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2008

嚇人的“雲端電腦”

K,
哇,好嚇人!!這不是意味著無處藏身了?無所遁形啦?
懷念中古時代!絲綢書簡,雙魚信箋,中國毛筆,英倫鵝毛……
等著人,為你寫字,為你送信,滿心期待,惴惴不安,多么美好的情愫。
這“云端”豈不是要教人被追得癲狂?如同這個狂躁的世界。
可是,可是,你敢戒了他么?戒得了么?
北島說,生活,網。

雲端電腦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明報專訊】互聯網搜尋巨擘Google再創新猷,最近推出自家瀏覽器Chrome,隨即激起各方議論,究竟所為何事?其一推測,Google此舉不單要爭奪市場,更要建造更穩固平台,為「雲端電腦」(Cloud computing)打下更廣闊的基礎。

所謂「雲端電腦」,是指用戶將數據貯存於網絡(雲)之中,透過高速寬頻傳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電腦下載使用,如天上浮雲,無處不在。用家毋須具備固定的辦公室,亦毋須擁有自己的電腦,走到哪裏,用到哪裏。
在Google的構思中,在不久將來,電腦之內毋須安裝各式軟件,只要具備互聯網瀏覽器,便能登入不同網站,操作網上文書處理器、試算表及簡報表等應用軟件;本來儲存在硬盤中的數據,亦轉移到伺服器中,隨時下載使用。

瀏覽器本來是一個閱讀機器,但在Google的構想之中,將來會變成一個操作平台。原本在某一電腦操作的功能,轉移到世界上任可一部電腦上運作。情一如電郵服務,早期收看郵件,必須下載到指定的電腦內閱讀;自從出現了網絡電郵(Web mail)之後,無論何處,遠至全球各地,都可以輕易登入查看及收發信息。

Google說:「今時今日,我們每天上網,不單是閱讀網頁,同時也是運作軟件。人們收看及下載短片、上網交談、參與網絡遊戲……所有這些功能在瀏覽器出現之初並不存在。」

Google的發言人說:「我們預計雲端電腦將會成為人們的神奇工具。」她預計在未來十年,雲端電腦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擔當重要的角色。

[陳耀華 cyiuwah@alumni.cuhk.net]

香港黃毓民和台灣李敖

他是毓民他怕誰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明報專訊】五秒鐘,請找出香港黃毓民和台灣李敖之間的十點雷同
有答案了未?無論如何,開估了:
一、兩人都犀利於文筆評論
二、兩人都厲害於嘴上言辭
三、兩人都有過「瘋狗」或「癲狗」的渾號或自稱
四、兩人都考慮過賣牛肉麵或真的賣過牛肉麵
五、兩人都抽過煙也戒了煙
六、兩人都打過人或幾乎出手打人
七、兩人都曾被言論封殺
八、兩人都組過政黨或政治組織
九、兩人都眼睛細小但目光銳利
十、兩人都做過立法議員或將做立法議員
憑此曲折行狀,黃毓民足跟李敖一樣列名《中國當代作家怪行錄》之類書籍內矣,若有廿一世紀版的《世說新語》,亦肯定不可遺漏他們的名字。
黃毓民,怪人也、直人也,在餐桌應對上禮貌敦厚,在政壇講台上狂躁激暴,「亦狂亦俠亦溫文」,時而開咪,時而執筆,時而炒股,時而賣吃,時而說禪,時而宣教,跟李敖一樣,百變精靈,玩盡人間,無忌無疾,恐怕是其中一位最自由快樂的香港中坑。
李敖曾被這樣形容:「他不太容易對不起朋友,但非常容易認為朋友對不起他」;因此,理來情無存,李敖經常跟朋友翻面對立。即連這點,黃毓民亦跟李敖有所相似,為了追求他自己眼中的「大是大非」,他是不怕跟朋友拍桌子罵混蛋的。毓民曾於文章內引用李敖名言「不怕孤立,才可獨立」,他們都有不怕孤立的本領,故才有能夠獨立的本錢,這是個人選擇,並非人人敢選,但即使敢選,也並非人人做得到。內地作家王朔曾謂「我是流氓我怕誰」,在特區,或可改為「我是毓民我怕誰」。
進入議會的毓民,值得期待,尤其一旦出現關乎壓制言論自由、框限學術自由的社會爭議,他更該奮勇無前,第一時間以議員身分發言抗爭;因為他經驗過被壓的滋味,唯有吃過苦的人,才會知痛。
各位觀眾,歡迎尊貴的議員毓民,請鼓掌。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

小思:人物訪談的功力

人物訪談的功力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明報專訊】人物訪談,本是文字記者的當行,可是卻非個個記者優為之。設問的工夫要緊,但訪談過程中,對受訪者細微言行的敏感度,隨機插問,也十分重要。寫的時候,選材取捨,筆力更應千斤,務求以不多字數,突顯人物個性特點,使對人物不認識的讀者,一讀難忘。對談又與訪談不同,因為對談者必須旗鼓相當,一起一伏,才見波瀾。
忽然講起這話題,只因近年就讀到兩本好書。
一本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訪談錄》,這名雖云訪談,其實查建英與受訪者同屬一時代人,共同經歷與記憶多,十多年過去,人人都積存「一腦袋見識,一肚子乾貨」,談起來碰撞出耀目火花,已非一般訪談,全書瀰漫一代人的血淚心思,而各顯秉性。查建英是其中一員,懂得很。
另一本是三聯書店出版,曾凡主編的《大師級》。訪談對像是十九位世界大師級的建築師、藝術家、電影時尚專家。負責訪問的相信是內地第一流雜誌的記者,設問、對話、撰文,都極在行,不是泛泛空論。我讀過不少貝聿銘的訪問,令狐磊寫的,就如詩似畫的點中貝聿銘的建築風格。蔡國強,香港人應通過奧運會開閉幕的煙花與爆破火力認識他——外國早就知道這位爆破藝術家了,香港一般市民聽過他的故事,恐怕不多。這倒可看看Lo(唉!又是不用中文署名)的訪談。許知遠寫賈樟柯,活現了山西漢子的率真與勇氣。
好書,可以知人!
[小思]
****
蹩腳的訪問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4日
【明報專訊】香港傳媒界不是沒有出色的訪問者和撰寫能手,只是蹩腳的也不少。
毫無準備,對受訪者一無所知,就去做訪問的多的是。問題可能出自人的專業訓練不足。可能上司分派工作過多,天天趕工,無從準備。可能上司要的料都千篇一律,訪來資料,不必突出等等,再加上採訪者觀人於微能力薄弱,不夠敏感,捕捉不了受訪者們特色,文筆又不聽使,有時只好「硬作」。
我喜歡看鳳凰衛視、中央台的一些較長播出時間的訪問,那些名訪問員知識豐富,準備充分,往往令受訪者無法抗拒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更有意料之外的問題,刺激了受訪者的思維。出色的訪談者話也不必多,不經意就抖出猛料來。
蹩腳的採訪者,最喜歡問:「你有什麼感覺?」在靈堂中,問:「你感覺點?」難道人家會答「我好快樂」?在運動員取得金牌後,問:「你感覺點?」答案自不會是「真慘」。這種問法,是懶惰,還是上司要的標準答案?香港記者追問郭晶晶的不是跳水技巧問題,好像除了嫁不嫁,就沒有話題了。有一回,某傳媒派了個人來做訪問,問的不過是一本知識小書的出版問題,深信在電視上只出現幾秒鐘,那人一開口就問:「何謂文學?」我當然可以行貨地答:「文學是人學」,但我沒答。他再問:「散文應該怎樣寫?」我只沒好氣反問他是不是要我開一學期課?此訪問終於泡湯。不知道他回去如何咒罵我。
訪談者最好抽空多看別人訪談紀錄。
[小思]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六十大寿

