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009

愛情符號學

情人節斷想
文章日期:2009年2月13日
【明報專訊】1 情人節,戀人在忙碌。在消費社會不斷催谷和提醒之下,男男女女疲於奔命,尋找傳情達意的禮物。不少論者都提及情人節商品化的局限,愛情的心思和創意彷彿被促銷中的朱古力、情人節套餐或鮮花等洗劫一空。於是,崇高愛情淪為廉價的商業消費活動。不過,我倒認為,伴隨情人節而來的最大幻象不在於那些制式化了的朱古力或心意卡,而在於它們更為共通的前提:愛情值得慶祝。
2 據說愛情值得慶祝,緣於它會帶來幸福。然而,此一幸福難道不會潛藏弔詭:分手之際,快樂的記憶不也是痛哭的根源?誰能保證一段深刻愛情的終局不會是徹底的泣不成聲?事實是愛情的寰宇,從相愛到相分,甜蜜和殘酷實在不多也不少。它們相互構成,電影《愛失償》很能道出情。
3 話說,男友方文無端失蹤四年,只寄來沒有回郵地址的情信;女友李米(周迅飾)反覆閱讀信件中的每一隻字,視信件為暗藏玄機的符號,不斷對它的內容和寄出日期進行猜測和詮釋,彷彿埋藏什麼信號般。為了尋得男友下落,她更攜他的照片當計程車司機,猶如大海撈針般向乘客打聽。怪不得,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戀人是個天生的符號學家。心上人的舉手投足都被看成暗藏玄機,甚至在他缺席之處也逃不了戀人的幻想之眼:縱然茫茫人海,他卻可能就在那裏,李米如是說。這是甜蜜的幻見。
4 豈料,李米真的重遇方文,立刻上前相認。另有女伴的他卻詐作不知猶如陌路,並說:你認錯人。這引發了接下來一段幻象破滅的殘酷場景。她六神無主,只管瞎把記憶情話承諾泣不成聲的再說一遍,然後問:你不記得了嗎,方文?目無表情的他重申你認錯人,還端出個新名字:我叫馬冰,不是方文。原來的摯愛竟成陌路,她崩潰了:心坎承載的都不再生效,蛻化成不再承載意義的符號,不再意指愛情,而像過了期的罐頭。循此,我們知道愛情是如何瓦解的:首當其衝是符號與幻象的破滅,不管那些情信情話曾經具有何等大的威力。
5 電影末段,導演曹保平替敘事來個反轉,結局是保護了李米的愛情,讓她不用幻滅。同時,這也可以照顧銀幕前觀眾的感受,好讓男男女女的愛情夢得以維持下去。片子在內地播放時原叫《李米的猜想》,現在則叫《愛失償》。後者從結果來突出愛情毫無回報的一面,前者則從主體來強調戀人如何擅於猜想、創造符號和幻想。然而兩者比較,也許殘酷不在於沒有報償,而在於後者:原本構築起愛情的符號均告失效,情信不再召喚情人,如一堆廢紙。進一步,誰又知道今天情人節所收的符號性禮物——朱古力、情信或鮮花——不會步其後塵?
6 節日歌頌歡樂,但人們似乎忘記了情愛中的雙面神性格:既有歡樂亦有痛苦。誰能忘記歌德筆下的維特!作為情人,維特的下場是死亡。他的好友兼意中人夏綠蒂為了可以坦然地跟丈夫艾伯特一起生活,終於向她放不下的維特請求:「維特,這是最後一次,你以後不要再見我了!」終於,維特絕望而自殺。想不到,戀人連死也死得有點拖泥帶水。根據《戀人絮語》引述的一個觀察:「我已忘記了他要花多麼長的時間去死。這真是沒完沒了……讀者期待斷氣重複了四五次……這樣的推遲死亡真叫我惱火。」維特的甜蜜和死亡,想想就會明白:愛情值得慶祝之處,從不少於哀悼啊!
[陳景輝 臉朝未竟之志,背對勝者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