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2011

孫文與宋慶齡的婚姻是誰促成的?

【聯合報╱林水福】 2011.03.12 04:16 am

2009年小坂文乃女士出版《製造革命的日本人》,明白指出孫文與宋慶齡的結合是梅屋庄吉夫婦一手促成的……這種說法,可能顛覆過去研究孫文與宋慶齡的專家學者的看法……

1914年於東京松本樓的「日華同志懇親會」留影,後列中央為孫文。
圖/小坂文乃提供
1
孫文(中)與梅屋庄吉夫婦。
圖/小坂文乃提供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國內有一些特別的紀念活動。拍攝《國父傳》應是其中之一。去年從媒體報導得知,對於《國父傳》中國父的「人物描述」似乎有些不同的看法喧騰一時,造成未演先轟動,也讓人重新對國父日常生活中是怎樣的一個人,與宋慶齡之間的感情如何?是在怎麼情況下兩人結成姻緣?等等產生興趣。

談到孫文與宋慶齡的結合,過去有種種說法;不過,2009年小坂文乃女士出版《革命をプロュースした日本人》(製造革命的日本人),明白指出孫文與宋慶齡的結合是梅屋庄吉夫婦一手促成的。之後,到目前為止至少日本方面沒有人反駁。這種說法,可能顛覆過去研究孫文與宋慶齡的專家學者的看法。為什麼到最近才「真相大白」呢?小坂女士說,過去也曾提供日本研究者相關史料、文物,但是由於跟學者本身以往發表的「說法」不同,因此「真相」仍然塵封箱底,不得已自己跳出來研究,寫成上述著作,對歷史作一些交代。

小坂文乃女士是梅屋庄吉的曾外孫女,目前是梅屋庄吉遺留下來的文物持有者。梅屋庄吉何許人也?我想對一般國人而言,應該是較陌生的。儘管去年小坂女士訪問台灣時曾有媒體報導。

梅屋庄吉(1868-1934),長崎出身的企業家。27歲時在香港與長二歲的孫文認識,對其革命思想深有同感。南開大學俞辛焞教授在《孫文の革命運動と日本》指出:「孫文將日本作為革命基地,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二在日本度過。中國革命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二步,希望日本援助。大陸浪人或政治家之中,有同情、援助孫文的革命運動,但也有藉此利用孫文實施日本對中國的政策。不過,不能說孫文與所有日本人的關係,都是在這個框架中結合的。」國父的日本友人相當多,政界有犬養毅、大隈重信、尾崎行雄,政治、社會運動家有宮崎滔天、山田良政、山田純三郎、北一輝、平山周、內田良平、末永節,企業家有頭山滿、澀澤榮一、梅屋庄吉,軍人有大原武慶、本庄繁、金子新太郎、石間德次、甲斐靖,學者有南方熊南、寺尾亨、副島義一、原田要等。其中不免有就如俞教授所說的既援助又利用的情形,但是不能一概而論,如俞教授說的:「例如孫文與梅屋庄吉的關係是特異的。他基於自己的理想與人生觀,傾自己的財產誠心誠意支援孫文的革命。」

梅屋和孫文在香港「梅屋照相館」相識後,對孫文的革命思想深有同感,於是說:「你舉兵,我舉財支援。」梅屋拍攝電影,凝聚巨大財富,「從1895年廣州起義開始的革命運動的武器、彈藥的調度、機關雜誌發行的資金、對志士赴革命的援助,還有他們留守的家裡的照顧、孫文逃到外國的旅費、軍票的製作……」到底支援了多少錢?正確數字沒人知道,有一說換算成現代錢幣超過二兆日圓。其中一例,「明治29年2月18日一千三百美元給孫之後雖出資金甚多記憶不詳細」《永代日記》(梅屋庄吉),換算成現代幣值超過一千萬日幣。上述小坂女士著作中多次提及匯款給國父及革命志士情事。