題辭兩幅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3日

【明報專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成立六十周年。出版界老前輩藍真兄來電,囑為其題寫賀辭。承蒙不棄,受寵若驚,欣然命筆,先後寫了兩幅。
先寫了第一幅﹕「忠誠服務讀者,供應精神糧食」。這十二個字,不是自擬,而是從記憶中跳出來的。
約六十多年前,曾在報刊上讀過這樣的傳聞。抗戰期間,在重慶開設的新華書店,店內左右,就掛這十二個字的兩幅立軸。不說它們是對聯,因為字義和平仄都不對偶。當時,有人這樣挑剔說﹕把為首的「忠」字和「供」字,拆去一半,「忠」字沒有下面的「心」字,「供」字沒有左邊的「人」字,便是「中共」兩字。由此可見,這書店是中共開設的。
其實,這樣的挑剔是無聊的。新華書店打正旗號,不是中共開設,還有誰會去用這樣的招牌?
寫後,不大愜意,因為有「冷飯」味。於是,再題寫自擬的十二個字﹕「新知源自讀書,讀書豐富生活」。把合併為三聯書店的生活、讀書、新知三個機構的原名,都嵌了在裏面。兩幅先後寄出了,後者附言﹕希望以此取代前者,但取決由對方。
生活、讀書和新知,都是歷史悠久的進步書店或出版社。所提供的精神糧食,使不少讀者,從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和理想。尤其是生活書店,鄒韜奮創辦,出版的《生活》周刊,成為了當時的青年導師。
啊!已經成立六十年了!那是1948年。這使我想起,我是什麼時候常常到三聯書店去的。1949年,我從油麻地官立學校,升讀位於堅尼地道的皇仁書院。讀的是上午班,每天中午放學,步行至中環乘船回家。每周總有三數次,回家前,到三聯書店去「打書釘」。那時,三聯書店位於大道中,在現在的華人行的斜對面的二樓。由大道中,直入一條寬闊的大巷,轉右,踏寬闊的木樓梯,上一層便到了。
任職立法會 議員時,也常到中環街市側的三聯書店。卸任後,少到中環,便少去了。
祝她為讀者供應更豐富的精神糧食!
[司徒華]

《天涯热风》编后记

K,
新出炉,编后记,为我们的《天涯热风》,忍不住放上来。是未完稿。今夜写到这里啦。
《天涯热风》编后记(草)
伴随着海南大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中新社海南分社也迈进双十年华。社里决定要编辑一册作品选集,这也是海南分社二十年来的第一本作品集。我这在海南分社成长起来的记者,有幸领命责任编辑这饱含了几代人心血的集子。
初闻之,颇蕴藉--惊觉自己的人生和这个心爱的机构,已经“并轨”了那么久!自问,是什么让自己对她如此“长情”?
再思索,很忐忑--二十年,几代人,万余篇,數百萬字,同事们对这片热土如此鄂鄂情深!如何选,怎样编,才能够对得起大家的笔耕岁月?
在推开通向过往二十年岁月的大门前,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然而,第一次追寻关于“我们”的答案,实在比任何一次采访都让我期待。

这是一个“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从2008年春节开始,乘着“时光穿梭机”,我在历史与现实间奔突。时常从历史里抬起头,吁口气,望椰风海韵,问今夕何夕?
一年十二本,二十年二百四十本,逐年逐月逐日翻开一册册发黄发脆的《中国新闻》,抚摸曾经每日厮磨的发稿、采用登记册,随着同事们的足迹笔迹,重走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重走海南特区从无到有的二十年,重走中新社人与热岛痴恋的二十年。
“原来建省时是这样设计的!”“那时候曾经如此!”“我们在坚持什么?”“未来到底走向哪里?”回溯走过的岁月,一个省,一个分社,如同一个人,会感慨万千,会扪心自问。
历史,其实就是人们的“信念”在岁月里的“铺排”;“记者”,其实就是为岁月留痕的现代“史官”。能否为岁月如实留痕,同样考验一个记者、一个机构的“信念”。
触摸同事们二十年万余篇数百万字的“留痕”,很欣慰“我们”始终清醒地扮演着“记者”这个角色,忠实地记录着大特区的风风雨雨,更录下了那些对“信念”的坚持与执着。
就这样,我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这也是一堂“新闻学高级研修”课程:如何全方位向海外“讲述”一个绿岛一片蓝海的故事,如何精准梳理繁杂的新闻现象,如何追寻表象背后的事实,如何透过“笔力”展示机构的价值取向,如何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如何在日常采访里体现人文精神……对新闻现场“第一手”的记录,尊重客观事实的“新闻人”精神,或严谨、或亲切的“入耳又入心”的写作手法,同事们一字一句回答着我的疑问。忽然惊觉,正在编辑的其实是一本与历史脉搏同步的、鲜活的“新闻学”教材。
为了精准地体现“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之理念,我们选择编年体为本书的体例,以年月日为“经”,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纬,精选每年度较有代表性事件的“记录”,希望透过这些已经沉淀到岁月里的字句,追忆这偏于一隅的小海岛大特区走过的岁岁年年,触摸那山那水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与心跳。
因为,“我们”,不想忘,忘不了。我对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因为资历太浅学养不够,尽管有了上述的编辑思想,面对同事们的作品,我还是战战兢兢,知道无论怎样,都很难编出一个全面而精准的版本。然,如同一个人,书也有自己的生命。文稿编选完毕,惊讶地发现,几代同事的文字,同声一脉,首尾相望。
开篇《夜访姚文绪》写于一九八六年,是创社社长何达在闻名遐迩的“汽车事件”之后,只身前往热岛探寻真相的力作。
这一年,何达还在香港《快报》上撰写《述评:海南岛何日腾飞――琼岛经济开发刍议(上、下篇)》。他写到:几十年坎坷的历史说明,海南岛的经济开发,首先需要有个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海南岛经济规律的指导方针。海南岛是中国这个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考虑海南的开发,不能离开中国的大局,不能只有小宏观没有大宏观,更不能盲目攀比,独闯蹊径,否则难免欲速而不达。
收关《罗保铭:海南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中重要棋子》,于二00八年八月十九日从香港发出。海南省长罗保铭在二00八年海南(香港)经贸活动周开幕致辞中说:“海南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中重要棋子,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推进海南大开发大开放的战略意图。海南再次迎来了大开发大开放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一个棋子”到“重要棋子”,“我们”中新社人不离不弃,陪着海南风雨兼程一路走了过来。
2008年9月12日 中秋前夜草拟于云南抚仙湖畔

9/12/2008

alink:聽聽歌兒:蔡琴《忘不了》







不了情
作词:陶秦
作曲:王福龄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
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泪
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夜落的惆怅
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寂寞的长巷而今斜月清照
冷落的秋千而今迎风轻摇
它重复你的叮咛一声声忘了忘了
它低诉我的衷曲一声声难了难了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春已尽
忘不了花已老忘不了离别的滋味
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恼

