所以说,一个大学校长,第一,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因
为世界上是没有大学校长这个专业的;第二,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写作;第三,必须要给自己有冷静思考的时间
;第四,必须是全校教职工的校长,不是新闻媒体的校长,也不是上级官员的校长。
大学能改变社会现实吗
记: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多以应试为主,到了大学之后,4年内是否很难把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理
念改过来了?
杨:对。这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随波逐流。只要我们坚守大学使命,不是说把它改变
过来,至少有所改进。而且坚持几代人的话,就会不一样。所以,大学要保证一定的保守性,否则如果老是受
世风的裹胁、浊浪的席卷,那么大学在起到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这方面的作用就没有了。大学的领导都要明白
这一点。如果连我们都不坚守的话,问题就比较大了。反覆地强调,不断地坚持,多年后就会看出效果,我们
得有这个理想和信念。(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很多中国高校多年来一直发誓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
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亚洲前10名都没进。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复旦105周年校庆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杨玉良校长。
校园鼓乐齐鸣闹哄哄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早在1993年7月的干部会议上,清华大学就提出到2011年建校100年之际,争取把清
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而此后,清华大学又公布了具体的时间表,即
2011年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也在1998年就宣布用17年时间,即在2015年把北京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北京大学
主动为这一“计划”延期,认为需要更长时间,但同时表示,肯定有一批优秀学科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有了两位“老大哥”带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流”运动风生水起,中国大学集体陷入“
创一流”的焦躁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玉良(以下简称杨):我经常提到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
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
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大学的精神、
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鼓乐齐鸣,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
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
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等。
大学出现精神虚脱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不能没
记: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
杨: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
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
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
老说改革,坚持和回归与改革的差别在哪里?
现在的改革和国际接轨比较多,虽然这也重要,但对大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
、民族的精神脊梁骨。大学的精神不能虚脱。大学教师必须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
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大学一虚脱,这些就都没了。
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
,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
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
所以我明确赞成鲁迅对“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个就是“才子加帝王气”。这些会贻害科学、贻害
社会。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你真的是一个纯洁的学
术殿堂。
如果连大学里都有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
大学过分赶时髦 成为就业服务站
记:功利就摆在眼前,学生要就业,老师也有职称和收入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杨:现在我们学术至上的精神坚持得不够。再看看当年西南联大,那时学者也有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啊,但
当时为什么就能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所以说,现在缺的是精神。
作为教育来讲,就业是一个结果,但不能把就业作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就业不是一个学校能包揽的,
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系。经济不好了,岗位就少,就业可能就有问题。就业还和学生自己的选择有关
系,如果不一哄而上,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架构,就业也会得到改善。
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
大学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传统。世界一流的大学表面上看起来都显得很保守,剑桥、牛津、耶鲁都是以保守
着称的。
所以,大学教育不能纯粹为了就业。学校教得好不好,学科布局合理不合理,招生太多或太少,社会经济
情况如何,企业的用人理念,学生的选择和就业观念……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就业的情况。社会上现在有种不
良倾向,把就业都怪罪于学校,这是不对的,学校只是负责各环节中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像农民,今年大蒜好
卖就种大蒜。
我反对现在大学从边缘移向中心的观点。大学不是边缘也不是中心,它有自己的位置。