2
宋慶齡,攝於擔任孫文祕書時。
圖/小坂文乃提供
1913年宋慶齡結束美國的留學生活,和家人見面的地方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因為那時宋嘉樹和孫文因革命失敗逃亡日本。當時孫文住在位於大久保的梅屋家(現已不存在),慶齡常和父親或時任孫文祕書的姊姊靄齡到孫文住處,甚至十天裡見七次面。慶齡在孫文心目中是「出現在人生谷底的自己眼前,色彩鮮豔的現代的存在」;而另一方面慶齡眼中的孫文是「可以實現中國未來希望的一切的象徵」(見イスラエル‧エプシュタイン《宋慶齡(上)》)。1914年靄玲和孔祥熙結婚,辭祕書職,由慶齡接任。慶齡獲孫文信任,幫他處理祕密的書信、文書、英文書信、聲明草稿等,成了孫文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慶齡對於孫文處逆境堅忍不屈的精神深受感動,從他那兒學習政治原則、對現實課題的處理方式等。在這種情況下,兩人從主從、上司與部屬的關係,逐漸轉為男女關係。上述《宋慶齡(上)》提到,廖仲愷的兒子廖夢醒說,孫文、慶齡與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等同遊熱海時,兩人情狀甚為親暱。那時候慶齡給妹妹美齡的書信中說:

從沒有像現在這麼快樂過。做的是從少女時代夢想的為大義而做的工作……我能夠幫助中國,能夠幫助孫博士。他需要我。(《宋慶齡》(上))

1914年宋雙親身體違和,慶齡與雙親回到上海,那時孫文的落寞可想而知。小坂女士在上述書中,根據祖母千世子的回憶文有如下的描述:

孫文嘆氣,一直似乎在想著什麼的樣子,看來像在看書;其實,只是書本翻開,過著幾乎是茶飯不思的日子。

看不下去的トク(註:庄吉妻)問道,

「是不喜歡飯菜嗎?」

孫文只回答,「不是!不用管我。」

可是這種情況繼續著,因此,トク直接挑明問孫文內心。

「是不是因為愛情問題而煩惱呢?」……

「我忘不了慶齡。遇到她,我想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愛。第一次了解相思之苦與喜悅。」

儘管トク提醒孫文兩人年齡相差27歲,孫文卻毅然回答:「如果可以和她結婚,縱使明天死而無悔。」了解孫文真意之後,トク也沒跟庄吉商量,馬上找來當時孫文的祕書陳其美,要他祕密到上海見慶齡轉達孫文心意。


孫文(中)與宋慶齡(右)結婚時的留影,左為梅屋庄吉之妻トク。
圖/小坂文乃提供
孫文與宋慶齡的婚事,當然遭到多數人反對,宋嘉樹夫婦甚至要慶齡在父母與孫文之中擇一,然而慶齡不為所動,留下書信給雙親,1915年離家出走,跟孫文親信朱卓文,於10月24日回到日本。孫文與慶齡結婚,不但遭到政敵的強烈攻擊,連孫文門下的革命志士也不贊成,小坂女士上述書中說,同志中「出席結婚典禮的只有陳其美」,其他賓客的陣容也算得上「冠蓋雲集」,小坂書中描述:

過午,各界大人物搭自用車或人力車陸續前來。大約有50-60人吧!如個子雖小卻具存在感的犬養毅,後來是立憲政友會總裁;犬養毅親信眾院議員古島一雄;當時政友會幹事長小川平吉;有「蒙古王」異名的政治家佐佐木安武郎……「玄洋社」統帥國家主義者的頭山滿戴著眼鏡、留著長長的鬍鬚出現。頭山滿的盟友被稱為財政界黑幕的杉山茂丸……還有辛亥革命時到中國擔任革命政府法律顧問的寺尾亨。其他還有大個子眼睛炯炯有神、留著長鬍子註冊商標的宮崎滔天……

孫文與慶齡的新居和生活用品、家具等都由梅屋庄吉夫婦代為張羅。書中引用《孫文的動靜》寫道:

(1915年)十月十一日

午後三時五十五分孫偕同來訪中的萱野及梅屋妻坐汽車外出到芝區愛宕下町的西洋家具店尾張屋買了二、三件家具後離開該店……

十月十三日

同(午後)四時二十分孫偕上述梅屋之妻及陳其美坐汽車外出(作者註:途中陳下車),到日本橋區通一丁目伴傳商店購買毛毯及座墊約百圓,然後在四谷區趜町三丁目的衣櫥店買衣櫥……