心若倦了泪也干了
这份深情难舍难了
曾经拥有天荒地老
已不见你暮暮与朝朝
这一份情永远难了
愿来生还能再度拥抱
爱一个人如何厮守到老
怎样面对一切我不知道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
为何你还来拨动我心跳
爱你怎么能了
今夜的你应该明了
缘难了情难了

三種靈鳥

第一次周會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大學校園又見簇簇人群。經過了稍為寧靜和寂寞的暑季,新的學年又在擾攘和熱鬧的氣氛中開始了。每年中文大學及各間書院都舉辦開學禮,主要是歡迎新同學。崇基學院除了歡迎新同學之外,還在第一次周會上歡迎新同事和新老師,以及放假後回到校園的一眾「崇基人」。
每年崇基開學的第一次周會,我都受邀對師生們說話。今年因為北京奧運的影響,在我腦中縈懷不去的形象,便是京奧的場館和標誌──鳥巢。
當我準備要講「鳥巢」的時候,我卻無意中發現,在崇基行政樓的天台上的幾盤花木之間,真的有一個鳥巢,內中還有三隻鳥蛋。數天下來,鳥蛋開始破裂,露出裏面只見皮肉沒有羽毛的雛鳥。又數天,雛鳥漸漸長出羽毛,而且時常張大嘴巴,要求餵食。我在旁邊窺視,看到兩隻全身烏黑、頭上一撮紅羽的雀鳥,一直在花槽邊盤旋,就知道那是雛鳥的雙親、鳥巢的主人。
正因如此,引起了我對校園中其他雀鳥的興趣。讓我發現崇基校園之中,除了奇花異草、老榕秀竹,幽谷清泉,還有許多自然之趣。由於花木之勝,引來很多不同種類的雀鳥在此棲身,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百鳥園。校園內最常見的雀鳥有:喜鵲和麻雀、黃鸝與青鳷、麻鷹及白鷺、灰鴿與烏鴉等等。當然,還有樓前的燕子和池中的水鴨。
不過,我想對崇基師生講的雀鳥,卻非一般校園中所見的飛鳥,而是三種靈鳥。他們是鳳凰、火鳥和鴿子
鳳凰」,是來自西方古希臘或古埃及的神鳥。鳳凰具有無比的毅力和鬥志,雖然他經歷重大的磨練、危險和壓力 ,甚至世界末日般的大災劫,但仍然堅持、不屈,從火焰的灰燼中重生,冉冉飛起,再翱翔於天地宇宙之間。
至於「火鳥」,有人說他原來是鸚鵡,但香港人見過鸚鵡學舌,甚不喜歡,所以我還是叫他「火鳥」。火鳥來自佛經。經云:有鳥戀故林,林中大火,林木盡摧。餘鳥皆散,惟此鳥以葉為勺,從河中取水,歸潑火上,不停不休,終力歇而死。此鳥對故土祖家,深情不斷,救火雖無補於事,但求盡己愛家愛國之心意而已矣。
鴿子來自基督教的聖經。希伯來聖經中有挪亞方舟的記載。在人類經歷洪水大災難之後,挪亞放出鴿子,鴿子飛回來,大水還沒有過去;鴿子回來,嘴裏含橄欖枝,帶來新生的希望。最後鴿子飛去不回來,象徵災難已經過去,大地重生,生命延續發展。此外,鴿子象徵和平,耶穌受洗時,從天降下鴿子,喻示上帝對人間的祝福。象徵神人和睦、天人合一。
北京的「鳥巢」在過去一個月來發出璀璨的光芒,造就了多少英雄和奇蹟。「鳥巢」好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轉變生命和改變世界。但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可建造「鳥巢」的地方,並在其中孕育靈性的雀鳥。有人會孵化出鳳凰,有人會培養出火鳥,有人則會孵化出和平的鴿子。請低頭看看你的心:看你心中有否一個鳥巢?在哪裏孕育哪一種靈鳥?
[梁元生 歷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

方善云:中國藝術家也要後殖民?

中國藝術家也要後殖民?
二○○八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踏入回歸後第十一年的香港,近年本土意識冒升,甚至由於中央主權與港人自治的特區政府之間的關係做成的中央與邊陲文化拉持互動,使「去殖」、「解殖」的呼號此起彼落而為人熟悉——然而正因為概念漸次普及,政治化的批判力量滲入各場域,藝術亦穿上簡易的反霸權意識形態框架,是否令「後殖民」論述正逐步失去其原生的生命力?

當下,中國當代藝術於國際間炒賣得紅火衝天,正在舉行的廣州藝術三年展,甘冒「大國沙文主義」之大不諱,以「向後殖民說再見」為策展主題,提出「後後殖民」的藝術主張。

「向後殖民說再見」意念的出現,源於策展人對「後殖民理論」不但日漸喪失批判性、且自己本身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體制、愈發牢固的意識型態,感到煩擾所致。三位策展人、香港的張頌仁、內地的高士明及瑞典的印度裔教授薩拉‧馬哈拉吉(Sarat Maharaj),對於後殖民理論以「他者」、「本土」、「差異」等等文化符號,編織了如羅網般現實與自我之間關係的基本框架,打撈與「身分政治」相關的資源作為批判對象,甚至作為創作機制、主導了藝術家的觀看角度與構思,提出質疑,認為「構成了一種『話語政治』」,「打造出一個形式上自由卻無法實現自由的社會,一個膜拜差異卻無從創造差異的社會。」

後殖:對政治藝術的雙重貶抑

「對於後殖民理論的政治批判性,我們正正是對之已經起了懷疑,甚至認為這種對是政治和藝術的雙重貶低。」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高士明如是說:「高舉政治批判題材、繪畫天安門的藝術家,往往未必有深刻的政治理念。政治理念的表達為何不是作為公民言論,而得滲透在藝術中?藝術家的政治批判能比政治家深刻?是否能比公民深刻?」高士明在美國藝術場合曾經半開現笑的自認是「反女性主義者」,嚇得在場藝術家全愣住,是既大膽亦慷慨發言。

然而,高士明與其餘策展人仍認為,後殖民理論裏有太多的抱怨、卻太少建設,泛政治的批判議題逐漸從「解構力量」變成「建構力量」,不但使批判由是失效,而且當藝術家過於輕易地取而濫用及消費,更是忘卻了藝術以「創作作為批判」的本位:「自由是從創作而來的,而不是從反壓迫而來的。中國人雖是很習慣於壓迫,但後殖民不應該賣弄傷口,應該要往前走。」

這策展概念,本來過於抽象而並不足以成為展覽的主題,高士明最早希望的是做一個「對抗展」,以「盛墟」(意指盛世中的廢墟)及「桃花源記」為題,互相並行對抗。不過,本年4月,當策展人在黃山召開三年展學術工作坊、與國際藝術家和策展人交流時發現,「後殖民」如今仍然是國際藝術大展中佔有支配位置,由此便立下展覽的起點,決定要向後殖民說再見。