中国不出大师是因为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记:您认为理想的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杨:现在学术也被异化了,学术直接成为了赢利手段。有一个表现就是办些低层次的班。应该有一批人为
了学术而学术,但现在这样的人很少。如果大学里的教师也没有这样的人,就有问题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应
该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学术是有使命的,每一个从事学科基础研究的人都是在为这个学科的发展
尽自己的力量。所谓的“钱学森之问”,不出大师,实际上就是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社会责任是大学存在的相当重要的价值。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的学者应当站出来,写文章说话,
发警世之言,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解决之道在哪里。大学的学者不应做破坏性的讲话,而是做建设性的讲话
。
当社会出现各种问题,国家处在转型时期时,学者们应当研究清楚,我们该往哪里走。中国历史上,包括
“五四”、“两弹一星”,都是学者在关键时刻作的贡献。我们的肩上承担着民族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
对世界优秀文化吸收的责任。只有大学有如此综合的功能。大学如果有所失范的话,那么对国家的毒害性就非
常大。所以我真诚希望所有大学的领导,包括国家的领导人看到这一点,否则过分功利化的倾向会把大学引向
歧途。
当前来讲,回归和坚守,比改革更重要,回到大学应该担负的使命,回到大学应有的状态。大学担负着培
养一代代精英的责任,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培养的人以后的素养怎么样,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对中国
这样一个大国来讲,这批人的素养甚至决定着世界的安宁。所以二战之前,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表示担心,发现
德国、日本的法西斯教育特别危险,果然这代人出来以后世界不能安宁。
记:回归到大学应该担负的使命,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杨:首先要废除荒唐地对一个人、一个学校进行评价所谓的定量指标,比如SCI。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
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现在这本书成为了经典著作。但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
一学期的课后向大家告别,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
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这个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
。
我们有没有这种精神?我们的这种评价指标就有点像改革开放初期分房子一样,算分,一篇SCI多少分,
这样的评价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学术大家来?复旦正尝试用更科学的评价方法,比如,一个院系搞得好不好由
国际专家来评估。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了解宽容是领袖的资质
记:20年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杨:复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因为20年后中国不得不扮演负责任的强国、大国角色。要有这么一批人
担负起这样的责任。按照现在的人才培养成长规律,35岁~45岁是极其关键的,这些人现在正在校园里学习。
这些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第一,全球视野,非常开放的心态。不要像美国的政治家一样,觉得美国是最好的。如果你不听我的话,
我派个军队打掉你。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
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的话,就是世界末日。因为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
化,不能太狭隘。
第二,要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否则你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一批学术大
师是不行的。
第三,他们的伦理道德标准怎么样?贪婪的美国金融家在华尔街折腾,使全世界遭殃。你要培养这样的人
吗?
第四,有适当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不管与哪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不管从事任何专
业,都需要沟通能力。
第五,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需要人文素养,那只是一个科学工匠,成
不了学术界的领袖。学术领袖必须是一个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哲学素养,甚至连哲
学家都为之惊叹。
所以,要澄清几个概念。通识教育是一个理念,不是和专业教育对立的。在这个理念下,专业课程、专业
基础教育和应用类学校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差别?我们会更加强调这门学科的智慧,强调基本学术思想、方法和
学术史,而不是仅仅教你考试、解题的技巧。
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容忍和宽容,又有专业基础,这样的人在今后的各种领域里
面,才能成为领袖。我们通识教育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正在改进。
大学校长不光是找钱的
记:回到您的身份上,有人说国外的大学校长都是去找钱的,您认为大学校长的使命是什么?
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大学校长一是找钱,一是找人。这是一个误解。找人的话也是本学科的人先去找
,找钱当然也要找,但不是校长的根本任务。我总结了一下,大学校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当社会出现失范的时候,大学校长和他的教授要出来发警示之言。
第二,大学校长是社会道德的楷模,自己不能失范、失德。
第三,大学校长是大学使命和传统理念的守卫者,包括新的传统的创造者,是一所大学精神的代表。
第四,大学校长是这所学校学科宏观布局的总设计师,具体如何办好一个学科则是该学科的教授与专家的
事。
记:按照您说的标准,给自己打多少分?
杨:最多65分~70分,我在不断地努力。所以说,一个大学校长,第一,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因
为世界上是没有大学校长这个专业的;第二,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写作;第三,必须要给自己有冷静思考的时间
;第四,必须是全校教职工的校长,不是新闻媒体的校长,也不是上级官员的校长。
大学能改变社会现实吗
记: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多以应试为主,到了大学之后,4年内是否很难把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理
念改过来了?