小坂女士書中還提到結婚前一天慶齡住在梅屋家,結婚當天由律師和田瑞當見證人,結婚證書由於必須到日本的區公所登記,因此,結婚證書是用日文寫的。

在周遭人,甚至連門下皆反對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庄吉夫婦大力促成,孫文與慶齡是否能順利結婚,不得而知。小坂女士說:「在我家保管資料的房間掛著背面寫著『賢母』的和服外褂。」那是庄吉喜歡穿捻絲綢的外褂。對此,小坂女士的解釋是,如果創造新中國的孫文是「革命之父」,那麼在背後徹底支持的庄吉有如「母親」的存在;或者是對トク照顧的感謝之意。

3
相較於其他支持國父的日本友人,即使孫文或宮崎滔天等與庄吉關係密切之人的著作裡,也都幾乎看不到「梅屋庄吉」的名字。這是為什麼呢?

從梅屋庄吉遺留的筆記本裡的這麼一段話可以找到答案:

我從事有關中國革命,係基於與孫文之盟約而做的。相關之日記書信等一切皆不可洩漏。

值此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我想有必要對國父與梅屋庄吉這一段革命佳話作較深入的了解,期待有心人!

【2011/03/12 聯合報】@ http://udn.com/

強震效應 地球自轉變快了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你幾乎不會察覺到,但這是個事實。科學家表示,因為日本發生強震,導致昨天地球自轉快了1.6微秒。

美聯社(AP)今天引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地球物理學家葛羅斯(Richard Gross)的計算,因為日本發生規模8.9強震,導致地球自轉快了1.6微秒。1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

這次地震造成地球自轉加速的程度,比去年智利地震所造成的影響還大一點,但是2004年蘇門答臘強震,使得當天地球自轉快了6.8微秒。

這次日本地震是1900年以來第5大強震。1000312

東北地震 改變東京地震機率

(中央社巴黎11日綜合外電報導)地震學家今天快速並大量研究數據,希望搞清楚這次撼動日本的規模8.9地震是否使得支撐東京的海濱盆地發生超級大地震的機率增加。東京有3000萬居民。

法新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員會(Earthquake Research Committee)長久以來一直警告,東京在未來數十年發生規模8.0或更大的地震機率很高。

專家說,目前還無法得知今天搖撼日本東北部並引爆10公尺海嘯的地殼變動是否會增加東京發生大地震的機率。

這甚至可能降低東京發生超級大地震的機率。

蘇黎世(Zurich)瑞士地震研究所(Swiss Seismological Service)地震學家渥斯納(Jochen Woessner)說:「科學界將激烈辯論這一點。」

但專家都同意,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今天的地震肯定會造成影響。

北愛爾蘭厄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地球物理學教授麥克羅斯基(John McCloskey)提到支撐大東京地區的濱海盆地說:「它與關東平原發生強烈互動的可能性非常高。」

麥克羅斯基說,地震不一定會釋放壓力,有時會重新分配壓力。

他說:「在地震發生時,沒有受災的地方,實際上可能因為鄰近地區發生的地震而承受更多壓力。但我們此刻無法說,這次地震讓下次地震發生機率變高或變低。」

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Strasbourg University)地震學家弗涅(Jerome Vergne)說:「東京發生地震的機率不可能減少。」

他接受訪問時說,只有本次地震震央北部地區的壓力釋放出來。

他說:「壓力增加可能將東京附近發生地震的日子往前拉。」

東京距離海底三向聯結構造(triple junction或稱三重點,三叉點)僅300公里,此地有3個地球板塊交會。

東京位於歐亞板塊上方,在這個板塊下方是菲律賓海板塊(Philippine Sea),從南方潛沒,太平洋板塊又同時從東邊往下滑入歐亞與菲律賓海板塊下方。

潛沒的過程不一定是緩慢且穩定,但發生「黏滑」的情況,會引起大規模震撼,然而不常發生。

專家計算過,東京本身或附近發生大地震,可能造成1兆美元損失。

科學家10年來研發出電腦程式,以3D衡量地球外殼壓力,讓我們得以知道這些壓力可能對鄰近斷層造成什麼影響。

英國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構造地質學教授霍德華斯(Bob Holdsworth)說,可能需要數日,甚至數週,才能知道東京地底下的地殼定時炸彈引爆時間是否已經改變。

