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2008

梁文道:如果你愛國,你會做出這樣的事嗎?

如果你愛國,你會做出這樣的事嗎?/文﹕梁文道
文章日期:2008年5月3日

【明報專訊】且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經過一圈奧運火炬的傳送歷程之後,中國的形象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了呢?如果答案是後者的話,責任又該歸於誰呢?無論火炬傳到那裏,示威就走到那裏,而批評中國的聲音也必定隨後出現在該地的媒體之上;莫非這都是其他人的錯,莫非全世界都要和中國作對了嗎(朝鮮除外,因此內地有一些網民稱讚朝鮮,覺得始終是金正日夠朋友。照此看來,我們還是全面學習朝鮮比較好,起碼社會很「和諧」)?

在一片對外的抗議聲浪之中,是不是也該冷靜問問自己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呢(包括技術上的錯誤)?就以海外華僑和留學生的愛國行動來說吧,假如他們舉的不是五星紅旗,而是奧運的五環旗,情會不會有所不同呢?假如淹沒日本長野與韓國首爾的不是一片紅海,而是一片象徵奧運的白色旗陣,當你說起「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的辯解時,會不會更理直氣壯一些呢?很可惜,我們知道最後的局面並非如此。那是因為大家都抱了一種「以我為主」的思考方式,覺得只要自覺有理,則做什麼事就都是對的,我愛國就當然要舉國旗了。
外交部不應為打人者護短

且以首爾街頭發生的暴力衝突為例,就算內地各個針對外國傳媒的網站糾出了再多的問題,發現了再多的造假嫌疑,中國留學生在韓國首都打韓國人(包括記者)的事實始終是人所共見,不容否認的。將心比心,若是一群韓國人在北京對中國人公開上演全武行,然後辯稱是對方先動的手,大部分中國人會不會覺得這只是枝微末節的狡辯呢?在這種情底下,外交部發言人竟然還說得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值得肯定之類的話。只要你愛國,就算「情緒稍為激動」地在人家的土地上揍了人家的國民,你畢竟還是愛國的。那些動手動腳的留學生有沒有想過,就算受到別人再多的挑撥,只要你忍不住使用了暴力,你就證明了「中國人全是暴徒」的說法,難道就不能換個角度考慮自己的行動嗎?
特區政府一錯再錯

然後火炬來到了香港。大家都知道這幾年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宣揚愛國教育不遺餘力,力求增加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改善港人對中央政府的觀感。然而,正是這把燒壞了中國國際形象的火把,足以讓他們多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

首先是特區政府向全世界表明,香港或許是個對外開放的國際城市,但只要到了事關愛國大是大非的節骨眼上,什麼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就都要讓路了。不只來過香港好幾次的藝術家這時候進不來,就連只不過來參加座談會的作家都不准入境。這些動作對許多香港人來說是寶貴的一課,在愛國大義面前,你平素享有的一切都是可以暫時懸置的,哪怕它們其實既不顛覆,更不會傷及國家安全。

再來就是那份令人憤怒齒冷的火炬手名單了。奧運火炬抵華首站,我們交出的竟然是如此陣容!素來與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不和的香港首位亞運會金牌得主車菊紅自然不在其中,「單車王子」洪松蔭也不在裏頭;港人熱愛足球,偏偏我們引以為豪的球壇名宿胡國雄與李健和等人紛紛失蹤。代表香港的卻是一位來過香港兩次的選美冠軍,老早就在自我宣傳要練跑步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坐輪椅去傳火炬的不是勇奪傷殘奧運會4面金牌的劍擊名將張偉良,而是人大前常委曾憲梓,再加上一堆商界名流和名不見經傳的親中區議員。我真的很想知道,要是有人去搶曾憲梓手中的火把,他會不會譴責人家「把奧運政治化」了。

四川做得比香港漂亮

不要辯稱三藩市火炬傳送隊伍的運動員比例還不如香港,他們有35個名額是全市徵文比賽的得獎者。連內地亦有大量平民自動報名入選,四川省更把高達八成的名額留給了勞工階層,其中不乏平日跑遍山區的郵差、老老實實的低級公務員和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假如那些忙於自薦爭光的人稍稍有點公關常識稍稍有點大局觀,假如那個組合很神秘運作很黑箱的「火炬手遴選委員會」稍為有點政治智慧,出來的名單應該會有被大家「消費」得不亦樂乎的天水圍街坊、SARS疫潮的康復者,以及殉職公務員的家屬。

可惜沒有。霍震霆竟然認為這份滿佈親中權貴,酬庸氣味濃得中人欲嘔的名單是「香港社會的縮影」。其實他也沒說錯,某程度上,這正是香港社會權力結構的縮影。我們知道,北京奧運是國家大事,支持京奧就是愛國的表現;而一說到愛國,一說到國家大事,則無論其詮釋權與操辦權都向來不屬於全港700萬人。愛國是某一圈人的招牌,是某一圈人的專利;和中央溝通等種種國家大事更是他們的禁臠,旁人插手不得。既然奧運是國家大事,傳送火炬是愛國的表現,一向愛國愛港的這圈人又怎能落於人後呢?

與普通人所想像的不同,這個小圈子不以為傳送聖火是個面向社會面向全民的表演,他們把它看作是個人榮譽,猶如紫荊獎章;他們更把它當成是種政治身價的寒暑表,可以反映自己在圈子裏的排名與行情。所以一份本來屬於全香港的名單變成了他們自己人的兵家必爭之地,在「以我為主」的思路蒙蔽下,什麼代表性什麼主流民意全都可以放在一邊涼快去。接下來,最吊詭的情就發生了,本來是要鼓動社會一片紅心向太陽的盛事再次讓一般市民發現原來愛國是這樣子愛的,所謂「愛國陣營」原來都是這種貨色。除了受到個別上游組織發動的群眾,和聽命於民政事務局的公務員必定要上街歡呼造勢,本來會不會有更多普通市民願意主動去為這幫人打氣呢?原來也想親身目睹火炬的人,這時會不會怕自己成了黃金池與李澤鉅的fans?原來對火炬不感興趣的人或許會想為鍾尚志醫生等SARS英雄喊加油(如果他們是火炬手的話),這時會不會坐在家裏冷眼旁觀呢?

一把火炬,不只燒紅了海內外華人的民族主義,也燒紅了世界的眼睛。同樣一把火炬還照亮了香港,讓人看見我們不單不如其他國際城市,也不如港人慣常俯視的內地城市。

梁文道 牛棚書院院長

龍口粉絲:菊花

菊花
文章日期:2008年5月3日
【明報專訊】總編輯中風了,入住加護病房,昏迷指數四,不能言語。一個星期以後,當醫生說可以開放探病時,菊花就匆匆趕過去,還抱電腦,裏頭全是下一期有問題的稿子,這年頭,年輕記者的筆愈來愈差。僅只是把「日以繼夜」改為「夜以繼日」都招來詫異的眼光。年輕人覺得:這有什麼關係,反正大家都這麼說。總編輯在處理這些基本作文時,總是用一種既生氣又無奈的眼光看記者的背影。如果記者是個漂亮的小女生,他就會先揚頭甩一甩他額前垂下來的頭髮,用他自覺非常磁性迷離的低音,說,「嗯?學到了嗎?」他講的「嗯」,全是鼻音。因為他帥,漂亮的女記者也多半會回報以正確劑量的嬌怯。

菊花幾乎是披頭散髮地出現在病房口,差點撞上從裏面走出來的一個女人,女人冷漠地瞄她一眼,面無表情地走遠。望她的背影,菊花突然想起來,這不就是總編輯分居多時的太太嗎?

用布簾隔開,兩個人分一個病房。菊花先看見那別人——一個農民長相的老頭,瘦得彷彿六十年代越共的相片,整個臉頰癟陷出兩個坑,一對骷髏似的眼睛大大地睜,好像大白天撞見了什麼讓他吃驚的事情。

總編輯的樣子倒沒把菊花嚇到。一切如她所想像:他兩眼緊閉,但眼球在眼皮底下不安分地滾動;頭上身上七七八八的橡皮管子纏來纏去。他的頭偏向一邊,載重負荷辛苦地呼吸,發出呼嚕呼嚕如廚房水管堵塞的聲音。他的手臂伸在被褥外面,手指像火災燒焦的人似的彎曲僵硬。聘來的看護工,一個矮小粗壯的男人,正在揉搓他的腿,一面趴趴拍打,打得很響,一面和訪客有一句沒一句寒暄:「都是死肉啦。像麵團啦。他很重,大小便都很麻煩啦。翻過來翻過來,要拉你的左腿啦。」

菊花駭然——這看護粗暴的動作和語言,顯然已經把病人當作無知無覺的死人在處理,當訪客的面。早到的執行主編坐在靠牆沙發上,用眼神要菊花也坐下,一副有話要說的樣子。但是看護拍打肉體的聲音——菊花聯想起蒼蠅拍子,打在這極小的病房裏顯得特別大聲又刺耳,菊花幾乎想起身去看看那隔壁的老頭是不是露出嚇人的表情。看護又不停地說話,「昨晚都沒睡,這種病人我看多了啦,半年都不會醒啦我保證——錢都是白花的啦……」

菊花總算斷斷續續聽懂了執行主編所描述的目前狀。她問,「那怎麼辦呢?開不開刀也不能等那麼久啊?」看護突然插進來,「對啊,我看過一個作了氣切的,第二天就掛了。」

臨走時,菊花和執行主編你一言我一句地對看護解釋這位總編輯是多麼多麼重要的人物,他對社會的貢獻有多麼多麼大,因此郭先生您作為他的看護對社會的貢獻有多麼多麼大,我們作朋友的對您的感激有多麼多麼的深。說完,兩個人對郭先生深深一鞠躬,像日本人在玄關送客時鞠躬那麼深,然後合聲說,「請多多照顧。」

菊花回到家中,冰箱是空的,浴室的日光燈壞了。在黑暗裏胡亂了一個澡,在廚房裏快手快腳泡了一碗速食麵,她捧速食麵坐到書桌前,打開電腦,寫電郵給她分居八年的丈夫:

我告訴你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分開很多很多年了,但是他一直不肯和她辦離婚手續,現在他昏迷了,他的直系家屬都不能為他作主開刀,只有法律上的配偶才有權簽字。現在,他的配偶,就決定保留他的「現狀」,讓他作一個完整無瑕的植物人終其一生。怎麼樣?你願意和我辦離婚手續了嗎?

菊花寫完,按下「發出」,還留一個副本給自己存檔,對幽暗的房間呼出一口長長的氣,然後起身到廚房裏找牛奶。牛奶全過期了,她只好帶一杯冷開水回到書桌,發現回覆的信已經進來。那個遠方的男人寫的是:

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法官。

[文、圖/龍應台]

MAYBOY'S DAY


今天,MAYBOY二十一公歲了。
清早,小女子出門找裁縫,給即將啟程的他修衣服拉鏈。
這個院子,我們住了十八年,除了各類熱帶灌木、花草,也有不少小鳥,清晨會飛到窗口啄食。這不,院子里小路邊,竟然長出了一片蘑菇:)
下午,給肥仔講“擇其善者而從之”,拿他生與此的花園說事兒:園子尚且寬大包容,人心更應如此。

隨便燒燒,肥仔就捧場:您這不是害我麼?怎么減肥啊——。
小女子::)))&……%¥
肥仔品評:這鹵水手抓骨和蛋,如果沒有鮑汁,味道就不對了。
小女子:崽子!!




晚上,兄弟幾家一起過節,也給MAYBOY祝壽。
一直說皮子有點硬的意大利鞋,今天終于肯上腳了。酒后,MAYBOY跳起踢踏舞,發現了這鞋跟的好處,美得不行。小女子好像又見二十年前校園里的那舞棍,呵呵。
大師兄提醒說:哎哎,不是誰都知道南大的規矩的啊……
MAYBOY看著我哂笑,踢踢踏踏,緋紅著臉,還扭啊扭,跑去開電梯,可愛極了:))
大家說:今年,要安排些云南的行程啦。
小女子:我早就等不及了。

給MAYBOY整理行囊,就翻出許多老物件兒。
呵呵,這是約二十年前的小女子的手工了,一條游來游去的魚,哈哈,還有一顆花心。還有,還有,那一年的日歷!真是忘了兩人來來回回跑了多少趟,才終于在一起。

酒后,MAYBOY自然被留下戰斗了。
小女子和肥仔送完姐妹回家,就去我們金外灘的海邊,看燈,看星星。

肥仔給照:老香車與舊美人。
呵呵呵

午后,一覺醒來,對MAYBOY說:我們,開始倒計時了。
眼淚,忍不住,染濕了他的衫。
他說:很快,就見的。
小女子:真想當行李跟著走。
他又說:讓兒子,提著!!
小女子::(:)@#$%^&*

莫非,小女子的命運,總是要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然后,告別,然后,相思?熱辣辣。
真的好累。

什麼是愛?