杨:对。这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随波逐流。只要我们坚守大学使命,不是说把它改变
过来,至少有所改进。而且坚持几代人的话,就会不一样。所以,大学要保证一定的保守性,否则如果老是受
世风的裹胁、浊浪的席卷,那么大学在起到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这方面的作用就没有了。大学的领导都要明白
这一点。如果连我们都不坚守的话,问题就比较大了。反覆地强调,不断地坚持,多年后就会看出效果,我们
得有这个理想和信念。(来源:中国青年报)
6/22/2010
蔣介石身邊臥底11年 傳奇中共女間諜逝世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2日
【明報專訊】國共內戰期間中共最傑出女情報員之一沈安娜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追悼會前天(20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沈安娜潛伏國民黨中央黨部長達14年,她利用中央黨部秘書處速記員身分,出席各種高層會議,接觸大量機密文件,為中共提供大量國民黨黨政軍各高層內幕情報,被譽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近日一部以沈安娜為原型的電影《諜戰玫瑰》將開拍。
據內地傳媒報道,沈安娜1915年11月生於江蘇泰興,20歲加入中共,憑藉每分鐘200字的記錄速度和一手好字,很快就在浙江省政府得到了當時省政府主席朱家驊的信任。
美女速記員沈安娜事拍電影
沈安娜丈夫華明之亦是中共情報員,抗戰爆發後,沈安娜1937年起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蒐集並向中共傳遞了大量機密情報。時任國民黨總裁的蔣介石做夢也想不到,他身後埋頭做記錄的美女速記員就是共產黨安插在他身邊的臥底。沈安娜1949年獲中共集體通令嘉獎,中共建政後她和丈夫都在國家安全部工作直至離休,曾任國安部諮詢委員;1989年獲頒榮譽獎章及榮譽證書。
國共內戰史上,中共著名間諜還有「龍潭三傑」錢壯飛、李克農和胡底,3人都曾潛伏於國民黨情報機構「中統」內部核心崗位。抗戰後,中共在國民黨內的情報工作更有大發展,包括後來在台灣被揭發並處決的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就是最著名的共諜之一。
6/21/2010
致L
L老师,
平传来您的《我看六零后》,读之感慨!
咋说呢,咱爷俩想问题的时间点惊人的一致。约莫三四天前,俺开车在南海大道上,逐落日独自归,内心感伤不已,口中念念《六零后面临人生“中考”疲惫不堪》,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题。是啊,有了查建英的《八十年代》,有了李陀、北岛的《七十年代》,现在又有八零后、七零后闹腾不已,谁知道我们六零后曾有的情怀和当下的苦衷?!真是疲惫不堪,懒得去说。唯有忍,却快忍不住了。所以,现在我常去基督教的周末聚会,听听布道,找找出口。
前周看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大概明白了0八年与您长聊时,您说老太太心思很重是咋回事了。不过生而为人一遭,选择紧紧地记住自己的日子,啥都不肯扔,也是允许的吧。
印象深是最后一章《“逃——逃——逃——”》,她忆及八妹阿必打小不爱洗脸: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叠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中年阿必遭遇文革,索性假安眠药大去。老年杨绛忆及,竟然长吁。“这回她没给捉住,干净利索地跑了。”
俺却哪里也没跑了,转了一圈又心不在焉地“归位”,当女儿、妻子、母亲、朋友、记者……还有狗奶。越栓越累,不胜其累。唯有靠文字,读或者写,梳理自己。看逝者如斯夫。
********
是夜一梦,醒来历历在目,记如下:
小女子“决定”了,不就是漂泊,不就是命中要落在个岛子上?索性离开这个小岛,去那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大岛!
决定了,就是了。吃了许多宴,喝了许多酒,流了许多泪。就启程了。
梦里有小平!
小平说:去澳大利亚,不是得经过香港?俺送你。
就走。
在机上,小女子醒了。“小平,哎呀,俺在网上查了航班,定了启程去大岛的日子。心里是它就是它了。俺没定机票。没办签证。没带行李。啥也没带。”
小平说:没事儿,去不了澳大利亚,咱们就到香港玩玩。
我应着:好。
坐上皇岗大巴:小平,俺也没办通行证,也没带身份证,俺不想记得自己是俺了。不过没事儿,香港人认识小女子,会放俺“进去”的。嘿嘿,瞧,俺没忘带着一张银行卡,毕生积蓄一万二。俺会包饺子,会做小菜,不怕没活路。俺只做吃的,卖不了就自己吃,饿不死。
恰恰此时,MAYBOY从书房的转椅上站起来,俺的逃梦,断了。
******
小平今早接到你的通知,兴奋之中立刻给俺电话。小女子大笑:哈哈,俺的创意实现喇!
某日,平清晨来电,问清醒与否。告知:书稿整理好了,想妹妹与她为序。
小女子一口回啦,不敢,俺的分量太轻,对不住姐姐的人生第一书。若想寻读懂之高人,唯L老师一人而已。恳请老爷子给你为序吧。
不久,安姐来电,问如何与老爷子说?告知,闻听您回绝了不少学生,清一色的博士论文啊。
俺笑回:不搭界的。唯平的书不是博士论文,不是L老师的研究那一路,反而有望。平,不过是一小岛名人,L老师一小朋友,不指着靠老爷子之望“上位”的。且平的书,字由心生,会让老爷子喜欢的。
不出所料!!呵呵。
今儿夏至,颂祈!