在此黃山大會上,中國藝術家朱昱提出一個難題、同時是展現「向後殖民說不」的示範:朱昱的作品《為聯合國成員國所做的192個方案》,像給阿富汗的《盤絲大仙》,利用中國傳統蠶絲工藝,製作蠶繭,將一個參照在阿富汗的美軍士兵造型的雕塑,重重包裹,直到將這個美軍士兵作成一個蠶;又或給巴林的《罩袍》,找一位中國男人化裝成一位阿拉伯婦女,讓他身穿傳統的阿拉伯婦女罩袍在北京蒙面生活一年,並安置一個攝像頭在頭套中,拍攝每天的活動。這些給每一個國家的建議方案獨立展示的話,都是針對該國政治現實充滿涵意而又好玩刺激,然而整體結合地看,則充滿反諷意味,漫畫化了的計劃方案顯得荒誕可笑,朱昱解畫說:「當有了判斷世界的理論基礎時卻喪失了感受世界的準確直覺」,他指方案的計劃並不是透過他「自我的頭腦」,而是通過「公共的大腦」而設計,亦即是說創作的出發原點在於意識形態,卻與藝術家無關了。

飛行和轉機中的身分省思

《為聯合國成員國所做的192個方案》是展覽四部分之一的「思想屋」作品,另外與香港殖民經驗尤關、當中對身分的質疑、抗拒,亦是對後殖民理論中對於身分政治已呈僵化的挑戰。策展過程中,另一策展人馬哈拉吉分享了非洲舞者Seydou Boro的故事:Seydou問,怎樣才能去到鄰國Brazzaville?他得到的回答是:先去約翰內斯堡,再到中非,再轉巴黎,然後就可以到達。

馬哈拉吉揭示殖民網路其及空間組成的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宰制,充滿無奈與無力,但中國藝術家吳山專則在名為《黃色飛行》的作品,刻意重覆一段不斷以在各個機場中「中轉飛行」來延長的旅程,以探索身分的流動:

在中國藝術家崛起的1995年某日,吳山專在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在等候飛往香港的航班,想出了一個狂熱的飛行計劃:從北京出發,在世界上所有的國際機場轉機,在回歸之年最終抵達香港,這被藝術家視為一個被不斷推遲的欲望的地方:國際機場並不屬於任何國家,是民族國家之間的縫隙,身分政治的「飛地」,而在國際機場中轉、逗留,不但是免稅的購買天堂,Duty Free,也 Identity Free,「身分問題被蒸發了,留下的只是無身分的軀體」,從尚未回歸前的北京,跨越「國際」地出發,數年後,到達已屬「中國」的後殖民香港。這時間的無限延展,亦是中國藝術家處境的反思:在崛起的同時,他們的身分政治和意識形態符號最為得逞,國際大展亦肆意詮釋中國當代藝術的政治身分;那,對剛剛獲得「國際經驗」的中國藝術家們,是否可以在無窮無盡的飛行和轉機中,超越某種難以擺脫的身分界定,進入一個無歸屬的「身分自由」的空間,毋須再論及「東方」等等理論概念?

此外,另一重要部分是「行進中的計劃」——此雖不是應三年展而作,卻是17個藝術家們長期思考的課題、專注發掘與表現的藝術工作,從不同方面回應和延伸「與後殖民說再見」的展覽主題。劉大鴻那作為入場門口的作品《馬上信仰之所》,一個T字型的帳篷,以倒三角形的窗戶,分別描繪1949年以來重要人事的「二十四節氣」,圖象一如教堂彩窗的風格,與入口相對的二十幅浮雕組成的信仰屏風《祭壇》,融合成「兵營、集中營」和「教堂」的結合體,在國際歌高唱下播放《馬上信仰》短片,描述政治意識形態下的「新中國」歷史。

新中國.新婚姻

同樣正面並反思自身歷史的作品,還有50組藝術單位參展的「自由元素」部分中,印度的Archana Hande所作的包辦婚姻網絡裝置:女藝術家如今在孟買生活及工作,是堅持種內婚姻的婆羅門族,但印度歷史上許多殖民者在印度的遷入曾促成族際婚姻,使她對純種血統的研究。一個仿傚性玩具商店設計的裝置與「安排你的婚姻」網站,探討在歷史傳統和現代資本主義的兩種語境中,印度男女對身體欲望的轉變,從過去沙龍下若隱若現的塗得紅彤彤的女子屁股、演變至如今美容院內被漂得白淨光潔的臀部,在包辦或買賣婚姻制度內,可有合法性的差異。

Info

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時間/9月6日至11月16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廣東廣州市二沙島煙雨路38號

[文/方善云]