文章日期:2008年5月2日
【明報專訊】每回看見他,其實都有一個八卦問題想問他——正在拍拖嗎?
作為一個「長輩」,我本來是應該比較穩重,踏實以及含蓄的。但看到他經常處於一個情迷意亂的狀態中,實在好生羨慕。這個三十二歲的小朋友,對愛人,對親人,對朋友,對世界還是保持那麼一種純真直接——很大很大的愛,很小很小的恨,那麼的投入,那麼的專注認真。每一次,他舉手投足,他一眨眼,我連「喂,最近點呀你——」都來不及說,就被轟一聲感染了。
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如此的一個時世裏,能夠認識到一位如他一樣簡單可愛的小朋友真的是我的福分,如果說他是極需要被保護的瀕臨絕種的動物,又未免太小看了他。有時看到他和女朋友一起走過來,他分明就是被好好保護了。更多時他單人匹馬出現,帶一疊acrylic仍未乾透的剛剛畫好的畫,就更明顯的是在保護自己了。
能夠和自己的所愛,拍一輩子以及以後許多許多輩子的拖,是上天對一個藝術家的眷顧和恩賜,「真正的婚姻,大概是無怨無悔的去愛,我想,我早已娶/嫁了給創作,自豪的跟別人說:這是我的丈夫/妻子。這幾個月的新婚生活,於家裏跟丈夫/妻子激烈地談戀愛,想到什麼,便用筆記下來,一日一日,畫了,睡了,寫了,又睡,第二天,又繼續拿起筆,畫呀寫呀……」
John Ho達鴻,這個自稱肉肉熊的家伙,在他的最新出版的畫冊/文字集《蜂蜜綠茶》裏,肆無忌憚的,毫不含糊的向大家證明和示範了什麼是愛。
[歐陽應霽]

5/02/2008

小才子來信。埃默森難讀。

K,
小才子的信來了兩天了,還沒有想好如何回。

亲爱的朋友:
  您好!
关姐:
近来可好?有段时间没联系了,我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不比前段时间那样的晃悠,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必须去面对,再不能像以往那样的满不在乎.既是面对,就要真真切切地面对和承受,是应该做出点事来了.

所以现在也不多说什么,还是和你提一下前段时间讲到的那本《张爱玲典藏全集-译作爱默森选集》。

关于这本书,在网上查找不到。为了搜寻这本书,只得去书店找。

开始时候,我在珠海各大书城查寻过,发现只有位于珠海拱北的文华书店有这一书,而且只剩下一本了,还不是新出版的,有点旧。那时只翻了一下,一时没有买下来。过了半个月打算买时, 发现没有了,被卖掉了。

后要在广州,在天河路的天河购书中心,偌大的购书城,全搜了一遍,竟然没有这本书。而惠州惠城区这种小城市,只有两家稍像样的书店,一个惠州书城,一个购书中心,名字是挺大气的,其实里面很小,也没几本书。自然也不会有这本算是“偏门”的张爱玲作品。

还好,后在东莞的图书馆,找到这本书。顺便说一下,富可敌省的东莞,很有钱,造个图书馆大厦,是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这么豪华、高档、先进的大型图书馆。也有这种地方才可找到这本书。东莞图书馆位于东莞市政府前面的风之广场,这个广场据说全亚洲最大的广场,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不过确实范围很大、很广阔,造型设计很大气,很清新时尚。

不过,很让我感到有点“失望”的是,事实上《张爱玲典藏全集-译作爱默森选集》这本书我很难读得下去,好像见到了外星人,不懂得与对方交流。我觉得原因,一是这本译作里的文字,觉得很跳跃性,一篇文章或讲演稿,讲了很多内容,但几乎没有“章法”,这里提一下,那里讲一下,跳来跳去,弄得思维跟不上。二是爱默森虽说散文家、诗人、思想家,哲学思想浓、处处闪烁思想与智慧的灵光,但问题是他是基督教的牧师出身,讲到国家制度、党派、社会学、人生价值、人生真理等等,往往都以神学、基督教义为基础进行阐释,一点也不辩证唯物主义,一点也不“事实求是”,所以阅读起来有点难接受。三是可能与我的知识面不广有关,国外的东西了解不多,阅历浅.四是,读张的译作,让觉得有点像读梁启超、林语堂、沈从文的白话文作品,不是现代的语法,有点不顺,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会英文的话,直接阅读爱默森的英文原著,或者会很有趣。虽是张爱玲大作家,我还是想在这引用那句话:有些外文作品,读起像品醇美酒,但被翻译成中文本后,读起来像喝白开水,我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

有空再叙。记得代我向分社各兄弟姐妹问好哦:)
祝一切如意,天天有好心情!

礼!
Y
PS.顺便说一下,我下一步有可能进媒体,从事新闻工作哦,有可能做记者,不过现真正未定下来,等到时定下来再告许你们!:)

鍾曉陽吃書。書咒。

K,
是啊,撕的感覺也很過癮。
中學好友愫文,當年畢業于南大圖書館系,分到新華日報資料室。最初的工作,就是每天剪貼資料。一把長尺子,壓在要剪貼的文邊緣,“擦——”,手起紙裂,很過癮。
小女子那時是在江蘇昆劇院藝研室工作,不需要坐班,也蠻無聊。幾乎天天中午去找汪汪玩兒,其實也迷戀于那“擦”的一聲。
每天,讀到好文就“擦——”,名正言順據為已有。南京的家里,還收著小女子當年好多本剪貼簿呢。蠻懷念那種手工作業式的資料收藏方法,不像現在如此電子。她們啊,可以摸。好的漿糊,味道也讓人著迷。

其實,打小小女子就發現,書會“魔”住人,不但自已被“魔”住,還可以借書“魔”人。
甚至,“書”也是一種戰術,當你的體能不夠的時候,“書”的魔力可以救你,甚至給你帶上莫明的“光環”,成為小圈子里的“魔頭兒”。

發現這個秘密,還是在小學吧。
那時,父親下放南京。我們家住在雨花臺貧民區里。
現在想來,小女子自幼長在讀書人家,覺得家里四處是書,好正常;其實,是很不正常的,尤其是在那個環境里。
可能,搬家時,父親一箱一箱的書,已經魔住了我們四圍的鄰居叔伯阿姨。所以,記憶中家里人緣好極了,大家都稱呼爹地關老師、關老,不但客氣得很,還經常有拖板車的伯伯、趕騾車的大哥,把他們運輸的、當時好難得到的各種好吃的,悄悄給送到家里。
印象中,幾乎每個人都會和爹地聊一會,幾乎都會說:你們家,好多書啊。

這,大概就是傳統的“愛惜字紙”吧,然后愛屋及烏,也疼愛我們這一家讀書人。

我和弟弟自然就是關老師之子,鄰居們都好喜歡他們的孩子,到我們家來玩兒。我們在一起,做作業、畫畫兒,看小人書。小女子還張羅大家一起畫過書呢。
最記得,夏日黃昏,大家都出來乘涼。我的小書桌,就會搬到窗外的走道上,路邊有棵大槐樹,早早就擋了夏日的日頭。會把一盞白熾燈從我的小臥室窗戶里拉出來,黃黃的燈光一亮,小朋友們自然就聚了來。小桌子,和現在我和MAYBOY的餐桌一個顏色,可以圍坐六個小朋友呢。

這時,小女子就從爹地給賣的一柜子小人書里,搬出幾本大家看。如今想來,有點像小小閱覽室吧,在那樣一個書本貧瘠的年代,當然吸引人。
小女子這時就開始施“魔咒”:
你——,今天在學校表現不好,這本書等你拿到幾顆星了,才能看!
你——,今天××…………%%,可以多看兩本。
呵呵,蠻霸道的,是吧?
可是,小伙伴們可服氣啦。

小女子,一直傻乎乎以為自己蠻有威信,如今想來,是書在借小女子施“魔咒”吶:))
真的傻:))))
我。愿。意。

時間的探子.吃書記趣
文章日期:2008年4月30日
【明報專訊】東北話「吃書」,即愛讀書之意。我出生時有個科學怪人髮型,禿頂,周圍一圈濃密頭髮根根豎起,家人稱之為「博士頭」,外公就說這孩子將來一定「吃書」。一歲多時,我每一吵鬧母親便把我放進報紙堆中,百試百靈我一定安靜下來,開始玩自己發明的撕報紙遊戲。就是把報紙慢慢撕、細細撕,撕成一條條,一塊塊,一鬚鬚。不知是愛那俐索的動作,還是像晴雯愛那嗤嗤嗤的撕扇聲。家裏認為這是我「吃書」的又一明證。(四五歲時規定每日午睡,我總把被沿弄個小帳篷透光,脖子歪挨,《兒童樂園》撐在被底下,午後寧澹的日影中,哪吒、孫悟空、紅孩兒、小飛俠彼得潘,全都從書裏跳出來在我眼前飛高竄低活蹦亂跳。朦矓睡眼半睜半闔間,走廊另一頭傳來媽媽不知忙活什麼的聲音,往往她走來察看時我已抱書進入睡鄉了。
之後升級到一種大開本黑白連環圖。多半是關於公主、王子、海盜、孤兒的童話歷險故事。那些大圓眼睛、金黃鬈髮(我想像是金黃色)的小男生非常吸引我。每本一元的價格讓我好久都提不起勇氣跟大人要,每經過那報攤必天人交戰一番,要不要開口?要不要開口?後來到底央母親給買過兩本,《圓桌武士》那本我不知翻過多少遍。我崇拜一身黑盔甲獨來獨往的蘭斯洛特,幻想自己化身為格妮薇爾跟他遠走高飛(全不顧這是背夫偷情!)。
爸爸首先發現我對古詩詞有興趣,某夜下班在路邊攤給我買了一冊《名詩名詞欣賞》,是我第一本擁有的全文字書,字旁有標示聲韻的空心圈和密心圈。一東。二蕭。五歌。九佳。十一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秦,漢,魏,晉,唐,宋。鷓鴣天,西子妝慢,蝶戀花,如夢令,雨霖鈴。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空山不見人……東風無力百花殘……春歸何處,無計留春住……亂紅飛過鞦韆去……
姊姊開始看瓊瑤我也跟看,開始了我的「有聲書」時期,即是把所有對白像念台詞般念出聲來。我捧書躲在無人角落,像發病的瘋子嘰哩咕嚕念念有詞,一人分飾所有角色,男女老幼各依其口聲調,忽憂忽喜忽哭忽笑。女主角「幽幽的說」,我也「幽幽的說」。她「淒然一笑」,我便「淒然一笑」。她「發狂的叫」我也「發狂的叫」。讀到《庭院深深》,我便黑布蒙眼扮瞎子,在家具間跌跌碰碰,雙手漫空亂抓,想像自己就是斷壁殘垣中懷念昔日戀人的柏霈文。
十四歲我在徐志摩選集的扉頁如是記:「吾愛志摩,任道瘋哉!狂哉!愛其心之熱、愛之切、情之真、死之烈!讀志摩詩,如嚼花生米之不能間斷,至唇枯舌乾,亦自不忍釋手!」——嚼花生米?怎麼吃起花生來了?真要應驗外公的話必欲「吃」之而後快嗎?其後打聽得台灣的傳記文學出版社印有全套六冊的徐志摩全集,我又必欲得之而後快,結果跑遍書店都找不,失望之餘,拚命三郎的狠勁兒又發作,毅然寫信到台灣,直接向出版社購買。信寫得又長又煽情,詳述種種我為這書害相思病的苦狀。啊,沒想到竟真的收到回音。回信的人表示深深被我的誠意感動,書已售罄本來不能應我所求,現在願意將全公司僅剩的最後一套賣給我……我得到了全集,也得到了更重要的東西:用文字打動人的信心。
我沒能像外公所預言的成為博士,而比起真正的吃書之人(那些因買書欠巨債的,看書論斤計算的,藏書多到隨時被書活埋的),我始終是個業餘者,這輩子唯一的豪舉是跑到一家聽說快要倒閉的樓上書店,把十幾本已經絕版的杜杜散文集《住家風景》「搶救」下來,留日後分送友人。
旺角西洋菜街的田園書屋,曾是我啟蒙年代跟文學定情的地方。某日我隨手從架上取下一本作者名叫張愛玲的,翻開頭一頁看到這樣的句子:「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
我第一次發現,不但人吃書,書也吃人。那小小的窗戶就像個有魔法的異次元空間把我頭前腳後整個吃了進去……唉,吃書人的致命咒語。
[鍾曉陽]