关关
20100621夏至日
平传来您的《我看六零后》,读之感慨!
咋说呢,咱爷俩想问题的时间点惊人的一致。约莫三四天前,俺开车在南海大道上,逐落日独自归,内心感伤不已,口中念念《六零后面临人生“中考”疲惫不堪》,这是我心中的一个题。是啊,有了查建英的《八十年代》,有了李陀、北岛的《七十年代》,现在又有八零后、七零后闹腾不已,谁知道我们六零后曾有的情怀和当下的苦衷?!真是疲惫不堪,懒得去说。唯有忍,却快忍不住了。所以,现在我常去基督教的周末聚会,听听布道,找找出口。
前周看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大概明白了0八年与您长聊时,您说老太太心思很重是咋回事了。不过生而为人一遭,选择紧紧地记住自己的日子,啥都不肯扔,也是允许的吧。
印象深是最后一章《“逃——逃——逃——”》,她忆及八妹阿必打小不爱洗脸: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叠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中年阿必遭遇文革,索性假安眠药大去。老年杨绛忆及,竟然长吁。“这回她没给捉住,干净利索地跑了。”
俺却哪里也没跑了,转了一圈又心不在焉地“归位”,当女儿、妻子、母亲、朋友、记者……还有狗奶。越栓越累,不胜其累。唯有靠文字,读或者写,梳理自己。看逝者如斯夫。
********
是夜一梦,醒来历历在目,记如下:
小女子“决定”了,不就是漂泊,不就是命中要落在个岛子上?索性离开这个小岛,去那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大岛!
决定了,就是了。吃了许多宴,喝了许多酒,流了许多泪。就启程了。
梦里有小平!
小平说:去澳大利亚,不是得经过香港?俺送你。
就走。
在机上,小女子醒了。“小平,哎呀,俺在网上查了航班,定了启程去大岛的日子。心里是它就是它了。俺没定机票。没办签证。没带行李。啥也没带。”
小平说:没事儿,去不了澳大利亚,咱们就到香港玩玩。
我应着:好。
坐上皇岗大巴:小平,俺也没办通行证,也没带身份证,俺不想记得自己是俺了。不过没事儿,香港人认识小女子,会放俺“进去”的。嘿嘿,瞧,俺没忘带着一张银行卡,毕生积蓄一万二。俺会包饺子,会做小菜,不怕没活路。俺只做吃的,卖不了就自己吃,饿不死。
恰恰此时,MAYBOY从书房的转椅上站起来,俺的逃梦,断了。
******
小平今早接到你的通知,兴奋之中立刻给俺电话。小女子大笑:哈哈,俺的创意实现喇!
某日,平清晨来电,问清醒与否。告知:书稿整理好了,想妹妹与她为序。
小女子一口回啦,不敢,俺的分量太轻,对不住姐姐的人生第一书。若想寻读懂之高人,唯L老师一人而已。恳请老爷子给你为序吧。
不久,安姐来电,问如何与老爷子说?告知,闻听您回绝了不少学生,清一色的博士论文啊。
俺笑回:不搭界的。唯平的书不是博士论文,不是L老师的研究那一路,反而有望。平,不过是一小岛名人,L老师一小朋友,不指着靠老爷子之望“上位”的。且平的书,字由心生,会让老爷子喜欢的。
不出所料!!呵呵。
今儿夏至,颂祈!
关关
20100621夏至日
南海问题专家:加强区域合作是解决南中国海海盗问题的必然之举
(关向东 张茜翼)
国际海事局6月16日发布南中国海海盗警报,称6月10日以来有多艘运输船在印度尼西亚Mangkai、Anambas和Natuna岛沿岸的南中国海海域遇袭,其中包括一艘中国石油制品运输船只。
对此,中国南海研究院任怀锋副研究员表示,解决南中国海海盗问题,加强区域合作是必然之举。
任怀锋对中新社记者说,南中国海海盗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复杂问题,涉及区内国家主权、航道安全、国际海洋法公约等领域,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加以应对。
南海地区的航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印度洋及中东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每年约有5万艘左右的船只通过这一海域,超过世界船舶吨位的一半。世界贸易总额的大约15%通过东南亚海上交通线。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原油有1030万桶,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从亚太地区、非洲地区、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都要经过这条咽喉水道。因此,这一地区多发的海上安全事件,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
为何南中国海海盗出没频繁?任怀锋分析指出,南海周边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悬殊,海盗多出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是次引发国际海事局发出警告的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的称誉,境内1300多个大小岛屿与复杂地形为海盗出没提供了天然保护伞,该国自2004年海啸之后经济恢复缓慢,政府对所辖海岸及航道维护的能力及手段明显不够,海盗们在马六甲海峡黄金地段给国际贸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60亿美元.
