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009

仔的人生開始了


K,
高寶清早對我說,媽,晚上不在家吃飯,海南中學初二五班一幫新同學聚。
我說:哎呀,最好回來啊。今天是情人節。
高寶:那更不想當你倆的燈泡了。你倆單獨聚吧。
我知道,高寶長大了。
今年大年初一初二,我倆清早起來做過兩次新年長談。
大年初一,是談他和爹地一輩子的關係:你已經高過爹地了。可是你記住了啊,無論你如何高大,如何有力,如何有成就,爹地永遠是我家最聰明的頭腦,仔,你得一輩子敬你爹。永遠不可以欺負爹地。
大年初二,就談他未來會遇到的女子。媽咪說,如果遇到人責備你總是把掙來的都吃掉了,那么就不要再接觸了。不懂得“人生就為了那口飯”的女子,是不會懂得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的,難以共渡人生之海。

今兒,我帶他去拍登記照,要辦新的校卡了。仔,長得越來越帥,我知道,他的人生就要開始了,苦,也就跟著要來了。這個情人節,會是他初初去體會青春揮霍的日子嗎。
“放心,我們是一幫人。”
“哦……”

找來這首詩,仔也真的應媽的要求一字字讀了。
仔說:“放心,我不會那么傻。”
媽咪:“不論你的人生遇到什么,記得媽總是會等你吃飯的,就好。”



前面是作家黃春明在兒子自殺後一年所作的詩,
後面是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妻子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的文章。
現在許多學校正提倡"生命教育" 這是上課時很好的題目

----------------------------------------------

《國峻不回來吃飯》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黃春明 ----------------------------------------------

相信我,你沒有!    / 洪蘭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報,因為吃飯時,
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
全身器官都不浪費。
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
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
那天,正在啃饅頭時,
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K明」三個字。
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
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
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
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
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
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
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
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
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
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
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
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
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
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
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
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
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
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
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愛吃什麼,
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
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
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
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
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
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
有時我還沒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
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
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
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
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
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
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
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
不可逆轉的旅程呢?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
「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
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
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
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
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
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
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
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
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
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
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
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
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
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
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
相信我,你沒有。

也愛讀詞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人生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宋朝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宋朝柳咏的《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這是原詞:

鹊踏枝(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宋·柳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帶漸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讀點詩吧:上邪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讀點詩吧:禮物

禮物
陸穎魚
我無法割開身體
送你一個心臟
我只能割開心臟
送你一件心事
我無法建造一個世界
讓你隨時進入
我只能放棄自己的世界
讓你隨時離去
我把玻璃瓶放在
黃昏的窗邊靜靜等
流出來了
一滴一滴的晶瑩
鹹味的日落在瓶裏
儲存了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留下一些
卻每天都蒸發一些
玻璃瓶仍然空空的
氧氣稀薄下來
我已經無法淚流自如
方便你去拭乾
或者煩厭
我只能把玻璃瓶
放在你邊
留言一整年的眼神
你不知道
我只是想
用特別的方法
做一份禮物送你

2/13/2009

萬象。陪讀。


K,
不準備開工,想把難得的“抽離”進行下去,上帝給的自由期還可以持續到八月底。
在撫仙湖,小女子算是小隱于野,回了島上,看看能否耐得住,大隱于市。
日子,這樣過,洗衣,煮飯,教崽子,遛小狗。然后,讀書,寫字。一天不出聲,也不寂寞。
“俺現在被養著呢!包養!!”那日,在撫仙湖,俺在電話里對特會掙的安姐姐說。
姐姐回:臭美吧,你@@

今日午后,帶胡蘭成和小屁顛轉悠完畢,他倆在園子里曬太陽發呆,小女子坐在一棵芒果樹下,把這本《萬象》翻完了。總第一一0期,第十卷第十期,二00八年十月出版。

幾篇文字好玩兒:《三島由紀夫軼事》、《畫中人》、《卡夫卡的眼睛》、《古爾德看聽讀》……主編俞曉群總是有點情色兮兮啊。

錄點字:
周成林《三島由紀夫軼事》,寫三島與李奇去一個叫做后樂園的健身房,很是傳神:三島在那里人緣不錯,因為他不裝模作樣,不以名作家自居。然而,三島亦與眾人保持適當距離,健身之后沐浴,眾人擠進鋪滿瓷磚盛滿熱水的大浴池,李奇總是很期待,而三島則情愿單獨沐浴。隨后,這位健身作家前身背轉,搭著毛巾,穿上短褲,套上外衣,頸上一根細細金鏈,老友記般揮揮手,匆匆一笑離去
寫和三島在一起,就像演戲。一九五八年,三島在新居開派對:一道樓梯突然降至客廳,但樓梯并不通向何方,只通往高出一道陽臺環繞的小門。三島就是從這道樓梯走向他的客人,先讓自己在小陽臺上現身。
李奇評爛漫主義者三島之死:“他真的痛恨他的國家變得理性、實用與調和。……他的自殺也許是一則政治宣言、一則美學宣言,但亦是一則絕望的個人宣言。……”

朱紅《畫中人》,寫以日本著名女畫家上村松園為藍本的電影《序之舞》:一筆一畫在人生中定格,這是電影《序之舞》所帶來的美感,它無關風月,不是女權,而是一段生命之過程的展現——所謂詩窮而后工,在人生的仄縫里去尋找藝術那片室外桃源,或許會有更多的可能?而面對生命中的平常與瑣屑,流逝的青春,懼怕“從此平庸處世,做妻生仔的過一世!”(林徽因致胡適信中語)的,不只是一個人。

馬家輝《卡夫卡的眼睛》:卡夫卡的长相确实适宜于成为海报照片,一双圆头窄尾的大眼睛承载了犹太族裔的千年悲愁,两只尖得怪异的耳朵往上竖起,像欲接收天地间任何一项最细微的情感信息。卡夫卡在照片里直视着你,认识他的人很想过去跟他打招呼“grüß Gott”或“Dobré odpoledne”,从没听过卡夫卡是谁的人亦会忍不住好奇探窥他的謎樣身世,你想说什么呀,年轻人,为什么忧郁的眼神总像有口难言?