5/01/2008

致E



征得肥仔同意,將他的讀書筆記給MA做紀念。
是日,讀百年老課本。讀梁啟超《放棄自由之罪》、讀鄭振鐸《自由》。小子的感慨很“滄桑”吶。


初夏的家庭課堂。但愿,此情此景,以后,我們都不會忘。
桌上的小鈴鐺,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時,也搖這樣的鈴呢。很清脆。
E,
终于跑完了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累坏了。传个特稿你看着玩儿。
这段时间的采访也让我好感慨,原来这个岛上,还有那么多的理想主义者,真是中国一个好特别的地方。或许,我这样的性格,待在这里也是一种运气,如是在内地,舆论督管得更严,可能更加不舒坦。
家里又要有变化,先生的律所派他去昆明主持一个CASE,或许要两年时间。我想好了,如果可能就借调或请假跟着去,一来照顾他,二来也多走一个地方。孩子就带着,去昆明借读。
我们这个家,可以四海为家么?这两天,总是讨论这个话题,我们仨一直认为,没问题!这样想,很豪迈,比觉得总是漂泊要好得多。人,还是要有些精神的,是吧。
肥仔休学下来,天天在省图书馆待着,我给找了一间教室,找了英文和数学家教,每天各半天辅导,慢慢上了点路子。我自己教他语文。肥仔写的读书笔记,老成得不得了,这一代不可以小看。我们倒不着急,让他自己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吧。将来回想,会是很有趣的经历吧。
你好么?最近在忙什么专题?上次海南的专题,请刻盘寄给我吧,也让省里知道境外媒体关注海南些什么。我在港待了两年,思维上比此间跑快了,也好,倒是可以引领一些潮流。地址:海南海口海府路49号原海南省委大院2号楼408室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邮编是:570204
去年,我们做的专题《抢劫拘捕当场击毙,谁来监管警察手中的枪?》、《抢劫拘捕当场击毙
是耶?非耶?》等,先后获得海南省网络新闻年度评论第一名、海南省人大好新闻年度一等奖,说明此间业界对于有良知新闻,是高度认同的。
不知龙老师是否会加入马内阁?我一直在关注着。从老师是次在大选中的言论,我更坚信知识界是有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的。是次进京开会,我会申请入台采访机会,真想去听一场思沙龙、看看台湾大学、诚品书店,还有美丽的花莲。
节日快乐!
问你的三位小伙子好。
D

a link.海南改革二十年

4/30/2008

海南,回到“原點”再出發(第三稿)


K,
今天,累坏了,嗓子哑,出声都痛。但是,开心,净傻笑。
凌晨,完稿。搅和MAYBOY醒:憋了好多天,终于生出个仔:)天亮了,再打扮打扮他。

硬要人家夸夸我。
人家就说:见过傻瓜,没见过这么专业的傻瓜。
小女子:傻得还不够专业:(
MAYBOY:傻女,专业上咱还是很聪明的——
小女子:@!@#¥%……&×

省长今午飞回,电邮追过去审稿,怕细节失误,弄出硬伤来。
我是边落泪边写的这稿,想把一群人几十年的寻梦故事写全活了。
对MAYBOY 说:这是新闻的精准写法,不是宣传。只有编辑如何用,不归我管了。要写,就得写真实的东东。
看将来登看出来后会如何吧。
深夜,线上遇到W.再改改给传去。


鲍省长,
23日晚的长谈,令人动容,为海南建省时的激情。我也好像回到当年。
记得那晚谈及海南未来的梦想,次日,高层理论研讨会,果然就再提"自由贸易区"愿景,卫省长、迟院长都很激动。我也一样。

这是应《中国新闻周刊》写的一篇海南二十年特稿,准备了许久,迟迟下不了笔。或许,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地方了解多了,反而不敢去写他,怕写不好,对不起这块热土。

省长对海南挥之不去的感情,促使我下笔了。这篇文章,写完了心很累,因为有太多人的青春和梦想,抛洒在这里了,包括我自己。

请省长把关,特别是建省初期您经历的日日夜夜。我的笔力不逮,请原谅。

稍后,我还预备将你回顾建省的故事,专做一篇。

请审阅后尽快传回。

另,该文,境外预备发往《亚洲周刊》。

春安。
中新社 小关
30/04/2008
****
晚十一点,收到已经返京的鲍省长的电话:看了你的文章,很激动。我给你回信了,看没?文章花了大功夫,小关,五一休息。
小女子回:那晚我也觉得您很激动,人生大概能够难忘的事有限,您的壮年给了海南,一定忘不了,是吧。省长保重。常回来看看。

打开信箱,哎呀,相隔三十五分钟,省长前后发来两封信,都是审读后的评语,看来,激情岁月实在是叫人难忘。
他写道:大作拜读,不胜赞佩;既做了大量调研,又饱沾激情功底深厚地书就,感人喻人,谢谢.
鲍克明 080430 北京
*****
鲍省长,
谢谢领导的鼓励。一支笔,怎么也写不下二十年的海南风雨,汗颜。
回海南请联系我们去看看您。
您多保重。
小关

特稿:海南,回到“原點”再出發
——建省辦經濟特區二十年 海南再提“自由貿易區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二十年慶祝大會上說:20年前,中央作出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重大決策。從此,海南這個祖國美麗的海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進入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歷史新階段。……這些成就充分證明,在鄧小平同志宣導下,中央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這一天,在這個綠島上,許多人是含著熱淚,傾聽李克強說出這番話的。
這一天,海南風雨交加,一如二十年來,這個中國最年輕的省,也是最大的經濟特區,風風雨雨、跌跌撞撞、頑強不已成長的歷程。
落淚的他們,二十年前被命運召喚,帶著火一樣的激情,為著心中的夢想,登上了中國最南部的這個海島。
這個海島,曾經被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視為“夢想之島”,集合了八十年代中國最癡情的一群理想主義者。
他們,離鄉背井、拋家棄業,要用自己的韶華歲月,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踏出一條“血路”,他們心甘情願將人生作為祖國的“實驗品”。
含淚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踏著碧波登上海南島,勇敢叩響命運之門的那一天。
陽光灑滿的綠島,那時好蠻荒。

二十年過去了,李克強的話肯定地告訴他們:海南,沒有成為“南大荒”;青春,他們的青春,沒有白擲;未來,特區的未來,將為他們“圓夢”。

到底是什麼夢想,讓他們堅持了二十年?
再次被點燃的激情,是否會如當年再次噴發


回溯小平心願的“原點”

回溯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歷史,創辦海南經濟特區,是繼創辦四個經濟特區之後,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特區建設理論的又一大突破。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如巨石擲進沉寂已久的深潭,不但攪動了整個中國,世界也期待著中國從一個南部海島“突圍”。
1990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海南時發表講話指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實行對外開放,這個決心是小平同志下的。”

官方的版本是這樣回溯這段歷史的:


1980年6月和1983年3月,在鄧小平的授意下,黨中央、國務院兩次召開會議討論加快海南島的開發建設問題,並批轉了《海南島問題座談會紀要》(國發[1980]202號)和《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中發[1983]11號),確定了海南島實行“以對外開放促進島內開發”的建設方針,實行一系列“不是特區的特區”的優惠政策,掀起了海南改革開放的新高潮。
1983年12月1日,鄧小平會見美國阿科公司董事長,就海南島鶯歌海合同區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問題交換意見時,對石油部負責人說:“與美方合作開發南海氣田這樣的好事,應堅決幹,趕快幹,一年可增加不少化肥產量,還可以把海南煉鐵業搞起來,搞大一點。”
1984年2月24日,剛視察完深圳等經濟特區返回北京的鄧小平,邀集中央幾位負責同志談話,商談辦好經濟特區和增加對外開放城市的問題。鄧小平在在談話中明確提出:“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同年5月29日,鄧小平會見美國著名企業家哈默時說:“我們決定開發海南島。利用天然氣還可帶動其他行業。這裏鐵礦豐富,可以發展鋼鐵工業。”
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科羅舍茨時,第一次公開提出了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思想。他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和臺灣的面積差不多,那裏有許多資源,有富鐵礦,有石油天然氣,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建設海南經濟特區的議案。

關於這一段歷史,中新社1988年3月5日發出了題為《建海南特區議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電訊稿,報導稱:
中國領導人早已講過的將海南島劃為經濟特區的考慮,現在正式以法律程式出臺——代總理李鵬三月三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議案”。
李鵬在議案中說:海南建省後,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必須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產業結構,海南經濟建設,要積極吸收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面向國際市場,拓展對外貿易,發展外向型經濟,在國際大循環中加快經濟的發展。
為此,議案提出:一,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新的經濟管理體制;二,為使海南經濟特區的經濟管理充分適應開發建設的需要,授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規定,按照海南經濟特區的具體情況和工作需要,制定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主管對外經濟合作和特區建設的國務委員谷牧,今天上午就這個議案向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作了說明。
他說,加快海南島的開發建設,需要國家的支援和全國的支援,還需要採取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措施,大力吸收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材,拓展對外貿易,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在國際大循環中加快經濟發展。香港地區的和外國的許多客商都表示有參與開發建設海南的意向,“因此,國務院建議把海南島建設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對外商投資可以給予比現有其他經濟特區現行規定更加優惠的待遇,經濟管理體制也可以更為靈活,以便創造對外商有較大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速開發建設。”


抓住稍縱即逝機遇辦個特區

關於這段歷史,記者追訪數位參與組建海南經濟特區的高層人士,他們給出了一些民間版本:

2008年4月23日晚,在海南省委高幹宿舍區,海南省委首任常委、海南省政府首任常務副省長鮑克明的家中,專程從京城返海南參加建設辦經濟特區二十周年慶祝活動的老首長,向記者追溯著1988年,那火紅的激情歲月。
曾是延安中學毛澤東青年團最年輕團員的鮑克明,1953年赴蘇聯留學,任莫斯科留學生總會副主席。他1959年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並獲航空發動機工程師職稱。1988年,時任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的鮑克明,率團從巴西訪問剛歸來就接到緊急調令:參加中共海南省(籌建)工委,與他同時接到調令的還有時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劉劍峰,林業部辦公廳主任辛業江,他們將與海南建省籌備組五位同志“並軌”。1987年9月成立的海南建省籌備工作組,由許士傑任組長,梁湘任副組長,姚文緒、王越豐、孟慶平為組成員。當時籌備組已經完成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所有的審批程式。這樣,海南工委新班子的組成人員來自北京、海南、廣東三方,有利於各自發揮所長。
“任務非常緊急,頭天談話,次日就飛海口報到,同許士傑、梁湘同志共商建省開發大計。4月26日起連續五天開會,包括海南建省籌備組的‘海南省幹部大會’,再分別回京向原單位辦交接手續,以後再談搬家的事”,鮑克明怎麼也忘不掉壯年之時曾大展身手的海南:“我跟你們說,那時就是有那樣的幹勁!”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是很了不起的事”,今年七十六歲的鮑克明,思維依然清晰極了。對於海南建省,鮑好有感慨:“現在回顧起來,小平同志八七年與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科羅舍茨談話,提及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那個機遇,對海南是多麼重要。如果客觀條件、主觀願望沒有很好配合,那機遇就稍縱即逝,也就沒有今日的海南省了。”
鮑回顧海南建省時的國內形勢:“聽萬里同志說,1981年安徽農民搞“包產到戶”,拉開農村經濟改革序幕。這並不是領導高明,或是有現成的改革方案,那其實是中國的農民、農村、農業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中央順應了農民“包產到戶”的積極性,兩三年後中國的糧食收成就提高三倍多。”
這樣的情勢下,1985年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以及之後的十二屆四中全會啟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以城市“企業放權、企業承包”為特點的改革,到1986-87年出現了初步成果。“三來一補”的對外貿易形式,在廣東地區普遍展開,名為貿易,實質上卻近似投資,成為吸引外資最初的管道。
與此同時,1984年中央批准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1980年起先後建立的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大經濟特區,都有了意氣風發的面貌,中國的改革開放終於到了可以以一個省域建立經濟特區的時候了。
鮑克明說,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必得感謝兩個人:一個是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還有曾經在廣東工作過已經調任中央工作的趙紫陽,他們對海南的情況相當瞭解,果斷支援海南從廣東分離出來,建省辦經濟特區。
事實上,從小平談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時間僅僅十個月。
“如果是別的一些人,動作可能不會那麼快”,鮑克明說,“如果對中國八十年代末的歷史有所瞭解,你就會知道,海南建省的機會真是稍縱即逝。”