如何解决南中国海的海盗问题?任怀锋认为加强区域合作是必然之举。但他同时分析指出,由于目前国际社会对“海盗”定义不一致,使得区域合作打击海盗的行动陷入“两难”。比如,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盗”包括: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等的袭击行为,突出了遇袭地的“公海”概念。国际海事局关于“海盗”定义为:“登船意图实施盗窃或任何其他犯罪,以及为实现该行为意图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界定更加宽泛,其中涉及到沿岸国对海盗事件发生海域的主权管辖。因此,国际社会联合应对海盗的行动,在具体实施的层面上面临着主权和法理等棘手问题。
尽管如此,南海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实践仍在不断推进。2001年印度与越南签署15项协议,包括在打击海盗方面达成共识;2005年9月13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开始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空中巡逻;2005年11月12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军方同意,在相关海域建立两条共同防线。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南中国海地区的非传统安全。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宣言》。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备忘录。2005年9月7日,中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安全会议,明确表示支持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在维护其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中占主导作用,中国也愿意加入合作。
如何在制度安排上推进中国与南中国海地区国家在反海盗问题上的合作?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人员邓颖颖指出,中国已经在2000年颁布了《引渡法》,并与26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其中包括泰国和菲律宾。然而,对于那些没有与中国签订双边协议的国家,中国很难引渡海盗罪犯。为此,邓颖颖建议中国在《刑法》中引入“海盗罪”,并明确有关海盗的定义;同时,建立有效的引渡海上恐怖主义份子的管辖制度。
邓颖颖并建议中国参照南中国海其他沿岸国家,组建一个有能力与权力来执行国家海洋法律的“海岸警卫队”。此外,建立一个专门的反海盗小组来处理南中国海盗事宜;建立一个专家小组,从事危险地区的信息收集,分析数据,并提出对策。
任怀锋认为,南中国海区域的海盗问题缘起多为民生问题,与海上恐怖主义有区别。因此,建议该地区在海上低敏感领域加大合作:如签署多边或双边协议,为有关国家的海岸护卫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人员培训;完善海盗情报共享机制;进行海上搜救和联合打击海盗演习等。(完)
国际海事局6月16日发布南中国海海盗警报,称6月10日以来有多艘运输船在印度尼西亚Mangkai、Anambas和Natuna岛沿岸的南中国海海域遇袭,其中包括一艘中国石油制品运输船只。
对此,中国南海研究院任怀锋副研究员表示,解决南中国海海盗问题,加强区域合作是必然之举。
任怀锋对中新社记者说,南中国海海盗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复杂问题,涉及区内国家主权、航道安全、国际海洋法公约等领域,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加以应对。
南海地区的航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印度洋及中东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每年约有5万艘左右的船只通过这一海域,超过世界船舶吨位的一半。世界贸易总额的大约15%通过东南亚海上交通线。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原油有1030万桶,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从亚太地区、非洲地区、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都要经过这条咽喉水道。因此,这一地区多发的海上安全事件,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
为何南中国海海盗出没频繁?任怀锋分析指出,南海周边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悬殊,海盗多出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是次引发国际海事局发出警告的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的称誉,境内1300多个大小岛屿与复杂地形为海盗出没提供了天然保护伞,该国自2004年海啸之后经济恢复缓慢,政府对所辖海岸及航道维护的能力及手段明显不够,海盗们在马六甲海峡黄金地段给国际贸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60亿美元.