“无法平心静气地与他交谈,这有另一个说来也很自然的后果:我连话都不会说了。本来我大概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的,但像一般人那样流畅地说话我该是可以的吧,然而你却很早就禁止我说话了。从那时候起,你那句威吓的话‘不许回嘴!’以及你那同时高高举起的手就一直紧紧地伴随着我。我在你面前变得说话结结巴巴,即使这样你还受不了,最后我干脆不说话了。”——《致父亲的信》卡夫卡

……
其實布拉格令我聯想起托馬斯多於卡夫卡; 後者冷峻, 前者熱情, 雖然後者是真實的人物而前者只是虛構的血肉。
托馬斯是米蘭昆德拉筆下的男主角。 我到底是先看電影然後才看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呢, 抑或相反? 時間太久了, 我忘記了, 總之曾有許多個日子我誤以為自己是托馬斯。 那是在台北的留學歲月, 廿歲出頭, 這樣的年齡如果不對托馬斯的情慾糾纏有所認同, 恐怕不是太早熟便是太魯鈍了。

在托馬斯的生命里,愛情本是偶然,在愛情的國度內,尚有太多未及實現的愛情,“人竟然看不到這些偶然,因此剝奪了自己生命里的美的維度。”可是,托馬斯“不是執迷于女人,而是執迷于每個女人都有無從想象的部分,換句話說,他執迷的這百萬分之一的不同,它讓每個女人有別于其他的女人。只有在性之中,這百萬分之一的不同才顯得珍貴,因為它在大庭廣眾之下是看不到的,它得要用征服的。性像個保險柜,里頭隱藏著屬于女性的‘我’的秘密”。

托馬斯除了情欲之外,還做了一件逃脫的事情:由于懶得向捷克專政者和蘇聯占有者獻出政治效忠,他選擇了離棄,不做醫生,改做工人,每天洗刷醫院里的窗戶,他由此發現:“我沒有使命,沒有人有使命。發現自己自由自在,沒有使命,那是最大的解脫啊。”

小說有幾場做愛描述, 男女主角裸著身體玩弄一頂黑禮帽和一支木拐杖, 電影把這幕拍得極浪漫, 眼睛看後, 心裡銘印。 所以啊在布拉格的深夜裡, 從舊城遊畢走路回旅館, 遠遠開來一列電車, 鐵軌吱啞搖蕩, 昏黃的街燈把碎石路映照得像從黑沉沉的海底冒起的無數小水泡, 也像從金黃香檳酒裡升起的小泡沫, 我抬頭窺探一些仍有燈光的窗戶, 彷彿在找尋禮帽和木杖, 在找尋兩個久違了卻又極熟悉的身影。

托馬斯, 你和特麗莎正躲在哪扇木窗後面呻吟纏綿?

幾乎忘了昆德拉寫過這樣一段:“托馬斯和特麗莎之間的愛情當然很美,但也令人疲憊;他總是得隱瞞某些事,遮掩、偽裝、彌補,讓她振作起來,忍受她因為嫉妒而來的責難,時時帶著罪惡感。”
所有的沉重來自所有的輕盈。唯有在離別后,“疲憊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美麗”。
然而托馬斯最后仍是選擇特麗莎,只因,昆德拉先生告訴我們,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終究是輕不是重。


馬慧元《古爾德看聽讀》。我喜歡他這樣寫:格倫•古爾德(GG)的DVD,ON AND OFF THE RECORD我一看再看,仍然喜歡。這個人一會兒年輕一會兒年老,只有細長的雙手不變。我喜歡他坐下來翹起腿就彈的樣子。如此清澈的頭腦,我們渴望而不能及啊。


看這有趣的《萬象》,小女子是有陪讀的,胡蘭成和小屁顛兒,眼睛亮亮地看著媽咪,頂頂喜歡聽念書了。
還有啊,年十六,隔壁又忽然送來一只肥碩的文昌雞:正宗文昌雞哦,鄉下阿婆養的,給高寶吃。
這家伙太肥碩,以至于街市雞檔主囑咐高寶回家“餓”它幾天,不然肥得沒法吃。
于是,就在我家陽臺讓它散散步。不過,小屁顛兒好奇得不得了,拉了胡蘭成去研究來個啥東東。雞子一站起,倆狗又嚇得向后退,一陣狂吠。
小女子和高寶弄了個紙箱,既給它做窩,也避下小狗狗。哪知,這雞子三下五除二,就把紙箱啄出一角。無奈,陽臺只好讓它霸占了。
這不,這天早上,他從紙箱里鉆了出來,在我書房的窗外徘徊,不時啄一下玻璃,還把眼睛緊緊貼著玻璃向里張望,對滿屋子的書好像蠻好奇。
小女子只得電MAYBOY:快回來救我!開不了門,俺快悶壞喇!

買份保險。陪你體檢。

K,
“高壓140,低壓100,偏高了。”
今兒早上,MAYBOY和我,一起去了保險公司做體檢,醫生對我說:你歇會兒,再測次吧。
“都是讓這家伙給嚇的。清早開快車,一路嚇老婆@@這下知道了吧,老婆不經嚇吶。”
MAYBOY看著俺笑。
保險業務員,看著我倆笑。

不知,這算不算MAYBOY送的節日禮物了。
昨日午後,他說:明兒,咱們清早空腹去體檢。
我問:怎么忽然想起去體檢?
他答:又買了新的險種。保險公司送體檢,一舉兩得麼。
對于二十多“公歲”的俺來說,管他是不是禮物,感覺蠻受用。

清早,這家伙睡到最后時刻,刷地起身,帶了老婆就走。
進了體檢室,呵呵,俺排頭一份。體檢醫生要求多飲水好B超,這家伙卻說:不用!俺今兒還沒噓噓!!
難怪!!一路飚車,嚇得俺血!壓!高!
他倒好,正與俺相反——血!壓!低!肯定是沒吃早餐的緣故吧。
“看來還得再開快點兒,俺這血壓才上得來哦。”
哼!哼!!哼!!!

B超心電圖,一切正常,唯有兩人體重一般般。
“您剛剛好,俺可就超了。”
記起剛回到島上那晚,三人過磅,肥仔成功減磅二十多斤,俺就和MAYBOY一般重。
俺說:這樣好,誰也不欺負誰。夠意思吧。
這家伙看著我樂:還是您夠意思!
哼!!

他先檢完,俺趕緊掏出準備的早餐:牛奶、面包和蘋果。業務員姐妹笑了:哎呀,忘了告訴你們,公司送早點。
“那可不一樣吖。”
小女子遞過去,MAYBOY好快手的接了。吃不下雙份早點,這家伙各取些些,獨獨把俺準備的連體餐包吞了。
然后,起身去開工:你倆,一人一個蘋果,坐著慢慢啃吧!!

a link:百歲季羨林的心中憾

徐玉蘭弟子香江搬演“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年輕越劇步向經典之路
到沒人看才被保護?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3日