9/11/2008

和COM線上聊廣西云南和魚頭

我: hi
於 星期三 的 下午 11:45 時寄出
com: 嗨文友!
如何!
我去了當陪審員,剛回來,沒讀報有一星期!
我: 哈哈,好像勝利大逃亡:)行前忙暈了。路上樂暈了。
啊,什么樣的案子?
我就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沒辦法
com: 判一個人有罪原來很大精神壓力!
在路上?妳去了哪遊玩?
我: 昨天很過癮啊,從五點四十到晚上十點十分,我們一口氣開了快十七個小時。
com: 謀殺案……
嘩腳子都麻了吧?
我: 啊,很不一般的經歷。費思量么
com: 我買了新車子,電力氣油混合,環保,心愛!
我: 不會,我們開開玩玩,中間去廣西百色看鄧小平早年鬧事的地方,
趕緊放上博客給欣賞下下。哈哈,昨天一路開過來,風景如畫,好像在玩真版電子游戲
com: 對,而且被告很年輕,又有老婆兒子,真想死
我有一個嫂子住在廣西,未見過她,是我舅父的老婆,有一個女兒
原來妳渡假去了!
我: 山連山,很窮,但很美。人看起來很純。
com: 說起電子游戲,有無玩過 Wii?我玩了打網球,瑜伽,呼拉圈,好搞笑,原來電子游戲都可以好辛苦的!
我: MAYBOY再次扮作老拐子,把我從海南運到云南來了。一路靠GPS導航,加真人版女GPS搗亂,很好玩的。不累,但有點餓。
com: 看照片,好像很多路都鬆鬆的,未發展,很多泥
我: 不是啊,基本是高速公路。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00 時寄出
我: 云南路段,基本是以古棧道方式做出來的高速路,山連山,隧道接隧道,恐怕電游都沒有這么好玩
com: 咦?妳同什麼牌牌子 GPS?我用了一個 Garmin StreetPilot 330c 三年,死了,男友買了另一個 Garmin Nuva,但新車也有導航系統,所以我叫他退了,但我最愛 Garmin,好過 Sony 和 Magellan
我不是說云南,我說廣西未發展
我: 有時候,覺得直接向大山開過去,很害怕的,結果到了山腳,立刻出現一個長長的隧道;燈光忽明忽暗,盼著隧道口的亮光,又不想隧道那么快結束。我這人你知道,很麻煩的:))
com: 但聽說廣西菜也很好吃,未吃過
我: 真是知音,我們也是Garmin!!
com: 啊!那云南好多山了?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04 時寄出
com: Garmin 正呀!又大聲!還可以接上手提藍牙做免提的!
我: 廣西和云南都多山,廣西號稱十萬大山。云南呢,就是一個個山包,有點桂林山水的感覺。我是不是鉸餡兒啦?
我們直接接上了手機!
com: 我過裡現在開車時不能拿電話,犯法的,要用免提
我: 你忘了,我們倆是拍檔啊。一個開車,一個看,所以有真人版一說:))
com: 真是超正,開車時藍牙自動開
啊,妳別打盤,GPS 一定最短路程嘛!
我: 很精準呢,小路也識,遇到不認識的新路,還會自動調整。
com: 有無附近餐廳和超市指南?有更正!
我: 知不知啊,我們從海南的家開始定位,將云南準確的目的地輸入,然后就一切聽她的。真機靈,好想獎勵她:))
com: 人造衛星嘛……,沒有它,我在美國的生活可能會完全不一樣……,很多東西做不到,因為路實在太難找了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10 時寄出
com: 我所有工作地方,學校,醫生,朋友家等常去地方都入了,否則會迷路
我: 哎,說到吃,我就郁悶了。都怪我事先買了好多好吃的,結果在海南天天帶我去吃的MAYBOY為了趕路,竟然把午飯時間給糊弄不見啦,還想不吃晚飯一路開到目的地。最后,小女子我造反啦:)))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12 時寄出
com: 我手提電話都有 Google Maps,不過沒 GPS 那麼準,有一晚,放學回家途中封路了,我行另一條街,開呀開,轉幾下就迷失了,見到有劃牆,心裡開始發毛,知道那是危險區,隨時有人死的
我: 人家專心開車玩真版電游,不亦樂乎,不吃不喝都行,俺可不行。說,不讓吃飯,我就罷吃甜食、水果和汽水!
com: 傻的,去新地方當然更加要吃啦!不吃走寶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16 時寄出
我: 結果,天擦黑,終于在小鎮餐廳鬧到一頓鮮魚火鍋!!店家還養著兩只母女貓咪,MAYBOY權當喂三只貓啦@@@魚湯鮮極了:))人家問,滿足了?我說:還是得鬧!鬧是有好處的————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18 時寄出
我: 是啊,不知為何,快到昆玉高速前GPS忽然不干了。我們終于迷了一會兒路,請教了一回警察。
人讓機器給管住了。不過,好像很樂意:)
com: 我昨夜一個人吃了一湯碗麥西哥魚蝦尤魚湯…… ;-P
我: 昨天,我也開了一段高速,叫昆石高速,從石林開到昆明!!女司機,不是虛名@@
com: 妳下次試試關了再開
我: 你又饞我:((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21 時寄出
我: 開關幾次都不靈,不知什么原因。Mayboy說重新安裝一次。
com: 他們用鰍魚煮,用很多蕃茄,紅蘿蔔,很健康,我很愛吃麥西哥,很特別
現在也失靈?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24 時寄出
我: 不知道,他管我家所有機器,我只負責用用。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25 時寄出
com: 真幸福!
我: 昨天,有一段路不是高速,雙車道對開,還有許多大貨車。爬坡奇慢,得不停超車。我開了一會兒,遇到需要連超三輛車的狀況,嚇壞了。只好交出方向盤。
com: 怕什麼,照開嘛
人家慢妳就快手快腳超他,愈慢愈危機
不過我可是口輕輕,可能在大陸我也不敢開車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29 時寄出
我: MAYBOY開車,如跳探戈,不時超下下馬上又歸隊。可是,有一次,跟著一輛公共大巴后超車,連超三輛大貨車,結果公巴一閃歸隊了,我卻看見一輛大客車迎面逼過來,真是嚇得哭了。MAYBOY一閃,歸隊了,他說,他早看見了那車。可是,坐在副駕駛上的我,毫無準備。后來,不敢說怕了,他每超一次成功,我就“得、得、得……”,說不清是表揚他,還是安慰自己了。反正渾身好緊張。
哎呀,你和MAYBOY說的一模一樣
我呢,習慣慢慢開自己的道,讓別的車超我好啦。
可是,山路上的大貨車,實在是蝸牛,不得不超,不然就不是天黑的問題,是得開到天亮啦。嗬嗬。
com: 哎呀妳這樣說要是我也會心驚驚大佬,哎,迎面喎!妳講笑?!
我: 后來在高速,俺還是超得不錯,那是單行線麼。
沒講笑!真的。
所以,我們一上高速,就念現代化的好:)
com: 是要超的,選在直路上才超,看準了沒車,快手!
我: 話你知,我是第一次完整開一段高速路。
com: 山路是有點兒嚇人,尤其天黑或下雨……窄和濕很容易出事……
我: 好過癮。好多轉彎,上坡、下坡,比在海南開平地不一樣。
我把天給開黑啦:)
然后,趕緊交方向盤。
com: 妳是在平地開一小時十哩的小姐太太吧……,這個我認叻,我天天開高速開了好多年了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38 時寄出
我: 平地市區60-80,高速80-120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39 時寄出
我: 市區已經很溜了,可以不用想就開。MAYBOY問,那是不是一邊開一邊想心事?我如實答:是!!
com: 天黑開車要小心些,我開上北加洲探家人,一開六至八小時,上面很濕,有霧,真的什麼也看不見
妳們用千米計是不是?
我: 不過,山區的高速,嚇人也過癮,我想,一年后從云南回海南,我的車技應該有提高:))
是啊,千米/小時
行前剛去換了兩個前胎,還有四輪定位。
com: 開車是求生技能,要熟,人生路不熟,要是有起事來,一跳上車就溜
我: 哎,我累了,要跳上床去了:))
中秋你那里怎么過?我這兒有幾個選擇,一個是去西雙版納,一個去石林。
com: 睡好,小心身體,飲食要有分寸
我: 我覺湖邊看月色也不錯。已經被月餅包圍了。
是!!
com: 沒怎麼過,已吃了整盒月餅
有個台灣朋友請去他家食月餅,會去
他說在香港用四十美金買的,很靚,不知是什麼東東
我不愛外出,所以沒月色可看
我: 臺灣文化人蠻有味道的
於 星期四 的 上午 12:47 時寄出
com: 不是,他已完全中化,太太是北京人,生意在中港,在他家沒吃過什麼台灣菜,呵呵
我: 我喜歡那些在臺灣讀過書,然后放洋再回來的人們,東西都嘗了點,好玩兒。
com: 我們三個華人一個老外再加兩個小朋友多數都是吃BBQ,這裡很流行在家後園弄
我: 沒有獨立的臺灣菜,是閩南菜加粵菜加日本菜的混合體,這是我寫美食專欄時得到的咨詢。
com: 台灣很自由,如果我是台灣人,就不搬,留在那裡
我: 我吃不多BBQ,上火吖。我愛喝湯吃蔬果。有魚,就是好飯,特別是魚頭:))
com: 但他次次都是煮BBQ和沙律,最少弄碟B菜啦!
我: 那他不會弄菜@@
我要去睡啦@@
com: 我覺得廣東人煮食頭都OKAY,但不及湖南人
他兩公婆住在西人地方,口味不用,要我帶去吃填鴨
I mean 煮魚頭
com: 我兩年沒吃過湖南煮魚頭,小炒羊肉,很懷念,在 Monterey Park 有很勁的湖南大廚
我: 啊,你會吃辣
我就是不會,有一次吃辣吃到發燒了。港分同事說我“醉辣”。
com: 極愛
嘩,會發燒?
我: 喉嚨痛,然后發燒,和感冒癥狀一樣:((
com: 我以前單身,愛帶中國男生吃辣,老外吃內臟,懂吃魚頭的中國男生才有潛質,呵呵
我: 所以,MAYBOY每次點菜都要專門叫些不辣的,實在不行就幫我挑辣椒出來,或者叫人放碗水讓俺涮了再吃。
我是魚頭殺手!!
com: 看見他們吃的一頭大汗,有趣,哈哈
我: 最愛吮吸魚腦,還有專吃魚眼睛!
com: 妳不算數啊,這裡的華人,有些連魚骨也不會吐
我: 不行,寫得饞死了:))我家里還有肥仔晚上給打的魚,回去吃了。不和你玩了。
com:Mayboy 都幾細心
也好!別過!Have a good one!
我: 我也細心啊,對我家兩個大男孩。
88
com:BB