他說:「當某個斷層發生大變動,會影響鄰近斷層的反應。這些斷層與之前一樣,能夠彼此溝通。」

麥克羅斯基說,今天的8.9地震雖然規模更大,嚴格而言,還是2天前規模7.2地震的餘震。

他說:「我們計算出來,9日7.2地震的壓力區,與引發這起地震的壓力區相同。」

他補充說,但要將這些點與數百公里外的東京地區連結起來是非常的困難。

專家也希望找出地球每年數千起地震的發生模式。

霍德華斯指出最近發生在祕魯、印尼、中國及智利的地震:「我們知道地震發生是成串的,以空間或時間來說都是這樣。」

他說:「1957至1964年有類似的發生期,太平洋火環在這段期間發生3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

美聯社報導,美國地質調查所(the U.S. Geological Survey)資深地震與地質災害科學顧問艾普爾蓋特(David Applegate)說,今天的地震是將近1200年以來,亞太地區最強烈的地震。

他說,這起地震撕裂240公里長80公里寬的地殼。

他還說,這起地震造成的日本建築物結構受損金額可能高達數千萬美元。1000312

3/11/2011

(华府随笔)骆家辉“游子赋归”终是客

中新社华盛顿3月9日电 题:骆家辉“游子赋归”终是客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一百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离开中国乘轮船前往美国当佣人;一世纪之后,他的孙子将作为美国的最高级外交官回到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宣布提名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时如是说。
“如果我父亲还活着,一定会为我感到非常骄傲。”骆家辉在接受提名时动情地说:“我要回到我爷爷,我父亲,我母亲的出生地”。
若干年前,纽约唐人街一位算命先生曾告诉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将会成为著名人物。这句被骆荣硕当成天大笑话的预言终于成真。骆家辉不仅当上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长,还当上了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
骆家辉故事极具典型性,用奥巴马的话说他实现了“美国梦”。用中国人的话说,他是“鲤鱼跃龙门”的典范。当他以美国外交官的身份来到中国时,的确有点“荣归故里”的意味。
对于这项提名,美国国内罕见地一致鼓掌欢迎。一家英国媒体预言,当骆家辉以新任美国驻华大使身份向中国政府递交国书,许多人将把他当作一名“归国游子”来欢迎。
支持者普遍认为,骆家辉的经验和才华有助于他胜任这一职位,特别是他担任华盛顿州州长和商务部部长期间力推中美商贸关系,并与中国高层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同时,他的华裔背景也使得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有助于两国在棘手问题上的沟通和坦诚对话。
同为华人的血脉亲情的确容易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然而,“游子赋归”终是客。中国人应理性地看待骆家辉的身份。他与前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会讲中国话的白人,一个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华人,然而他们都是美国公民。
骆家辉当天在感性地表达对回到祖先所在地的憧憬时,也不忘加一句,自己将以“忠诚和满腔热情维护美国的利益”。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为美国利益他一次次地“冲锋陷阵”。在敦促中国继续开放市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上,调门不低,甚至有些言论颇为刺耳。
在骆家辉任商务部长两年期间,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贸易保护思潮,一段时间内,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几乎达到了每周一案的地步。
对此,骆家辉曾对中国记者辩称,这与政府无关,因为这些制裁案件都是美国企业提起。言下之意,制裁虽“我”作出,但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是依法办事。
可以肯定的是,骆家辉出使中国一定会继续“依法办事”,“依美国利益办事”。
从理性角度而言,中美关系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驻华大使能左右的。骆家辉的复杂之处在于,他既是鼓吹中美加强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也是美国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骆家辉对自己倒是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他多次表示,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自豪,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而骄傲。但他同时也强调,自己是地道的美国人,代表的是美国,是美国总统,是美国人民。
对于赋归游子,中国人向来重情重义;对于国家利益,中国人也将坚决捍卫。完

3/09/2011

a link:中央社《每週好書讀》

每週好書讀

辛亥﹕今年烈士墓重光

——6348墓主衢雲含笑於天
文章日期:2011年3月9日
【明報專訊】「杜鵑啼碧血,春雨泣黃花。我到跑馬地對面的墳場,以鮮花一束,奠於先烈楊衢雲墓下,憑弔唏噓。懷想當日楊衢雲創造革命,推翻清廷之偉舉烈蹟,不幸壯志未酬,魂銷遠道;今則荒涼片石,碣靡殘碑,白馬素車,路經其地者,又焉知此荒塚壘壘中,有此謀革命之先烈,推翻滿清專政,而遭暗殺,犧牲殉國,歿世而寂寞無聞之英雄哉。