【明報專訊】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際此紀念年,明年香港藝術節安排特別多的中國節目,包括被稱作「年輕的傳統戲曲」越劇,將有上海越劇院派出全女班,訪港演出三齣足本越劇經典《紅樓夢》、《追魚》、《西廂記》與一場折子戲。《紅樓夢》的開場乃創派名伶徐玉蘭、王文娟版「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經典,《西廂記》亦將復排50多年前的版本。
越劇百年歷史,已較共和國年長,在政治與社會情勢不住輪轉的年代,劇場遇上消費主義,傳統戲曲的路,如何精進下去?
作為傳統戲曲中第二大戲種的越劇,2006年官方舉行了「中國越劇百年」的大型研討會。百年之說,在於她緣起清代末葉嵊縣農民在山歌、小調以及簡單的「落地唱書」調腔與表演形式,後來在 1906年的光緒年間,嵊縣農村首次有藝人化妝登台,用篤鼓和檀板拍擊節奏,「的篤」之聲不斷,於是越劇又有別名「的篤班」,逐漸演變為地方戲曲。1917年進入上海,當時的男班演出名為「紹興文戲」,吸收了其他劇種的音樂成分,增加絲弦樂器伴奏。同期,嵊縣有女子科班出現,稱為「紹興女子文戲」,劇目多來自京劇和紹劇,慢慢上海女班更逐漸取代男班的地位。
導演制度.集體創作
作為年輕的劇種,資深的越劇藝人徐玉蘭自言「越劇不保守」,「京劇、崑劇是我們的老師,創作者勇於糅合其他戲劇的長處,甚至會融入電影、話劇的手法」,譬如在1940年代,有別其他戲曲以主角老倌的台上演員發揮個人魅力,越劇已開始採用導演制度,以劇組創作的形式。到了50年代,導演制度成熟,大部分越劇都有導演參與其中,在燈光、舞台美術、服裝等方面,發揮綜合性的戲劇美術,劇目方面上海越劇院更每年堅持推出一台新戲,題材古代現代不分。
越劇以新為貴,表演形式貼近現代人舞台審美觀念,而其曲詞與崑曲古漢語的典雅綺麗、京劇的嚴謹,越劇的白話唱詞更顯得輕易隨俗,雖然文化地位在傳統戲曲領域中並不高,卻更貼近大眾趣味,由是觀眾可算從來不缺。
「可是比不上以往輝煌時期了,我們仍得盡可能爭取觀眾。」李莉新上任上海越劇院院長不足半年,可她直言,「當院長最主要的壓力 就是經濟壓力」。她表示,不比被奉為國戲的京劇,以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崑劇,演員、演出開支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供養,上海越劇院的財政,則只得到百分之五十的國家資助,其他開支便都依靠票房收入。
「我們經常說笑,說什麼時候讓紅樓劇團也沒有人看了,那就會得到國家保護了。」李莉的笑話裏不無感慨。
而外出巡演,便有為經濟的考慮:目前上海越劇院每年有三分之一場數留滬演出,其餘三分之二在外地巡演;即便在上海,「一個戲連續演一個星期已經不太可能」,十一黃金周每兩二演出一劇目,從10月2日至10月7日短短6日已分別演出《西廂記》、《西園記》、《斷指記》、《玉朁記》4種,著名生角錢惠麗指出「演員對演出總是在陌生化,這是不好的影響」。縱使自己已是國家一級演員,又是徐派宗室,錢惠麗不無隱憂的說。
側見大半世紀徐派
自1920年代,可稱為越劇前身的「紹興文戲」女子班風行而漸漸取代男班後,越劇即已一直由女子演員盡領風騷,上海越劇院裏男女合演團便不似全女班受歡迎。似乎婉約悠揚的曲調,便是為越劇女角天造地設的,即使生角,女演員作來亦靈動英偉,獨樹一幟,以至成為流派——據說在上海,眾多角色出場的群戲場面,不同流派的支持者會當下為各自所捧的演員,吶喊助威,以至互相對罵呢。
越劇流派經過近百年的傳承、發展,堅定了風格、亦豐富了演出內涵。譬如將在藝術節主演《紅樓夢》、《西廂記》及《追魚》的小生流派徐派,奠基的「祖師」徐玉蘭與「門生」錢惠麗,便在大半世紀的兩端,變作台上的倜儻身影。
1921年出生的徐玉蘭,1933年時便進新登東安舞台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後習老生,也跟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習武戲,長靠短打、大小花臉和猴戲等基本功穩當,甚至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的一次國慶,徐玉蘭的名作《紅樓夢》到北京演出。當時戲曲界有二越/粵輝映,其一是紅線女的廣東粵劇院《關漢卿》,另外便是上海越劇院《紅樓夢》。總理周恩來看過越劇《紅樓夢》幾次,要求細膩,覺得寶釵結婚時的鳳冠太簡陋,還願意出資為她置裝,甚至得知一眾演員不曾去過大觀園,還親領她們到恭王府參觀,「還指示看哪裏像瀟湘館,哪裏像怡紅院,讓我們想像後演得更好」。
周恩來親授戲
而15歲即拜徐玉蘭為師的錢惠麗,1999年初演新版《紅樓夢》而哄動後,至今亦已演出千場。2000年,浙江開拍越劇電視連續劇,投資者指定賈寶玉一角,非錢惠麗莫屬。她更豪邁地剃了一頭秀髮,出演才幾幕戲分的當和尚時的寶玉。
承傳徐派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唱腔、卻與嬌小而靈便的徐玉蘭身材不同,錢惠麗個子高,便在演繹上強調塑造和賦予不同角色。「簡單的當然可以依老師的樣式,靠老師的東西就夠吃了。」可是她也重視發揮自己的創作,「情緒到位了,那就是在台上生活。如果只是為動作而動作,那是一片蒼白,沒有靈魂、沒有戲的」。她提出以現代思維理解角色,「譬如我最近體會到《西廂記》其中老夫人發現張生與鶯鶯私會後說:『我本來要把你送官』這一句,單憑『送官』,是可以表現得很驚惶的。可是張生是有文化的,他一聽上半句『本來』兩字,便知道接下來老夫人是礙於相國府的臉面,就知道她不會怎樣了,也就不會顯得慌張了」。
如今45歲的錢惠麗兼上海越劇院副院長及紅樓劇團團長,在流派的傳承中,「我也當老師了」,思索的,是傳統戲曲如何更貼合現代的生活。
香港藝術節2009上海越劇院節目:
(1)《紅樓夢》
日期:今晚7:30
主演:錢惠麗、單仰萍

(2)《追魚》
日期:2月14日(明天)晚上7:30
主演:鄭國鳳、王志萍
(3)《西廂記》
日期:2月15日 (周日)晚上7:30
主演:方亞芬、錢惠麗、張永梅
(4)精品折子戲
日期:2月14日 (明天)下午2:3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查詢:2824 2430
網站:http://www.hk.artsfestival.org
[文.鄭依依]

林燕妮獨撐

笑傲流光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3日
【明報專訊】如今用年齡去挖苦女人已經不奏效的了,沒多少女人介意自己多少歲,特別是我們這些已經做了媽媽的,孩子都長大了,正在品嘗人生另一階段,生命一樣多采多姿。
青春當然是無敵的,所有人都有過無敵的青春,唯一的遺憾是當我十八二十時,壓根兒急不及待把自己當作大人了。也許太嚮往無人管束的大人世界了,不曉得青春是無敵的,還以為自己很成熟了。
三十歲時已當自己是中年,對比起現在三十歲還說「我年紀尚小」的女人,真的覺得自己很戇居。
那也難怪,太早結婚,太早做媽媽,自然會認為自己早已與青春告別。但那是無悔的,兒子已經成年了,我很早便已樂得自由自在,不用搞到三十幾四十歲才忙替兒子找幼稚園找小學,那時糊裏糊塗的,什麼都不懂得擔心,無災無難帶大了孩子,都算運氣好。
正因跟兒子代溝不大,所以兒子既是我的孩子,亦是我的親密朋友,我做他的工作和戀愛顧問,他也做我的工作和戀愛顧問。同齡的女友們,不少都經過生活的磨練和情感的創傷,但她們仍然美麗優雅,亦不隱瞞年齡,對現代女性來說,老是不可怕的,社會不同了,成熟女性一樣有比她們年輕的追求者,才不在乎嫌他們老的老男人呢。老男人其實比女人更怕老,所以,由得他們去追青春少艾好了,由得他們怕禿頭好了。女人,似乎比男人懂得欣賞生命中不同的階段,加上新事物那麼多,我覺得我們在age backwards。我不會說youn g at heart那麼老套,我不需要這個過時的護身符。世上不斷有新鮮出爐的玩意讓我們體歷,有如個遊戲玩不完的迪士尼樂園 ,只要能參與,歲數有什麼對不起我們的呢?
唯一的願望,便是死得有尊嚴,絕對拒絕醫生、法律、宗教等不讓病人安樂死。那是我的命,他們無權決定我的生死,如果變了植物人還要像傻瓜般帶只有一個表情的生存下去,那是無意識的。他們不讓安樂死只是他們自己安樂而已,對無能作主的病人,卻是最大的侮辱。
[林燕妮 hk.myblog.yahoo.com/eunicelam-123]