9/10/2008

“我是關關”飛電

鳴謝HM在小女子脫網期間,播發本博飛信專電!!
(“我是关关”供本博专电,转载请尊重版权!)“我是关关”琼州海峡9月8日7:30电:各位兄弟姐妹,在曾经好熟悉,如今很陌生的秀英码头左突右奔,我们终于上了开往北海的北部湾一号!左右都是十吨大货车!这下知道什么是限高3.9米啦。俺们将在夜的海上度过云南之旅的第一夜!明晨的五点抵达北海。有内线给留了船头两人间的头等舱,可以看落日,看船踏浪,晚餐鱼肉兼备,自备水蜜桃和平果。
发布者 面朝大海 (http://yhmcns.blog.sohu.com/)
2008-09-09 14:40 回复
--------------------------------------------------------------------------------

(“我是关关”供本博专电,转载请尊重版权!)“我是关关”9月9日10:20am百色电:清晨五时四十分, 在俺们的率领下,十几辆十吨大卡鱼贯窜入北海境内。在GPS地图加话痨的引领下,摸到银滩大道,上南北高速,转南百高速!见有小平同志当年登高聚众闹事之纪念地,立刻闹高律师带真人版女GPS下高速专程前往考察。小平同志登高望远,右手一挥,右江就从右流了过来,高速公路就从东向西开了过来,大理石就搬进了山顶纪念馆,为了让小平同志及其仰慕者充分自我欣赏,不锈钢贴面进了卫生间隔间。四壁明恍恍,看谁敢使坏!晕阿@@
×××××××××××××××××××××××
我是关关9月9日澄江10:10pm电:晚十点十分安全抵达目的地云南玉溪市澄江县右所镇矣旧村牡丹假日酒店,再见肥仔!多谢各位关心!

拼貼浮城李歐梵

拼貼浮城李歐梵
——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沒有根而生活,是需要勇氣的,一本小說的扉頁上寫這麼的一句話。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意志和信心。另一本小說寫過,一名不存在的騎士,只是一套空盔甲,查里曼大帝問他,那麼,你靠什麼支持自己活下去?他答:憑意志和信心。

——西西《浮城誌異》

關於我城的文字,穿梭在充滿比利時畫家馬格列特超現實風格的動畫之中,與維港上港島天空輪廓線飄浮的無數紳士背面身影,男子在陰暗中綿密的爬無止境的階梯,還有本土動畫代表作品麥兜在大牌檔永無法得到心目中想要的套餐,拼貼結合成約5分鐘的短片,最後以被置換了香港文化中心的空中浮城作結。攀爬樓梯與懸浮半空,的確是我城生活空間的日常經驗。

這是李歐梵與副手許張敏參展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作品《文本香港》。

文本香港 遠征威尼斯

今年是「中國香港」第四度參展,由新學年將到中大任職的許焯權教授與一年後退休的中文大學文化學者李歐梵教授,聯合策展。二人不獨統籌香港12個參展單位,扛「文化工房:香港在威尼斯」的參展主題旗幟,遠赴意大利,亦分別完成以「文本」為回應角度的作品,向國際展覽是屆總策展人畢斯基(Betsky)
定下的主題「Out there:Beyond Building」,延展「建築不只是蓋房子」的視野。

文字是李歐梵之所長,文學為他學養的根本,「文本」遂成為他為「建築」此一動用創意與想像力的文化活動作詮釋的基礎。事實上,香港文學中早已有不少作品,寫作過城市有形與無形空間的關係。例如策展人何慶基闡釋虛構創作的魚頭人身的香港中古人種盧停的歷史意議;董啟章的《地圖集》中虛點的北海岸線透露的將由填海主導的未來景象;潘國靈等年輕作家筆下的《I城誌》中太平山石寸寸爬升而城市逐分下沉的意象……李歐梵和許張敏摘取這些文字,譯成英文,變成掛飾,懸吊在威尼斯Arensale的香港館內,成為李歐梵編採、剪裁、再現的香港描述的角度。

而經典的文學聲音以外,李歐梵和許張敏亦採擷平常人的視野,以「在香港行街有什麼感覺」等提問,觸發大學生思索一向被認為是「石屎森林」的香港,建築除了被單調物化成只是一棟棟高樓之外,置身其中,仍會有哪些文化體驗。

而同屬「文化」範疇的,還有許焯權的《威尼斯的香港脈絡》,以長幅維港兩岸的景觀述說影響想像我城的權力地圖。

此外,另外五個範疇包括:

媒介:由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杜娟及同伴創作的《識別都市》,以閉路電視攝下參觀者,將其身影融入香港電影的虛擬本地街景;胡恩威會將會場的黑房間塗作全白,放映沿電車路線自西到北、雙層巴士從北到西、由東至南的層次豐富的攝影。

城市:建築設計師團隊Joshua
Bolchover的《瞬間烏托邦:開放禁區》想像2010年政府將開放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有什麼可能性;而建築師吳恩融的《潘朵拉的盒子》恍如樓盤設計圖,暗示每個建築物之間的幽徑流轉的何種觀點、價值、欲望與希望。

景觀:設計製作室eskyiu的《都市田園:構織垂直景觀》,將在展場實地築起綠色走廊,要觀眾在本地植物園繞下領會綠化的實際操作;規劃及建築設計公司RAD則以《偶發都市主義:策略性都市重組》中堆塞日常物品的高樓模型,表達香港城市發展的偶發性(Accidental)由九龍城寨出發的觀點。

房子: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維仁的《都市庭園:再織城市》,將四合院式房子重組,拼入香港高樓建築,是以舊有庭園設計作為解決都市擠密空間問題的再都都市紋理方法;喜柏建築事務所創意總監余嘯峰的《摹擬四川梯田建築研究計劃》,則利用梯田的環境優勢,為四川地震安置善後提出回應。

物件:在剛過去的「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中年青藝術家黃國才以三輪車上的鐵皮屋子《流浪家居》,引起大眾對本地露宿者問題的關注,是項作品將再於威尼斯上反思許多人需肩負一生物業債的港式生活;而建築師隊伍Jason
Carlow等人的《控制塔》,實質是7米高的巨塔,以電腦摸擬燈光方向等等影響的元素,容讓不斷的摧、再建構,以思索「控制」的意義。

12個作品,如今每份獲政府資助兩萬元參展——上屆參展,香港團隊得以文化之名,由民政局長特別批出資助,今屆則改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撥款——但以李歐梵隊伍的《文本香港》這原創作品為例,因得到友人的義助才得以完成動畫,許張敏表示若以市價行事,起碼得花費十幾萬元!身兼策展行政工作的她,亦因糾纏於行政工作叫苦:是次雙年展,政府以「等額配比」策略(Match
Fund)資助,參展者籌得1元可獲政府再津貼1元,故策展人與參展者都需廣泛募集商業資助,可惜「每做一件事,譬如贊助者的商標如何放置,除了策展人同事後,還要得到督導委員會、藝發局、意大利中介機構轉問威尼斯雙年獎當局、以及香港政府的資助機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一個動作要發10個電郵匯報跟進」!