小平理論特區政策海南大度全國支持

“幹成海南特區這件事,上有鄧小平理論,中有國務院政策,下有海南人民大度,還有全國人民支持”,鮑克明這樣形容海南建省時期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年,真是有勇往直前的勁頭”,是晚的鮑克明仿佛回到了從前。
“國務委員兼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張勁夫找我去談話,他說:中央已經下達關於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檔,但國家還很窮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建海南經濟特區主要是政策支持,沒有多少資金,要完成十二大翻番的任務,很艱巨。”
鮑克明歷數海南建省時中央給的“本錢”:中國人民銀行的22億無息貸款,國務院給了2.5億外匯額度,此外就是一些小額專項貸款,以及從廣東財政分過來的一些財物。
怎樣用好中央給的政策,成了撬動海南特區歷史車輪啟動的把手。
於是,“延安出身,留蘇背景”的鮑克明,配合許士傑、梁湘發揮“京官”所長,先抓緊時間落實中央給的“本錢”,然後就是拜會擔任各部委領導的老朋友、老同學,爭取廣泛的支持。
“人民銀行、財政部、冶金部、交通部、民航總局、航天部、三機部、輕工業部、建設部……”,鮑克明歷數著黃金歲月的腳印,仿佛事情就發生自昨天,當年那位意氣風發的才子省長又回來了:“只要為海南特區辦事,各個部委都非常支持,許多問題立刻得到解決”。“如果不是因為許士傑同志去世,中央能讓我們那一屆政府完成一任就好了”, 是晚鮑克明越談越興奮,談海南航空瓶頸的打開、談海南航空公司的成立,談海南建省時的抱負,談特區未來的夢想,“要再次起飛,關鍵是人才,海南得再有一批四、五十個領軍人物;海南人民得如建省時期一樣,再次敞開大海一樣的胸懷”。
鮑克明的“海南情結”揮之不去。

何止是如鮑克明這樣參與海南建省的高層難忘“海南夢”?
今年八十二歲姚文緒,是中共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最後一任黨委書記、海南建省籌備組成員之一、第一任海南省委副書記。建省二十年之際,回顧“十萬人才下海南”的發端,依然眼紅心熱。
1987年9月,海南建省籌備組成立,由許士傑任組長,梁湘任副組長,姚文緒是籌備組成員之一。1987年10月底,黨的十三大在北京舉行,姚文緒作為代表參加了大會,當時海南要建省的消息引起社會上廣泛關注,攪得人們心潮澎湃。應參加大會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負責人邀請,姚文緒到這兩所大學做了報告,向青年才俊們介紹海南的情況。
“兩場報告都是座無虛席,禮堂裏面黑壓壓地擠滿了人,沒有座位的學生站在過道上,窗臺邊,可見他們對海南興趣有多高。介紹了海南辦經濟特區的一些前景後,我特別強調,海南當時是只有700萬人口的一個小島,很窮,工業基礎很差,農業前景不錯,但安排不了那麼多湧入的人才,如果一下來了成千上萬人,是找不到工作的。”他說。
“散了會就跟你們回海南吧”,大學生們說。
十萬人才大潮,湧向共和國最年輕的省份,第一個經濟大特區——他們,為著一個夢。


從經體到政體改革“敢為人先”

二十年來,記者不斷追尋一個問題:小平到底有沒有說過:“如果用二十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臺灣的水準,就是很大的勝利。”
這是一個坊間的流傳,在《鄧小平文選》裏是沒有的,但是卻是激勵最初一代闖海人夢想的又一個“原點”。
海南建省,從此海南——臺灣,兩個寶島,有了“牽連”,有了“比對”。
1984年,臺灣已經是蔣經國“總統”主政。在他的宣導下臺灣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那是1949年之後臺灣經濟成長最快的時期。
據遲福林、李昌邦1998年3月20日提交的《關於實行瓊台農業項下自由貿易的建議報告》闡述,從1988年海南有第一家台資農業企業開始,逐步有台商到海南投資開發農業。1990年,臺灣方面就公佈了對海南實行農業漁業的技術援助計畫。
從此兩島之間經貿交流頻密,1996年,時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遲福林提出“實行瓊台農業項下的自由貿易”的政策建議,並在1997年“第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的大會發言中,對瓊台農業項下自由貿易的政策要點進行了闡述,在1998年2月“中華經濟協作系統”第四屆國際研討會上,進一步提出了“關於實行瓊台農業項下自由貿易的十點建議”,所有這些探討在臺灣學術界引起了反響,並得到臺灣有關人士的重視。
建省二十年之際,第一個到海南報到的由中央下派的廳局級幹部,原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研究人員、海南省委首任政策研究室、省體制改革辦公室主要負責人遲福林對記者說,海南在推動兩岸關係中,發揮著十分特殊的作用。而這恰恰是小平力促海南辦經濟特區的初衷之一。

事實上,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不能說沒有制度先行的夢想。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氣息濃郁,“闖海人”對海南進一步開放抱有更大期待。
同時期的臺灣,1987年7月15日,國民黨政府宣佈解除實行了38年的戒嚴體制,進而宣佈解除“報禁”——允許人民自由辦報,解除“黨禁”——允許人民自由組黨。
這份政令,蓋上了蔣經國的大印,用時任蔣經國秘書的馬英九的話說:“歷史的一刻,終於來到了!”
二十年後,內地的《南方週末》轉述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說:“解嚴對臺灣來說,仿佛打開了一扇關閉了很久的門”,“臺灣社會開始學習認識人的尊嚴與平等價值,思考更為開放,觀念更為多元,生命力也更加自由亮麗。”
1988年海南建省前夕,中新社的一則報導說:海南將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允許民間辦報、辦刊的地區。建省伊始,海南即刻誕生了一批掛靠政府部門民間投資的報紙《海南開發報》、《海南特區報》、《海南經濟報》等。
1988年10月11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中國第一份民間創辦的時事、政治綜合性新聞週刊《新世紀》在海南誕生。經原海南省新聞出版局正式登記,國內外公開發行。 《新世紀》創刊之初為雙週刊,發行量一度突破二十萬,並延續數年之久。

有一篇題為《梁湘說,海南將建立政治經濟體制新模式》的中新社電訊通稿,1988年3月9日由中新社記者莫成雄從海口發出。文中寫道:
海南建省籌備組副組長梁湘八日向本社記者描繪了海南將建立的政治、經濟體制新模式的藍圖。梁湘說,海南有了更加開放、更加特殊、更加優惠的政策,還必須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
梁湘說,海南的政治體制模式是“小政府、大社會”,要把大量的經濟工作交給社會去辦,交給企業去辦。
……
梁湘認為,海南的政府職能將發生大的轉變,對經濟工作政府不是直接干預,而是採取間接調節。政府行政機構可分為四大系統:一是政治保障;二是行政事務管理;三是經濟監督和調節;四是經濟發展組織。……
關於海南經濟模式,梁湘認為,他既不同於內地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也不同於香港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模式,而是在國家宏觀指導下的市場經濟模式。因此,海南不是內地“宏觀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經濟模式,而是企業主要由國際市場導向,市場接受國家宏觀指導的經濟模式。也就是說,海南的經濟是市場經濟。


從此,建“一線管死、二線放開”的社會主義“香港”、 洋浦開發區、特別關稅區、南海開發戰略基地、海南國際旅遊島、中國綜合改革試驗區、瓊台自由貿易區……二十年來,海南特區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突圍”的方案,“敢為人先”成為特區的精神脊樑。

正是這些不死的“夢想”,支撐著“闖海人”,對這片熱土,經風沐雨,不離不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儘管幾經坎坷二十年八位書記七位省長,海南與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夢想“原點”總是若即若離,但這二十年來海南還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在建省辦經濟特區慶祝大會上表示:建省二十年,海南全省生產總值從建省前的57.28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229.6億元,增長7.6倍;地方財政收入從2.96億元增加到152.42億元,增長50.5倍。人均生產總值由925元提高到14631元,增長5.4倍。
再吹“先行先試”集結號

就在李克強發表演講的前夜,在海口,中國最年輕的省會,一條條火龍在椰城的夜空中游走,那是一個飛越瓊州海峽熱氣球大賽的開幕式:大特區人用火一樣噴射的激情,等待著再一次的出發。

再早一天,二00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瓊州海峽畔的海口新國賓館,在一場“建省辦經濟特區二十周年——海南改革開放發展高層論壇”上,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發表演講:“爭取在中央的支持下,逐步在海南建立自由貿易區,為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探索新經驗,做出新貢獻。”
“建立自由貿易區”——經過二十年的輪回,堅守寶島陣地的人們,終於聽見了等待中的“集結號”。
二十年,拋擲著青春,執著地等待,他們歷盡滄桑,終於又回到了夢想的“原點”。

不過,這一次,海南特區起點已經不同,這是一次知己知彼高目標的出發。
衛留成沒有回避海南特區二十年的坎坷之路。
他說:20年來,海南走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我們遭受過房地產泡沫、地方金融危機等問題的困擾,承受過經濟從高峰掉入低谷的苦楚,還有過因為種種原因而錯失機遇、遲滯發展的深刻教訓,正是經過這些困難和挫折的洗練,使我們對海南的省情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對鄧小平同志經濟特區建設思想和黨中央關於海南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和發展建設規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他說:2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特區建設必須始終把握解放思想這個靈魂。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是履行特區使命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海南發展的歷史證明,什麼時候思想解放,什麼時候特區的發展就會加快,反之就會錯失機遇,貽誤發展。
他說:胡錦濤總書記前不久再次親臨海南出席博鼇亞洲論壇年會,視察海南的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我國改革開放全局的戰略高度,指明了海南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中央明確了海南經濟特區的新定位和新使命。海南有責任、也有條件先行先試,成為中國新時期改革開放的綜合試驗區,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成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示範區。
他說:海南與臺灣的面積相當,自然環境和條件優於臺灣,人口是其三分之一,臺灣大選以後有可能放寬包括微電子在內的高科技產業向大陸轉移,海南若建設面向亞洲和臺灣的“自由貿易區”,對進一步促進祖國統一,實現小平同志宣導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初衷,會很有影響,很有意義。
衛關於未來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願景描述,激起會場熱烈討論,這是繼1992年海南提出建設“特別關稅區”受挫後,再次出現“自由貿易區”的願景描述,事隔15-6年。

在這個必將成為海南改革開放發展歷史關鍵點的會議上,“先行先試”,這個嶄新的辭彙一出現,即刻被敏感的官學兩界捕捉到:
——有海南高層官員慎思後提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海南是否可以醞釀申報“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試驗區”?官學兩界,討論熱烈。
——1992年小平在南海劃一個圈,引發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浪潮;是次,胡總書記在的海南行,是否可以視為在海南劃了一個圈,將引發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發展新浪潮?著力點在哪里?路線圖怎樣?海南省國資委主任裴真提出操作性問題。
——建“自由貿易區”,“瓊台自由貿易區”是否可以先行先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提起,1990年國民黨《中央日報》曾在第一版的全版刊登了臺灣當局關於對海南島實施全面的農業、漁業技術合作的援助計畫,但由於多種原因,這一計畫擱淺了。站在歷史新起點,著眼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局,建立瓊台自由貿易區,不僅有利於加快海南的發展,也能充分發揮海南在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中的特殊作用,實現鄧小平創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目標。從瓊台雙邊貿易的現實出發,可以在農業、旅遊、金融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發展更為密切的經貿關係,逐步建立共同市場。爭取由國務院授權海南與臺灣方面進行商談,相互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對於撲面而來的特區改革開放激情,有中央來的官員學者,提醒海南對於申報要謹慎,指出經濟特區已經有最豐富的優惠政策,且當下國內各種“試驗區”雲湧,不要陷入申報與審批的怪圈中。