如何解决南中国海的海盗问题?任怀锋认为加强区域合作是必然之举。但他同时分析指出,由于目前国际社会对“海盗”定义不一致,使得区域合作打击海盗的行动陷入“两难”。比如,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盗”包括: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等的袭击行为,突出了遇袭地的“公海”概念。国际海事局关于“海盗”定义为:“登船意图实施盗窃或任何其他犯罪,以及为实现该行为意图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界定更加宽泛,其中涉及到沿岸国对海盗事件发生海域的主权管辖。因此,国际社会联合应对海盗的行动,在具体实施的层面上面临着主权和法理等棘手问题。
尽管如此,南海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实践仍在不断推进。2001年印度与越南签署15项协议,包括在打击海盗方面达成共识;2005年9月13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开始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空中巡逻;2005年11月12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军方同意,在相关海域建立两条共同防线。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南中国海地区的非传统安全。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宣言》。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备忘录。2005年9月7日,中国首次派代表团参加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安全会议,明确表示支持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在维护其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中占主导作用,中国也愿意加入合作。
如何在制度安排上推进中国与南中国海地区国家在反海盗问题上的合作?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人员邓颖颖指出,中国已经在2000年颁布了《引渡法》,并与26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议,其中包括泰国和菲律宾。然而,对于那些没有与中国签订双边协议的国家,中国很难引渡海盗罪犯。为此,邓颖颖建议中国在《刑法》中引入“海盗罪”,并明确有关海盗的定义;同时,建立有效的引渡海上恐怖主义份子的管辖制度。
邓颖颖并建议中国参照南中国海其他沿岸国家,组建一个有能力与权力来执行国家海洋法律的“海岸警卫队”。此外,建立一个专门的反海盗小组来处理南中国海盗事宜;建立一个专家小组,从事危险地区的信息收集,分析数据,并提出对策。
任怀锋认为,南中国海区域的海盗问题缘起多为民生问题,与海上恐怖主义有区别。因此,建议该地区在海上低敏感领域加大合作:如签署多边或双边协议,为有关国家的海岸护卫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人员培训;完善海盗情报共享机制;进行海上搜救和联合打击海盗演习等。(完)
6/20/2010
小思:凝香品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0日
【明報專訊】漫步於高世章的古董香水瓶展會中,既尋香,也尋世章的許多心事。
一幕幕舞台劇串連成朦朧浪漫故事,成了難得一遇的文藝氛圍。有人細看香水瓶身世,有人品賞香水瓶的美姿身段,有人參詳如詩敘記文字,歸去,各有懷抱,各自表述。是之謂「尋香記」。
忽然想起,中國文藝歷史中的「香」。孤陋寡聞,不知道有無香水之物,該去細查。詩詞中多講花香,「一枝紅艷露凝香」,雖暗含美人香的寓意,但非直道香水塗抹。香妃,也許是女兒家特備的裝扮巧工,冷香丸就由曹雪芹揭破了祕密。至於外在香味,倒有熏籠與香筒足可略談。
熏籠由來已久,竹、銅、瓷、陶各種質地製成形式,熏衣暖和合一。紅坭小火爐烹荼,瑞腦金獸熏香,兩縷氤氳,構成柔和美感。《紅樓夢》中生活描繪,也不乏熏籠送暖場面。母親常置精彫小銅爐,閒來燒檀香末,熏得一室皆香,伴她寫字。我思疑那只是近世流行香爐,而非熏籠。