愛情符號學

情人節斷想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3日
【明報專訊】1 情人節,戀人在忙碌。在消費社會不斷催谷和提醒之下,男男女女疲於奔命,尋找傳情達意的禮物。不少論者都提及情人節商品化的局限,愛情的心思和創意彷彿被促銷中的朱古力、情人節套餐或鮮花等洗劫一空。於是,崇高愛情淪為廉價的商業消費活動。不過,我倒認為,伴隨情人節而來的最大幻象不在於那些制式化了的朱古力或心意卡,而在於它們更為共通的前提:愛情值得慶祝。
2 據說愛情值得慶祝,緣於它會帶來幸福。然而,此一幸福難道不會潛藏弔詭:分手之際,快樂的記憶不也是痛哭的根源?誰能保證一段深刻愛情的終局不會是徹底的泣不成聲?事實是愛情的寰宇,從相愛到相分,甜蜜和殘酷實在不多也不少。它們相互構成,電影《愛失償》很能道出情。
3 話說,男友方文無端失蹤四年,只寄來沒有回郵地址的情信;女友李米(周迅飾)反覆閱讀信件中的每一隻字,視信件為暗藏玄機的符號,不斷對它的內容和寄出日期進行猜測和詮釋,彷彿埋藏什麼信號般。為了尋得男友下落,她更攜他的照片當計程車司機,猶如大海撈針般向乘客打聽。怪不得,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戀人是個天生的符號學家。心上人的舉手投足都被看成暗藏玄機,甚至在他缺席之處也逃不了戀人的幻想之眼:縱然茫茫人海,他卻可能就在那裏,李米如是說。這是甜蜜的幻見。
4 豈料,李米真的重遇方文,立刻上前相認。另有女伴的他卻詐作不知猶如陌路,並說:你認錯人。這引發了接下來一段幻象破滅的殘酷場景。她六神無主,只管瞎把記憶情話承諾泣不成聲的再說一遍,然後問:你不記得了嗎,方文?目無表情的他重申你認錯人,還端出個新名字:我叫馬冰,不是方文。原來的摯愛竟成陌路,她崩潰了:心坎承載的都不再生效,蛻化成不再承載意義的符號,不再意指愛情,而像過了期的罐頭。循此,我們知道愛情是如何瓦解的:首當其衝是符號與幻象的破滅,不管那些情信情話曾經具有何等大的威力。
5 電影末段,導演曹保平替敘事來個反轉,結局是保護了李米的愛情,讓她不用幻滅。同時,這也可以照顧銀幕前觀眾的感受,好讓男男女女的愛情夢得以維持下去。片子在內地播放時原叫《李米的猜想》,現在則叫《愛失償》。後者從結果來突出愛情毫無回報的一面,前者則從主體來強調戀人如何擅於猜想、創造符號和幻想。然而兩者比較,也許殘酷不在於沒有報償,而在於後者:原本構築起愛情的符號均告失效,情信不再召喚情人,如一堆廢紙。進一步,誰又知道今天情人節所收的符號性禮物——朱古力、情信或鮮花——不會步其後塵?
6 節日歌頌歡樂,但人們似乎忘記了情愛中的雙面神性格:既有歡樂亦有痛苦。誰能忘記歌德筆下的維特!作為情人,維特的下場是死亡。他的好友兼意中人夏綠蒂為了可以坦然地跟丈夫艾伯特一起生活,終於向她放不下的維特請求:「維特,這是最後一次,你以後不要再見我了!」終於,維特絕望而自殺。想不到,戀人連死也死得有點拖泥帶水。根據《戀人絮語》引述的一個觀察:「我已忘記了他要花多麼長的時間去死。這真是沒完沒了……讀者期待斷氣重複了四五次……這樣的推遲死亡真叫我惱火。」維特的甜蜜和死亡,想想就會明白:愛情值得慶祝之處,從不少於哀悼啊!
[陳景輝 臉朝未竟之志,背對勝者的現狀。]

2/12/2009

a link:聽聽歌兒:羅大佑《戀曲1990》

a link:閱讀時光:风景旧曾谙:听叶嘉莹谈诗论词


作者: 叶嘉莹 著
ISBN: 9789629371050 , 9629371057
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10-1
定价: ¥76.84

《风景旧曾谙》
叶嘉莹谈诗论词

作者:叶嘉莹
ISBN:9787563375196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06-01
开本:装帧平装 / 16开 / 348页 / 222000字
定价:¥32.00
风景旧曾谙:听叶嘉莹谈诗论词
文:鄭培凱
我虽然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但真正进入古典诗词的门槛,得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还是由于叶嘉莹老师的引导。那是1965年在台湾大学,我旁听了一年叶老师的“诗选”课。印象最深的是她讲《古诗十九首》、讲陶渊明、讲杜甫。她讲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让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随着她清脆悦耳的北京口音,荡漾在教室里,真是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叶老师讲诗,不单是解释字义典故,也不止于介绍学术研究的成果,而是把她对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生离死别的同情、对豪情壮志的敬佩、对忠义气节的推崇、对淡泊超逸的景仰,借着诗词的讲解,一一向学生倾诉。她就像古典诗词的灵媒,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全都汇聚在她窈窕优雅的身上,通过一言一行,展示了中国诗词丰美多姿的想象世界。我们虽然是坐着听讲,但心灵却都翩飞起舞,随着老师的一颦一笑、或喜或悲,翱翔在中国诗词传统之中,体会屈原行吟的悲苦,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李白举杯邀月的潇洒,李商隐的恍惚迷离……