也有新一代的宏觀戰略研究者,提出了將海南的未來放在中國國際現代化“和平鴿”戰略中去考量。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何傳啟提出的“和平鴿”戰略模型是,“和平鴿”身體前部是亞洲國家聯合會(待建),東翼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西翼是亞歐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的升級),身體後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國家;聯合國是“和平鴿”的頭部。這個“和平鴿”戰略呼喚海南島自由貿易區,認為海南島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亞洲自由島和亞洲經濟文化中心

不論如何,號角吹響,海南大特區將要再出發。(完)
2008年5月1日晨1:52 第三稿于海口 執筆 關向東
楊旭 王辛莉對此文有貢獻

4/29/2008

閻連科。《受活》。

閻連科﹕回歸土地的工農逃兵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9日
【明報專訊】從繁華的首都北京,南飛香港,參加以城市為名的文學節,作家閻連科活靈活現地描述麻雀也移民:「從前在家鄉,早上鳥聲吱吱啾啾,睡不安穩,現在回鄉,都睡得美美的;北京城裏的麻雀卻多得滿街都是。」城市之吸引,彷彿無可抗拒。
可是,他心繫的,卻是河南的農村。一部一部作品,村裏全民殘疾的《受活》、一個面對愛慾人性的勤務兵的《為人民服務》、賣血患上愛滋的農民之《丁莊夢》,是他寫作與關注的焦點,因為血脈裏的一點相連。
即使現在身在因奧運而紅火熱烈的北京定居,「如此大事,總不覺得與自己有關係。」
城市文明於他已不需要緊緊抓住——即如作家身分的光環,他亦並不特別稀罕。
其實,他的寫作事業,本就與工農兵的生涯,緊緊相繫。
農民也納稅 為何作家不
寫作作為職業,在愈益資本主義化和視聽娛樂當道的社會裏,生存環境似乎漸趨困難了。
訪港之前,閻連科最後一次在媒體露臉,是回應二月河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鼓勵創作、得到許多收入偏低的寫作者支持的「作家免稅論」。作為北京作協的職業作家閻連科,自以為社會閒散人員的他,每天在家寫寫東西,雖拿一份不高的三千月薪,卻感覺踏實得很,在社會的一片爭論中,氣度悠然地表示作家也該盡公民責任,反對作家免稅的倡議。
他的對照是,即使是靠市場或版稅而生存的作家,生活沒保障,卻又如何跟看天生活的農民,相提並論?「無數的農民賣一棵菜,在大街上叫賣一根油條,如此辛苦也得納稅,作家老要求尊嚴、要求這要求那,憑什麼要求在人格尊嚴上,高人一等而免稅?」因為一種與鄉民血脈相連的共同感,即使離開河南家鄉已十年,生活的對比參照,依然是農村土地上的人民的溫飽。鄉里人走來請他幫忙,給孩子申請學校,在偏野修築道路,他從不敢推辭,「這些能做的事如果不做,就像該孝順父母而沒盡孝,會內心不安。」
甚至於他的近作《丁莊夢》,以最為中國政府所忌諱的愛滋村為題材,也由此而生。
出版於06年的作品,其實閻連科自96年,始已關注。當時有朋友從網上給他傳上相關的材料,他才發現,這個他曾當兵駐、妻子也是附近而來的土地上,令人驚慄的賣血致富傳染愛滋的事。
來回愛滋村七年
他於是主動尋訪專家醫生高耀潔。在那愛滋病仍是讓人聞名喪膽時,他與一對父子結識,同吃飯,他為孩子付了四百元的檢查費──可惜,孩子最後還是早夭了。
高醫師細細述及村莊裏賣血的情:一筒抽掉五百至七百cc的血,農民下地工作後,往往不能站起,一站起來即頭昏目眩,血頭見狀,便從腳上提起農民,腳上頭下,抖抖農民之身,讓血從腳往頭上流,回復清醒,回到農地工作。
駭人的事蹟,讓閻連科決心理解愛滋村裏人民從生至死的一段段心理歷程,他往愛滋村考察,與村民共吃同睡,一起生活。長達七年,回到他原來希望逃離的農村生活,進進出出。
閻連科小時在河南洛陽的農村,至今仍是國家級貧窮。當時家中每天三頓都是地瓜,早上地瓜粥、中午地瓜麵條、下午是玉米煮地瓜,最大的夢想,就是要飛離土地,不能在這鄉村土地上生活一輩子,只想過城市人的生活。
忽然一天,他姐姐拿來一本張抗抗的小說《分水嶺》,內容提要的一百多字裏,說張抗抗寫了這部小說後,出版社把她從北大方下鄉的地方,請到哈爾濱來修改,修改和出版以後,張抗抗就留在哈爾濱工作了。閻連科大吃一驚:寫一部小說,就可以把一個農民變成城裏人?他腦海頓現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我也要脫離這片土地!」卻是盲動而膽大,以為字數多就是長篇,便動手寫起來。
他每天在家寫作。每天晚上,把煤油燈點,寫到兩點鐘、三點鐘,寫得壁上都給煤油燈熏黑。寫的故事就取材母親:她從兩歲起父母就沒了,一位傻子叔叔把她帶大,直到十六歲她為了一碗飯吃而出嫁。這叔叔後來受很多批評批鬥,閻連科就此寫了三十萬字的小說。
寫小說要變城裏人
那時他正在鎮上的水泥廠打工,每天幹活十六個小時,「幹八個小時有一塊六毛錢,幹十六個小時有三塊兩毛錢,可十六個小時是得有關係、送點禮的,才有這機會。」那時他十八、九歲,最苦的時候幹過四十二天,每天十六個小時,不洗臉不刷牙也不洗澡,苦不堪言。
忽然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讓他迅速回家高考。到了考場去的時候才知道要填志願,有什麼學校都不知道,只知道有個北京大學,於是全班四十幾個同學都填了北京大學,結果是整個縣沒有錄取一個學生。
他的作文卻考得比較好,好在寫得長。「老師每人發三頁紙,每頁是五百字,一千五百字的作文。我寫得紙不夠,還舉手多要兩頁紙,老師一看,已經寫了三頁,字也很工整,老師就提我的考卷,在考場上說,你看這位同學,已經寫了三頁還不夠,還多要兩頁,就說像這樣的同學,他考不上大學誰考上大學?」可是在家等了一個月也沒等到通知書,他就當兵去了。
時維中國和越南的自衛反擊戰開始。新兵訓練第三天練打靶,第一擊,十發子彈閻連科就打了九十九環,每一發子彈都打中心臟。代表團中去參加全市射擊比賽,打了個全市第二。眼界之準,本就要把他拉走上前線,可他營裏有個教導員,曾是江青非常賞識的才子,一次看到閻連科在黑板寫順口溜,一問,知道閻寫過一本長篇小說,要他趕緊寄來看看。可是,他才離家不過兩個月時間,小說就給母親造飯要火引子,燒掉了,只留一部分寄去。教導員一看,憐才心起,告訴他:「我們這個團可能要出去打仗,但武漢軍區要在河南信陽辦個文學創作學習班,我就推薦你去參加這個班。」臨走前還特別慎重地說,如果他上完課回來,部隊去了打仗,就不必追趕,留在營裏餵好豬種好菜,特別想家又沒收到部隊的參戰通知的話,也可以考慮回到家裏看一看。
一個月課上完後,閻遵從這教導員非常善良的暗示回家。那黃昏,他母親正在做一碗麵糊,抬頭,怎麼兒子突然回來了?碗一落,碎在地上,麵糊流了一地。閻連科就跟全家裏三十六個擠在三個房子裏打聽他這個消息的子輩,講在部隊的經歷。在家裏住了幾天,怕被當成逃兵,就回去,部隊果然已在火車站,等上前線,幸好半個月後這一支部隊沒去打仗。
後來,他被調到做通訊員,寫通訊報道。軍裏有個任務,每一個連隊每年要保證上一篇文章到軍區報上,上五篇相等於三等功,他部隊裏有五個連隊,每年要上五篇,第一年就上了三等功,連續三年記了三等功。
報上的鉛印名字閻連科,漸漸成了結實的作家名字。從工農兵的出身,換一個身分,仍然書寫他們的故事。
About Writer......
2004年10月,閻連科從解放軍二炮創作室,調任為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曾獲多次文學獎,包括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作品多有挑戰禁區,其中《為人民服務》被認為詆譭毛澤東、詆譭革命和政治,以及濫性的描寫而被禁出版。
[文/鄭依依圖/鄭依依、資料圖片]

羅晶。古箏曲《茉莉芬芳》。

钱钢:别了,红心

不算離別



K,
終于,要開始整理行囊了。不算是離別。
昨晚,MAYBOY說,晚些才開始,我自己個兒來。
我笑了:好啊。你的衣服都放在哪里啊:)

我們開了長長的單子。久久不寫字了,就出現了中英文和拼音混合的怪物:)

想慢慢地整理,一天一點點,是一個認同吧。
——(我怕孤單)這個島,你不在,就空了。
——當年我們是一加一,兩件行李,現在,比二十年前,就多了個兒子:三號行李。
——沒準兒,一號、二號行李,都得我這三號行李提呢。
這是午餐時的對話。

肥仔的感覺很細膩啊:這屋子我呆著郁悶,太多的東東比我大了:)
——哎呀,崽子吃醋了。喏,這小書桌比你小,還有你屋子里的書架啊,床。
——對不起,把你們當年的長藤椅給“尿”壞了。
——這桌子,面子還是外公當年從北京發配南京時,海政給打的實木箱子,后來,跟著MAMA來了海南島。哎呀,擎東還幫我在南京搬這箱子下樓呢。四個大小伙子,累得呼呼的,到了火車站托運,小姑娘用叉車一下就兜起來,看得他們恨恨的。二十年啦。

晚上,MAYBOY中院的一樁案子結了,講給肥仔聽。
——快快都來書房,我也想看著你們講呢。
他靠著我,肥仔看著他,這樣的好日子,一定不能忘了,我想。

——哎,有時候想,我們是多么不同的兩個人。腦子結構那么不同,可是怎么就互相那么待見。
——是我很寬啊,可以接受很多不同的東東。我也讀了中文系啊。
——有點臭美啊。不過,我不是說這個。
——不讀中文系,我會是很不同的一個人。讀了,就補了你的那一塊兒。
——可是,我就補不上你那一塊。
——你不用補。您,專啊。
——有點肉麻了啊:)其實,我是說,我們在多么不同的家庭長大,雖然同學,后來戀愛,結婚,這都很正常。可是,我想說,很不同的兩個人,怎么會像想現在這樣呢?分不開呢,說不清你我。是我說不清。
——那就不說:)

天光的時候,我熨衣服,一件件的,每一條縫。
天黑的時候,我煲了湯,一碗碗的,看他們喝。

他們比高。我拍,怕漏了任何一段時光。
真是累極了。
愛,很累。
停不下。

對MAYBOY說:想停下來,開始寫小說了。外面的事,太打擾我,想寫的東西如風,在腦子里呼呼的刮。怎么寫你,都行吧。另外,我寫什么,你別吃醋。
——回憶錄啊?
——NO,現實和幻想,生命可能有的各種“可能”。我們選擇了,我們不能說沒選的就錯,生命可能有很多形態的,我們自己。只是,我們不知道。我想,用筆,把她們找回來。
——我想,只寫真情。

——這事兒,第一次聽你說,新鮮。等著。
——我也,等著,字們。

4/28/2008

閱讀時光。杜拉斯和她的雅恩。


K,
MAYBOY下午從律所回來,看見我在書房的臥榻上,哭成了淚人。
——怎麼啦?
——沒怎麼。
——傻瓜。
——你知道的,我本來就傻。
——這回為啥?
——他們永別了。可他,不能沒有她。好慘。
——誰啊?
——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和她的雅恩。