……

其後孫中山先生秉其遺志,完成革命,肇造民國,一般高墳壘柯,無大小皆曰先烈。而此簞簍為國犧牲之先烈。獨付闕如,忍令此一蒼涼片石,仍埋葬於荒塚壘壘中,寧不慨然?」

——楊百誠﹕《憑弔先烈楊衢雲的無字碑》刊香港《大晚報》民四十九年

(一九六○)三月二十九日

楊百誠先生,該報附介「乃先烈令從第」,即俗說堂弟,先烈與先生同一位祖父;先烈另一位堂弟為近年讀者所悉的楊拔凡先生,兩位份屬同胞,去年其子編就《楊衢雲家傳》,自行斥資出版,屬於世上首冊珍貴史書。

誠如引文中一句話暈開無限感慨﹕一般高墳壘柯,無大小皆曰先烈。筆者曾實地訪查廣州烈士路陵區及興中會墳場,即使無南京中山陵的氣派,有些尚存,有些文革期間破,但都靈聚一處,尚饗到來者的心香和崇敬。

百年「荒涼片石」

而百年「荒涼片石」的故事又如何?

多得《十月圍城》,一記冷槍倒下了張學友飾演的人,幾無多少港人識君的「香港仔」楊衢雲,才忽然入駐人們腦海。他現仍矗立黃泥涌道「香港墳場」(食環署管理)內的小丘上的不名墓,百年風霜雨霧,尚幸無變。但無變並不等於百分百香港人的國士級英烈遺骸,今天還在;歷史上起碼有三四次遷葬的可能和機會。最早一次,由謝纘泰一九二七年在報章公開呼籲禮葬回穗的東山黃花崗烈士陵區;繼後,有被吳灞陵敬稱「革命前輩」的趙超,去信予他一九五○年《華僑日報》上在長寫楊衢雲的專欄,說在烈士南路的興中會墳場「仍餘之地尚廣」,遷葬「衢老」,「此地頗適宜」,問「可否就近約馮自由胡毅生諸君相商決定後,弟可去函陳壽田、黃大漢諸兄也」。然後嘆息﹕「惜陀城今若此!……至碑文,則不可不預定耳……」

而在公開呼籲討論之外,更早的是家人採取了行動,《家傳》上說﹕「武漢起義,孫文由歐返國經港,家姊(即衢雲胞姊)遣衢雲次女麗霞(時錦霞已出嫁)訪孫伯於英皇酒店,道候外,略言家況並及父恤葬事。孫向說云﹕上頭(指南京)之事,尚未知如何,且待看如何,再為辦理。」明顯是問得早了些許,但世局急變,到出家為尼的幼女秀霞於香港與其時「香港佛學會」的陳靜濤居士,提及「這一事情已經得到政府當局的批准」,卻又到日本侵華,太平洋戰爭爆發,事又擱置。

其實在遷葬之外,還有人提出過補刻碑字(指原物加工)。

在那關頭,在報界和文化界均有名聲的吳灞陵做了發言﹕

「我認為,無論遷也好,補刻碑字也好,都要維持一個原則,就是要保存『隱名立石』的史蹟。為了要使後來者,曉得楊烈士當年為國家民族犧牲的環境如何惡劣。我以為現在那個無字碑一定要好好的保存,因為這是革命時代的重要史蹟,假使把無名碑了,改成一座普通人物般的碑石,還有什麼意義?後之覽者,還有甚麼觀感?」(同刊於該報專欄,一九五○年十月卅日)

這合情理的提出,一路被接受到現在。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廿六日《香港早報》訪問楊拔凡,他亦「反對無字墓碑刻上名字 認為變動失革命歷史性」(報題),認為「如必要時可在墓側,另設碑文記載楊氏生前事蹟」。秉承高見,筆者十一年前在本版連接兩天發表蕪文,亦緊跟認為﹕已回歸祖國懷抱,恢復國土身分的香港,大有理由於楊先烈的墓旁,立下一塊不亞於菲律賓愛國志士厘沙路醫生(按即菲國國父黎剎,該匾曾鑲於德己立街某大廈)的誌念銅匾,安撫百年孤寂英靈。