我第二次听叶老师的课是1968年,她从哈佛大学讲学归来,开了“杜甫诗”一门课,我还是旁听。听叶老师讲杜诗,有一种特殊的感动,因为她不是只讲杜诗如何如何的好,而是讲杜甫这个人一生的经历,以及如何在颠沛流离之中执著追寻自我的完成,以最真挚的感情抒发,展现人的生存状态。杜甫是有点迂,是有股傻劲,但同时也真实、诚挚,有一种浩然壮阔之气势贯串他的诗篇,不论是喜怒哀乐,都能感动我们的心灵。 多少年后,我和叶老师同在美洲寄旅,遥望故乡归不得,才体会到,她讲杜诗讲得那么深刻,是与她自己身逢乱世、半生漂泊的经历有关。她能够鞭辟入里,充满了感情来诉说杜甫的《秋兴八首》,让我们这群后生理解为什么“孤舟一系故园心”可以牵动后世的心弦,为什么“每依北斗望京华”可以如此令人激动不已,为什么“同学少年多不贱”有着深沉的社会人际意义,为什么“江湖满地一渔翁”并不是超脱,而是生命追求中无法逾越的怅惘。这都是因为她自身体会过类似的遭遇,将心比心,有过生命际遇中类似的心境。对她自己而言,一生面临的折磨苦难,在杜甫的诗作中都有“风景旧曾谙”的影子。

这几年来我在香港城市大学推展中国文化教学,每学期都调查学生的学习意向与兴趣,赫然发现,同学最不喜欢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古典文学难懂,文字深奥,又有许多完全弄不明白的典故,“不知道在说什么”。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学习古典诗词的经验。古典诗词的确有其奥曲深邃之处,并非一看就懂。然而,古典诗词提供的风光景观,不仅有自然之美,也有人事界的悲欢离合之情,是人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经过,都会切身体验的。有过古典诗词的浸润陶冶,不但可以提升文化修养与生活情趣,得以欣赏与理解美好的事物,而且能够培养平和稳健的心理素质,承受人世间不可预测却又难以避免的困厄灾难,使我们不至于陷入悲情的深渊。

学习古典诗词感到困难,或许有文字修养不够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受到社会急功近利风气影响,太过“现实”,以为古典诗词学了“没有用”,不能作为“搵食(广东方言,意指“赚钱”)”的工具。这种轻视人文素养的态度,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会导致社会心理秩序的涣散、瓦解。学习点古典诗词,至少让我们理解人世的苦难困顿,古人也经历过,也有如此曲折幽微的心境。通过古典诗词的兴发感动,在“风景旧曾谙”的诗境中,得到精神的提升与慰藉,甚至进而体会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仍能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的文化资源,仍能通过理解与阐释得到的文化传承遗产。
****
风景旧曾谙还待有心人《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
作者:毛文琦
2008-11-13 12:06:29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8-11-07

《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叶嘉莹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年春天,叶嘉莹教授来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开设中国古典诗词专题讲座。五讲论诗,以《古诗十九首》、杜甫诗和晚清诗人陈宝琛的落花诗为例,重探“赋、比、兴”之传统;五讲论词,运用西方“双重性别”理论,更深体会词之所以为词的美感特质。这十次专题讲座整理出版,就是手头的这本书。

上世纪四十年代,叶嘉莹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的入室弟子。先生曾建议“三读一词”法:“首宜速读,以遇其机,次则细读,以求其意,最末,掩卷思之,以会其神。”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会得古人文心”,而非“徒事求解”。叶嘉莹教授承继顾随先生说词精要,对诗词的评赏,以其所传达出来的“感发生命”之有无、多少、厚薄为衡量其高下之标准。

在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精辟理解的基础上,叶嘉莹教授更注意运用西方有关理论加以阐释。比如借助女性主义“双重性别”批评理论,对花间词中女性形象的身份性质加以反思,并尝试借此寻找出女性叙写与词的美学特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男性作者用女性的口吻写女性的情思,透过女性形象,男性作者赋予了词更多的言外想象,从而使得词具有细腻绵密而又深富意外之蕴的美学特质。

顾随先生曾寄言弟子:“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叶嘉莹教授讲授中国古典诗词,始终着眼于引起人们的兴发感动,这实为继承先师说诗论词之精髓。一个世纪以来命运多舛的中国古典诗词,由此重新成为一种活的表达,道尽人情冷暖。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8-11-07

2/11/2009

a link:張愛玲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轟動出版

張愛玲大驚喜
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轟動出版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1日
【明報專訊】張愛玲曾指要「銷」的小說《小團圓》,自寫成至今33年終要面世,在台灣出版集團皇冠文化的月底成立紀念日推出。消息甫一傳出,內地各張愛玲論壇即快速轉載,出版社原擬保密、在出版日才公開的防線早守不住了。
今年2月22日是「皇冠文化」成立55周年,其王牌作家張愛玲這部被認為是「最後、也最神秘的遺作」,放在皇冠創辦人平鑫濤家中夾萬多年後,將在本月23日推出,而香港版與內地版亦將由「香港皇冠」及「北京十月」緊隨台灣版相繼出版。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張愛玲曾經如此形容這部自傳式小說。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經歷,與張愛玲的傳奇人生高度貼合,從幼年時新舊世代交替身處的傳統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學遇到各式同學,以至九莉遇上被說成為漢奸、有婦之夫的邵之雍,出版社指此書是張愛玲濃縮畢生心血、以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刻劃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
正由於讀者可以輕易將書中角色「對號入座」,平鑫濤早年為免讀者以「窺秘」眼光閱讀,堅拒出版。但宋以朗自07年底承繼了母親鄺文美的張愛玲遺產管理權後,重新追蹤張愛玲與他父母的書信,指出雖然張愛玲曾要求銷原稿,「但其後的93、94 年仍多次跟父親在書中修改內容,將女主角的作家身分,改成來香港學醫呀、或者研究戲劇,雖得個講字,卻證明她很珍視此書,仍想出版。」
此外,香港大學出版社現亦在洽談出版張愛玲不曾出版的英文半自傳體小說文稿The Book of Change及The Fall of Pagoda,當中述及她在香港留學時的經歷與上海生活片段,若事成則期望年底出版。
[文.鄭依依]