K,沒有一本傳記讓我讀的得這么辛苦,這么感傷,哪怕是讀杜拉斯的《情人》。李亞凡這本《杜拉斯》,像是在打撈小女子對愛的記憶,不對,對愛的準確的感覺。就在,這樣的時刻。
最感傷,雅恩,二十歲。那年,他讀了杜拉斯,從此不能自拔。他給她寫信,寫了五年,沒有回信。可是,有一天,他一口氣收到了她的《黑夜號輪船》、《奧萊麗婭•斯泰納》、《否決之手》,他卻已成了她小說的主角。到那時,他們僅僅在巴黎的書會上見過一面。
“我總想保留一個地方,讓我獨自呆在那兒,讓我可以在那里愛。不知道愛什么,既不知道愛誰,也不知道怎么愛,愛多久,但是自己心中保留一個等待的地方,別人永遠都不會知道,等待愛,也許不知道愛誰,但等的是它,愛。我想對你說,你就是這種等待。”
就是這樣的字,牽著雅恩,他相信:“總有一天,她會給我寫一個字的。”
終于有一天,他收到了杜拉斯的回信:……你的信就是你的詩。你的信很美,我覺得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美的信。它很憂傷。……我病了,現在好多了,都是酒鬧的,我好多了,我剛剛寫完了《奧萊麗婭•斯泰納》的電影劇本,我想其中有一段是為您寫的。我為您寫了《奧萊麗婭•斯泰納》這部東西。我并不認識您。我讀了您所有的信。我都留著呢!我好多了。……
一九八0年七月的一天,雅恩的電話打到了特魯維爾黑巖樓:“我是雅恩,我要來了”。杜拉斯問:“為什么要來?”雅恩說:“為了相互認識。”
七月二十九日上午,一個晴天,雅恩帶著一把雨傘,到了特魯維爾,按照杜拉斯的指令,去雜貨店買了瓶波爾多紅酒,傻乎乎地走進了黑嚴樓,去見情人,去見女皇。
那年,杜拉斯六十六歲,雅恩二十八。他們,從此不分開,直到杜拉斯走了;直到杜拉斯走了之后,很久,很久……

她為他寫《雅恩•安德烈亞•斯泰納》.
他為她寫《我,奴隶与情人--杜拉斯最后一个情人的自述》

他寫她最后一次撫摸他的臉:“您的手好像在給我的臉造型,好像您在造我的臉……想突然把它造出來一樣。您把我弄痛了,我對您說了。我說我的臉要被您弄破了。您沒有回答。您好像在說:‘又來了,他什么都不明白。’你繼續揉我的臉,用手揉,想看看我的頭有多大。您已經想起我來了,不再失去我,不再昏迷。您和我在這張臉上重逢了,因為在您身邊的人是我,不是別人。有可能是別人,但情況不是這樣。是我,不是世界上任何人。是這樣。我讓您揉。……不,我當時并不知道是最后一次了。”

讀之。
斷腸。

封底,引述杜拉斯的話說:
愛情是永存的,哪里沒有情人。重要的是,要有這種對愛情的癖好。

××××
我,奴隸與情人
□[法]雅恩.安德莉亞
(摘自:《我,奴隸與情人--杜拉斯最後一個情人的自述》,[法]雅恩.安德莉亞著,
海天出版社,ISBN 7806541241
雅恩.安德莉亞,1952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大學法律系畢業。1980年夏開始陪伴杜拉斯。1992年曾出版《我的情人杜拉斯》一書。《我,奴隸與情人》為雅恩的第二部作品。1999年秋出版,併入圍法國當年的婦女文學獎和美第契文學獎。
雅恩在這本書中披露了杜拉斯逝世前後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講述了自己在沒有杜拉斯的日子如何與孤獨和絕望作鬥爭。此書寫得聲情並茂,不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是研究杜拉斯晚年創作的寶貴資料。因為在杜拉斯生命的最後十多年中,雅恩是她身邊惟一的陪伴者。 本書是“西方暢銷書譯叢”之一種。
漢林書城(www.hanlin.com)推薦)

我常常聽到《廣島之戀》中的那句名言:“你愛我,多麼美妙啊!”這句話我直到現在才真正明白。愛,就要徹底地愛,包括身體。肉體也要相愛,是的,是這樣。還要做愛呢!也需要身體,皮膚。她說:“瞧,雅恩,我的皮膚很嫩,那是因為季風雨。您知道。是的,皮膚保護得很好,只有臉受摧殘了,其他部位並沒有受到影響。大腿,您看我的大腿,它們又長又結實,活像小夥子的大腿。大腿沒有變。我運氣不錯。”

這是真的。我們真的是同齡。我們相愛。不斷重複、永不枯竭的總是這種愛。一種真正的美使它得以更新,並用文字表達出來。用某些文字。她說:“如果一個人聰明,他在什麼事情上都聰明。寫書、園藝、愛情……一切。要麼是十分聰明,要麼是一點不聰明。”

我這樣說:聰明是沒有止境的。聰明就是創造,就是奇思,就是歡笑,大笑,什麼都是。從視窗扔出手提箱、打架、辱駡也是。我們要的就是智慧。因為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的這些事件裏,首先有您和我的智慧。我們不能拋棄它。共同生活的痛苦。那不是痛苦,但說到底還是痛苦。愛情故事,那不是痛苦,然而也是痛苦,厭惡一切,厭惡生命,厭惡您,厭惡我,然而又不是,因為我們相愛,因為我們讓此事變得很了不起。相愛,共同生活,您把它說了出來,寫了出來。在床上,在書中都如此,我絲毫不懷疑。“像鐵一樣硬”,正如您說的那樣。我不怎麼明白,但這是您對我口述的,這些謊言,這整個故事都是我用打字機打下來的。但請告訴我,這是什麼故事?“站著睡覺”,正如您說的那樣。這一切,全部,生活中和書中有關您我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它們全都是事實,都是真的。我們都相信。我們都說。我們都做。一切,愛情和書。剩下的一切。直到盡頭。直至現在。今天它還在繼續,因為我正在寫您,我在寫。是的,在寫。您說:“雅恩,您只有一件事可作:寫。”我做了。我寫了。
我可以這樣說:她創造,並且相信自己創造的東西。她創造了我,給了我一個名字,給了我一個形象,叫喚我,從來沒有人像她那樣叫過我。她日夜給我辭彙,一些辭彙,她的辭彙,她什麼都給,而我呆在那裏,我就是為了那些辭彙呆在那裏的。我不提問題,什麼都不問。在那些年當中,她好像一次也沒問過我喜歡什麼,從沒有讓我點過菜,每次開車兜風都是由她決定去哪里,她從來沒有想到要問問我想去哪里。從來沒有,她沒問過我想吃什麼。沒有。從來沒有。根本沒有。她說:“雅恩,這些酸醋韭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於是,我做了十天酸醋韭蔥,每次她都很高興。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所有不喜歡韭蔥的人甚至都不配活在世上。那些人不存在,我們不想認識他們。決不。那些不喜歡韭蔥的人多麼可怕啊!後來,不吃韭蔥了。接下去兩個星期吃的據說是越(南)式沙拉。只吃這東西。

她也說:“告訴我,您能去哪里?您跟一個著名的、十分聰明的女人生活在一起,您什麼都不用幹,吃住免費。全世界的人都想取代您呢!”

說實話,這倒是真的。然而,我有時也想不吃韭菜,不喝中國湯,不吃都柏林土豆,不想在淩晨三點鐘去奧利機場,不希望她老是在那兒。我想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不想成為她最喜歡的人。不想再愛。

她說:“這不可能。”

我很少說話,但我還是有說話的時候:“杜拉斯我受夠了!杜拉斯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杜拉斯結束了!”

她讓我發火,讓我罵,然後走到我身邊,抓住我的手:“不,別這樣說。這不是真的,您跟杜拉斯決不會完。您知道這一點。”

我們沒完。沒有停止。不可能停止。一切都重新開始。從來沒個夠,還不夠,要愛情更熱烈。是的,是這樣。故事,永遠沒個完。陳詞濫調,類似“卡布裏,完了”那樣的東西,要多少有多少。瘋狂大笑,架吵了又吵。

“雅恩,幹吧!您不是一個純粹的靈魂。決不是。愛我吧!您只能這樣做。我知道您應該怎麼做。”

我照辦了,服從了。最神奇、最出奇、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竟然能行。書寫了,劇本和電影一切順利,在全世界取得了成功。她說:“杜拉斯成了一種世界性的現象。”她沒有笑。她回到了十五歲,已經在搞文學了。她在文學當中,她畢生都在創作,不惜一切代價。別的任何東西都不重要,我也不重要,我在那個故事中一錢不值,因為是她創造了一切,從頭到尾,一切。她說:“您知道,我什麼都不編造,您知道我從不撒謊,從來不曾撒過一次謊。我不是在搞文學創作。我是在寫書。您到底明不明白?”

我假裝明白。我做愛,我在她的口述下做飯、寫書、開車。我在那兒,我完全屬於您。您呢?有時,我們跳舞、您很喜歡跳舞。您說:“我舞姿完美。沒辦法,就這麼回事。不會跳舞的人,不動的人,總是讓人擔心。”

寫作,就是尋找適當的運動和速度。您相信嗎,那也是一種跳舞方式?”
我不知道,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不這樣說話。

她珍惜生命,好像每時每刻都是撿來的一樣。非常緊迫。似乎明天將不存在,似乎已沒有未來,好像必須永遠生活在現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這種現在雖然短暫,但它戰勝了一切,充滿了一切,充滿了空間和時間,充滿了我和她以及全世界。這種現在就像永恆一樣,每時每刻都可以產生。

您就是這樣:沒有計劃,不知道幹什麼,處於一種野蠻的、原始的狀態之中,和匪窟中的土匪差不多,接近否定之手,像那些甚至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卻兩手空空仰天祈禱的古人,像所有那些人。您獨自跟他們在一起。而我也在那兒,跟他們跟您在一起。
我們在那兒,那些書在那兒。可以讀讀書,只需翻開書,只需讀書,真正地讀每個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
您和您的讀者在一起,和讀這些文字的我在一起。但您又是誰?現在輪到我這樣問了。————————————————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www.xys2.org)】

閱讀時光。李敖《虛擬的十七歲》。


封面故事
封面畫作來自畫家伯納.夏洛瓦(Bernard Charoy),1931年出生於法國。
李敖說:夏洛瓦很會畫女孩子,可是他本人漸漸老了,前幾年,他換了新的年輕的模特兒,畫出來的就是這一幅。我沒去過法國,可是它流傳到台灣,讓我看到了,畫廊開價近三萬美金,我以五十萬台幣收藏了它。也就是說,全世界只有這一幅、人間只有這一幅,我掛在這裡,讓它看到我。它是原作,我是本尊。我從來不花錢買現代畫,這幅是唯一的例外。
註:油畫長102公分,寬86公分,現藏於李敖書房。
剑侠社区 http://swordsxia.5d6d.com/
我写《虚拟的十七岁》
李敖

人類有許多好夢,其中一個,是結合兩種極端、把不太可能結合的,夢想結合。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景裏,有Bellario(貝拉利歐)那封介紹信的話。信中說,介紹來的人兒是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身體,年輕的;頭腦,年深的)。「威尼斯商人」寫成在十六世紀,到了十七世紀,英國Strafford(斯垂弗德),就是後來被國會砍了頭的大臣Thomas Wentworth(溫特沃斯),向英國國王Charles I(查理一世)推薦Earl of Ormond(阿蒙伯爵)時,說:"He is young, but take it from me, a very staid head."看到了吧,人們發酵了莎士比亞。多麼美妙!多麼令人憧憬、令人嚮往!「身體,年輕的;頭腦,年深的。」用中文裏的「少年老成」翻譯它,是中國莎劇譯者的共同錯誤,「老成」兩個字,太老化了年輕的在頭腦上的登峰造極,是拙劣的翻譯。 So young a body with so old a head,在這一好夢出現五百年後,應賦予新的詮釋。五百年前的頭腦,涵蓋的內容是有限的,so young和so old還有個成真的空間。但是,五百年後的今天,頭腦上的登峰造極,簡直不太可能了。所以說,這一人類的好夢、越來越遙遠的好夢,難以成真了。