特首辦只回覆:「收到來信」

可十一年匆匆已過,其間最念茲在茲的還數原百年祭小組理事中的堂侄興安,我們合作每一次的爭取。爭取到中西區現任議會副主席的民選議員陳捷貴,受邀往中環大會堂高座常設的海德公園講座,講要繼「中山史蹟徑」之後,籌建「楊衢雲史蹟徑」。惜「楊徑」未見成事,區會反而將明明是紀念輔仁文社遺址或楊衢雲事蹟的百子里活化計劃,莫名其妙偷換成甚麼「百子里紀念園」,為何「中山紀念公園」不敢名「上環紀念公園」?興安在心淡之餘,百十祭當天,仍向現場記者派發致古諮會主席陳智思的信,他更在早三天的報章專訪中,表示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去信特首董建華、古蹟辦、灣仔區議會,懇請在碑旁豎立『楊衢雲之墓』牌。但除特首辦回覆『收到來信』,餘皆沒有下文。」他的心淡,是可以理解的。分別在,他淡出,筆者則認為時機已成熟,現在才是開始。有到來採訪的友人和傳媒記者常問同一個問題﹕你為何那麼熱衷幹這事?潛台詞是「非親非故,為乜?」筆者朗然答道﹕楊衢雲這香港仔了不起,他使人民挺起了腰骨,過問國家的命運;四十歲一生,不冤枉。很值得白髮冒現的吃了六十四年米糧的我,為他再奔跑多一回。所以,這回百十祭,定下了策略,決不單止於「拜神」,英魂常寂寂,何勞君揖拜。要乘勢做好「墓側立牌」這樁小事情。

於好年份成事

今年辛亥革命百年,是個好年份。筆者向當局進言,假如兩岸四地以至全球華人,普天同慶,薄海歡騰,香港做成此小事,則本地辛亥革命紀念活動,「有個好開始」。這回特首辦最緊,密密書信往返;古蹟辦也實在拖不下去(註),最近回了信,信題大字標示﹕

烈士墓碑立牌

六個字。接信後一陣暈眩,清醒過來,繞室細思,要怎樣感謝大家才是之際,那邊廂電話響了,有記者跟進來電,問到這事,向她念了一段﹕

我們為此激動非常,香港終於珍惜她的「大歷史」中的高標人物,重視烈士墓存在逾百年,是本地不必他移之罕見文物。英烈國魂,永駐我城。(《就當局決定為楊衢雲烈士墓碑立牌 公開感謝信》節錄2011.2.22)

原來,一九六九年黃之棟力保楊衢雲墓,不受開路移動之時,報上早已標題:(《明報晚報》1969.12.26)

斯人一去不復回 烈士佳城應永存

2011.2.24受邀成稿

註:二○○四年十一月廿二日,《南華早報》特訪報道古蹟辦決定翌年(二○○五年)為烈士墓立牌。一拖六七年。

[文 吳萱人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關於駱家輝

家族顯赫 孫中山「曾孫婿」
文章日期:2011年3月9日
【明報專訊】駱家輝不但有華裔背景,其家族更是赫赫有名。駱家輝的「岳祖母」藍妮,曾嫁給國父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算起來駱家輝可稱孫中山為曾祖父。有報道甚至聲稱駱家輝是初唐四傑、著名詩人駱賓王的第36代孫。

駱家輝妻子李蒙的祖母藍妮,是雲南苗族公主,她與李蒙祖父李定國離異後,嫁給孫科。在法律和血緣上,駱家輝夫婦與孫中山沒有關係,但李蒙稱孫科為爺爺,孫中山輩分上是李蒙曾祖父,駱家輝按理也是孫中山的曾孫婿。

「海陸空總動員」奪美人歸

1986年,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的李蒙,參加加州亞裔小姐選美奪冠,其後任職西雅圖5號電視台記者,駱家輝亦拜倒其石榴裙下。駱家輝的求婚被譽為「海陸空總動員」。他在船上求婚被拒後,又開車到草地再接再厲,最後更租用直升機,拉起「李蒙,我愛你」的橫額,在李家上空盤旋,終娶得美人歸。