金庸三改評著

金庸三改評著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0日
【明報專訊】06年,金庸完成重新修訂其所有小說的計劃。08年7月,倪匡散文集《吾寫又寫(1)》內的「吾寫.金庸小說」,就有29篇文章齒及金庸重新修訂的小說,佔了該書超過三分之一的篇幅,大可作為金學研究著作來看。
08年11月,陳墨評價、解析金庸重新修訂的小說,跟金庸先前的小說作比較研究,並且將之結集成書,名為《評析金庸小說新版》。該書分為上、下兩大冊,副題分別是「金庸想的和你大不同」和「金庸改版令你大驚奇」,為首部金庸小說新修版評析專著。
版本名稱的不同版本
金庸小說大抵分為三個版本:其一是金庸於70年代至80年代修訂的小說版本,其二是未經金庸於這段期間修訂的小說版本,其三是金庸於90年代至2000年代再作修訂的小說版本。
早於03年,筆者的《金庸小說版本追昔》已將上述3個版本,分別名為「新版」、「舊版」、「新新版」;倪匡的《吾寫又寫(1)》則把上述3個版本,分別名為「舊版本」、「原版本」、「新版本」;陳墨的《評析金庸小說新版》卻將上述3個版本,分別名為「流行版」、「舊版」、「新修版」。
想不到金庸小說的三大版本,迄今竟爾未有公認的稱呼。為了方便探討陳墨著作,當然沿用陳對金庸小說版本的稱謂。
比較探討具時代意義
陳墨的《評析金庸小說新版》,探討了新修版《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6部作品。就數量而言,論述了金庸作品集36冊中的21冊,包羅之廣,蔚為大觀。其中《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大約依據「改得好」、「改得不好」、「應改不改」、「有關專論」、「簡短結語」5大領域,作為探究的方向。然而,《神鵰俠侶》卻獨欠「簡短結語」、《倚天屠龍記》則僅具「有關專論」而已。
在《評析金庸小說新版》中,陳墨收錄了〈《射鵰英雄傳》舊版與流行版比較〉一文,更是石破天驚之作,重要程度比《評析金庸小說新版》為首部金庸小說新修版評析專著還要高得多。須知中國大陸金學家從未發表過有關金庸流行版、舊版小說比較的文章,理由大概是中國大陸尋找金庸舊版小說困難重重。在原材料欠缺的情下,金庸流行版、舊版小說比較的文章,自是難以落筆。陳墨的〈《射鵰英雄傳》舊版與流行版比較〉一文,為中國大陸金學家首篇金庸流行版、舊版小說比較的文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可不察。
意見再思
陳墨《評析金庸小說新版》一書,觀點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純屬自家之言,殊所難能。現下,筆者就陳墨該書的兩個意見作點補充:其一是關於新修版《射鵰英雄傳》加上黃藥師、梅超風的師生戀;其二是有關舊版《射鵰英雄傳》郭靖智力方面的形象。
《神鵰俠侶》的一個動人之處,是楊過、小龍女的一段師生戀。新修版《射鵰英雄傳》居然有師生戀的描述在前,畢竟搶了《神鵰俠侶》若干風頭。且貴為金庸小說成名作、代表作的《射鵰英雄傳》,讀者既有觀感已成;猛然添上如斯震撼的情節,令讀者難以接受自是意料中事。
此外,陳墨提及舊版《射鵰英雄傳》的郭靖「聰明伶俐」,在流行版易成「老實遲鈍」。其實,舊版《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分別提到男主角楊過與張無忌,都有「聰明」的描述。倘若陳墨精讀細品過舊版《射鵰》三部曲,對郭靖智力方面的形象,當會有另一番體味。
說到底,陳墨指出新修版金庸小說的改動,似乎失大於得。至於〈《射鵰英雄傳》舊版與流行版比較〉一文,陳墨更直言流行版《射鵰英雄傳》的修訂「非常必要也相當成功」。由是觀之,陳墨較鍾愛流行版金庸小說,已經昭然若揭。重要的是,陳墨的評析均有根有據,決非隨感式的評論可比。
08年9月29日的《明報》,聲稱金庸決定第4次修訂其小說。陳墨的《評析金庸小說新版》,肯定成為金庸第4次修訂小說的案頭參考用書。
[文‧陳鎮輝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訪問講師]

湯文鋒:想為古龍說一點話

因為梁羽生,想為古龍說一點話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0日
【明報專訊】新年期間,電視傳來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離開了的消息。嗯,原來武俠小說作家的逝世也可以霸佔那珍貴非常的新聞速遞時段。還有,無電視現正播放張紀中製作、不知道已經是第幾個翻拍版本的「新」《鹿鼎記》。當梁羽生的撒手人寰成為電視報章的新聞,金庸的《鹿鼎記》故事可以在這廿多年間在小熒幕大銀幕裏生生不息循環不絕,這些,令我不禁想到,大家會不會冷待了新派武俠小說世界「鐵三角」中那位浪子型鬼才——古龍呢?
上月30日商業電台 節目主持陶傑、鮑偉聰和譚志強在《光明頂》節目中大談梁羽生和金庸兩位武俠名筆在作品、際遇上的的差別,期間陶傑指梁羽生小說的地位可緊隨金庸之後,至於台灣那班武俠小說家則根本不值一看,即使古龍所寫的東西也不過是使小聰明,只屬於偵探小說。
但小聰明又如何?將武俠小說換轉成帶占士邦味道的偵探小說又如何?
小聰明 顛覆江湖秩序
憑這份「小聰明」,古龍以超越前人的創意引發出一個奇特無根的江湖,顛覆了金庸與梁羽生兩位巨匠所建構的那個其來有自的江湖世界的秩序(需要學術點的分析話,楊照多年前曾經在《明報》世紀版上分析過,古龍小說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江湖系統(詳見〈系譜的破壞與重建——論古龍的武俠與江湖〉一文,曾收錄在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出版的《傲世鬼才一古龍:古龍與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有如此兩座奇峰擋前路,再繼續寫武俠小說其實是絕不討好的吃力工作。古龍這個聰明人,難道還會冒險仍然遵從大師所定下的遊戲規則,勉強自己玩下去嗎?於是他選擇劍走偏鋒,以無窮創意打造出一連串具有日本浪人意味的無根人物: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西門吹雪、葉孤城、小魚兒、蕭十一郎……他從英美電影文學和日本漫畫中吸取養分,創作出沒有時代背景、沒有細緻招式拆解、沒有古典雅致風味的獨特文字江湖。古龍作品的故事情節,不重武俠小說世界的標誌——門派之間的恩怨情仇,也沒有傳統的老祖宗式幫派(即武當少林峨嵋丐幫),只是純以機智的人物和佈局彌補自己和金、梁兩位泰斗的差距。曾經為《絕代雙驕》、《白玉老虎》等續稿的作家倪匡曾經在接受明窗出版社〈近看作家〉系列的訪問時說過:「古龍很聰明,記性也好,有江湖人物的性格和激情。寫作方面更是難得,擺脫了金庸的影響,獨樹一幟,故事情節常有意想不到的變化。」
他本身,就是江湖人物
和他的出身、學養、背景以至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古龍筆下那個浪子江湖在文字修為上無疑及不上金、梁兩位名筆(若論對詩詞歌賦的認識、章節分題的運用以及博學程度,他更是被兩位前輩大幅拋離),但論創意論角色的受歡迎程度論小說被輪迴改編為其他媒體的次數(由電影電視劇流行曲港產漫畫到近年由「名模」擔任代言人的online game),則古龍的作品相信足以與金庸匹敵矣。江湖流傳,金庸在《鹿鼎記》結束後,特意寫信邀請古龍在《明報》撰寫武俠小說連載,以免出現空白期,顯示出查大俠識英雄重英雄,認同這位後輩作品質素之意。
即使如陶傑所評,古龍作品只以「小聰明」式的創意取勝,整體質素不如梁羽生,但姑且讓小弟借古龍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排名打個粗淺比喻:主角李尋歡的絕技「小李飛刀」雖然只在江湖百曉生的《兵器譜》上位列第三,但一樣無損其威力,而且魅力指數爆燈。
要令作品受廣大讀者歡迎,要令小說足以成為其他產品源源不絕的靈感來源,其實真箇是各師各法,條條大路,一樣可通羅馬呢。
古龍對白哪可搬字過紙
古龍小說近年在曾經自稱為「楚肥香」的王晶推波助瀾下,得以經常被改編為電視劇,那些恰巧也是由謝霆鋒擔大旗的《小魚兒與花無缺》、《浣花洗劍錄》便是例子,但經常被人指遠離原著甚遠。不過有晶哥坐鎮的作品,自必然不會是張紀中式的精雕細琢和原汁原味。其實這也有好處,因為如果熟悉古大俠的作品的話,就會發現他極喜歡將人生經驗寫成無數「警世之言」,例如大番讚揚友情是人生最可貴的東西、最危險的地方是最安全的,等等等等。要跟足原著照辦煮碗作對白的話,卻是極易失分的高難度動作。因為曾經看過一張邵氏時代的《陸小鳳》電影影碟,當演員讀出那些古龍標誌式的金句時,實在令人捧腹大笑。即使是粉絲如我也絕不收貨。
[文.湯文鋒]