不過,崇尚科技的科學怪人們不相信,他們不怕好夢遙遠,他們不是要把遙遠拉近,而是要追上遙遠。這些科學怪人未必熟悉莎士比亞和斯垂弗德,但是,不謀而合,同做好夢,卻是真的。他們都要「身體,年輕的;頭腦,年深的」。

新時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出現了,就是李敖,他創造了「虛擬的十七歲」、創造了「朱崙症」和「朱崙現象」。因為「朱崙症」,淒豔的高中女生成了抵抗科技瘋狂的犧牲者;因為「朱崙現象」,這一犧牲給了人類最後的餘光。

小飛俠「彼得潘」(Peter Pan)的作者巴里(James M. Barrie)道出「巴里定律」:「我未能年輕到無所不知。」(I'm not young enough to know everything.)在李敖筆下,一位年輕的正在無所不知,她是朱崙。

幾年前,八卦媒體封面了李敖和高中女生的故事。

高中女生十七歲,是李敖的模特兒。在她肉身上,李敖靈修出《虛擬的十七歲》。

這是一本玄之又玄的奇書,十八歲以下不能看、八十歲以上也不能看(看了都要偷買威而鋼)。

有一種人會默默看,是那遠去的十七歲。畢竟她不再高中、畢竟曾有流光仰望了歲月、畢竟曾有流盼低迴了真情、畢竟曾有流年似水的十七歲,默默走過、默默躺下,以叫床吶喊了人生。

那遠去的十七歲,名字是C‧J‧周,在台北市朱崙街念了高中,她是《虛擬的十七歲》的模特兒,我寫下「朱崙」,一如寫下了她的名字。

"Deliver a real novel along with a mystery."這是我的最後感覺。

小說那麼真實、朱崙那麼神秘。沿著神秘,我告別了十七歲。

二○○八年四月十日,在中國台北
剑侠社区 http://swordsxia.5d6d.com/
******
李敖七十三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8日
【明報專訊】到台北看望一位長輩,也與他一起出席李敖的新書發布會,《虛擬的十七歲》,是小說,以科幻推理為主題,但實質探究的是年長男人與青春女生之間的性愛情慾;先不論文字風格和文學成就,這樣的赤裸題材,在華人世界,恐怕只有李敖敢寫敢道。
李敖確是俠骨柔情,我是確實知道的。
就說這回吧,赴台看望長輩,因為他生病了,話說數月前的大年初四,他與李敖吃晚飯,李敖見他消瘦了許多,事非尋常,於是不管三七廿一,掏出手機,打電話到醫院找相熟的醫生。掛斷電話後,李敖對他說,你這種瘦法,肯定有問題,我不理會你喜歡與否,要送你一個禮物,那就是一次詳盡的體檢,我剛才已對醫生承諾先付十萬元新台幣的檢查費用,多退少補,我請客,你不可以拒絕。
長輩其實本來已自知健康亮了紅燈,但基於惰性,沒有理會,如今被李敖霸王硬上弓,那就去醫院左查右探,查探之下,果然發現癌細胞已經侵略了肝和大腸,必須立即進行化療。若不是李敖觀察敏銳與行動爽快,很可能在不到一個月內,長輩走在路上、暈倒街頭,一切治療皆已太遲。
李敖,七十三歲了,依然生龍活虎、腦袋精明,絕非常人能及。他狂,他敖,他囂張,是一回事,但認識他的人都會承認,世上是有天才的。
新書發布會當天,是李敖的七十三歲生日,他高高興興地向媒體和朋友介紹自己的新書,而書頁上有這樣的句子「深交是記憶中的神交;深情是分離後的餘情;深思是發黃紙上的落葉;深處是虛擬十七的忘形。深山是只有我到的青山;深色是只有我愛的殷紅;深秋是被我驚醒的落葉;深入是虛擬十七的裸裎」。
這本深情之書,是不能不讀的。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已成往事。临川四梦汤显祖。


K,
夜深了,幕已落。人未去,情掛牽。
這兩天,總是無端端落淚。
人乏,心累,未見著師傅,又要送MAYBOY,事事纏繞,走不出來。

票子已經留了,老師已經知會了,怎可人生再次錯過?如同廿年前。
上午,MAYBOY去律所開會,小女子一下沒了著落。不是應該在夢城的劇場里,聽師傅和胡生對談?怎么,卻看著電腦一片空白?提不起精神整理行囊。含著淚縮在沙發里,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何止四夢?
晚上,他和肥仔一起擠在臥榻上,不知在說啥,我拍了。忍不住淚水嘩嘩流,恨自己。
MAYBOY,本想你留在島上歇歇,不想倒這樣了,下次,再也不敢阻你去看戲了。
小女子:話,不是這樣說的啊。
深夜,我們商量著整行囊。

好吧,就把和胡恩威導演的一段短訊錄下吧,全當曾經掙扎過,想回到從前,廿年前。
××××
胡先,我是中新社的關向東,很久不見,但一直關注你的創作。我已返內地,在海南分社工作。看《明報》世紀版,得知你和江蘇省昆張老師合作,在港搬演新戲。張老師是我二十年前在江蘇省昆藝研所學編劇的師傅之一。所以想在二十七日來港看看老師,聽你們對談,看晚上的戲。不知你能否留一張晚上的戲票?上午的講座我大概晚點到。妥否,請回覆我,便于安排行程。曉觀
××××
沒問題。已留票,星期天見!
××××
胡生,真遺憾,明天我不能來港了。這一陣從博鰲年會到海南建省二十年,一路折騰,今天一淋雨就發燒了。代為向張老師致意,五月中我回寧會去院里看他和小梅師母,也看戲。感謝鄭教授安排你們對談,如果中心的網站能放視頻就好了。也謝謝馬先生的世紀版,透露了你和江蘇省昆的新合作。這些讓我覺得好像回到二十年前。保持聯系,歡迎來海南走走。小關
××××
請保重,好好休息。祝好!


临川四梦汤显祖 (话剧)活动详情 ··· 分类:香港演出
开始日期:2008年4月24日 19点45分
结束日期:2008年4月27日
举办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活动介绍:
日期:2008年4月24至27日
时间:晚上7:45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费用:港币$180, $400, $800
购票:城市电脑售票网 (电话: +852 2734 9009)

主办单位:进念二十面体
咨询方式:电话: +852 2566 9696

「凸现的都是崑曲特有生命力的东西。」城市画报

「巧妙的譬喻发人深省。」凤凰生活週刊

(Groundbreaking. ) China Daily (Beijing)

「这就把崑曲的简约美学和表演上的人的美学体现和示范出来了。」艺术评论 刘华平

演出介绍 Synopsis

汤显祖被誉为十六世纪中国晚明时期伟大的戏曲家,闻名海内。传世之作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世称《临川四梦》。昆曲《临川四梦汤显祖》由晚年的汤显祖在暮色笼罩的山径上为自己寻觅一方墓田为开始,及至寻觅到一大树下累得睡着了,汤显祖进入自己的梦中,在梦中继续寻觅墓田,年老的汤显祖在梦中遇上了年青的汤显祖,遇上了《临川四梦》的情节……在「钗圆」、「寻梦」、「尽情」、「生悟」四个场景中,遇到了《临川四梦》中的各个人物,并从与各个人物在梦境的对话中经历了一次艺术创作历程。

《紫钗记》
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梦中的汤显祖首先经历《紫钗记》中霍小玉与李益的曲折的爱情遭遇及黄衫客藐视权贵,成人之美的侠义风范,折射出汤显祖曾为营救狂生李至清的徒劳奔波和愤书《论辅臣科臣疏》的某种内在因果。

《牡丹亭》
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叮咚的泉水,无声的落叶,拨动着汤显祖心中的情弦,《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奇遇及生生死死、至情至爱的场景出现了…,他似乎听到了冯小青的悲吟;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汤显祖心中掠过一丝悲凉,同时也品尝到一种欣慰。

《南柯记》
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他歇息在槐树下,蚂蚁爬在他的腿上,他轻轻将它们拂去,他重温了《南柯记》梦中淳于棼超度大槐安国万众蚂蚁升天的场面,尤其是淳于棼和瑶芳公主人间天上,虽欲尽情尽意而意不尽的无奈,最终惊悟,原来人世之事和梦中蚁穴天地竟无差异,这究竟是淳于棼的佛学理念还是汤显祖的人生感悟呢?在寻觅墓田的山径上,汤显祖仿佛悠荡在邯郸道上…

《邯郸记》
《邯郸记》中的卢生,一介寒儒,平步青云,历尽宦海沉浮,终于大富大贵,位极中枢,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卢生在临终前,贪欲更烈,一旦醒来,竟是黄粱一梦,现实和梦境的巨大落差,猛地使卢生大彻大悟。卢生入道了,汤显祖还在频频回首,他还在留恋着什么呢…

这不算太长的山道上,汤显祖整整地走了一辈子,寻了一辈子,留下了他的一串串脚印…

这时他笔下的精灵、戏中的人物:杜丽娘、柳梦梅、卢生、淳于棼、黄衫客、契玄禅师都在告诉他:墓田不是永久的家,您是无需墓田,也无需墓碑的。

杜丽娘告诉他:您的墓田在《牡丹亭》的后花园中;
霍小玉告诉他:您的墓田在《紫衩记》的灞桥河柳边;
淳于棼告诉他:您的墓田在《南柯记》的大槐树下;
卢生告诉他:您的墓田在《邯郸记》中的邯郸道上;
世人告诉他:《临川四梦》便是您永恒的墓碑了。

汤显祖在山径上茫然了…


《临川四梦汤显祖》追求的是昆曲艺术的精致,没有大布景大舞台,演员和乐队不用扬声器,纯以最细腻的演出和简洁的舞台,还原传统昆曲艺术的神髓。《临川四梦汤显祖》是一次昆曲艺术的入门示范,又是一次经典的艺术欣赏,编剧张弘巧妙地将生、旦、净、末、丑五个昆曲主要行当融入在演出当中,并需要演员一人分饰多角,编剧张弘表示:「这个演出要求的是演员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想象力,对角色的分析和塑造力,没有这等创作能力的,是不能把不同的角色表现出来。」参与创作演出的国家一级昆曲表演艺术家包括三位「梅花奖」、「文华奖」双奖得主:柯军、石小梅、胡锦芳,与及赵坚、龚隐雷、李鸿良,及来自香港的演员陈浩峰,音乐设计及指挥由著名昆曲鼓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戴培德负责,唱腔整理及司笛由王建农担任。


导演及策划:胡恩威

编剧:张弘(南京)

艺术顾问:石小梅(南京) Creative Advisor: Shi Xiaomei (Nanjing)

演出:(南京) 柯军、石小梅、胡锦芳、赵坚、龚隐雷、李鸿良、(香港) 陈浩峰

音乐设计、指挥及演奏(鼓) 戴培德(南京)

唱腔整理及演奏(笛、唢呐、铙钹) 王建农(南京)

演奏(中阮、小锣) 许建敏(南京)

演奏(笙、大锣) 张亮(南京)


另:
《临川四梦汤显祖》研讨会

主持:郑培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嘉宾讲者:于丹教授 影视传媒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讲者:胡恩威 《临川四梦汤显祖》导演及策划
柯军 江苏省崑剧院院长、《临川四梦汤显祖》主演
张弘 《临川四梦汤显祖》编剧
策划: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进念‧二十面体

2008.4.27 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30分
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普通话主讲
免费入场 *只限《临川四梦汤显祖》观眾报名留座
留座者须凭《临川四梦汤显祖》门票入座(一票限留一个座位)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留座可致电2566 9696或电邮至info@.zuni.org.hk
××××××
昆剧临川四梦汤显祖8日南京预演
http://www.jrj.com  2007年11月07日 00:14 东方早报
【字体:大 中 小】 【页面调色版】
早报记者 龚菲
  一个演员分饰多个角色,一个演奏者使用多个乐器,一出戏包括汤显祖四部传世之作———昨天,早报记者从江苏省昆剧院获悉,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与该院联合制作的多媒体昆剧《临川四梦汤显祖》将于本周四、五晚在南京预演。

  由香港非营利慈善文化团体“进念·二十面体”与江苏省昆曲团联手打造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将于本周四、五晚上在江苏省昆曲院“兰苑剧场”举行预演。此剧将回归传统的复古情怀与多媒体的舞台概念和高科技的表象艺术完美结合,以此向昆曲艺术致敬。