駱家輝原籍廣東,祖父百年前由台山移居美國,在西雅圖富裕家庭為僕,那兒距華盛頓州州長官邸不到兩公里。到1997年1月,駱家輝終入主這官邸。他多次慨嘆:「這1英里(約1.6公里),我們家花了100年才走完。」他當了兩屆州長後,為了給家庭和孩子更多時間,放棄角逐連任。
*****
美派駱家輝任駐華大使
勢惹「以華制華」揣測

文章日期:2011年3月9日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最快今天提名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擔任駐華大使,接替下月底離任的洪博培(Jon Huntsman)。若國會通過提名,他將成為首名美籍華人擔任此職。分析家稱,奧巴馬相信是想借助駱家輝的華裔身分及中國人脈,為美國對華貿易尋求突破。

反映白宮非常重視中國

駱家輝雖是華人,但他出任商務部長期間,曾多次抨擊中國抗拒開放市場,又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向中國施壓。早在他獲商務部長任命時,內地時事專欄作家侯金亮便質疑,奧巴馬的用意之一是「以華制華」。原美國商務部副助理部長董繼玲說,這次人事任命「暗藏玄機」,內閣部長已是非常高級的官員,由內閣部長轉任駐華大使,在美國非常罕見,反映白宮非常重視對華關係,「重視到需要用一位部長擔任大使」。

61歲的駱家輝是第3代美籍華人,1996年當選華盛頓州州長,成為美國史上首名華裔州長,4年後連任,多次以州長身分率商貿團訪華,先後與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領導人會面。任內中國成為華盛頓州第三大貿易伙伴,以該州為基地的星巴克、微軟、波音等均在中國擴充業務,美國對華出口七分之一來自華盛頓州。該州更和四川結成「姐妹省」。

駱家輝與奧巴馬私交甚篤

奧巴馬競選團隊原華裔顧問薛海培說,駱家輝與奧巴馬建立了密切私交,能「直通總統」,但他最大優勢是擔任商務部長的資歷,而貿易正是美中關係的重頭戲。中國僑網則引述分析稱,駱家輝身為美國高官,首先要對美國利益負責,當美中發生摩擦時,他對中國的了解反可能成為中方潛在威脅。

在駱家輝出任商務部長期間,由鋼管傾銷、輪胎懲罰性關稅,到限制中國雞肉進口,中美貿易屢生摩擦。為配合白宮5年內將美國出口增加一倍的目標,他去年才率領24間美國新能源企業代表訪華,推廣美國潔淨能源技術。去年6月,他又對中國政府優先採購國產貨的政策表示憂慮,對於北京要求美國確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他表示「現階段中國還沒達到認定標準」,除了人民幣匯率外,還有很多問題。今年2月,他又抨擊中國未履行開放市場的承諾,呼籲美國繼續向中國施壓。

中國專家﹕不熟悉文化軍事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向本報記者指出,駱家輝善於搞商貿,「對他來說,挑戰更多的是在他所不熟悉的領域,比如說軍事交流、對台售武等,這些問題更具有潛在的爆炸性,也就是一旦爆發的話,可能影響到中美關係的全局。如果他能順利成行,我希望他能發揮善於協調的個性和特長,並把他做州長和商務部長的經驗帶到他所不熟悉的文化交流和軍事交流當中來。」

3/06/2011

辛亥百年 火炬传递启动

2011-03-06 中国时报 【王良芬/纽约五日电】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建国百周年,「百龄薪传」全球火炬传递活动即将启动,三月廿九日在夏威夷檀香山举办火炬首燃大会,四月十六日在纽约华埠举行「百龄薪传」传火炬活动。

 火炬首燃大会在檀香山举办,是因为国父孙中山在当地创立第一个兴中会,侨委会委员长吴英毅将主持火炬仪式,各地代表把火炬带返居地,喻意革命思想遍地开花,展现百龄薪传、生生不息的精神。

 国父曾在纽约停留过,火炬将经过三个重要的历史地点,第一是勿街七─九号,即国父成立兴中会的地方;第二个是勿街十六号,这是中华公所原址,孙中山于黄花岗起义曾在此演讲;第三是宰也街九号,原「黄二嫂面店」,当年国父常以一碗面充饥的小店。