a link: 文化超現代五周年精選

K,
這是來自馬迷們的信息。夠聽一陣子了@@@
文化超現代,今年要十周歲慶生了。
一個電臺節目,一對文化搭檔,不間斷合作十年,擔得起“難得”二字了。

從哪兒下手呢?管他,龍老師先,然后白先勇。
真不知,十周年會出怎樣的特別節目哦。

2/10/2009

友情元宵 銅鍋老太(add)




云南玉溪江川漁村的楊師傅,家傳六代手工打造銅器。楊師傅告訴我說,人們稀罕手工的玩意兒,江川的青銅器自有漢以來就聞名遐邇。他從來不打廣告,可是定單一年到頭做不完,兒子和侄子已經入門學了手藝。
他最得意的是自己敲制的一把小銅壺,壺嘴細如煙蒂,壺身婉轉流暢。
中央電視臺、云南電視臺都找到小巷中的作坊,拍過楊師傅的手藝。他說,自己敲打的銅壺,有人定了放在北京世紀壇里銷售,工藝品呢。
我請楊師傅為關記者敲個江川銅鍋,他說自己賣的是手藝,不講價錢的,論斤稱。我說,不如我們說個價,您看著尺寸敲好了。楊師傅說,銅皮有厚薄,如果只算尺寸,或許有一頭要吃虧,如果我給的重量不夠呢?按重量算賬公道,這是幾千年的規矩。
于是,我按照有漢以降江川的規矩,定了這口銅鍋,約定半個月交貨,可以用一輩子啦,還可以當傳家寶呢@@@
12月25日,西人的圣誕節,江川的開漁節,我取回了我的銅鍋。
“今后別惹我啊,我可是有銅鍋的老太太了!”
“‘銅鍋老太’好!”

離開云南之行,我們去江川看李家山青銅博物館,方知道云南的青銅器,西漢時手藝已經了不得,而且遠遠超越中原一帶青銅器囿于禮器、兵器的范疇,深入百姓生活中。我會專文介紹的。



在云南玉溪,這樣的仍然土路土墻土屋的村子,比比皆是。土磚厚實規整,房子造得有門樓,有庭院,有小樓,好喜歡那一掛紅彤彤掛在窗外的紅辣子。幾千年,都是如此吧。K,
年年元宵,今又月圓。
這是一個記錄著自己“回神”歷程的元宵,我喜歡。

清晨,翻讀同事為我保管了幾個月的雜誌,厚厚一摞,自然先抓起本《萬象》。第十卷第十一期總第一一一期。有張大春的書序《重逢的告別》,讀書時,讀過。再讀,抓住了這個“回神”二字,思忖自己正膠著的狀體,恍然大悟。是啊,好清澈的感覺——“回神”。

抓起手機,給師兄電話:元宵,年的最后一日,再不出聲,師兄要怪我無理啦@@
師兄:呵呵,知道師妹你在云游中……怎么樣,魂兒,回來了?
師妹:五個月,云游了一萬五千多公里……回神中!

和MAYBOY商量,這個元宵在家里過,小女子弄幾個江南菜,請從撫仙湖轉戰來的神仙們,來金龍認個門兒。
“嘿,別透露啊,‘銅鍋老太太’的銅鍋今兒要上桌啦!——蘿卜絲豆腐鯽魚湯!”
這招真靈,院一進門,當真驚訝于澄江的銅鍋,上了小女子海南的餐桌。
“這可是俺在江川六世銅鍋世家度身定做的!純手工敲打,赤銅三斤二兩,三百五十塊,制作期十五天!”
是晚菜譜:海南白灼蝦、干煸文昌雞、江南的爆鱔段,雞汁煨干絲、韭菜炒血豆腐、清燉腩汁白蘿卜、花椒油熱拌西芹、嫩黃瓜脆蘿卜、炸花生、海南雞飯、云南通海酒釀雞蛋小湯圓兒、海南綠橙、江南綠茶。
是晚來客:院兄、雷公、欣弟。
胡蘭成、小屁顛兒,又見故人,先是驚訝得大叫,然后溫存地偎在餐桌底,分享美食,聽聊天,胡蘭成最后竟然呼呼大睡去@@
小女子《天涯熱風》做禮物。出書,真的很美好。暗忖,今年,加油!!

夜,小周老師從南京歸來拜年,哈哈,鹽水鴨!
明天,高寶要回海南中學讀書了,他的小周老師囑咐再三。
連著幾天清晨起身晨練、晨讀的高寶,一定和很期待新的起點吧。

加油!保重!!

問。答。

——是麼?
——是吧:(
——好么?
——好吧:)

PS,
忘了交代:那天,土狗到底是土狗啊,見了土酒“biang”,土狗就把洋酒放到了一邊兒。
女人喝酒,鬧而已:))
Z老師常常抱怨說:她們鬧起來,老是忘了我的性別。這回,MAYBOY也陪綁:))

喝不完,如同菜打包一樣,酒也被紛紛打包了。
Z老師最賺了,一大兜黑啤,大半桶biang ,小女子眼紅得直想派高寶去搶。
可一想,也好,Z老師有酒就著,大概會把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譯介得神氣活現些吧@@
平兒喜歡《紅樓夢》,想Z老師接紅樓;小女子笑曰:還是接《西廂》好,先有張生和鶯鶯,才有寶黛讀西廂吖。
真不知,那些個曲牌兒,Z老師會譯成什么體例、風格。好奇地等待著。