藝術家為行政工作叫苦

是次雙年展香港參展5月才申請成功,從構思至完成作品只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卻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心神在行政程序上,李歐梵教授亦大為懊惱,不禁要提出批評。

更甚的是,由於資助額微薄,而建築雙年展的作品不乏大規模的作品,連運輸物流以及參展者往威尼斯的交通住宿,每項作品2萬港元資助明顯不敷應用。許焯權與李歐梵兩位策展者,即捐出策展費用,補貼8名義工飛赴威尼斯作設立場地等後勤支援,此中已涉起碼15萬元,另外還要備留今年下旬至明年初將回港展出的回應展預算基金。

「參展威尼斯雙年展是光榮香港的事,為何政府不能慷慨捐助?」藝術家與文化人每每付出精神的貢獻,為什麼總是連經濟回報也沒有,甚至反過來要自掏腰包?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預展:9 月11至13日

公開展覽:9月14日至11月23日

展場:意大利威尼斯香港館

網址:http://www.venicebiennale.hk

[文:鄭依依、圖:秦偉]

楊照:貝多芬的苦心

貝多芬的苦心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貝多芬活在歐洲最動盪的革命年代,終其一生,他相信自由與進步的新價值,他更相信,音樂應該反映出新價值所帶來的熱情感受。在他有生之年,他看到了新價值的誕生、發展,卻也經歷了多次新價值的倒退、挫敗。

第一次倒退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引發的流血大屠殺:以自由之名,人無情地殺害自己的同胞、鄰人;第二次,則是拿破崙背棄民主體制稱帝,貝多芬氣得將本來寫在第三號交響樂曲封面,給拿破崙的獻辭刪掉;第三次,拿破崙失敗後,歐洲陷入復古保守的風氣中,尤其以奧地利總理梅特涅為其代表,想盡辦法打壓自由與進步的思潮。

貝多芬的最後傑作,第九號《合唱交響曲》,就在梅特涅當道的肅殺氣氛中完成。貝多芬決定要讓這首交響樂曲以前所未見的方式,結束在人聲與樂團的大交響中,除了有他一貫要讓交響樂更豐富的形式野心外,還有他的時代責任感。他要用當時最受歡迎,最多人喜愛的交響樂,吸引大家來聆聽他從席勒詩中讀到的理想信息。

要讓人聲和樂團合而為一,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這首曲子前三個樂章,只有傳統的器樂聲,如何進入第四樂章讓《快樂頌》歌曲融入,而不讓人覺得突兀、莫名其妙?貝多芬讓第四樂章從一連串彷彿散掉的和聲開始,然後一點點一點點逐步引進前面三個樂章出現過的旋律片段,掙扎努力地要把樂曲收束整理起來。散放失序的力量和收拾整理的力量彼此擷抗。終於,人聲合唱順勢湧冒,解決了原來的矛盾,秩序戰勝了混亂,於是本來就焦躁期待秩序的聽眾,當然不會視人聲為異物,反而積極地歡迎這讓樂曲成型的元素加入。

而且他們會清楚聽見歌聲中傳遞的信息。貝多芬讓前面樂章的主題回來,可是做了細微而關鍵的改變。例如讓重音從正常的第一拍,換到本來應該最弱的第四拍上面去。那奇怪,格外引人注意的重音響起,合唱團同時唱:「Al-le」,那是「Alle
Menshen werden Bruder」句子的開端,「所有人都該成為兄弟」,最進步的博愛信仰,隨音樂滑入每個聽眾的意識裏去。

貝多芬不要人們無關痛癢地聽「所有人都該成為兄弟」,他鋪陳了一個神妙奇幻的音樂環境,把那句話放進去,讓那句話成為神聖的指令,讓那麼一句多少人都聽過的話,帶上新的生命、新的效力。

聽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不要只是聽那一點點熟悉的旋律,反正靜坐時間多得很,仔細從頭聽到尾,同時想像體會,一個始終信仰自由、進步的偉大心靈,跨越時空繼續朝我們傳來的理想典範。

[楊照 台灣作家.《新新聞》社長]

9/08/2008

在路上

K,
午間,二哥作東,大哥、大嫂、三哥、四哥、還有紅,在“海口賓館和望海樓”之間的“拾味館”,為MAYBOY和小女子餞行,呵呵,一鍋骨頭湯,把俺們打發啦:))
大哥:真的開車去云南啊。
二哥:還招男司機不?
MAYBOY:俺招了個女司機。
大嫂:俺要坐車不開車。
紅:就是當陪開的女朋友。
小女子:就是說,我要向左,我還想向右,哪一類?:))

三嫂給定了船位,晚六時,MAYBOY將攜女司機登船,一夜順風去北海!
然后,上那個叫做“南北”的高速路,直發昆明。

一車行李,半車月餅@@@

9/07/2008

alink:天哪,張繼青老師城大開課!

alink:中新海南網改版啦

放下愛。放不下。


K,
選舉日清早,收到E的E,盡管手中無票,心也回到了夢城。還記得去年返港,正遇到立法會補選投票之日,清早陪著玲,一起走出她位于天后的望海大宅,急急趕去維園對面的投票站。晚上,又陪著她等在電視前看結果。那是焦急的一天,她的;我,陪著,感動。

前兩日,與分社的小同事們最后一次工作午餐,在路邊樹蔭下的大排檔。
好像好多次哦。我們吃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成了一場公民意識、媒體責任討論會。看著新一代的編輯、記者,現實中仍被“蒙在鼓里”,心卻已經開始渴望飛翔的——“執筆者”,小女子忍不住會將聽到、看到、想到的與他們分享。而小編輯,每日在選取港澳臺新聞時,也真的實時關注臺港兩地的選情呢。
我們,說起了今日將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說起了最新出現了“老少配”,說起了選民的熱情。新 畢業的小Y,蒙蒙的問:選誰,那么重要么?她說,新入學時,在一次全校大會后,主席宣布所有師生投票選區人大代表,投了票才可以去食堂。選誰呢?發下兩張選票。誰是誰?不知道。于是,誰的名字比較順眼,就投誰了。之后,主席宣布:校黨委書記當選區人大代表,就是全校師生的“人民代表”。代表什么呢?小Y說,不知道。搞鬼的是,當天小Y忽然對大家說:我上網測智商,做完機器給的題,牠說:遺憾地告訴你,你的智商只有80分。小女子聽了,哈哈大笑,恭喜你,如果我測,會更低。我會得把那非人性的小機器,玩氣死!!:))