  编剧张弘:首次塑造心中的汤显祖

  在以往的昆曲舞台上,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等剧目,却从来没人把这位中国晚明时期伟大的戏曲大师搬上舞台。国家一级编剧、《临川四梦汤显祖》的编剧张弘告诉早报记者,该剧没有现成的剧本,其灵感源于汤显祖晚期写的一首诗词———“偶兴随山去撼龙,涉江风雨翠重重。无缘便作终焉计,为向灵丘第一峰。”全剧由晚年汤显祖在暮色笼罩的山径上为自己寻觅一方坟地开始,及至寻觅到一大树下累得睡着了,进入梦中,在梦中寻觅墓田。年老的汤显祖在梦中遇见年轻的汤显祖,遇上了《临川四梦》的情节……在“钗圆”、“寻梦”、“尽情”、“生悟”四幕演出中,遇到戏中的各个人物:《紫钗记》的霍小玉、李益,《牡丹亭》的杜丽娘、柳梦梅,《南柯记》的淳于棼、瑶芳,《邯郸梦》的卢生、崔氏等,并与各个人物在梦境中对话,由此经历了一次创作艺术旅程。

  张弘表示,全剧起落很大,四个梦代表了儒学的四个境界,从《紫钗记》的狭隘到《牡丹亭》的至情,从《南柯记》的佛到《邯郸记》的道,以流动的姿态表达了汤显祖本人的一种无奈,一种灵魂的释放,对人生的认识和自我的解脱。“一开始他寻找的是一块墓地,到最后他发现有形的墓地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经过四个梦,经过自我解读生命的意义,他的精神归属已经找到。”   

导演胡恩威:用多媒体展现传统昆曲

  “这是一次回归,如有突破应该是自然的流露。”《临》剧的策划、导演及设计胡恩威表示,将唱词投影在舞台正前方,将文字呈现在水墨画布上,不仅便于更多的人听懂昆曲,而且也让前来看昆曲的人看到中国文字的美丽。胡恩威表示,《临》剧演员不用麦克风而用自己的声音不作任何修饰地演唱。这出剧没有大布景大舞台,而是在一个只可容纳百人不到的小剧场内,演员和乐队不用扬声器,纯以最细腻的演出和简洁舞台,还原传统艺术的神髓。

  该剧虽然突破了传统的舞美设计,在现代的一个剧院内,有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但全剧的对白、唱腔、服装、表演、音乐、一招一式等全部都以昆曲最纯正的方式演绎,这不仅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昆曲文化的一种方式。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朱昌耀指出,虽然《临》没有剧本,但《临》中所提及的四出戏不是杜撰,而是以现代人的昆曲观将其串连起来。

  据悉,该剧将生、旦、净、末、丑五个昆曲主要行当融入在演出当中,并要求演员一人分饰几角,由国家一级昆剧表演艺术家包括三位“梅花奖”、“文华奖”双奖得主柯军、石小梅、胡锦芳等,香港演员陈浩峰也首次演绎昆曲表演。本剧将于2008年10月在香港举行首演。
  
东方早报

4/27/2008

讀點詩吧。泰戈爾。園丁集。

泰戈爾詩集
【園丁集】

冰心譯

26 我想要對你說出我要說我的最深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哂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我把我的痛苦說得輕鬆,因為怕你會這樣做。
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真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不信。
因此我弄假成真,說出和我的真心相反的話。
我把我的痛苦說得可笑,因為我怕你會這樣做。
我想用寶貴的名詞來形容你,我不敢,我怕得不到相當的酬報。
因此我給你苛刻的名字,而誇示我的硬骨。
我傷害你,因為怕你永遠不知道我的痛苦。
我渴望靜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會跳到我的唇上。
因此我輕鬆地說東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語言的後面。

我粗暴地對待我的痛苦,因為我怕你會這樣做。
我渴望從你身邊走開,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隨隨便便地昂著走到你的面前。
從你眼裏頻頻擲來的刺激,使我的痛苦永遠新鮮。

30 如果你要這樣,我就停了歌唱。
如果它使你心震顫,我就把眼光從你臉上挪開。
如果使你在行走時忽然驚躍,我就躲開另走別路。
如果在你編串花環時,使你煩亂,我就避開你寂寞的花園。
如果我使水花飛濺,我就不在你的河邊划船。

长袖善舞。传情达意。

連戰帶馬英九口信晤胡總
明日抵北京 國共平台續運作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7日
【明報專訊】繼台灣候任副總統蕭萬長赴博鰲論壇,內定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赴大陸訪問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將在明天(28日)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第4次「胡連會」,就兩岸關係的發展交換意見。由於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計劃在520後前往大陸訪問,顯示國共兩黨平台將在馬英九就任總統後繼續運作。馬英九已請連戰帶口信代向胡錦濤致意。

據悉,大陸安排29日舉行第4度「胡連會」,一是為了紀念2005年4月29日兩人首次見面,二是因大陸5月1日至4日放假,而胡錦濤將於5月6日至10日訪日,再加上5月聖火正在大陸傳送,因此,安排連戰在五一前再訪大陸是最適合的。

共同主持銅雕安座典禮

連戰此行陪同人員包括內定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及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等人,而目前陪同江丙坤在大陸訪問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也將於明日飛往北京。據悉,連戰抵京後,政協主席賈慶林將設宴款待,後天(29日)與胡錦濤舉行「胡連會」,胡錦濤並會設晚宴款待連戰一行。

此外,後天上午胡、連2人將共同出席銅雕作品「水袖」在奧運建物「鳥巢」與「水立方」中間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安座典禮,這項作品是連戰06年訪問大陸時送給胡錦濤的禮物,象徵兩岸和平之意。據悉,後天「胡連會」時,胡錦濤將當面邀請連戰參加北京奧運,營造兩岸共同舉辦奧運的氛圍。據悉,連戰此次在大陸將逗留10天,據悉,連戰將於4月30日離開北京,隨後到杭州、重慶、武漢等地訪問,5月6日返回台北。

馬英九在322當選總統後,胡錦濤即致電連戰,邀請他訪問北京,這是胡主動邀約的首位台灣政治領袖
。雖然海協、海基兩會即將恢復協商,但連戰這幾年和平之旅,3度與胡會面所建立的兩人互信,是沒辦法取代的,因此邀請連盡快赴陸訪問,也顯見胡對連的重視。

另外,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計劃在520國民黨執政後赴大陸訪問,重新啟動「國共平台」,吳伯雄昨天說,只要有助於兩岸和平、台灣安全及人民福祉,他不排除訪問大陸。

明報駐台記者彭孝維專電
Hi,?????

屬蛇者最怕蛇

K,
點評慧敏:思維混亂。言論有趣。

說蛇
文章日期:2008年4月26日
【明報專訊】人們常形容女人是蛇蠍心腸,為什麼要將蛇同女人連繫起來?蛇只是一種動物,何恨之有?但不知何故,蛇代表了罪惡。這大概源自《聖經.創世記》所載,夏娃偷吃伊甸園禁果,正是受了蛇的引誘。
慧敏有時不免聯想到,《聖經》提到的這條蛇,會否含有性象徵,例如代表了男性的生殖器,所以才能引誘夏娃?古代的神話就有所謂「蛙蛇合體」,蛙是女陰隱喻,而蛇則是男根隱喻。但這推測最好交由心理學家去研究了。
問王牧師,《聖經》裏的蛇是什麼意思?他說在《創世記》裏引誘夏娃吃禁果的那條蛇,是由魔鬼變身的。《創世記》又提到:「耶和華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我也同意蛇的形象很狡猾,在地上爬行,舉止很陰險。在職場我見過很多陰險狡猾的蛇,滑不溜手,到處亂竄,左兜右搭,佔盡便宜,有時更藏在草叢裏,擇人而噬。
但如果蛇代表邪惡,十二生肖屬蛇的豈不是很不值?公司的嘉露便是生肖屬蛇的,但我們都笑說她應是無毒蛇,不是蛇頭三角形的毒蛇;口內無毒牙,牙根無毒腺,不會害人。像《白蛇傳》裏的白蛇,便是白娘子的化身,用情很專一呢。
王牧師又說,《聖經》裏的蛇也有好的一面,例如耶穌曾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那是用蛇來預示耶穌的來臨了。而且蛇的狡猾,用來害人不好,用來自衛卻也無妨。故耶穌也對門徒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
不管蛇是好是壞,是善是惡,蛇是補品,吃蛇羹是慧敏的至愛。
[何慧敏]

申請“史美倫獎學金”赴美研修計劃

關向東關於申請“史美倫獎學金”的陳述
各位評委:
我並不是一位財經專業媒體的記者,但我所供事的中新社是一個綜合性通訊社,同樣需要面對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如何精准地解讀經濟現象背後的新聞,觀察分析經濟發展的趨勢,從宏觀到微觀,從國內到國際,就需要不斷提高經濟學學養。
正如2002年初進財經班,對林毅夫老師所言:請給我一雙慧眼吧,讓我學著用經濟學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這次申請,我也是這樣想。
報導關注金融和貿易
我的經濟報導主要關注金融和貿易兩部分:一是金融,如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證券市場的監管水準的議題、包括“亞元”議題在內的亞洲金融合作前景、美國經濟衰退下的次貸問題、香港金融市場監管的觀察等;二是世界貿易,如世貿組織關於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的談判、東盟與中國“十加一”等亞太區域經貿合作話題。
從財經班“結業”以來,在經濟合作與貿易部分,我報導了博鼇亞洲論壇報導在世貿多哈回合坎昆會議崩盤後的多方議論;05年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觀察場內部長級會議與場外NGO論壇,近身觀察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力;每年博鼇亞洲論壇期間,持續追蹤關於區域經濟合作的話題等。
金融部分,在港期間我專訪了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女士,也在“2006滬港青年經濟發展論壇”上採訪了上海市證券交易所經理朱從玖先生。對香港證券市場如何建立更加透明的監管制度,以及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如何在提升監管水準的同時,尋求更加多的自由度,改善內地金融市場改革落後於其他經濟領域改革的現狀,做了些比對。
是次申請,我希望有機會瞭解成熟的資本市場,如何構架監管機制,從而更精准觀察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機制改革的進程;也想瞭解林老師將供職的世界銀行,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怎樣評估與判斷。
特別申請理由
我提出申請還有一個特別理由。
在港任職期間,我於2005年5月7日編發了一條香港金融及業界對人民幣若升值對香港可能造成的影響稿件《綜述:香港業界恐人民幣升值增加通脹壓力》,引述當日香港報紙上的不可交割人民幣遠期市場交易報價,期望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幅度的預期。
文章導語如下:
“由於下周美國財金官員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官員舉行定期會面,一段時間以來憧憬人民幣升值的國際金融市場,期待雙方會晤後會宣佈將人民幣升值或擴闊人民幣匯率波幅,預期一個月及一年後人民幣將分別升值百分之一點二六及百分之六點0三。”
熟料,該報導四天后被《人民日報》網路版錯誤翻譯,稱“人民將於月內升值”云云,引發全球外匯市場一日瘋狂。
儘管,事件因為翻譯錯譯引起,但是我想也和自己的財經新聞編輯的技能有關。由於中新社的用戶多為海外華文報紙,通常不設有財經版面,金融新聞多在大陸新聞板塊出現,故中新社的金融報導多宏觀,少微觀,缺少精准分析的篇幅。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擾之一。
是次申請,我希望有機會與美國財經資訊資深編輯交流,甚至是證券交易員交流,瞭解在開放、透明的環境裏,他們的金融資訊如何在宏觀與微觀間拿捏。
為“自由貿易區”報導充電
目前,我的工作地在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這裏一年一度的博鼇亞洲論壇均設有金融、貿易相關板塊兒,故需要及時更新自己在這兩方面知識的儲備;剛剛舉辦建省辦經濟特區二十周年紀念的海南,再次提出建設“自由貿易區”的願景,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許多“先行先試”將在這個獨立地理單元上進行,這些也需要有別于傳統經濟報導的思維去觀察、報導。
綜上,我鄭重向是次的“史美倫獎學金”赴美交流計畫提出申請。

《財經》獎學金三期學員
中新社海南分社 採編主任 關向東
200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