香筒,據說是明清時代流行的文房清玩。多用竹以細功鏤空而成,也有用象牙或瓷雕花透香,上有蓋下有座,中間插香一支,可置袖中。也有矮短型制,以瓷製居多。我買過一個通體雕鏤花鳥的竹香筒,可從不敢燃香插入,總覺香灰散落,很不安全。日本人也流行熏香,多以瓷製成小碟小件,上有小孔以便插香,或放香塔。香枝香味多種,價錢不便宜。在鳩居堂有專櫃售賣骨子香筒香座,清淡雅緻,正合香筒雕刻家李文甫「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的標準。我去只看看,因買不勝買。
香,必須清。濁濃則中人欲嘔。
一縷幽香,往往能永貯心底。
[小思]
【明報專訊】漫步於高世章的古董香水瓶展會中,既尋香,也尋世章的許多心事。
一幕幕舞台劇串連成朦朧浪漫故事,成了難得一遇的文藝氛圍。有人細看香水瓶身世,有人品賞香水瓶的美姿身段,有人參詳如詩敘記文字,歸去,各有懷抱,各自表述。是之謂「尋香記」。
忽然想起,中國文藝歷史中的「香」。孤陋寡聞,不知道有無香水之物,該去細查。詩詞中多講花香,「一枝紅艷露凝香」,雖暗含美人香的寓意,但非直道香水塗抹。香妃,也許是女兒家特備的裝扮巧工,冷香丸就由曹雪芹揭破了祕密。至於外在香味,倒有熏籠與香筒足可略談。
熏籠由來已久,竹、銅、瓷、陶各種質地製成形式,熏衣暖和合一。紅坭小火爐烹荼,瑞腦金獸熏香,兩縷氤氳,構成柔和美感。《紅樓夢》中生活描繪,也不乏熏籠送暖場面。母親常置精彫小銅爐,閒來燒檀香末,熏得一室皆香,伴她寫字。我思疑那只是近世流行香爐,而非熏籠。
香筒,據說是明清時代流行的文房清玩。多用竹以細功鏤空而成,也有用象牙或瓷雕花透香,上有蓋下有座,中間插香一支,可置袖中。也有矮短型制,以瓷製居多。我買過一個通體雕鏤花鳥的竹香筒,可從不敢燃香插入,總覺香灰散落,很不安全。日本人也流行熏香,多以瓷製成小碟小件,上有小孔以便插香,或放香塔。香枝香味多種,價錢不便宜。在鳩居堂有專櫃售賣骨子香筒香座,清淡雅緻,正合香筒雕刻家李文甫「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的標準。我去只看看,因買不勝買。
香,必須清。濁濃則中人欲嘔。
一縷幽香,往往能永貯心底。
[小思]
恋爱奴隶制!
專政式戀愛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0日
【明報專訊】戀愛與政治不同,不單是一黨專政,還是一人專政。
戀愛會有革命,可以起義,但不會有公投——即使涉及的人數較多,也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
戀愛沒有沉默的大多數,只有沉默的少數。最悲哀的情是——最後所有人都變得沉默。
戀愛也會發生權力轉移,到頭來,不過又是另一個人專政。
戀愛不會怕激進,愈激進愈浪漫,愈愛也愈大殺傷力。
戀愛有兩大功能組別,不是男與女,是愛與被愛。你可能同時處身兩個功能組別,但一人兩票對你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這非民主遊戲。
戀愛也有辯論大會,激烈爭辯是沒用的,有沒有理據也不重要,哪一方較愛對方就輸。
戀愛不是精英制,是白癡制——愛情總是令人白癡化的。
戀愛是極權主義,法西斯的,但就是有人喜歡被剝奪自由,喜歡被強權侵佔,喜歡偶像崇拜。
戀愛絕不會有普選,只有個人選擇。
戀愛仍存在奴隸制度,不過奴隸可能比主人更快樂,這是令人費解的。
戀愛從來沒有男女平等,不是大男人主義,就是大女人主義,但表面上都會說是互相尊重。
戀愛是無法通過暴力抗爭取得的,暴力取得的只是刑期。
戀愛是沒有誰打倒誰,所有參與者都被感情打倒。
戀愛是最受歡迎的非民主制度。
[阿寬 ahhfoon@yahoo.com]
文章日期:2010年6月20日
【明報專訊】戀愛與政治不同,不單是一黨專政,還是一人專政。
戀愛會有革命,可以起義,但不會有公投——即使涉及的人數較多,也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
戀愛沒有沉默的大多數,只有沉默的少數。最悲哀的情是——最後所有人都變得沉默。
戀愛也會發生權力轉移,到頭來,不過又是另一個人專政。
戀愛不會怕激進,愈激進愈浪漫,愈愛也愈大殺傷力。
戀愛有兩大功能組別,不是男與女,是愛與被愛。你可能同時處身兩個功能組別,但一人兩票對你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這非民主遊戲。
戀愛也有辯論大會,激烈爭辯是沒用的,有沒有理據也不重要,哪一方較愛對方就輸。
戀愛不是精英制,是白癡制——愛情總是令人白癡化的。
戀愛是極權主義,法西斯的,但就是有人喜歡被剝奪自由,喜歡被強權侵佔,喜歡偶像崇拜。
戀愛絕不會有普選,只有個人選擇。
戀愛仍存在奴隸制度,不過奴隸可能比主人更快樂,這是令人費解的。
戀愛從來沒有男女平等,不是大男人主義,就是大女人主義,但表面上都會說是互相尊重。
戀愛是無法通過暴力抗爭取得的,暴力取得的只是刑期。
戀愛是沒有誰打倒誰,所有參與者都被感情打倒。
戀愛是最受歡迎的非民主制度。
[阿寬 ahhfoon@yahoo.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