鄭培凱﹕人活在世上

文章日期:2011年3月6日
【明報專訊】人活在世上,不容易。人生總不肯按照我們的希望與想像去發展,也不肯老老實實、循規蹈矩,順一條跑道直線進行,甚至不肯實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古訓,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變異。人間有太多意外,太多不能預期的轉折,太多令人沮喪的失望,太多生離死別的悲苦,太多傷天害理的事件。除非不想,除非麻木不仁,即使生活中有短暫的歡笑,也無法掩蓋交響樂一般轟然而來的悲愴,讓人難以承受。
廣東人喜歡說「人在做,天在看。」聽來很像古人哭訴「昊天無極」,寄望於難以捉摸的蒼天,期盼「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相信天道好還,有時讓我感到蒼涼。古希臘人編造了許多神話故事,告訴你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如何任性恣情,不為什,只是隨便打了個賭,就使得「四海翻騰雲水怒」,愛琴海上鏖兵十年,多少希臘英雄命喪黃泉。荷馬吟唱阿豈力士的憤怒,大廳裏酒酣耳熱的王公貴族聽的高興,要他再唱一遍。唱完了還要再回頭敘述,站在特洛伊城牆上觀戰的海倫是如何的美貌,那明媚的眼睛,潔白的牙齒,「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多少戰艦為你沉沒海底,多少豪傑為你葬身沙場,啊,女人禍水啊。荷馬吟唱之際,心裏想什?他相信這一場戰爭是因為女人的美麗而引發的嗎?奧林匹亞諸神是全能全知的嗎?諸神會讓正義伸張嗎?宙斯在雲端俯視人間的鏖戰,為什任由血流成河,不肯揮一揮手,喊聲停?難道天上的神祗是如此嗜血嗎?有多少聽者,從古希臘到今天西洋古典文學的課堂上,聽到了弦外之音,聽出荷馬史詩的悲愴?《古詩十九首》有句,「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人間又有多少「識曲」呢?
讓我給你講個命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去年年底,在山西太原市的郊區。
五十三歲的孟老漢,跟公安部長同姓,不過既不沾親也不帶故,完全沒有一丁點關係,唯一可以拉上關係的是「農民出身」,階級相同。孟老漢磨豆腐為生,起早貪黑,三十年如一日,培養了兩個兒子上學讀書,老大很有出息,得了上海復旦大學微電子專業的博士。孟老漢除了培養兒子上學,還有一個願望,就是造一棟房子,給兒子娶媳婦,讓孟家後代過上幸福生活。他自1997年開始,在自家的農地上蓋房,因為缺錢,斷斷續續花了十多年,終於建成了。還沒來得及裝修,就晴天霹靂,聽到上頭的拆遷計劃,要拆掉他努力了一生、還來不及住的房子。
孟老漢是個膽小怕事的小買賣人,賣豆腐的。對拆遷的補償,他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只盼能分回一塊跟原來一樣大的宅基地,給兩個兒子蓋好婚房。這個願望顯然無法實現,他就扮演了「釘子戶」的角色,晚上睡在尚待裝修的空房裏,以免拆遷隊三更半夜偷偷拆了他的房。沒想到的是,拆遷隊晚上還是來了,而且是針對他來的,活活打死不說,還把屍體拖到大街上,棄屍於地,為的是殺雞給猴看,看誰還敢阻擋建設新農村的偉業。
孟老漢賣豆腐一生,絕對不懂微電子,可沒白培養兒子。孟博士回家奔喪,把事情原委發布在網上,引起了社會強烈的關注。他問了幾個關鍵問題:村裏有2700多人,有上百人的保安隊,為什出事前所有路燈都拆了,為什當天夜裏通宵巡邏的保安提前下班了?這不是有計劃、有預謀、有組織的謀殺嗎?於是,孟博士與母親商量過後,決定絕不「和解」,因為殺父之仇不能用錢來「和解」,而現代法律斡旋的「和解」並不能解決人世的悲哀。孟博士說,如果能「和解」,那是法律的悲哀。
這類的案件幾乎每天都發生,那麼,這個故事有什深意呢?孟博士說,換成他賣豆腐的父親,大概接受金錢賠償就「和解」了,差不多就算了。他以前也是這麼想的。可是經歷了這件事,他的看法變了,絕不再放棄自己的權利,絕不再出賣自己的權利。他說,「這不是錢能解決的事,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全社會,為了這個國家。」這是個令人感到悲愴的故事。
[文.鄭培凱 學者.詩人 近作有《樹倒猢猻散之後》等]