小女子,給大家講起了灣仔區議會的甘甘,那位理著板寸、說話焦灼,從其他區跑去灣仔競選議員,就是為了保護香港之灣仔的女子。她是為了利東街的拆遷,在街坊、政府、專業人士、媒體間奔跑的“區議員”,是為了保住灣仔太原街、交加街舊街市,和8003灣仔組發生親密接觸的“區議員”,是讓小女子第一次為“在地生活”卻手中無票遺憾的“區議員”。
小編輯、小技術,為了海口海甸溪北即將拆遷的“老海口”,做了最后的筆錄與影錄。然而,拆遷的大潮,還是擋不住要把那些承載著海口之為海口的老宅、老廟拆或搬,祖祖輩輩的人脈眼看就要被打散。他們急,也覺得很無力,即使“手中有網”。怎么看?
小女子說:從玉沙村毫不猶豫十五天拆遷,包括拆了老廟;到海甸溪北開始和百姓商量邊建安置房邊拆,多少調查了些廟宇的文物價值,政府還是在媒體的推動下,進了一點點。這次,從我們為海甸溪最后的漁村畫像,到網上出現網民自發拍攝那些老宅、老廟、老民生,形成一個網上的輿論潮。那么,下一次,政府的文物部門,就不敢再懵懂懂對我們的記者說,規劃局讓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文物不文物,其實不歸我們管;市長,就不敢總是“讓屁股決定腦袋”,因為,烏紗真的可能會飛。
小編輯說:我最擔心海口的“府城”,那里可是海南歷史文化的重地,眼看就要拆到那里了。
小女子言:那么,早早就開始梳理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宅一廟,教海口人看清自己家的寶貝在那兒,看好了。

“社會是多種合力推著前行的,你的力量也是其中一股,如果你覺得她走偏了,你袖手而不出力,那社會會離你的夢想越來越遠,所以,你別無選擇!!”這是2007年博鰲年會時,我的老師林毅夫到采訪間來看望他的學生時,給正在迷惘的我留下的教導。不知道,會不會對小才子、小編輯、小技術們有幫助?
林老師,現在在華盛頓世界銀行做首席經濟學家、副行長,他將用這樣的理念,看看是不是在價值混亂、經濟低迷的世界,能夠幫助更多的窮困國家,站起來。

不好意思,正在整理行裝,看到了別人的文字,忍不住想寫,很亂,如我現在的心情。

昨晚,在新輝劃版到深夜,新書還是沒有完形。期間,接到鮑省長的太太魏老師從京城打來的長長電話,說起了我寫的關于鮑的專訪,覺得有話要對這位關記者說。
她說了很久,關于建設與環境,關于國內完全沒有覺醒的真的環境意識,語速快而急。那是和周小川那批海歸,同時介入中國改革大潮的女子,對這片山河放不下的拳拳之心。
我,聽了,汗顏!!

想放手,放不下!
書稿,要到云南在線上接著看版;心,還留在島上,留在新聞里。
MAYBOY甜蜜地在那兒酣睡;肥仔在等著媽的第一餐;云南的兄弟們,已經說好了要接風;并肩多年的妹妹,率小同事們又一次餞行,這回為高先和高太;海南的同月同日生大哥,說要到碼頭去送行;清早去保安亭取回沉甸甸兩盒月餅,小編輯深夜悄悄放下的;收到平兒電話,“政府”表示要服務到家,當真開著那黑黑的別克,給小女子和MAYBOY送來一大罐山野的蜜……
我,好難。
清晨,也落淚。

轉E的E如下:
今天投票日,請朋友們務必投票。
都是爛蘋果?那就投相對不爛的。廢票也比棄權的好。

剪報見附件。

投票須知
‧ 投票時間為上午7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
‧ ‧選民須攜同香港身份證,前往投票通知書上指定的票站投票
‧ ‧投票時必須使用票站提供的剔印,不可塗污選票,否則當廢票論
‧ ‧每個地區選區無論有多少議席,只可投一票
‧ ‧功能組別選民可在本身地區選區票站投票
‧ ‧票站內不可攝影或使用手提電話
‧ ‧毋須公開投票意向,也不一定要回應票站調查機構的查詢
‧ ‧選舉事務處熱線電話:2891 1001(上午7時至晚上11時)
tvkmaux

心一起跳過

不一樣
文章日期:2008年9月7日
【明報專訊】剛出席了一個舊同學聚會。在一間咖啡室裏,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只是出席的那些人、談的那些事,是那樣的虛無縹緲。數個小時,換來的不過是在心中一個出席的紀錄,一個可有可無的記憶,總沒有事情能上心頭。
然後聚會結束了,還不想回家,獨自一人在書店裏逛,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追上前,輕輕問候,閒聊幾句。短短的數分鐘,心中所得到的,竟比那數小時的聚會,多很多、很多。
的確,那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有緣,卻無分。雖有緣在人生路上共同走過一段路,卻始終無法在彼此的心裏留下一點烙印。將來再見,不過是重溫那一段同路卻不同步的日子而已。
卻有些人,在那緣之外多一點分,不但曾經同路,而且步伐一致過,心跳同步過,一同哭過笑過成長過。心一起跳過,一切都不一樣。在相逢的那一天,重溫當天的日子,心仍會一如既往地以同步的韻律跳動。
那些人,可以與你以任何方式相遇,以任何方式分別,可以是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你的朋友、你的情人、你的任何人。唯獨在你的心裏,你知道,他們有那些特定的位置。即使在很久很久之後,想起那些一起走過的日子,你仍會微笑。
往事如煙,當一切已經事過境遷、雲淡風輕的時候,有誰依然在你的心中,有誰的心還可以與你同步?世事無常,可否不等那個偶遇,我們好好的相聚? [陳倩雯]

讀點詩吧:一寸紅心四廂花影

「四廂花影怒於潮」
文章日期:2008年9月7日
【明報專訊】我很喜愛龔自珍這一首七絕,《夢中作四截句》(其二),如下﹕
黃金華髮兩飄蕭,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紅簾底月,四廂花影怒於潮。
先作簡略註釋和語譯。飄蕭﹕散失,凋殘。我的黃金沒有了,白髮也零落了。六九﹕道家語百六陽九的省稱,指世風大壞之時。我經歷了混亂糜爛的局勢,但年輕時的雄心壯志仍在。叱﹕斥呼。海紅﹕一種柑橘的紅色。我呼喚起被深紅色簾幕遮蓋的月亮。四廂﹕四周。在月色下,到處的花影好像怒潮一樣勁勃。
為什麼喜愛呢?第一二句,與我此刻的處境心態相似。第三四句,使我聯想到,在那紅色鐵幕後面,「四廂花影怒於潮」的現實。尤其是這最後的一句,寫得實在生動奇特。
我想把這一句,與另一句龔詩,湊成一聯。終於,在七古《題盆中蘭花四首》(其三)中,找到了,全首如下﹕
謚汝合歡者誰子?一寸春心紅到死。旁人誤作淡妝看,持問燕姬何所似?吾琴未碎百不憂,佳名入手還千秋。合歡人來夢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也來作簡略註釋和語譯。謚﹕命名。蘭花又名合歡,是誰給你這個好名字呢?你的紅色的花蕊,一直到萎謝也不變色凋敗。一些人不欣賞你這高貴的品格,只從表面上把你誤看作淡妝的女子。燕姬﹕北方、燕地的美女。拿去請教北地美女,你像什麼?佳名﹕指合歡這個異名。入手﹕得到了。還千秋﹕更能千載留名。我的雄心壯志雖未能實現,有百種千種憂愁,但琴未碎而仍在,可以彈琴去排遣。你得到這個美好的異名,更能使你千載留名,貌質相副,因而歡樂無窮。人來夢中去﹕以擬人來比喻合歡花,在作者夢中出現又消失。卿﹕本來是對對方的尊稱,這裏指合歡花尊稱作者。哦﹕吟詠。《四愁》﹕東漢張衡的《四愁詩》。你醒來,可以彈琴解憂,我不必再陪伴你吟詠《四愁詩》而要離去了。
在此詩中,選出哪一句來作集句聯呢?「一寸春心紅到死,四廂花影怒於潮」。
[司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