2/08/2009

a link:王實甫《西廂記》

鄭培凱:狭骨文心梁羽生

南山筆談﹕俠骨文心梁羽生
文章日期:2009年2月8日
【明報專訊】梁羽生過世了,在大家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像《紫釵記》裏的黃衫客,飄然而來,倏忽而去,萍蹤俠影,空餘悠悠。讓後世寄懷的,是義薄雲天的俠影,浩氣長留;讓我們懷念的,卻是描繪出俠影的一支健筆,龍蛇勁遒。再仔細想想,卻不知是書生意氣,還是俠骨柔情,令人感到悵望千秋。
梁羽生最為人稱道的,當然是他的新派武俠小說,從1954年寫《龍虎鬥京華》,到1983年的封筆之作《武當一劍》,前後30年,在文壇(不是擂台)上推出一批又一批豪氣干雲的武俠,在人們的想像世界裏製造了令人憧憬的俠影。他封筆的時候,曾為自己寫過一副對聯:「俠骨文心雲霄一羽,孤懷統覽滄海平生」,說的是自己創作武俠小說的心,有其苦心孤詣,也即是文學批評所謂的「創作意圖」(author's intention),有其隱藏在故事情節之後的寓意。然而,最有趣的是,這副對聯用的是「嵌字格」,把他自己的本名與筆名都嵌入聯中,自抒胸懷的意趣當然也就表露無遺。此聯的上比與下比的末字,合起來是「羽生」,很容易看出。上下聯的第三字,「文、統」,則契合他的本名陳文統,也嵌對得體,極見功力。
根據梁羽生自己的說法,他從小喜歡對聯,對聯語的興趣、蒐集及研究,所花的時間與精力,遠超過武俠小說。1983年停寫武俠之後,他在《大公報》開闢了名叫「聯趣」的專欄,專談古今著名的對聯。這些專欄文字,在1984年初次結集,名為《名聯談趣》,到了1993年又增訂出版,並曾改名《名聯觀止》。後來他再度校訂,於2001年由香港天地圖書出版了上下兩冊的《名聯觀止》,共1278頁,雖然自謙「仍有可議之處」,卻已成定本了。
名聯觀止》所收聯語,大量出自近現代,正好補足了清代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梁羽生對聯語的來龍去脈一一說明,涉及近代掌故與趣聞甚多,可以作為近代名人軼事或文學花絮來讀。書中還收了許多廣東聯語,如清末廣東何淡如,擅長寫諧聯,寫過「有酒不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四面雲山誰作主,一頭霧水不知宗」,以廣東俗諺對唐詩,雅俗相襯,十分有趣。前些年總有老廣好友請吃「黑羊宴」,不禁就會想起何淡如的名聯:「狗仔煨,巧笑倩兮穿黑服;蝦公蒸熟,鞠躬如也著紅袍。」
以俗語或俗諺對唐詩,廣東人極為擅長,如「水緊一聲齊走鬼,風飄萬點正愁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黑燈跳舞好揩油」、「怕熱最宜穿短褲,論功還欲請長纓」之類,可以看作當代諧趣舊詩(如聶紺弩、楊憲益等人作品)所宗。
去年我曾代朋友提名梁羽生,作為「文學類終生成就獎」候選人,但是因政策改變,暫時取消了「終生成就」獎項,易之以「本年度成就獎」。告訴我明年還可以恢復,屆時再提,可惜天不假年,斯人已去了。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著有《真理愈辯愈昏》等]

隆重紀念島人生活進入第廿年!

K,
今天是2月7日。
19年前的這一天,小女子“正式”上島,隨了MAYBOY,開始一段心甘情愿漂泊的日子。
1990,那一年,是馬年,這一天,是正月十二。
那一年,春節剛過,小女子收到MAYBOY的信,信上說:某某某已經到了,書柜已經回來了,就差你了……
小女子,拿了信給老父親看。
爹地說了句:去吧!
去去已廿年。

這會兒,穿了在云南麗江買的花花的蠟染長裙,圍著香江帶回的絲巾,我們要去約會了。
Z 老師,平兒,還有溫姐姐,哦,還有惹我們“仇富”的安姐姐:))

呵呵,溫姐姐安排的春酒,是在海口長堤路鐘樓對面,一間叫做用心人的小餐館兒,一家地道的海南菜館。
菜有些啥,倒也說不太出來了,這會兒,就記得今天的酒。
出門前,小女子抓起酒吧上的一瓶藍帶威士忌,MAYBOY問:你帶酒?
嗯,今天得喝點兒好的@@@
還是平兒和姐姐,知道小女子好酒!!
遠遠見了溫姐姐,一手提著個袋子,急忙扒開看看是啥好東東:呵呵,又是一瓶威士忌,還有一打黑啤酒@@
進了韻心閣,就見Z 老師早已到了,請安之后,我和溫姐姐各自將酒“咣——”!放在了臺子上:今兒,村兒里回來的土狗,就想喝洋酒@@
哪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最后到的平兒,邀來一本地的姐姐,好像特意送酒來似的,進門就將一五斤裝的白色塑料提桶,“匡——匡”,也放在了臺子上:這是本地山蘭稻谷,釀的新鮮的“biang——!”這是一種好喝得不得了的甜米酒,小女子從來不知那酒名如何寫,每次只顧貪杯。有一次在黎族縣東方采訪,一晚喝了好幾大杯,甜滋滋,暈乎乎。第二天罷起@@

昨晚剛在小女子家,吃了點江南菜,喝了點云南酒,撐得只想散步回家的Z老師,今天,看著女子們布菜端酒的豪放樣兒,開始想念生活了十年的第二故鄉美國了,惦記著他的哈佛兄弟們:美國人可憐嘍,200萬人排著隊,去領一家連鎖餐廳促銷的免費早餐;華爾街的操盤手,也去麥當勞掃地了。還是中國人日子過得好,瞧咱海南島,你們幾個還都有閑錢閑時出去走走看看,關兒還當上了專業“飼養員”,不光喂高氏父子,還領回倆自來狗狗。新年,就祝大家,老有這么一大桌好菜,老有酒喝!
酒酣時,就聽那海甸溪旁,海口開埠的老鐘樓里,當年從法國運回來的大鐘,“璫——噹——鐺——”地響了起來,鐘聲好厚實,聽了好熨帖。
高寶忽然對媽說:知道凡人為何撞鐘不能超過三下么?因為,第四下是四大皆空啊。
媽咪看著高寶,張了嘴,翻白眼……

酒后,送了《天涯熱風》給幾位同是闖海人的姐姐哂讀;又從兜里摸出北京三聯1993年版美國文庫《愛默生集》,請譯者簽字!
Z老師簽曰:關兒留念。趙一凡2007年10月海口
“MAYBOY說,讀書人怎么能不知道趙一凡?這是他的書。”
“咦,時間怎么倒簽了那么多?”莫非,Z老師也惦記著讓時光倒流?

午后,送高寶去打球,MAYBOY去洗頭,小女子開了馬兒去洗車。
等待的當兒,再次翻讀愛默生的《美國學者》一文,嗯,怎么就覺得是在聽Z老師講話?呵呵,原來,我等都是被“譯者”“拉拔”大的啊。如冰心的泰戈爾,如卞之琳的莎士比亞,還有海峽兩岸的“村上”。愛默生,是讀張愛玲譯呢,還是讀趙一凡譯?

Z老師,很快又要駕車北上了。這一年,他將要把王實甫的《西廂記》及中國戲曲的體例,譯介給他的美國老鄉,這是一個國家級的文化課題。

晚,為了隆重紀念小女子的島人生活正式進入第廿年,和MAYBOY、高寶,五個多月來的第一次進電影院,看《赤壁(下)》,笑得肚子疼!!
“別鬧——”,曹操對小喬@@
“先喝杯,冷靜下——”,小喬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